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1 精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在分析多个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状态时,容易混淆力的合成与分解。
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律。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共性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
-设计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基础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提高练习:
-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讨,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可预测性和可利用性,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保持解答过程的整洁、条理清晰。
2.对于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性学习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进行深入分析。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维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4.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及时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相关问题。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话题展开讨论。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学习力学的重要一步。

本教案将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应用,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定律,提高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动量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力学反应。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1.2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合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帮助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2.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2 牛顿第二定律的单位根据公式F=ma的单位推导可知,合力的单位为牛顿(N),物体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物体的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3.1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解决多种力学问题,如物体的加速度、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通过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合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反之,也可以根据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力的大小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这些计算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完成。

3.2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坐在汽车里时,汽车加速时我们会感到向后被推的力,这是由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从楼梯上滑下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平衡的力,也是由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

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活动4.1 理论讲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公式和意义。

高中物理第二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第二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第二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 掌握力的测量及单位;
3. 学会应用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引入
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推车、拉弓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述
F=ma,这个简洁的公式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

教师应详细解释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图表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图像。

三、力的测量与单位
介绍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的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重力下弹簧的伸长情况,加深对力量化描述的理解。

四、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
通过具体的例题,如计算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展示如何运用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验探究
设计相关的实验活动,如测定物体的加速度、验证F=ma的关系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第二定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点;
-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物理规律;
-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和小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语。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理解k=1时,F=ma.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1.基本知识(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k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k是比例系数.2.思考判断(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2)我们用较小的力推一个很重的箱子,箱子不动,可见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较小的力.(×)(3)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没必然联系.(×)探究交流如图所示的赛车,为什么它的质量比一般的小汽车质量小的多,而且还安装一个功率很大的发动机?【提示】为了提高赛车的灵活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要使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需减小其质量或增大其所受到的作用力,赛车就是通过增加发动机动力,减小车身质量来增大启动、刹车时的加速度,从而提高赛车的机动灵活性的,这样有益于提高比赛成绩.二、力的单位1.基本知识(1)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2)1N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_m/s2的加速度的力叫1 N,即1 N=1 kg·m/s2.(3)比例系数的意义①在F=kma中,k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②在国际单位制中k=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式中F、m、a的单位分别为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2.思考判断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比例系数k(1)只要力F的单位取N就等于1.(×)(2)在国际单位制中才等于1.(√)(3)只要加速度单位用m/s2就等于1.(×)探究交流在一次讨论课上,甲说:“由a=Δt(Δv)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Δv 成正比,与Δt成反比”,乙说:“由a=m(F)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F 成正比,与m成反比”.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提示】乙的说法正确.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与速度的变化量及所用时间无关.其中a=Δt(Δv)定义了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a=m(F)则揭示了加速度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性质【问题导思】1.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是否变化?3.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分力也能产生加速度吗?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对牛顿第二定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它给出了测量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这是物理上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它揭示了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及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因素.例: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审题指导】解答该题注意应用以下程序力和运动关系的定性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由受力情况分析加速度,再由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分析运动性质,即同向加速运动,反向减速运动.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问题导思】1.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加速度吗?2.求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有哪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矢量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反之,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也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物体所受的合力.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受力分解,且将加速度所在的方向选为x轴或y轴,有时也可例:质量为m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静止不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1)求向上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此木块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求下滑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审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解析】(1)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因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故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建立坐标系时,以加速度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木块上滑时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将各个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ma,N-mgcosθ=0又f=μN,联立解得a=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2)木块下滑时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知,木块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ma′,N′-mgco sθ=0又f′=μN′,联立解得a′=g(sin 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1)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2)g(sin θ-μ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明确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求出合力或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五、常见力的突变例: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取向下为正)( )A.-g、2g、0B.-2g、2g、0C.0、2g、0D.-2g、g、g【解析】剪断细绳前,对B、C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和细绳的拉力而平衡,故FT=2mg;再对物块A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细绳拉力和弹簧的拉力;剪断细绳后,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绳的拉力减为零,故物块B受到的合力等于2mg,向下,物块A受到的合力为2mg向上,物块C受到的力不变,合力为零,故物块B有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2g,物块A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g,物块C的加速度为零,故选B.【答案】 B轻绳、轻杆、轻弹簧、橡皮条辨析1.它们的共同点是:质量忽略不计,都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同时刻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2.它们的不同点是: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牛顿第二定律:F=ma.2.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板书4.3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台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 F=ma3.理解(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通过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教师若希望在教学中脱颖而出,应高度重视教案的撰写和规划,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课程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总结,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

