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24页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制度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 景
士族制度
士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成 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社会现象。
土地制度的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允许土地的买卖和兼并,这使得土地集中程度日益提高。
水利工程的兴修
政府积极兴修水利工程,如灌溉渠道、堤防等,以保障农业生产的 正常进行。
农具的改进
这一时期,农具得到了改进,如犁、耙、耱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按照人口比例征召士兵,不同年龄和身体条 件有不同的征召标准。
募兵制
以赏金或福利待遇吸引符合条件的士兵参军 。
军事训练
包括马术、射箭、刀枪剑戟等基本技能训练 ,以及阵法、战术等战术训练。
战争与战略战术
战争动员
需要充分准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并合 理分配和调度。
战略布局
根据敌我形势、地理环境、兵力配置等因素制定战略 布局。
参照《晋律》制定,共20篇,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作出了具体规定。
法律执行与司法审判
执法机构与官员 司法审判制度 法律执行中的问题
三公尚书、廷尉、御史中丞等为主要执法官员,各州刺 史、郡守等在辖区内行使执法权。
审判程序、证据采集、案件审理等都有详细规定,强调 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
执法官员的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司法不公;法律条文过 于复杂,难以操作。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加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加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表现:洛阳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规模很大; 外商云集,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 ②政治上 • A.促进旅客北方的民族交融。五胡内迁,通婚杂居,相
互交融,逐渐汉化。
• B.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 化的进程。
• 二、魏晋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朝时期的经济
• 1、农业: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仍属 于传统农耕经济。
• 主题重难点
•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和成功的原因
• (1)特点: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改革分 前后两阶段,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 ,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 自主持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 学习、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 ③冯太后和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状况,学习先进汉文 化的坚决态度。(主观条件)
• (2)措施
• ①实行均田制
• A.前提:由于长期战争和人口迁移,政府掌握大量无 主荒地。
• B.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增加国家赋 税收入。
• C.实施: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采纳大臣李世安的 建议,颁布均田令。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开篇— —先秦时期
第二单元 首次出现“大一 政权并立与民族
中 统”——秦汉时期
交融的加强——
国 古 代 史
第三单元 政权并立与民族 交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
第四单元 民族交融的进
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政治、经济、 文化
隋唐时期的制度革 新与发达的经济、 文化
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
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 会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 ②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客观原因) • A.阶级矛盾: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人民起义不断。 • B.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强征各 族人民当兵,深受兵役之苦的人民起义不断。 •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 、生活方式的悬殊,拓拔贵族对含毒贵族存有戒心, 汉族地主官僚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对峙
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
异。
社会经济状况
01
02
03
土地制度变革
曹魏推行屯田制,西晋实 施占田制,南北朝时期则 出现均田制。
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商业在三国时期逐渐复苏, 手工业则得到一定发展。
民族融合
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 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 融合加速。
文化发展
荣。商品种类丰富,市场遍布城乡,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02
手工业进步
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纺织、冶炼、陶瓷等行
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种类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03
商人阶层的崛起
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货币与税收制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五铢钱到两钱制,再到后来的年 号钱,货币的种类和发行量逐渐增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税收制度的调整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各政权不断调整税收制度。从租调制到户调制,再到后来的 租庸调制,税收的形式和标准逐渐完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玄学兴盛
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盛行,探讨道教、佛教与儒教的关系。
文学艺术成就
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代表。
科技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农学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02
政治格局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曹魏、西晋、东晋、南北朝的更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频繁更迭,先后出现了曹魏、西晋、东晋以及南朝的宋、 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朝代。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发生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这个时期的历史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本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一、政治1.统治形式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统治形式经历了从专制体制向分权体制的转变。

例如,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各种国家之间互相独立,中央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化。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较为强大,而南方的政权较为薄弱,而且多以王侯领地为主,中央政府的权力也相对加强。

此后,分权体制逐渐成为中国所有王朝的统治体制,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官制和法律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其他朝代借鉴的官制和法律制度,使中国的官制逐渐具有规范化的特征。

例如,汉朝时期制定的九品官员制度,具有较为粗陋的规范。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标准也逐渐得到规范,而晋代颁布的《申论》也成为了后世的重要的文学作品。

此外,在北周朝,摄政王宪法的颁布,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宪法的文件。

3.国家制度和中央财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制度中的财政制度也经历了大量变化。

例如,南齐时期首次实行了“县令时租”制,即县令需要负责向上缴纳税金,同时也对下属官员进行了检查和罚款。

此外,北魏时期颁布的“县县有税”,也对地方官员进行了严格的财务监管。

而魏晋时期的书法也日趋成熟,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二、经济1.农业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主要缘于社会动荡,不断的战乱,导致了人口流动和土地破坏。

