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评价技术(一)
储层评价
据前人研究结果[ 1 ]和岩心分析可知 ,由低孔隙度(Φ< 13 %)较纯砂岩得出的胶结指数 m 与泥质含 量(V sh )的关系为
m = 21006e010033V sh
.
为了对储层性质进行判别,OID 与 m 分别使用一定的刻度绘图进行重叠, 可 得出各层的OID 与 m的交会面积 S 值。试油资料表明,储层产量与交会面积 S 值正相关关系,因此根据 S 大小即可实现储层流体性质(储层性质) 的识别。使用 交会面积方法对已试油的28 层储层流体的性质进行判别,得出如表 1所示的判别 标准 ,图 1 为 XK7 井流体性质判别图。上述应用实例表明 ,交会面积法为中央 凹陷带那读组致密储层性质识别提供了新的有效识别手段 ,与原有的交会图等识 别方法相比 ,该法快速、 直观 ,效果明显 ,解释结果符合率由 56 %提高到9614 %,从而解决了在近年生产上遇到的难题 ,为开发测试准确选层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
.
四、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决定孔隙度好、坏的主要是孔隙;决定渗透率好坏的主要是喉道。
图3-10 岩石孔隙系统示意图
图0-1 我国1历.岩年石颗石粒油;产2.胶量结变物. 化;3直.孔方隙系图统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
陆相页岩油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含油页岩,其储层评价是指对这种页岩的油气储层性质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一些关键参数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参数和方法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含油性质。
一、孔隙结构参数的评价
1. 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孔隙度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通过对孔隙度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是否存在足够的孔隙空间来储存油气。
2. 孔隙结构
除了孔隙度外,孔隙结构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连通性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孔隙体积和孔隙连接情况。通过对孔隙结构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特征,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岩矿组成参数的评价
1. 含油量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含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通过对含油量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的有效含油空间和油气资源量,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岩矿成分
除了含油量外,岩矿成分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关键参数之一。岩矿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储层的岩矿组成情况,从而为页岩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地球物理参数的评价
1. 岩石物理参数
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磁化率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地质条件和石油储层的评价,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将从石油地质和储层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
一、石油地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石油地质是研究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和构造、地层演化、沉积物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等储层形成条件的学科。它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岩心分析等手段,综合研究各种地质因素,揭示石油成藏的规律和特点。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层学、岩相学、古生物学、测井解释等。地层学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将一系列岩石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和划分的学科;岩相学研究沉积物的特征和岩石的沉积环境;古生物学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断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等信息;测井解释则是通过对地下岩层进行测量和解释,获取与储层特征有关的参数。
二、储层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储层评价是指对石油储层的油气性质、物性参数和储集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储层评价的目的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客观有效的储层描述和预测。
在储层评价中,需要使用一系列地球物理测井、岩石物性实验和沉
积学分析等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是利用地面仪器和设备对井孔进行测量,获取各种物性参数的方法,包括测井曲线解释和测井响应模拟等;岩石物性实验则通过采集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参数测定;沉积学分析
