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4版高考物理一轮作业手册 第33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1章 第1节 光的折射 全反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2. (多选)(2017· 奉化选考模拟)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 n= 2的某种玻璃的 表面,如图 1112 所示.i 代表入射角,则( )
图 111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A.当入射角 i=0° 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 i 是多大,折射角 r 都不会超过 45° C.欲使折射角 r=30° ,应以 i=60° 的角度入射 D.当入射角 i=arctan 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3.(2016· 丽水调研)利用半圆柱形玻璃,可减小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在如 图 1113 所示的光路中,A 为激光的出射点,O 为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的圆心, AO 过半圆顶点.若某条从 A 点发出的与 AO 成 α 角的光线,以入射角 i 入射到 半圆柱上,出射光线平行于 AO,求此玻璃的折射率. 【导学号:8137038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BD [当入射角 i=0° 时光能从空气进入玻璃,故发生了折射,A 错误;当 sin i 入射角是 90° 时,根据折射定律 n= ,解得:r=45° ,所以无论入射角 i 是多 sin r sin i 大, 折射角 r 都不会超过 45° , B 正确; 欲使折射角 r=30° , 根据折射定律 n= , sin r sin i 解得:i=45° ,故 C 错误;当 i=arctan 2,有 tan i= 2,根据折射定律 n= sin r =tan i,解得 sin r=cos i,所以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故 D 正确.]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1讲光的折射 全反射ppt课件
【 例 1】
如图 5 所示,ABCD 为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截面,∠C=60° , P 为垂直
于直线 BC 的光屏,现用一宽度等于 AB 边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 AB 面, 2 经棱镜折射后在屏 P 上形成宽度等于 AB 的一条光带,求棱镜的折射率. 3
图5
2 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有 θ1=θ2=30° , FC = AB 3 1 则 EF = AB 3 3 根据几何关系有 DE = CE tan 30° = AB tan 30° = AB 3
大于或等于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1 5. 临界角:折射角等于 90° 时的入射角,用 C 表示, sin C= n .
6.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为复色光; 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 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 (4)棱镜 ①含义:截面是 在同一介质中的
解析 c c (1)由 n=v得 v=n=2×108 m/s
图4
sin i sin i (2)设光线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 r,由 =n,得 sin r= =0.5, sin r n r=30° ,光线射到 BC 界面时的入射角 i1= 90° - 45° =45° 1 由于 sin 45° >n,所以光线在 BC 边发生全反射,光线沿 DE 方向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与
B )
解析 太阳光由地球大气层外的真空射入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认为光线来自它的反向延长线.这样 使得太阳的实际位置比观察者看见的太阳位置偏低.
(浙江专用)2014版高考物理一轮作业手册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三)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基础热身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2.某中学生身高 1.70 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2.10 m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以估算出他跳起时竖直向上的速度为( )A.7 m/s B.6 m/sC.5 m/s D.3 m/s3.2012·山大附中月考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 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5 m B.11.25 mC.20 m D.31.25 m4.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高度有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相等,则( )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2倍B.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物体A和物体B落地时间相等D.物体A和物体B落地速度相等技能强化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6.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 s,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间的速度差与时间成正比B.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C.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7.2012·福建六校联考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8.2012·淮北一模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时,火山喷发出的岩块上升高度可达250 km ,每一块石头的滞空时间为1 000 s .已知在距离木卫1表面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木卫1的重力加速度g 木卫可视为常数,而且在木卫1上没有大气.则据此可求出g木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g =10 m/s 2)的关系是( )A .g 木卫=gB .g 木卫=12gC .g 木卫=15gD .g 木卫=120g9.小球在t =0时刻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 -t 图象如图K3-1所示,则由图可知( )图K3-1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图K3-210.用如图K3-2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 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刻度为b 的位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 、b 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 约等于( )A.2agB.2b gC.2(a -b )gD.2(b -a )g11.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的上方h =5 m 处的时间间隔Δt =2 s ,则小球的初速度v 0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12.小芳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乡村女孩,她在学过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后,对自家房上下落的雨滴产生了兴趣.她坐在窗前发现从屋檐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 的窗子的上、下沿,小芳同学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了如图K3-2所示的雨滴下落同自家房子尺寸的关系图,其中2点和3点之间的小矩形表示小芳正对的窗子,请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图K3-2挑战自我13.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 内物体的位移是4 m ,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专题(一) [专题1 运动图象]基础热身1.2012·江西三校联考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图Z1-12.2012·唐山一模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Z1-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Z1-2A .在t 1时刻以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B .在t 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C .在t 1时刻以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增加的快D .在t 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3.2012·孝感一模甲、乙两车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Z1-3所示,甲车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拋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1-3A .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B .0~t 1时间段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C .t 1时刻,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的2倍D .0~t 1时间段内,t 12时刻甲、乙距离最大4.2012·大连模拟如图Z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Z1-4A .甲、乙两物体在4 s 末相距最远B .甲、乙两物体在5 s 末相遇C .前4 s 内甲物体总在乙物体的前面D .甲、乙两物体在2.5 s 时相距最远技能强化5.2012·衡水质检图Z1-5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Z1-5A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6.2012·东北三校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Z1-6所示.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Z1-6A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7.2012·重庆月考如图Z1-7所示,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 处时,绿灯还有3 s 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图Z1-78.2012·宝鸡月考一只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处有一小石子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 .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 .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 m/s ,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 s 末追上气球D .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 m/s ,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9.2012·湛江月考图Z1-8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图Z1-8A .前5 s 做的是匀速运动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 2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10.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三点,AB =BC.物体在AB 段加速度为a 1,在BC 段加速度为a 2,且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v B =v A +v C2,则( )A .a 1>a 2B .a 1=a 2C .a 1<a 2D .不能确定挑战自我11.蚂蚁离开蚁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蚁巢中心的距离L 1=1 m 的A 点处时,速度是v 1=2 cm/s.试问蚂蚁从A 点爬到与距蚁巢中心距离L 2=2 m 的B 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实验(一)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S1-1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S1-1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x 6-x 1)等于(x 2-x 1)的5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为了算出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 .由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Δt算出加速度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 =tan α算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由图线上间隔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 =ΔvΔt 算出加速度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3.2012·芜湖模拟图S1-2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 s.