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 巨大创造能力,引导着人们积极驾驭和改造自然,创造“人 化的自然”,使人类过着丰硕的物质生活.人们沉浸在征服自 然地快乐中,忘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忘记了担负着生态 平衡的责任.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 严重地破坏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甚至已经达到了或超 过了自然的承载力极限.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 已经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着极大的 危机.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设计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 人们贪图方便,设计制造出了大量一次性用品和各式各样 的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筷子、餐盒、各种一次性塑料包装 等.还有为了迎合追求个性时尚的人们迅速换新换代的电子 产品,如手机、各种电池等.它们很快就会加入垃圾的行列, 更重要的是,这种消费方式大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除了少数纸制品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行分解外,它们中的 大部分都变成了难以处理的垃圾,污染和破坏着周围的环 境,有些甚至造成长期污染.
人类生活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 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如东方人 崇尚神秘和高贵的黑色和“黄为贵”的黄色,而西方人崇尚 纯洁和直率的白色;东方人喜欢用花鸟山水写意表现温和、 宁静和平衡与朴实的价值观,而西方人喜欢用动物造型和 寓意展现力量、强盛和威猛与竞争的价值观;中国人喜欢拙 朴的泥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内敛平和的黄土地文化,西 方人喜欢坚硬的石头建筑,体现出雄伟、力量和永久.而这些 区域文化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其中 无不包含着源于不同自然区域所独有的设计风格.
第 28 卷 第 4 期(上) 2012 年 4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4 Apr. 2012
也谈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于潇倩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已走到了极端.这种势态如果 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将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 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打造美好的明 天也已成为当代设计的重大课题. 3 设计必须回归自然
人类的祖先从野外穴居到今天的文明生活,从适应环 境到改造和利用环境,进而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以求人类更 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从非理性阶段进入了理 性阶段.回归自然,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未来设计的共识,绿色 设计和废弃品再设计就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3.1 绿色设计
早在原始采猎时代,生产力低下,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 配之中.但是原始人已经开始凭借自己的形象思维,依靠人 类的智慧,设计和打造出属于哪个时代的石器、铜器等器 具,用来服务于狩猎等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这便是设计的源 头.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不断探索,从亚里士多德 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爱因斯坦……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 辛,每一步却又都掀起一场空前的变革.总的来说,人类经历 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而 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设计的烙印,所以设计是人类 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探索 自然历程中最重要的创造活动. 2 自然是设计之源
恩格斯曾预见性地提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 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南极臭氧空洞的出现、全 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植被破坏、能源资源危 机、大气水源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让人类不得不反 思自己的行为了.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特大干旱、严寒、雪灾、 滑坡、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让世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 对人类的惩罚.这种惩罚没有任何预兆和商量的余地,同样 带给人类的伤害也是刻骨铭心的.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叫法 虽然不同,但是其内涵却是相同的,绿色设计就是指在产品 生产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 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 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和 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 指标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 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 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 影响为最小.同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也降到最小.譬如汽车 行业的绿色设计开始重新审视环保、制造材料选择、可回收 性等更多问题.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 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 再循环和重新利用.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汽车商都在研制 新能源汽车,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到氢燃料、太阳能汽车 正在寻求更环保、更高效率的驱动能源,从而对人类的消费 做出正确的引导.
- 92 -
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圆头圆顶圆尾的模样,的确像一个 活灵活现的小甲壳虫;比如奥斯丁·希利 Sprite 的前大灯和 前进气格栅让人一看就联想到青蛙的两只大大突起的眼睛 和大嘴巴的生动形态,使人们对汽车立即产生一种自然情 怀的亲近感和趣味性;比如雅各布森的天鹅坐椅、蛋椅,给 人温馨可爱的感觉;比如保尔汉尔森的 PH 灯灵感就来源于 松果.
自然环境在人类提供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为设计 师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设计灵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自然界中有设计师取之不尽的源泉,它给了设计师们尽情 发挥想象的翅膀,他们懂得如何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汲 取设计灵感.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澳大利亚标志 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造型,那三组优美的白色壳体似贝壳、 似花瓣、似鸟翅,又似白帆,与港湾自然地融为一体;比如大
关键词:绿色设计;废旧品再设计;设计与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4- 009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1 引言 纵观漫长的人类发展进化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
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奋斗史,是人类不断满足自身 需求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起,就 开始不断地探索着自然界的奥秘.
