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4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聚合反应应用doc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应用考纲要求:1.比较等物质的量、等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产物量的相关问题。
2.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规律及应用3.用平均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复习要求:一、等物质的量和等质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物(CO 2、H 2O )量的比较。
分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产物量大小时,一定要仔细分清前提。
“等物质的量”和“等质量”两种情况下判断的依据是不同的。
现分述如下:1.等物质的量的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1)烃C x H y +(x+4y )O 2 →xCO 2+2y H 2O 1 x+4y 当(x+4y )越大,耗氧量越大,且x 为主要决定因素。
当x 、y 均不同时,一般x 越大,耗氧量越大,生成的CO 2量也越大;当y 越大时,生成的水量也越大。
(2)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x+4y -2z )O 2→xCO 2+2y H 2O 耗氧量取决于(x+4y -2z ),即与x 、y 、z 有关.如何更简单判断呢?注意C 、H 燃烧与O 的关系:C ~ O 2 2H ~ O记为“CO 2” 记作“H 2O ”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中增或减n 个“CO 2”或m 个“H 2O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变。
故可把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化学式变换为“H 2O ”及“CO 2”的组合方式:C /x H /y (H 2O)n (CO 2)n 由此看出,该有机物耗氧量取决于C /x H /y .生成H 2O 量取决于总的氢原子数y □+2m ,nH 2O=2/y +m. 生成CO 2量取决于总的碳原子数x □+n ,nCO 2=x □+n.小结:1.等物质的各类典型有机物耗氧量相等的转化关系:+H 2O -H 2O+H 2O -H 2O +H 2O -H 2O +H 2O -H 2O +H 2O -H 2O +CO 2 -CO 2 同碳 数 耗O 2 量减 少①C n H 2n C n H 2n+2O烯烃或环烷烃一元饱和醇或醚②C n H 2n-2 C n H 2n O C n H 2n+2O 2二烯烃或炔烃 一元饱和醛酮 二元饱和醇或醚或一元烯醇、烯醚③C n H 2n+2 C n+1H 2(n+1)O 2 烷烃 多一个碳的一元饱和羧酸或酯④C n H 2n-6 C n H 2n-4O C n H 2n-2O 2本及其同系物 二烯醛等 烯二醛等结论:(1)同物质的量不同有机物C x H y (H 2O)n (CO 2)n 与C x H y (H 2O)n (CO 2)m 完全燃烧耗O 2相等。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实验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实验一、实验介绍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探索有机化合物与聚合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聚合反应简介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将单体分子无限地连接起来,形成长链或支链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包括环氧树脂和硬化剂的反应、缩水醛和胺基树脂作用等。
2. 酯交换反应原理酯交换反应是指通过酯键断裂和形成来进行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在此过程中,酸催化剂通常被用于促进醇和羧酸之间的反应。
该反应通常需要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例如加热至80-120℃。
3. 高分子材料性质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强度高、耐热性好、抗腐蚀性强等。
这些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制品、纺织品以及涂层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仪器和药品,包括:醋酸乙酯、丁二酸、巴尔朴心盐催化剂(稀释于甲苯中)、玻璃反应器、磁力搅拌器等。
2. 反应操作a. 在玻璃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并加入适量的丁二酸。
b. 将巴尔朴心盐催化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c. 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反应体系,控制温度在80-120℃范围内进行反应。
d. 根据所需聚合时间,控制反应时间。
3. 聚合产物处理a. 取出聚合产物后,用溶剂进行洗涤,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和催化剂残留物。
b. 对洗涤后的产物进行滤干或真空干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合成了一种聚酯类高分子材料。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具有以下特点:1. 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的加入可以促进酯交换反应的进行,并加速聚合反应的速度。
2. 反应温度:根据不同的反应体系,选择适宜的温度是保证聚合反应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3. 反应时间: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反应时间,以充分完成聚合反应。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需注意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和护目镜等。
高中化学燃烧的规律教案
高中化学燃烧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燃烧的规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定义、条件、类型及相关规律。
教学难点:燃烧的机理及燃烧产物的确定。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什么是燃烧?你知道燃烧有哪些条件吗?
