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680a4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2,神经系统的区分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3,神经系统的组成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
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不等。
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在调节机体活动中。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
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
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
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fbeb3cfa300a6c30d229faf.png)
Ⅲ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走行规律: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脊神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在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神经节至椎前神经节换元
Ⅳ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①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②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③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周周围围神神经经系按统分(布PN和S)功能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1)躯体神经:指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 (2)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
经。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灰质
第五章 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区; 2、掌握反射弧的组成; 3、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 5、掌握脊髓灰质与白质的分布; 6、掌握脑干的组成与外形; 7、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裂和分叶; 8、掌握浅、深通路的组成及特点; 9、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第五章 神经系统
6条纵沟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中央管:
①前角
2、灰质:呈“H”形或蝶形, ②中间带
第一节 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部)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CNS) 脑干 脑桥
延髓 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部)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556e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e.png)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神经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
一、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它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部分,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二、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组织。
它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位于头骨内,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等部分。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以及控制肌肉的运动。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是直接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共有12对。
每对脑神经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嗅觉、视觉、听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是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共有31对。
每对脊神经都和身体的特定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控制肌肉运动。
三、脑部结构1. 脑干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部分,包括延髓、中脑和桥脑。
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后方,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它接收来自感觉器官和其他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肌肉的运动。
3. 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主要部分,负责认知功能和智力活动。
大脑半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
左侧大脑半球控制右侧身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
4. 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底部,它包含丘脑和下丘脑。
间脑负责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温和食欲等生理功能。
四、脊髓结构脊髓位于脊柱内,从颅骨延伸到腰椎。
脊髓的外部有灰质和白质两部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9b3ab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9.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以及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整理。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它负责感知、处理和储存信息,并且将适当的指令发送到外周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类智力和行为的中心,也是最高级别的控制中枢。
它由两个半球状脑和脑干组成,并被包裹在颅骨内部。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复杂的纹理,称为脑回,这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2. 脊髓:脊髓是从大脑延伸到脊柱内的管状结构。
它由脊髓灰质和脊髓白质组成。
脊髓灰质包含许多神经元细胞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脊髓白质则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和其他部位。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指令到身体各部分。
1.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两类,即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负责将感知到的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神经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到身体各部分。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细胞体的集合,它们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上。
神经节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和调节神经纤维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导来实现这些功能。
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和内部环境的变化。
感觉信息通过外周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被处理和解释。
2.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各种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发送运动指令到外周神经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
3. 内部环境调节:神经系统监测和调节体温、血压、呼吸和消化等内部环境的稳定。
它通过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这一功能,例如与内分泌系统协同工作来维持内部平衡。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9bdc1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0.png)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54c9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f.png)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6cda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c.png)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中的控制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在解剖学中,学习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大脑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控制中枢,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外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大脑皮质,负责思维、记忆、情感等功能。
大脑内部包括脑室系统、灰质和白质,其中脑室系统是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的地方。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
小脑的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小脑蚓,有助于增加表面积以提高功能。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起到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通过脊神经与全身各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5.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的集合神经细胞体的地方,包括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站点。
6.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指令传达到全身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对于揭示人体神经系统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愿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护理大一解剖学重点知识点
![护理大一解剖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cf7e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0.png)
护理大一解剖学重点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护理大一解剖学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人体组织学1. 组织学概述:介绍组织学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以及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2. 细胞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和功能(新陈代谢、生物合成等)。
3. 上皮组织学:主要介绍不同形态的上皮组织及其特点(立方形上皮、鳞状上皮等)。
4. 结缔组织学:介绍结缔组织的组成、分类和功能,如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
5. 肌组织学:详细介绍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二、人体系统解剖学1. 骨骼系统:介绍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重点讲解各种骨骼(颅骨、脊柱、四肢骨等)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 肌肉系统:介绍肌肉组织的分类和功能,详细讲解主要的肌肉(胸肌、腹肌、臀肌等)名称、位置和作用。
