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州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七、解直角三角形

合集下载

2014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2014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偏西20°方向走了500 m到达目的地C,此时小霞在
营地A的 ( C ) A. 北偏东20°方向上
1 000 500
70° 70° 20° 20° 20°
B.北偏东30°方向上 C.北偏东40°方向上 D.北偏西30°方向上
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 思考:
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 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正 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 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
类型一:解直角三角形(教材改编题)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
AC 2 , BC 6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
BC 6 tan A 3 AC 2

A
A 60
2
B 90 A 90 60 30
C
6
B
AB 2 AC 2 2
1sincossintan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要能记住有多好三角函数锐角30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温馨提示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可概括为有斜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斜用切正切宁乘勿除取原1仰角和俯角视线水平线视线仰角俯角3方位角304590bc5ac12cosa1312ab的坡比为a12b41
复习课
柳江二中 熊 芳
例26.如图 ,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tanB=cos∠DAC.
12 (2)若 sinC=13,BC=13,求 AD 的长.
13k 12k 13k
(1)求证:AC=BD;
5k
(1)证明:∵ tanB=cos∠DAC, AD AD 即BD= AC,∴ AC=BD. 12 AD (2)解:∵sinC=13=AC , 设 AD=12k,AC=13k, 由(1)得 BD=AC=13k, ∵在 Rt△ADC 中,CD =AC -AD ∴CD=5k. ∴BC=BD+DC=13k+5k=18k=13, 13 13 26 ∴k=18,∴AD=12k=12×18= 3 .

2014年中考热点解读“解直角三角形”

2014年中考热点解读“解直角三角形”

2013年中考热点解读“解直角三角形”一、知识解读解直角三角形是数学中考热点之一,尤其注重考查同学们在具体生活情景下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的能力。

其中“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学的基础,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

近年来,联系实际的直角三角形创新题层出不穷,这些题目立意新颖、贴近生活,不但强化考查了“四基”掌握情况,而且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二、考点明晰1.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熟记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对应的角。

3.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4.了解坡度、坡角、俯角、仰角、方位角等名词与术语。

5.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点分析解直角三角形命题所涉及两部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主要考查计算特殊角三角函数,与三角函数有关的代数求值问题,比较两个三角函数的大小,会根据三角函数值大小确定相应角的大小等。

此类问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二、解直角三角形,主要考查(1)运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之比;(2)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并借助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解证三角问题;(3)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重中之重。

