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版

合集下载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档制定了乳腺癌的诊疗规范。

二、概述2.1 定义:乳腺癌是一种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具有恶性特征。

2.2 流行病学: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亚洲地区。

2.3 病因:乳腺癌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三、早期诊断与筛查3.1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如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

3.2 乳腺癌的筛查方法:包括自我检查、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MRI)、乳腺磁共振成像等。

3.3 筛查结果的解读与处理: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乳腺活检。

四、病理学诊断4.1 乳腺活检:乳腺活检是乳腺癌确诊的关键步骤,包括穿刺活检、手术活检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等。

4.2 病理学分类:乳腺癌根据病理学特征可分为原发性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特殊类型乳腺癌等。

五、分期与分型5.1 TNM分期: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对乳腺癌进行分期。

5.2 分子分型:根据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的特征,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

六、治疗原则6.1 外科治疗:包括乳腺癌手术切除、乳房保留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等。

6.2 放疗治疗:包括乳腺癌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

6.3 药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七、随访与复发治疗7.1 随访内容: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乳房彩超和血液检查等。

7.2 复发治疗:对于乳腺癌复发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八、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案:指法案,是一项与乳腺癌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

2:条款:指条款,是乳腺癌治疗中需要遵守的具体规定。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逐渐提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乳腺癌的诊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制定本《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一、诊断1.1 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皮肤异常、溢液、乳腺疼痛等。

乳房肿块的性质、质地、可移动性、边界清楚性对于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有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及进一步诊断。

1.2 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MRI等。

乳腺X线摄影能够提供乳房内部的结构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乳腺超声可以帮助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对于鉴别良恶性肿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乳腺MRI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病灶定位、局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多数情况下,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即可获得组织学诊断。

有时候,需要进行乳腺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病理诊断。

二、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采用乳腺癌分期系统为基础进行分期。

三、治疗原则3.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侧重于最大限度地控制乳腺癌的局部病变和远处转移,同时尽量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3.2 综合治疗乳腺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综合手段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通过手术可以控制局部病灶。

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率。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两种方式,可用于术前和术后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选择性作用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3 术前辅助治疗对于患有大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术前辅助治疗。

2018年乳腺癌临床诊治指南-2019年精选医学文档

2018年乳腺癌临床诊治指南-2019年精选医学文档

新辅助化疗的实施
• 化疗方案(具体化疗方案可参见附录) • 宜选择含蒽环类的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 有: • CA(E啶) • 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A(E)T、TAC (T多西紫杉醇) • 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AC T/P(P紫杉 醇)
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
• 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即乳晕及乳晕旁2cm环形 范围内,包括乳头Paget’s病。 • 直径>3cm。(但建议根据肿瘤占乳房的比例来 衡量,部分大乳房患者,肿瘤≤5cm仍有机会接受 保乳治疗;对肿块大于5cm者,术前化疗后缩小 至3cm以下者也可慎重考虑)
• 乳腺钼靶显示弥散的恶性或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 灶。
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
新辅助化疗的适宜人群
• 一般适合临床IIB、III期的乳腺癌患者。I、 IIA期患者行术前化疗的意义尚不肯定。IV期 患者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非辅助治疗手 段。
• 对隐匿性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是可行的。 • *:隐匿性乳腺癌定义:一类以腋淋巴结转 移癌为表现的,排除了其他部位的原发癌灶 所引起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体检和现 有的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内病灶的特
2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 外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放疗科、内科的密 切协作。(上述各科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医疗单位) • 患者在充分了解乳腺切除治疗和保乳治疗的特点 和区别之后,主观上具有保乳的意愿。 • 患者客观上有条件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放疗、全身 治疗以及相关的影像学随访,如乳腺X线或MRI检 查等。(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居住地 的就医条件、全身健康状况等)
•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的规 范疗法,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手术,或变不可手 术为可手术。 • 是可靠的体内药敏试验,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 导。 • 若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可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痛苦诊断规范(2018 年版)一、概括痛苦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痛苦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痛苦是癌症患者最常有和难以忍耐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痛苦发生率约为 25%,而后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发生率可达 60% -80 %,此中 1/3 的患者为重度痛苦。

