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王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的景物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对于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也需要教师的协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激发他们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景物,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山居秋暝》,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意境。
4.体会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6.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山居秋暝》的内容和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能背诵。
-词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暝、径、藤、萤、跃、拣、遣”。
-诗意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写作技巧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意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山居秋暝》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通过这个过程,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有很强的感受力。但在词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形近字和难写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诗词,以及它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描绘,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字词的选择和写作技巧来表达对山中秋日的赞美。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诗句,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6.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历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古诗。
诗人王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晨的宁静和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和浓郁的山水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讲解、朗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引导他们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和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印象,激发他们对《山居秋暝》的兴趣。
2.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理解诗的大意。
3.研读: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展开的,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秋居山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动景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初秋雨后山景图。
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品词赏句,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古诗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图视频观看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提起学生兴趣。
三、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五步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第二步:预习检测,巩固字词。
第三步: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第四步:整体感知,感受意境。
第五步:诗句赏析,深刻体会。
第六步: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4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师:你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这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春景图,请坐。
师:你也有想说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嗯,你摇头晃脑读诗的样子活像一个小诗人。
师:在大家的分享中,老师的眼前也仿佛浮现了春天的乡村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如画般美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山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
二、初读师:来,齐读课题,谁来说说秋暝是什么意思?师:你的眼神最闪亮,你来说说看。
师:你发现暝有一个日字旁,所以猜想它和太阳有关。
秋暝说的就是秋天的傍晚。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利用偏旁的确是一个理解字词的好办法,那你能再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师:没错,就是诗人在山中居住时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
请坐。
师:理解了诗题,现在谁再来分享下你对诗人王维的了解?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快站起来吧师: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师:你的文学储备真丰富,不愧是我们班的知识小百科,请坐。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在播放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节奏。
师:好,范读播放完了,现在谁愿意来尝试读一读这首诗?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师:嗯,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哦,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如果能够再注意下朗读节奏就更好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秀诗文,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此诗文的意境清新、文字优美,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古诗词的良好开端。
同时,本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文化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
2.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2.采用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诵、解读等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采用文化教学法,通过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山居秋暝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文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指导,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
3.诗文解读: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解读诗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理解诗人的热爱和崇敬。
4.文化拓展:通过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文化意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诗文内容、语言特点、文化拓展等内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松声、竹影等自然景物,构建了一幅宁静、清新、优美的山水画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文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体验。
2.原因: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需要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入诗文《山居秋暝》。
2.自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文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文朗读、理解、翻译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清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品味诗句韵味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较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山水诗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懂得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境界,启发学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韵味,感悟山水意境;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山水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简介诗人王维,导入《山居秋暝》的学习。
2.朗读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纠正发音。
分组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文学生讲述诗文内容,教师补充。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泉、明月、清露等,引导学生感悟山水意境。
4.品味诗句讨论诗句的韵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举例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山居秋暝》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山居秋暝》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中所感受到的秋日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林、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材将这首诗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可能对于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解读,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情怀,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于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解读法: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图像展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观,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日山居的图片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山居秋暝》说课稿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山居秋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普遍不深厚,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喜欢活跃的生动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一般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设想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
因此,我打算以《山居秋暝》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
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
课前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九、课后作业。 (一)、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设计意图:设置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板书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 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 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 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居中度过的秋天黄昏时刻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较为优秀的古诗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中的词语和意义,掌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增强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
3.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文,解释词语的含义,讨论诗文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
5.朗读背诵: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诗文,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
6.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小令,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这首诗安排在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一些较抽象的诗意表达,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语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书写能力,但对于一些古诗中的字词,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感受意境: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意境。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022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②诗以言志。形象是诗人内心思想的物质表现,是诗人的传声筒。所以我们分析形象要联系诗 人身世,生活的背景等。
③还要注意对形象联想和想象。 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学会从具体的文本中具体的物象上寻找信息,在整体把握 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形象入手,运用鉴赏形 象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充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完成 较好。 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及学生的鉴赏能力不高原因,造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不够 充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形 成能力,也应该是研究的方向。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近体诗定型于唐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几种 。这种新诗体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也 大大地拓宽了诗的题材。本课所选的六首诗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王维 的山水名篇《山居秋瞑》,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 境界的追求。诗歌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心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 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 蕴丰富,耐人寻味。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山居秋暝