3. 呼吸系统:从喉部到肺部,逐一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气道、支气管、肺泡等。
4. 循环系统:讲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循环等内容,重点介绍主要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和心脏的结构。
5. 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肠道,依次介绍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讲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6. 泌尿系统:讲解肾脏、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7. 神经系统: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
8.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三、解剖学常用技术和仪器1. 解剖学标本制备:介绍常用的解剖学标本制备方法,如尸体解剖、解剖切片制备等。
2. 影像学技术在解剖学中的应用:讲解X线摄影、CT扫描、MRI等影像学技术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仅为护理大一解剖学的重点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827a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c.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和最精密的系统之一,其功能涉及感觉、运动、思维等多个方面。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运作和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呈灰白相间的结构,由左右两半球以及脑干和小脑组成。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大脑信号到全身各个部位。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是指从大脑发出的12对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脊神经是指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负责传递信号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1. 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部分,包含细胞核、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体中有丰富的线粒体,用于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2. 树突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突起,主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3. 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长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实现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其中化学突触是最常见的一种。
三、神经传导的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信号可以是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1. 神经传导的基本过程当神经信号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会导致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再通过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以此类推。
2. 神经传导的类型神经传导可以是兴奋性的(激活下游神经元)或抑制性的(抑制下游神经元)。
3.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信号的类型和传导路径。
通过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快,而未被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人体解剖学重点必考大一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重点必考大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fbce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e.png)
人体解剖学重点必考大一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对于医学生而言,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其职业生涯的基石。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不仅为人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还参与了肌肉运动、造血等重要功能。
重点必考知识点包括:骨骼的分类、骨骼的命名和编号、骨骼发育、骨骼系统与关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此外,关于发育畸形、骨髓移植等临床相关知识也是复习重点。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是人体的动力学系统,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实现运动和维持姿势。
复习必考知识点包括:肌肉的分类、肌肉的命名和编号、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的形状和位置等。
此外,还需了解肌肉的供血、供应和神经控制等临床相关知识。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和控制中枢,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重点必考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同时,对于脑部解剖结构、脊髓和脊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也应重点掌握。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复习必考知识点包括:心脏的解剖和功能、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
在复习时,还需重点关注心脏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血液相关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
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
重点必考知识点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肺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的调节机制等。
同时,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也是考试的重点。
消化系统涉及食管、胃、肠、肝、胆囊等消化器官,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复习必考知识点包括:消化道的解剖结构、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肠道的吸收特点等。
此外,还需了解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
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输尿管组成,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f21cd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0.png)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根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3.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4、皮质和髓质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5、网状结构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一〕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2、背侧面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界是小脑上脚.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①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舌下神经核支配舌内、外肌.②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疑核纤维参加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副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纤维参加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下泌涎核纤维参加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节和器官旁节换元后治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④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接受经舌咽、迷走、面神经传来的内脏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味觉信息.⑤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信息.三叉神经中脑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的触压觉信息.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⑥特殊躯体感觉核蜗神经核接受蜗神经的神经纤维O前庭神经核接受前庭神经的神经纤维.我们常常将脑神经核分为4大类:躯体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躯体感觉核〔一般和特殊躯体感觉核〕O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薄束核和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红核、黑质、下橄榄核等.2、脑干的白质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锥体束及丘系交叉、锥体交叉等.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先向前方横行,然后左右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内侧丘系;交叉处称为内侧丘系.一侧的内侧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脊髓丘系即脊髓丘脑束行于脑干内的局部.一侧的脊髓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丧失.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横行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三叉丘系.一侧的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丧失.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多数到横行交叉到对侧、少局部未在同侧上升, 形成了外侧丘系.锥体束发自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分为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两局部.皮质脊髓束的神经纤维在延髓集中形成了锥体,其中大局部纤维左右交叉后下降于脊髓的外侧索,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局部未交叉的纤维直接下降,形成了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的神经纤维终止于两侧的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例外,它们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3、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内除上述灰质、白质外,在延髓中央管、第4脑室底灰质及中脑中央灰质的前外侧存在灰、白质相间的区域.其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中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二、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的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分为小脑皮质、髓质〔髓体〕和小脑核.小脑核有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三〕小脑的分叶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将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3局部.按机能又可将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借3对脚与小脑的外部联系.小脑的功能为:①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②脊髓小脑:限制肌张力和协调;③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方案和协调.