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第⼀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常识)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1,历史的途径(创始⼈说了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什么)社会学家们:孔德开始的西⽅社会学传统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创始者们:孔德、斯宾塞(Spencer)实际奠基者们:涂尔⼲(Durkheim,⼜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韦伯(Webber)新中国成⽴以来社会运⾏状况:(社会的良性运⾏,中性运⾏,恶性运⾏)1966-1976年,全⾯恶性,原因⽂⾰。
1976-1978年,转向中性摆脱恶性,转折点,⼗⼀届三中全会。
1978- ,中性运⾏,后重建。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乡⼟中国》第⼆章社会运⾏的物质基础两种⽣产:即⼈⼝⾃⾝的⽣产和物质资料的⽣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概括出物质⽣产⽅式的三⼤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思考题:1,试析⼈⼝⽼龄化对社会运⾏和发展的冲击。
答:⼈⼝⽼龄化对社会运⾏和发展的冲击是⼴泛⽽深远的。
就其最基本的⽅⾯⽽⾔,⾸先,意味着⽼年抚养系数提⾼,越来越少的年轻⼈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年⼈⼝,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年⼈⼝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年⼈本⾝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不⾜、创新不⾜;最后,⽇益严重的⽼龄化最终必然导致⼈⼝再⽣产转向静⽌型甚⾄是减缩型,由此带来⼈⼝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04社会互动PPT课件
表演过程: 布景与道具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前台、后台与角色配合
-
10
5、社会交换论
社会互动本质上是一个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 过程
重要命题
1. 成功命题 2. 刺激命题 3. 价值命题 4. 剥夺-满足命题 5. 侵犯-亲和命题
不足:个体主义、功利主义、心理还原主义
-
11
6、本土方法论
哈罗德·加芬克尔(H. Garfinkel) 所创 立
基本问题:人们在日常互动中是如何建 构和解释所处的情境,并赋予其意义的
基本观点:社会互动大量地依赖于隐含 规则或背景假设
“蓄意破坏实验”
-
12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念与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
1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理解他人并根据他人的 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行 为的社会过程。
互动与意义(significance)
人类的社会互动总是受一定意义驱动的
-
2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考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论 6、本土方法论
1、方向 2、深度 3、广度 4、频率 综合考察社会互动的四个维度,可以了
解互动双方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
-
22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
1、合作 2、竞争 3、冲突 4、强制 5、顺从与顺应
-
23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变迁
一、社会变迁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二、现代传媒与社会互动 三、互联网与社会互动
上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社会结构B. 社会关系C. 社会行为2. 下列哪个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A. 社会事实B. 社会结构C. 社会互动D. 社会功能3. 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指的是()。
A.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B. 社会规范的形成过程C. 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D. 社会变迁的过程4.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猜测法二、填空题1.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社会现象的学科。
2.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社会学研究应当关注社会行动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形成的、调节人们行为的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1.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社会问题。
()3. 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4. 社会制度对个体行为具有完全的约束力。
()四、简答题1. 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学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3. 简述社会化对个体的影响。
4. 社会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员工小李在上班时间玩手机,被领导发现后受到批评。
此后,小李在工作时间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
案例:小王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内向。
上初中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六、名词解释1. 社会角色2. 社会互动3. 社会分层4. 社会流动七、论述题1. 论述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试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社会制度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4. 阐述社会变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八、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社会调查员,请设计一个关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考点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考点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1)从时间方面理解,是个人社会化设计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没,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二是社会性成年,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预期社会化: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如职业学校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等。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发展社会化,这是一种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承担起新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它的突出表现为拓展知识基础、变更职业技能、改变角色能力等,例如成人教育。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个行为模式的过小。
再社会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的传递和教化过程。
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文化反哺。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社会网络与互动
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 尊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 价值最高。 人们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交换中 的地位。交换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权力结构。
