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do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d9436d240c844768eaee7e.png)
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3)GB19301-2010 生乳GB19645-2010 巴氏杀菌乳GB25190-2010 灭菌乳GB25191-2010 调制乳GB19302-2010 发酵乳GB13102-2010 炼乳GB19644-2010 乳粉GB11674-2010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19646-2010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5420-2010 干酪GB25192-2010 再制干酪GB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9-2010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70-2010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2693-2010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23790-2010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5413.33-2010 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GB5413.30-2010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GB5413.34-2010 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2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GB5413.2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541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GB541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GB5413.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 D、 EGB5413.10-2010 的测定K 的测定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1GB5413.1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5413.1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GB5413.1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 B 的测定6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 B12的测定GB5413.1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5413.1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 ( 叶酸盐活性 ) 的测定GB5413.1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GB5413.18-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 C 的测定GB5413.1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GB5413.2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GB5413.2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GB5413.2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GB5413.2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GB5413.2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肌醇的测定GB5413.2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5413.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β- 胡萝卜素的测定GB5413.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3-2010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2-2010 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33-2010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5009.24-201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M 和 B 的测定1 1GB5009.93-2010 食品中硒的测定GB21703-2010 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22031-2010 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的测定GB5413.38-2010 生乳冰点的测定GB5413.39-2010 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4789.1-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4789.18-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4789.3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4789.4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67 GB 1975-2010 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68 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69 GB 3150-2010 食品添加剂硫磺70 GB 4479.1-2010 食品添加剂苋菜红71 GB 4481.1-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72 GB 4481.2-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73 GB 6227.1-2010 食品添加剂日落黄74 GB 7912-2010 食品添加剂栀子黄75 GB 8820-2010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76GB 8821-2010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77GB 12487-2010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78GB 12489-2010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79GB 13481-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80GB 13482-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81GB 14750-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82GB 14751-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83GB 14752-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84GB 14753-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85GB 14754-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86GB 14755-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87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α-醋酸生育酚)88 GB 14757-2010 食品添加剂烟酸89 GB 14758-2010 食品添加剂咖啡因90 GB 14759-2010 食品添加剂牛磺酸91 GB 14888.1-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92 GB 14888.2-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93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叶酸94 GB 15571-2010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95 GB 17512.1-2010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96GB 17512.2-2010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97GB 17779-2010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98 GB 25531-2010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99 GB 25532-2010 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100 GB 25533-2010 食品添加剂果胶101 GB 25534-2010 食品添加剂红米红102 GB 25535-2010 食品添加剂结冷胶103 GB 25536-2010 食品添加剂萝卜红104 GB 25537-2010 食品添加剂乳酸纳(溶液)105 GB 25538-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106 GB 25539-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107 GB 25540-2010 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108 GB 25541-2010 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109 GB 25542-2010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110 GB 25543-2010 食品添加剂 L- 丙氨酸111 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112 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剂 L(+)- 酒石酸113 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剂富马酸114 GB 25547-2010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115 GB 25548-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钙116 GB 25549-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钠117GB 25550-2010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118GB 25551-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119GB 25552-2010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120GB 25553-2010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121GB 25554-2010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122 GB 25555-2010 食品添加剂 L- 乳酸钙123 GB 25556-2010 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124 GB 2555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125 GB 2555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126 GB 2555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127 GB 25560-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128 GB 25561-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129 GB 25562-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四钾130 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131 GB 25564-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132 GB 25565-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133 GB 25566-2010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134 GB 2556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135 GB 2556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136 GB 2556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137 GB 25570-2010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138 GB 25571-2010 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139 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140 GB 25573-2010 食品添加剂过氧化钙141 GB 25574-2010 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142 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143 GB 25576-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144 GB 25577-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145 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滑石粉146 