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敏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理论所吸引。
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施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老师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制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老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老师尤为重要。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
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将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展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音乐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
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仁慈,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到达受教育的目的。
老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相关推荐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十分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如果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
在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绑架。
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如果说用这种办法来达到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提高,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种现象,让知识慢慢地向他展现,最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学习,并没有强迫学生去听老师讲课、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疲劳。
如果老师坚持精神绑架不变,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态度粗暴、无礼,会引发很多矛盾——这是学生在神经耐力达到极点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厌学的前兆。
现行体制,低年级语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灌输,一天只学几个生字或生词,老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背,回到家还要再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讨厌程度可想而知。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为一个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使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独立成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孩子是我们人生路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很多父母善意的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他们会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或培训机构,让孩子的生活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活动。
不过,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
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同时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精神食粮,坚信孩子们需要的不只是外在的陪伴和物质的保障,内在的精神世界同样重要。
实现和孩子的连接很多父母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往往忽略了和孩子的联系和沟通。
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生活需要和情感体验,并且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
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合理的表达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关注孩子,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这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愿意花费时间陪伴孩子花费时间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与孩子共度悠闲的时光,不仅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和温暖着的,同时也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并认识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属于他们的时间,陪伴着他们成长。
不要拒绝孩子冲动而出现的“无理取闹”,不要试图粗暴地打压他们的成长。
让孩子知道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良好基础。
结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对父母来说既是责任也是幸福。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精神食粮,时刻保持与孩子的正常沟通和联系,并愿意花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这些做法无疑都是父母所应该做的,孩子也会因此感受到这种关爱,建立更为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书中对儿童的爱与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一本深入探讨儿童教育和心灵成长的名著。
这本书以苏霍姆林斯基与一个班级的31个孩子在五年间的教育互动为背景,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展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对儿童的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热爱每一个孩子,包括那些看似不可爱的孩子。
只有真正爱孩子,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了一个影响他生活、实践和决策的思维方法——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组成的书,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前预备班和小学生教育、教学的思想和实践。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对儿童的理解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要理解孩子,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展示了他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际的启示和借鉴。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展现了他对每个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他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人才,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总的来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一本充满爱与理解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的实际行动和对孩子的热爱,展现了教育的真谛。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们的爱和理解,去引导和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然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本书的文字较为深奥,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教育理论背景和阅读能力才能理解。
其次,书中的教育案例虽然生动有趣,但对于一些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能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育人先育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这些教育名言,让我认识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但从没完整地拜读过他的某一本著作。