此类问题多以解答题形式独立命题,或综合到几何计算题、压轴题中。

这部分内容的考法,有如下特点:(1)试题大多用测量问题联系密切,以测量为载体设计问题,突出考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应用题的步骤为:(1)审题,弄清仰角、俯角、坡角等概念及题意;(2)画图并构造要求解的直角三角形,对于非直角三角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分割成规则的几何图形;(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计算,确定结果。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2.会运用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求∠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典型例题】 类型一、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根据下列条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1)∠B=60°,a =4; (2)a =1,b =【答案与解析】(1)∠A =90°-∠B =90°-60°=30°.由tan bB a =知,tan 4tan 60b a B ==⨯=° 由cos a B c =知,48cos cos 60a c B ===°.(2)由tan bB a==B =60°,∴ ∠A =90°-60°=30°.∵ 222a b c +=,∴ 2c ==.【总结升华】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类型是:(1)已知两边;(2)已知一锐角和一边.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边角关系.常用口诀: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斜边)用切(正切). (1)首先用两锐角互余求锐角∠A ,再利用∠B 的正切、余弦求b 、c 的值;(2)首先用正切求出∠B 的值,再求∠A 的值,然后由正弦或余弦或勾股定理求c 的值. 举一反三:【课程名称: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395952 :例1(1)-(3)】【变式】(1)已知∠C=90°,,b=2 ,求∠A 、∠B 和c ;(2)已知sinA=23, c=6 ,求a 和b ;【答案】(1)c=4;∠A=60°、∠B=30°; (2)a=4;b=2.(2015•湖北)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 的长;(2)sin ∠ADC 的值.【答案与解析】解: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 ∵cosC=,∴∠C=45°,在Rt△ACE中,CE=AC•cosC=1,∴AE=CE=1,在Rt△ABE中,tanB=,即=,∴BE=3AE=3,∴BC=BE+CE=4;(2)∵AD是△ABC的中线,∴CD=BC=2,∴DE=CD﹣CE=1,∵AE⊥BC,DE=AE,∴∠ADC=45°,∴sin∠ADC=.【总结升华】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正确应用.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几何图形计算问题中的应用3.(2016•盐城)已知△ABC中,tanB=,BC=6,过点A作BC边上的高,垂足为点D,且满足BD:CD=2:1,则△ABC面积的所有可能值为.【思路点拨】分两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确定高AD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答案】8或24.【解析】解:如图1所示:∵BC=6,BD:CD=2:1,∴BD=4,∵AD⊥BC,tanB=,∴=,∴AD=BD=,∴S△ABC=BC•AD=×6×=8;如图2所示:∵BC=6,BD:CD=2:1,∴BD=12,∵AD⊥BC,tanB=,∴=,∴AD=BD=8,∴S△ABC=BC•AD=×6×8=24;综上,△ABC面积的所有可能值为8或24,故答案为8或24.【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面积,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课程名称: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395952:例2】【变式】(2015•河南模拟)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6,D是AC上一点,若tan∠DBA=,则AD的长为多少?【答案与解析】解:作DE⊥AB于E,如图,∵∠C=90°,AC=BC=6,∴△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6,∴∠A=45°,在Rt△ADE中,设AE=x,则DE=x,AD=x,在Rt△BED中,tan∠DBE==,∴BE=5x,∴x+5x=6,解得x=,∴AD=×=2.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中的应用4.某过街天桥的截面图为梯形,如图所示,其中天桥斜面CD 的坡度为i =i =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CD 的长为10 m ,天桥另一斜面AB 的坡角∠ABC =45°.(1)写出过街天桥斜面AB 的坡度; (2)求DE 的长;(3)若决定对该过街天桥进行改建,使AB 斜面的坡度变缓,将其45°坡角改为30°,方便过路群众,改建后斜面为AF ,试计算此改建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结果精确到.0.01 m). 【答案与解析】(1)作AG ⊥BC 于G ,DE ⊥BC 于E ,在Rt △AGB 中,∠ABG =45°,AG =BG . ∴ AB 的坡度1AGi BG'==.(2)在Rt △DEC 中,∵ tan 3DE C EC ∠==,∴ ∠C =30°.又∵ CD =10 m .∴ 15m 2DE CD ==. (3)由(1)知AG =BG =5 m ,在Rt △AFG 中,∠AFG =30°,tan AGAFG FG∠=55FB =+,解得5 3.66(m)FB ==. 答:改建后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约为3.66 m .【总结升华】(1)解梯形问题常作出它的两条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它等于坡角的正切值.5.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雕塑.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 ,利用三角板测得雕塑顶端A 点的仰角为30°,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小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 ,利用三角板测得A 点的俯角为60°(如图所示).若已知CD 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1.73).【答案与解析】过点C 作CE ⊥AB 于E .∵ ∠D =90°-60°=30°,∠ACD =90°-30°=60°, ∴ ∠CAD =180°-30°-60°=90°.∵ CD =10,∴ AC =12CD =5. 在Rt △ACE 中,AE =AC ·sin ∠ACE =5×sin 30°=52,CE =AC ·cos ∠ACE =5×cos 30在Rt △BCE 中,∵ ∠BCE =45°,∴ 551)22AB AE BE =+=+=≈6.8(米). ∴ 雕塑AB 的高度约为6.8米.【总结升华】此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题关键,从实际操作(用三角形板测得仰角、俯角)过程中,提供作辅助线的方法,同时对仰角、俯角等概念不能模糊.。

2014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2014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搜集整理了2014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4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九章解直角三角形★重点★解直角三角形☆内容提要☆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costg /ctg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七)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四类基本图形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七)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四类基本图形

