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训》有感400字

合集下载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最新范文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最新范文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最新范文5篇曾国藩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那么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大家进行阅读和参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

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我的“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

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职责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我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

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

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能够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期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我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我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家族教育成就了杰出的子孙。

曾国藩将他的智慧与经验概括成为了一套家训,这些家训不仅仅是对自己家族的规范,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的指引。

通过阅读曾国藩家训,我深刻感受到了曾家的智慧和他们的家教理念,也对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勤奋行事,甚于悲愤。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曾国藩对于勤奋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不懈努力、勤奋工作,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在曾国藩的一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成为了他成就非凡的关键之一。

对于我个人来说,曾国藩的家训激励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怕困难和挫折,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家训是:“行善乐人,六观周全。

”这句话强调了曾国藩对于善行和心灵的重视。

他认为一个人要秉持正义和善良的品质,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不仅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通过曾国藩家训的引导,我意识到强调关爱他人,行善积德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中,并以他人的幸福为己任时,我们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获得更多机会与成功。

读完曾国藩的家训后,我对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家训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指导性的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仅是对家庭成员的教诲,更是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曾国藩的家训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这种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曾国藩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智慧和勤奋对家族和国家的贡献。

他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家庭人。

通过深入阅读曾国藩的家训,我认识到了家训教育的重要性,并受到了他对于勤奋和善行的启发。

我相信,只有通过家训教育,我们才能与曾国藩一样,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5篇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

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人生在世,几乎都渴望成功,谁都不愿意做一个失败者。

对于曾国藩的历史评价,至今或许还有分歧,但他是一个成功者,就应是不争的事实。

他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了成就事业的基础。

曾国藩的修身表此刻:为人表里一致,内心的一切都能够公之于众。

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在严格修身的同时,为自己树立一个的远大志向。

曾国藩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如诸子、兵书、水利等方面实学书籍,以此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事而储备真才实学。

中国人喜欢历史。

这种喜欢,除因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带来一种欣赏乐趣外,还因为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

曾国藩认为,读书,一要有志气,二要有胆识,三要有恒心。

“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

读书如此,做人做事也就应如此。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普通人照样能够成就事业,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

曾国藩成为后世榜样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励了千千万万没有依靠、没有财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进心。

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杨昌济谈到自己的务农之家时,杨昌济“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国藩、梁任公之例为勉之。

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精选3篇)【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第1篇】家书是家人之间来往的信件,通常是身在异乡游子平安与否和近来情况的。

家书不仅仅是家人之间的联系纽带,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股有效力量,是古代优秀家庭教育的缩影。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了曾国藩书写的家书近1000封,分为修身【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第2篇】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因为其原文多为古文,理解起来非常晦涩难懂,只能对着译文慢慢地啃,所以阅读速度提不起来。

直到读完整本书,才知道书信内容可分纳为三大境界“孝、劝、教”,也对曾国藩在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有了粗略了解。

曾国藩从小在儒家圣贤思想的影响下成长。

因此,他治家治学的思想都是从儒家思想而来,其美育思想也是如是。

“仁爱”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起初主要是指家庭血缘关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亲相爱,晚辈尊重敬爱长辈之意。

后来孔子提出了仁者。

爱人的思想,将“仁爱”思想发扬光大变成了一种推广到全社会、全人类的博爱之心,以“仁爱”为基础的儒家美育思想也随之产生了。

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曾国藩,在对他的家人们进行教育时,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仁爱的思想。

例如,“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乃真大学问也。

“在曾国藩看来,学问不局限于书本之中,像仁慈、孝悌所体现的“仁爱”才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学问,他希望子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仁通过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和睦的家庭人际关系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一贯重视修身养性,认为在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晚清社会,尤其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他讲求立志。

人要自强自立,最重要的是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1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写过信,回想起学生时代,自己也成写过信收过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国藩家书》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他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他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他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更深一层的思考中,我顿悟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

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2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读《曾国藩家书》个人感悟心得7篇

读《曾国藩家书》个人感悟心得7篇

读《曾国藩家书》个人感悟心得7篇读《曾国藩家书》个人感悟心得精选篇1纵观中华5000年的浩瀚文化,一个个英雄式的人物不计其数,他们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冲锋陷阵,吓破敌胆,有的官拜一品,开创盛世等等。

而我读完《曾国藩家书》后,越来越欣赏这位清朝后期的第一名臣。

在读书方面,作为程朱理学的唯一传人,他的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他晚年回忆学习的时候,曾说自己是一个读书天赋不高的人,但是他特别强调一个“静”字,每次看书不允许任何人去打扰,说到读书唯有静才能真正的领悟书中的真谛,读透书中的文意。