结合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对岩石进行粒度、颗
粒组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三、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的应用案例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2.压力评价方法 (1)录井方法:岩屑观察与密度测量方法;利用综 合录井仪解释地层压力。 (2)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预测地层压力:电阻率方法、 声波测井方法、联合电阻法。 (3)试油测试方法:一是直接取初关井压力恢复值 作为地层最高压力;二是当初关井压力由于各种原 因没测时,可以根据压力恢复曲线计算得到原始地 层压力。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二、沉积相分析 (一)相标志研究 1.岩性标志 (1)颜色:指示古环境水介质氧化还原程度。 (2)岩石类型 (3)自生矿物 (4)颗粒结构:粒度参数、颗粒形态和圆度、颗粒 定向、支撑结构、颗粒表面特征等
(5)沉积构造
(6)测井相标志: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地 层倾角测井等
(3)平滑表面:样品的表面用肉眼看不清碎屑颗粒 和孔隙,手感平滑,指泥质砂岩或胶结程度很高的砂 岩。
2.岩心表面的裂缝特征 (1)裂缝发育的多少:条/m (2)裂缝的性质:以“张裂缝”或“剪切裂缝”来 表述。 (3)裂缝的开启程度:用实测的裂缝宽度值的平均 值来表示(mm)。 (4)裂缝的充填程度:首先确定裂缝的充填物是什 么,再以“全充填”、“部分充填”“没有充填”等 表述其充填程度。 (5)裂缝的延展方向:用“垂直裂缝”、“斜交裂 缝”和“平行裂缝”表述。
2.成岩阶段和成岩环境的划分及其识别标志 (1)成岩阶段和环境的划分
同生期: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早成岩期:浅—中埋藏成岩环境 晚成岩期:深埋藏成岩环境 表生成岩期:表生成岩环境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
u技术原理:
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项目的关键技术
项目的关键技术
(1)煤储层评价技术
(1)测井煤层气井岩心刻度技术-应用岩心资料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本地区的煤层组分解释模型,求取煤层储层参数(如含气量、灰分、挥发分、水分、固定碳、孔隙度、渗透率等)。
(2)双重介质地质建模技术
三、提交成果及技术指标
1、技术指标
(1)在现有资料的条件下,应用岩心刻度技术形成可行的储层识别和参数求取储层参数的方法,使解释结果符合煤层气储量规范计算要求;
2、预期成果
(1)建立适合该地区的煤层气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并应用于本地区。
3、提交成果
(1)测井解释成果图册及数据体。
(2)项目研究报告及相关的电子文档。
4、成果标准
测井研究成果符合《DZT0249-2010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要求
岩石物性与储层评价技术
岩石物性与储层评价技术
岩石物性与储层评价技术是石油地质学中的关键领域,它对于油气勘探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岩石的物性参数分析和储层评价,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为储层的有效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岩石物性
岩石物性是指岩石在地质力学作用下的一些基本物理特征,包括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岩石物性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是储层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岩石储集性能和油气开发潜力的重要手段。
1. 密度测量
岩石的密度与其成分、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地震勘探等方法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情况,进而反演岩石中的油气含量和储集性能。
2. 孔隙度测量
孔隙度是指岩石体积中孔隙所占的比例,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孔隙度测量方法有压汞法、氦气置换法等,可以准确测定岩石孔隙度并进一步评价其储存流体的能力。
3. 渗透率测量
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渗透的能力,是评价储集层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渗透率测量方法有渗流模型、试油法等,可以帮助确定储
层的渗透能力和产能潜力。
二、储层评价技术
储层评价技术是指对储集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用于判断储层的优劣和变化情况,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
1. 相态分析
相态分析是通过石油地质学、地震学和油气物性等技术手段,对储
层中的油气-水-岩石三相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相态分析可以评价储层的
饱和度、物性变化和含油气阶段等参数,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2. 流体识别技术
流体识别技术是通过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和岩石物性等综合手段,
识别和区分储层中的不同流体类型,如原油、天然气和水等。通过流
油气勘探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勘探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