三、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可分为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局部.间脑的内腔称第三脑室.〔一〕背侧丘脑〔简称丘脑〕1、外形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2、内部结构丘脑被“ Y〞形纤维板一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3局部.其中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侧核〕和腹后核, 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 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有丘脑网状核.3、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③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腹中间核和腹后核接受运动纤维.〔二〕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三〕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四〕底丘脑〔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五〕下丘脑1、边界: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前界:终板和视交叉.下界: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漏斗的中央称正中隆起,漏斗的下端连垂体.2、功能:神经内分泌的中央,也是皮质植物性中枢,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四、端脑可分为左、右大脑半球.〔一〕端脑的外形大脑半球的根本形态:上缘、下缘、外缘;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颗极、枕极、额极;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额叶、顶叶、颗叶、枕叶和岛叶5个叶.各叶的主要沟、回:额叶有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等.顶叶有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等.颗叶有颗上沟,颗下沟.颗上回,颗中回,颗下回,颗横回等.枕叶有距状沟,舌回,楔叶等.〔二〕端脑的内部结构1、侧脑室左右各一,可分为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侧脑室有脉络4局部.借室间孔于第三脑室相通, 丛.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分头、体、尾3部〕、豆状核〔分壳、苍白球两局部〕、杏仁体核和屏状核;纹状体是尾状核、豆状核的合称,其中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2、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3、视区位于距状沟周围皮质,一侧的视觉中枢接受两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信息.4、听区位于题横回.5、语言区见于语言的优势半球,有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题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四〕大脑髓质包括联络系、连合系、投射系.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局部皮质的纤维,包括上纵束、下纵束、钩束.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包括脱月氐体、前联合等.投射系主要形成了内囊;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及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背侧丘脑的前核、背内侧核投射到扣带回和额叶的纤维〕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背侧丘脑腹侧核群投射到中央沟前前方皮质的纤维〕等通过.一侧内囊损伤,出现对侧的“三偏〞性障碍.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 -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浅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后根外侧部-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斜越上升1-2节段〔交叉〕-〔对侧〕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浅感受器-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f〔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的下1/3部.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的颊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3.视觉传导通路视杆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视神经-视交叉〔鼻侧半纤维交叉,颗侧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脚〕- 内囊后脚-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所引起的视野的变化:①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题侧偏盲.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健侧颗侧半视野偏盲〕.瞳孔对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局部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此反射途径不同部位损伤对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有影响.4.听觉传导通路5.平衡觉传导通路6.嗅觉传导通路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形成了锥体束.锥体束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分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 -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绝大局部交叉到对侧〕 -皮质脊髓侧束;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 -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皮质脊髓前束〔未交叉的纤维〕.皮质核〔脑干〕束中央前回下1/3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脑干束-内囊的膝部-大脑脚底的内侧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下行到脑桥和延髓-发出分支到脑神经运动核〔多数躯体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但面神经核的下部和舌下神经核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把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锥体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而将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及其轴突称为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点是: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或减弱,肌萎缩不明显,病理反射阳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特点是:缓和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浅反射消失,肌萎缩明显,无病理反射.2、锥体外系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纹状体-黑质环路苍白球底丘脑环路.皮质f脑桥f小脑系.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硬膜分为硬脊膜、硬脑膜两局部,其形成的结构有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等.常见的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窦汇、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等.硬膜外隙是指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脊神经根通过.2、蛛网膜蛛网膜下隙是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脑脊液.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隙的某些稍膨大的部位;蛛网膜粒是蛛网膜形成的一种结构,脑脊液经此回流到硬脑膜窦.3、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外表的结缔组织膜.参与脉络丛的形成.二、脑和脊髓的血供1、脑的血管脑的动脉供养脑的动脉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分支有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两侧的椎动脉在脑桥延髓沟处集合为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分支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大脑动脉环又Willis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组成.脑的静脉:大脑大静脉、硬膜窦.2、脊髓的血管脊髓的动脉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此外还有节段性动脉的增强.脊髓的静脉有脊髓前后静脉、前后根静脉等.三、脑室、脑脊液及其循环脑的内部有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脊液是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为:左右侧脑室-〔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四、脑的屏障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5465c50c22590102029d5e.png)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
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6.意志控制:受/不受.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人体解剖学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要点
![人体解剖学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0768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8.png)
人体解剖学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要点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重要的要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和处理大部分的信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负责将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状突起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神经冲动产生的地方;轴突是神经冲动传导的主要部分;树状突起则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三、神经系统的分布人体的神经系统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集中在头颅内,形成大脑和脊髓;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颈部,脊神经则从脊髓延伸至全身各个区域。
这种分布方式保证了神经系统能够全方位地接收和传递信息。
四、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感受、传导、调控和控制。
感受功能指的是神经元通过感受外界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将其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导功能指的是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靶组织;调控功能指的是神经系统通过对神经冲动的调节,使身体系统实现平衡;控制功能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活动的控制和协调。
五、神经系统的疾病与保健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它们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锻炼,可以保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此外,积极应对压力、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也对神经系统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人体解剖学为我们深入理解人体神经系统提供了基础。
