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古诗也是儿童在早期教育中最先接触的文体之一,学生对很多古诗都能熟读成诵,且对它有浓厚的兴趣。

古诗一般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便于感悟、领会语言文字。

另外,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都是佳作名篇,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1【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过零丁洋】(文天祥·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登飞来峰】(王安石·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1 / 1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著名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足迹通过学习他写的游记《美丽的西 双版纳》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 版纳独特的韵味。 一、了解概况,感知全貌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 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两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 9 66 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 祖国的西南边疆。
傣家竹楼 (人文景观)
来到时 一会儿
野象谷 (自然景观)
表演结束后
妩媚傣寨水(人文景观) 打谷 敬水 嬉戏
笑对生与死(人文景观) 修行 祭佛 生死
2、各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
高高望天树:
望天树的价值及高度
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
拍摄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简笔交待傣族的饮食文化
竹楼映蓝天:
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 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 西双版纳也是动物的天堂,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 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听了刚才的介绍,大家对西双版纳有了一个总体的理性认识。 下面,再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观赏一组幻灯片,再给大家增加 一些感性认识。看完之后请你说一说对西双版纳的总体印象和 感受。 根据提供的资料,说说对西双版纳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可以想 像,仅根据老师刚才提供的有限资料,西双版纳就已经给同学 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难怪作家李舵只要一提起 这个地方就心驰神往,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激动不已。 我想,如果要用文中的两个短语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在文章开 头出现的: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庄子》?A. 画龙点睛B. 亡羊补牢C. 庖丁解牛D. 杯弓蛇影3.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愚人节B. 感恩节C. 中秋节D. 情人节4.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西游记》C. 《阿Q正传》D. 《水浒传》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名句。

(×)3.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杭州的风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述了_______的故事。

3.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桂林”位于中国的_______省。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_______。

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属于_______文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 请简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由来和含义。

4. 请简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

5.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和影响。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床前明月光”这句诗句进行创意写作,不少于50字。

2. 请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进行创意写作,不少于50字。

3. 请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写一段关于学习的感悟,不少于50字。

4. 请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写一段关于英雄人物的描述,不少于50字。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课七律 长征(苏教版)优秀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课七律 长征(苏教版)优秀PPT课件
一份没有父母守候陪伴的成长,必定是残缺的,缺乏安全感的,是没有温度的成长。这种残缺,缺乏安全感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有些早上女儿起的早,我就没有更文,这和我之前每日一文的决心有点背离,但我还是想有机会的时候,把这点专注的时间,给女儿。 如果你也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无论你每天的时间里,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时间是用来陪孩子的,请做到这一点时间的专注性,全身心的和孩子融在一起,暂离手机,暂离电视,暂离平板。 一份专注的陪伴,是给孩子幸福的基础。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 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穿上布鞋,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那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重礼。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月,当时毛泽 东率领中央红军越 过岷山,长征即将 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红军所战胜的 无数艰难险阻,他 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 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古诗词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古诗词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古诗词一、诗中“江”的描写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二、诗中“云”的描写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诗中“离别”的描写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课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迁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提问:“陋室”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以“铭”来命名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3)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4. 欣赏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培养审美情趣;(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陋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陋室铭》;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其中的句子进行一次作文练笔;3. 收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创作风格。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会学生如何提出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一些抽象、深奥的文学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回顾前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语言特点。

学生自行查阅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

3. 课堂探究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师点拨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

4. 知识巩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5.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开展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常用词语 带拼音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常用词语 带拼音

为其(来也)
臣(请)
何为
何坐
(坐)盗
酒酣
吏(二)
yì(wáng) hé (wéi) gù (shàn) bì xí (wéi) zhǐ (yè) tú qí shí rán(zhě)
诣(王)
曷(为)
固(善)
避席
(为)枳
(叶)徒
其实
然(者)
dé wú
(dào) yé shèng rén xī (yě) guǎ rén bìng(yān)
sù sù
biàn mài diǎn zhì kuī kōng
差使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变卖典质
亏空
guāng jǐng cǎn dàn fù xián móu shì gōu liú chá fáng tuǒ tiē jiǎo fū
光景
惨淡
赋闲
谋事
勾留
茶房
妥贴
脚夫
zhǔ tuō (tā de)yū shì(gān) zhū hóng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常用词语
一、七律 长征
wàn shuǐ qiān shān
万水千山
二、*《长征组歌》两首
zǔ gē
qí bīng
组歌
奇兵
děng xián wēi yí
等闲
逶迤
yún yá 云崖
zhòng bīng qián(jìng) tiān xiǎn
重兵
黔(境)
天险
sān jūn 三军
qì jiǎ 弃甲
yī gǔ nǎo er
móu shēng tuí táng
嘱托
(他的)迂
拭(干)
朱红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6.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7.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最新精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最新精品)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全解(苏教版)1.七律·长征·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等闲: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yá):高耸入云的山崖。

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

颜:脸,脸上的表情。

2.作家作品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背景链接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文章脉络首联:高度概括长征精神。

颔联:表现红军的高大形象。

颈联:抒发红军战士的豪情状态。

尾联:写长征的最后历程。

三、写作方法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①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②正确处理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夸张手法的巧用,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四、问题探究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性?这首诗的形象性体现在哪里?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感情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成及美的享受。

《七律长征》中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困苦。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散文阅读2.第二单元:诗歌阅读3.第三单元:小说阅读4.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5.第五单元:写作与口语交际第一单元:散文阅读1.《背影》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写作练习:以“我的父亲”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台阶》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

