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
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口诀
![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2c02eb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e.png)
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口诀烷烃是指沿着碳碳键链为C基组成的烃类分子,烷烃同分异构体指在具有相同碳链结构,相同碳链重量的情况下,由于键的分布方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同分异构体的总和就是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
那么我们如何来计算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呢?“ 十 - 八” 口诀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有用的参考,此口诀概括计算方法为:1. 如果烷烃的碳链上有 n 个碳原子,就有 n! 共n× ( n−1 ) × ( n−2 )×...×3×2×1 种构型2. 单路重复:程序从最后一个碳原子开始,将它沿着 clockwise方向折叠,折叠一次等于1个异构体,直到碳链回到原来的顺序,就产生一个环型构型3. 双螺旋重复:若有位靠近碳链起点 -ω和终点α上靠近的碳被折叠,继续从终点α开始,逆时针折叠碳链若干格,直到α与ω重合(落在同一位置),这种折叠产生的异构体等于碳链长度减一。
因此,计算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口诀“ 十 - 八” 就用上述的方法便可以计算出。
例如,要计算 C6H12 的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n=6,因此有6!= 6×5×4×3×2×1 =720 个烷烃同分异构体。
此外,同分异构体数量也可以使用“Hypothetical Geometric Isomers Formulae” 公式来计算,它将单路重复和双螺旋重复因子分开,当一个有多个构型时,分裂开组成的n组元素之和,即为同分异构体的总数 .当考虑环烷烃的时候,可以假设环状烷烃有两个 end--groups 和一个中心碳,以及其他碳中的基,因此可以转换为 n--alkane 的形式计算,例如 C6H12 -- Cyclohexane,则所得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n--alkane 中的 6!,即 720 个。
综上所述,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可以使用“ 十 - 八” 口诀或 HypotheticalGeometric Isomers Formulae 公式来计算,本文介绍了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https://img.taocdn.com/s3/m/85a3f8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碳碳键构建而成。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对于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可以通过分析其分子结构的不同排列方式来计算。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烃基的基本结构单位:甲烷(CH4)。
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根据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甲烷的结构表示为:CH4、H3C-H、H2C-H2、H-CH3等。
可以看到,甲烷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只有1个,因为它只有一种连接方式。
接下来,我们考虑另一个基本结构单位:乙烷(C2H6)。
乙烷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
根据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连接方式,可以将乙烷的结构表示为:C2H6、H3C-CH3、H2C-CH3、H-CH2-CH3等。
可以看到,乙烷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只有1个,因为它只有一种连接方式。
然而,对于更复杂的烃基分子,同分异构体数目就会增加。
为了计算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我们可以运用多项式组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烃基中碳原子的数目。
假设碳原子的个数为n,那么氢原子的个数就为2n+2(因为每个碳原子有四个化学键,每个氢原子只有一个化学键)。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些碳原子进行排列,即考虑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对于烷烃(所有碳原子之间都是单键连接),我们可以将n个碳原子排列在一条链上,此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1。
对于n>3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考虑分支烷烃,即将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连接到主链的侧面。
我们可以计算每个位置上的分支的可能性,然后将这些位置的可能性相乘,最后将分子的线性结构和不同的分支位置组合起来。
对于环烷烃(含有环状结构的烃基),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更加复杂。
我们可以考虑将n个碳原子排列成一个环状结构,此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1。
之后我们可以在环上引入分支,就像在前面的烷烃中一样。
同样,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位置上的分支的可能性,将这些位置上的可能性相乘,并将环结构和分支结构组合起来。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18342a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3.png)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烷烃是一类仅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为直链或环状的碳骨架。
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时,可以通过改变碳骨架的连接方式或分子的空间排列来产生不同的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示例:
1. 丁烷(分子式:C4H10)的同分异构体:
-正丁烷:
CH3-CH2-CH2-CH3
- 2-甲基丙烷:
CH3-CH(CH3)-CH3
2. 戊烷(分子式:C5H12)的同分异构体:
-正戊烷:
CH3-CH2-CH2-CH2-CH3
- 2-甲基丁烷:
CH3-CH(CH3)-CH2-CH3
- 2,2-二甲基丙烷:
CH3-C(CH3)2-CH3
3. 己烷(分子式:C6H14)的同分异构体:
-正己烷:
CH3-CH2-CH2-CH2-CH2-CH3
- 2-甲基戊烷:
CH3-CH(CH3)-CH2-CH2-CH3
- 3-甲基戊烷:
CH3-CH2-CH(CH3)-CH2-CH3
这只是一小部分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示例,实际上,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通过在碳骨架上引入支链或环状结构,可以生成更多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口诀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76f6f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8.png)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口诀烷烃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简单,但同分异构体种类繁多。
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您记住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的口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同分异构体是甲烷,氢填沿轴。
甲烷,也叫沼气,是最简单的烷烃。
它的四个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沿着四面体排列。
第二种同分异构体是乙烷,氢填tp二向。
乙烷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连成一条直链,其余六个碳原子绕着这条链分布。
这样排列出来的乙烷分子看上去像一个"八"字,tp表示这个"八"字沿着平面的两个向量平移得到的,也就是这个"八"字是个无规则晶体结构。
第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丙烷,平面互切r螺旋。
丙烷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排成一条链。
这个链可以被看作一条螺旋线(比如说一个旋转的螺丝)在平面上互相穿切。