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分布和功能,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神经系统对我们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神经系统的健康,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9df73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1.png)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daa65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6.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在人体解剖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理解人体神经调控机制的基础。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整理和描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神经系统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感觉、思维、记忆和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是神经传递的主要通道。
脊髓中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负责传递人体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二、外周神经系统(PNS)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了神经根和神经丛两部分。
神经根通过与脊髓相连,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神经丛则是由多条神经纤维交织而成,分布在人体各处。
神经丛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与人体的感觉器官和肌肉组织,起到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三、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结构。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过轴突传递神经冲动,并通过轴突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器官。
四、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实现神经信息的传递与调节。
五、脑部神经组织1. 大脑:大脑是人体思维、记忆和行为调控的中枢。
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各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组织,它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意识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的后下方,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
它与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之间通过神经纤维连接。
3. 脑干:脑干位于大脑与脊髓之间,它是连接大脑与脊髓的重要通道。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三部分,它们控制着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等。
六、脊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位于脊柱内,由一系列神经细胞构成。
大一人体解剖必备知识点
![大一人体解剖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fc57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a.png)
大一人体解剖必备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之一,它通过系统地研究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
对于大一的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他们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人体解剖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1. 人体结构的层次人体的结构可以从最基本的层次开始理解,即从细胞开始。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形态各异,有神经细胞、肝细胞、骨细胞等。
细胞组成组织,不同类型的组织形成器官,例如肌肉组织形成肌肉器官,骨组织形成骨骼器官。
不同的器官又组成系统,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各个系统相互协作,构成了人体的整体结构。
2. 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大一人体解剖学的重点是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例如,心脏位于胸腔中,起着泵血的作用,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肺位于胸腔中,参与呼吸过程,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
肝脏位于腹腔中,具有代谢、排毒等重要功能。
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的掌握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结构,它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保护内脏器官、支撑身体、保持姿势、促进运动等。
了解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骨折、骨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系统等。
它们共同协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机制,如胃溃疡、肠炎等。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肺等,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如哮喘、肺炎等。
6.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心脏起着泵血的作用,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634ff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e.png)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部分组成。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一部分,由轴突和神经胶质组成。
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地,而白质则是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由髓鞘包裹。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质,而在深部的白质被称为髓质。
神经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地,而神经节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的聚集地。
纤维束是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纤维的聚集体,而神经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长度约为45厘米,从枕骨大孔到L1下缘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
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
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是躯体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和梭内肌,后角边缘是固有胶胸核,而后角固有核的轴突则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位于T1-L3,管理交感神经S2-4和副交感神经。
白质包括前、后和侧三索,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连接各节段的固有束,以及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包括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内→外侧骶→腰→胸→颈。
S2包括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传导侧束的痛觉和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和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包括侧索、前索和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和前角运动神经元,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内→外侧与S2同。
X2包括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而X3包括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的功能包括传导反射。
___—色夸综合征是脊髓半横断的结果,前角损伤则会导致脊髓灰质炎。
脑干是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专业人体知识点大一
![护理专业人体知识点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7ee3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7.png)
护理专业人体知识点大一在护理专业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人体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护理专业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的人体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护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照顾病人的健康。
一、解剖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组织的组成和特点,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骨骼系统:学习人体的骨骼构造,包括骨头的命名、骨骼系统的功能和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等。
3. 血管系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学习心脏的解剖结构、血管的分类和循环系统的原理等。
4. 呼吸系统:掌握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肺部的解剖结构、气体交换和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等。
5. 消化系统:学习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器官的解剖特点以及营养吸收的过程等。
二、生理学知识点1. 神经生理学: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感觉和运动神经的原理等。
2. 循环生理学:掌握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原理,了解血压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的成分等。
3. 呼吸生理学:学习呼吸过程中肺的功能和气体交换的原理,了解呼吸控制和呼吸相关疾病等。
4. 消化生理学: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消化过程,学习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生理过程。
5. 泌尿系统生理学:掌握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液的形成、排泄和调节等生理学知识。
三、常见疾病与护理知识1. 心血管疾病:了解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措施。
2.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肺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方法。
3. 消化系统疾病:了解胃溃疡、胃癌和肝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原则和健康指导。
4. 泌尿系统疾病:掌握尿路感染、泌尿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
总结:了解和掌握人体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护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病人的健康问题。
大一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
![大一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d77b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f.png)
大一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扮演着人体的司令部的角色。