油气勘探和储层评价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是决定储量规模和油气产量的关键技术。技术的发展对于石油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油气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是在地质调查和勘探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测井、地震、地质化探等方法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作业。它必须依赖于高科技手段,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地震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多方面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地震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可以对石油储集层进行三维成像,获取地质构造信息,揭示油气的分布规律。
地质化探技术也是常用的油气勘探技术之一。常用的有电法、磁法、电磁法等地质化探方法。通过采用一系列方法,对地下各种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包括地球电磁场、地热、地下水流、地表形貌及地球的重力场等方面,找到油气藏的准确位置。
此外,还有远隔探测、勘探钻和重力探测、磁力探测和电磁探测等其他勘探技术。
2. 储层评价技术
油气开发的关键在于储层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储层评价技术是对油气藏性质进行初步评价,识别储层含油气性、获得储集层地质结构信息,确定油水气的位置、分布和规模,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判断油气开发的可行性的重要技术方法。
测井技术是储层评价的核心技术。它利用各种工具探测井眼周围的岩石性质,检测不同岩石中的有效性质,根据岩石中所包含的油和气,来判断储层的大小和分布,预测油气产量和采收率。测井技术是储层评价的一项精密科学,其井下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储层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024年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范文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篇
一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与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
一、引言
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高台子油田的开采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评价以及非线性渗流理论进行研究,为油田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
(一)储层特征
高台子油田储层以中、低孔隙度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泥质砂岩、石灰岩等,且在埋藏深度大、温度高的环境中经历了长期的油气开发和地下复杂环境的双重影响,储层特征复杂多变。因此,对储层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二)储层评价方法
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特征,本文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试井资料分析等。其中,岩心分析可提供详细的矿物成分、孔隙结构等信息;测井解释可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进行精确评价;试井资料分析则可反映储层的实际生产能力及动态变化情况。
(三)储层评价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的储层具有较高的油气丰度和较好的开采潜力,但也存在部分区域储层质量较差的情况。因此,在后续的开采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三、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
(一)非线性渗流理论概述
非线性渗流是指在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不再满足线性关系的现象。该现象在高台子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因此对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
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非达西渗流模型进行研究。该模型考虑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非线性流动特性,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渗流规律。
储层评价技术(一)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 颜色
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 自生色:含铁自生矿物、有机质,反映沉积环境的氧 化还原程度。 继承色:陆源矿物种类和含量,如长石砂岩为粉红色, 系岩石遭受次生变化所致。
二、 成分
1 、颗粒成分 陆源碎屑: 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和岩屑。 盆内碎屑: 主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石碎屑(我国 中新生代湖相碎屑岩含少量)。
适用井别:
评价井,科学探索井(取心井段长、资料丰富)
资料基础:
地质录井(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等)、地震、测 井、试油试采、实验室分析
第一章 岩石学研究
评价技术和方法:
岩石学研究 沉积相分析 成岩作用研究 温度和压力分析 储集空间和物性评价 含油性评价 综合评价