如果把其中的氢原子去掉,使得只剩下碳原子,你就会得到一个螺旋线的线框模型。
第四种同分异构体是丁烷,两端直连轴中弯。
丁烷分子由四个碳原子组成,沿着一条直链排列,两端分别连接着氢原子。
但是,这条链是有两个转折的地方,分别在第二个和第三个碳原子处,使得分子呈现出中间凸起的弯曲形状。
第五种同分异构体是戊烷,直连r缩两中。
戊烷中有五个碳原子形成一条直链,排列成为一个长方形。
但是分子的两端,也就是第一个和第五个碳原子处,没有连接着相同数量的氢原子,使得分子在两端略微收缩。
第六种同分异构体是己烷,平面r荡四端。
己烷的分子中有六个碳原子,排列成为一个六边形状的平面晶体结构。
四个碳原子在六边形的四个角落上,另外两个附着在接近角落的两个边上。
因此分子两端呈现出弯曲的形状。
第七种同分异构体是庚烷,两端并r缩分。
庚烷分子由七个碳原子组成,排列为一条直链。
就像戊烷一样,分子两端没有相同数量的氢原子,而且还进一步并在一起,使分子看上去像是有两个圆锥形的断面。
第八种同分异构体是辛烷,直缩中弯端r。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2b13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烷烃的命名规则。
烷烃的命名是根据碳原子数目来进行的,以“烷”作为后缀,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在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时,首先需要确定碳原子数目,然后按照碳原子的连接方式进行排列。
其次,对于同一种烷烃分子式的同分异构体,我们需要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
来确定其结构式。
例如,对于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可以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
在书写结构式时,需要明确每个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氢原子的位置。
在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碳原子数目,按照碳原子的连接方式进行排列;
2. 使用直线表示碳原子的连接,每个碳原子连接四个键,氢原子连接在碳原子
的空位上;
3. 确保结构式的简洁明了,避免出现混乱的连接方式或重复的结构单元。
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可以通过化学软件或手工绘制的方式来完成烷烃同分异构
体的结构式。
化学软件通常提供了丰富的结构式绘制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书写,同时也可以进行结构式的编辑和调整。
总之,正确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烷烃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书写方法,可以准确地表示烷烃分子的结构特征,为化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烃基同分异构体数
![烃基同分异构体数](https://img.taocdn.com/s3/m/8f08bf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2.png)
烃基同分异构体数摘要:一、烷烃同分异构体数1.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的烷烃同分异构体数2.碳原子数大于10的烷烃同分异构体数二、烯烃同分异构体数1.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的烯烃同分异构体数2.碳原子数大于10的烯烃同分异构体数三、炔烃同分异构体数1.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的炔烃同分异构体数2.碳原子数大于10的炔烃同分异构体数四、烃基同分异构体的应用1.化学反应中的同分异构体2.生物分子中的同分异构体正文:烃基同分异构体数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数量。
在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影响着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活性和生物活性等。
一、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烷烃是一类仅含有碳-碳单键的饱和烃。
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也有所差异。
当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时,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为1,即所有分子式相同的烷烃都只有一种结构。
当碳原子数大于10时,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开始增加,例如,C11H24的烷烃同分异构体数已经超过了100。
二、烯烃同分异构体数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与烷烃类似,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也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当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时,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为1,即所有分子式相同的烯烃都只有一种结构。
当碳原子数大于10时,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开始增加,例如,C11H20的烯烃同分异构体数已经超过了100。
三、炔烃同分异构体数炔烃是一类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
与烷烃和烯烃类似,炔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也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当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时,炔烃的同分异构体数为1,即所有分子式相同的炔烃都只有一种结构。
当碳原子数大于10时,炔烃的同分异构体数开始增加,例如,C11H16的炔烃同分异构体数已经超过了100。
四、烃基同分异构体的应用烃基同分异构体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在烷基化反应中,不同的烷基同分异构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活性和立体化学特征。
此外,在生物分子中,同分异构体也起着关键作用。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https://img.taocdn.com/s3/m/fb6eb9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7.png)
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烃是一类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原子具有四个键合能力,烃分子可以存在不同的排列方式和结构,从而形成各种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或空间构型不同的化合物。
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取决于碳原子数目、碳原子排列方式和键合方式等因素。
以下将根据烃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分类,讨论不同碳原子数的烃基同分异构体数目。
1. 单烷基(直链烷烃):单烷基是由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依次以单键相连构成的直链烷烃。
对于n个碳原子的单烷基,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可以通过CnH2n+2的分子式计算。
例如,当n=1时,甲烷(CH4)是唯一的结构;当n=2时,乙烷(C2H6)和丙烷(C3H8)是唯一的结构;当n=3时,有丙烷(C3H8)、异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等,总共有3个结构。
因此,n个碳原子的单烷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2^(n-1),其中n为整数。
2. 环烷烃:环烷烃由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并与其他碳原子以及氢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环烷烃具有不同的环数和不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因此同分异构体数目较多。
对于n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其同分异构体数目可以通过化学计数原理或荣格公式计算。
化学计数原理指出,对于含有环的化合物,其同分异构体数目等于具有相同分子式的开链同分异构体数目减去一个环的数目。
荣格公式则指出,对于n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CnH2n/(2n-2)。
以六个碳原子的环烷烃为例,己烷(C6H14)存在两个同分异构体,环己烷(C6H12)存在一个同分异构体,总共有三个结构。
3. 双烷基:双烷基由两个烷基基团连接而成,可以是直链的也可以是环状的。