二、讲解燃烧的基本定义: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
过程。
三、讲解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具备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
四、讲解燃烧的类型: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类型。
五、讲解燃烧的规律:燃烧的规律包括燃烧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六、进行燃烧实验: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速度和产物。
七、总结:总结燃烧的规律及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燃烧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请学生回答燃烧的类型、条件及规律的相关问题,并准备下节课的深入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燃烧的定义、条件、类型及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后续深入探讨燃烧的机理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将来认识和
探究更深层次的燃烧现象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 有机物燃烧规律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物燃烧规律一、教学目标:利用有机物燃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规律2、等质量有机物燃烧规律3、气态烃燃烧前后体积变化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四、教学过程:【引入】绝大部分有机物可以燃烧。
在有机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燃烧的反应计算题较多,如何快速解决这方面问题,下面对有机物燃烧的规律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从有机物完全燃烧的总反应式入手烃: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板书】一、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计算规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按照烃燃烧方程式知,取决于(x +y /4)的大小,在不写反应方程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比较。
(x +y /4)越大,耗氧量越大; x 越大,生成CO 2越多;y 越大,生成H 2O 越多。
如果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不写反应式的情况下,则可采取转换形式的简单方法。
若符合C x H y (CO 2)m (H 2O)n 形式,再进行比较(x +y /4)【例题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A.C 3H 4,C 2H 6B.C 3H 6,C 3H 8OC.C 3H 6O 2,C 3H 8OD.C 3H 8O,C 4H 6O 2 答案:BD【例题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同的组是A .乙烷(C 2H 6)和甲酸乙酯(C 3H 6O 2)B .乙炔(C 2H 2)和乙醛(C 2H 4O )C .乙酸(C 2H 4O 2)和乙醇(C 2H 6O )D .乙烯(C 2H 4)和乙醇(C 2H 6O )解析:本题中各组物质是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
按照燃烧规律法采取转换形式:选项A :C 2H 6和C 3H 6O 2—→转换C 3H 6O 2成C 2H 6·CO 2,耗氧量相同;或者C 3H 6O 2转化成C 3H 2·2H 2O选项B :C 2H 2和C 2H 4O —→转换成C 2H 2·H 2O ,耗氧量相同;选项C :C 2H 4O 2和C 2H 6O —→转换成C 2·2H 2O 和C 2H 4·H 2O ,耗氧量不同;选项D :C 2H 4和C 2H 6O —→转换C 2H 6O 成C 2H 4·H 2O ,耗氧量相同;所以,答案为C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
一、教案主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3. 提高有机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2. 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 醇、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4. 羧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5. 杂环化合物及有机合成反应。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其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互动:进行醇、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其性质;4. 探究:探讨羧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拓展:介绍杂环化合物及有机合成反应,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主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教案(续)七、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5.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案例。
八、教学过程:1. 引导:通过实例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命名规则;2. 讲解:详细讲解同分异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3. 互动:进行结构推断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性质分析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 探究:探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5. 拓展: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命名练习: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掌握程度;2. 同分异构分析:观察学生在分析同分异构现象时的思维过程;3. 结构推断:检查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性质推断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能力;4. 合成设计:评估学生对有机合成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 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2018年暑假川越教育-有机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 、CO 2、H 2CO 3及其盐、氢氰酸(HCN )及其盐、硫氰酸(HSCN )、氰酸(HCNO )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 、O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J 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J 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 3-CH 2-CH 2-CH 3CH 3CH^CH^CH 2O 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请写出常见的官能团: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OH环戊烷苯类别 官能团典型代表物 类别 官能团 典型代表物 烷烃甲烷酚 羟基 苯酚 烯烃 双键乙烯 醚 醚键 乙醚 芳香烃苯酮 羰基 丙酮 卤代烃 卤素原子 溴乙烷 羧酸 羧基 乙酸 醇 羟基乙醇酯酯基乙酸乙酯练习:2. 〖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K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2)属于芳香烃的是(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3•按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试判断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指出与具体的物质发生反应)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厂\B—NO2CAVV—OH—COOH-OH —COOH—CH3H —C —HHO —H —C —OC 2H 5H 2C =CH —COOH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②⑷=C H 23—OH2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I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加聚反应 单体中有