图S1-2(1)在如图S1-3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图S1-3(2)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c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S1-4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的距离为d.图S1-4(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Δt1和Δt2,则小车加速度a=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5.2012·梅州模拟图S1-5甲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甲乙图S1-5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cm,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在薄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6.2012·东莞模拟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S1-6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图S1-6(1)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则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________m/s.(2)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下面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并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m/s2(取两位有效数字).图S1-77.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S1-8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图S1-8(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________.(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8.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如图S1-9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图S1-9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2)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S1-10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图S1-10(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v-t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课时作业(三)1.D [解析]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推理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最后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是如此,故正确选项为D.2.C [解析] 起跳前,重心位置大约是0.85 m ,起跳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2.10 m -0.85 m =1.25 m ,把他的运动看做竖直上抛运动,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v =2gh =5 m/s.3.B [解析] 设物体在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为v ,则最后一秒内位移为x =vt +12gt 2=v +12g ;而第一秒内的位移为x 0=12g ,而x 0=x2,解得v =5 m/s.则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v g +1 s =1.5 s ,则下落高度h =12gt 2=11.25 m ,选项B 正确. 4.AD [解析] 从竖直上抛运动速度的对称性可知,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 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两物体落地速度相等,选项D 正确;相遇时刻为B 下落的中间时刻,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 v =0+v 02,即v 0=2v ,选项A 正确;由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B 下落高度与A 上升高度之比为1∶3,选项B 错误;同时可知A 运动时间为B 运动时间的两倍,选项C 错误.5.B [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s ,则经过时间t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6.CD [解析] 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二者速度差恒定,A 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刚好落地,B 错误,C 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 =2hg可知,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 正确. 7.D [解析] 设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自由下落,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可得12gt 25-12gt 24=18 m ,其中t 4=4 s ,t 5=5 s ,解得g =4 m/s 2.小球在2 s 末的速度是v 2=gt 2=8 m/s ,选项A 错误;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v 4=at 4=16 m/s ,在第5 s 末的速度v 5=at 5=20 m/s ,小球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v =v 4+v 52=18 m/s ,选项B 错误;小球在前2 s 内的位移是12gt 22=8 m ,小球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2gt 21=2 m ,小球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8 m -2 m=6 m ,选项C 错误;小球在5 s 内的位移是12gt 25=50 m ,选项D 正确.8.C [解析] 一块石头的滞空时间为 1 000 s ,石头上升或下落时间为500 s ,根据h =12g 木卫t 2,解得g 木卫=2 m/s 2,C 正确. 9.AC [解析] 由图可知: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弹起的初速度为3 m/s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弹起的最大高度为时间轴下三角形的面积,即为0.45 m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10.C [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尺子下落(a -b)高度对应的时间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由公式h =12gt 2得t =2(a -b )g,选项C 正确. 11.10 2 m/s 2 2 s[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小球运动的情景图,如图所示.小球先后经过A 点的时间间隔Δt =2 s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小球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t 1=Δt2=1 s ,小球在A点处的速度v A =gt 1=10 m/s ;在OA 段有v 2A -v 20=-2gx ,解得v 0=10 2 m/s ; 小球从O 点上抛到A 点的时间 t 2=v A -v 0-g =10-102-10s =(2-1) s根据对称性,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总时间 t =2(t 1+t 2)=2 2 s. 12.(1)3.2 m (2)0.2 s[解析] 设屋檐离地面高度为h ,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第2滴水的位移为 h 2=12g(3T)2第3滴水的位移为 h 3=12g(2T)2且h 2-h 3=1 m由以上各式解得 T =0.2 s 则屋檐高h =12g(4T)2=3.2 m.13.(1)1.2 s (2)6 m[解析] (1)设接住前1 s 时的速度为v 1,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 x =v 1t -12gt 2解得v 1=9 m/s接住前的运动时间为 t 1=v 0-v 1g =11-910s =0.2 s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t =t 1+1 s =1.2 s.(2)竖直井的深度H =v 0t -12gt 2=11×1.2 m -12×10×1.22m =6 m.说明:自由落体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h 1=12gt 2=5 m ,被人接住前1 s 内位移小于5 m ,可知物体是在通过最高点后返回的过程中被接住.专题(一)1.B2.AB [解析] 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1时刻以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且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选项A 、B 正确;由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t 1时刻以前乙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最终为零,甲车加速度恒定,选项C 错误;在t 1时刻两车第一次速度相等,选项D 错误.3.ACD [解析] 由题中的位移-时间图象可知,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选项A 正确;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0~t 1时间段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B 错误;乙车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拋物线,故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1时刻,甲车位移x 1=v 1t 1,乙车位移x 2=v 2t 12,根据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可得v 2=2 v 1,选项C 正确;由12at 21=v 1t 1可得乙车加速度a =2v 1t 1,在0~t 1时间段内,当甲、乙距离最大时,at =v 1,解得t =t 12,即t 12时刻甲、乙距离最大,选项D 正确.4.A [解析] 甲、乙运动的位移可由速度图象与时间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且两物体是在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出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面积可知,选项A 错误,选项B 、C 、D 正确.5.A [解析] 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图线都是倾斜的直线,故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是匀加速运动,甲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同,A 对,C 错;在速度图象里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0~1 s 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B 错;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6.B [解析] 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 错误;在0~t 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 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而在0~t 2时间内,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 、D 错误.7.C [解析] 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故汽车在3 s 内位移为20 m ,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C.8.BC [解析] 石子的初速度为20 m/s ,石子做减速运动,经1 s 速度减为10 m/s ,此时气球位移为10 m ,石子位移为15 m ,石子未能追上气球,此时石子速度小于气球速度,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A 错误,B 正确;同理,C 正确,D 错误.9.AC [解析] 由图象可知前5 s 质点做的是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质点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为0.8 m/s 2,B 错误;15 s ~20 s 内质点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3.2 m/s 2,C 正确;质点一直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在20 s 末离出发点最远,D 错误.10.C [解析] 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 =BC.只能是①这种情况.