掌握大一神经系统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神经科学和相关领域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大一神经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以及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根、脑神经和神经节,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并接收反馈信息。
二、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
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
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负责细胞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轴突是信号传递的通道,能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递到其他细胞。
树突则用于接收其他神经细胞传递的信号。
三、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信号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形式。
化学突触通过递质分子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电突触则通过电流的流动传递信号。
在神经信号传递过程中,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分子,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将神经冲动传递下去。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是人类智慧和感知的中心。
它分为大脑皮质、脑干和脑髓三部分。
大脑皮质负责高级智能、感知和意识等功能;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脑髓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负责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传递至大脑,并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
脊髓还具有独立进行反射活动的能力。
五、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是从脑部直接发出的神经,共有12对。
它们分别负责头部和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共有31对。
它们分别与身体各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指令和接收反馈信息。
六、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促使身体准备战斗或逃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后丘脑
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
(三)上丘脑
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
(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
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
(五)下丘脑
1、边界:
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
疑核 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 纤维加入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 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 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 支配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 支配舌内、外肌。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 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
4、听区 位于颞横回。
5、语言区 见于语言的优势半球,有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
(四)大脑髓质 包括联络系、连合系、投射系。
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包括上纵束、下纵束、钩束。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联合等。投射系主要形成了内囊;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及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背侧丘脑的前核、背内侧核投射到扣带回和额叶的纤维)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背侧丘脑腹侧核群投射到中央沟前后方皮质的纤维)等通过。一侧内囊损伤,出现对侧的“三偏”性障碍。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的浅感受器→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的下1/3部。
角膜反射 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的颧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绝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皮质脊髓侧束;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皮质脊髓前束(未交叉的纤维)。
迷走神经背核 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节和器官旁节换元后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④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接受经舌咽、迷走、面神经传来的内脏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味觉信息。
⑤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信息。
1、第一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
2、第一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
3、视区 位于距状沟周围皮质,一侧的视觉中枢接受两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信息。
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 薄束核和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红核、黑质、下橄榄核等。
2、脑干的白质 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锥体束及丘系交叉、锥体交叉等。
内侧丘系 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先向前方横行,然后左右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内侧丘系;交叉处称为内侧丘系。一侧的内侧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颞侧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健侧颞侧半视野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 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部分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
三叉神经中脑核 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的触压觉信息。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⑥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 接受蜗神经的神经纤维。
前庭神经核 接受前庭神经的神经纤维。
我们常常将脑神经核分为4大类:躯体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躯体感觉核(一般和特殊躯体感觉核)。
3.视觉传导通路
视杆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视神经→视交叉(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脚)→内囊后脚→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所引起的视野的变化: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
此反射途径不同部位损伤对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有影响。
4.听觉传导通路
5.平衡觉传导通路
6.嗅觉传导通路
二、下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形成了锥体束。锥体束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分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3、脑干的网状结构 脑干内除上述灰质、白质外,在延髓中央管、第4脑室底灰质及中脑中央灰质的前外侧存在灰、白质相间的区域。其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中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
二、小脑
(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前界:终板和视交叉。
下界: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漏斗的中央称正中隆起,漏斗的下端连垂体。
2、功能:神经内分泌的中心,也是皮质植物性中枢,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
四、端脑 可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一)端脑的外形
大脑半球的基本形态:上缘、下缘、外缘;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颞极、枕极、额极;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5个叶。
各叶的主要沟、回:
额叶有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等。
顶叶有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等。
颞叶有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等。
枕叶有距状沟,舌回,楔叶等。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神经核和神经节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
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 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
3.灰质和白质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4、皮质和髓质 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
5、网状结构 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浅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后根外侧部→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斜越上升1-2节段(交叉)→(对侧)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脊髓丘系 即脊髓丘脑束行于脑干内的部分。一侧的脊髓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丧失。
三叉丘系 由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横行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三叉丘系。一侧的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丧失。
外侧丘系 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多数到横行交叉到对侧、少部分未在同侧上升,形成了外侧丘系。
锥体束 发自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分为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两部分。皮质脊髓束的神经纤维在延髓集中形成了锥体,其中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后下降于脊髓的外侧索,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的纤维直接下降,形成了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的神经纤维终止于两侧的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例外,它们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2、背侧面
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界是小脑上脚。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