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数学教师不光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具备改革意识,还要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教师最重要的是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回顾前些年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数学体系和知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当代数学教学应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数学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例如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讲解、分析和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探索并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的由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被教师说“糊”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比”、“除法”、“分数”三者的不同。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且还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并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出发点上来看教师怎样实施教学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要加以指导和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

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质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人生的积极态度“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我认为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活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