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综合练习: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 ,帝然其说 ,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 ,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2.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市易法的主旨 ,是遇价贱增价买进 ,价贵那么低价卖出。
此价上下是与当时市价相比拟而言 ,按市易法是“出入不失其平〞 ,既不亏蚀本钱 ,也不谋求赢利。
虽然市易务“售四方之货〞 ,但并不觊觎交易利润 ,而是为了抑制兼并之家垄断物价、侵谋细民。
所谓“必也官无可买 ,官无可卖〞 ,即是经过市易法调控 ,商货通流、物价平稳 ,到达市易务不用再买卖物货的理想境界。
吕嘉问〔王安石任用的市易务主管官员〕把市易务办成“贱以买 ,贵以卖〞的官营买卖机构 ,强迫客商把物货卖给市易务 ,这样 ,商户只能从市易务赊买物货 ,从而扩大赊贷额 ,提高市易本钱的发放率 ,市易务可获取更多的利息。
——摘自魏天安?宋代市易法的经营模式?〔1〕根据材料 ,概括市易法的目的与手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作用。
【答案】〔1〕目的:稳定市场物价 ,促进商品流通 ,抑制富商暴力掠夺。
手段:按市价 ,价低加价买进 ,价高降价卖出 ,实际为贱买贵卖 ,强行买卖。
〔2〕积极: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一度对市场的稳定有所作用。
消极:增加了商人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经营;政府的不当干预恶化了政府形象。
3.阅读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1043年 ,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后上奏皇帝说:“纲纪法度 ,日削月侵。
官壅于下 ,民困于外 ,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 ,不可不更张以敕之。
然那么欲正其末 ,必端其本 ,微清其流 ,必澄其源。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 ,以墨义取诸科 ,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 ,虽济济盈庭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 ,乏人如此 ,将何以敕?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世济民〕。
高二历史选修一练习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练习题近年来,历史选修课程在高中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历史选修一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涵盖了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高二历史选修一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
1. 古代文明与交流在古代,各个地区的文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影响。
请简要描述古代希腊与古代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分析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战争之一,对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请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进程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4. 泛非主义运动泛非主义运动是非洲殖民地时期兴起的一场反殖民主义运动,对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简述泛非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非洲独立的影响。
5.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动荡的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阐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
6. 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竞争。
请分析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7.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当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请围绕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分析当前全球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请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演变,并分析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解答以上练习题,可以让学生们对高二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巩固,同时加深对各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高二历史(选修1)非选择题综合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答案】(1)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
例说:以下任举一例措施说明解负令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鼓励工商业既有利利于贵族的财富增长,也有利于其他阶层致富财产等级制既有利于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也有利于保证平民的参政机会四百人会议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被打破,平民也受到财产等级的限制(2)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
学科@网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
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2.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
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期中考试试题〔注意:请把选项写在答题卡内〕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阔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周王室的衰落C、诸侯争霸D、周朝统治腐朽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说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B、西班牙C、德意志D、英国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12、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确立土地私有制14、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按西法编练新军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1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二、材料题:〔共40分〕2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商鞅变法含解析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3.下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民族融合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楚国最强大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5.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7.观察下图,图中改革开始于何时()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题
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题盛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在此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华,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人墨客。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别探讨盛唐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方面在盛唐时期,政治稳定是该时期的鲜明特点。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秉持开明的国策,充分发挥了宰相房玄龄的才干,使得政府运转高效。
同时,李世民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降低赋税、加强兵力、推行均田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二、经济方面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水利建设,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国内贸易与海上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频繁。
特别是唐玄宗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盛唐时期的繁荣经济也为后来的宋代开创了繁荣局面。
三、文化方面盛唐时期的文化昌盛,产生了许多卓越的艺术家和文人墨客。
著名的诗人杜牧、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活跃在文坛,他们的作品既描绘了社会的现实,又展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此外,盛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音乐家,如韩滉、顾恺之、颜真卿等,他们的作品开拓了艺术领域的新境地。
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除了艺术上的成就外,还表现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
大量的文献史料被整理出版,科学家魏征还发明了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在教育方面,盛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精英得以培养,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和政局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盛唐时期以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段历史时期对于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来的宋代繁荣打下基础,也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我们应该从盛唐时期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智慧,为我们自己的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A2.为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梭伦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提倡种植经济作物B. 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C. 鼓励粮食出口D. 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答案】C3.梭伦发展农工商业的改革①扩大了平民的就业机会②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③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④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4.雅典“四百人会议”的主要职责包括①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②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③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答案】A5.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
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A. 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B. 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C. 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D. 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答案】C6.为了给雅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梭伦特别注重相关制度和社会风气改革,主要表现在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A7.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A. 中央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B. 长老会议、公民大会C. 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D. 公民大会、长老会议【答案】C8.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 自然灾害的威胁【答案】B9.下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精选文档