5、对话分析:Harvey Sachs,1992
a 早期焦点: 会话者将其语言在互动中组织成一致顺序的方 式:语次交换决定了会话者的顺序
2、深度 3、广度 4、频度
二、社会互动理论
1、符号互动论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 的事物。声音、语言、图画、手势、表情、 姿态等等都是符号,服饰、建筑、工具、食 物、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常常是符号。 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的。
举例,一声“咳嗽”的符号意义
4、社会交换论 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 程。交换行为不仅发生在市场关系中,也广 泛地存在于一切社会关系中。 “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 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 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 饪技巧。”(布劳)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命题: 成功命题:个人的某中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 报酬,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回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 为。 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 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 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 值就越小。(边际效益递减)
“我们所说的客体不过是我们经验的产物。我们所体 验的客观世界,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想象 的世界。当然,对于同一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所 遇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义的,正是因为有 相同的理解和定义,所以人们的互动才成为可能…… 人类的行动就是解释性行动。”(布鲁默)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说明【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诸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正确认识社会,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科特点和功能,掌握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先修课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能力培养要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现实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基本认识或印象。
【学习总量】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习题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6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学概论》(第3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侯均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纲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运用:学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产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任务:请同学们思考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论)
社会互动: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定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活动含义: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2.有相互依赖的行为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可以在当面或非当面的场合发生5.不同情境下互动行为的含义不同6.对互动双方的关系或社会环境发生影响7.互动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和结构社会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论(齐美尔、米德)1.符号:能有意义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2.基本观点:1.符号在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客观)互动双方的情况(主观)4.互动经常需要换位思考5.人们通过自己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看法来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正确自我定位:不要过分敏感、过于自负(二)拟剧论(戈夫曼)含义: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是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规划的行为反应1.表达式礼仪2.回避式礼仪3.维系式礼仪4.认可式礼仪(三)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俗民方法论常人方法论(四)角色理论角色互动(五)参照群体理论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评价自身或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1.规范作用2.比较作用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酬赏(价值多少)金钱<社会赞同<尊重<他人服从社会互动的情境和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境(一)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1.二人关系(1)极强的亲密性、特殊性、排他性(2)有可能产生强烈冲突2.三人关系冲突时第三人的角色(1)中间人——调解(2)仲裁人——裁定(3)从中渔利者——个人获利(4)分裂者和征服者——挑拨冲突3.多人关系一、社会群体和组织中的正规关系社会群体和组织中的非正规关系非常规的集合行为二、熟悉、工作、社交情境(目的)三、情感、工具、混合关系(性质)情感对应需求法则工具对应公平法则混合关系对应人情法则二、社会互动的过程(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一定向阶段:辨识情境二评价阶段:确定态度三控制阶段:选择行为(二)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一竞争排斥关系二冲突对立关系,可能有攻击行为三顺应一方主动或被迫做出改变四……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维度一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关系的性质1.情感关系2.地位关系3.利益关系二深度:互动的程度表明依赖度三广度:互动的范围表明交往的领域四频度: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通常次数越多,越密切类型一、合作定义: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所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条件:A 目标一致B 地方法上达成共识C 行为配合D 讲求信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意识二、竞争定义:对于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A对相同目标的追求B目标较少,难以得到C目的是获得目标,而非针对对手D必须有相对应的规则三、冲突定义: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与过程竞争和冲突的区别:A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手B冲突的目标有相同性也不同C冲突双方是直接的反对关系D冲突经常突破规划冲突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四、强制定义: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要求来行事特点:A双方力量不平衡B可以是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五、顺从或顺应1.