这些天,一直在品读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如此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需要用爱浇灌才会结出累累硕果的事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几章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每个孩子的情况,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位大师不会对每个孩子有那么详尽的了解;没有他对孩子的深入了解,他就无法走进那些孩子们的内心。
正如他的著作的名称,他是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献给了他投身的教育事业,所以他收获了孩子的心,走近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回想起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充满了热情,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虽然有时他们不懂事不守纪律会惹我生气。
课堂上我是严师引导着他们走向知识的彼岸,课后我似大姐姐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大笑。
那时的我拿着微薄的代课工资生活是清贫的,可我是很快乐的。
因为那时的我是发自内心的爱着教育事业,爱着我面对的孩子们的,我跟他们交心似的相处,我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收获了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欣慰。
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长久,职业倦怠感越加明显,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日益消减,对孩子也不再有往日的用心和关爱,我的教育激情不再,离孩子们的内心也远了。
虽然课堂上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完成好我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可课堂外不再有往日孩子们的围绕,不再有他们交心似的交流和嬉笑,我是他们的良师却不是他们的益友,工作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让人佩服。
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之后,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深深打动。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
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用真情的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忧伤。
让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你。
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但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在平时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把我当知心朋友,今天妈妈怎么批评他,周日去逛街买的什么物品,谁跳绳跳的最多……孩子们很乐意同我分享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理解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孩子的水平,那样对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要肯定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他们的长处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的高尚的结晶。
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动新一代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
这种爱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对学生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
把心灵献给孩子
他 把 自己的整个 心灵 都献 给 了孩子 。 他说 : “ 我 的生 活 中
什 么是 最 重要 的呢 ? ”我 可 以毫 不 犹 豫地 回答 说 : “ 儿 童 就是 一个 完 整 的世 界 , 没 有重 复 , 各
有特色” , 决 不 能 忽视 孩 子 的个性 , 他 主张 , 决 不 能仅 仅把 孩
0
鼯
■m¨ l I I l ● 射- l l l l
苏霍 姆 林 斯基 ( 1 9 1 8 — 1 9 7 0 ) 是 原 苏联 著 名 的教育 家 , 也 是 当代 世 界上最 有 影响 的教 育家之 一 。他 1 8岁 开始 担任 乡
村 小学 教师 , 始 终没 有离 开过 教育 事业 。
成 长
毒
启读
● ●
思就是这些怪异的故事 , 都是在“ 聊一聊 ” 中收集 炼而成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了解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而生活往往不
习, 去 开创新 的生活 天地 。
终
允许每个人有这样丰富的生活经历 ,有志者应该努力向别人学
把 心 灵献 给 孩 子
⑩ 勇 俭
BAX _ N LI NG o XI ANGE I H AI Z
子 关 在“ 黑板 的 小世 界 ” 里, 对孩子们来说 , 教 室之 外 的“ 大
自然 的世 界 ” 是更 加美 好 的。 他 曾先 后 为三 千 七 百 多名 学生
做 过观 察 记 录 。他 指 名道 姓地 讲 出几 百名 “ 最难 教 育 ” 的学 生 曲折 成 长 的过 程 。他 一生 写 了四十 多本 书 ,一 百 多篇 论 文, 1 2 0 0篇 童 话和 短 篇 小说 等 。他 的著作 被称 为“ 学生 生活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4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4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下面是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前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是啊!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的高尚的结晶。
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进新一代的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
这种爱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对学生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
师生关系的和谐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的进展和成效。
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他回答说是爱孩子。
的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爱孩子。
正如他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间断的交往,要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
爱孩子就是要接触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从这句话我不由得想到我毕业实习时发生的一些事:那次实习我觉得孩子们好象和我相处的很好,但他们并不是与我特别的亲近,这让我觉得有点难过。
在第二天与该班的老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问题的所在。
原因是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拿着纸和笔站在旁边记着一些东西而忽略了与孩子们的交流,没有主动的参与到孩子中去,没有主动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后感1我阅读了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礼。
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切地反映出了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里所流露出的爱,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和对教育孩子的热情,他真正做到如他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崇高伟大,是整个心灵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与自我牺牲。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
正如他书中所言:"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心得】教师读书心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关键字】心得教师读书心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教育代表作,是他对他多年的“快乐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总结。
这本书记叙了苏霍姆里姆斯基与一个班级的31个学生朝夕相处的5年生活。
它和《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一起被辑为《育人三部曲》。
在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要读一篇教育名著时,我选择了这本书。
因为在刚刚接触它时,我就被他的话所触动“这部著作是多年学校工作的总结,是沉思、焦虑、担忧和担心心情的总结······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五年来,我拉着你们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把整个心都给了你们。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之中,我所接受的教育也在告诉我,人不是在为自己的父母而活着,不是为别人而活着,而是为着自己而活着。
