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1.2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2学案
周期:约为 速度:角速度:除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 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偏 产生时差 区时计算:各时区都以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学习活动 3]用手电筒照射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仪,观察同纬度地区(如赤道)的不同经 度地点见到日出时刻的早晚,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时你会发现: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 看到日出,时刻较 ; 。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 ;不同经线上的地方时不同,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o 且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小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 西边(东边地点的时刻数值 ) ;因此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 用“已知点时刻加两点间的时间差” ,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 . 用“已知点时刻减两点间的时间差” 。 . (3)地方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规 定区时。阅读课本“理论时区”图填空: ①全球共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度;如中时区范围 是 ,东西 12 区范围是 。 ②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
图 1-2-2
2
(鲁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课堂教学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一)
编制时间:xx 年 xx 月
主备人
课题
审核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 6371km) ,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0 ,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 ,北纬 60 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 各点的线速度是 ,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 1-2-1: 表 1-2-1 地球自转的特征 自 方向 周期 速度 1 个恒星日,即 角速度 线速度 除 自 向 递减, 向 。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时针方向旋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这份导学案主要涵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重要概念都被详细列出,并配以相关题和实践活动。
该文档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备课时参考。
全书分为以下八个单元:
1. 地球与地图
2. 人口与城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
5. 区域差异及其调整
6.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7. 人文地理环境
8. 全球环境问题
每个单元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导学:
-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问题激起学生对即将研究内容的兴趣;
- 精讲知识点,详细介绍该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并配以样例图示,对于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 运用知识,通过各种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 自主探究,提供大量的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自主研究。
总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是一份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共同进步。
1.2地图导学案( 高中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第一课时)《考试说明》中涉及本考点的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学习目标】1、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2、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预习案【教材助读】1.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图、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地图等。
2.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1)比例尺、(2)比例尺、(3)比例尺。
3.比例尺的公式是:比例尺=()/();若甲乙两地在比例尺为1:2000000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5厘米,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千米。
4、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但表示的内容越,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低。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5、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3/4,即比例尺缩小到1/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1/4*1/50000=1/200000,比例尺缩小。
6、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①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②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7、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2)指向标地图:按指向标的箭头定位;一般指向标指向(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8、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叫做图例。
1.2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四)总结归纳
1. 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相互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绘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的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一些与地球圈层球的圈层结构”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2. 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地思考地球圈层结构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和辩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小组合作: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和能量来源。
2.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形状:炽热的① 主要成分:② 和③表面温度:约④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⑤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⑥________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提供⑦ 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⑧ 、 ⑨ 、⑩ 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能源,如⑪ 、石油、太阳灶、⑫ 、太阳能电站等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可分为⑬__________、⑭__________和⑮________三层。
其中,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是⑯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太阳⑰________经常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为地球提供能量探究材料2010年9月16日上午,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山东德州太阳谷隆重开幕。
山东德州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基地,拥有100多家太阳能生产企业,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超过300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54万吨标准煤,减排134.6万吨二氧化碳。
1.太阳作为一个天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太阳向四周放射能量的方式是什么?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3.探究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考例探究1】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导学案定版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 2018年10月一.课时目标要求、重点、难点:1.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解释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3.说明大气的保温原理重难点分析:重点:大气的热力作用;难点:大气的保温效应。