GB 25579-2010 食品添加剂硫酸锌147 GB 25580-2010 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148 GB 25581-2010 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149 GB 25582-2010 食品添加剂硅酸钙铝150 GB 25583-2010 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151 GB 25584-2010 食品添加剂氯化镁152 GB 25585-2010 食品添加剂氯化钾153 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154 GB 25587-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镁155 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钾156 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157 GB 25590-2010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158 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159 GB 25592-2010 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160 GB 25593-2010 食品添加剂 N,2,3- 三甲基 -2- 异丙基丁酰胺161 GB 25594-2010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162 GB 25595-2010 乳糖163 GB 25596-2010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1GB 26400-2011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2GB 26401-2011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3GB 26402-2011食品添加剂碘酸钾4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5GB 26404-2011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6GB 26405-2011食品添加剂叶黄素7GB 26406-2011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8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9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10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11 GB 14963-2011 蜂蜜12 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13 GB 26878-2011 食用盐碘含量14 GB 26687-2011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15 GB 19295-2011 速冻面米制品16 GB 9684-2011 不锈钢制品17 GB 8821-2011 食品添加剂β- 胡萝卜素18GB 13481-2011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19GB 13482-2011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20GB 25571-2011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1GB 28301-2012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2GB 28302-2012食品添加剂辛,癸酸甘油酯3GB 28303-2012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 GB 28304-2012 食品添加剂可得然胶5 GB 28305-2012 食品添加剂乳酸钾6 GB 28306-2012 食品添加剂 L- 精氨酸7GB 28307-2012食品添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8GB 28308-2012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9GB 28309-2012食品添加剂酸性红(偶氮玉红)10GB 28310-2012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发酵法)11 GB 28311-2012 食品添加剂栀子蓝12 GB 28312-2012 食品添加剂玫瑰茄红13 GB 28313-2012 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14 GB 28314-2012 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15 GB 28315-2012 食品添加剂紫草红16 GB 28316-2012 食品添加剂番茄红17 GB 28317-2012 食品添加剂靛蓝18 GB 28318-2012 食品添加剂靛蓝铝色淀19 GB 28319-2012 食品添加剂庚酸烯丙酯20 GB 28320-2012 食品添加剂苯甲醛21 GB 28321-2012 食品添加剂十二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2 GB 28322-2012 食品添加剂十四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23 GB 28323-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香茅酯24 GB 28324-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香叶酯25 GB 28325-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丁酯26 GB 28326-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己酯27 GB 28327-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辛酯28 GB 28328-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癸酯29GB 28329-2012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叶醇酯) 30GB 28330-2012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31 GB 28331-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戊酯32 GB 28332-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己酯33GB 28333-2012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丁酸酯(丁酸叶醇酯) 34GB 28334-2012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己酸酯(己酸叶醇酯) 35GB 28335-2012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乙酯36GB 28336-2012食品添加剂2-甲基丁酸37 GB 28337-2012食品添加剂乙酸薄荷酯38GB 28338-2012食品添加剂乳酸l -薄荷酯39GB 28339-2012食品添加剂二甲基硫醚40GB 28340-2012食品添加剂3-甲硫基丙醇41GB 28341-2012食品添加剂3-甲硫基丙醛42GB 28342-2012食品添加剂3-甲硫基丙酸甲酯43GB 28343-2012食品添加剂3-甲硫基丙酸乙酯44GB 28344-2012食品添加剂乙酰乙酸乙酯45GB 28345-2012食品添加剂乙酸肉桂酯46 GB 28346-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醛47 GB 28347-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48 GB 28348-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甲酯49 GB 28349-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乙酯50 GB 28350-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苯乙酯51GB 28351-2012食品添加剂5-甲基糠醛52GB 28352-2012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甲酯53 GB 28353-2012 食品添加剂茴香醇54 GB 28354-2012 食品添加剂大茴香醛55GB 28355-2012食品添加剂水杨酸甲酯(柳酸甲酯)56GB 28356-2012食品添加剂水杨酸乙酯(柳酸乙酯)57GB 28357-2012食品添加剂水杨酸异戊酯(柳酸异戊酯)58GB 28358-2012食品添加剂丁酰乳酸丁酯59GB 28359-2012食品添加剂乙酸苯乙酯60GB 28360-2012食品添加剂苯乙酸苯乙酯61GB 28361-2012食品添加剂苯乙酸乙酯62GB 28362-2012食品添加剂苯氧乙酸烯丙酯63GB 28363-2012食品添加剂二氢香豆素64GB 28364-2012食品添加剂2-甲基-2-戊烯酸(草莓酸)65GB 28365-2012食品添加剂4-羟基-2,5-二甲基-3(2 H)呋喃酮66GB 28366-2012食品添加剂2-乙基-4-羟基-5-甲基-3(2 H)-呋喃酮67GB 28367-2012食品添加剂4-羟基-5-甲基-3(2 H)呋喃酮68GB 28368-2012食品添加剂2,3-戊二酮69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70GB 14930.2-2012消毒剂(代替GB14930.2-1994)71GB 11676-2012有机硅防粘涂料(代替GB11676-1989)72GB 11677-2012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代替GB11677-1989 73GB26687-2011《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第1号修改单74 GB 28401-2012食品添加剂磷脂75 GB 28402-2012 食品添加剂普鲁兰多糖76 GB 28403-2012 食品添加剂瓜尔胶77GB 28404-2012保健食品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测定78GB 4789.5-2012食品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代替GB/T 4789.5-2003)79GB 4789.13-201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代替GB/T4789.13-2003)80GB 4789.34-201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代替GB/T4789.34-2008)81GB 4789.38-201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代替GB/T4789.38-2008)82GB 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代替GB/T5009.94-2003,GB/T7630-1987,GB/T 22290-2008,GB/T 23199-2008)83GB 9686-2012内壁环氧聚酰胺树脂涂料(代替GB 9686-1988)84GB 14936-2012硅藻土(代替GB 14936-1994)85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86 GB 29201-2012 食品添加剂氨水87 GB 29202-2012 食品添加剂氮气88 GB 29203-2012 食品添加剂碘化钾89 GB 29204-2012 食品添加剂硅胶90 GB 29205-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91 GB 29206-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铵92 GB 29207-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镁93 GB 29208-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锰94 GB 29209-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钠95 GB 29210-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铜96 GB 29211-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97 GB 29212-2012 食品添加剂羰基铁粉98 GB 29213-2012 食品添加剂硝酸钾99 GB 29214-2012 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钠100 GB 29215-2012 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101 GB 29216-2012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102 GB 29217-2012 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钙103 GB 29218-2012 食品添加剂甲醇104 GB 29219-2012 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105 GB 29220-2012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司盘 65)106 GB 29221-2012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 20)107 GB 29222-2012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 40)108 GB 29223-2012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109 110 111 112 113 114 GB 29224-2012GB 29225-2012GB 29226-2012GB 29227-2012GB 14936-2012GB 10287-2012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土食品添加剂天门冬氨酸钙食品添加剂丙酮食品添加剂硅藻土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80)GB13432-2013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代替 GB 