作为一名教师,在以前我仅仅认为它只是一个职业,一项工作,我们只要努力去完成它就可以了,可是这本书确告诉我“如果我想成为一个正在的教育者,请你向年轻的心灵展现人的善良和美丽。
”当我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该把我们的整个心灵献给我们的孩子。
“蓝天下的学校”听到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令我们向往的地方。
我们也是学生,我们也曾被困住在那厚厚的围墙里,隔绝在讲台之外,我们曾渴望去拥抱蓝天,渴望去回归自由。
这一切都在这个“快乐学校”中实现了。
他告诉我们儿童时期是一个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发展。
所以在“快乐学校”里,苏霍姆林斯基与他的学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交流,应为他觉得“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
”并且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感悟范文5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感悟范文5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
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习,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
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
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
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
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
”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
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
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
”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
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主要内容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主要内容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反思,在全世界影响甚广。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他与一个班级的31个学生朝夕相处的五年生活,全书由两部分构成,共辑录了41篇短文。
第一部分为“快乐学校”,由17篇短文构成,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重点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儿童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核心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第二部分为“儿童时代”,由24篇短文构成,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部分中对其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
他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精神、艺术、阅读等方面。
他提倡通过创造性劳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此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也展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的一生。
他在书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和校园生活和谐而丰富多彩,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特点。
总的来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其多年学校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本书对于了解其教育理念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金句摘抄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金句摘抄
1、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2、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这才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
3、在大自然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增强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原因:儿童机体自然发展
规律的要求。
儿童大脑的自然特性要求须在思考源泉处,即在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培养他的智力,让思考能从直观形象转为对有关这个形象的信息的加工。
4、要逐渐影响孩子的情感、想象和幻想,逐渐打开通向无边世界的窗口,不要一
下就完全敞开。
不要让知识成堆地向孩子压来,不要企图在课堂上把您关于学习对象所知道的一切都讲出来,成堆的知识有可能把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全部埋葬。
5、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
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
6、尽力使学生不为追求分数,而为体验智力上激动人心的感情而去发奋学习。
7、座右铭: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属于各个方面,社会、思想、道德、智力、创造美、美学、情感,目的的一种手段。
8、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师不仅应向学
生展示世界,还应确认孩子是周围世界中一个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的积极的创造者。
9、不能教孩子们去说他们还没理解的词语,否则那些为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会因
此而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
10、只有当“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对祖国语言的崇拜”这四种崇拜心理控制学校时,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王义高: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的“教育思想泰斗”,在世界教育家行列中也享有一定声誉。
他享年仅有五十二岁(一九一八——一九七○),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他一生著有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部儿童文艺作品——童话、故事、短篇小说。
这些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个教育信念:只有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掘才能,就必须建立一种最佳环境。
这个环境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对于家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作了改变它的尝试:他在自己的帕夫雷什中学里设有“家长学校”,并给家长们授以《父母教育学》;孩子在校念书十年,父母则要上“家长学校”十三年,也就是早在孩子入学的前三年,父母就要上“家长学校”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了。
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科学史上三十二起“狼孩子”的遭遇证明:尽管这些孩子具有人的天赋素质,但由于缺乏人的养育环境,致使没有一个能回到正常人的行列中来,可见幼年时期所处的德智体美环境的重要。
二是学前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为学龄期的学校教育打下了基础;学龄早、中、晚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为整个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便利;各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有免除学校“再教育”、甚至社会“再教育”的可能,而“再教育”往往是使学校和社会最感头痛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证明,他改变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作法是成功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体系”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后人留下的一份宝贵教育遗产。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有感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心得体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心得体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让我佩服。