或—C≡C—等不饱和键
反应类型
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反应试剂或条件 饱和烃与X2(卤素单质)反应需光照
烃与卤 两种卤代反应的条件不同
取代 素单质
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与卤素单质(加催化剂)或HNO3(浓硫酸催 化)取代
酯水解 酯基水解成羧基和羟基
酯化 按照“酸失羟基、醇失氢”的原则,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
微点拨:判断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应该利用“同、邻、间”确定两支 链的相对位置,如:
、
、
。
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 (1)四种典型模型解读
甲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最多有 3 个原子 处在一个平面上,若用其他原子代替其中的任何氢 原子,所有原子也一定不能共平面,如 CH3Cl 分子中 所有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A.a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
B.b 是
的单体
C.C 的二氯代物有 9 种 D.a、b、c 互为同分异构体
提示 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a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
,A 正确;b 的
加聚产物是
6.(2022贵州贵阳一模)苯乙烯(
)易溶于水及甲苯。( × )
提示 苯乙烯(
)属于烃类,难溶于水,易溶于甲苯。
7.(2022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石油分馏可获取裂化汽油,用溴水检验其中 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 ) 提示 石油分馏得不到裂化汽油,石油裂化才得到裂化汽油。 8.(2022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开发新能源,可以降低碳 排放。( × ) 提示 可燃冰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开发新能源,不能降 低碳排放。
反应类型
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反应试剂或条件
与 O2 反应(加催 —OH(—CH2OH 氧化成醛基、
高中化学有机燃烧规律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燃烧规律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物燃烧的基本规律
2. 掌握有机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能够解释有机物燃烧释放能量的原因
4. 能够应用有机物燃烧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有机物的燃烧过程
2. 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有机物燃烧释放能量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讲解PPT
2. 有机物燃烧实验装置
3. 有机物燃烧实验药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出有机物燃烧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学生猜想:有机物燃烧后会释放什么?
二、讲解有机物燃烧规律(15分钟)
1. 讲解有机物燃烧的基本过程
2. 分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解释有机物燃烧释放能量的原因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有机物燃烧实验
2. 观察燃烧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解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进行有机物燃烧计算练习
3. 学生分组讨论有机物燃烧应用案例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有机物燃烧规律并梳理重点知识
2. 学生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的展示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有机物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燃烧教案及反思
燃烧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2. 燃烧的条件3. 燃烧的实验操作4. 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燃烧实验的操作。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燃烧的应用和安全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燃烧的概念:讲解燃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特征。
3. 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并通过实验验证。
5. 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分析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照明等,并强调安全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燃烧教案一、燃烧的概念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 特征:发光、发热、气体和固体。
二、燃烧的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
2. 与氧气接触。
3. 达到着火点。
三、燃烧实验操作2. 实验注意事项: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四、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1. 应用:燃料、照明、加热等。
2. 安全:注意火源管理,预防火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燃烧概念和燃烧条件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燃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16: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班级:姓名:学号:【专题目标】掌握各类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特征反响,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分析其结构和类别.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外界条件对有机反响的影响.掌握重要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变关系.【经典题型】题型1:根据反响物官能团的进行推导【例1】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参加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响:试写出:〔l〕反响类型;a 、b 、P〔2〕结构简式;F 、H〔3〕化学方程式:D→EE+K→J【解析】根据产物J的结构特点,采用逆推的方法得到K、H、G、F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F为1,4加成产物.【规律总结】〔1〕合成原那么: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别离.〔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比照,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官能团的差异.