适用井别:
评价井,科学探索井(取心井段长、资料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 、裘亦楠 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修订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王允诚,油气储层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3 、颜其彬等,储层定量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9
4 、应凤祥等,中国油气储层研究图集(卷一) “碎屑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5、陶洪兴等,中国油气储层研究图集(卷二) “碳酸盐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粘
土
<0.0039
(泥)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的方法一实验分析技术
10 6
<
10 2
/
/
一
萋 8 o
—
∞ ●
/
2
4 6 8 l 0 1 2 i 4 1 8 1 3
图3 页岩 镜 质 组 反 射 率 Ro 试 步骤 测
( 4)x 衍射 沉积岩 粘土矿物定量分析。通过岩相学和x衍射确定
r c( 0 t’}
[ 张 金 川 , 薛 会 , 张 德 明 页岩 气 及 其 成 藏 机 理 Ⅱ 现 代 地 质 , 4 ] 】
20 0 3, 1 () 6 —4 6 74 :4 6 6
[ R P l s o D. . ri , R Hi , C. . a 5 】 M.ol t , ar M J ve a l l W Ad m. Ge lgc ooi
术确定粘土矿物
岩心描述
( ) 2 镜质组反射率R 分析 。其表 明镜 质组反射的入射 光数 量 , o 确定页岩 成熟度 。在热成 因的页岩储气层 中 ,烃类是在时间 、温度和 压 力的共 同作用下生成 的。当页岩 中T C O 达到 一定指标 后 ,有机质的 成熟度则成为页岩 气源岩生烃潜 力的重要预 测指标 ,含气页岩的成熟 度越高表明页岩 生气量越 大 ,页岩 中可 能赋存的气体也越多 。实验分 析流程与步骤如 图3 所示 。 ( R c— vl 3) ok E a 热解分析 。评估样本 中有机物 的油气 生成潜力和 热 成熟作用 ,确定已经转 化为烃 的有机 质比例 ,以及可以通过全面热 转换 而 生 成的 烃 的总 量 ,所 分析 参 数包 括 :S ( 石 中残 留烃 含 岩 量 )、S 岩石 中的干酪根 在热解 过程 中新生 成烃 类 )、HI( ,( 氢指 数 )、T ;该方法 原理 是将烃源岩样 品进行加热 ,对其进行热解 , 然后根据 其生成产物的类型和数量来对烃源岩进行评价 。
储层评价技术
储层评价技术
储层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评价油气储层的性质和
储集条件,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储层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储层的孔隙度、
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而评估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油田开发和生产
提供科学的指导。
储层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岩心实验、地震勘探和测井技术等。岩心实验
是通过采集储层岩石样品,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分析,来获得储层岩石的
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常用的岩心实验包括岩心物性实验、岩心饱和度实验、岩心渗透率实验等。岩心实验可以提供直接的储层参数数据,为储层
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储层的地质信息。地震勘探可以获得储层的层位分布、厚度、构造等信息,进而推断储
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等参数。地震勘探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等过程。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广泛的储层信息,对
于评价储层的连通性和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测井技术是通过测井仪器对井下的地层进行测量,获取储层的物性参
数和流体性质。常用的测井技术包括电测井、声测井、自然伽玛测井等。
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壁周围地层的电阻率、声波速度、放射性等参数,进
而推断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测井技术是评价储层的一
种重要手段,能够在井中直接获取储层参数,对储层评价具有较高的精度。
储层评价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区域特点进行综
合考虑。不同的储层评价技术有其适用的场合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
合理选择和组合多种技术手段,以达到准确评价储层的目的。同时,随着
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岩心CT扫描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和三维测井技术的
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评价技术
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评价技术
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评价技术是石油勘探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
对储层中孔隙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储层孔隙度、孔隙分布、