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 1<a 2,选项C 正确.11.75 s [解析] 若将AB 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 与蚂蚁离蚁巢的距离x 成反比,即1v ∝x ,作出1v-x 图象如图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 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 到B 的时间:T =12⎝ ⎛⎭⎪⎫1v 1+1v 2(L 2-L 1)=L 22-L 212L 1v 1=75 s.实验(一)1.BC [解析]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选项A 错误.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T =0.1 s ,选项D 错误.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 m -x n =(m -n)aT 2,可知(x 6-x 1)等于(x 2-x 1)的5倍,选项B 正确.B 点为AC 的中间时刻点,有v B =x 2+x 32T,选项C 正确. 2.C [解析] 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算出加速度的偶然误差较大,选项A 错误;v -t 图中倾角α与所选标度有关,故由tan α算出加速度a 是不合理的,选项B错误;由图线上间隔较远的两点对应的速度,利用公式a =Δv Δt算出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小,选项C 正确;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实际相当于只使用了第1组和第6组两组数据,偶然误差仍然较大,选项D 错误.3.(1)如图所示 (2)11.60 打下A 点的瞬时速度[解析] (1)应用v n =x n +x n +12T,求出各计数点B 、C 、D 、E 、F 对应的速度为v B =16.50 cm/s ,v C =21.40 cm/s ,v D =26.30 cm/s ,v E =31.35 cm/s ,v F =36.30 cm/s ,在v -t 坐标系描点,连线如图所示.(2)由图中可以读出,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11.60 cm/s ,此速度表示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4.(1) b 22d ⎣⎢⎡⎦⎥⎤⎝ ⎛⎭⎪⎫1Δt 22-⎝ ⎛⎭⎪⎫1Δt 12 (2)BC [解析] (1)将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作为该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有:v A =b Δt 1,v B =b Δt 2.再由v 2B -v 2A =2ad 可得加速度a =b 22d ⎣⎢⎡⎦⎥⎤⎝⎛⎭⎪⎫1Δt 22-⎝ ⎛⎭⎪⎫1Δt 12;(2)挡光片的宽b 越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时间越短,测得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该时刻的瞬时速度,A 错误,B 正确.两挡光片之间的距离越大,测量d 时相对误差就越小,C 正确,D 错误.5.7.20 0.90 5.0 [解析] A 、E 两点的刻度分别为x A =13.20 cm ,x E =6.00 cm ,x AE=x A -x E =7.20 cm(答案在7.19~7.21间均正确),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x AE 4T=0.90 m/s(答案在0.89 m/s ~0.91 m/s 均正确).F 点以后做匀减速运动,相邻时间内的位移差为Δx =0.2 cm.由Δx =aT 2得a =Δx T 2=0.2×10-20.022 m/s 2=5.0 m/s 2(答案在4.9 m/s 2~5.1 m/s 2间均正确). 6.(1)2.32×10-1(2)图略 0.42[解析]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v E =x DF 2T=(9.40-4.76)×10-20.02×5×2m/s =2.32×10-1m/s ;(2)根据图中数据作出图线,图线斜率即为加速度.7.(1)C (2)0.6 [解析]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在打A 纸带时,加速度为a =Δx T 2=(36.0-30.0)×10-30.12 m/s 2=0.6 m/s 2.又a =x 5-x 23T 2,则4、5两点间隔为x 5=x 2+3aT 2=36.0×10-3m +3×0.6×0.12 m =54×10-3 m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8.(1)0.864 0.928 (2)如图所示 (3)0.64[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D =x 3+x 42T =(8.33+8.95)×10-2 m 2×0.1 s =0.864 m/s ,v E =x 4+x 52T =(8.95+9.61)×10-2 m 2×0.1 s =0.928 m/s.(2)小车的v -t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3)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即a =Δv Δt=0.64 m/s 2.。
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二章波与相对论第3单元光的折射全反射50张
[试一试]
2.一束单色光由左侧射入盛有清水的薄
壁圆柱形玻璃杯,图 12-3-6 所示为
过轴线的截面图,调整入射角 α,使
图12-3-6
光线恰好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已知水的折射
率为34,求 sin α 的值。 解析:当光线在水面பைடு நூலகம்生全反射时,有
sin C=n1①
当光线从左侧射入时,由折射定律有sinsiπ2n-αC=n②
教学ppt
2
[记一记]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图12-3-2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两;侧入射角的正弦
与折射角的正弦成 正。比
教学ppt
3
(2)表达式:ssiinn θθ12=n12,式中 n12 是比例常数。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MOA=60°,∠NOB=30°。求:
(1)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教学ppt
13
[审题指导] (1)根据反射对称确定光路图; (2)根据几何角度关系确定折射角; (3)由 n=ssiinn θθ12确定折射率。 [尝试解题] (1)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 路为折线MPN,Q、M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P和N三点共线。
答案:AC
教学ppt
7
全反射 色散
[想一想] 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则介质对单色 光的折射率为多少?单色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为多少?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多少? [提示] n=sin1 C;v=nc=csin C;λ=vν=c·csi/nλ0C= λ0sin C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光 光的折射 全反射
真空或空气
4.应用 (1)全反射棱镜 (2)光导纤维: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 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 间,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特别提醒 (1)光从真空射入介质时,临界角C又可以理解 为最大折射角. (2)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介质时,在界面
图2
解析 (1)由题图和几何知识 ① 由折射率的定义式 ② 联立解出θ2=30°. ③ (2)对临界光线 ④ 在题图△Oab中,由正弦定理得: ⑤ 联立解出 ⑥ 答案 (1)30°(2)
图4
解析 a、b两束光射到OM、ON上的入射角是相同的,由图可知b光已发生全反射,而a光仍有折射,说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比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所以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即nb>na,故D正确;又在介质内的传播速度 ,所以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va比b光的传播速度vb大;故B正确. 答案 BD
解析 背对阳光看玻璃球比较明亮,是光在玻璃球中发生全反射;彩虹是因为阳光在水滴中折射形成的; C项中现象的成因是由于光在介质表面发生了全反射, A.C项正确.
AC
变式练习2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是 ( ) A.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 C.早晨东方天边出现红色朝霞 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评分标准】 本题共16分,其中①②④⑤各3分,③⑥各2分. 【名师导析】 本题是一道关于折射和全反射的综合题.本题的难点是正确分析题目给定的条件和题目所求问题的含义,理解光线aa′不能进入球壳时,射到球上的其它光线便不可能进入球壳.其次是根据题目给定的光路图,充分利用几何关系求解也是难点之 一.
图1
答案
变式练习1 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等腰直角棱镜AOB, 图1两腰都为16 cm,且 两腰与Ox和Oy轴都重合,如图1 所示,从BO边的C点注视A棱, 发现A棱的位置在D点,在C、D两 点插上大头针,测出C点的坐标为(0,12),D点的坐标为(9,0),由此可以算出该透明物质的折射率为多大?
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知识点分布题号 知识点 分值 占比14 机械波和摩擦力 6 005 15 高压输电 6 005 16 天体运动 6 005 17 简谐振动 6 005 18 光折射干涉 6 005 19 共点力平衡 6 00520 安培力 6 005 21 胡克定律 10 003.8 22 伏安法测电阻 10 003.8 23 平抛运动 16 003.13 24 电磁感应 20 007.16 2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22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错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答案】B 【解析】A. 机械波传播能量,振幅与能量有关,也就与波源有关的,A 错;B. 介质性质决定波速,B 对。
C.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错;D. 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性质,包括材料,粗糙程度等等因素,D 错;【考点】考查机械波与摩擦力的概念与基本特点,考查内容比较简单。
15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 ,用等效总电阻是r 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1I ,其末端间的电压是1U 。
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理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为2I ,则( )A 用户端的电压为211I U I B 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C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r I 21 D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U I 1 【答案】A 【解析】A. 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2211U I U I =,因此A 正确;B.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低应该为r I 1或者U-U 1,所以B 错;C.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U 1I 1,所以C 错;D. 由焦耳定律可知,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为焦耳热I 2r ,D 错; 【考点】考查远距离输电与理想变压器中的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
(浙江专用)2014版高考物理一轮作业手册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新人教版