①根据合成过程的反响类型,所带官能团性质及题干中所给的有关知识和信息,审题分析,理顺根本途径. ②根据所给原料,反响规律,官能团引入、转换等特点找出突破点.③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正确方案.(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a.找条件最多的地方,信息量最大的;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响条件、特殊颜色等等;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d.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4〕应具备的根本知识:①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卤原子〔烯、炔的加成,烷、苯及其同系物,醇的取代等〕;引入双键〔醇、卤代烃的消去,炔的不完全加成等〕;引入羟基〔烯加水,醛、酮加H2,醛的氧化,酯水解,卤代烃水解,糖分解为乙醇和CO2等〕;生成醛、酮〔烯的催化氧化,醇的催化氧化等〕②碳链的改变: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聚合,肽键的生成等〕;减少碳链〔酯水解、裂化、裂解、脱羧,烯催化氧化,肽键水解等〕③成环反响〔不饱和烃小分子加成——三分子乙炔生成苯;酯化、分子间脱水,缩合、聚合等〕题型2:有机合成【例2】在有机反响中,反响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以下转变的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响条件.(1)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2)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解析】〔1〕比拟反响物和最终产物,官能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先消去,后加成. 〔1〕比拟反响物和最终产物,官能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先加成,后水解.题型3: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推断.【例3】请认真阅读以下3个反响:利用这些反响,按以下步骤可以从某烃A合成一种染料中间体DSD酸.请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解析】采用逆推法,充分使用题给信息,推得A为甲苯,先硝化得到B,磺化得到C.由于氨基容易被氧化,所以C应该发生3反响,然后复原.【规律总结】【稳固练习】1、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18O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的〕经以下反响制得:试答复:〔1〕α—松油醇的分子式〔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多项选择扣分〕〔a〕醇〔b〕酚〔c〕饱和一元醇〔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响类型是〔多项选择扣分〕〔a〕加成〔b〕水解〔c〕氧化〔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醇还有少量的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5〕写结简式:β—松油醇 ,γ—松油醇 2、化合物A 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 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 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响.在浓硫酸存在下,A 可发生如下所示的反响.试写出:⑴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A ,B ,D . ⑵化学方程式:A →E ,A →F .⑶反响类型:A →E ,A →F .【随堂作业】1.工业上可用乙基蒽醌〔A 〕制备H 2O 2,其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1〕A 的分子式为______,B 的分子式为_______.〔2〕涉及氧化反响的反响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涉及复原反响的反响式可写成:____________.〔3〕“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原子的利用率,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按计量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如,那么制备浓硫酸B C 2H 5OH 浓硫酸 AC 3H 6O 3CH 3COOH 浓硫酸 D E 能使溴水褪色 浓硫酸 加热 加热 F(六原子环化合物)C 6H 8O 4学工艺〞中,理想状态原子利用就为100%,试问该法生产H 2O 2可否称为理想状态的“绿色工艺〞?简述理由 .2、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化生成乙醛,试以CH CH O O H O 22162172218=、、、为主要原料合成CH C O O CH CH O C O CH 3182218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以CH ClCH CH CH OH 2222为原料制备CH CH CH O C O222=的各步反响方程式.〔必要的无机试剂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示:通常,溴代烃既可以水解生成醇,也可以消去溴化氢生成不饱和烃.如:请观察以下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响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并填写空白:〔1〕写出图中化合物C 、G 、H 的结构简式:C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2〕属于取代反响的有〔填数字代号,错答要倒扣分〕________.5、通常情况下,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自动失水,生成碳氧双键的结构: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1)化合物①是___________,它跟氯气发生反响的条件A 是_________(2)化合物⑤跟⑦可在酸的催化下去水生成化合物⑨, 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⑧和②直接合成它.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其合成过程如下:⑴写出A 、B 、C 、D 的结构简式A ,B , C ,D . ⑵写出A 和E 的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A 水解: ;E 水解: .7、以下图中①-⑧都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在化合物③中,由于氯原子在硝基的邻位上,因而反响性增强,容易和反响试剂中跟氧原子相连的氢原子相结合,从而消去HCl.请写出图中由化合物③变成化合物④、由化合物③变成化合物⑥、由化合物⑧变成化合物⑦的化学方程式(不必注明反响条件,但是要配平).③→④ ③→⑥C H 2CH 2O O O O Br 2A E 水解氧化氧化脱 水⑧→⑦ 8、某高校曾以以下路线合成药物心舒宁〔又名冠心宁〕,它是一种有机酸盐.〔1〕心舒宁的分子式为 . 〔2〕中间体〔I 〕的结构简式是 . 〔3〕反响①~⑤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 〔填反响代号〕.〔4〕如果将⑤、⑥两步颠倒,那么最后得到的是〔写结构简式〕 .9、在金属锂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卤代烃间发生反响生成一种新的烃,如:C H Cl C H Li C H CuLi C H C H 49494924925Li CuI C 2H 5Cl−→−−→−−−→−−−()—,把以下各步变化中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方框中:。
有机化合物的聚合与化学反应备课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聚合与化学反应备课教案一、教案背景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聚合和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聚合与化学反应,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聚合与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聚合与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聚合1.1 聚合的概念和原理聚合是指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长链分子的过程。