二.基础知识梳理:(阅读课本第28页,完成填空)1.大气的一切物理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
2.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 )。
3.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 ),对地面辐射吸收得较( )。
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被( )吸收。
4.读图,完成以下各环节:(填入正确的辐射名称。
)①为( ) ②为( ) ③为( ) ④为( )A 、B 、C 三个过程的正确顺序为( )。
特别注意:四种辐射;三个过程;两个作用;两个来源。
三.问题探究:【合作探究1】材料: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BCA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探究:作为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如何向公众解释,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合作探究2】材料:天气预报:北京,10月25日,天气:晴,气温:3~18℃;10月27日,天气:多云转阴,气温:8~17℃。
探究:作为一位气象工作者,你如何向大家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而阴天昼夜温差小这一现象?【合作探究3】材料:秋冬时节出现的霜冻,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农民伯伯在霜冻来临前点燃,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等物质,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
这种防止冻害的方法就是熏烟法。
探究:作为一位成功的果农,你如何向同行解释熏烟法的原理?【合作探究4】深秋、冬季和初春,在晴天的夜晚,往往会出现霜冻。
探究:作为一个靠谱的地理老师,你如何向小伙伴们解释冬半年,晴天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 2018年10月一.课时目标要求、重点、难点:1.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第一部分:课前导学
一、课题预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主题为地球与地图,内容包括地球的测量与证明、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经纬度和时区以及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等。
二、课堂预
1. 阅读并理解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了解如何使用地球仪及各种地图,特别是熟悉它们的缩尺尺度及代表意义;
3. 初步了解几种投影方法及其优缺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3.了解经纬度、三度带、时区等基本概念;
4.能够使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进行简单的读图和分析。
第二部分:课堂研究
一、教学过程
1. 授课导入:通过气氛烘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分析课文: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3. 教学互动: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方式活跃气氛;
4. 课堂练:集体讲评、个别辅导。
二、作业布置
1.预下一章节;做好笔记记录;
2. 听录音2至3遍,模仿;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
1. 自学网站/课外阅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研究;
2. 线上参与/实地走访:参与线上课外活动或者进行体验式研究。
总结
通过学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使学生们掌握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规律、地球各部分的特点等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进行简单的读图和分析。
下一步学生们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前认真预习并及时复习,争取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积极思考,以便更好的掌握地理相关知识,为高考打牢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
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科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是难点,教师应提供实际案例和操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提出与太阳对地球影响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知识。
1.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太阳对地球影响的认识。
2.教学过程:
-布置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学生根据反馈,改正错误,巩固知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气候现象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节的学习,既存在认知基础,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学生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感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教案地理(人教必修1)1.2学案设计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掌握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等的影响。
4.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辩证的宇宙观、世界观。
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8图1.7“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2.结合教材P10图1.10“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1.11“太阳黑子”、图1.12“太阳耀斑”,说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出现的区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课堂探究一、为地球提供能量[难点突破]下面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千卡/(厘米2·年)(1卡=4.186焦耳)(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和,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原因是。
(2)A地太阳辐射量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
[规律方法总结]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合作探究1]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丰富地区(高值中心)?(2)四川盆地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贫乏地区(低值中心)?[沙场点兵]结合教材P9“活动”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4)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1.2
高一地理导学案备课时间: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姓名:班别:座位号: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归纳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特征及对地球干扰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考考点】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图文分析【预习导航】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一个巨大的炽热的球,主要物质组成是和。
其表面温度大约。
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是太阳内部的反应。
3.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右图中由里到外依次为A 层、B 层和C 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层。
【知识探究】探究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探究材料:教材P9阅读“太阳能量的来源”探究问题:1.什么是太阳辐射?辐射的能量来自哪里?互动探究:教材第9-10页活动材料及其相关问题。
探究点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探究材料:教材图1.10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1.11 太阳黑子,图1.12 太阳耀斑,图1.13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及教材的相关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太阳外部结构包括哪几层?各有何特点?(2)太阳活动有哪几种形式?分别出现在哪几层?活动周期是多少?(3)由图分析2008年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
探究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
1.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么?2.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通信?3.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为什么往往发生在白天?【探究二参考】1.埃及雷达的干扰来自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带来大量带电粒子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地理必修一学案NO1-2明灯照地球导学案