孔隙连通性等方面的评价信息,对储层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从测井技术的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1.测井技术的原理
(1)电性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电导率或电阻率等电性参数,可以
间接反映储层中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信息。常用的电性测井方法有直流
电阻率测井、交流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等。
(2)弹性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回弹系数等弹性参数,可以反演储层孔隙结构的信息。常用的弹性测井方法有声波测井、密
度测井、剪切波测井等。
(3)核磁共振测井:通过测量地层中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
获取储层中流体的物理特性,反演储层孔隙结构的信息。核磁共振测井技
术主要包括核磁共振声波测井、核磁共振图像测井等。
2.常用的测井评价方法
(1)测井分析法:通过对测井曲线的解释和分析,结合地质模型和
现场岩心数据,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孔隙度曲线分析法、电阻率差值法、声波频谱分析法等。
(2)测井模型法:通过建立储层模型,模拟储层中的物理现象,对
测井数据进行反演,获得孔隙结构等参数。常用的方法有核磁共振模型法、声波模型法、电阻率模型法等。
(3)测井评价模型法:通过建立储层评价模型,将测井数据与地质参数进行关联,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3.应用案例
测井评价技术在实际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国内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
位 ,世界上的油气有一半或一半以上来 自于碳酸盐岩储层。在 我国 .碳酸盐岩储集岩主要发育在 元古界 、下古生界和上古生
界 ,其 中以 塔 里 木 塔 中隆 起 北 坡 油 气 区 、轮 南 油 气 区 和 四 川 盆 地 油 气 区 为典 型 代表 。此 外 ,华北 地 台新 生 古 储 碳 酸 盐 岩潜
的研 究 。可 以恢复 岩石的 原始结构 构造 ,确定 矿物的次 生加 大,追溯物源及物源混合度 ,推断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判断
原始 颗 粒 的大 小 、圆 度 ,判 断胶 结 物 的形 成世 代 、成岩 作 用 演 化 规律 、矿 物的 环带 ,识别 白云 石化 、去 白云石化 问题 等方 面” ,
岩 储 层 评 价 技 术 包 括 储 层
阂・ 碳唆 盐岩储 砰价 技术
◇西 南石 油大 学资源 与环境 学 院 梅 仕 军 莫 静 林 刚 川庆 钻探 工程 有 限公 司地球 物 理勘 探 公 司物探研 究 中心 黄 丽鹃
宏观 分析 技 术 与储 层 微观
分 析 技 术 。 定 量 碳 酸 盐 岩
( 3) 发光显微镜 分析技术。发光显微镜技术可分为阴极发 光显微镜技术和荧 光显微镜技术 ,两者虽均利用某些物 质固有
的发光现象来作为研究手段 ,但其原理与应用具有较大的区别。
阴 极 发 光 为 一 种新 技 术 ,主 要 用 于 碳 酸 盐 岩 成 岩 作 用 方 面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摘要】
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勘探等方法来寻找潜在的油气储集层。储层评价则是
对勘探获得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储层的储集性能。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通过地震、电磁等手段探测地下构造;地球化学勘探方法
则是利用地下气体、液体等化学特征来判断油气的分布情况;钻井勘
探方法通过钻井获取地层样品进行分析。储层岩性评价方法和储层孔
隙结构评价方法则是对储层进行岩性和孔隙度等方面的评价。综合石
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找到潜在的油气资源,为石
油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井
勘探、储层岩性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评价、综合性。
1. 引言
1.1 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的关键步骤。通过石油地质勘探,可以找到潜在的油气储集层,并确
定其位置、规模和分布情况。这对于发现新的石油田和天然气田,提
高勘探开发成功率,增加资源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地下结构、沉积岩层和地质体系,从而为采油勘探提供准确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及时调整勘探开发策略,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石油工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找到潜在的油气资源,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促进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地质勘探不仅是一项必要的技术活动,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和关键环节。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一录井资料是油气层评价的基础
第一部分录井资料是油气层评价的基础
地质录井主要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荧光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
第一节钻时录井资料
钻速:单位时间内所钻的深度,单位为m/h;
钻时:钻头钻进一个单位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一、特点:
1)钻时的变化能反映地下地层的坚硬或岩性松散程度,即反映地层岩石的可钻性。因此,可根据钻时粗略判断地层岩性及地层对比等。
