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科学概论
05087统计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根据科学的方法从事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各种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的活动总称。
2、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科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4、大数定律:即大数法则,它是说明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质的法则5、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以及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7、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按照一定标志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将反映各个单位个别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8、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的目的与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9、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事物,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10、标志: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11、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12、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13、变量:存在着差异的数量标志,或者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14、离散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取值是有限的,其数值可一一列举的变量15、连续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可任意取值的变量16、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和统计数值,是统计分析中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特有反映手段。
17、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水平大小、总量多少的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绝对数。
18、相对指标:表明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之比,是反映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为相对数。
19、平均指标: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相除的结果,表明了总体各单位标志的一般水平。
20、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广度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大一统计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统计学概论知识点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推断出普遍规律。
大一统计学概论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
本文将总结大一统计学概论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概率和统计、数据类型与描述、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
一、概率与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1.1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和事件-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事件的概率和性质- 事件间的关系: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1.2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独立事件的定义及性质- 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定理的应用1.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定义及分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概率质量函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1.4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 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二、数据类型与描述(Types and Descriptions of Data)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 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2.2 描述性统计- 数据的集中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描述2.3 统计图表- 离散型数据的统计图表:条形图、饼图等- 连续型数据的统计图表:直方图、箱线图等2.4 相关与回归分析简介- 相关性与相关系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模型拟合度的评估与诊断三、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3.1 离散型分布-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泊松分布及其应用3.2 连续型分布-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t 分布及其应用- F 分布及其应用3.3 抽样分布- 样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的概念- 样本均值和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四、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4.1 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单样本和双样本的参数假设检验4.2 P 值与显著性水平- P 值的定义及计算- 显著性水平的选择与应用4.3 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范围- 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4.4 t 检验- 单样本 t 检验- 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以上为大一统计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这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既能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又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数据。
不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经济学还是工程学,统计学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能够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模式,从而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和样本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总体是指我们想要了解和研究的整个群体或现象,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数据。
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对总体的结论。
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度量的,如身高、年龄、收入等;定性数据则是用于描述特征或属性的,如性别、颜色、评级等。
为了有效地处理数据,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
概率是统计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通过概率理论,我们可以量化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并进行推断和预测。
概率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推断和预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统计学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处理数据。
描述统计学旨在通过总结和可视化数据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它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推断统计学则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
常用的推断统计学方法包括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之间差异的统计技术。
它可以用于确定不同因素对数据的影响程度,例如比较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除了这些方法外,统计学还包括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其他技术和方法。
统计学概论简答
②可以对相互联系的数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③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规律等;
四.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期限\和地点;
4. 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九. 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 时间长短应该要一致;
2. 总体范围要一致;
3. 经济内容要一致;
4. 计算方法要一致;
十. 相对指标具有那些重要的作用?
1. 表现出各种事物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切地反映事物发展绩效;
2. 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采用相对指标能找到比较的基础;
1.定义: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正确选择分组标志,能使分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是使统计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
2.原则: ①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②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③要结合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来选择;
七.变量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2.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会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为什么抽取样本要遵从随机原则?
1.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保证总体内各单位的分布是均匀的;
2.种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变量; 按性质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八.统计指标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统计学概论主要术语
第1章统计学研究什么?主要术语1. 统计学(statistics):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 变量(variable):每次观察都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5.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又称无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6. 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又称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7. 数值变量(metric variable):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8. 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9. 顺序数据(rank data):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0. 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按数字尺度测量的数据。
11. 总体(population):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 样本量(sample size):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14. 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15.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分类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16.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统计学课件-概论