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学和运动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通过上一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策略】回顾与思考→创设物理情景→分组讨论→老师讲解→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回忆上节课探究的a与f、m关系。

向学生提问:回忆上节实验探究课内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我们研究了哪几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公式反应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回忆上节课知识,集体回答。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1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1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动量概念来表示;(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3)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会运用动量定理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懂得有关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及其教学的策略重点:能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教学策略:根据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从大量的现象中分析得出定性的关系,然后定量研究,发现动量定理的结论,然后从已有的理论上验证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掌握动量定量的同时也学会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探询和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研究性。

教材的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学生对于这个推导过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但是,有两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第一,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何在?第二,有了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还要动量定理了应该使学生明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而由它所导出的动量定理是力的持续作用的效果,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F和t融为一体,这就是冲量。

恒力作用有冲量,变力作用也有冲量。

只要物体受到的冲量相同,而无论力大还是力小,其动量变化就一定相同。

这样,即使在作用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牛顿第二定律难以应用时,动量定理却完全可以应用。

2.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的策略难点:学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定理做出定性的解释。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 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与力、质量和加速度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难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与力、质量和加速度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物理实验器材(如拉力计、弹簧等);3. 学生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与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推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前进的情况。

2.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力对物体的影响。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实验的形式给出一些典型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可从实验数据中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进行分析讨论。

Step 4: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2. 教师巡视和指导,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5: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练习题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

2.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Step 6: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步骤。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特定的物理问题。

Step 8: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掌握了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的引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清单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清单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其表达式为:F = ma ,其中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 a 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而力 F 则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动量的概念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 p 表示,其定义为物体的质量 m 与速度 v 的乘积,即 p = mv 。

动量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三、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1、推导过程假设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合力 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 t ,速度从 v₁变化到 v₂。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 a =(v₂ v₁) / t 。

又因为 F = ma ,将 a 代入可得:F = m (v₂ v₁) / t 。

而动量的变化量Δp = p₂ p₁= m v₂ m v₁= m (v₂ v₁) 。

所以 F =Δp / t ,这就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的牛顿第二定律。

2、含义解读该表达式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合力越大,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就越大;合力作用的时间越长,动量的变化也就越大。

如果合力为零,那么动量的变化率为零,即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四、应用实例1、碰撞问题在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

通过用动量概念表示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方便地分析碰撞前后物体动量的变化。

例如,两个质量分别为 m₁和 m₂的物体,以速度 v₁和 v₂发生正碰,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 v₁' 和 v₂'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₁ v₁+ m₂ v₂= m₁ v₁' + m₂ v₂' 。

再结合用动量概念表示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碰撞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平均作用力。

2、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出,给火箭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

F=ma
而加速度: a vt v0 t
F m vt v0 t
整理得: Ft mvt mv0
(1)、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F m vt v0 pt p0
t
t
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2)、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
F pt p0 mvt mv0
t
t
矢量式
1、动量定理
(5)、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
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Ft mv mv p' p
(6)、动量定理的特性 ① 矢量性 ② 整体性 ③ 独立性 ④ 对应性 ⑤ 因果性 ⑥ 变通性
注意
动量是描述运动物体力学特征的物理量,是 物理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单一的质 量概念、单一的速度概念无法替代的。 力和时间的乘积,或者说力对时间累积的效果叫 冲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冲量是改 变物体动量的原因。
冲量
(1)、 定义: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 乘积Ft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
(2)、 大小: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冲 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即
I=Ft (3)、 方向: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 间内不变,冲量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 的单位是牛·秒(N·s)。
注意
⑴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力 和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 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⑵冲量是过程量。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 累积效果,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 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计算冲量时必 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
⑶冲量是绝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 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