13432-2004)GB29921-2013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2-20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3-20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4789.7-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代替 GB/T 4789.7-2008 )GB 4789.26-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代替 GB/T 4789.26-2003 )GB 4789.28-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 4789.31-2013(代替 GB/T 4789.28-200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代替 GB/T 4789.31-2003 )GB 4789.39-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代替GB/T 4789.39-2008 )GB 5009.205-2013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代替 GB/T 5009.205-2007 )GB 5413.20-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代替GB 5413.20-1997 )GB 5413.31-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脲酶的测定(代替GB 5413.31-1997 )GB 6783-2013 食品添加剂明胶(代替 GB 6783-1994)GB 29924-2013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5-2013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GB 29926-2013 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GB 29927-2013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GB 29928-2013 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GB 29929-2013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GB 29930-2013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GB 29931-2013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GB 29932-2013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GB 29933-2013 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GB 29934-2013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GB 29935-2013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GB 29936-2013 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GB 29937-2013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GB 29938-2013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9-2013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GB 29940-2013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GB 29941-2013 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GB 29942-2013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 E(dl- α- 生育酚)GB 29943-2013 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GB 29944-2013 食品添加剂 N-[N-(3,3- 二甲基丁基 )]-L- α - 天门冬氨 -L- 苯丙氨酸 1- 甲酯(纽甜)GB 29945-2013 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GB 29946-2013 食品添加剂纤维素GB 29947-2013 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GB 29948-2013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GB 29949-2013 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GB 29950-2013 食品添加剂甘油GB 29951-2013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GB 29952-2013 食品添加剂γ - 辛内酯GB 29953-2013 食品添加剂δ - 辛内酯GB 29954-2013 食品添加剂δ - 壬内酯GB 29955-2013 食品添加剂δ - 十一内酯GB 29956-2013 食品添加剂δ - 突厥酮GB 29957-2013 食品添加剂二氢 - β - 紫罗兰酮GB 29958-2013 食品添加剂 l- 薄荷醇丙二醇碳酸酯GB 29959-2013 食品添加剂 d,l- 薄荷酮甘油缩酮GB 29960-2013 食品添加剂二烯丙基硫醚GB 29961-2013 食品添加剂4,5- 二氢 -3(2H) 噻吩酮 ( 四氢噻吩 -3- 酮)GB 29962-2013 食品添加剂2- 巯基 -3- 丁醇GB 29963-2013 食品添加剂3- 巯基 -2- 丁酮 (3- 巯基 - 丁-2- 酮 )GB 29964-2013 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硫醚GB 29965-2013 食品添加剂二丙基二硫醚GB 29966-2013 食品添加剂烯丙基二硫醚GB 29967-2013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三乙酯GB 29968-2013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苄酯GB 29969-2013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肉桂酯GB 29970-2013 食品添加剂2,5- 二甲基吡嗪GB 29971-2013 食品添加剂苯甲醛丙二醇缩醛GB 29972-2013 食品添加剂乙醛二乙缩醛GB 29973-2013 食品添加剂2- 异丙基 -4- 甲基噻唑GB 29974-2013 食品添加剂糠基硫醇 ( 咖啡醛 )GB 29975-2013 食品添加剂二糠基二硫醚GB 29976-2013 食品添加剂1- 辛烯 -3- 醇GB 29977-2013 食品添加剂2- 乙酰基吡咯GB 29978-2013 食品添加剂2- 己烯醛 ( 叶醛 )GB 29979-2013 食品添加剂氧化芳樟醇GB 29980-2013 食品添加剂异硫氰酸烯丙酯GB 29981-2013 食品添加剂N- 乙基 -2- 异丙基 -5- 甲基 - 环己烷甲酰胺GB 29982-2013 食品添加剂δ - 己内酯GB 29983-2013 食品添加剂δ - 十四内酯GB 29984-2013 食品添加剂四氢芳樟醇GB 29985-2013 食品添加剂叶醇 ( 顺式 -3- 己烯 -1- 醇)GB 29986-2013 食品添加剂6- 甲基 -5- 庚烯 -2- 酮GB 29987-2013 食品添加剂丁苯橡胶GB 29988-2013 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钾(褐藻酸钾)GB 29989-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GB 1900-2010 第 1 号修改单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羧基甲苯( BHT)第 1 号修改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9 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GB 29681-2013 效液相色谱法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GB 29682-2013 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量GB 29683-2013 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GB 29684-2013 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克林霉素GB 29685-2013 和大观霉素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猪可食性组织中阿维拉霉素残留量GB 29686-2013 的测定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多残GB 29687-2013 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GB 29688-2013 色谱 - 串联质谱法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GB 29689-2013 效液相色谱法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尼卡巴嗪残留标志物GB 29690-2013 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可食性组织中尼卡巴嗪残留量的GB 29691-2013 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GB 29692-2013 高效液相色谱法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常山酮残留量的测定GB 29693-2013 高效液相色谱法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 13 种磺胺类药物多GB 29694-2013 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多残GB 29695-2013 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GB 29696-2013 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地西泮和安眠酮多残GB 29697-2013 留的测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奶及奶制品中 17β-雌二醇、雌三GB 29698-2013 醇、炔雌醇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肌肉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GB 29699-2013 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定气GB 29700-2013 相色谱 - 质谱法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可食性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GB 29701-2013 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测定GB 29702-2013 高效液相色谱法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呋喃苯烯酸钠残留量GB 29703-2013 的测定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环丙氨嗪及代谢物三GB 29704-2013 聚氰胺多残留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GB 29705-2013 氰菊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氨苯砜残留量的测定GB 29706-2013 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GB 29707-2013 测定气相色谱法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测GB 29708-2013 定气相色谱 - 质谱法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氮哌酮及其代谢物多GB 29709-2013 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8)GB 1888-2014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GB 22570-2014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30601-2014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GB 30602-2014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GB 30603-2014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GB 30605-2014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GB 30606-2014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GB 30607-2014 食品添加剂酶解大豆磷脂GB 30608-2014 食品添加剂 DL- 苹果酸钠GB 30609-2014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GB 30610-2014 食品添加剂乙醇GB 30611-2014 食品添加剂异丙醇GB 30612-2014 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GB 30613-2014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GB 30614-2014 食品添加剂氧化钙GB 30615-2014 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GB 30616-2014 食品用香精GB 28402-2012 食品添加剂普鲁兰多糖第 1 号修改单GB 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 1 号修改单GB 2763-2014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代替 GB2763-2012)。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e202d5aeaad1f346933f69.png)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产品配方的注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是指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使用的所有原辅料及其使用量,以及产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第四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申请,依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的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进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注册的审批过程。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许可受理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受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审评工作。