顺从:一方自愿、主动服从一方2.顺应:互动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三、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的构成2 、文化问题的探索3、文化的功能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第四章日常生活与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涵义二、西方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戏剧理论3、本土方法论4、社会交换论三社会互动的情境四社会互动的方式五、集合行为第五章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的主要类型二、群体结构模式第六章婚姻、家庭一、历史上的婚姻形式二、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三、现实中的婚姻家庭1、婚姻家庭的变化状况2、婚姻家庭问题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四、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设置一、家庭设置二、政治设置三、经济设置四、教育设置五、宗教设置第九章社区和城市化一、社区概述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人类社会的主要社会形态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四、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五、社会现代化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一、社会问题解决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1、社会整合理论2、文化失调理论3、社会解体理论4、价值冲突理论四、我国当代社会问题1、人口问题2 、环境问题3、两极分化问题4、信任问题五、社会控制及特征、类型1、社会控制的特征2、社会控制的类型六、社会越轨与中国当前犯罪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及其构成二、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三、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研究程序二、社会学研究主要范式。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22
求职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一、仪表礼仪 男士: 应留短发,梳理整齐,保持自然色; 胡须要刮干净,适当咀嚼口香糖保持清新口气; 短指甲,保持清洁; 应聘时,上身宜着单色衬衣或有稳重感的T恤,且领 口、袖口无污迹; 裤子平整,有裤线,且着色与上衣协调; 衣服保持平整、清洁;若着西装,口袋不放物品; 皮鞋光亮,配深色袜子; 全身3种颜色以内,避免配戴项链和手链等饰物; 精神饱满,面带愉快和自信的微笑
13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 事物。 共享定义—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 及其他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 绪,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
14
“骑匹马”与“七匹马” ——一桩文字游戏引起的宰客案
今年“三.八”节,七名女游客在重庆南 温 泉游览。遇一马帮揽客,游客问:“骑一匹 马多少钱?” 一马夫回答:“骑(七)匹 马 30元。”七游客认为价格合理,高高兴兴 上 了马。 不到10分钟,终点站到了。游客掏出30 元钱,马夫怒目道:“早就说好了,一匹马
20
(四)戏剧理论
创始人:欧文.戈夫曼 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观点: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当人 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 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事物非常警觉, 而这些失误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 某些方面。
21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印象管理指人们在互动中运用各种技巧, 给他人创造自己想要达到的印象。 社会情境是舞台,不同的情境(前台与后 台) ,有不同的演法,有不同印象管理 的方式,其中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17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互动
维纳的归因理论:(成功与失败)
个人行为的原因可从两个维度考虑: 控制性:内在 (可控制) :能力、努力 外在(不可控制):难度、运气 稳定性:稳定:能力、难度 不稳定:努力、运气
第四章 社会互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分析,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及其 特点,了解社会互动的行为方式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 理论、主要类型。
教学方法与手段 系统讲授、提问。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中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基本行为方式
从众与模仿的区别:
(1)模仿是自愿行为,而从众并非自愿; (2)模仿没有外部压力,从众则受到外部压力 (3)模仿的对象可是多数人,也可是少数人,从众的
对象则一定是多数人。
二、合作型互动
含义: 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 合行动。
合作的条件:
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认识: 合作的资源:如知识、技能、财物
绑架、劫持人质、爆炸、纵火等; 3)攻击目标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目标一般为游客和大众,
间接目标是政府; 4)是所有犯罪中最能造成人们恐惧心理的行动; 5)崇拜者和实施者是极少数极端主义分子。
冲突结果有四种类型:
引退; 强加; 皈依; 妥协。
使对方就范的方式有三种:
作用分析:
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 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先入为主 ”、“以偏概全”,造 成认知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单选题: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B)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C)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
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3.帕森斯是(D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多项选择题:1.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BCD)。
A.孔德B.马克思C.涂尔干D.韦伯2.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BD )。
A.定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定量研究D.解释性研究3.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
A.问卷法B.观察法C.访谈法D.实验法第二章社会化单选题:1.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3.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4.()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多项选择题:1.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家庭B.学校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2.社会化的类型包括()。
A.初始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3.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
A.角色中断B.角色认同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4.米德认为自我包括()。