专题训练(七)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四类基本图形在解直角三角形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利用方程思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求解,其中有几个基本图形经常出现,现在做一个总结.在利用基本几何图形解题时,要注意几何图形的位置和形状可能有所变化,要细心区别.►基本图形一“梯形加高”型如图ZT-7-1所示,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遇到已知的图形是梯形且需要作高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梯形加高”型.图ZT-7-11.为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某市政府决定将1200 m长的大堤的迎水坡面铺石加固,堤高DF=4 m,堤面加宽2 m,则完成这一工程需要的石方数为________m3.图ZT-7-22.2017·丽水如图ZT-7-3是某小区的一个健身器材的平面示意图,已知BC=0.15 m,AB=2.70 m,∠BOD=70°,求端点A到地面CD的距离.(精确到0.1 m) (参考数据:sin70°≈0.94,cos70°≈0.34,tan70°≈2.75)图ZT-7-3►基本图形二“大套小”型如图ZT-7-4,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DC⊥AC,已知其中的锐角α和β,AB=m,设CD的长为x,在Rt△BCD和Rt△ACD中,AC=CDtanα=xtanα,BC=CDtanβ=xtanβ.又∵AC-BC=m,∴xtanα-xtanβ=m,整理得(tanβ-tanα)x=m tanβ·tanα,∴CD=x=m tanβ·tanαtanβ-tanα.图中的Rt△BDC是Rt△ADC的一部分,且有公共的直角和一条直角边,我们称这种图形为“大套小”型.上面的公式是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高度的常见计算公式.图ZT-7-43.2017·邵阳如图ZT-7-5所示,运载火箭从地面L处垂直向上发射,当火箭到达点A时,从位于地面R处的雷达测得AR的距离是40 km,仰角是30°.n秒后,火箭到达点B,此时在R处测得仰角是45°,则火箭在这n秒中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km.图ZT-7-54.2017·河南如图ZT -7-6所示,我国两艘海监船A ,B 在南海海域巡航,某一时刻,两船同时收到指令,立即前往救援遇险抛锚的渔船C ,此时,B 船在A 船的正南方向5海里处,A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45°方向上,B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53°方向上,已知A 船的航速为30海里/时,B 船的航速为25海里/时,则C 船至少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救援?(参考数据:sin 53°≈45,cos 53°≈35,tan 53°≈43,2≈1.41)图ZT -7-6►基本图形三“背靠背”型如图ZT-7-7,Rt△ABC和Rt△ABD有公共的直角边AB,且C,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背靠背”型.如果已知锐角α和β,CD=m,设AB=x,则CB=ABtanα=xtanα,DB=ABtanβ=xtanβ.又∵CB+DB=m,∴xtanα+xtanβ=m,∴AB=x=m tanβ·tanαtanβ+tanα.图ZT-7-75.2017·大庆如图ZT-7-8,已知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在河流对岸有一点A,小明在岸边点B处测得点A在点B的北偏东30°方向上,小明沿河岸向东走80 m后到达点C,测得点A在点C的北偏西60°方向上,则点A到河岸BC的距离为________.图ZT-7-86.2017·德州如图ZT-7-9所示,某公路检测中心在一事故多发地段安装了一个测速仪器,检测点设在距离公路BC 10 m的A处,测得一辆汽车从B处行驶到C处所用时间为0.9 s,已知∠B=30°,∠C=45°.(1)求B,C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如果此地限速为80 km/h,那么这辆汽车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3≈1.7,2≈1.4).图ZT-7-9►基本图形四复合型所谓复合型,指的是上面几种基本图形的组合.7.2017·烟台如图ZT-7-10(示意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CD的高度,在水平地面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楼房CD顶部点D的仰角为45°,向前走20米到达A′处,测得点D的仰角为67.5°,已知测倾器AB的高度为1.6米,则楼房CD的高度约为(结果精确到0.1米,2≈1.414,tan67.5°≈2.414)()图ZT-7-10A.34.14米B.34.1米C.35.7米D.35.74米8.2017·黄冈在黄冈长江大桥的东端一处空地上,有一块矩形的标语牌ABCD(如图ZT -7-11所示),已知标语牌的高AB=5米,在地面的点E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为30°,在地面的点F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为75°,且点E,F,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E 与点F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1.41,3≈1.73)图ZT-7-11教师详解详析1.[答案] 14400[解析] ∵Rt△BFD中,tan∠DBF=1∶2,∴BF=2DF=8,∴S△BDF=12BF·DF=16.∵Rt△ACE中,tan A=1∶2.5,∴CE∶AE=1∶2.5.