3.概率:概率是描述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 數值,常用P表示。所謂隨機事件,亦就是在一定 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 的概率在0與1之間,即0≤P≤1,常用小數或百分數 表示。P越接近1,表明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 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小。
小概率事件:當一個事件的概率P≤0.05或P≤0.01時, 稱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發生的可 能性很小,在一次試驗中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
5.誤差:
(1)抽樣誤差 是由於抽樣原因引起的樣本指標與 總體指標間的差別。
(2)隨機測量誤差
(3)系統誤差
(4)過失誤差
抽樣誤差和隨機測量誤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控制。 系統誤差和過失誤差是可以避免的。
6.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 (1)設計 (2)搜集資料 (3)整理資料 (4)分析資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論
1.總體:總體是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的同質觀察單位 的全體,更確切地說,是同質的所有觀察單位某種 變數值的集合。
2.樣本:樣本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 其實測值的集合。所謂隨機抽取亦就是總體中每一 個觀察單位都有同等可能性被抽到,隨機抽樣的目 的是為了減少偏性,使樣本對總體有代表性 。在實 際工作中經常從總體中抽取樣本,目的是用樣本資 訊來推斷總體特徵(即統計推斷)。
4.資料的類型:
(1)數值變數 又稱為定量資料或計量資料,其變 數值是定量的,表現為數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單 位。
(2)分類變數 又稱為定性資料,其變數值是定性 的,表現為互不相容的類別或屬性。有兩種情況:
➢無序分類 包括變數值取無等級順序的二項分類 或多項分類。
➢有序分類 又稱為等級資料,各類之間有程度的 差別,給人以“半定量”的概念,即定性變數的變 數值取有等級順序的幾類。
统计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
统计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旨在从数据中获取有关现象和问题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判断。
2. 统计学的主要分类是什么?统计学主要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两个方向。
-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通过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 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并给出相应的概率和置信区间,以及对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3. 相关性和因果性有什么区别?相关性和因果性是统计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
- 相关性:相关性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联程度,即变量的变化是否会同时发生或者同时变化。
相关性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 因果性:因果性指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直接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因果性需要通过严格的试验设计和因果推断方法来确定。
4. 什么是样本和总体?- 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代表性数据集合,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总体的信息。
样本是通过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取的,应该具备代表性和随机性。
- 总体: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是包含所有个体和信息的整体。
总体可能很大,对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可能会非常困难,因此常常选取样本进行分析。
5. 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通过样本的描述统计学指标,如均值、标准差等,以及推断统计学方法,如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可以对总体的特征和参数进行推断。
6. 什么是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推断方法,用来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假设设定、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以及做出决策。
7. 什么是置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估计是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用来对总体参数给出一个区间估计,以描述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第一章统计学概论
第一章统计学概论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利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实数据,并通过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推断数据背后的规律。
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研究成果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商业、医学、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是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
一、统计学的历史和基本概念统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统计学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在18世纪和19世纪,统计学开始引入概率论和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在工业、金融和社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兴起,统计学在发现和解释数据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变量、统计量和假设检验。
总体是指一个大的数据集,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选取的较小的数据子集。
变量是指统计分析中的一个特征或指标,如年龄、收入等。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和概括数据集的指标,如平均值和标准差。
假设检验是一种基于样本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通过比较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值来判断样本是否来自某个总体的假设。
二、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与方法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较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医学、金融、经济学、环境科学等。
在医学领域,统计学的方法被广泛用于疫苗试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在金融领域,统计方法被应用于股票价格预测、风险管理等领域;在经济学中,统计学的方法用于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在环境科学中,统计学的应用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
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主要用于对数据集的概括和描述,包括频率分布、中心趋势、分散程度等指标。
而推断统计学则用于基于样本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
三、统计学在大数据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大数据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数据的处理需要结合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中的规律,提高数据的价值和运用效率。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统计学总论PPT课件
总体性原则要求在统计调查中,应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收集足够多的数 据,以反映总体的全貌和特征。
数量性
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来描述和研究现象的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
情况。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均值和 标准差,它们决定了分布的形状
和范围。
正态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如中心极限定理和正态近似等, 这些性质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 描述的是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 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二项分布具有两个参数,n和p, 分别表示试验次数和每次试验 成功的概率。
统计学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人口普查、 民意调查和社会调查等,帮助政策制定者 和社会学家了解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统 计学用于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生产成本。
03 统计学的基本特征
总体性
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总体是具有某种共同 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的集合,通过研究总体的特性,能够推断出个体特 性。
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经 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 患。
统计监督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能 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促进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
05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个体
总体
统计学中研究的全部数据或对象的集合,具有同质性、明确性和 有限性。
统计学概论
1. 导论
统计学是一探讨如何搜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不确定的状态下,藉由样本数据所提供的讯息,经归纳分析、推论检定、决策与预测等过程。
『以事实(数字)作决策』
2.1认识统计
◎自古以来,人类从事各项研究活动均是为求真理,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然而通往真理的路上充满混沌与挫折,如何厘清真相,统计学自然就成为一门极重要的科学研究工具。
◎统计学是由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及解释意义等规则与程序所组成。
◎统计学研究过程:。
《统计学概论》课件
包括显著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方差分析
基本思想
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方差来检验各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应用场景
常用于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以及分析多因素对总体 数据的影响。
06
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总结词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 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 分析方法。
距离方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处理。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与差分
总结词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判断时间序列 是否稳定的重要步骤,如果不稳定则需 要进行差分处理。
VS
详细描述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需要判断时间序 列的平稳性。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则需 要进行差分处理。差分是将时间序列中的 相邻数据相减,以消除非平稳趋势。在进 行差分处理时,可以采用一阶差分、二阶 差分等不同阶数的差分方法。
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 本进行调查,以推断总 体情况。
普查
对总体中所有个体进行 调查,以获取全面、准 确的数据。
重点调查