摘 要:人类从荒芜走向文明,经历了“惧怕自然”、 “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源于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更 应该回归自然,绿色设计和废弃品设计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人类生活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 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如东方人 崇尚神秘和高贵的黑色和“黄为贵”的黄色,而西方人崇尚 纯洁和直率的白色;东方人喜欢用花鸟山水写意表现温和、 宁静和平衡与朴实的价值观,而西方人喜欢用动物造型和 寓意展现力量、强盛和威猛与竞争的价值观;中国人喜欢拙 朴的泥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内敛平和的黄土地文化,西 方人喜欢坚硬的石头建筑,体现出雄伟、力量和永久.而这些 区域文化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其中 无不包含着源于不同自然区域所独有的设计风格.
第 28 卷 第 4 期(上) 2012 年 4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4 Apr. 2012
也谈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于潇倩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已走到了极端.这种势态如果 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将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 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打造美好的明 天也已成为当代设计的重大课题. 3 设计必须回归自然
人类的祖先从野外穴居到今天的文明生活,从适应环 境到改造和利用环境,进而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以求人类更 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从非理性阶段进入了理 性阶段.回归自然,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未来设计的共识,绿色 设计和废弃品再设计就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3.1 绿色设计
早在原始采猎时代,生产力低下,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 配之中.但是原始人已经开始凭借自己的形象思维,依靠人 类的智慧,设计和打造出属于哪个时代的石器、铜器等器 具,用来服务于狩猎等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这便是设计的源 头.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不断探索,从亚里士多德 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爱因斯坦……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 辛,每一步却又都掀起一场空前的变革.总的来说,人类经历 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而 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设计的烙印,所以设计是人类 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探索 自然历程中最重要的创造活动. 2 自然是设计之源
恩格斯曾预见性地提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 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南极臭氧空洞的出现、全 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植被破坏、能源资源危 机、大气水源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让人类不得不反 思自己的行为了.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特大干旱、严寒、雪灾、 滑坡、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让世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 对人类的惩罚.这种惩罚没有任何预兆和商量的余地,同样 带给人类的伤害也是刻骨铭心的.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叫法 虽然不同,但是其内涵却是相同的,绿色设计就是指在产品 生产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 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 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和 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 指标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 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 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 影响为最小.同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也降到最小.譬如汽车 行业的绿色设计开始重新审视环保、制造材料选择、可回收 性等更多问题.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 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 再循环和重新利用.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汽车商都在研制 新能源汽车,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到氢燃料、太阳能汽车 正在寻求更环保、更高效率的驱动能源,从而对人类的消费 做出正确的引导.
- 92 -
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圆头圆顶圆尾的模样,的确像一个 活灵活现的小甲壳虫;比如奥斯丁·希利 Sprite 的前大灯和 前进气格栅让人一看就联想到青蛙的两只大大突起的眼睛 和大嘴巴的生动形态,使人们对汽车立即产生一种自然情 怀的亲近感和趣味性;比如雅各布森的天鹅坐椅、蛋椅,给 人温馨可爱的感觉;比如保尔汉尔森的 PH 灯灵感就来源于 松果.
自然环境在人类提供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为设计 师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设计灵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自然界中有设计师取之不尽的源泉,它给了设计师们尽情 发挥想象的翅膀,他们懂得如何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汲 取设计灵感.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澳大利亚标志 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造型,那三组优美的白色壳体似贝壳、 似花瓣、似鸟翅,又似白帆,与港湾自然地融为一体;比如大
关键词:绿色设计;废旧品再设计;设计与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4- 009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1 引言 纵观漫长的人类发展进化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
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奋斗史,是人类不断满足自身 需求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起,就 开始不断地探索着自然界的奥秘.
摘 要:人类从荒芜走向文明,经历了“惧怕自然”、 “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源于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更 应该回归自然,绿色设计和废弃品设计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