第六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建由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临床医学、食品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审评专家库。
第七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的注册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
申请人应当执行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具备产品配方的研发能力和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检验能力。
第八条企业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后,应当按照批准注册的产品配方组织生产,如实记录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
第九条同一企业注册的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企业不得限定区域销售,不得为销售商专门定制生产。
第十条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工作人员和参与审评的专家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技术秘密予以保密。
第十一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0404-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19号公告)
![0404-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19号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269ed016fc700abb68fcea.png)
0404-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19号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19号公告)2010年第119号关于发布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公告为切实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29号),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修订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和《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同时废止。
其加工制品(乳清粉、乳清蛋白、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供婴幼儿(三周岁以内)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产品生产许可的检验。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类别编号为0502。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不是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审查。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部分)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一)管理制度审查。
婴幼儿配方奶粉审查细则
![婴幼儿配方奶粉审查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5251d1d10661ed9ad51f332.png)
附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乳清粉、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等)和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按照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供婴幼儿(0—36月龄)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和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类别编号为0502。
生产许可产品名称须注明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和幼儿配方乳粉的具体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不予生产许可。
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最终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
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生产,其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的基粉和添加部分配料的干混,应在同一个厂区完成。
本细则发布之日起,不再受理新建企业以基粉为原料,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许可申请。
在一定的过渡期内,对于集团公司所属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基粉的工厂和添加部分配料干混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厂不在同一地区的,应按照干湿法复合工艺一并审查。
本细则所称基粉,是指以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乳清粉、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部分或不加入营养素和其他辅料,通过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半成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一)管理制度审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5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https://img.taocdn.com/s3/m/af730a87bcd126fff6050ba4.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扼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根据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列入修订计划,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康健所作为承担单位负责标准的修订工作。
委托项目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标准修订(spaq-2016-12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标准修订主要承担单位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康健所,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也参与了标准的修订工作。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为韩军花、梁栋、杨振宇、康玲玲、苏宜香、张玉梅、李湖中、曹红、陈龙等。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扼要起草过程2016年11月2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正式签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2017年2月16日,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婴儿配方食品》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会议就如何高效科学的开展标准修订工作进行了讨论,并同意成立六个工作小组,分别为婴儿配方食品组、较大婴儿配方食品组、幼儿配方食品组、分外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组、产品标准与GB14880关系梳理组、理化检验方法适用性工作组同时开展工作。
工作组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CDC营养康健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营养学会等多单位的30多名成员组成,并根据各自小组的工作内容开展工作。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在标准修订工作中,修订工作组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标准、法规、评估报告以及技术文献等上百篇,参考欧盟最新发布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营养素含量的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上结合我国最新的科学数据以及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了我国开展营养素含量评价的模型,开展评估工作。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56e7eb1ed9ad51f01df2eb.png)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06月08日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已于 3月1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经过,现予公布,自 10月1日起施行。
局长毕井泉6月6日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进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注册的活动。
第四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严格、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受理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受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机构(以下简称审评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审评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查验机构(以下简称核查机构)负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现场核查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展本行政区域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现场核查等工作。
第六条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申请人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与注册相关的现场核查、抽样检验等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注册第七条申请人应当为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或者拟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
申请人应当具备与所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相适应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符合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出厂产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实施逐批检验。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稳定性研究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稳定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3bf63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3.png)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稳定性研究本指南适用于申请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营养素货架期衰减等稳定性研究工作,供申请人参考。
一、基本原则稳定性研究是通过设计试验获得产品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产品配方设计、生产工艺设置、包装材料选择、产品贮存条件和保质期的确定等提供支持性信息的过程。
稳定性研究应结合食品原料(含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产品配方、工艺条件及包装材料等合理设计。
二、试验样品和项目(一)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应在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要求及商业化生产条件下生产,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应与注册申请材料一致。
每个产品配方均应进行稳定性研究,其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采用三批次样品进行。
同一配方采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应充分评估后至少选择一种包装材料进行试验。