作业(一) [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基础热身1.2012年7月11日上午,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空军跳伞运动大队联袂在西安上演了精彩飞行和跳伞表演.在表演中,八一飞行表演队的6架表演机保持队形,直刺苍穹,做出了18个高难度动作,如图K1-1所示,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1-1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2.某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的线路如图K1-2所示,根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2A.由起点到终点登山队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度C.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率D.在计算登山队的速度时可以把登山队当作质点3.2012年6月27日凌晨4时16分,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7 000 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 7 062 米,下潜全程历时16小时17分,于20时33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关于此次下潜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 062 米”是指位移B.“7 062”是指路程C.16小时17分是指时间D.20时33分是指时刻4.2012·合肥模拟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个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技能强化5.如图K1-3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K1-3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甲乙图K1-3A.11 m/s2 B.5.0 m/s2C.1.4 m/s2 D.0.6 m/s26.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K1-4为发射火箭点火后瞬间.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4A.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很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很小7.2012·成都模拟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 m/s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 m/s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 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8.如图K1-5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甲乙图K1-5A.在0到t0时间内,物体速度逐渐变小B.在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做直线运动D.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片,得到的照片如图K1-6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图K1-6A.0.25 m/s B.0.2 m/sC.0.17 m/s D.无法确定10.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11.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v 1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v 2大小分别是多少?挑战自我12.在一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 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 0=2 km 时,以60 m/s 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 1=50 s ,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 2=30 s ,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 1、v 2分别为多大?参考答案作业(一)1.D [解析] 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 、B 正确.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相对静止,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 正确,D 错误.2.CD [解析] 登山队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位移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选项A 错误;平均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登山队的位移,而平均速率则是路程除以所用时间,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研究登山队的速度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忽略其自身的大小和形状,选项D 正确.3.CD [解析] “7062米”是指下潜深度,既不是位移,也不是路程,选项A 、B 错误;16小时17分是指时间,20时33分是指时刻,选项C 、D 正确.4.B [解析] 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仍然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选项B 正确,选项A 、D 错误;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乙看到甲一直朝下运动,选项C 错误.5.C [解析] 题图甲为初速度,约为20 km/h ≈5.6 m/s ,题图乙为末速度,约为60 km/h ≈16.7 m/s ,则加速度a =v t -v 0t =16.7-5.68m/s 2≈1.4 m/s 2,故C 项正确.6.A [解析]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很大,A 正确,B 、C 、D 错误.7.C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选项A 、B 正确;根据瞬时速度定义可知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8.BC [解析] 根据图象可知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逐渐增大,到t 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选项B 、C 正确.9.C [解析] 此过程小球的位移为5 cm ,所经历的时间为t =3×110 s =0.3 s ,故平均速度v =x t =5×10-20.3m/s ≈0.17 m/s ,选项C 正确.10.D [解析] 速度变化指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由表知④最大,为20 m/s ;速度变化的快慢指速度变化与发生这种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由表知①最大,为a 1=11-23m/s 2=3 m/s 2,④最小,为a 4=20-0100m/s 2=0.2 m/s 2.11.8 m/s 38 m/s [解析] 平均速度v =Δxt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故v 1=x 2-x 0t 1=21-52 m/s =8 m/s ,v 2=x 3-x 2t 2=59-211 m/s =38 m/s.12.20 m/s 10 m/s[解析] 设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 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 0=2 km 时,发射第一枚鱼雷,在t 1=50 s 击中敌舰,则有(v -v 1)t 1=L 0即:(60-v 1)×50=2000 解得v 1=20 m/s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 0-30t 1=1500 m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设被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 2,经t 2=30 s 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v -v 2)t 2=1500即:(60-v 2)×30=1500 解得v 2=10 m/s.。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第三讲光的折射全反射课件
2.光导纤维 原理:利用 光的全反射 .
三、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 AO 对应的出射光线 O′B,确定出 O′ 点,画出折射光线 OO′,然后测量出角 θ1 和 θ2,代入公式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白纸、图钉、 大头针 、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长方形
4.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 n 随波长 λ 的变化符合科西经 验公式:n=A+λB2+λC4,其中 A、B、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 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D ) A.屏上 c 处是紫光 B.屏上 d 处是红光 C.屏上 b 处是紫光 D.屏上 a 处是红光
考点一 折射率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自主学习) 1.对折射率的理解 (1)公式 n=ssiinn θθ12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 总是真 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 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2)折射率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与介质的密度无关,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 质.
知:当光屏放在 D 点右侧时,根据对称性,光屏上形成两部分光斑.
由几何关系有 OD=a2tan1 α= 63a,
所以当光屏到
BC
距离
d
超过
3 6a
时,光斑分为两部分.
答案:(1) 3
(2)当光屏到
BC
距离
d
超过
3 6a
时,光斑分为两部分
[反思总结] 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思路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以法线为标 准. 3.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公式求解. 4.注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光学第33讲光的折射全反射课件新人教版
第33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落实基础主干一、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 ,因为v<c,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
(4)折射率的理解①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②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③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
二、全反射 光导纤维1.全反射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将全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2.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
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 C= 。
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4.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
如图所示。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对错(1)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 )(2)若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一定减小。
( )(3)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 ,则该介质的折射率等于 。
( )(4)密度大的介质一定是光密介质。
( )×√ √ ×2.(多选)(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89页习题改编)光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O点是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下列现象可能发生BC的是( )解析光由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A不可能发生,B可能发生;当光由半圆形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故C可能发生,D不可能发生。
3.(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单色光区域,且BC)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
2014高三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x3-4-3光的折射全反射
备课札记
• 考点三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典例3】 (2012·浙江卷,21)在“测定玻璃的
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 枚大头针,如图12-3-10甲所示.
图12-3-10
• (1)在图12-3-11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图12-3-11
•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 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3.折射率 (1)物理意义:折射率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大,说明 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 偏折大 ,反之偏折小. (2)定义式:n=ssiinn θθ12,不能说 n 与 sin θ1 成正比,与 sin θ2 成反比.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 频率 决 定. (3)计算公式:n=vc,因 v<c,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总大于 1.
图12-3-12
•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 (2)为了测量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有________(要求在图上标出).
• (3)测出的折射率n=________.
解析 (1)连接 P1、P2 并与玻璃砖相交, 得到入射光线,再连接 P3、P4 并与玻璃 砖相交,得到射出玻璃砖的光线,连接
r,射至棱镜右侧面的入射角为 α,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 i=nsin r
①
由几何关系得
θ=α+r
②
当 i=0 时,由①式知 r=0,α 有最大值 αm(如图),由②式得
θ=αm
③
同时 αm 应小于玻璃对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即 sin αm<n1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可得,棱镜顶角 θ 的取值范围为 0<θ<45°⑤ 答案 0<θ<45°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光电磁波第1节光的折射全反射教师用书