∵CE=DF=4,∴AE=10,∴S梯形AFDC=(AE +EF+CD)×DF÷2=28,∴S四边形ABDC=S梯形AFDC-S△BDF=12,∴所需的石方数为12×1200=14400(m3).2.解: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B作BF⊥AE于点F,则四边形EFBC是矩形.∵OD⊥CD,∠BOD=70°,∴AE∥OD,∴∠A=∠BOD=70°.在Rt△AFB中,∵AB=2.70,∴AF=2.70×cos70°≈2.70×0.34=0.918,∴AE=AF+BC≈0.918+0.15=1.068≈1.1(m).答:端点A到地面CD的距离约是1.1 m.3.[答案] (20 3-20)[解析] 在Rt△ARL中,LR=AR·cos30°=40×32=20 3(km),AL=AR·sin30°=40×12=20(km).在Rt△BLR中,∵∠BRL=45°,∴LR=LB=20 3 km,∴AB=LB-AL=(20 3-20)km.4.解:如图,过点C作CE⊥AB的延长线于点E.在Rt △ACE 中,∵∠CAE =45°,∴AE =EC . 设AE =EC =x 海里, 则BE =(x -5)海里. 在Rt △BCE 中, ∵tan53°=ECBE ,∴43≈x x -5, 解得x ≈20,∴AE =EC ≈20海里,∴AC ≈20 2≈28.2海里,BC =ECsin53°≈25海里, ∴A 船到C 船所用的时间≈28.230=0.94(时),B 船到C 船所用的时间≈2525=1(时),∴C 船至少要等待约0.9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 5.[答案] 20 3 m[解析] 方法1: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根据题意,得∠ABC =90°-30°=60°,∠ACD =90°-60°=30°.设AD =x m ,在Rt △ACD 中,tan ∠ACD =ADCD,∴CD =AD tan ∠ACD =xtan30°=3x m.在Rt △ABD 中,tan ∠ABC =AD BD, ∴BD =AD tan ∠ABC =x tan60°=33x m ,∴BC =CD +BD =3x +33x =80, ∴x =20 3,即点A 到河岸BC 的距离为20 3 m.方法2: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根据题意,得∠ABC =90°-30°=60°, ∠ACD =90°-60°=30°,∴∠BAC =180°-∠ABC -∠ACB =90°. 在Rt △ABC 中,BC =80 m ,∠ACB =30°, ∴AB =40 m ,AC =40 3m ,∴S △ABC =12AB ·AC =12×40×40 3=800 3(m 2).又∵S △ABC =12BC ·AD =12×80×AD =40AD ,∴AD =20 3(m),即点A 到河岸BC 的距离为20 3 m.6.解:(1)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则AD =10 m.在Rt △ACD 中, ∵∠C =45°, ∴AD =CD =10 m. 在Rt △ABD 中, ∵∠B =30°, ∴tan30°=ADBD ,∴BD =ADtan30°=3AD =10 3 m , ∴BC =BD +CD =(10+10 3)m. (2)这辆汽车超速.理由:∵BC =10+10 3≈27 m , ∴这辆汽车的速度≈270.9=30 m/s =108 km/h.∵108>80,∴这辆汽车超速. 7.C8.解:如图,过点F 作FH ⊥AE 于点H .由题意可知∠HAF =∠HF A =45°, ∴AH =HF .设AH =HF =x 米, 则EF =2x 米,EH =3x 米. 在Rt △AEB 中, ∵∠E =30°,AB =5米,中考数学专题训练∴AE=2AB=10米,∴x+3x=10,解得x=5 3-5,∴EF=2x=10 3-10≈7.3(米).答:点E与点F之间的距离约为7.3米.。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七: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七: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BBDC,解得:BC=100 6-100 2,则(100 6-100 2)÷4=25( 6-
2)(海里/时),则该可疑船只的航行速度为 25( 6- 2)海里/时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解题关 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对应训练] 2.(2016·衡阳)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期间,我军为确保△OBC 海域内的安 全,特派遣三艘军舰分别在 O,B,C 处监控△OBC 海域,在雷达显示图 上,军舰 B 在军舰 O 的正东方向 80 海里处,军舰 C 在军舰 B 的正北方向 60 海里处,三艘军舰上装载有相同的探测雷达,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是半 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只考虑在海平面上的探测) (1)若三艘军舰要对△OBC 海域进行无盲点监控,则雷达的有效探测半径 r 至少为多少海里? (2)现有一艘敌舰 A 从东部接近△OBC 海域,在某一时刻军舰 B 测得 A 位 于北偏东 60°方向上,同时军舰 C 测得 A 位于南偏东 30°方向上,求此 时敌舰 A 离△OBC 海域的最短距离为多少海里?
解:(1)作 BH⊥AF 于点 H,如图,在 Rt△ABH 中,∵sin∠BAH=BAHB, ∴BH=800·sin30°=400,
∴EF=BH=400 米 (2)在 Rt△CBE 中,∵sin∠CBE=BCCE,∴CE= 200·sin45°=100 2≈141.4,∴CF=CE+EF=141.4+400≈541(米). 答:AB 段山坡高度为 400 米,山 CF 的高度约为 541 米
解:过 B 作 BE⊥AD 于点 E,∵∠NAD=60°,∠ABD=75°,∴∠ADB =45°,∵AB=6×4600=4,∴AE=2,BE=2 3,∴DE=BE=2 3,∴ AD=2+2 3,∵∠C=90°,∠CAD=30°,