通过共价键连接可使单体互相结合,生成具有新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1.2 核心知识点- 单体的选择和配比- 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控制- 聚合反应的速率和机理1.3 实验操作演示- 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备- 单体的选择和配比- 反应条件的控制-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化学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新的化合物,也可以改变原有化合物的性质。
2.2 核心知识点- 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反应物的选择和配比- 反应条件的控制-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3 实验操作演示- 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备- 反应物的选择和配比- 反应条件的控制-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操作和举例分析,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合物的聚合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有机化合物的聚合和化学反应的具体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和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2. 课堂讨论评估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聚合与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详解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详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详解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分子化合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因此,在高考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教案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化学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常遇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题目。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按照其分子结构命名。
要想明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式,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碳原子的编号:编号原则是选择分支较少的连续链作为主链,并按照主链上最靠近分支的碳原子编号,其他碳原子按顺序编号。
2.取代基的命名:取代基是指主链上除了碳原子外被其他原子或化合物取代的基团。
命名方式是首先根据所包含的基团确定前缀,然后按照数目进行作为前缀。
3.取代位置的表示:取代位置表示方式是在所编号的碳原子上写上取代基的代号,如1、2、3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有很多种,例如酸碱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反应机理。
1.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水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为了保持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通常会加入酸或碱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例如,当有机酸和无机碱反应时,就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2.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单体分子通过某种反应方式形成一个大分子,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通常是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如乙醇、乙醚、苯等。
加成反应的典型例子是烯烃和烷基卤化物之间的加成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
3.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两个官能基团通过某种反应方式消除掉其中一个。
在消除反应中,分子内的官能基团一般不能是相邻的,必须隔有一个碳原子来连接。
消除反应有多种类型,如β-消除、氧化消除、脱羧酸消除等。
4.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官能基团被另外一种官能基团取代。
高中化学燃烧定律教案课件
高中化学燃烧定律教案课件一、课程目标:1. 了解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理解燃烧定律的概念与实验内容;3. 能够应用燃烧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反应的定义和特征;2. 燃烧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3. 燃烧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法。
三、教学步骤:1. 燃烧反应的介绍-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出燃烧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谈论燃烧反应的热现象、光现象和氧气是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
2. 燃烧定律的讲解- 讲解燃烧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引导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速率相关的基本规律。
3. 燃烧实验的进行- 安排燃烧实验,使用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燃烧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写作和实验数据分析;2. 知识总结和思考题解答;3.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五、拓展延伸:1. 研究燃烧反应与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 探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
六、课堂设计范本:1. 开场: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2. 知识讲解:PPT展示燃烧反应和燃烧定律的内容;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老师指导;4. 结果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5. 总结思考:学生总结知识点,提出问题;6.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知识分享;7.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2. 教师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方法;3. 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聚合反应概念教案
高中化学聚合反应概念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聚合反应的实质和原理;3.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1.聚合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聚合反应的示意图;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什么是聚合反应?为什么聚合反应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带动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15分钟)1.聚合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将聚合反应定义为将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相连,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介绍线性聚合和交联聚合两种基本分类。