(4)写作练习: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二单元:诗歌阅读1.《春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主题。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写作练习:以“春天的感悟”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登鹳雀楼》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主题。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4)写作练习:以“登高望远”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单元:小说阅读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小说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阅读小说: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小说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写作练习:以“我的亲人”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教学方法设计常州市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教学方法设计常州市花
总结与反思
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 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过程性评价
学生学习态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是否 积极、认真。
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 与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 掌握程度。
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 ,分享彼此的看法和体验,共 同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探究成果,反思探究 过程中的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文解读与赏析
《常州市花》的背景介绍
01
讲解常州市花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背景。
课文内容梳理
常州历史文化
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 景观。这些文化元素可以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 知识和素材。
常州民俗文化
常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地 方戏曲等。这些文化元素可以与本单元的文学作品相结合,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常州现代文化
常州现代文化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 术家和文化产业。这些现代文化元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 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体验。
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 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 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分组合作
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 神和协作能力。
合作探究法
01
02
03
04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三 紫藤萝瀑布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三 紫藤萝瀑布

景中情思
1、作者在赏花的过程中,心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
——宗璞一家,在文 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 “焦虑悲痛”“一直 压在”作者的心上。 这篇文章写于1982 年5月,当时作者的 小弟身患绝症,将不 久于人世,作者非常 悲痛。
请小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七小节,体会作者由悲痛到 宁静的情感变化。
小结:写作手法
这篇文章借写紫藤萝,来寄托作者 对生命的美好、永恒的追求,我们 称这样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的描 写和叙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追求的一种写作手 法。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 或相似点。
读《好一朵木槿花》,思考:
• 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 的?
• 提示:借何物,物的特点(勾画),志
宗 璞
读一读
词语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迸溅(bèn)g
忍俊不禁( jīn)
仙露琼浆(qió)ng (1)稀落:lā 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2)伶仃: língdīng
盘虬卧龙(qi)ú
孤独,没有依靠。
沉淀( dià)n
(3)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伫立( ZhÙ)
花中世界
朗读课文,思考: 1、眼前的紫藤萝有何特点?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十年前的紫藤萝是怎么样的?
悟花之神
作者从眼前的紫藤萝花悟出了 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相关 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悟花之神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的繁衍是无 止境的,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人生如花, 会遇到各种不幸,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 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 力和积极乐观地态度,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苏教版语文初中优质教案

苏教版语文初中优质教案

苏教版语文初中优质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父子间的深情厚意。

2. 能够领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间的深情厚意。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父爱的文章,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父亲的礼物》等,初步体会父爱的伟大。

2. 提问:你们对父爱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

2. 提问:你们对父爱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吗?二、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感恩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悟。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如《母爱》、《家的味道》等,进一步感受亲情的伟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质量,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苏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

苏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全解(苏教版)1.七律·长征·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等闲: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yá):高耸入云的山崖。

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

颜:脸,脸上的表情。

2.作家作品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背景链接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文章脉络首联:高度概括长征精神。

颔联:表现红军的高大形象。

颈联:抒发红军战士的豪情状态。

尾联:写长征的最后历程。

三、写作方法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①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②正确处理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夸张手法的巧用,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四、问题探究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性?这首诗的形象性体现在哪里?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感情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成及美的享受。

《七律长征》中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困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归纳与导引
宁夏永宁县蓝山学校王振宁
现代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山岚()(2)山巅()(3)骤然()(4)幢顶()
(5)红桧()(6)参天()(7)傣家()(8)竹篾()
(9)剁菜()(10)妩媚()(11)勐腊乡()(12)嬉戏()(13)舷窗()(14)点缀()(15)瑰丽()(16)沼泽()(17)穿梭()(18)停泊()(19)供给()(20)绿茵()2.根据拼音写汉字
(1)(kān)___称(2)(xùn)___情(3)(dì)___听
(4)(tiào)___望(5)静(mì)___(6)贿(lù)___
(7)(shuàn)___洗(8)(dǐng)___盛(9)(gē)___浅
(10)和(xié)___(11)一(hóng)___水潭(12)(huǎng)___如隔世3.在下列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字
(1)__风__尘(2)风__一时(3)人迹__至(4)__回__转
(5)__径__幽(6)__然大物(7)无可__敌(8)心__神往
(9)可见一__10)五彩____(11)__描__写(12)__次__比(13)__丽多姿(14)能__善__
二、语言运用
1.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个特区人增添了一份智慧,特区这个美丽的绿洲就____出一片嫩绿的叶子,而一片片的绿叶,将会把特区这个绿洲打扮得更加郁郁葱葱。

(2)只有在今天,这个小镇才真正____出前所未有的春光,它以春天特有的脚步,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奋进。

A.迸发散发B.萌发焕发
C.萌发散发D.迸发焕发
2.对联题。

(1)有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有异曲同工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组成了一副绝妙的对联,你知道是怎样构成的吗?请填在下面。

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2)某学校有男女数学同事相恋多年,其间有第三者插足,几经周折,终成眷属。

有同学赠联:恋爱自由无____;人生幸福有____?上下联巧妙地加入了数学名词,语意双关,甚为诙谐。

你知道横线上该填上哪些字吗?
3.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宁夏的沙湖,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西北风情,涉沙湖碧水,登连绵沙丘,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写一段你游览名胜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电视台要拍摄风光片“柳宗元与小石潭”,请你为这部电视片写一个解说词的导语。

(50字左右)
古诗文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积累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字____,河东解人,世称____;他曾因参与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____(官名);因他在柳州做过三年刺史,后人又称他为____;他和____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______”;他的散文成就表现在很多方面,_____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代表作_____是山水散文中的精品。

(2)“唐宋古文八大家”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还有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作者是___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家苏轼,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____派的一代新风。

(4)《望岳》的作者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____,字____,号_____,被后人誉为“____”。

他的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____”。

其杰出的代表作是“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