【2014中考复习方案】(苏科版)中考数学复习权威课件 :2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9张ppt,含13年试题)

【2014中考复习方案】(苏科版)中考数学复习权威课件 :2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9张ppt,含13年试题)

方法点析
图24-2 ③利用反射构造相似(如图24-4).
图24-3
图24-4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第24课时┃归类探究
探究二、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航海问题
命题角度:
1.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方位角问题;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2.[2013•广州] 如图24-5所示,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MN上 有A、B两艘船,均收到已触礁搁浅的船P的求救信号,已知船 P在船A的北偏东58°方向,船P在船B的北偏西35°方向,AP 的距离为30海里. (1)求船P到海岸线MN的距离(精确到0.1海里);
在rtaef中sinafaeae10考点聚焦归类探究回归教材教材母题测气球高度第24课时回归教材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处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考点聚焦归类探究回归教材第24课时回归教材如图247点c表示气球的位置点ab表示小明两次观测气球的位置点abd在一条直线上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1.[2013•徐州] 如图24-1所示,为 了测量某风景区内一座塔AB的高度, 小明分别在塔的对面一楼房CD的楼底 C,楼顶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 45°和30°,已知楼高CD为10 m,求 塔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
(参考数据: 2≈1.41, 3≈1.73)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图24-1
第24课时┃归类探究
解 析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表示出相关线段.
解:过点 D 作 DE⊥AB 于点 E,得矩形 DEBC, 设塔高 AB=x m,则 AE=(x-10)m, 在 Rt△ADE 中,∠ADE=30°, 则 DE= 3(x-10)米, 在 Rt△ABC 中,∠ACB=45°, 则 BC=AB=x, 由题意得, 3(x-10)=x, 解得:x=15+5