2.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介绍聚合反应的机理,即重复单元分子间的共价键连接。
讲解聚合反应的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催化剂等条件。
Step 3: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举例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聚合反应,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分析这些聚合反应的机理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合反应的实质。
Step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提供一些聚合反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合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聚合反应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合反应的知识。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聚合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指南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聚合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指南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聚合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指南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聚合反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乙烯醇、甲醛、硫酸、酒精、碘酸钠等。
2. 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加热器、温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南,熟悉实验流程与注意事项。
(2)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2. 实验操作:(1) 取适量乙烯醇和甲醛分别倒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
注意保持试管内外的干燥。
(2) 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几滴酒精,并轻轻摇晃试管。
(4) 将两个试管加热至适当温度,并记录下温度变化。
(5) 将两个试管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1) 加入硫酸溶液的乙烯醇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
(2) 加入酒精的乙烯醇与甲醛未发生聚合反应,无明显变化。
2. 实验讨论:(1) 聚合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将单体分子加入到反应体系中,使其发生共价键的形成,从而形成聚合物。
(2) 在本实验中,乙烯醇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后,产生了聚乙烯醇的沉淀,表明聚合反应发生成功。
(3) 加入酒精的乙烯醇与甲醛未发生聚合反应,可能是由于酒精的存在干扰了聚合反应的进行。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确保仪器设备的清洁与干燥。
2. 实验操作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眼镜、实验服等。
3.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4.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现场,并做好废弃物的处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聚合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学会了合理使用仪器与试剂,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高中化学聚合的概念教案
高中化学聚合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聚合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聚合和缩合反应,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聚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难点:理解聚合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区别,掌握聚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概念解释法:解释聚合的定义和原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聚合反应。
3. 实验演示法:展示聚合反应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聚合反应的定义与分类:- 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单体分子间的化学键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 按照单体分子间的连接方式,聚合反应可分为加聚、缩聚和环聚三种类型。
2.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加聚反应: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长链高分子。
- 缩聚反应:通过消除小分子副产物形成高分子。
- 环聚反应:分子内部的官能团发生聚合反应。
3.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聚合物的结构由单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和聚合反应决定。
- 聚合物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质、热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对聚合反应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考察学生对聚合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聚合反应的发展和应用。
2. 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或制备聚合物,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多媒体教学设备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聚合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够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希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积极探索,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021-2022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教案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教案请写出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生成CO2及H2O量的比较。
例1 等物质的量下列烃完全燃烧时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生成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
A.CH4 B.C2H4 C.C2H2 D.C6H6请学生通过解题小结,等物质的量的烃分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CO2及H2O的量的有关规律。