此外,受北方严重的气候和短暂的农时影响,农业生产也遭受了重创。

2.手工业和商业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比较明显的,一些手工业和商业成为了当时的支柱产业。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
①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 居、兼并战争。
②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 的斗争中。
③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 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④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 策、 “和亲”、“册封” 。
⑤友好交往
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1)顺应时代潮流; (2) 措施得力;
2、标准同:庶家族世在、政品治德、、经济才、能文并化重上→的家不同世地成位为。唯形一成标:魏准晋 “上发品展无:寒东门晋、南下朝品无衰士落族:”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3、评价:
后期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权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 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十 长安 六
国水
成(汉)
西安西北
淮 建康
南京
成都


东 海






南海 (涨海)
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政治
(一)政局: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
人才士优族劣(,指然世后代授为官官的的名制门度望。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⑴、新农具 、新技术 ●曹魏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 方式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各国「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五胡十六国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

在此期间,共有六个民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氐族苻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氐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起讫时间大致为220年至589年,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变革和王朝更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极度动荡,王朝更迭频繁。

这一时期的政权经历了魏、蜀、吴三国的争霸,到了晋朝的建立,再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晋灭亡后的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着六十多个割据政权的存在,国家格局混乱不堪。

2.政治制度的变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一方面,传统的封建皇帝制度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豪族地方势力的崛起,士族文人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官僚制度逐渐建立并成熟,形成了后来的科举制度。

3.文化思潮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文化思潮汹涌澎湃。

玄学、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形成了魏晋玄学的独特风格。

同时,文人墨客的崛起也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王羲之、陆机、陶渊明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才子,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4.社会经济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封建经济开始转变为地主经济,同时各种商业活动也逐渐兴盛起来。

此时的南方地区已经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城市,北方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导,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中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艺术的繁荣与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也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士族文人社会的转变,同时也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石窟艺术的兴起和佛教雕塑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艺术繁荣的象征。

同时,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此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因此,要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我们需要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政治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过了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代早期。

魏晋时期分为三个朝代:魏、晋、西晋。

此时期的政治形势呈现崩溃、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政治形势更加混乱,经历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共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2. 政治经济状况的发展和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在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国家经济和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萎缩和农民的困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逐渐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导致社会经济进一步衰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长期的军事斗争导致财政紧张,各朝代都采取过促进经济的措施,但效果甚微。

同时,朝廷和富地主的财富也逐渐积累。

二、文化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此时期文学风格跃然纸上,形成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文学体裁。

同时,由于此时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婉转优美,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寄托。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人民对生命价值的深深体悟。

此时期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绘画领域在此时期蓬勃发展。

此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艺术家更加注重把人物设置在环境中。

这种画风带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审美意蕴。

其次,在文物和陶瓷制作方面也出现了长足的发展。

魏晋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件--2024届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件--2024届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2.书法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 ①概况: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代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3.绘画 魏晋南北朝: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 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 展的历史时期。
政治: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大融 合的局面。
经济: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 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经学和玄学兴起;儒家思 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科技文学艺术成果显著;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多姿多彩。
3、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职分田),离职时移 交后任官。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 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上接魏晋南北朝户调制, 下启唐代租庸调法。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 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
1、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露 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 也称"倍田"。拥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所受之田不准买卖, 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2、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 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在不宜种桑 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亩,女子5亩,奴婢同样受田,按露田法还受。 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亩,奴婢5口一亩,宅田也属 世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

一、政治变革在政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

南北朝时期开始于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政治分裂和多次战乱的局面。

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局面,而南方则相继出现了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政权。

这些政权虽然时有兴衰,但也保持了中央集权的传统。

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不仅在政治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局面,也为后来南北朝统一和隋唐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二、经济变革在经济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由于连年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繁荣。

随着五胡十六国的崛起,各个政权都积极推行农耕生产和经济建设政策,加强对边疆的开发和经济联系。

同时,南方的江南地区因其良好的地理条件和经济资源,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变革为后来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变革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动荡和社会流动的背景下,文人士大致分为南方的文学派和北方的墨客派。

南方的文学派主张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等。

而北方的墨客派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怀和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古文尚书》等。

这种文化变革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

在政治上,南北朝的兴衰更迭为中国历史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在经济上,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为后来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而在文化上,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不仅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为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220—420)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古代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特色
经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各民族经 济交流加强,封疆生产方式向边疆拓展。
文化:科学技术取得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文学艺术和三 教并行发展。
一、构建位受到冲击


朝 思
科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科 书法: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书圣王羲之

文 化 绘画:注重以形写意----顾恺之
一、构建知识体系
中央官制:形成三省体制
魏 晋 南 北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朝 政 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概念: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评价: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选出 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来形 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阻碍了 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一、构建知识体系
耕作技术: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农业
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发明翻车


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南 手工业

制瓷业: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朝 商业:魏晋南北朝时商业萧条

魏晋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演变 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基础知识目标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士族和庶族;西晋时期的士族与士族制度;东晋和南朝前期士族势力的充分发展;士族的腐朽与衰落;士族制度的影响。