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14•苏州)(﹣3)×3的结果是()A.﹣9 B.0C.9D.﹣6考点:有理数的乘法.分析:根据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3×3=﹣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得运算.2.(3分)(2014•苏州)已知∠α和∠β是对顶角,若∠α=30°,则∠β的度数为()A.30°B.60°C.70°D.150°考点: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β与∠α的度数相等为30°.解答:解:∵∠α和∠β是对顶角,∠α=30°,∴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β=∠α=3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比较简单.3.(3分)(2014•苏州)有一组数据:1,3,3,4,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1B.3C.4D.5考点: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4.(3分)(2014•苏州)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4 B.x≥﹣4 C.x≤4 D.x≥4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解答:解:依题意知,x﹣4≥0,解得x≥4.故选:D.点评: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5.(3分)(2014•苏州)如图,一个圆形转盘被分成6个圆心角都为60°的扇形,任意转动这个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A.B.C.D.考点:几何概率.分析:设圆的面积为6,易得到阴影区域的面积为4,然后根据概率的概念计算即可.解答:解:设圆的面积为6,∵圆被分成6个相同扇形,∴每个扇形的面积为1,∴阴影区域的面积为4,∴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几何概率的方法:先利用几何性质求出整个几何图形的面积n,再计算出其中某个区域的几何图形的面积m,然后根据概率的定义计算出落在这个几何区域的事件的概率=.6.(3分)(2014•苏州)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B.40°C.45°D.6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D中,AB=AD,∠B=80°,∴∠B=∠ADB=80°,∴∠ADC=180°﹣∠ADB=100°,∵AD=CD,∴∠C===4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3分)(2014•苏州)下列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的是()A.x2﹣x+1=0 B.x2+x+1=0 C.(x﹣1)(x+2)=0 D.(x﹣1)2+1=0考点:根的判别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计算A、B中的判别式的值;根据判别式的意义进行判断;利用因式分解法对C 进行判断;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解答:解:A、△=(﹣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A选项错误;B、△=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B选项错误;C、x﹣1=0或x+2=0,则x1=1,x2=﹣2,所以C选项正确;D、(x﹣1)2=﹣1,方程左边为非负数,方程右边为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8.(3分)(2014•苏州)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A.﹣3 B.﹣1 C.2D.5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把点(1,1)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a+b,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a+b﹣1=1,∴a+b=2,∴1﹣a﹣b=1﹣(a+b)=1﹣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9.(3分)(2014•苏州)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km,某船从港口A 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为()A.4km B.2km C.2km D.(+1)km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过点A作AD⊥OB于D.先解Rt△AOD,得出AD=OA=2,再由△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BD=AD=2,则AB=AD=2.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OB于D.在Rt△AOD中,∵∠ADO=90°,∠AOD=30°,OA=4,∴AD=OA=2.在Rt△ABD中,∵∠ADB=90°,∠B=∠CAB﹣∠AOB=75°﹣30°=45°,∴BD=AD=2,∴AB=AD=2.即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为2k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难度适中,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3分)(2014•苏州)如图,△AOB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的坐标(2,),底边OB 在x轴上.将△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A.(,)B.(,)C.(,)D.(,4)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过点A作AC⊥OB于C,过点O′作O′D⊥A′B于D,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OC、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求出OA,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O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O′=OB,∠A′BO′=∠ABO,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D、BD,再求出OD,然后写出点O′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C⊥OB于C,过点O′作O′D⊥A′B于D,∵A(2,),∴OC=2,AC=,由勾股定理得,OA===3,∵△AOB为等腰三角形,OB是底边,∴OB=2OC=2×2=4,由旋转的性质得,BO′=OB=4,∠A′BO′=∠ABO,∴O′D=4×=,BD=4×=,∴OD=OB+BD=4+=,∴点O′的坐标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主要利用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2014•苏州)的倒数是.考点:倒数.分析: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倒数,可得一个数的倒数.解答:解:的倒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12.(3分)(2014•苏州)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00000km2,数51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5.1×108.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510000000有9位,所以可以确定n=9﹣1=8.解答:解:510 000 000=5.1×108.故答案为:5.1×108.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13.(3分)(2014•苏州)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则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4.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倍求出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边长AB=÷=1,∴正方形ABCD的周长=4×1=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比较简单,熟记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倍是解题的关键.14.