假如癌症痛苦(以下简称癌痛)不可以获取实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常常感觉极度不适,可能会惹起或加重其忧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所以,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拥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惯例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痛苦,重申全方向和全程管理,还应当成好患者及其家眷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美重要疾病规范化诊断系统,提升医疗机构癌痛诊断水平,踊跃改良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拟订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体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由复杂多样,大概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有关性痛苦:因为肿瘤直接入侵、压迫局部组织,或许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有关性痛苦:常有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余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生性痛苦:因为患者的其余归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意理要素等非肿瘤要素所致的痛苦。

(二)癌痛体制与分类。

1.痛苦按病理生理学体制,主要能够分为两种种类:损害感觉性痛苦和精神病理性痛苦。

(1)损害感觉性痛苦: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构造受损而致使的痛苦。

损害感觉性痛苦与实质发生的组织损害或潜伏的损害有关,是机体对损害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损害感觉性痛苦包含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许压迫性痛苦,定位正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洋溢性痛苦和绞痛,定位不够正确。

2018版乳腺癌NCCN指南更新概要

2018版乳腺癌NCCN指南更新概要

2018年3月20日,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从2017.4版到2018.1版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1.导管内原位癌●在全乳切除或再次切除时发现有浸润性病变的患者,应视为【临床】I期或II期肿瘤进行处理(包括淋巴结分期)。

2.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全身辅助治疗●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每周给药一次的辅助化疗方案(Tolaney et al.NEJM 2015) 可考虑用于【T1NOMO】(I期),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原发肿瘤ER阴性)。

对于肿瘤大小接近T1mic(<1mm)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当预期复发风险低于5%而内分泌治疗可作为全身治疗的一个可行选择时,基于HER-2的全身治疗的绝对获益可能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HR阳性、【HER-2阳性】并认为存在高复发风险(例如II-III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含曲妥珠单抗方案的辅助治疗后,可考虑增加来那替尼(neratinib)延伸辅助治疗。

对曾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接受来那替尼延伸辅助治疗的获益或毒性尚不清楚。

3.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全身治疗:检查●对于一些可能无法行保乳手术,但患者需要化疗的病例,术前全身治疗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可能使一些对治疗疗效好的患者(【T2N1M0、T3N0M0、 T3N1M0】IIB和IIIA期)获益,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

4.复发/IV期乳腺癌的检查●新增了一条:【对于适合接受单药治疗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强烈推荐考虑进行BRCA 1/2检测。

】5.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的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对于先前1年内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将其中原来的两个治疗选项“帕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和“瑞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整合并改为“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乳腺癌诊疗要求规范(2018年版)

乳腺癌诊疗要求规范(2018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1.20~39岁(1)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2)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2.40~69岁(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2)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4)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5)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岁以上(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3)每年1次临床检查。

(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版1. 引言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为了规范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制定了本规范用于临床实践。

本规范由专家共同制定,旨在为乳腺癌的各个环节提供规范指导。

2.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2.1 乳腺癌的分类2.1.1 按病理类型分类-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乳腺导管小叶癌- 放射性乳腺导管癌- ...2.1.2 按病理分级分类- Ⅰ级乳腺癌- Ⅱ级乳腺癌- Ⅲ级乳腺癌- Ⅳ级乳腺癌2.2 乳腺癌的分期2.2.1 TNM分期- 阶段 0:原位癌- 阶段Ⅰ:浸润性乳腺癌,受侵及直径不超过2厘米- 阶段Ⅱ:浸润性乳腺癌,受侵范围超过2厘米或者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阶段Ⅲ:浸润性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或皮肤溃疡- 阶段Ⅳ:远处转移3. 乳腺癌的诊断3.1 临床表现3.1.1 乳房肿块- 触知肿块的形状、大小、质地等特点- 深度触及肿块的程度3.1.2 乳房异常分泌物- 观察分泌物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点3.1.3 乳房皮肤改变- 观察乳房皮肤的红斑、皮肤增厚、凹陷等特点3.2 辅助检查3.2.1 乳腺超声检查-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状、边界等特点- 观察肿块内部的回声情况3.2.2 乳腺X线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造影术3.2.3 乳腺磁共振成像4. 乳腺癌的治疗4.1 手术治疗4.1.1 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 乳腺癌乳房保留手术4.1.2 辅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术- ...4.2 放射治疗4.3 药物治疗4.3.1 化学疗法- 新辅助化疗- ...4.3.2 靶向治疗- 药物A- 药物B4.4 免疫治疗5. 治疗后的随访与复发5.1 随访方法- 临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5.2 随访时间及频率6.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A:乳腺癌患者诊断记录表- 附件B:乳腺癌分期表格-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乳腺癌:指乳房内恶性肿瘤的通称。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一、3类癌痛病因 二、4项评估原则 三、3种治疗方法 四、药物止痛治疗5项原则 五、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一、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1. 3类癌痛病因
(1) 肿瘤相关性疼痛: 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 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常见于手术、创伤性 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 肿瘤治疗所致。
(2)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
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正在 接受的治疗和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地选择 止痛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 剂量、给药频率,积极防治不良反应,以期 获得最佳止痛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 常见的 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
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
(2)疼痛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
数表现为慢性疼痛。
9
二、癌痛评估
(一)常规评估原则
对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 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并在8小时内完成。疼痛常规评估应鉴别爆 发性疼痛发作原因,例如须特殊处理的病 理性骨折、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③剂量换算
可参照换算系数表(下表)。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则采用逐渐减量法,即先减量30%,两
天后再减少25%,直到每日剂量相当于30 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 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3)辅助用药
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 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 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对待。