(二)试验项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含标签标识要求)的全部项目作为试验项目,可选取在产品保质期内易于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营养充足性的项目作为重点试验项目,重点试验项目至少包括附录中的项目。
试验项目原则上应由申请人采用婴幼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检测,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采用国际检验方法的应经过验证。
委托有资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的需说明理由。
(三)检测频率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应对所有试验项目进行检测。
重点试验项目的检测频率可由申请人根据试验项目的稳定性确定。
附录中的重点试验项目应在不同试验方法(加速试验、长期试验)明确的试验时间点进行检测。
三、试验方法(一)加速试验1.试验时间加速试验时间为产品保质期的四分之一,且不得少于6个月。
加速试验需设置多个试验时间点研究产品的质量变化。
如试验时间为6个月的加速试验,时间点至少包括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中间不少于2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间隔不少于1个月。
试验开始时数据可使用同批次样品质量分析结果。
2.试验条件加速试验条件由申请人根据产品特性、包装材料等因素确定。
婴儿配方奶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婴儿配方奶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03d7a6ee06eff9aff80753.png)
婴儿配方奶粉(领跑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婴儿配方奶粉(领跑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牛乳、牦牛乳粉或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乳糖、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脱脂粉、植物油(菜籽油、棕榈仁油、葵花籽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加入适量的矿物质(柠檬酸钠、氯化钾、柠檬酸钾、碳酸钙、磷酸三钙、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碘酸钾、硫酸镁、亚硒酸钠)、维生素[维生素A(醋酸视黄酯)、维生素D(胆钙化醇)、维生素E(dl-ɑ-醋酸生育酚)、维生素C(L-抗坏血酸)、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D-泛酸钙)、生物素(D-生物素)、肌醇、胆碱(氯化胆碱)和牛磺酸)]、及其他成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左旋肉碱、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核苷酸(5’-单磷酸腺苷、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5’-尿苷酸二钠、5’-胞苷酸二钠)、酪蛋白磷酸肽和益生菌(乳双歧杆菌Bi-07、动物双歧杆菌Bb-12)],经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充氮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适合于0~6月龄婴儿食用的配方奶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 1886.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GB 1886.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GB 1886.1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GB 1886.2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GB 190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单磷酸腺苷GB 190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胞苷酸二钠GB 190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强化剂亚硒酸钠GB 1903.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左旋肉碱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 4789.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GB 500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GB 500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009.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 5009.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GB 5009.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的测定GB 5009.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 5009.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 5009.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的测定GB 5009.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GB 5009.1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 5009.1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5009.2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镁的测定GB 5009.2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锰的测定GB 5009.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聚糖的测定GB 5009.2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GB 5009.2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碘的测定GB 5009.2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 541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GB 5413.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GB 5413.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GB 5413.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GB 5413.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GB 5413.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GB 5413.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GB 5413.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413.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7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1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343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147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GB 147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55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叶酸GB 1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 19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T 23528 低聚果糖GB 237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55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GB 2557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锌GB 255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钾GB 255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GB 264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碘酸钾GB 266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92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镁GB 29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锰GB 292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铜GB 292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GB 306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GB 316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QB 1878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制罐产品RHB 804 牦牛乳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第25号公告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年第12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19号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3.1.1原料3.1.1.1 生牛乳:应符合GB 19301的要求。
GB 23790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培训PPT
![GB 23790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5806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2.png)
➢ 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 厂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2.厂区环境
➢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 低水平。
——
通过湿度表测定
≤65%
2次/班
a 可在方法 1)和方法 2)中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监控,方法 1)不适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取样。 b 换气次数通过风速进行转换后测定。计算公式为:N=3 600 SV/A,监测时通过风速计算。其中,N一一换气次数,次/h;S一一风口通风面积, m2;A一一车间容积,m3;V一测得风口平均风速,m/s。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 4.0 m 的清洁作业区。层高 4.0 m 以上的清洁作业区可适当 调整换气次数,但应确保清洁作业区的洁净度。 c 特殊工序所在房间,应当根据产品及操作的性质制定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并说明,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如:布局 在清洁作业区内的喷雾干燥塔区域等。
按 GB 4789.2 计数 通过压差计测量
换气次数b 通过测定风速验证换气次数
通过风速仪或风量罩测定
≤50 CFU/4h (Φ90mm) ≤25 CFU/皿 (Φ55mm)
≤25 CFU/25cm2 ≥10 Pa ≥12 次/h
1次/周 1次/周 2次/班 更换高效过滤器时或1次/月
温度
——
通过温度表测定
➢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4. 厂房和车间
基本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相关规定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d8635fcf84b9d528ea7ad0.png)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规范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57号)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现予印发。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结合实际,真实、准确、有效记录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建立和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全过程信息可记录、可追溯、可管控、可召回、可查询,全面落实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12月31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所需的信息记录。
本规范记录信息包括产品配方研发、原辅材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成品管理、销售管理、风险信息管理、产品召回等主要内容。
生产企业要对生产全过程的关键操作人员、关键参数进行如实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所有环节可有效追溯。
生产企业可结合生产情况和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需要,调整或增加记录内容。