A.本我B.主我C.客我D.超我名词解释:1.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从社会学意义上理解,代差反映的是在两代人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和程度,也反映出两代人在社会化各阶段上的差异。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的基础课程,在社会学概论中,第四章介绍了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概念与理论。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交往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逐渐习得社会文化的行为方式、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
而社会角色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概念与理论。
首先,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还与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有关。
社会化的过程是终身的,并伴随着个体的一生。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交往,逐渐习得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
例如,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语言等。
其次,社会化的过程是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双重影响的。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对等社会团体等,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个体因素则包括遗传、个体的性格、能力等,也会对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
社会化不仅是个体主动地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个体主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再次,社会角色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被赋予的。
社会角色不同于个人身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个体可以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扮演子女的角色,在工作中扮演职员的角色。
社会角色赋予了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定位和期待,个体在这些角色中扮演着特定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角色的形成与维持需要依靠社会互动与社会规范的支持。
社会互动是个体获得角色认同和角色要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学会了如何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并能够满足社会的期待。
社会规范则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期待。
通过社会规范的约束,个体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角色表现。
总的来说,社会化与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化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习得社会文化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社会网络与互动PPT课件
B
2、深度 3、广度 4、频度
二、社会互动理论
1、符号互动论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 的事物。声音、语言、图画、手势、表情、 姿态等等都是符号,服饰、建筑、工具、食 物、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常常是符号。
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的。
举例,一声“咳嗽”的符号意义
这里有人! 你该停止了。 我知道了。 我身体不好或有病。 可笑!
三项基本原理: 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
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
,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 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符号互动论的四项主题 a.体现人的特色的世界不仅是物质的、客观的世 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号的、象征的世界。 b.人们共享特定的情境定义,同时在互动中发 展出新的情境定义,因而生活、情境,乃至社会 ,总是处于调整、生成状态。 c.互动论研究的焦点既不在个人,也不在社会 本身,而在于协同行动。 d.积极介入经验世界。
社会交换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 暴力胁迫下的交换不是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中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
交换手社会规范制约,影响交换的基本社会规范是 互惠规范和公平规范。
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 尊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 价值最高。
人们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交换中 的地位。交换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权力结构。
5、对话分析:Harvey Sachs,1992
a 早期焦点: 会话者将其语言在互动中组织成一致顺序的方
式:语次交换决定了会话者的顺序
b 后期焦点: 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会话者中的权力分布、性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人发生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社会互动是相互依赖性的行为;•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媒介;•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社会互动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
2.竞争: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3.冲突: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等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冲突的特点:•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冲突双方是直接对立关系•冲突的双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性质;•冲突在形式上要比竞争激烈得多;•冲突双方的利益、态度及意见是根本对立的。
三、集体行为1.含义:也叫集群行为、大众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2.特点:群体性;自发性;突发性3.具体表现:情绪;感染时尚;骚动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叉包括精神交往。
2.主要内容①揭示了社会互动的物质条件;②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③分析了社会互动层次,指出经济互动是其他一切互动的基础。
3.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二、符号互动论1.代表人主要是米德、布鲁默等人。
2.该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
3.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
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得的、表达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4.基本观点①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对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②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和伙伴进行社会相互的结果,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③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三、拟剧论1.①代表人: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
②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并尽力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别人接受的良好形象。