对于n1和n2个碳原子的双烷基,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2^(n1-1) * 2^(n2-1),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烷基基团的碳原子数目。
例如,当n1=1,n2=2时,存在四个不同结构的双烷基。
4. 双键烃和环烯烃:双键烃由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碳氢化合物组成,而环烯烃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碳环化合物。
烷烃
![烷烃](https://img.taocdn.com/s3/m/7cf49245f7ec4afe04a1df3f.png)
一、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1)、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
由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自十一起用汉字数字表示。
例如: CH4叫甲烷,CH3CH3叫乙烷,CH3CH2CH3叫丙烷;C15H32叫十五烷。
(2)、为了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和“新”来表示。
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CH3CH3—CH2—CH2—CH2—CH3正戊烷CH3—CH—CH2—CH3异戊烷∣CH3CH3∣CH3—C—CH3新戊烷∣CH3习惯命名法简单方便,但只能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烷烃,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基衍生物。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式:Cn H2n+1(n≥1),通常用“R—”表示。
常见的烷基:CH3—甲基 CH3—CH2—乙基CH3—CH2—CH2—正丙基 CH3—CH—异丙基∣CH3对于支链烷烃的命名法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定主链,称“某烷”。
选定分子里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例一: CH3 — CH — CH2— CH2— CH2— CH3∣CH3在上式中线内的碳链为最长的,作为母体,含六个碳原子故叫己烷。
甲基则当作取代基。
(2)、写编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①在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编号,号数用1,2,3┉ 等表示。
②对简单的烷烃从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位次和取代基名词之间要用“—”连接起来。
在有几种编号的可能时,应当选定使取代基的位次为最小。
例二: 1 2 3 4 5 6CH3—CH2— CH — CH2— CH2— CH3∣CH3(3)、写名称,相同基合并写,不同取代基从小到大写。
(完整版)专题13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
![(完整版)专题13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76b9916fee06eff9aef807d2.png)
专题十三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第一部分:烷烃的命名一、习惯命名法:1、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总数(系统命名法为主链碳数)。
由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自十一起用汉字数字表示。
例如:CH4叫甲烷,CH3CH3叫乙烷,CH3CH2CH3叫丙烷;C15H32叫十五烷。
2、为了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和新”来表示。
(1)CH3—CH2 —CH2 —CH3 正丁烷(2)CH3 —CH —CH3 异丁烷ICH3习惯命名法只能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烷烃。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基衍生物。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式:C n H2n+1 (n》1 ),通常用“ R—"表示。
常见的烷基:CH 3 —甲基CH 3 —CH 2 —乙基CH3 —CH2—CH2—正丙基CH3 —CH —异丙基(注意:碳原子处于上下位置时中间短线不能省)ICH3对于支链烷烃的命名法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主链,称“某烷”。
(最长最多为主链)选定分子里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CFRIClk —C II —CII—€ II —Clk —< —CIEJ 1 r 1 1例:-H H - .ii- ■ H主链含八个碳原子故叫辛烷。
侧链则当作取代基。
2、编碳号,定基位。
在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编号,号数用1, 2, 3-…等表示,读成1号位,2号位,3号位等。
①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②若有两个不同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③若两个相同支链分别处在距主链两端同近位置,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标号,将支链位置相加求和,和小者为正确编号。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概述及解释说明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4535f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b.png)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烷烃是碳原子连结成直链或支链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只包含碳和氢原子。
在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备受关注。
同分异构指的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现象。
例如,甲烷和乙烷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H4和C2H6,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系统介绍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其解释说明。
首先,在"2.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部分我们将定义并背景介绍同分异构,并探讨导致此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分类。
接着,在"3. 同分异构的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探究键长、键键能力、空间取向与排列方式等因素对于同分异构现象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入量子力学解释和分子轨道理论以加深我们对此现象的理解。
然后,在"4. 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进一步阐述甲烷与乙烷、支链烷烃与直链烷烃以及环状烷烃与链式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最后,在"5.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同分异构现象及其解释说明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化学反应和材料设计中的启示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烷烃同分异构现象,并解释说明其原因和机制。
通过深入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化学反应中不同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并为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这对于促进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工业领域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2.1 定义和背景烷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简单,主要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因此存在着同分异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2.2 同分异构的原因导致烷烃发生同分异构的主要原因包括碳原子键长和键键能力的影响、空间取向与排列方式的影响以及量子力学解释和分子轨道理论等。