第1节光的折射全反射第1节光的折射全反射考点一I光的折射1.折射泄律(1)内容:如图11-1-1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而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比.图(2)表达式:壬雪=氏sin(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2)泄义式:sin(3)计算公式:力=二因为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V _(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3.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泄,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2)折射率与介质的蹙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去,传播速度越小.4.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思路(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住光路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以法线为标准.(3)利用折射泄律、折射率公式求解.(4)注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A.根据学一]=力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sm "2B•根据単专=”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sin 九c•根据”=£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vD.同一频率的光由真空进入某种介质时,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成反比CD [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共同决立,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故选项A、B均错;由于真空中的光速是个左值,故”与a成反比是正确的,选项C 正确:由于v= Xf.当f —左时,w 与人成正比,又n 与y 成反比, 故”与人也成反比,选项D 正确.]2. (多选)(2017 -奉化选考模拟)一朿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的某种玻璃的表面, 如图11-1-2所示.,代表入射角,贝11()图 11-1-2A. 当入射角2-0°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B. 无论入射角,是多大,折射角r 都不会超过45°C. 欲使折射角r=30° ,应以£=60°的角度入射D. 当入射角2-arctan 谑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BD [当入射角,=0°时光能从空气进入玻璃,故发生了折射,A 错误:当入射角是90° 时,根据折射定律尸空」,解得:r=45a ,所以无论入射角,是多大,折射角r 都不会 sin r• 9超过45° , B 正确;欲使折射角r=30°,根拯折射崖律刀=竺2 解得:,= 45° ,故C sm r 错误:当2 = arctan-J2»有tan i=型,根据折射左律n=^ln -=tan i,解得sin r=cos Y、 sm r所以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故D 正确.]3. (2016 •丽水调研)利用半圆柱形玻璃,可减小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任如图11-1-3 所示的光路中,月为激光的岀射点,0为半圆柱形玻璃横截而的圆心,£0过半圆顶点.若某 条从月点发出的与月0成"角的光线,以入射角」•入射到半圆柱上,出射光线平行于£0, 求此玻璃的折射率.【导学号:81370382]图11・1・3【解析】 设光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为r,如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i= a +r,所以r=2•一 a ・4・(多选)(2015 •浙江10月选考)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厚度为20 cm 的坦 克壁上开了一个直径为12 cm 的孔,若在孔内分别安装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如图11-1-4所示 的三块玻璃,其中两块玻璃的厚度相同.坦克内的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 度范围是()图1图2 图3图 11-1-4A. 图1的大于图2的B.图1的小于图3的C. 图2的小于图3的D.图2的等于图3的A D[如图1所示,图1图2图3由折射定律得n=sin 1 ___ sin r sin sin ii — a【答案】sin isin 2—(】若光线从右侧孔上边缘射入,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射到左侧孔中点,由折射泄律可知,"V0.由光路可逆可知,从图2左侧孔中点射入玻璃的光线的入射角若为",出玻璃后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岀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仍为"•图3玻璃平移后,岀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仍为",故A、D正确.]考点二I光的全反射、光的色散1.光的全反射(1)左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将消失, 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2)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刃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G则sin *丄.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n小.2.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为复色光;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4)棱镜:①含义:截而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可以使光发生色散,如图11-1-5所示.白光的色散表明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图②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方法1.确泄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应用sin *2确左临界角;n3•根据题设条件,判左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立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1.一朿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0点为该玻璃砖截而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A [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发生全反射: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在界而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但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在界而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选项B、D错误.]2.(2017 -丽水联考)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住,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60°,则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中I为空气,II为介质)()【导学号:81370383]D [由题意知,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由sinC=~=4=,得*45° V仇=60° , n V2故在两介质的界而上会发生全反射,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故选项D正确.]3.(多选)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1.5X103 m/s,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时()A.介质的临界角是30°B.大于或等于30°的所有角都是临界角C.入射角大于或等于30°时都能发生全反射D.临界角可能是60°r 3 X 10S iAC [由~ =2, sin 知临界角6^=30 ,所以A、C JE确.]v 1. 5X 10 n4.一朿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而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朿单色光的是()B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淸楚七种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折射率的大小关系,其次还要明确三棱镜有使光线向底边偏折的作用.在玻碉中,有所以在玻璃中,红光的折射角大于紫光的折射角,故选项A、C错误:三棱镜有使光线向底边偏折的作用,折射率越大的光,越偏向底边,故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5.(2017 •宁波选考模拟)打磨某剖面如图11-1-6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少、购边与轴线的夹角〃切割在仇<〃<九的范围内,才能使从血V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
浙江新高考专用版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1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4
1 光的反射和折射学问内容选考要求课时要求光的反射和折射c1.知道光在反射和折射时的光路可逆.2.驾驭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和表达式,以及折射率的确定因素.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2)折射定律(如图1所示)图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 θ1sin θ2=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肯定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即n =sin θ1sin θ2.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之比,即n =c v. 3.理解由于c >v ,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肯定发生变更.( × ) (2)入射角增大为原来的2倍,折射角和反射角也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 × ) (3)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快.( × )(4)由折射率的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得出,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θ1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θ2的正弦成反比.( × )2.一束光从真空进入某介质,方向如图2所示,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________,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图2答案222c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在岸上往安静的水面视察,我们既可以望见水中的鱼,又可以望见岸上树的倒影. (1)这两种现象产生的缘由相同吗?(2)有阅历的渔民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对着所看到鱼的下方叉,这是为什么?答案 (1)不相同.望见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望见岸上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从鱼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叉鱼时要对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1.光的传播方向: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斜射时,传播方向变更.2.光的传播速度: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肯定发生变更. 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虽然不变,但光传播的速度发生变更.3.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当光从折射率小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大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4.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应用的步骤 (1)依据题意画出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留意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利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几何规律列方程求解.例1 光线以6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真空中的光速c =3.0×108m/s) (1)画出折射光路图;(2)求出玻璃的折射率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3)当入射角变为45°时,折射角的正弦值为多大? (4)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玻璃的折射率是否变更? 