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的清晰认知,并形

成一个稳定一致的自我形象。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是一位重要的心

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生命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以下将探讨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自我同一性形成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这一时期个体面临着身份探索

的任务。埃里克森将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身份的形成和身份

的合成。

在身份的形成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

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面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能会试探和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身体

的变化以及独立性的增加,也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家庭、朋友圈和学校等,对个体的自我同

一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支持和鼓励个体自我探索和发展的环境将有

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2.文化和价值观:个体所处的文化对其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有深

远影响。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期望,这些价值观会塑造个体的

自我认知和身份。

3.人际关系: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也会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正面且

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而负面和冲突的人际

关系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不稳定和消极。

4.经历和意义的探寻:个体通过不同的经历和挑战来发展自己的自我

认知。他们可能会面临决策困难、失去和挫折等情况,通过深入探索和理

浅析个人同一性理论

浅析个人同一性理论

浅析个人同一性理论

个人同一性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份和自我认识的构建和理解。这一理论探讨了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个性和特点。个人同一性理论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的认同感。本文将分析个人同一性理论的概念、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其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个人同一性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个人同一性是个体生命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人们在这一阶段需要与自己的身份进行认同和认识。他将个人同一性划分为青少年阶段的事业认同和成人阶段的个人认同。青少年阶段的事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进行探索和认识,而成人阶段的个人认同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别、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认同和理解。埃里克森认为,个人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经历各种生活事件和挑战,通过这些经历来认识和理解自己。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人同一性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发展。心理学家詹姆斯·马西亚诺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他认为个人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独特性和特点的认知和理解。自我同一性理论将个人同一性置于个体内心感知和情感的层面,认为人们通过对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进行认知和理解,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世界和外部社会的互动,认为个人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既内在又外在的过程,需要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互动来实现。

个人同一性理论对个体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个人同一性理论强调了个体对自己身份和特点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认知和情感的体验,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独特性和特点,形成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个人同一性理论指导了个体对自己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探索和认知。在青少年阶段,人们需要对自己的事业和职业进行认知和探索,这有助于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个人同一性理论促进了个体对社会认同和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自己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进行认同,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是毫无疑问一个急需要理解的概念。内含着数量十分多的组

成部分,这些部分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据伊戈尔·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层面即基于外部表面所看到的那些外部因素,如3D身体形象这样的客观现实。而内在层面则更多地侧重于个体内

部的话题,如家庭和他人的影响,个人能力这类事物。

外在层面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观念,有许多事情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比如,青少年总是希望被认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突出地来是他们会不断地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表面外貌,也就是外部因素。他们会参照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从而获得被认可的安全感,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撑点。而与此同时,他们处在不断变化的年龄段,身体特征也在发育壮大,可以说未知非常多,他们会有多种方式去探索新变化带来的感受,从而学习掌握新的信息。

从内在层面来看,自我同一性还涉及许多其他的方面。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

年的自我同一性也有重要影响,家庭会给予青少年另一种积极的信息,他们会受到家庭成员的爱与支持,也会受到家庭环境当中关于道德、价值观等等不同方面的熏陶。其次,青少年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同一性观念,比如朋友、老师等当他们有正确的指导和鼓励时,他们会更乐观,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感;但是当受到负面指责和反复质疑时,他们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自我同一性观念。

最后,个人能力也很重要。青少年会去学习许多新的东西,但让他们达到一定

程度的自我认知,要求他们拥有更高的认知理解能力,也要求他们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等。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同一性观念的发展,虽然这样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有影响,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具体的选择和判断时。

埃里克森和他的“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和他的“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和他的“自我同一性”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地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的发展周期与发展课题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认为人一生的发展要遵循胚胎的渐次生成原则(Epigenetic Principle)。

据此,他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理.社会的危机”(psycho-social crisis)。(见下表)

但在此,“危机”有着发展的意义,它并不意味着灾祸临头,它指的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或完成的“发展课题”。

艾里克森认为根据发展课题的完成、危机的解决样式,个体会形成两个极端品质。接近成功的一端,就会形成积极的品质,这是一种有利于人格健全完满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心理.社会”的基本态度。而在发展课题上的失败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个点上。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青少年顺利完成发展课题,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艾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艾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艾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ego identity)。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

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影响因素及失败原因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影响因素及失败原因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影响因素及失败原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多元共存”成为当今时代最突出的精神特征,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倾向,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现实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前更为复杂。大量新的社会刺激对他们原有接受的单一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容易使他们陷入心理危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主观因素即个体的心理面貌产生的,而对心理面貌起导向和调节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系统,其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选择。自我同一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一个与自我人格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一、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因素

(一)网络化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青少年是网络的一个极大的使用群体,大学生更是弄潮儿。网络化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大学生追寻自我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首先,网络是一种帮助人们最终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工具。网络的工具化倾向很明显,各种网络活动都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假定的过程。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安全地、不顾社会评判地尝试各种角色,广泛地探索自我的各个层面。