明治维新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
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答案】(1)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
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
(2)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
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
2.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起奋发图强,迎头赶上的决心,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
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对“洋学”崇拜不已。
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使落后的日本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高二历史选修一试题
新泰二中高二历史选修一试题一、商鞅变法1、[2014·浙江卷自选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5分)2、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
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高二历史选修1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试卷共二大题,共29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不填写答题卡不得分。
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2. 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主要指()A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 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 创立“四百人会议”D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 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的力量B 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C 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 变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自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 没落贵族B 立功将士C 新兴地主D 富裕农民5.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下列叙述是不正确的是()A 他颁布的均田令对隋唐的均田制有重要影响B 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避开北方游牧族的威胁C 他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 其改革的重大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6. 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A 讲汉话 B改汉姓 C 通婚姻 D 改籍贯7.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
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们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 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 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D 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8. 北宋中期曾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两次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题1
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题(专题八、九)一、选择题1.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2.下列有关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④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C、垄断集团与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国主义政策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最高统帅,拥有专制全力4.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文化改造封建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5.首先以武力叩开国门的国家是A、俄国B、英国 C 、法国 D、美国6.《五条誓文》是A、派的誓言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C、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7.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①事工业②重工业③交通运输业④通讯业A 、①④ B、①②C、③④ D、②③8.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②反对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宜传自由平等④反对对外扩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0.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11.在向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年的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12.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13.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至三单元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至三单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B.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D.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2.希腊文明的源头是()A.克里特文明B.迈锡尼文明C.爱琴文明D.荷马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处于贵族政治时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请回答3~5题。
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①首席执政官②长老会议③公民大会A.①③③B.①②C.①③D.②③4.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5.雅典成文法的出现是()A.是雅典平民反抗贵族政治的结果B.是雅典贵族为缓和矛盾的主动改革C.法律全面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6.下列有关“遗嘱法”的表述()①其目的是为了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②其内容之一是规定尤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A.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②都正确C. ①不正确,②正确D. ①②都不正确7.梭伦颁布“解负令”、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和制定“遗嘱法”的后果是()①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②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③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④使希腊各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在财产等级制改革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第三、四等级9.梭伦改革的目的是()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C.削弱贵族势力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10.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11.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A、存在决定意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高二历史选修一答案
高二文科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1)模式: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4分)
(2)“特殊性”: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2分)
(3)原因:军事力量薄弱,思想保守。
(4分)
(4)应对措施:进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4分)
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4分)
32、(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2分)。
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如果持肯定态度,(2分)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如果持否定态度,(2分)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4分)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置产兴业”政策(2分)。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6分)
(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
(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
③重用汉族儒生④举办太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导致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①宗主督护制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北方民族大融合
B、接受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C、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D、改变北魏落后面貌
5、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 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6、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局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7、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
A、县长
B、邻长
C、里长
D、党长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北方各民族融合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D、汉化政策
10、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11、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
12、有关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田
②本质上属于国家土地所有制
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其他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 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改。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14、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
15、诗歌中描述汉族女子“赛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这不能说明
A、汉人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B、鲜卑风俗成为社会主体
C、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影响
16、北魏政权加速封建化进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尊儒祟经,兴办学校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④推行宗主督护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①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2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