鼓励生产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记录。
2 术语和定义2.1 婴幼儿配方乳粉以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和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加工制成供0—36月龄婴幼儿食用的粉状食品。
2.2 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以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部分或不加入营养素和其他辅料,通过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半成品。
婴儿配方奶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婴儿配方奶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03d7a6ee06eff9aff80753.png)
婴儿配方奶粉(领跑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婴儿配方奶粉(领跑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牛乳、牦牛乳粉或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乳糖、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脱脂粉、植物油(菜籽油、棕榈仁油、葵花籽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加入适量的矿物质(柠檬酸钠、氯化钾、柠檬酸钾、碳酸钙、磷酸三钙、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碘酸钾、硫酸镁、亚硒酸钠)、维生素[维生素A(醋酸视黄酯)、维生素D(胆钙化醇)、维生素E(dl-ɑ-醋酸生育酚)、维生素C(L-抗坏血酸)、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D-泛酸钙)、生物素(D-生物素)、肌醇、胆碱(氯化胆碱)和牛磺酸)]、及其他成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左旋肉碱、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核苷酸(5’-单磷酸腺苷、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5’-尿苷酸二钠、5’-胞苷酸二钠)、酪蛋白磷酸肽和益生菌(乳双歧杆菌Bi-07、动物双歧杆菌Bb-12)],经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充氮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适合于0~6月龄婴儿食用的配方奶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 1886.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GB 1886.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GB 1886.1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GB 1886.2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GB 190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单磷酸腺苷GB 190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5'-胞苷酸二钠GB 190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强化剂亚硒酸钠GB 1903.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左旋肉碱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 4789.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GB 500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GB 500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009.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 5009.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GB 5009.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的测定GB 5009.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 5009.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 5009.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的测定GB 5009.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GB 5009.1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 5009.1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5009.2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镁的测定GB 5009.2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锰的测定GB 5009.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聚糖的测定GB 5009.2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GB 5009.2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碘的测定GB 5009.2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 541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GB 5413.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GB 5413.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GB 5413.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GB 5413.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GB 5413.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GB 5413.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GB 5413.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413.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7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1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343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147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GB 147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55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叶酸GB 1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 19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T 23528 低聚果糖GB 237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55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GB 2557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锌GB 255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钾GB 255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GB 264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碘酸钾GB 266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92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镁GB 29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锰GB 292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铜GB 292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GB 306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GB 316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QB 1878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制罐产品RHB 804 牦牛乳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第25号公告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年第12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19号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d1c4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1.27•【文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44号•【施行日期】2013.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督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57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于2014年5月31日前整改落实到位。
在此基础上,按照本公告规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严格监督检查。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反映。
特此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11月27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督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57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查阅企业记录、调取企业生产控制资料、询问企业员工、检查生产现场、检验企业产品及所用原辅料、调查企业利益相关方等方式,依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法规政策交流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法规政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7aaac551b14e852458fb57fb.png)
主要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 •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 •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 •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2010)
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婴幼儿配方食品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保健食品一起纳入“特殊食品”。一直以来按药品实施注册管理的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食品”的法律地位终获明确。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八、《规范》对保障受试者权益作了哪些规定?
主要规定有:申请人应当制定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并 有效执行;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伦理性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所有参与试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经过培训 合格;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知情同意;试验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事件均能 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和处置;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无需任何理由有权 在试验的任何阶段退出试验,且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发生与试 验相关的损害时将获得治疗和(或)相应的补偿;受试者参加试验及在试 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应保密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三、是否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 食品临床试验?
开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临床试验无须市场监管部门批准, 申请人、临床试验单位、研究者等相关主体按照本《规范》要求即 可开展临床试验。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核查机构可对临床试验的真实 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四、临床试验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试验样品)需要符合哪些 要求?