2.3 同分异构的分类根据烷烃同分异构的特点,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种形式:a) 结构异构体:指在碳骨架上某些原子或基团位置发生变化,如链式异构体和环状异构体等。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方法与技巧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ae2968449649b6648d747be.png)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方法与技巧作者:包军宋正华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5年第02期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同分异构体的查找非常好地体现了思维的有序性、分类思想以及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故其成了高考必考点之一,因此,无论高考备考,还是培养运用分类思想和有序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习并掌握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方法与技巧都显的非常必要.一、等效碳法(取代法)1.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查找(1)简单烷基同分异构体种类的查找烷烃从分子式(C4H10)开始,随着碳原子数增加出现同分异构现象,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没有同分异构体,甲烷、乙烷和丙烷分子分别去掉1个氢原子得到的烷基是查找其它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基础,甲基(-CH3)和乙基(-CH2CH3或-C2H5)均只有一种,丙基(-C3H7)有正丙基(-CH2CH2CH3)和异丙基[-CH(CH3)2]两种.(1)简单烷烃(含碳原子数少于等于8)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是其它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查找的基础,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关键是碳链骨架排列,为了查找的全面又不重复,可按照以下步骤:(1)将所有碳原子直线连接作为主链,(2)主链碳原子依次减少,(3)去掉1个碳作为甲基从中心到末端的倒数第2个碳依次连接,左右对称位置只连1次,(4)当需要从主链去掉2个碳时,首先按照乙基连接于主链,与甲基连接时顺序相同,只是只能从中心到倒数第3个碳,然后再变换成2个甲基在主链上按照同、邻和间的位置排列,(5)当需要从主链去掉3个碳时,首先作为正丙基,其次作为异丙基,然后分为1个甲基和1个乙基,最后分为3个甲基,按照上述类似的方法连接于主链书写查找.(2)其它烷基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烷基种类的查找,首先写出该烷烃分子式对应所有同分异构体碳的骨架,书写碳链骨架时,每一个碳原子周围的碳碳单键在同一平面内夹角相等,完全处于面对称的碳原子为同种碳原子(等效碳),那么某烷基(由相应烷烃去掉1个氢原子)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查找方法为:由该烷基碳原子写出的所有碳链中碳原子的种类减去季碳原子的种类所得的差.如丁基(-C4H9)的种类查找方法为:首先写出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所有碳链(见图1):CCCCCCCC图1丁基的查找碳链书写碳链a共有2种碳原子,碳链b共有2种碳原子,上述两种碳链中没有季碳原子,所以(-C4H9)的种类数目=2+2-0=4,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戊基(-C4H9)的种类数目=3+4+2-1=8.复杂烷烃(含碳原子数多于8)同分异构体种类的查找可按照上述进行综合应用.2.含苯环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含苯环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分为苯环上单取代和多取代两类,单取代同分异构体数目多少取决于该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多取代同分异构体数目是在确定取代基构造的基础上,以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邻、间、对位置关系进行查找,若有3个取代基且其中2个相同,则以两个相同的取代基进行邻、间、对分布,再查找第3个取代基的可连位置情况为宜,若3个各不相同,任意选取两个按照邻、间、对分布后再查找第3个取代基的位置情况,取代基3个以上采取类似的方法.3.取代基型烃的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当一种有机化合物(题目)结构中确定由1个末端取代基和另一部分组成时,通常使用等效碳法(取代法),如确定该结构中含有-X、-CHO、-OH、-COOH、-OOCH、-NH2和-Ph 等,首先书写碳骨架(含除要研究的取代基外的其它官能团),然后按照烷基数目查找方法(等效碳法)查找其同分异构体数目.如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化合物数目和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香烃数目等.2.等效键法(嵌入法)当一种有机化合物(题目)结构中确定有二价结构和另一部分组成时,通常使用等效键法(嵌入法),如结构中确定含有“CCOCOCOO”等,查找此类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时,首先写出指定要求除二价结构外的结构式,然后根据处于对称面的单键为同类单键,找出所有单键的种类,接下来将二价结构分为两类,即对称的如“CCOCO”和不对称的如“COO”,对于含有对称性二价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就等于除二价结构外的结构式中单键的种类,对于含有不对称的二价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就等于除二价结构外的结构式中两端不对称单键二倍加上两端对称单键的种类,如查找分子式为C7H8O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首先确定二价结构“-O-”,然后找出题目中去掉“-O-”剩余结构中单键种类,即HHHCHHHHH中的单键碳氢键4种、碳碳单键1种,单键共5种,因此分子式为C7H8O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再如分子式为C5H10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查找:首先确定不对称二价结构“O”,然后找出去掉“O”剩余结构中单键种类,即HCHHCHHCHHCHHH和CCHHHHCHHHCHHH,其中碳氢单键共4种、对称碳碳单键1种和不对称碳碳单键2种,因此分子式为C5H10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为1+(4+2)×2=13(种).三、综合运用高考愈来愈注重对方法和能力的考查,对查找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能力要求同样越来越高,表现为许多题目解决需要等效碳法(取代法)、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查找方法和等效键法(嵌入法)的综合运用,如:分子式为C5H11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种类,首先应用等效键法(嵌入法)找到其水解分别产生甲酸、乙酸、正丙酸、正丁酸和异丁酸等5种以及1-甲醇、2-甲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丙醇、2-丙醇、乙醇和甲醇等8种,然后再将两类分别组合成酯,即5×8=40(种);再如:扁桃酸CHCOOHOH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查找,首先确定1个末端取代基“-OOCH”,然后按照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查找方法,即邻、间、对3种甲基苯酚基础上应用效碳法(取代法)找到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13种.总之,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题目素材来源广泛,变化灵活,既便于高考较好地对方法与能力考查,又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科素养,从而避免学生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最终利于学生养成学习时善于探究方法、思考时积极运用有序性逻辑的良好习惯.。
烷烃(alkane)的构造和同分异构现象汇总
![烷烃(alkane)的构造和同分异构现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94696b7dd88d0d233d46ad4.png)
二、烷烃的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1) 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表示10碳以 下的碳原子数目,十个以上就用十一、十二…..等表示;
2) 用“正”代表无支链, “异”代表侧链, “新”代表四个碳原 子相连的化合物。如
CH4 甲烷, C11H24 正十一烷
(CH3)4C 新戊烷
但此法仅适用于简单和碳原子较少的化合物。
Methane 的正四面体
Kekulé模型
H
0.109nm
H H
C
109。28'
H
甲烷比例模型 甲烷球棒模型
丁烷的Kekulé 模型(球棒模型)
丁 烷 的 斯 陶 特 模 型
If you have not a stereo-concept of
Organic compounds,
you will not learn organic chemistry better.