2)但钻时录井影响因素较多:钻井液性能变化,钻井参数的改变,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岩石性质,操作技术,送钻均匀程度等因素的存在,对钻时的真实性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主要应用
由于钻时录井的影响因素较多,单凭钻时录井资料往往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各种录井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但钻时录井资料作为一项重要参考资料加以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①根据钻时资料反映出的地层可钻性,可以定性地判断岩性。在砂、泥岩剖面中其效果更为明显。砂泥岩剖面中,钻时录井资料对岩屑描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②应用钻时录井资料可以划分地层,可协助进行地层对比。
③应用钻时录井资料结合岩屑录井资料与邻井对比。可以卡准取心层位。
④根据录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推断出油气层顶部深度及钻穿油层厚度,从而可以借助对油、气层进行评价。
⑤对于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油气层意义更大。钻时的变化是发现缝洞最及时的重要资料。在钻井过程中,有时突然发生钻时变快,钻具放空等现象,有时发生井喷、井涌,或井漏等现象,及时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提前完井,或进行中途测试等。
第二节岩屑录井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基础:
地质录井(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等)、地震、测 井、试油试采、实验室分析
第一节
基本要求
源自文库
一 、以岩心录井为重点(连续素描、重点拍照) 二、 系统取样与重点取样相结合 取样密度:含油岩石5-10个/m;非含油岩石2-5个 /m;粘土岩1个/1-3m; 三 、岩屑录井和井壁取心为辅 四 、利用测井录井资料 建立岩、电关系综合剖面。 主要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 地层倾角等 五 、分类进行分析化验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矿 物分析、阴极发光薄片、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图 像分析、压汞分析、油层物性分析。
二、储层研究的阶段划分和分类
3、 储层(油藏)描述
油藏投入开发,相当数量的开发井,资料丰富; 目标: 精细描述储量和产能的分布,储渗体的分布及剩余油 的分布(二维,三维) 回答的问题: 1)油藏三维参数场; 2)测井解释参数图版; 3)油藏探明储量,提供储量丰度分布平面图。 4)储层改造和增产措施的地质依据,选层; 5)剩余油分布图及挖潜措施; 6)跟踪开发数值模拟;
适用井别:
评价井,科学探索井(取心井段长、资料丰富)
资料基础:
地质录井(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等)、地震、测 井、试油试采、实验室分析
第一章
评价技术和方法:
岩石学研究
岩石学研究 沉积相分析 成岩作用研究 温度和压力分析 储集空间和物性评价 含油性评价 综合评价
适用井别:
评价井,科学探索井(取心井段长、资料丰富)
1、储层沉积学(沉积—成岩) 2、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 3、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4、测井及地震的精细解释 5、储层所含流体性质及其动态特征 6、储层描述和模拟
二、储层研究的阶段划分和分类
(勘探开发程度的差异) 1、 储层诊断 勘探初期,少量地震工作,1-2口探井(资料 少)。 应回答的问题: 1)是否存在储层? 2)含油气的储层? 3)初步估算储层的孔、渗、饱参数,圈出大致 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4)研究区储层的厚度分布图; 5)计算可能的产能和本区的预测储量; 6)确定本区是否应作进一步勘探,提供出可供 钻探的井位及经费概算。
6、 非均质储层研究
岩性非均质 物性非均质——关键是渗透率的非均质 储层分布非均质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7、储层模拟 沉积埋藏史 孔隙演化史 生烃史 油气二次运移 圈闭评价
碎屑岩单井储层评价技术
评价技术和方法:
岩石学研究 沉积相分析 成岩作用研究 温度和压力分析 储集空间和物性评价 含油性评价 综合评价
薄片鉴定
2、填隙组分 杂基(粘土和灰泥)和胶结物。 胶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主要为: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 硅质—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其它铁质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见))
三 、结构
1 、粒度 一般采用十进制粒度分级,编制粒度概率图和求粒 度参数多采用2的几何级数制。 砾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 可定在0.0039或0.005mm 粒度命名法: 含量>50%——主名;25~50%——质;10~25%——含
8 平均粒径(Mz)和中值(Md)(粒度累积曲线 上) 9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 10 偏度 11 峰度12 概率累积曲线 13 C-M图 14 结构散点图 15 孔隙结构 16 结构成熟度 成分成熟度:稳定组分含量/不稳定组分含量 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砂泥比
五、碎屑岩分类
1 、粒级分类 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岩 2 、成分分类 石英 长石 岩屑三端元法(《储层地质学》方少仙) 纯石英砂岩:石英90%以上,长石、岩屑≤10% 石英砂岩:石英75~90%, 长石、岩屑≤25% 次岩屑长石砂岩或次长石岩屑砂岩:石英50~75%, 长 石、岩屑25~50% 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石英<50%, 长石 ≥25%,岩屑≥25% 长石砂岩:石英<75%, 长石≥25%,岩屑≤25% 岩屑砂岩:石英<75%, 长石≤25%,岩屑≥25%