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深深打动。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
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用真情的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育人先育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这些教育名言,让我认识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但从没完整地拜读过他的某一本著作。
这些天,一直在品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如此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需要用爱浇灌才会结出累累硕果的事业。
这本书的末页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又找回了迷失的方向---“孩子们啊!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献给了你们。
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惫的时刻。
而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来到你们身旁。
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
”一如既往地用心浇灌教育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也就会收获到百花齐放的绚丽,更会收获到孩子们那一颗颗童心给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所创建的“快乐学校”,引领着他的孩子们也引领着我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挑”。
能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些孩子不需要为分数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学习着,他们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压着,没有失去童年所该有的天真、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心灵献给孩子
渭阳小学谭亚利
每读一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些建议》,每一次的感受不同,每一次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他曾经写过一本书《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他的观点在《顾明远教授对话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把
心灵献给孩子》得到了充分地解读,我也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深深感受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是多么的重要,是的师生之间只有达到心灵的共鸣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师生共同快乐、相互理解。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夜不能寐,食之无味,心绪一直不安宁,我甚至怀疑,自己真的不适合做一位老师,更不知如何改变这个问题,连日来我的心头乌云密布,我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冰谷,脸上的笑容不在,温和、耐心的一切随风逝去,每当课间孩子把我紧紧拥抱住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幸福,而是无尽的烦恼,这样的心理持续了一周,我已经身心疲惫,有时感觉生活为什么这样痛苦,是自己太缺乏智慧了,还是.......加之之身体不适,种
种不快袭上心头时,失眠随之而来,连续三个夜晚辗转反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每一天上完课,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有的孩子大义凛然玩自己,有的孩子喋喋不休的放松着,注意力不是非常集中,这些都如针一样刺痛着我的心灵,哪里有什么幸福感而言,我有事讲故事,又是鼓励,见效甚微,那种让我快乐、幸福的课堂在哪里?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一趟在床上我就开始回想课堂上种种不和谐的音符,我总觉得是自己教学二十年之后的倦怠感吧。
我想在我还离退休尚早的时间里,我只有自己改变,才能适应社会与孩子的发展,提升自身的修养是必然的的途径,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经过反复比较,最后我想到了三种方案:一、严格要求学生,非常严厉;二、用宽松的课堂氛围去上课;三、重新调整座位,把上课的规则告诉学生,让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再用宽松的、平等、和蔼、平稳
的态度去上课。
思考之后的当晚,我看到了人民教育微信平台一篇文章《顾明远教授对话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把心灵献给孩子》的访谈录,读完之后,我幡然醒悟了,这段时间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重,他们需要一个发泄、疏泄情志的窗口,我的科学课正好成为他们放松、发泄的窗口,而我自己总是摆着一副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当某个学生说话或者捣乱纪律影响课堂时,我是好不留情面致学生与尴尬的境地,严厉地批评,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好开始青春期发育,已经有叛逆的行为出现,有的学生甚至会瞪着眼睛看你或者在低声的嘀咕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愤怒的火焰便会油然而生,但是这种怒气又不能直接发火给学生,只能悄悄地藏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怒火不能很好发泄出来,我们这些教师也会生病,对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怀疑,甚至厌倦,觉得压力太大,孩子太难管教,课简直没法上,我们的苦衷无法向人诉说,面对这样的学情,我只有改变自己,孩子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想法完全去要求孩子,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我知道只有改变我自己,做到与孩子心灵上沟通好,彼此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我的课一定会赢的学生,只有把心灵想给孩子,孩子一定会与你心灵相通。
接下来,我又开始带六年级的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并没有因为烧杯被打碎而因噎废食不上实验课。
上课之前,我先去教室给孩子们说清楚了上课的规则和要求,我们这一节课要做《洗衣粉和皂粉两种洗涤用品的去污能力大小》的实验,告诉孩子们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实验用品,比如一组六个烧杯,一个量杯,一个水槽,六根搅拌棒,带蓝墨水的污渍、带中性笔油的污渍和油污的布条,一杯洗衣粉,勺子、一杯皂粉和秒表。
这些实验器材老师都准备好了,你们只需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去做实验,这是一组对被实验,每个同学都要动手去做,第一步,先在两个烧杯中家同样多的水,第二步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加上同样多的皂粉与洗衣服,第三部把带有相同污渍的布条同时
放入洗衣粉、皂粉溶液中,第四步放入搅拌棒,第五步老师开始计时,开始搅拌,搅拌时力度相同,不要一个人使劲搅拌,另一个人轻轻搅拌。
3分钟之后,取出布条在清水中冲洗,比较那个污渍颜色变浅就是那种洗涤用品的洗涤效果好,再填实验报告单,老师总结。
最后把所有的实验器材还原归位。
这样说完之后,我把学生带进了实验室,按照我分好的小组做好后,我一声令下,学生按照对我的步骤有条不紊的做着每一步,当学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我开始说:“搅拌开始,计时3分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的实验,也按时完成了实验报告单的填写,最后也放好了所有的实验用品,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按要求做,孩子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感到快乐,好玩,眼睛里闪闪发光,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在总结收获时,一个学生说“老师,今天的实验在您的带领下,不是像以前一样玩、看热闹,在您的精心指导下,今天我们的实验做得非常成功,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体验到探索洗涤用品的奥妙,也收获了老师对我们浓浓的爱,我今天特别有成就感”。
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几乎是热泪盈眶,我想这是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心应该做的,我只是没有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对于不按要求做的学生没有训斥,而是把学习实验的规则讲清楚之后上的课,孩子们的语言和感受真的让我非常的感动,这就老师的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只有与孩子心灵相通,我们才能有快乐,这就是我们一生不断地追求,不追求名利,只求那一份心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