而在现在喧嚣的环境和社会氛围中,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被外面的繁华所感染,也不要被生活中的诱惑所吸引。

“人若有恒,事无不成”是他一身的写照,我们看一个人时总是看到他的汗水,却没有看见他含着泪水依然在奔跑。

曾国藩的坚持是很少人能做到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无一日不读书”,只有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努力,才造就了他辉煌传奇的一生。

而现实的世界,坚持已经成了少数成功者的专利,能坚持的人已然不多,当自己回首失败的时候,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突破口,是不是真的付出了这么多呢?是不是半途而废导致的失败呢?在他给九弟曾国荃的一封书信里,他写到“无愧于兄弟”,其实推而广之,就是他对待家人的态度,无论是兄弟还是子女都是平等而待,在子女面前,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教育出一位外交家,一位数学家,一位文学家。

特别是二子曾纪鸿,为了鼓励他,他花掉大量的时间和儿子一起学习数学。

而现在有很多人以工作忙无暇照顾家庭,或许真的是那样,但是时间是绝对可以调节的,只要我们用心花时间去做,去思考、去感悟。

何愁不成功呢?读《曾国藩家书》个人感悟心得精选篇2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曾国藩家训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家训》是我们总经办读书会阅读并学习分享的第二本书。

起初并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读《曾国藩家训》?我初浅的认为,曾国藩不过是组建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而已。

可有幸读了郦波所著的《曾国藩家训》后,让我感受颇深。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为人处事、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教育书籍,阅读并学习后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曾国藩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平凡”真实,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好父亲,也是个孝顺的.儿子。

他总是告诫他们要认真研究学问,要读好书但又不能读死书。

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

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

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

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

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

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

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养不教,父之过”。

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

《曾国藩家训》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篇1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

在单位的书架上,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清代曾国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进行评析,内容比较全面且深刻。

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

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

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

那时候,对工作与生活的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工作的第二年。

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对工作浅显的思考和感悟。

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

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

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以其清廉守正、尊师重道的为人处世之道而著称。

他的家训也被广泛传颂,被誉为“曾氏家规”,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也一直被人们传颂流传。

读曾国藩的家训有感,心中感慨良多,重整自己的生活规划。

一、学习态度曾国藩强调“学习勤于问,问则能明;不惮卑微,卑微则能识。

学而务实,实则能成。

”这样的态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学校里,我常常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问问题,也因为自以为聪明而觉得不需要辛勤努力。

但是,我发现这种学习态度只会让自己愚昧无知,思想陈旧,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因此,曾国藩的这种“敢问、勤学、务实”之道,将成为我的学习指南。

二、处世立身曾国藩的家训中,强调“身明心亮,不从流俗,不失为人正道”,这让人想起了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社会面前摇曳多姿,庸俗无知,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真正有自我、有正义感的人。

只有时刻提醒自己,维护内心的平衡、一心向善,才能走出浮躁、误入歧路的误区。

三、行为修养“与人和睦,有礼而有节”也是曾国藩的家规之一。

新时代,道德的破坏和预备崛起,让这样的修养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生活中,我们更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礼貌地待人接物,尊重别人的权利、信仰、背景。

唯有这样,才能依循公平正义的尺度,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四、家庭责任曾国藩的家教思想,更是强调了家庭责任的意义。

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而子女更应该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在生活中懂得回馈和照顾家人。

让亲情的温暖,团结着每一家人,准备迎接未来。

五、社会责任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提到了社会责任。

作为公民,应该履行各自的责任,对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服务、奉献的精神,应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得到体现、传承。

只有不断地践行,我们才能够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将责任之火传递下去,让爱心和真挚成为公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国藩的家训,始终是我们追求人生目标的一大驱动力。

【2018-2019】曾国藩家训读后感-word范文 (3页)

【2018-2019】曾国藩家训读后感-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曾国藩家训读后感(一)好久没有定下心来读读书,想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希望能从先贤的着作中得到启示,网上评论《曾国藩家训》是一本好书,于是就到新华书店把它买回家,阅读之后感触颇深。

曾国藩在家训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

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

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

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

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

事过变迁,百十年已过,但是《曾国藩家训》中反映的文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依旧具有顽强的活力。

曾国藩一生追求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

在我看来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相比显得简单,其实不然,修身一旦真正实行起来,远比我想像的困难得多。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一直都在修正我们的心态,都想做到“制心一处,事无不办”,但事实是“屡错屡改”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

看了《曾国藩家训》后,我知道我们之所以犯错误,大都与心态不正有关,凡事不见自己过,总见他人非;不思自己贪,总怒他人得,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怎么能做好事情,怎么能端正心态呢?《曾国藩家训》中写道:“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己贪”,才是我们端正心态的关键,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我们应该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