对总体中部分重点单位 或群体进行调查,以了 解总体趋势。
典型调查
对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 群体进行深入调查,以 揭示其特点。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A
数据筛选
剔除异常值、错误值和重复值,确保数据质量 。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 解释。
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描述性统计通 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可视化,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推断性统计则通过概率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总体特征进 行推断和预测。
02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概论
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现代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 象,研究一般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 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 应用统计学。
经 济 学 社 会 学 教 育 学 其 他 社 科 其 他 社 科 统 计 物 理 学 生 物 学 医 学 其 他 理 工 农 其 他 理 工 农 统 计
一个总体至少要有一个不变标志,才能够使各单位结合成 一个总体。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 作为总体,同时必须存在变异标志,这表示所研究的现象 在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才需要进行统计研究。 例 要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 志的有( ) A 产业分类 B 职工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
统计学概论
曾五一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 2 3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 第二节 统计学发展的历史和统计学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
一、关于统计的含义
所谓统计,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 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 一种有力工具。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二)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 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三)变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 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A 全国所有的居民户 C 各省市自治区
B 全国的住宅 D 某一居民户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 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 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目的不同,总 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 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
统计学概论教案
统计学概论教案课程名称:统计学概论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统计学概述1. 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二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来源和类型;2.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调查设计;3.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
第三讲:描述统计学1. 数据的图表展示;2. 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3. 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形状。
第四讲:概率与概率分布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3. 常见概率分布(离散和连续)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讲:抽样与抽样分布1. 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抽样误差和抽样分布;3. 样本均值和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六讲:参数估计1. 点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常见参数的点估计方法;3. 置信区间的构造和解释。
第七讲:假设检验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单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3. 双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
第八讲:相关与回归分析1. 相关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应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第九讲:统计决策与推断1. 统计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假设检验的错误和功效;3. 统计推断的应用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式。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统计学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统计学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统计学概论》是一门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课程。
本课程涵盖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从而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理解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能够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统计学基本概念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样本误差、抽样方法等。
3.2 描述统计学介绍常用的描述统计学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3 概率分布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概率分布、正态分布等。
3.4 统计推断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5 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其中,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实践数据分析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任务是建立一个关于人口数量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
4.2 实验流程本课程的实验流程如下:1.选定数据和变量2.数据预处理3.模型选择与建立4.模型验证4.3 实验评分标准本课程的实验评分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任务达成情况•实验技能和方法应用情况•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的清晰程度5.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配合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
在课堂讲解中,将采用问答式讲解和互动式讲解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在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中,将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小组进行实践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科学概论一、统计涵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它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统计一词通常包括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包括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建立和完善统计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总称,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载体。
包括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的数字资料,对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
统计资料通常以统计表、统计汇编、统计年鉴等形式出现。
统计学是系统地论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它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又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构成统计这一完整的概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为社会提供统计资料。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表现为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统计工作为统计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统计学对统计工作又起着指导作用。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所要认识的客体。
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客体的目的。
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对社会经济统计实践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并指导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实践。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以简单概括为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即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怎术准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例如,社会经济统计从哪里开始进行调查研究,按什么顺序进行?统计调查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应采用哪些具体方法?等等。
可见,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密不可分的,要研究一种实践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就不能完全撇开这种实践活动的内容。
社会经济统计是通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实践活动,运用具体的指标和指标体系,说明现象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从而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性质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和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
社会经济统计学所要研究的是这种统计实践活动的规律的方法,将人们长期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实践经验加以科学的抽象,升华为正确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统计研,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统计的特点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从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社会经济研究方法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即用一系列数据说明现象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以此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揭示事物的本质,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
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和量是不可分的,但从认识的角度看,质和量是可分的。
数量方面可以暂时从现象中分离出来,社会经济统计属于对现象进行定量认识的范围。