试验样品由申请人提供,并符合以下要求: (1)产品质量要求应当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或)相 关规定; (2)按照与申请注册产品相同配方、相同生产工艺生产,生产 条件应当满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相关要求; (3)应当经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婴幼儿配方奶粉审查细则
![婴幼儿配方奶粉审查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1a9ae63852458fb770b56af.png)
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送审稿)一、适用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乳清粉、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供婴幼儿(36月龄以内)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乳粉,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类别编号为0502。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复合工艺应注明为湿法工艺。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乳粉的具体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审查。
本细则发布之日起不再受理新建或改扩建企业以基粉为原料采取干法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上述基粉是指以牛乳或者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乳清粉、乳清蛋白粉、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等)为主要原料,部分加入或不加入营养素和其他辅料,通过湿法工艺生产的、需要通过干法工艺再添加其他所需营养素或其他辅料才能成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半成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一)管理制度审查。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以下内容:1.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审核内容:(1)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按照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等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2)应设置独立行使权利的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https://img.taocdn.com/s3/m/2157fe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5.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婴儿配方食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0-36个月龄的婴儿配方食品。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婴儿配方食品:以牛乳、羊乳等乳源为基础,经过科学配比,添加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物质,制成供0-36个月龄婴儿食用的粉状、液态或凝态食品。
2. 基础配方:指不添加特殊营养素,仅提供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素的配方。
3. 特殊配方:指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根据特定营养需要,调整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满足特定婴儿群体生理需要的配方。
三、技术要求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危害婴儿健康的物质。
2. 营养成分: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含量应符合附录A中的规定。
3. 感官要求:婴儿配方食品的色泽、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应符合附录B中的规定。
四、试验方法1. 营养成分的测定:按照GB/T 5413.1-2010、GB/T 5413.12-2010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
2. 感官要求的检验:按照GB/T 12315-2008中的方法进行。
五、检验规则1. 出厂检验:每批婴儿配方食品出厂前,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2. 型式检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包括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3. 抽查检验: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婴儿配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检验。
六、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1. 标识: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
2. 包装:产品包装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避光性。
3.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潮湿、日晒和污染。
4. 贮存:产品应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贮存,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GB 1076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
![GB 1076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https://img.taocdn.com/s3/m/ecb887ddf78a6529657d531f.png)
检测方法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维 生 素 B6/μg 维生素 B12/μg
11.0 41.8
46
175 GB5009.154
0.041 0.478 0.17 2.00 GB5413.14
烟酸(烟酰胺)d/μg 叶酸/μg 泛酸/μg 维生素 C/mg
110
359
460 1500 GB500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1076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
20210222发布
20230222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犌犅10767—2021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GB1076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适用于12~36月龄 幼儿食用的配方食品的内容。
3.5 其他指标 应符合表5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乳类或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粉状婴儿配方食品、粉状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3.1清洁作业区 cleaning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
3.2 准清洁作业区 quasi-cleaning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原辅料预处理车间等。
3.3 一般作业区commonly work area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4 湿法(生产)工艺 wet-mix process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配料成分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处理与混合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常包括配料、热处理、浓缩、干燥等工序。
3.5 干法(生产)工艺 dry-mix process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配料成分在干燥状态下进行处理与混合而制成最终产品的生产工艺。
3.6 干湿法复合(生产)工艺 combined process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部分配料成分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处理与混合,干燥后再采用干法工艺添加另一部分干燥配料成分而制成最终产品的生产工艺。
4 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应远离禽畜养殖场,厂区内不应饲养动物。
5 厂房和车间5.1 设计和布局5.1.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1.2 厂房和车间应合理设计、建造和规划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设施和设备,以防止微生物孳生及污染的侵害,特别是应防止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属)的污染,同时避免或尽量减少这些细菌在藏匿地的存在或繁殖。
设计中应考虑如下避免微生物孳生的因素:5.1.2.1 设计时潮湿区域和干燥区域应隔离、分开;应有效控制人员、设备和物料流动造成的污染,防止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进入清洁作业区。
5.1.2.2 设计合理的排水设施,地面应平整、保持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清洁作业区还应防止凝结水的产生。
5.1.2.3 应防止加工材料的不当堆积,避免因此产生不利于清洁的场所。
5.1.2.4 湿式清洁流程应设计合理,在干燥区域应防止不当的湿式清洁流程致使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产生与传播。
5.1.2.5应做好穿越建筑物楼板、天花板和墙面的各类管道、电缆与穿孔间隙间的围封和密封。
5.1.3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场所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按生产工艺以及卫生清洁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1.4 对于无后续灭菌操作的干加工区域的操作,应在清洁作业区进行,如从干燥(或干燥后)工序至充填和密封包装的操作。
5.1.5 应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划分作业区洁净级别,原则上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