H C C C C o o o o 1 2 2 1 C o 4 C C C C
C
H 3o H C C C C C C
1o:伯;2o:仲;3o:叔;4o:季。
3)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有多种形式,这种直链、 支链异构仅是其中的一种,称为碳链异构。
碳架异构 构造异构 同分异构 立体异构 构型异构 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构 构象异构
(1) 烷烃对卤代反应的相对活牲
(2) 自由基的稳定性:
各种游离基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排列:
CH 3
RCH 2 C .
>
RCH2 C H CH 3
.
>
RCH 2
CH 2
.
CH 3
>
H 3C .
烷烃同分异构体
![烷烃同分异构体](https://img.taocdn.com/s3/m/3589907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1.png)
判断某种烃的一氯代物种类
• 方法:找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氢原子 • 关键:对称氢原子的确定
4 下面烷烃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
31
CH3—CH—CH—CH—CH3 lll
CH3 CH3 CH3
2
第13页/共21页
等效氢法 ——找准称轴、点、面
对称轴
CH3CH2CH2CH2CH
第19页/共21页
三:比较反应前后容器的压强大小: 某气态烃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与足量 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 若反应前后压强保 持不变,温度保持在150℃,则此烃不可能 为
A.CH4 B.C2H4 C.C3H4 D.C2H6
第20页/共21页
感谢观看!
第21页/共21页
C
位置由心到边 一边走,不到端)
第七种:C—C—C—C—C 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CC
第八种:C—C—C—C—C
C
C
C 第九种:C—C—C—C
CC
第3页/共21页
写出C7H16的同分异构体
C 第一种:C—C—C—C—C—C—C 第六种:C—C—C—C—C
第二种:C—C—C—C—C—C
CC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种:C—C—C—C—C—C C
C- C ∣∣ CC
练习2、下列各对物质中:
⑴、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D——A、126C与136C ⑵、属于同系物的是——C——— ⑶、属于同位素的是———A—— B、O2与O3
——
—— —
——
⑷、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B——C、CH4与C4H10
⑸、属于同一物质的是——E——
CH3
D、CH3—CH—CH2—CH3与CH3—C—CH3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书写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1345c9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6.png)
烷烃1~10的同分异构体书写烷烃是一类仅由C和H两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只有单键,因此呈现出线性和分支的两种不同构型。
这种特殊构型的烷烃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同分异构体,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化学物质。
1.甲烷和乙烷: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H4,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乙烷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6、甲烷和乙烷都是无色、无臭和可燃的气体,甲烷广泛应用于燃气工业,而乙烷则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丙烷和异丙烷:丙烷由三个碳原子和八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3H8,呈现直链状结构。
而异丙烷则是一种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烷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为C3H8,含有一个叉状碳原子。
丙烷和异丙烷都是无色、无臭和易燃的气体,广泛应用于燃料和溶剂等行业。
3.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由四个碳原子和十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4H10,呈现直链状结构。
而异丁烷则是一种具有分支结构的丁烷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为C4H10,含有一个叉状碳原子。
正丁烷和异丁烷都是无色、无臭和易燃的液体,可用作燃料和溶剂等。
4.正戊烷和异戊烷:正戊烷由五个碳原子和十二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5H12,呈现直链状结构。