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最终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必须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只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运动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定量认识,才有可能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
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经济现象都能够用数字反映,因此,在以数据反映为主的情况下,统计研究活动还应当综合运用其它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正确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
2、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认识。
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反映某一个别单位的具体数量状况,而是要集中大量单位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汇总和分析,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以反映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性。
当然,统计研究并不排斥对个别单位的研究。
因为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就必须从观察个别单位,记录个别数据开始。
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认识,是从对个别单位即个体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的数理方面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从个体到总体,这也是统计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3、具体性作为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的具体性,它是对具体的现象进行研究,而不是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数量研究。
这也是统计和数学的一点重要区别。
统计所研究的是与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密切相关的理,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理表现。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目的也在于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但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毕竟是现象量与量的关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利用数学模型表现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4、社会性统计的社会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的认识对象———社会经济现象具有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它的认识主体———从事统计实践活动的人具有社会性质。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有们有意识的活动及其产物,都与人的切身利益有关,都带有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烙印。
作为统计认识活动主体的统计人员的社会观念和经济观念,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认识结果的重要因素,各人的社会观念和经济观念的形成是有社会性的。
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自始至终受到人们社会意识的干预,不同阶段、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单位和个人都会从各自的利害关系出发,采用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描述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
统计认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往往会影响统计工作顺利进行,以衣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尽理减少人们主观意识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四.统计的职能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国家管理系统应由科学的决策系统.高效的执行系统.灵敏的信息系统.完备的咨询系统和严密的监督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有其中的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信息职能是指统计部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是的社会经济信息。
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一种,它除具有一般社会经济信息的共性以外,还有着数是性和总体性的特性.统计信息的数是性表现在,它主要是从数是方面反映和描述社会经济现象运动状态或变化特征的,通过对事特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数量的分析和判断,达到表现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统计信息的总体性表现在,它是通过从对个别现象的实际表现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的数是表现的认识,是说明大量事物综合特征的信息.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要充分发挥的咨询职能,就要在及时搜集大量的、准确、灵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定时观察与综合分析,正确评价、判断和揭示客观现象的趋势、本质和规律,拟定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建议,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监督职能是指通过统计信息把反馈来从体上判断、检验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监督、监测和预警,以促进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统计部门运用科学的统计手段,对决策本身正确与否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统计监督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策不断修正、不断调整的重要依据,了是判断和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尺度.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统计的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利以有效发挥的基本前提;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信息、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必然要对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统计信息和咨询职能的优化.因些,统计工作只有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三者的整体功能,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统计的职能是通过完成具体的统计工作任务发挥出来的,因些,要实现统计的职能,必须首先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我国的《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的任务,主要落实在提供统计资料上.包括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揭示社会经济现象规律性的统计,也包括反映现实情况、历史情况及预测现象发展前景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一类统计资料,都要满足全面、准确、系统、及时的要求.因为,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是实现统计职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五、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认识过程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过程.只要社会经济活动在不断继续,统计认识活动会持续进行下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认识活动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完整的统计认识过程总是表现出如下特点:从明确客观事物的科学概念到认识事物的数量特性,从认识个别事物到认识大量事物,从描述现象的一般表现到分析现象内部的数量规律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统计工作过程的基本程序,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一) 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这里的各个方面是指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是指统计工作实际进行时的各个阶段.统计工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定量认识.统计设计正是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连接点,能帮助人们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研究,使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避免统计标准的不统一或统计方法的重复的遗漏.统计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范围,确定合适的调查方法;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防上可能出现的相互矛盾、重复劳动和互不衔接的现象;实现统计工作标准化和其础工作规范化.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国民经核算体系方案、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调查方案、汇总或整理方案等等,统计设计按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按所包括的工作阶段不同,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按所包括的时期不同,可分为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二) 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根据统计设计的有关要求,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过程.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有待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也必然会涉及到对次组资料的收集,而且,在某些情况政,对次级资料的收集了有着重要意义.所谓次组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整理加工,由个体过渡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但是,一切次组资料都是人原始资料汇总整理出来的,因此,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具体调查取得反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原始统计资料.统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是性,反映现象的数量大小、数量关系或数量界限都离不开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加工整理得到的,因此,统计调查阶段的成果--原始资料是否全面、准确、系统、及时,决定着人们能否正确认识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统计调查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方法.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都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全面调查所得到的资料相对可靠、准确,但所需人力、物力较多.非全面调查则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灵活及时,但要利到可靠的全面统计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推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彩哪种调查方式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要求和可能的条件.统计调查按调查时间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的调查,如对工资总额、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的调查.一次性调查是每隔一段时期对现象进行一次登记的调查,如对人口数、企业设备数量等的调查. 经常性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获利关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变化过程及期结果的统计资料,一次性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获利关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态的统计资料.根据研究不同,一次性调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