清洁作业区应安装具有过滤装置的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保持正压。
5.1.6 不同洁净级别的作业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
清洁作业区应保持对其他区域的正压,防止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清洁作业区而造成交叉污染。
5.1.7 对于清洁作业区出入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致病菌污染。
进出清洁作业区的人员、原料、包装材料、废物、设备等,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设置人员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工作鞋或鞋套,专用物流通道以及废物通道等。
对于通过管道运输的原料或产品进入清洁作业区,需要设计和安装适当的空气过滤系统。
5.1.8 各作业区净化级别应满足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加工对空气净化的需要。
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测。
表 1 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控制要求区域 细菌总数(cfu/皿)检验方法清洁作业区 ≤ 30按GB/T 18204.1中自然沉降法测定准清洁作业区≤ 505.1.9 清洁作业区应保持干燥,尽量减少供水设施及系统;如无法避免,则应有防护措施,且不应穿越主要生产作业面的上部空间,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5.1.10厂房、车间、仓库应有防止昆虫和老鼠等动物进入的设施。
5.2 内部建筑结构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 设施5.3.1 供水设施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2 排水系统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在清洁作业区内,应设置适当的设施或采用适当措施保持干燥,以避免水残余物的产生而导致相关微生物的增长和扩散。
5.3.3 清洁设施5.3.3.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3.2 对需保持干燥的清洁作业区应采用如下措施:a)采用适用于场所和设备的干式清洁流程;b)如果无法采用干式清洁措施,可在受控条件下采用湿式清洁,但应确保能够及时彻底的恢复设备和环境的干燥,使该区域不被污染。
5.3.4 个人卫生设施5.3.4.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4.2 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室应设置在员工进入加工车间入口附近或适当处。
洗手消毒室内应配置足够数量的非手动式水龙头、消毒和自动感应式干手设施。
5.3.4.3 车间入口处应设置保洁措施,以防止鞋靴对车间的污染。
5.3.4.4 清洁作业区的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室,进入清洁作业区前设置手消毒设施。
5.3.5 通风设施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6 照明设施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5.3.7 仓储设施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6 设备6.1 生产设备6.1.1 一般要求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6.1.2 材质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6.1.3 设计6.1.3.1 生产设备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6.1.3.2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分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包括干湿法复合工艺),应按工艺需要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
6.1.3.3 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运行状态标识,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
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操作不应影响产品的质量。
维修后的设备应进行验证或确认,确保各项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不合格的设备应搬出生产区,未搬出前应有明显标志。
6.1.3.4 用于食品、清洁食品接触面或设备的压缩空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以防止造成间接污染。
6.2 监控设备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6.3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 卫生管理7.1 卫生管理制度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2 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3清洁和消毒7.3.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3.2 在需干式作业的清洁作业区(如干混、充填包装等),对生产设备和加工环境实施有效的干式清洁流程是防止微生物繁殖的最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湿式清洁。
湿式清洁应仅限于可以搬运到专门房间的设备零件或者在湿式清洁后可以立即采取干燥措施的情况。
7.3.3 应制定有效的监督流程,以确保关键流程(如人工清洁、就地清洗操作(CIP)以及设备维护)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尤其要确保清洁和消毒方案的适用性,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适当,CIP系统符合相关温度和时间要求,且设备在必要时应进行合理的冲洗。
7.3.4 所有生产车间应制定清洗(或清洁)和消毒的周期表,保证所有区域均被清洁,对重要区域、设备和器具应进行特殊的清洁。
7.3.5 应保证清洁人员的数量并根据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所有的清洁人员均应接受良好的培训,清楚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应对清洗和消毒做好记录。
7.4人员健康与卫生要求7.4.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4.2清洁作业区的员工应穿着符合该区域卫生要求的工作服(或一次性工作服),并配备帽子、口罩和工作鞋。
准清洁作业区及一般作业区的员工应穿着符合相应区域卫生要求的工作服,并配备帽子和工作鞋。
清洁作业区及准清洁作业区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能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地方穿着。
7.5 虫害控制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6 废弃物处理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7 有毒有害物管理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8 污水、污物管理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7.9 工作服管理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8 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要求8.1一般要求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或)相关法规的要求,应保证婴幼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不应使用或添加危害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的物质及非食用物质。
8.2原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和验收要求8.2.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8.2.2 对直接进入干混合工序的原料,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原料微生物指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对大豆原料应确保脲酶活性为阴性。
应对供应商采用的流程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必要时应进行定期现场评审或对流程进行监控。
8.3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运输和贮存要求8.3.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8.3.2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应由专人负责管理,设置专库或专区存放,并使用专用登记册(或仓库管理软件)记录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的名称、进货时间、进货量和使用量等,还应注意其有效期限。
8.3.3 对贮存期间质量容易发生变化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强化剂应进行原料合格验证,必要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原料规定的要求。
8.4 保存原料和包装材料采购、验收、贮存和运输记录9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9.1微生物污染的控制9.1.1 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9.1.2 当对控制措施的监控结果表明有偏离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9.2化学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9.3物理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9.4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9.5包装材料应符合GB 12693的相关规定。
9.6特定处理步骤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工艺中各处理工序应分别符合相应的干法工艺或湿法工艺特定处理步骤的要求,并应符合如下规定:9.6.1 热处理 (湿法和干湿法复合生产工艺)热处理工序应作为确保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应考虑产品属性等因素(如脂肪含量、总固形物含量等)对杀菌目标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
因此应制定相关流程检查温度和时间是否偏离,并采取恰当的纠正措施。
如购进的大豆原料没有经过加热灭酶处理(或灭酶不彻底),此类豆基产品应通过热处理同时达到杀灭致病菌和彻底灭酶的效果(脲酶为阴性),并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