2021年乳腺癌诊疗规范版

2021年乳腺癌诊疗规范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欧阳光明(2021.03.07)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

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2018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解读考试

2018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解读考试

2018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解读考试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术前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有哪些()[多选题]。

A.肿块较大(>5cm)√B.腋窝淋巴结转移√C.Her-2阳性√D.三阴性√E.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大难以保乳者√2.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关于肿瘤大小的适应证()[多选题]。

A.T1c及以上患者应该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B.T1b患者可推荐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C.T1a患者可考虑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尤其伴高危因素患者,如激素受体阴性、分级差、ki-67高等√3. MA.17R研究设计的入组标准为()[多选题]。

A.ER+或PR+早期乳腺癌√B.绝经后未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C.完成4.5-6年的辅助AI治疗前期任意Tam治疗时长√D.I-III期乳腺癌4. 下列属于ABCSG-16的研究结论的是()[多选题]。

A.完成5年标准内分泌治疗后,再延长2年阿那曲唑治疗已足够—继续逐步延长内分泌治疗超过7年无明显获益√B.对延长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更能证实上述结果√C.阿那曲唑治疗延长5年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包括骨折,因此应避免延长五年√D.未来,需要转化研究进一步探索可以预测延长治疗获益的分子标志物√5. 下列属于脑转移诊断检查的基本原则的是()[多选题]。

A.头颅磁共振成像√B.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脑脊液检查√6. 下列属于骨转移停药指征的是()[多选题]。

A.使用中监测到不良反应,且明确与骨改良药物相关√B.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生命√C.临床医生认为有必要停药时√D.经过治疗后骨痛缓解不是停药指征√7. 下列属于激素阳性绝经后患者晚期内分泌治疗一级推荐的是()[多选题]。

A.AI√B.氟维司群√C.TamD.甾体类AI+依维莫司8. 下列属于激素阳性的患者晚期内分泌治疗适应证的是()[多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8 年版)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 mass screening )和机会性筛查
(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 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
1.20 ~39 岁
(1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2)每1-3 年1次临床检查。

2.40 ~69 岁
(1 )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2)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3 )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4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5 )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 岁以上
(1 )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3 )每年1次临床检查。

(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 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 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 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 等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符合以下3 个条件,即①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见下段基因检测标准)②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③既往行胸部放疗。

遗传性乳腺癌- 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如下[a,b]。

(1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 )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者[c]:①发病年龄≤45 岁;②发病年龄≤50 岁并且有1个及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50 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 个及以上的近亲为[d]也为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患者;③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 岁;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3)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4)男性乳腺癌患者。

(5 )具有以下家族史:①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
符合以上任何条件;②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患者(至少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
上皮癌/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注:a.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
巢癌综合征,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

当审查患者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

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 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素瘤。

b. 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个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45 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

对发病年龄≤40 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考虑进行BRCA1/2 基因突变的
检测。

c.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

d.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

e.2 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 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 乳腺肿块
80% 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
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行乳管镜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库珀韧带,Cooper ligament )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

若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 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乳晕湿疹样癌即佩吉特病( Paget disease ),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5. 腋窝淋巴结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