第三节
研究成果
1 、岩心素描记录; 2 、岩心照相册; 3 、显微照相册; (普通显微片、阴极发光片、铸体片、荧光 片) 4、岩矿薄片鉴定原始记录; 5 、粒度参数、概率图、C-M图、散点图等原始 数据、图件及文字小结; 6 、其他测试鉴定资料及图表。 7 、单井岩性、电性综合解释剖面图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80年代以来:
1、 储、产层一体化组合研究 四性资料—测试—试井—生产动态—生产测井综合研究 重点: 产层参数、产层特征、产能判断 2 、储盖层综合研究 强化盖层研究,确定盖层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油气 柱高度。 ——准确确定储层有效性 3 、构造、储层综合研究 1)构造和断裂的演化与储层形成机制——孔隙发育 2)不同构造类型的储层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利构造 圈闭
主要参考文献:
1 、裘亦楠 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修订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王允诚,油气储层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3 、颜其彬等,储层定量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9 4 、应凤祥等,中国油气储层研究图集(卷一) “碎屑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5、陶洪兴等,中国油气储层研究图集(卷二) “碳酸盐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绪 论
储层: 凡是含有流体的地层统称为储层(王允诚) 有效储层和无效储层: 有效储层:指油气既能储存又能渗流的储层。 无效储层:只能储集而不能渗流的(或在目前 工艺技术条件下仍不能流动的)储层。 产层: 储层中油气能够渗流的那一部分。 或:已经开采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含油气层。
一、油气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储层研究的阶段划分和分类
2 储层评价
探区内己有若干口探井,并已获得工业油气流。而且 已经做了一定数量的地震剖面及精细处理,测井系列 齐全,取心完整。 目标: 找出有利部位,提供加密钻探的井数和井位,并估算出 控制储量。 解决的问题: 1)四性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岩性、物性、含油气性、 电性) 2)高分辨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包括沉积相、储集物性 参数、储层厚度等; 3)圈定有利地区,提供加密钻探的井数和井位。 4)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制订开发概念设计或可行性 方案。
第二节
一、 颜色
研究内容
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 自生色:含铁自生矿物、有机质,反映沉积环境的氧 化还原程度。 继承色:陆源矿物种类和含量,如长石砂岩为粉红色, 系岩石遭受次生变化所致。
二、 成分
1 、颗粒成分 陆源碎屑: 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和岩屑。 盆内碎屑: 主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石碎屑(我国 中新生代湖相碎屑岩含少量)。
砾
砂
极粗砂 粗 砂 中 砂 细 砂 极细砂 粗粉砂 中粉砂 细粉砂 极细粉砂
0.1—0.05 0.05~0.01
粗粉砂 细粉砂
粉 砂 粘 土 (泥)
<0.01
2、 球度 碎屑颗粒长中短轴(a b c)的接近程度。 3 、形状 圆球状 椭球状 扁球状 长扁球状(与沉积环境有关) 4 、园度 棱角状、次棱角状、半圆状、圆状—反映颗粒结构成 熟度的重要标志 5 、表面特征 石英颗粒表面的磨光程度及刻蚀痕迹—反映颗粒成因 6 、胶结类型 碎屑颗粒与填隙物间的关系类型:基底胶结、孔隙胶 结、接触胶结、镶嵌胶结(压溶) 7 、胶结物结构 粒间化学沉淀物质的晶粒大小、生长方式、和重结晶 程度。
储层评价技术
讲授内容
一、碎屑岩单井储层评价技术 二、碳酸盐岩单井储层评价技术(简介) 三、区域储层评价技术(简介) 四、开发储层评价技术 五、储层敏感性评价
专
题
1、储集岩的分类评价方法 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3、储层损害的地质因素探讨 4、油藏开发期地质特征 5、油气储层的测井地质解释 6 、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 7、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 8 、储层建模与储层模拟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4 、裂缝性储层研究
多种方法研究裂缝 古应力场反演(有限元模拟) 构造曲率 测井裂缝解释 产能分布 薄片鉴定(微裂缝) 目的: 确定裂缝发育段、裂缝参数、裂缝发育平面分布特征、 高产区预测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5 、岩溶型储层研究
岩溶类型 残余岩溶强度的分布 岩溶孔隙的确定和测井响应 岩溶型储层的生产特征 物性参数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1—0.5 0.5~0.25 0.25~0.1 巨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砾 砾 砾 砾 砂 砂 砂 进 制 粒 级 划 分 巨 中 砾 卵 砾 砾 石 石 2的几何级数制 颗粒直径(mm) >256 256~64 64—4 4~2 2~1 1~0.5 0.5~0.25 0.25—0.125 0.125~0.0625 0.0625~0.0312 0.0312~0.0156 0.0156~0.0078 0.0078~0.0039 <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