归纳小结:例2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A.甲烷 B.乙醛 C.乙二醇 D.乙醇【问】能否将含氧衍生物转换为烃或只含碳来考虑,为什么?【练习】1.下列各组有机物,不管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为一定值的是A.C4H6 C3H8 B.C5H10 C6H6 C.C2H6O C2H4O2 D.C3H6 C3H8O2.某烃或某烃含氧衍生物只要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当它们以等物质的量分别充分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烃是___________ ,烃的衍生物_________。
二、等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在相同条件下相关量的比较。
例1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A.CH4 B.C2H4 C.C2H6 D.C6H6同质量的碳元素、氢元素分别完全燃烧,氢元素耗氧是碳元素的3倍,质量相同的各类烃完全燃烧时,含氢量越高耗氧量越多。
例2 A、B是分子量不相等的两种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H2O的质量也不变。
试写出两组符合上述情况的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
并回答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
例3 有机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C、H、O元素中的三种或两种。
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分子量最小的是_____。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聚合反应应用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十四: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聚合反响应用班级姓名学号【专题目的】1、掌握常见有机物燃烧规律;2、掌握聚合反响类型,推断聚合反响产物及有机高分子单体。
【经典题型】一、有机物燃烧规律: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根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烃:CxHy+(x+y/4)O2→xCO2+(y/2)H2O烃的衍生物:CxHyOz+(x+y/4 -z/2)O2→xCO2+(y/2)H2O题型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者者H2O的物质的量一定,那么有机物中含碳或者者氢的质量分数一定;假设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管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者者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那么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者者氢的质量分数一样。
3、燃烧时耗氧量一样,那么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或者者⑵最简式一样。
例1以下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一样的是A、50g乙醇和50g甲醚B、100g乙炔和100g苯C、200g甲醛和200g乙酸D、100g甲烷和100g乙烷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一样,所以答案为D。
例2以下各组混合物中,不管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A、甲烷、辛醛B、乙炔、苯乙烯C、甲醛、甲酸甲酯D、苯、甲苯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管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一样。
B、C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一样,碳的质量分数一样,A中碳的质量分数也一样,所以答案为D。
例3分别取等质量的甲烷和A〔某饱和一元醇〕、B(某饱和一元醛)、C(某稠环芳香烃含氧衍生物),假设它们完全燃烧,分别生成了物质的量一样的CO2.那么: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C的分子式有多种可能,只写分子量最小的一种)。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及其应用(专题讲座)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及其应用(专题讲座)【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2、掌握有机物通式及其燃烧通式的应用。
3、掌握“化学式转化法”在有机物燃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教学难点】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
【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评价→小结→应用【教学手段】投影、小黑板、课堂小练习【教学过程】【引言】:【投影展示】教学目标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完全燃烧的通式(1)CxHy+(x+y/4)O2→xCO2+y/2H2O(2)CxHyOz+(x+y/4-z/2)O2→xCO2+y/2H2O根据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完全燃烧的通式完成练习1有机物类别分子组成通式燃烧通式烷烃烯烃或环烷烃炔烃或二烯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一元醇或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饱和二元醇饱和三元醇【讨论1】在相同碳原子时,上述那些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讨论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量由什么决定?【练习2】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A、CH3CH3B、CH2=CH2C、C2H2D、CH3CH2OHE、CH3CH2COOHF、CH3COCH3G、CH3CHOH、CH2OHCH2OH (1)消耗氧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2)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3) 生成水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练习3】有机物A、B的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O2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分子量最小的是,并写出分子量最小的含有甲基的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讨论3】你是如何判断消耗O2的量,生成CO2和H2O的量?【讨论4】在总物质的量一定时,两种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水的量或消耗O2的量不变,如何确定两种有机物应满足的关系?【结论】1、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的量确定于(x+y/4)的值,该值越大,则耗氧量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聚合反应应用班级姓名学号【专题目标】1、掌握常见有机物燃烧规律;2、掌握聚合反应类型,推断聚合反应产物及有机高分子单体。
【经典题型】一、有机物燃烧规律: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烃: CxHy+(x+y/4)O2→xCO2+(y/2)H2O烃的衍生物: CxHyOz+(x+ y/4 - z/2)O2→xCO2+(y/2)H2O题型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或⑵最简式相同。
例1 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A、50g乙醇和50g甲醚B、100g乙炔和100g苯C、200g甲醛和200g乙酸D、100g甲烷和100g乙烷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
例 2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A、甲烷、辛醛B、乙炔、苯乙烯C、甲醛、甲酸甲酯D、苯、甲苯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B、C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例3 分别取等质量的甲烷和A(某饱和一元醇)、B(某饱和一元醛)、C(某稠环芳香烃含氧衍生物),若它们完全燃烧,分别生成了物质的量相同的CO2 .则: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C的分子式有多种可能,只写分子量最小的一种)。