答案 (1)见解析图 (2) 3 3×108m/s(3)66(4)不变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AO 为入射光线,OB 为折射光线.(2)由题意,n =sin θ1sin θ2,又θ1=60°,θ1+θ2=90°,得n = 3.设玻璃中光速为v ,由n =c v得v =3×108m/s.(3)当入射角为45°时,介质折射率不变,由n =sin θ1′sin θ2′,得sin θ2′=sin θ1′n =sin45°3=66.(4)不变更,因为折射率是由介质和入射光频率共同确定的物理量,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例2 如图3所示为某种透亮介质的截面图,△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 为半径R =12cm 的四分之一圆弧,AB 与水平屏幕MN 垂直并接触于A 点.一束红光射向圆心O ,在AB 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 =45°,结果在水平屏幕MN 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 =233,求两个亮斑与A 点间的距离分别为多少.图3答案 见解析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设折射光斑为P 1,折射角为r ,依据折射定律得n =sin rsin i ,可得sin r =63. 由几何关系可得:tan r =R AP 1, 解得AP 1=62cm ,设反射光斑为P 2,由几何学问可得△OAP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P 2=12cm. 提示: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均以法线为标精确定,留意法线与界面的区分. 二、折射率如表所示是在探究光由真空射入某种透亮介质发生折射的规律时得到的试验数据.请在表格基础上思索以下问题:入射角i (°)折射角r (°)i rsin isin r 106.71.491.492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71 1.51 70 38.6 1.81 1.50 8040.61.971.51(1)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怎样变更?(2)当入射角与折射角发生变更时,有没有保持不变的量(误差允许范围内)? 答案 (1)折射角增大.(2)入射角的正弦值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保持不变.1.对折射率的理解 (1)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θ1为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肯定为入射角;而θ2为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肯定为折射角.(2)折射率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共同确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定联系. 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 =cv(1)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跟介质的折射率n 有关,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1. (2)某种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例3 一束单色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则该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 ) A .速度相同,波长相同 B .速度不同,波长相同 C .速度相同,频率相同 D .速度不同,频率相同答案 D解析 同一单色光在不同的介质内传播过程中,光的频率不会发生变更;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由公式v =c n可以推断,该单色光进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减小,又v =λf ,该单色光进入水中后波长变短,故选项D 正确.例4 如图4,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 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 边上.D 位于AB 边上,过D 点作AC 边的垂线交AC 于F .该同学在D 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 的方向视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 点作AB 边的垂线交直线DF 于E ;DE =2cm ,EF =1cm.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图4答案3解析 过D 点作AB 边的法线NN ′,连接OD ,则∠ODN =α为O 点发出的光线在D 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 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依据折射定律有n =sin βsin α①式中n 为三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β=60°②∠EOF =30°③ 在△OEF 中有EF =OE sin∠EOF ④由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OE =2cm⑤依据题给条件可知,△OED 为等腰三角形,有α=30°⑥由①②⑥式得n = 3.[学科素养] 例4这道高考题考查了折射定律、作图实力、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问题及相关的学问点.通过解题,学生回顾了折射定律,熬炼了作图实力,让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得到提炼和升华,体现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学科素养.针对训练 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5所示.已知其中一束光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 ,另一束光的入射点为A ,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 点.已知玻璃半圆截面的半径为R ,OA =R2,OP =3R .求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图5答案3解析 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一束光沿直线穿过玻璃,可知O 点为圆心.另一束光从A 点沿直线进入玻璃,设在半圆面上的入射点为B ,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由几何关系可得:sin θ1=OA OB =12,解得:θ1=30°.由几何关系可知:BP =R ,折射角为:θ2=60°.由折射定律得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n =sin θ2sin θ1=sin60°sin30°= 3.1.(光的折射现象)(多选)(2024·苍南高二检测)依据图6中的漫画,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 .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些B .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些C .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了些D .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了些 答案 BD解析 人看到的是鱼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后形成的虚像,光线从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从鱼S 1发出的两条光线,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得到的交点为人所看到的鱼的虚像S 1′,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虚像的位置变浅了,B 正确,A 错误;同理,鱼看到的是人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依据光路可逆原理,鱼看到人的虚像的位置偏高了,D 正确,C 错误.2.(折射率的理解)(多选)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依据sin θ1sin θ2=n 12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B .依据sin θ1sin θ2=n 12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C .依据n =c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成反比D .同一频率的光由真空进入不同介质中时,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成反比 答案 CD解析 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共同确定,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故选项A 、B 均错误;由于真空中的光速c 是定值,故折射率n 与传播速度v 成反比,选项C 正确;由于v =λf ,当频率f 肯定时,速度v 与波长λ成正比,又折射率n 与速度v 成反比,故折射率n 与波长λ也成反比,选项D 正确.3.(折射定律的应用)(多选)(2024·台州上学期期末)如图7所示,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角为45°.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图7A .光束1转过15°B .光束1转过30°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 .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 答案 BC4.(折射率的计算)如图8所示为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图,一条光线平行于BC 边入射,经棱镜折射后从AC 边射出.已知∠A =θ=6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图8(1)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2)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1) 3 (2)33c 解析 (1)作出完整的光路如图所示.依据几何关系可知φ=∠B =30°, 所以α=60°.依据折射定律有n =sin αsin β=sin θsin γ,又因为α=θ=60°,所以β=γ. 又β+γ=60°,故β=γ=30°. 则n =sin60°sin30°= 3.(2)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 =c n =33c .一、选择题考点一 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1.(2024·海宁检测)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视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状况相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C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 .不变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则地球上M 处的人只能等到太阳运动到S 处才望见日出,而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时,太阳运动到S ′处,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后射到M 点,故M处的人在太阳运动到S′处就能望见日出,不存在大气层时视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状况相比将延后,B正确.2.如图1所示是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某介质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光路图,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图1A.A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B.BO是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C.C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法线与界面垂直,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可知C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故C正确.3.如图2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均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图甲),一口是水井(图乙,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各有一只青蛙,则( )图2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B.枯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答案 B解析由于井口边沿的约束,而不能看到更大的范围,据此作出边界光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看出α>γ,所以枯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β>α,所以水井中的青蛙可看到更多的星星,故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4.(多选)(2024·桐庐高二检测)如图3所示,把由同种材料(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 的立方体A 和半径为d 的半球体B 分别放在报纸上,从正上方(对B 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视察A 、B 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看到A 中的字比B 中的字高 B .看到B 中的字比A 中的字高C .