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二)利用十余天的时间读完了《曾国藩家训》,对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与为官的经历有了浅显的了解,更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

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

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下面就是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篇1】好书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书信,也是一位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位胸中含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与此同时,它也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之心的如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是为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在当今时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记得在《致沅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封信中,曾国藩针对弟弟所说的“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谈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他反对弟弟的这种态度,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接着,曾国藩又通过检讨自己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提出“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的观点,警告弟弟一定要以之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第一篇:我最近读了曾国藩的《家训》,让我深受启发。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家训是他传承家族美德的总结,也是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体现。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他强调了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父母的教育职责。

他不仅要求我们要尊重父母和敬爱长辈,还要求我们要积极向上,要有创业精神,要勤劳兴业,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说:“家世不可以凭空想象,而要靠人一代一代的劳动积累。

”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曾国藩的家训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他要求我们要忠诚,要诚实守信,要有公德心和家德心,还要有人德心和天下德心。

他坚信人类需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尊敬和信任,而人的品德教育从家庭开始。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做出优秀的事情。

我相信,曾国藩的家训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学习和模仿他们,坚定我们的信念和推动我们的梦想。

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成为一个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写作重点:1.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提出家庭责任和义务,以及父母的职责。

3. 重视品德教育,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高雅,表达清晰流畅,具有鲜明的个人思想和感悟。

同时,文章贴近生活,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写作语气较为正式,符合严谨的学术写作风格。

作者多次强调个人感想和认识,并对曾国藩的家训进行了较全面深刻的分析。

第二篇:曾国藩的《家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宝典。

他对人生做出了深刻而独特的阐述,捕捉了他的个人见解和学识。

他的家训深刻地教育了我们如何做好人,如何养成好习惯。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他首先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

他要求我们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庭,忠诚于自己心中的信仰。

他认为,忠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它可以激励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1中国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称之为圣贤,这也是先贤们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人不断努力,但成为圣贤的人屈指可数,可见成果之难,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从他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追求的精神。

圣贤者,首先为圣,圣者就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曾国藩也就是不断追求这种状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断地努力,纵欲的自责,自满则自遣,在不断地自省中,曾国藩他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弟兄,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范。

其次,圣贤者,贤者也,贤者,学识渊博,能力超群。

曾国藩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在为官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在清政府、外国人、太平军之间周旋,屡败而屡战,遇挫则愈强,提拔了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推动的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贤者。

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身上的许多优点尤值得现代的我们认真的领会和学习。

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2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

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达到监督的作用。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晚清中兴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不多,可是极有分量,读之,让人受益无穷,从《曾国藩家书》能够略知一二。

下面给大家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

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我的“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

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职责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我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

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

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能够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期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我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我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3)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3)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3)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的核心思想的结集,向世人传递着他的智慧和思想。

我读了《曾国藩家训》,也被它深深打动了。

曾国藩在家训中谈到了“诚”字。

“诚”是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价
值观之一,它是以诚待人,诚实守信,不失信义的原则。

每每读到这句话,就让我想起了家长教诲我们“要真诚待人,守信义”。

曾国藩崇尚真诚,他提倡大家要诚实守信,勿谓言之不
顺而反诘其词。

他说:“真诚而言之,不欺诲诳,当如此信守之。

”这句话表明了曾国藩的时代背景,也表明了曾国藩非常
重视真诚这一价值观。

曾国藩在家训中还谈到了“忠”字,“忠”是指对自己的职责忠实
尽责,对国家忠诚效忠,忠于理想。

曾国藩认为,忠诚是一种崇高的品质。

他说:“有效实事求是,忠于事实、忠于国家,
忠于理想,勿离其道而反其义。

”这句话激发了我对忠诚的认识。

忠诚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价值观,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我们要秉持忠诚信用的道德理念,恪尽职守,忠心谋事,为国家模范先行。

《曾国藩家训》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曾国藩的智慧和大爱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看《曾国藩家训》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尊重他人,行善事,以诚取人。

这个道理贯穿了曾国藩家训的始终,它正是曾国藩致力于传承和坚定的信念。

让我们都把曾国藩家训所传达的哲理给记住,并落实到生活中,在一切事情上都以诚信为本,做出真正让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凡事以信誉取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400字篇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

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00字篇2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

“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持续清贫。

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

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精选17篇)

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精选17篇)

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篇1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

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

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

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

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

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

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

”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

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

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曾国藩家训的读后感篇2因上周外出培训,很遗憾没能观看人劳科组织的《曾国藩家训》视频学习,自己随后在图书馆借阅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认真阅读。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400字
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

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

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

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

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

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

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


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

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

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