⑵写出符合上述要求时,CH4和A、B、C的分子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以n表示碳原子数,m表示氧原子数,只写通式)。
解析:A、B、C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与甲烷中相同,⑴中A、B的分子式只要结合醇、醛的通式就可以求出答案。
稠环芳香烃中最简单的是萘,通过增加氧原子维持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变可推出C .⑵的通式推导抓住每少16个氢原子增加一个氧原子即可。
答案:(1)A、C9H20O B、C8H16O C、C10H8O2(2)CnH4n-16mOm题型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1、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 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 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例4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A、C3H4和C2H6B、C3H6和C3H8OC、C3H6O2和C3H8OD、C3H8O和C4H6O2解析:A中C3H4的耗氧量相当于C2H8,B、C、D中的C3H8O可改写为C3H6·(H2O),C中的C3H6O2可改为C3H2·(H2O)2,D中的C4H6O2可改为C3H6·(CO2),显然答案为B、D。
例5 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A、X+Y=5B、X+Y=7C、X+Y=11D、X+Y=9解析:根据烃燃烧通式可知,1molCxHy的耗氧量为,讨论易知,当x=3,y=8时合理,答案为C。
例6 有机物A、B只可能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 )A、8nB、14nC、18nD、44n解析: A中的一个碳原子被B中的四个氢原子代替,A和B的分子量相差8的倍数,即答案A. 如果A和B的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H2O或CO2 ,耗氧量也不变,即分别对应答案C和D。
题型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1、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例7 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A、C2H4B、C2H5OHC、CH3CHOD、CH3COOH解析:产生的CO2与耗氧量的体积比为2:3,设该有机物为1mol,则含2mol的C原子,完全燃烧时只能消耗2mol的氧气,剩余的1mol氧气必须由氢原子消耗,所以氢原子为4mol,即该有机物可以是A,从耗氧量相当的原则可知B也正确。
答案为A、B。
2、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符合通式Cn·(H2O)m3、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C2O)n ·(H2O)m。
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 ,其通式为(CO)n ·(H2O)m。
题型四: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
例8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C、有机物必定含O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答案:B、D题型五: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1、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①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②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0③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0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烃类物质燃烧的通式通过差量法确定即可。
例9 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A)1 (B)2 (C)3 (D)4解析:要使反应前后压强体积不变,只要氢原子个数可以等于4并保证能使1体积该烃能在4体积氧气里完全燃烧即可。
答案:D例10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3H6答案:B、D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
例11 取3.40ɡ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
则:3.4ɡ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 H______; O______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解析:设3.40ɡ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x+16y=3.40ɡ-2.80L/22.4L·mol-1×12ɡ·mol-1 …………方程①x/4 –y/2 =0.560L/22.4L·mol-1 …………方程②⑴、⑵联解可得:x=0.300mol y=0.100mol 进而求得原子个数比。
答案:C. 0.125 mol、H. 0.300 mol、O.0.100 mol;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12∶4二、聚合反应:1、聚合反应类型:(1)加成聚合(聚合)反应:不饱和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2)缩合聚合(缩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又叫逐步聚合反应)。
2、有机高分子单体的推断:由于单体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如加聚、缩聚、开环等)生成高聚物,所以在高分子链中,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即链节。
判断高聚物的单体,就是根据高分子链,结合单体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找出高分子链中的链节,然后将其完形便得其单体。
结合中学课本,归纳出以下几条判断规津:题型一、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可以同时进行聚合,生成含有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单位的大分子。
烯类及其衍生物常起共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凡链节的主碳链为两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一种。
将链节的两个半键闭全即为单体。
2.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3.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一种,属二烯烃:4.凡链节中主碳链为6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两种(即单烯烃和二烯烃)5.凡链节中主碳链为8个碳原子,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时,其单体可为一种二烯烃,两种单烯烃。
含有二个碳碳双键时,其单体可为二烯烃等。
例12 93年全国高考题33题(湖北省用):工程塑料ABS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式中─C6H5是苯基,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2==CHCN,____,____。
答案:工程塑料ABS的单体为:题型二、由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许多小分子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释出水、醇、氨、氯化氢等物质。
起缩聚反应的化合物必须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能团,它们可以是两种相同的分子,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从酯基中间断开,在羰基上加羟基,在氧原子上加氢原子得到羧酸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