其次,网络化带来价值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冲突,使大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同一性的困惑,大学生追寻自我同一性时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而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全球范围内连通,将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带来文化的冲突。长期接触网络而接纳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将与他从小由家庭、学校、社区而获得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严重的冲突。这种价值的多元化和深刻的文化冲突,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价值辨别上有更多的自我同一性的困惑,也表现出更大的个体差异性。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一、本文概述

自我同一性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它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深入解析西方心理学中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形成、演变及其内涵,以期对心理学领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文章首先将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探讨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起源。随后,文章将关注埃里克·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对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析其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理论框架,包括其定义、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文章将总结西方心理学中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自我同一性的定义与内涵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对自我身份、价值和目标的认知与确认。在西方心理学中,自我同一性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中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即个体在自

我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自我同一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还涉及到对自我价值、信仰、目标和人生意义的认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和自我确认,以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

自我同一性的实现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个体通常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信仰,能够自我激励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自我同一性还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帮助个体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来源:埃里克森所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根据弗洛伊德在叙述犹太人的自我意识和民族的连带感时使用内在同一性这个词而来的,又被译为自我认同等。是个体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占有什么样位置的认识,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我”的认识和体验的思考。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一种涵义广泛的,非常复杂的内心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

(1)个体性(individuality),指的是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的清晰感觉。

(2)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 and synthesis),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它是个体在成长中把许多零碎的自己形象的片段加以整合的心理过程,健康的自我总是能够把零碎的自己形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3)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s and continuity),指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4)社会团结感(social solidarity),指一种内心的理想和价值观与某个社会群体相一致的感觉,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内心的理想和价值观为社会支持和认可。

对埃里克森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理解

对埃里克森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理解

对埃里克森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理解

10应心100404028 胡雯君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对于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我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的稳定连续感。自我同一性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我该信仰什么宗教、道德和政治价值?作为有性别的我该承担什么责任?茫茫人海中我的位置在哪里?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虽然自我同一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很重要,但是青少年期是同一性最混乱的时期。青少年普遍经历着一个心理社会的“延缓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对同一性的不同方面进行探寻而不需要最终一定去执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例如,一个青少年可能暂时会有几种不同的职业目标,但成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最终选择。经过了这个危机阶段,青年将获得更稳定、更巩固的自我认同感。

自我同一性实现得好,能够促进个体人格的整合;实现得不好,容易造成个体内心的矛盾、困惑与迷茫,造成个体价值与意义的危机,极端的甚至容易导致自我分裂、精神疾患。如果年轻人不达到同一性的确立,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如果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或者让别人去吧我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就会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他与外界的联系,也是他与自身的联系。它是一种核心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它是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我意识,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生活。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增强自尊,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按照时间顺序,他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

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

(4)勤奋对自卑(6~11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8岁)

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对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即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别人的异同,以及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联方式。(6)亲密对孤独(18~ 30岁)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及亲子依恋的关系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以及与父母的亲子依恋关系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从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理论基础

自我同一性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松提出,指个体在自我认同和自我评

价上对于自己及其所属社会和文化的稳定态度。该理论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跨

越整个人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身份困惑、身份探索、身份承诺等阶段。亲子依恋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的,指婴幼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及日后与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情感联系。鲍尔比将亲子依恋分为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三

种类型,提出该依恋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关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我同一性

成熟和稳定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为安全和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反之,自我同一性不

成熟和不稳定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回避的亲子依恋模式。一些研究还发现,父

母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支持和鼓励,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评价,从而

改善亲子依恋关系。

三、影响因素

1.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亲子依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发

达国家的研究发现,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和独立,亲子依恋

关系可能相对薄弱;而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更注重家庭和亲子关系,亲子依恋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㊁用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

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时常有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反映现代大学生中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对自我的把握非常准确,能将环境和自我有机地结合,对社会的认识充满了理性和智慧㊂另一种则处于危险的边缘,或是散漫而毫无人生追求,或是沉缅于追星与游戏,或是处于激进亢奋状态,他们的生活凌乱无序,精神上无所依附,终日游离于社会㊁集体和家庭之外,一旦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出现严重违纪而受到校纪或法纪的严肃处理㊂后者经常被简单地定性为思想道德水平低下,顽劣而不谙世事,教育管理工作者会对其采取直接地简单地批评与说教,缺乏教育艺术和技巧㊂这对于一个在自我同一性确立过程中出现挫折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㊂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深入分析导致大学生同一性扩散的心理和社会根源,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㊂