拟剧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形象。
2.印象管理1)是指为了使他人按照我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表演者用自己的行动去直接影响他人(观众);②表演者还需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即对互动情景的设计。
3.“前台”和“后台”•在“前台”人们呈现出的是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
“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一般地讲,人们总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藏在后台。
四、常人方法学1.创始人:加芬克尔。
2.该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3.用“破坏性试验”发现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活的规则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定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的、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1.社会角色有四层含义①人的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上人的行为的期望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2.社会角色的特点①普遍性:社会角色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之中;是同类社会成员共享的行为模式。
②具体性:角色是具体的,每种角色都表现为众多具体规范和行为模式。
③复杂性:社会上有多少社会关系就有多少与之相应的社会角色。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社会分化的加剧都使社会角色变得日趋复杂。
④表现性:它是靠角色承担者的表演、扮演来表现的。
只有人们的表演才能说明这一角色的存在的。
3.角色丛(或称角色集)二、角色类型1.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当一个人的角色不是由于自身的努力,而是由出生这一先天因素所决定时,它就属于先赋角色,即先天赋予的角色。
先赋角色主要反映的是个人获得角色的被动性。
•属于先赋角色的有性别角色,由年龄因素决定的角色,由种族决定的角色以及由世袭制度获得的角色等。
如男人或女人、儿子或女儿、姐或弟、白人或黑人、世袭的爵位等。
•自致角色,也称为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是指经过个人努力或活动而获得的角色。
如:“寒门出贵子”以及罪犯的角色。
•自致地位和自致角色的获得是与个人的选择以及社会的制度有关。
在工业化社会,自致角色越来越多。
2.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这是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所做的区分。
•规定角色:指对角色的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地规定的角色。
如:公务员、警察、法官、医生、会计、社会工作者等。
因为他们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运用不慎可能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
•社会对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
如,父母、夫妻、兄弟、子女、亲戚、朋友等。
3.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理想角色:是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它是一种标准的和较高的要求。
实际角色: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角色规范时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角色距离。
三、角色扮演宣布某人为某一社会角色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们真正相信他是这一角色,就要通过一系列环节使他表现出来。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表现1)布景与道具(作用)①象征性。
即象征着某一种角色的标志或活动场所,也间接证明着某一种角色的有效性。
②实用性。
即某些角色的实际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工具。
③道具、布景的设计、安排对角色的成功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①一个角色的更为直接的表现是他自己的仪表、风度。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仪容、外表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引起人们对其内在品质的联想。
②人们认识一位角色,最主要的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姿态、风度等。
因为这些方面是社会角色内在品质的体现,因而在角色的表现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③为此,我们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对于言谈、举止、姿态、风度的表现一定要有度。
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2.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1)了解角色期望①一个人扮演角色的前提是了解社会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
社会为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与他所处的社会位置相一致的角色规范,这是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
②然而,一个人要扮演角色就必须知道社会要他做什么,即他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这是对客观规定的了解和认知过程。
2)角色认同①一个人了解了角色期望之后,是否愿意按照角色规范去做。
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角色认同。
包括对角色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具体规范的承认与接受。
②由于一个角色所涉及的范围是宽阔的和纵深的,因此角色认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③角色意识: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负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期待,并想努力去实践角色的状态。
3)对角色的实践①角色扮演:在具体的情境下去表现角色行为。
②具体过程:个体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确定行动取向(包括了他对角色的认同),他要根据互动对象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进一步选择行动策略(包括现实的或已习惯化了的内部解释过程),采取某种具体行动,他人依同样的机制做出反应,根据对方的反应,行动者反思自己的前一个行动。
如此持续下去。
四、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扮演失调)1.角色混淆: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原因:角色认知不清;场景分辨不清。
•角色混淆是角色社会化方面发生了问题,要么一个人未能基本上完成某一角色的社会化,要么对角色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同时缺乏扮演角色的实际经验和技巧。
2.角色紧张:有的人参加了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原因: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不适应他所承担的过多角色的要求。
•这种现象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长期的角色紧张会带来心理压力,以致引发心理疾病。
3.角色冲突:一个人承担着多种角色,这些角色所涉及的生活领域可能是互相分离的,也可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4.角色失败:一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这是角色承担者严重不称职或他已不能继续承担这种角色的情况。
①两种情况角色承担者未能有效地按照社会的期望进行表演,其表现被证明是失败的;角色关系解体:原来的角色承担者无法再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
②原因:角色承担者自身能力不足;没有尽力承担所扮演角色的责任。
5.角色扮演失调问题的解决①认识你自己。
角色学习。
②选择你自己。
进行角色换位和角色转移。
③把握你自己。
进行角色训练和角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