4、定性讨论动量定理的 应用
在动量变化一定 的情况下,如果 需要增大作用力, 必须缩短作用时 间.如果需要减 小作用力,必须 延长作用时间------缓冲作用.
包装用的泡沫材料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一、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假设物体m受到恒力 F的作用,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在时刻t物体的初 速度为v,在时刻t´的末 速度为v´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F=P/t
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 所受到的力
二、动量定理
1、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表达式:I=Ft 单位:N.s 物理意义: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 积累效应 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的冲量与力 的方向相同
例一、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 用一水平力F推它t秒,但物体始终没 有移动,则这段时间内F对物体的冲量 为( )
A、0
B、Ft
C、mgt
D、不能确定
F
2、动量定理
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 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外力 的冲量.
表达式:
P´-P=I
mv´-mv=F(t´-t)
3、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A、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 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B、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
动量定理不但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恒力,也适用于 随时间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情况,
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
间内的平均值.
课本例题:
一个质量为0.18㎏的垒球,以25 m/s的水
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 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设球棒与垒 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球棒对垒球的平均 作用力有多大?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点是注重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科学探究,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要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因此,这一节课在保持教材原有的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我也做了一些有益的调整:首先,将书中原有例题的的位置提前了一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挫折中,自主发现问题,自觉解决问题,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其次,在书上“科学漫步”的基础上提炼例题,增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实践能力。

再次,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参与程度,我增加了几个简单易行,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实验,适时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课堂思维。

教学内容分析:与之前人教版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动量守恒定律”章替代了原来的“动量”章,主要的知识点基本不变,但出现的次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累积,而是创设情境,从实验探究入手,引导学生追寻碰撞中的“不变量”,让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发现、应用……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被安排在章末,在学生已熟悉动量知识和动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活动,推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从而明确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这样处理有助于对动量概念以及描述力与运动关系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可以看出新教材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同步学案》优秀教案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同步学案》优秀教案

1α2α16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冲量概念。

2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自主学习】一、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_________。

物理意义: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由于动量和力都是___量,所以上表达式是个______式,它不仅表示了______与______的大小关系,也表示了它们之间的______关系。

二、动量定理1、冲量:定义: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冲量。

公式:I=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______。

2、动量定理: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______。

公式:Ft=_________或___________=I【典型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 的木板长L=1.4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上端右侧静置一个质量为m=1kg 的小滑块,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8N 向右拉木板,要使小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求此力至少作用多长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m/2【问题思考】1、比较冲量与功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计算恒力的冲量、变力的冲量各合力的冲量。

3、举例说明人们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动量定理减小冲力的?【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量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且动量大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大B .冲量的方向一定跟对应的作用力方向相同,且冲量大对应的作用力一定大C .物体受到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不一定相同D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则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均为零2、关于物体所受冲量跟其受力情况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一定越快B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一定越大C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D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快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F=∆210/m s .1m1.5m.2m2.5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 .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A .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OB .合力的冲量大小为cos mg t θ⋅C .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gtD .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sin mg t θ⋅ 8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离地面5m 高处自由下落。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_高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_高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_高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_高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的说课内容将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说教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内容标准()研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色。

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经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剖析一维碰撞问题。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广泛意义。

例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采集资料,认识中子是如何发现的。

议论动量守恒定律在此中的作用。

()经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领会自然界的和睦与一致。

.活动建议制作“水火箭”。

新课程学习.用动量观点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术.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合用于变力。

.会用动量定理解说相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状况下的计算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研究新知识的欲念。

★教课要点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和表达式★教课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说相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状况下的计算问题★教课方法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议论、沟通。