(3分)(2014•苏州)某学校计划开设A、B、C、D四门校本课程供全体学生选修,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选修其中一门,为了了解个门课程的选修人数.现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名,由此可以估计选修C课程的学生有240人.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分析:根据样本的数据,可得样本C占样本的比例,根据样本的比例,可C占总体的比例,根据总人数乘以C占得比例,可得答案.解答:解:C占样本的比例,C占总体的比例是,选修C课程的学生有1200×=240(人),故答案为:240.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先求出样本所占的比例,估计总体中所占的比例.15.(3分)(2014•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5,BC=8.若∠BPC=∠BAC,则tan∠BPC=.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先过点A作AE⊥BC于点E,求得∠BAE=∠BAC,故∠BPC=∠BAE.再在Rt△BAE中,由勾股定理得AE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tan∠BPC=tan∠BAE=.解答:解:过点A作AE⊥BC于点E,∵AB=AC=5,∴BE=BC=×8=4,∠BAE=∠BAC,∵∠BPC=∠BAC,∴∠BPC=∠BAE.在Rt△BAE中,由勾股定理得AE=,∴tan∠BPC=tan∠BAE=.故答案为:.点评: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设参数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或者利用同角(或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求三角函数值.16.(3分)(2014•苏州)某地准备对一段长120m的河道进行清淤疏通.若甲工程队先用4天单独完成其中一部分河道的疏通任务,则余下的任务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9天;若甲工程队先单独工作8天,则余下的任务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3天.设甲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xm,乙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ym,则(x+y)的值为20.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甲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xm,乙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ym,就有4x+9y=120,8x+3y=120,由此构成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设甲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xm,乙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ym,由题意,得,解得:.∴x+y=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房产界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由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是关键.17.(3分)(2014•苏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边AD于点E.若AE•ED=,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5.考点: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连接BE,设AB=3x,BC=5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4x,DE=x,求出x的值,求出AB、B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BE,则BE=BC.设AB=3x,BC=5x,∵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3x,AD=BC=5x,∠A=90°,由勾股定理得:AE=4x,则DE=5x﹣4x=x,∵AE•ED=,∴4x•x=,解得:x=(负数舍去),则AB=3x=,BC=5x=,∴矩形ABCD的面积是AB×BC=×=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x的值,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18.(3分)(2014•苏州)如图,直线l与半径为4的⊙O相切于点A,P是⊙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B⊥l,垂足为B,连接PA.设PA=x,PB=y,则(x﹣y)的最大值是2.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作直径AC,连接CP,得出△APC∽△PBA,利用=,得出y=x2,所以x﹣y=x ﹣x2=﹣x2+x=﹣(x﹣4)2+2,当x=4时,x﹣y有最大值是2.解答:解:如图,作直径AC,连接CP,∴∠CPA=90°,∵AB是切线,∴CA⊥AB,∵PB⊥l,∴AC∥PB,∴∠CAP=∠APB,∴△APC∽△PBA,∴=,∵PA=x,PB=y,半径为4∴=,∴y=x2,∴x﹣y=x﹣x2=﹣x2+x=﹣(x﹣4)2+2,当x=4时,x﹣y有最大值是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1小题,共76分)19.(5分)(2014•苏州)计算:22+|﹣1|﹣.考点:实数的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乘方的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最后一项利用平方根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4+1﹣2=3.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解本题的关键.20.(5分)(2014•苏州)解不等式组:.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3;由②得:x≤4,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4.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5分)(2014•苏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分式的化简,要熟悉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除法要统一为乘法运算,注意化简后,将,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出即可.解答:解:=÷(+)=÷=×=,把,代入原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混合运算,要注意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除法要统一为乘法运算是解题关键.22.(6分)(2014•苏州)解分式方程:+=3.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2=3x﹣3,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3.(6分)(2014•苏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D,求∠BDC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D=CE,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BCD=∠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BCD≌△FCE;(2)由(1)可知:△BCD≌△FCE,所以∠BDC=∠E,易求∠E=90°,进而可求出∠BDC的度数.解答:(1)证明:∵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BCD≌△FCE(SAS).(2)解:由(1)可知△BCD≌△FCE,∴∠BDC=∠E,∵EF∥CD,∴∠E=180°﹣∠DCE=90°,∴∠BDC=9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4.