看到A 、B 中的字一样高D .A 中的字比没有玻璃时的高,B 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高 答案 AD解析 如图所示,B 中心处的字反射的光线经半球体向外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人看到字的位置是字的真实位置.而放在A 中心处的字经折射,人看到的位置比真实位置要高,A 、D 正确.考点二 折射率及折射定律5.(多选)光从空气斜射进入介质中,比值sin θ1sin θ2=常数,这个常数( )A .与介质有关B .与折射角的大小无关C .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D .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答案 ABC解析 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均无关,选项A 、B 、C 正确,D 错误.6.(2024·嘉兴一中高二期中)如图4所示,一束光线通过一水平界面从某介质射入真空,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5°,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图4A.62B.63C.2D.22答案 C7.(2024·嘉兴高级中学高二其次学期期中)如图5所示,玻璃棱镜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 为30°.一束光线垂直于ab 面射入棱镜,又从ac 面射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30°,则此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 )图5A.32B.32C.33D. 3 答案 D解析 光线在ac 界面上发生折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60°,依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n =sin60°sin30°=3,故选D.8.(多选)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 、b 从空气平行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6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6A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 比光束b 大B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 比光束b 小C .水对光束a 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 的折射率小D .水对光束a 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 的折射率大 答案 AC解析 由公式n =sin θ1sin θ2,可得折射率n a <n b ,C 正确,D 错误;由v =cn ,n a <n b 知v a >v b ,A 正确,B 错误.9.如图7所示,直角三棱镜ABC 的一个侧面BC 紧贴在平面镜上,∠BAC =β.从点光源S 发出的细光束SO 射到棱镜的另一侧面AC 上,适当调整入射光SO 的方向,当SO 与AC 成α角时,其折射光与镜面发生一次反射,从AC 面射出后恰好与SO 重合,则此棱镜的折射率为( )图7A.cos αcos βB.cos αsin βC.sin αcos βD.sin αsin β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细光束SO 经AC 面折射后,折射光线垂直于BC ,经平面镜反射后,从AC 面射出来,则恰好与SO 重合,故此棱镜的折射率n =sin (90°-α)sin (90°-β)=cos αcos β.10.现代高速马路上的标记牌都运用“回来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反射,使标记牌上的字特殊醒目.这种“回来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8所示,反光膜内匀称分布着直径为10μm 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3,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应是( )图8A .15°B.30°C.45°D.60° 答案 D解析 已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所以光在三个界面上变更了传播方向,光线在玻璃珠的内表面反射时具有对称性,由此可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i =2r ① 依据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r =3②由①②可得i =60°. 二、非选择题11.如图9所示是一个透亮圆柱体的横截面,其半径为R ,折射率是3,AB 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光,平行AB 方向射向圆柱体.若有一条入射光线经折射后恰好经过B 点.图9(1)请用直尺画出该入射光线经折射后到B 点的光路图; (2)求这条入射光线到AB 的距离. 答案 (1)见解析图 (2)32R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依据折射定律有n =sin αsin β=3,由几何关系2β=α,可得β=30°,α=60°, 所以CD =R sin α=32R . 12.如图10所示,△ABC 为直角三角形棱镜的横截面,∠ABC =30°.有一细光束MN 射到AC 面上,且MN 与AC 面的夹角也为30°,该光束从N 点进入棱镜后再经BC 面反射,最终从AB 面上的O 点射出,其出射光线OP 与BC 面平行.图10(1)作出棱镜内部的光路图(不必写出作图过程); (2)求出此棱镜的折射率. 答案 (1)见解析图 (2) 3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依据折射定律n =sin θ1sin θ2 n =sin θ4sin θ3因为θ1=θ4=60°,所以θ3=θ2. 又由几何关系知2θ3=60°,所以θ3=30°.n =sin θ4sin θ3=sin60°sin30°= 3. 13.如图11,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 的半球体,O 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 、高为2R 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 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 之间的距离为0.6R .已知最终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图11答案 1.43 解析 如图,依据光路的对称性和可逆性可知,与入射光线相对于OC 轴对称的出射光线肯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故从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线,将从圆柱体底面中心C 点反射. 设光线在半球面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有 sin i =n sin r ①由几何关系,入射点的法线与OC 的夹角为i . 由正弦定理有sin r 2R =sin (i -r )R ② 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有 sin i =L R③式中L 是入射光线与OC 间的距离,L =0.6R .由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sin r =6205④由①③④式和题给数据得n = 2.05≈1.43.。
浙江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讲光的折射全反射教师备用题库
第26讲光的折射、全反射教师备用题库1.(2017天津理综,2,6分)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长小于b光C.a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光不能发生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答案 D 本题考查色散、全反射、偏振、光电效应。
当增大入射角i时,两单色光在左侧界面的折射角增大,但在右侧界面的入射角均减小,故不会发生全反射,A错误。
由图知三棱镜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而同种介质对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故νa<νb,光在三棱镜中的波长λ==,n a<n b,则λa>λb,B错误。
偏振是横波所特有的现象,故a、b两光都能发生偏振,C错误。
由eU c=E k=hν-W可知,在照射同一光电管即W相同的条件下,a光波长长、频率低,故a光的遏止电压U c也低,D正确。
2.[2018课标Ⅰ,34(1),5分]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
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填“小于”“等于”或“大于”)60°。
答案大于解析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在三棱镜中的应用等知识。
由题意知,θ1=60°,由几何关系知θ2=30°,由n=,得n= 。
由f蓝>f红得n蓝>n红,又因n=,θ2相同,故θ1蓝>θ1红,蓝光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大于60°。
3.[2018课标Ⅱ,34(2),10分]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三)A [第33讲光的折射、全反射] 基础热身1.2012·唐山模拟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却随你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出现的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图K33-12. 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K33-1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频率大B.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在同种介质中甲光的光速比乙光的光速小3.2012·银川模拟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到直角棱镜的AB面上,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2,则这束光进入棱镜后的光路图应为图K33-2中的( )A B C D图K33-2图K33-34.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K33-3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图K33-4中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A B C D图K33-4技能强化图K33-55.2012·温州联考高速公路上的标牌常用“回光返照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将车灯照射出去的光逆向返回,使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种“回光返照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K33-5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10 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3,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是( )A.60°B.45°C.30°D.15°6.如图K33-6所示,有两束颜色相同的间距为d的平行细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成θ角的平行玻璃砖上表面,则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的光线( )图K33-6A.仍是平行光,但间距大于dB.仍是平行光,但间距小于dC.成为会聚光束D.成为发散光束7.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地区将延后D.不变8.DVD光盘由塑料保护层和信息记录层组成.如图K33-7所示,激光束以入射角θ从空气入射到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塑料保护层后,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为a,才能有效获取信息.在保证a不变的前提下,减小激光束照到塑料保护层的宽度l(l=a+2b),则( )A.必须满足sinθ=nbb2+d2B.必须满足sinθ=bn b2+d2C.在θ和n不变时,必须减小dD.在θ和d不变时,必须减小n图K33-7图K33-89.一束白光从顶角为θ的三棱镜一边以较大的入射角i射入并通过后,在屏P上可得到彩色光带,如图K33-8所示.在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如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 )A.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B.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C.紫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D.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10.如图K33-9所示,折射率为n、长度为L的玻璃纤维置于空气中,从A端射入的光在玻璃纤维中发生全反射,最后从B端射出.真空中的光速为c.(1)求光在A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2)若光在纤维中恰能发生全反射,则由A端射入到从B端射出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图K33-911. 2012·武昌调研一底面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透明体的折射率为n=3,横截面如图K33-10所示,O表示半圆柱形截面的圆心.一束极窄的光线在横截面内从AOB边上的A点以60°的入射角入射,求该光线从进入透明体到第一次离开透明体时所经历的时间.(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arcsin33=35°;计算结果用R、n、c表示)图K33-10挑战自我12.如图K33-11所示,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斜边AB长为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2.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中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返回的情况).