(一)生理上的跨越式突变对心理养成的压力

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的迅速发育,成人的体貌特征日趋明显,加之性萌芽到性觉醒的过渡㊂大学生对生理上的突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惶惶然的状态,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我从游戏玩闹中抽了出来,指向自己的主观世界,自我意识出现了飞越式的发展㊂但长期以来,东方青年在性格上对家庭的依赖较重,自主和独立的意识较差,性格内敛而含蓄,对必要的性知识的了解始终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使得大量积压在心头的矛盾和困惑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虽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却总是停留在发现阶段而不会发展和塑造自我㊂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研究发展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研究发展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研究发展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提出“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可见自我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个体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个体在青春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冲突。埃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论述对解决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概述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研究发展。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人格自我多维度

1.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同一性的功能之一是为个体提供主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同一性的一致感能够让个体有效地适应生活中的改变。后继的研究者Michael D.Berzonsky认为同一性这一自我结构是个体解释生活经验的认知框架。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当今社会上普遍对自我同一性的定义,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2.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研究背景

Erik Erikson 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那么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压力感是否有联系?自我同一性是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功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压力感?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综述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综述

• 二、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 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 段的危机解决得好不好,将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
• 每一阶段都为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力量或品质创造了条件。
• 每一种品质的建立,既不意味着它是一种不可改变的成 就,也不意味着个体在发展的后一阶段不会遭遇新的危 机。
• 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 “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 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 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Erikson)。 “
•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 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 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Erikson)。 "
过整合作用将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机体的成 熟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 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 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它可以通过 整合作用将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机体的成熟 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 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他们有时会进行一些违背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意愿的活动, 而这又会使他们感到内疚。成功地解决这种危机的方法是获 得一种平衡,使自己既能够体验主动感,又能够避免妨碍他 人的权利和目标。 • 对未来的影响: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与未来在社会中 所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的发展周期与发展课题

但在此,“危机”有着

者说是

艾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艾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艾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egoidentity)。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二、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

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

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

确立(identityachievement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成大人了。获得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年轻人不达到同一性的确立,

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

统一性扩散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

如果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

或者让别人去做我自己的决定,

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

就会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

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

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儿童感到环境对允许他把下一阶段整合在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在内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彻底剥夺,

那么,儿童就会以野兽突然被迫扞卫其生命般地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进行抵抗。的确,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丛林中,如果没有同一性的意识就没有生存的感觉”(,1964)

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消极的同一性或角色混乱,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VirtueofIdentity)。

忠诚意味着,

一个人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尽管它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和谐之处。

这并非要求青少年接受不完善,

如果我们热爱我们所在的社会,我们当然希望它变得更加美好,

但忠诚意味着我们能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中能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有意义于社会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

(一)艾里克森指出自我同一性的两个极端情形

极端情形之一,是自我同一性过剩(toomuchofegoidentity),艾里克森称之为“狂热主义”(fanaticism)它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些人将其他人召集于自己的周围,将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种“过于自我”状态容易导致自我中心,个人崇拜,狂热主义等不良社会态度。青少年的理想主义和他们的绝对倾向(非黑即白)是普遍存在的,但如何超越这种绝对主义倾向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一种情形是同一性缺乏(lackofidentity),艾里克森称之为拒偿(repudiation),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一些青少年将自己熔于某一群体中,尤其是那些可提供“同一性细节”的群体,如:宗教崇拜组织、黩武暴力组织、复仇组织、吸毒组织等,将自己从主流社会的规范中分离出来,他们容易卷入和采取一某种破坏性的行为,如暴力、吸毒,攻击,他们有自己的“fantasies”热衷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是反社会主流文化的.

Foreclosure)

)。

同一性早期完成状态的青少年,他们没有对有关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过自己的思考,他们自我投入的目标、价值、信仰反应了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所以又被称为“权威接纳状态”。

这是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中断,是过早地将一个人的自我意象固定化,从而阻碍自我确定的其他可能性的发展。

了解同一性早期完成的青少年的特点,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那些处于同一性早期完成状态的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的特点:

他们极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可能十分尊重权威;

他们的自我评价还建立在他人所承认的基础上;

与其他青少年相比,他们较易附合他人面而缺少自主;

他们对传统的价值观感兴趣,很少会自己思考,不会沉思;

他们较少焦虑,但比较刻板和肤浅;

在同性和异性中都缺少亲密的关系;

他们的智商与其他人差不多。

他们的不良表现主要有:

可能选择与他的家庭、国家完全分离的态度。

并地表现出一种长久的病态的同一性。

永远也无法做到一贯忠诚,无法兑现他的承诺、承担他的义务;对自我的评价较低,自尊心较低。

难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们是冲动的,思维缺乏条理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常常是表面的凌乱的;

他们虽然对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满,但他们没能力按自己的方式有序地生活等等。

(三)小柴木启吾关于同一性扩散的论述

1同一性意识的过剩:

被其束缚从而失去自己。

3与他人的距离失调: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或拒绝与他人交往,或被他人所孤立,或丧失自我而被他人所侵吞。

4时间前景的扩散:是时间意识障碍的一种,不相信机遇的到来,也不期待对将来的展望,限于一种无力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