★教课器具:生鸡蛋、铺有较厚的海绵垫的白铁桶、细线、金属小球、橡皮筋、铁架台等,投电影,多媒体协助教课设施★课时安排课时★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鸡蛋落地【演示】预先在一个白铁桶的底部垫上一层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一个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着落到白铁桶里,预先让学生推断一下鸡蛋的“命运”,而后做这个实验。

结果发现并无象学生想象的那样严重:发现鸡蛋不会被打破!演示实验:缓冲装置的模拟【演示】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必定高度,开释后重物着落能够把细线拉断,假如在细线上端拴一段皮筋,再从相同的高度开释,就不会断了。

【让学生在惊讶中开始新课内容】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着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常常要曲折;轮船边沿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皮轮胎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状况下,我们又不希望这样,比方用铁锤钉钉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六章動量守恆定律新課標要求1.內容標準(1)探究物體彈性碰撞的一些特點。

知道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2)通過實驗,理解動量和動量守恆定律。

能用動量守恆定律定量分析一維碰撞問題。

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普遍意義。

例1 火箭的發射利用了反沖現象。

例2 收集資料,瞭解中子是怎樣發現的。

討論動量守恆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過物理學中的守恆定律,體會自然界的和諧與統一。

2.活動建議製作“水火箭”。

新課程學習16.6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新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運算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2.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運算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運用所學知識推導新的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教學重點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運算式★教學難點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生雞蛋、鋪有較厚的海綿墊的白鐵桶、細線、金屬小球、橡皮筋、鐵架台等,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課時安排1 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小實驗引入新課:演示實驗1:雞蛋落地【演示】事先在一個白鐵桶的底部墊上一層海綿(不讓學生知道),讓一個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白鐵桶裡,事先讓學生推測一下雞蛋的“命運”,然後做這個實驗。

結果發現並沒有象學生想像的那樣嚴重:發現雞蛋不會被打破!演示實驗2:緩衝裝置的類比【演示】用細線懸掛一個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釋放後重物下落可以把細線拉斷,如果在細線上端拴一段皮筋,再從同樣的高度釋放,就不會斷了。

【讓學生在驚歎中開始新課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事例:跳遠時要跳在沙坑裡;跳高時在下落處要放海綿墊子;從高處往下跳,落地後雙腿往往要彎曲;輪船邊緣及輪渡的碼頭上都裝有橡皮輪胎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又不希望這樣,比如用鐵錘釘釘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动量概念来表示;
(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3)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运用动量定理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懂得有关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及其教学的策略
重点:能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教学策略:根据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从大量的现象中分析得出定性的关系,然后定量研究,发现动量定理的结论,然后从已有的理论上验证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掌握动量定量的同时也学会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探询和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研究性。

教材的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学生对于这个推导过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但是,有两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第一,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何在?第二,有了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还要动量定理了应该使学生明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而由它所导出的动量定理是力的持续作用的效果,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F和t融为一体,这就是冲量。

恒力作用有冲量,变力作用也有冲量。

只要物体受到的冲量相同,而无论力大还是力小,其动量变化就一定相同。

这样,即使在作用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牛顿第二定律难以应用时,动量定理却完全可以应用。

2.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的策略
难点:学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定理做出定性的解释。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创设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思维的积极活动与共鸣。

同时,也体现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充分运用并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用演示实验、图片、视频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

营造宽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除了让学生关注理论推
导的静态结果,更关注学生对推导过程的主动建构,强调在问题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演示器材:生鸡蛋(四只)、瓦、砖块、榔头等
3.图片资料:跳远、接篮球的瞬间、渡轮码头上的橡皮轮胎
4.视频文件:足球头球射门片断
五、教学设计
水泥地
软垫
p=mv p=mv
六、课后反思
⑴本教案把教材内容重新做了安排,目的是着力拓展结论的建立过程,使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逐渐达成对知识点深入、全面的认识,从中体会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

(2)贯彻《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际活动中选取典型事例,并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使枯燥的物理推导过程变成生动、具体的过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