图K33-11课时作业(三十三)B [第33讲光的折射、全反射] 基础热身1.2012·温州模拟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构造如图K33-1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K33-12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2.如图K33-13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33-13A.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B.在此玻璃中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C.在此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D.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3.如图K33-14所示,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 )A.必须大于 2 B.必须小于 2C.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D.无论多大都不可能图K33-14 图K33-154.如图K33-15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r ,外圆半径为R ,R =2r.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 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 射出.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 ,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t ,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n 可能为 3B .n 可能为2C .t 可能为22r cD .t 可能为4.8rc技能强化图K33-165.2012·中山调研如图K33-16所示,红色细光束a 射到折射率为2的透明球表面,入射角为45°,在球的内壁经过一次反射后,从球面射出的光线为b ,则入射光线a 与出射光线b 之间的夹角α为( )A .30°B .45°C .60°D .75°6.有Ⅰ、Ⅱ、Ⅲ三种介质,光线的传播方向以及光线与介质分界面的夹角如图K33-17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光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介质Ⅲ的折射率最小C .光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 .介质Ⅲ的折射率最大图K33-17K33-187.2011·金华模拟如图K33-18所示,两块相同的等腰三棱镜ABC 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 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 、b 两点射出.对于从a 、b 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B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C .从a 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 点射出的为蓝光D .从a 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 点射出的为红光8.2012·泸州模拟如图K33-19所示,AOB 为透明扇形玻璃砖,圆心角∠AOB=60°,OM 为∠AOB 的角平分线,一束平行于OM 的单色光在空气中由OA 边射入玻璃砖,经OA 面折射后的光线恰平行于O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B .经OA 面折射后的光线射到AMB 面都将发生全反射C .该入射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与在玻璃砖中的波长相等D .该入射光在空气中的频率与在玻璃砖中的频率相等K33-19图K33-209.如图K33-20所示,直角三棱镜ABC 的一个侧面BC 紧贴在平面镜上,∠ABC =90°,∠BAC =β,从点光源S 发出的一细光束SO 射到棱镜的另一侧面AC 上,适当调整入射光SO 的方向,当SO 与AC 成α角时,其折射光与镜面发生一次反射,从AC 面射出后恰好与OS 重合,则( )A .此棱镜的折射率为cos αcos βB .此棱镜的折射率为cos αsin βC .增大α角,光线有可能因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而无法进入棱镜D .增大α角,无论α角多大,光线都能射入棱镜10.2012·武汉联考如图K33-21所示,用折射率n =2的玻璃做成一个外径为R 的半球形空心球壳,一束与O′O 平行的平行光射向此半球的外表面.若让一个半径为22R 的圆形遮光板的圆心过O′O 轴,并且垂直该轴放置,则球壳内部恰好没有光线射入.问:(1)临界光线射入球壳时的折射角θ2为多大? (2)球壳的内径R′为多少?图K33-21挑战自我11.2012·荆门调研如图K33-22所示,真空中有一下表面镀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 =2,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45°角斜射到玻璃砖上表面,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两个光点A 和B ,A 和B 相距h =2.0 c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求:(1)该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2)该单色光射入到玻璃砖的折射角; (3)玻璃砖的厚度d.图K33-22 课时作业(三十三)A1.D [解析] 酷热的夏天地面温度高,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小,空气的折射率下小上大,远处车、人反射的太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选项D 正确.2.B [解析] 由折射光路图可以看出,乙光的折射率较大,由此可知,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在同种介质中光速较小,所以,选项B 正确.3.D [解析] 因为n =2,所以根据sinC =1n 知临界角等于45°.光线垂直AB 面射入,在AC 面的入射角为60°>45°,发生全反射,A 错误;光线经AC 面全反射后射到BC 面时入射角为30°<45°,在该介面上既有反射现象又有折射现象,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和C 错误,D 正确.4.B [解析] 根据全反射棱镜中光路的特点可知,只有B 正确.5.A [解析] 设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θ,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因为入射光线恰好和反射光线平行,所以i =2θ,根据折射定律sini sin θ=sin2θsin θ=3,所以θ=30°,i =2θ=60°.6.B [解析] 入射光穿过平行玻璃砖的出射光线仍和入射光线平行,但相对于入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偏折,所以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间距减小,选项B 正确.7.B [解析] 如图所示,a 是太阳射出的一束光,由真空射向大气层发生折射,沿b 方向传播到P 点,在P 点的人便看到太阳.如果无大气层,光束沿a 直线传播,同样的时刻在P 点便看不到太阳,要等太阳再上升,使a 光束沿b 方向时,才能看到太阳,故没有大气层时看到日出的时刻要比有大气层时延迟.8.AC [解析] 设折射角为α,则n =sin θsin α=sin θb b 2+d 2解得,sin θ=nbb 2+d2,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在θ和n 不变时,减小d ,则b 会相应减小,l 会减小,选项C 正确;在θ和d 不变时,减小n ,则b 会增大,l 会增大,选项D 错误.9.B [解析] 白光从AB 边射入玻璃后,由于紫光偏折大,从而到达另边AC 时的入射角较大,且因紫光折射率最大,sinC =1n ,因而其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故随着入射角i 的减小,进入玻璃后的各色光中紫光首先发生全反射而不从AC 边射出,然后依次是靛、蓝、绿、黄、橙、红逐渐发生全反射而不从AC 边射出.10.(1)arcsin n 2-1 (2)n 2Lc[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若要在纤维中发生全反射,则其临界角C 满足sinC =1n折射角θ2=90°-C所以cos θ2=1n ,sin θ2=n 2-1n由折射定律:sin θ1=nsin θ2=n 2-1光在A 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θ1=arcsin n 2-1.(2)光在纤维中传播的速度v =cn光在沿纤维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v 1=vcos θ2=v n =cn 2光由A 端射入到从B 端射出经历的时间t =L v 1=n 2Lc .11.3nR c [解析] 设透明体的临界角为C ,由sinC =1n ,所以C =35°.当入射角为60°时,由n =sin60°sinr 得,折射角r =30°,即此时光线折射后射到圆弧上的C 点,在C 点的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之后光线水平反射至圆弧上的D 点,在D 点也发生全反射,再反射至B 点,从B 点第一次射出.光在透明体内通过的路径长为s =3R ,光在透明体内的速度v =c n ,共经历的时间t =s v =3nRc.12.如图所示,在AB 边上离A 点38a 的位置或在BC 边上离B 点a8的位置甲 乙[解析] 设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得sinisinr =n由i =45°得r =30°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甲所示. 设出射点为F ,由几何关系可得AF =38a即出射点在AB 边上离A 点38a 的位置.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乙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 的交点为D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 点的入射角θ=60°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C ,则sin θC =1n由n =2得θC =45°因此,光在D 点发生全反射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 ,由几何关系得 ∠DEB =90° BD =a -2AF BE =BDsin30° 联立解得BE =18a即出射点在BC 边上离B 点18a 的位置.课时作业(三十三)B1.C [解析] 由全反射棱镜对光路的控制原理可知,选项C 正确.2.B [解析] 根据n =sin θ1sin θ2可知,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大,故选项A 错误;由临界角公式sinC =1n 可知,折射率大的临界角小,故选项B 正确;由n =c v 得v =cn ,则折射率大的传播速度小,故选项C 错误;根据光的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对应光的波长越短,所以a光的波长短,故选项D 错误.3.B [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面射出,θ1和θ2都必须小于临界角C ,即θ1<C ,θ2<C ,而θ1+θ2=90°,故C >45°,则折射率n =1sinC<2,选项B 正确.4.AB [解析] 由光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射出可知,第一次入射角为45°,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全反射可知临界角C≤45°,再根据n =1sinC 可知n≥2;光在透明柱体中运动的路程为L =4r ,运动的时间为t =L v =4nr c ,则t≥42rc,选项A 、B 正确,选项C 、D 错误.5.A [解析] 由折射定律有2=sin45°sin θ,得折射角θ=30°.画出光路图,由几何关系知,夹角α=30°,选项A 正确.6.AB [解析] 由相对折射率和绝对折射率的关系可知:n 1sin45°=n 2sin40°,n 2sin26°=n 3sin40°,得n 2>n 1>n 3,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由n 1v 1=n 2v 2=n 3v 3=c ,可知v 2<v 1<v 3,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7.BC [解析] 细光束在AB 面折射时,蓝光偏折大,从b 点射出的是蓝光,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光通过两棱镜之间相当于经过平行玻璃砖,故蓝光在玻璃中的光束①、②互相平行,光束②射到AB 面时的入射角与光束①对应的折射角相等,故两束光从a 、b 点射出时互相平行,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8.D [解析] 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玻璃的折射率n =sin60°sin30°=3,选项11 A 错误;此光线射到AMB 面上M 点的入射角为30°,因为sin30°=12<33=sinC ,经OA 面折射后的光线射到AMB 面不能发生全反射,选项B 错误;入射光在空气中的频率与玻璃砖中的频率相等,但速度不同,故波长不相等,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9.AD [解析]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知,光线经AC 面折射后垂直于BC ,所以折射角为90°-β,又入射角为90°-α,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90°-α)sin (90°-β)=cos αcos β,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故选项C 错误;由光的特性可知,选项D 正确.10.(1)30° (2)22R [解析] (1)由几何知识有sin θ1=22R R ,由折射定律有n =sin θ1sin θ2,联立解得θ2=30°. (2)对临界光线,sinC =1n ,在△Oab 中,由正弦定理得R sin (180°-C )=R ′sin θ2,解得R′=22R. 11.(1) 322×108 m/s (2)30° (3) 3 cm [解析] (1)由折射率公式n =c v 解得:v =c n =322×108 m/s. (2)由折射率公式n =sin θ1sin θ2解得:θ2=30°.(3)作出如图所示的光路,△CDE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EC 为梯形,CE =AB =h.玻璃的厚度d 就是边长为h 的等边三角形的高,故:d =h·cos30°=32h =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