八、说教学反思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含蓄地表现作 者的思想情。因此形象的赏析,是学习诗歌的最基本的一步。分析形象的方法∶找出关键字;回 答其形象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特点)。鉴赏形象,最重要是抓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由 自然属、诗人思想身世、文本信息等因素共同组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王维及诗歌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秋天的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引出本课古诗《山居秋暝》。
2.初读古诗: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3.理解诗意: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品味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5.朗读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秋天为题材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明月松间清流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拓展活动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山居秋暝》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六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古诗,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自然之趣”展开描写,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能力。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古诗所处的时代,距离我们较为久远,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高洁的情怀,因此需要教师从语言入手,带领学生品味诗歌意境,方能一步步走进文本,知情达意。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培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框架和课程目标,我的教学重点为:学习作者诗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想象诗歌意境。
我的教学难点为:培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五、说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古诗特点和五年级学生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反复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对象、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的第一篇古诗。
掌握这首诗的学习方法能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的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堪称王维的代表作。
(二)说教学目标pan >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大家请看说课PPT。
学完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我特别制定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学会总结出解读这类题材的一般方法: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来赏析一首诗。
突出这点,旨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通过知识间的迁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以动衬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才能更好的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志向。
所以,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方面的知识要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应该多讲解几次。
而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评析作品的这种系统的思考方法,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之前可能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所以知识的系统化及知识间的迁移这块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
二、说教学对象高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有着丰厚的知识基础而且感知能力较强,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方法积累,掌握了一些诗歌方面的文学知识及艺术表现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山居秋暝》。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山居秋暝》这首诗歌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以“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语文要素,在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说学情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
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涉世未深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设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瞑、浣、孙”三个生字,理解“春芳、王孙、歇”等词的意思,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联系诗人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王维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课难点在于学生能联系诗人王维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运用诵读法、意境想象法和品读感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解读诗题,了解诗人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并联系知识经验得出诗题中交代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地点,是居住在山里的王维在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景色。
关于诗人王维,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来作答,教师再做简单的资料补充。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山居秋瞑》说课稿(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山居秋瞑》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山居秋瞑》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诗中景物描写细致,静中有动,寄托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深林的心愿,是山水诗中的名篇。
古诗配有插图,插图上有远山、流水、竹林、三两人家,描绘了一幅山居秋瞑图。
《山居秋瞑》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选编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山居秋瞑》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的第一首诗,在教学时我会注重方法的渗透,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暝、浣”等2个生字,会写”孙”字。
2.进一步学习诵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有较为丰富的学习古诗文的经验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能通过预习,自己读准读通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能运用平板配合课堂教学。
但对于他们来说,读懂大意,读出情感还有难度。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读感悟法”,以读代讲、以读促学“情景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音乐中想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法完成学习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引出课题1.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而唐朝则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烟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普遍不深厚,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喜欢活跃的生动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一般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设想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
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
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
因此,我打算以《山居秋暝》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
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
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
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
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
课前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
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好的课件将在课堂上展示,由学生质疑。
2.发掘擅长画山水画的学生,给本诗配山水画(留一部分在堂上完成);发掘喜欢歌曲创作的同学,把本诗改成歌曲。
3.另外两个小组分别尝试把本诗改成对联和散文诗。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举例法、比较法、归纳法、练习法、启发法、推导法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手
段运用于教学过程当中。
第一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微博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______个字。
______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2.下列词语中不能概括微博的主要特点的词语是()
A.短小
B.虚拟
C.即时
D.方便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微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没有网络也能发微博。
()
(2)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
(3)微博对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lù)嗜.好(shì)陪.伴(péi)黛.色(hēi)
B.榨.油(zhà)便.宜(pián)石榴.(liú)杭.州(hánɡ)
C.垂蔓.(wàn)深幽.(yōu)享.受(xiǎnɡ)眼睑.(jiǎn)
三、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最喜欢吃wài pó()做的桂花ɡāo()和芝麻bǐnɡ(),
味道好极了。
2.爸爸在后院的半mǔ()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bō zhǒnɡ(),
jiāo shuǐ(),每天都精心地照料着。
3.清水田犹如为白鹭设计的jìnɡ xiá(),白鹭在田里觅食时,整个
的田便成了一幅qiàn()在玻璃kuànɡ()里的画面。
四、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A.打开通路。
B.开拓扩展。
C.开创;创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A.姿势;样儿。
B.态度;气度。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
..迎接新年的到来。
()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的一项是()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六、句子天地。
1.“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句中省略号
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2.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用恰当
的关联词填空)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老舍在《白鹭》一文中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2.《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
3.《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梅花,因为桂花树的样子笨笨
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4.《珍珠鸟》中,作者提到珍珠鸟是一种不怕人的鸟,所以才会和它如此亲
密接触。
()
八、本单元内容回顾。
1.《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协调的______、美丽的______与优雅的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之情。
2.《落花生》通过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对______的议论,告诉我们“人
要做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的人”的
道理。
3.《桂花雨》一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和
“________”,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______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
的______。
4.《________》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作者的悉心照料、呵护下,由害怕
人到亲近、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这告诉我们:______,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境界。
5.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蝉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诗人以___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单元复习卡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微博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
发微博,非常方便。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
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140 2010
2.B
3.(1)×(2)√(3)√
二、B
四、1.B 2.C 3.A 4.B
五、B
六、1.C
2.一就
3.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七、1.× 2.√ 3.× 4.×
八、1.色彩外形姿态喜爱与赞美
2.花生有用只讲体面没有好处
3.摇花乐桂花雨思乡怀念
4.珍珠鸟珍珠鸟信赖
5.(1)唐虞世南
(2)蝉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