曹操实行屯田;魏蜀吴的屯田;屯田制的具体内容;屯田制的作用。

北魏均田令及其主要内容;均田制的性质及其作用。

基本理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隋唐繁荣的准备期,制度创新和改革是社会文明递进的重要内容;认识制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制度。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的教学,讲授士族与士族制度的形成、发展、衰落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直至逐渐消亡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通过讲授或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北魏均田制,对这一制度的实施条件、性质、作用等,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评议,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抓住实质、抓住关键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深刻的分析,并作出恰当评价的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制度创立的背景、对社会现象和统治需求的适应性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制度文化的能力;结合历史沿革,评价均田制、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等,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入历史大图景中评判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士族势力的发展、变化,对两晋南北朝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士族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从整体上看,士族的寄生性是封建地主阶级腐朽性的集中表现,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虽然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的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但是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其中有些制度,如均田制等,对隋朝、唐朝的历史发展、治乱兴衰都有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认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国家、政治权力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蕴含巨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和转折。

一、社会经济的变革1. 人口的大量减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已逐渐减少到汉末时的1/3左右,到南北朝时期更是减少到晋朝时期的1/4左右,造成了许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 土地和生产的重心转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少,大量农村人口转而涌向城市,对土地使用的压力也就逐渐减少。

因此,土地和生产的重心也逐渐向城市转移。

在城市中,经营商铺、专门手工制作、工艺品和礼制几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3. 社会阶层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口减少和城市的兴起,社会阶层的变化也愈加显著。

由于农业生产的衰落,地主阶层的地位逐渐减弱,而商业、手工制作等产业的兴起,则使得官僚和手工业工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

二、政治文化的变革1. 政治体制的改变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体制上也发生了诸多变革。

此时,大量的政治权力移交到了皇帝和中央集权的手中。

但是,这并并没有使中央政府的实力增强,而是导致了权力的扩散和分散。

这种权力分散使得政府的决策难以实现,并导致了斗争的激烈化。

2. 文化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新思想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时,佛教、儒家学派和其他思想渐渐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熔炉。

这也使得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特点。

3. 文学艺术的改变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

此时,文学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古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象。

同时,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和美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出现了很多诗人和画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珍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注:朝代沿革并不需要同学们准确记忆,列在此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阶段特征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充分发展。

民族关系: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经济:均田制度开始成为主要的土地制度。

文化:本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继续发展,超越秦汉,继续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知识梳理一、政治(一)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

而才能出色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以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但北魏政权文化落后,制度草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为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2.措施①冯太后的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设立三长制。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移风易俗,通过易服色,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等措施,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意义推动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与繁荣,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二、经济(一)农业1.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2.水利灌溉: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二)手工业1.冶铸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三)经济政策和制度1.均田制①时间:公元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②措施: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无主荒地,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转化为定居的农耕居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货币流通减少,实物交易盛行
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货币流通减少,实物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对后世影响及启示意义
01
对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重心的 南移奠定了基础。自唐中叶以后,南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 的重心。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制度,如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仍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这 些制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及其演变过程。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相互关联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 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注重防御功能,城墙高大坚固,城市布局以宫殿、官署为 中心,商业区、居民区环绕其外。此外,一些重要城市还设有市场、手工业作 坊等区域。
交通路线及设施
陆路交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陆路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交通干线 以都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同时,各地还修建了许多支线 道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目录
• 引言 • 农业经济 • 商业与手工业 • 货币与金融 • 城市与交通 • 经济政策与制度 • 社会生活与消费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时期背景
政治动荡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社会经济 受到了严重破坏。
民族融合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族之间 的交流和融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货币流通的普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制瓷业
烧出成熟的白瓷。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 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三教并行(儒佛道)
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是对《老子》
《庄子》和《易经》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主 要哲学思想,是道家和儒家融合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 思想。
道教:东成汉道时教期。民以间 阴流阳行五的行神解仙释方治术国和之道道家,学 宣说扬相散结财合救,穷形,
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
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D
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1.江南经济的大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1.江南经济的大发展
农业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

十六国 西
自食其力。
佛教:西 域汉求末佛年法经,中 请亚来传两入名中高国僧内,地用。白东马汉驮明来帝佛派经使。臣明到帝西让
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专门建造了白马寺。
2.农书
《齐民要术》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只渐, 故商贾之事,而不录。
——《齐民要术》
重农抑商
3.数学
时代:南朝
人物:祖冲之
成就: ①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 点后六位数; ②著《缀术》等书。
思想
思想:儒受冲击,佛、道、儒三教并立; 文化:出现书法;
一、国家分裂、社会大动荡
国家分裂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 北朝:439——581
263

220
265
西

221 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
14
土地类型: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桑(麻)田
男:20亩
农民所有
公田
官吏
国家所有
国家所有
受田标准:
人口、性别、官吏级别、耕牛、耕地优劣、
人地关系
.
15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 一定的徭役杂税 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 性;有利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促进北魏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推进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封建化。
.
26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 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 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 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 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 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
7
胡人与汉人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 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 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 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景。诸胡同汉人一样,为 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 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 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 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 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 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 孙干脆以胡人自居。
A、①②③ C、①②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