而异戊烷则是一种具有分支结构的戊烷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为C5H12,含有一个叉状碳原子。
正戊烷和异戊烷都是无色、无臭和易燃的液体,常用于燃料、溶剂和润滑油等。
5.六碳烷:六碳烷化合物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正己烷和环己烷。
正己烷由六个碳原子和十四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6H14,呈现直链状结构。
而环己烷则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六碳烷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为C6H12、正己烷无色、无臭和易燃,通常用作溶剂和燃料。
而环己烷也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于染料和橡胶工业等。
综上所述,烷烃化合物具有多种不同的构型,因此也产生了丰富的同分异构体。
这些同分异构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涉及到燃料、化学工业、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 │ ├─0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 ├─0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7803d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a.png)
│ │ ├─0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 ├─02烷烃是指只含有两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化学式为C2H6。
这种化合物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即存在多种结构上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 │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对于C2H6来说,有以下两种同分异构体:
│ │ │ 1. 乙烷: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直链分子。
乙烷是一种饱和烃,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
它是常见的燃料,可用于炉具、汽车和发电机等燃烧设备。
│ │ │ 2. 乙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
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具有双键的结构。
由于双键的存在,乙烯分子较为活泼,有较强的反应性。
乙烯是化工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合成聚乙烯、乙烯酮等重要化合物。
│ │ ├─这两种同分异构体的不同在于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乙烷是饱和烃,具有单键的分子结构,稳定性较高,化学反应相对较不活泼。
而乙烯是不饱和烃,具有双键的分子结构,较为活泼,易参与各类化学反应。
│ │ ├─同分异构现象充分展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和化学性质的差异,为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
![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https://img.taocdn.com/s3/m/1f06d613fad6195f302ba605.png)
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同分异体(共150种)一、CH4同分异构体(共1种)1、甲烷二、C2H6同分异构体(共1种)1、乙烷三、C3H8同分异构体(共1种)1、丙烷四、C4H10同分异构体(共2种)1、丁烷2、2—甲基丙烷五、C5H12同分异构体(共3种)1、戊烷2、2—甲基丁烷3、2 , 2—二甲基丙烷六、C6H14同分异构体(共5种)1、己烷2、2—甲基戊烷3、3—甲基戊烷4、2 , 2—二甲基丁烷5、2 , 3—二甲基丁烷七、C7H16同分异构体(共9种)1、庚烷2、2—甲基己烷3、3—甲基己烷4、3—乙基戊烷5、2 , 2—二甲基戊烷6、2 , 3—二甲基戊烷7、2 , 4—二甲基戊烷8、3 , 3—二甲基戊烷9、2 , 2 , 3—三甲基丁烷八、C8H18同分异构体(共18种)1、辛烷2、2—甲基庚烷3、3—甲基庚烷4、4—甲基庚烷5、3—乙基己烷6、2 , 2—二甲基己烷7、2 , 3—二甲基己烷8、2 , 4—二甲基己烷9、2 , 5—二甲基己烷10、3 , 3—二甲基己烷11、3 , 4—二甲基己烷12、2—甲基—3—乙基戊烷13、3—甲基—3—乙基戊烷14、2 , 2 , 3—三甲基戊烷15、2 , 2 , 4—三甲基戊烷16、2 , 3 , 3—三甲基戊烷17、2 , 3 , 4—三甲基戊烷18、2 , 2 , 3 , 3—四甲基丁烷九、C9H20同分异构体(共35种)1、壬烷2、2—甲基辛烷3、3—甲基辛烷4、4—甲基辛烷5、3—乙基庚烷6、4—乙基庚烷7、2 , 2—二甲基庚烷8、2 , 3—二甲基庚烷9、2 , 4—二甲基庚烷10、2 , 5—二甲基庚烷11、2 , 6—二甲基庚烷12、3 , 3—二甲基庚烷13、3 , 4—二甲基庚烷14、3 , 5—二甲基庚烷15、4 , 4—二甲基庚烷16、2—甲基—3—乙基己烷17、2—甲基—4—乙基己烷18、3—甲基—3—乙基己烷19、3—甲基—4—乙基己烷20、2 , 2 , 3—三甲基己烷21、2 , 2 , 4—三甲基己烷22、2 , 2 , 5—三甲基己烷23、2 , 3 , 3—三甲基己烷24、2 , 3 , 4—三甲基己烷25、2 , 3 , 5—三甲基己烷27、3 , 3 , 4—三甲基己烷28、3 , 3—二乙基戊烷29、2 , 2—二甲基—3—乙基戊烷30、2 , 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 , 4—二甲基—3—乙基戊烷32、2 , 2 , 3 , 3—四甲基戊烷33、2 , 2 , 3 , 4—四甲基戊烷34、2 , 2 , 4 , 4—四甲基戊烷35、2 , 3 , 3 , 4—四甲基戊烷十、C10H22同分异构体(共75种)1、癸烷2、2—甲基壬烷3、3—甲基壬烷4、4—甲基壬烷5、5—甲基壬烷6、3—乙基辛烷7、4—乙基辛烷8、2 , 2—二甲基辛烷9、2 , 3—二甲基辛烷10、2 , 4—二甲基辛烷11、2 , 5—二甲基辛烷12、2 , 6—二甲基辛烷13、2 , 7—二甲基辛烷14、3 , 3—二甲基辛烷15、3 , 4—二甲基辛烷16、3 , 5—二甲基辛烷17、3 , 6—二甲基辛烷18、4 , 4—二甲基辛烷19、4 , 5—二甲基辛烷20、4—正丙基庚烷21、4—异丙基庚烷22、2—甲基—3—乙基庚烷23、3—甲基—3—乙基庚烷24、4—甲基—3—乙基庚烷25、2—甲基—4—乙基庚烷26、3—甲基—4—乙基庚烷27、4—甲基—4—乙基庚烷28、2—甲基—5—乙基庚烷29、3—甲基—5—乙基庚烷30、2 , 2 , 3—三甲基庚烷31、2 , 2 , 4—三甲基庚烷32、2 , 2 , 5—三甲基庚烷34、2 , 3 , 3—三甲基庚烷35、2 , 3 , 4—三甲基庚烷36、2 , 3 , 5—三甲基庚烷37、2 , 3 , 6—三甲基庚烷38、2 , 4 , 4—三甲基庚烷39、2 , 4 , 5—三甲基庚烷40、2 , 4 , 6—三甲基庚烷41、2 , 5 , 5—三甲基庚烷42、3 , 3 , 4—三甲基庚烷43、3 , 3 , 5—三甲基庚烷44、3 , 4 , 4—三甲基庚烷45、3 , 4 , 5—三甲基庚烷46、2—甲基—3—异丙基己烷47、3 , 3—二乙基己烷48、3 , 4—二乙基己烷49、2 , 2—二甲基—3—乙基己烷50、2 , 3—二甲基—3—乙基己烷51、2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52、2 , 5—二甲基—3—乙基己烷53、3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54、2 , 2—二甲基—4—乙基己烷55、2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56、2 , 4—二甲基—4—乙基己烷57、3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58、2 , 2 , 3 , 3—四甲基己烷59、2 , 2 , 3 , 4—四甲基己烷60、2 , 2 , 3 , 5—四甲基己烷61、2 , 2 , 4 , 4—四甲基己烷62、2 , 2 , 4 , 5—四甲基己烷63、2 , 2 , 5 , 5—四甲基己烷64、2 , 3 , 3 , 4—四甲基己烷65、2 , 3 , 3 , 5—四甲基己烷66、2 , 3 , 4 , 4—四甲基己烷67、2 , 3 , 4 , 5—四甲基己烷68、3 , 3 , 4 , 4—四甲基己烷69、2 , 4—二甲基—3—异丙基戊烷70、2—甲基—3 , 3—二乙基戊烷71、2 , 2 , 3—三甲基—3—乙基戊烷72、2 , 2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73、2 , 3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74、2 , 2 , 3 , 3 , 4—五甲基戊烷75、2 , 2 , 3 , 4 , 4—五甲基戊烷。
烷烃同分异构体
![烷烃同分异构体](https://img.taocdn.com/s3/m/d1abd315998fcc22bdd10d8d.png)
C5H12 3种
C6H14 5种?
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 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附表:烷烃的碳原子数与其对应的同分异构体数
碳原子 数
1
2
3
456
8
11
16
20
同分异
体数 1 1 1 2 3 5 18 159 10359 366319
第六页,课件共有12页
➢ 二、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书写规则: 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甲烷
甲基
亚甲基
1、烃基的特点: 呈电中性的原子团,含有未成键的单电子
第二页,课件共有12页
2、几种重要的烷烃及烷基:
CH4 -H 甲烷
CH3CH3 乙烷
CH3 -H
甲基
CH2
亚甲基
-H
CH2CH3
乙基
第三页,课件共有12页
丁烷共两种
** CH3CH2CH2CH3
正丁烷
丁
烷
**
CH3 CH CH3
∣
∣
C
C
第十页,课件共有12页
B、两甲基在不同一个碳原子上
C -C - C - C - C
∣× ∣ ∣
∣×
CC C
C
C -C - C - C - C
∣
∣ ∣×
C
CC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12页
4、主链少三个碳原子
C ∣
C -C - C - C - C - C - C ∣∣
CC
CC ∣∣
C -C - C - C ∣∣
➢C7H16 的同分异构体
1、直链 主链由长到短;
H H H H H HH ∣∣∣∣∣∣∣ H-C- C- C- C- C-C- C-H ∣∣∣∣∣∣∣ HHHHHH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同分异体(共150种)
1种)
一、CH
4同分异构体(共