1.2 明灯照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模型制作【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2、利用不同颜色的太空泥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
3、运用模型和资料,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使用说明】1、自习课上仔细研读课本和文本2遍,勾画重点内容,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各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
2.独立完成导学案,简明扼要写清自己的观点。
3.课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制作圈层结构模型,形成完善的成果。
【学习任务】利用不同颜色的太空泥制作圈层结构模型。
【模型制作任务路径】步骤一: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首先在空白纸上绘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建议纸张大小A4及以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不同的圈层结构,特别注意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步骤二:制作圈层将太空泥捏成合适的形状,粘贴在结构图上,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部分可以做成立体的,能表示出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复杂关系。
步骤三:完善补充在成形的结构图中标记出各层名称及深度等关键信息。
【任务一】地下明灯计划长久以来,人类对地壳结构的了解一直难以深入,地震预测便成了全球性的难题,据《光明日报》报道,利用现有手段分析地震波是认识地球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天然地震不可控制,因此我国科学家就想出了利用人工制造地震来探测地下内部结构的方法。
科学家们是怎样利用人造地震进行科学研究的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吴建平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人造地震的过程就好比给地球深部做“CT”,由于地球内部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科学家通过观测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速变化,就能获得地球内部结构图像。
问题一:理论储备,现请你结合课本、整合课程文本等相关材料完成下表。
问题二:理论内化实践图一图二1.根据图一,描述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2.推测速度变化的原因,试着将图二分成不同的圈层,并说明你的理由。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运用地质年代表和地球演化史资料,简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地球演化的过程特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重难点】
重点: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
2.从分布空间看: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展。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一些生物的和,是另一些生物的和。
(二)海陆变迁
(三)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导致了、、、
和。发生在古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小拓展:十大地质构造运动
迁西运动、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晋宁/蓟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
5.海星等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读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6~7题。
6.图示时期气候特点是( )
A.暖湿B.冷干C.暖干D.冷湿
7.图示时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B.两栖类C.三叶虫D.恐龙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皮毛、听觉发达、善攀爬、喜捕食鸟类等特点。下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复原图。完成8~9题。
8.该古生物最可能生活环境是()
A.浩瀚的海洋B.寒冷的冰原C.干旱的沙漠D.茂密的森林
9.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地区和地层对古生物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白垩兽B.东北三叠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知识记忆:
1. 人口迁移
①概念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探究】美国的人口迁移10页
完成活动: 1、
2、
3、
三、知识拓展: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⑴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⑶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⑴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⑵促进迁入地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⑶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四、小结题纲:
五、自我检测:
红对勾A 卷
五、自我检测:
1.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D.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
4.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到周朝我国的人口重心均分布在黄土高原
B.东汉末年,南方的居民开始陆续北迁
C.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3左右
D.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争不断发生,人口数量减少
5.下列关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说法是错误的()
A.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东移
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C.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D.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和西部
6.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7.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________,而且频率________()
A.增加,减慢 B.增加,加快 C.减慢,减慢 D.减慢,加快
8.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________(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9.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10.造成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人们被迫迁往他区
B.战争频繁,社会不稳定,人们为生存被迫迁移
C.经济发展,收入增多,人们有条件外出旅游
D.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人们想法外出打工谋生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预计2009年全部竣工。
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库区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
根据材料完成11~13题。
11.影响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原因 B.交通发展 C.国家政策 D.文化传统
12.对库区人口迁移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B.由农村向城镇迁移
C.由城镇向城市迁移 D.由农村向农村迁移
13.这种人口频繁地迁移现象,在我国最早开始于()
A.秦汉时期 B.“安史之乱”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4.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15.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人口结构图”回答。
(1)图中①反映的是________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反映的是________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劳动力由第________产业向第________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________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类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类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16.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的大量增加。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的主要流向一是从____到____;二是从_____到_____和______。
(3)和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其目的主要是_____和_______。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DDBA,BBBCB,CAAD
15.
(1)发展中、60、30、10
(2)发达、10、20、70
(3)城市化、城市、②、①
16.
(1)频率大,人口迁移数量
(2)农村城市内地沿海工矿地区
(3)自发务工经商
(4)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