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N-M 兴奋传递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容易受缺 氧及许多药物影响
影响因素: 钙离子 箭毒 抗胆碱酯酶 药物
六. 电突触传递
小结
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三种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 1. 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 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促离子型受体; 2. 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 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 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G 蛋白耦联受体( 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G-蛋白耦联受体(促 代谢型受体) 代谢型受体),第二信使; 3. 由酶联型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4 N-M接头传递特点及影响因素 N-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传递-递质、激素等化学信息物质
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
– 离子通道型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 酶联型受体
电传递-细胞的兴奋直接通过缝隙连接,
以局部电流传递的方式,直接诱发相邻 细胞的活动。
受体和配体
1、受体的概念与分类 受体是位于质膜或细胞内能与细胞外信号 受体 物质结合并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 核受体 2、配体及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主要特征 配体是指能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物质,通常 配体 是体内的各种化学信号 特异性——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高亲合力——信号传递的可靠性 饱合性——信息传递的范围性(保护性)
第二信使) cAMP(第二信使)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内生物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 /DG第二信使模式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3 /DG第二信使模式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
第一信使) 激素(第一信使) 膜内C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 激活G蛋白 亚单位分离) 激活 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Sos Grb2 P
MEK ERK
பைடு நூலகம்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 ,
靶蛋白 磷酸化
靶基因 转录
2、鸟苷酸环化酶(GC)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 ) 外 内 GTP N
C,GC PKG cGMP PKG-P 底物蛋白-P 底物蛋白
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丝氨酸/ 4、酪氨酸磷酸脂酶受体 、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
激素、 第一信使) 激素、神经递质等(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 结合 蛋白偶联 受体
膜外N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 激活G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激活G蛋白 亚单位分离) 激活 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兴奋性G蛋白(G 兴奋性 蛋白(GS) 蛋白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四、核受体 类固醇激素受体 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受体家族 甲状腺素受体家族 维生素D受体家族 维甲酸受体家族 未被激活时多位于胞浆 发挥作用在核内 启动基因转录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 复合物 与胞浆受体结合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复合物进入核内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 调控DNA转录过程 转录过程 调控 细胞内生物效应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耦联受体 、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配体主要是各类生长因子 一个α-螺旋的单肽链 Ras-MAPK(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活化的MAPK进核内作为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酪氨酸激酶耦联受体
结合G蛋白偶联 结合 蛋白偶联 受体
膜外N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G 兴奋性 蛋白(GS) 蛋白 激活磷脂酶C(PLC) 激活磷脂酶C(PLC) PIP2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IP3 和 DG
内质网 释放Ca 释放Ca2+
激 活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
细胞内生物效应
配体主要是各类细胞因子 激活的酪氨酸激酶-靶蛋白(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特点:配体为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简单快捷, 效应蛋 白多为转录因子
Tyrosine protein kinase-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生长因子 受体TPK 受体
Ras GDP GTP Raf
N—M 五. N 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 、 N-M 接 头 结构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终板膜
2.N2.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 通道开放,膜外Ca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量子释放)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 受体结合,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与终板膜上的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尤其是Na 通透性↑ 终板膜对Na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递质、 递质、激素 靶细胞 离子通道开放 离子跨膜移动 跨膜电流 功能变化 膜电位改变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两种主要途径
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途径 受体-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途径
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途径 受体- 蛋白-磷脂酶C PLC)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