1、甲烷
二、C
同分异构体(共1种)
2H6
1、乙烷
同分异构体(共1种)
三、C
3H8
1、丙烷
四、C
同分异构体(共2种)
4H10
1、丁烷
2、2—甲基丙烷
五、C
同分异构体(共3种)
5H12
1、戊烷
2、2—甲基丁烷
3、2 , 2—二甲基丙烷
六、C
同分异构体(共5种)
6H14
1、己烷
2、2—甲基戊烷
3、3—甲基戊烷
4、2 , 2—二甲基丁烷
5、2 , 3—二甲基丁烷
同分异构体(共9种)
七、C
7H16
1、庚烷
2、2—甲基己烷
3、3—甲基己烷
4、3—乙基戊烷
5、2 , 2—二甲基戊烷
6、2 , 3—二甲基戊烷
7、2 , 4—二甲基戊烷
8、3 , 3—二甲基戊烷
9、2 , 2 , 3—三甲基丁烷
同分异构体(共18种)
八、C
8H18
1、辛烷
2、2—甲基庚烷
3、3—甲基庚烷
4、4—甲基庚烷
5、3—乙基己烷
6、2 , 2—二甲基己烷
7、2 , 3—二甲基己烷
8、2 , 4—二甲基己烷
9、2 , 5—二甲基己烷
10、3 , 3—二甲基己烷
11、3 , 4—二甲基己烷
12、2—甲基—3—乙基戊烷
13、3—甲基—3—乙基戊烷
14、2 , 2 , 3—三甲基戊烷
15、2 , 2 , 4—三甲基戊烷
16、2 , 3 , 3—三甲基戊烷
17、2 , 3 , 4—三甲基戊烷
18、2 , 2 , 3 , 3—四甲基丁烷
九、C
同分异构体(共35种)
9H20
1、壬烷
2、2—甲基辛烷
3、3—甲基辛烷
4、4—甲基辛烷
5、3—乙基庚烷
6、4—乙基庚烷
7、2 , 2—二甲基庚烷
8、2 , 3—二甲基庚烷
9、2 , 4—二甲基庚烷
10、2 , 5—二甲基庚烷
11、2 , 6—二甲基庚烷
12、3 , 3—二甲基庚烷
13、3 , 4—二甲基庚烷
14、3 , 5—二甲基庚烷
15、4 , 4—二甲基庚烷
16、2—甲基—3—乙基己烷
17、2—甲基—4—乙基己烷
18、3—甲基—3—乙基己烷
19、3—甲基—4—乙基己烷
20、2 , 2 , 3—三甲基己烷
21、2 , 2 , 4—三甲基己烷
22、2 , 2 , 5—三甲基己烷
23、2 , 3 , 3—三甲基己烷
24、2 , 3 , 4—三甲基己烷
25、2 , 3 , 5—三甲基己烷
27、3 , 3 , 4—三甲基己烷
28、3 , 3—二乙基戊烷
29、2 , 2—二甲基—3—乙基戊烷
30、2 , 3—二甲基—3—乙基戊烷
31、2 , 4—二甲基—3—乙基戊烷
32、2 , 2 , 3 , 3—四甲基戊烷
33、2 , 2 , 3 , 4—四甲基戊烷
34、2 , 2 , 4 , 4—四甲基戊烷
35、2 , 3 , 3 , 4—四甲基戊烷
同分异构体(共75种)
十、C
10H22
1、癸烷
2、2—甲基壬烷
3、3—甲基壬烷
4、4—甲基壬烷
5、5—甲基壬烷
6、3—乙基辛烷
7、4—乙基辛烷
8、2 , 2—二甲基辛烷
9、2 , 3—二甲基辛烷
10、2 , 4—二甲基辛烷
11、2 , 5—二甲基辛烷
12、2 , 6—二甲基辛烷
13、2 , 7—二甲基辛烷
14、3 , 3—二甲基辛烷
15、3 , 4—二甲基辛烷
16、3 , 5—二甲基辛烷
17、3 , 6—二甲基辛烷
18、4 , 4—二甲基辛烷
19、4 , 5—二甲基辛烷
20、4—正丙基庚烷
21、4—异丙基庚烷
22、2—甲基—3—乙基庚烷
23、3—甲基—3—乙基庚烷
24、4—甲基—3—乙基庚烷
25、2—甲基—4—乙基庚烷
26、3—甲基—4—乙基庚烷
27、4—甲基—4—乙基庚烷
28、2—甲基—5—乙基庚烷
29、3—甲基—5—乙基庚烷
30、2 , 2 , 3—三甲基庚烷
31、2 , 2 , 4—三甲基庚烷
32、2 , 2 , 5—三甲基庚烷
34、2 , 3 , 3—三甲基庚烷
35、2 , 3 , 4—三甲基庚烷
36、2 , 3 , 5—三甲基庚烷
37、2 , 3 , 6—三甲基庚烷
38、2 , 4 , 4—三甲基庚烷
39、2 , 4 , 5—三甲基庚烷
40、2 , 4 , 6—三甲基庚烷
41、2 , 5 , 5—三甲基庚烷
42、3 , 3 , 4—三甲基庚烷
43、3 , 3 , 5—三甲基庚烷
44、3 , 4 , 4—三甲基庚烷
45、3 , 4 , 5—三甲基庚烷
46、2—甲基—3—异丙基己烷
47、3 , 3—二乙基己烷
48、3 , 4—二乙基己烷
49、2 , 2—二甲基—3—乙基己烷
50、2 , 3—二甲基—3—乙基己烷
51、2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
52、2 , 5—二甲基—3—乙基己烷
53、3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
54、2 , 2—二甲基—4—乙基己烷
55、2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
56、2 , 4—二甲基—4—乙基己烷
57、3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
58、2 , 2 , 3 , 3—四甲基己烷
59、2 , 2 , 3 , 4—四甲基己烷
60、2 , 2 , 3 , 5—四甲基己烷
61、2 , 2 , 4 , 4—四甲基己烷
62、2 , 2 , 4 , 5—四甲基己烷
63、2 , 2 , 5 , 5—四甲基己烷
64、2 , 3 , 3 , 4—四甲基己烷
65、2 , 3 , 3 , 5—四甲基己烷
66、2 , 3 , 4 , 4—四甲基己烷
67、2 , 3 , 4 , 5—四甲基己烷
68、3 , 3 , 4 , 4—四甲基己烷
69、2 , 4—二甲基—3—异丙基戊烷
70、2—甲基—3 , 3—二乙基戊烷
71、2 , 2 , 3—三甲基—3—乙基戊烷
72、2 , 2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
73、2 , 3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
74、2 , 2 , 3 , 3 , 4—五甲基戊烷
75、2 , 2 , 3 , 4 , 4—五甲基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