(7分)(2014•苏州)如图,已知函数y=﹣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M,点M的横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a,0)(其中a>2),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函数y=﹣x+b和y=x的图象于点C、D.(1)求点A的坐标;(2)若OB=CD,求a的值.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利用直线y=x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得到点M的坐标为(2,2),再把M(2,2)代入y=﹣x+b可计算出b=3,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然后根据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确定A点坐标为(6,0);(2)先确定B点坐标为(0,3),则OB=CD=3,再表示出C点坐标为(a,﹣a+3),D点坐标为(a,a),所以a﹣(﹣a+3)=3,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点M在直线y=x的图象上,且点M的横坐标为2,∴点M的坐标为(2,2),把M(2,2)代入y=﹣x+b得﹣1+b=2,解得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把y=0代入y=﹣x+3得﹣x+3=0,解得x=6,∴A点坐标为(6,0);(2)把x=0代入y=﹣x+3得y=3,∴B点坐标为(0,3),∵CD=OB,∴CD=3,∵PC⊥x轴,∴C点坐标为(a,﹣a+3),D点坐标为(a,a)∴a﹣(﹣a+3)=3,∴a=4.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25.(7分)(2014•苏州)如图,用红、蓝两种颜色随机地对A、B、C三个区域分别进行涂色,每个区域必须涂色并且只能涂一种颜色,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A、C两个区域所涂颜色不相同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计算题.分析:画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A与C中颜色不同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解答:解:画树状图,如图所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8种,其中A、C两个区域所涂颜色不相同的有4种,则P==.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6.(8分)(2014•苏州)如图,已知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B,点A的坐标为(1,2),过点A作AC∥y轴,AC=1(点C位于点A的下方),过点C作CD∥x轴,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D,过点B作BE⊥CD,垂足E在线段CD上,连接OC、OD.(1)求△OCD的面积;(2)当BE=AC时,求CE的长.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根据图象上的点满足函数解析式,可得D 点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2)根据BE的长,可得B点的纵坐标,根据点在函数图象上,可得B点横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1)y=(x>0)的图象经过点A(1,2),∴k=2.∵AC∥y轴,AC=1,∴点C的坐标为(1,1).∵CD∥x轴,点D在函数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2,1).∴.(2)∵BE=,∴.∵BE⊥CD,∴点B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CE=.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图象上的点满足函数解析式.27.(8分)(2014•苏州)如图,已知⊙O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连接AB、AD、BD,弦AB不经过圆心O,延长AB到E,使BE=AB,连接EC,F是EC的中点,连接BF.(1)若⊙O的半径为3,∠DAB=120°,求劣弧的长;(2)求证:BF=BD;(3)设G是BD的中点,探索:在⊙O上是否存在点P(不同于点B),使得PG=PF?并说明PB与AE的位置关系.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利用圆心角定理进而得出∠BOD=120°,再利用弧长公式求出劣弧的长;(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BF=AC,再利用圆心角定理得出=,进而得出BF=BD;(3)首先过点B作AE的垂线,与⊙O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得出BP⊥AE,进而证明△PBG≌△PBF(SAS),求出PG=PF.解答:(1)解:连接OB,OD,∵∠DAB=120°,∴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240°,∴∠BOD=120°,∵⊙O的半径为3,∴劣弧的长为:×π×3=2π;(2)证明:连接AC,∵AB=BE,∴点B为AE的中点,∵F是EC的中点,∴BF为△EAC的中位线,∴BF=AC,∵=,∴+=+,∴=,∴BD=AC,∴BF=BD;(3)解:过点B作AE的垂线,与⊙O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BF为△EAC的中位线,∴BF∥AC,∴∠FBE=∠CAE,∵=,∴∠CAB=∠DBA,∵由作法可知BP⊥AE,∴∠GBP=∠FBP,∵G为BD的中点,∴BG=BD,∴BG=BF,在△PBG和△PBF中,,∴△PBG≌△PBF(SAS),∴PG=P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弧长公式以及圆心角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28.(9分)(2014•苏州)如图,已知l1⊥l2,⊙O与l1,l2都相切,⊙O的半径为2cm,矩形ABCD的边AD、AB分别与l1,l2重合,AB=4cm,AD=4cm,若⊙O与矩形ABCD 沿l1同时向右移动,⊙O的移动速度为3cm,矩形ABCD的移动速度为4cm/s,设移动时间为t(s)(1)如图①,连接OA、AC,则∠OAC的度数为105°;(2)如图②,两个图形移动一段时间后,⊙O到达⊙O1的位置,矩形ABCD到达A1B1C1D1的位置,此时点O1,A1,C1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圆心O移动的距离(即OO1的长);(3)在移动过程中,圆心O到矩形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距离在不断变化,设该距离为d (cm),当d<2时,求t的取值范围(解答时可以利用备用图画出相关示意图).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利用切线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分别求出∠OAD=45°,∠DAC=60°,进而得出答案;(2)首先得出,∠C1A1D1=60°,再利用A1E=AA1﹣OO1﹣2=t﹣2,求出t的值,进而得出OO1=3t得出答案即可;(3)①当直线AC与⊙O第一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1,②当直线AC与⊙O第二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2,分别求出即可.解答:解:(1)∵l1⊥l2,⊙O与l1,l2都相切,∴∠OAD=45°,∵AB=4cm,AD=4cm,∴CD=4cm,AD=4cm,∴tan∠DAC===,∴∠DAC=60°,∴∠OAC的度数为:∠OAD+∠DAC=105°,故答案为:105;(2)如图位置二,当O1,A1,C1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设⊙O1与l1的切点为E,连接O1E,可得O1E=2,O1E⊥l1,在Rt△A1D1C1中,∵A1D1=4,C1D1=4,∴tan∠C1A1D1=,∴∠C1A1D1=60°,在Rt△A1O1E中,∠O1A1E=∠C1A1D1=60°,∴A1E==,∵A1E=AA1﹣OO1﹣2=t﹣2,∴t﹣2=,∴t=+2,∴OO1=3t=2+6;(3)①当直线AC与⊙O第一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1,如图,此时⊙O移动到⊙O2的位置,矩形ABCD移动到A2B2C2D2的位置,设⊙O2与直线l1,A2C2分别相切于点F,G,连接O2F,O2G,O2A2,∴O2F⊥l1,O2G⊥A2G2,由(2)得,∠C2A2D2=60°,∴∠GA2F=120°,∴∠O2A2F=60°,在Rt△A2O2F中,O2F=2,∴A2F=,∵OO2=3t,AF=AA2+A2F=4t1+,∴4t1+﹣3t1=2,∴t1=2﹣,②当直线AC与⊙O第二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2,记第一次相切时为位置一,点O1,A1,C1共线时位置二,第二次相切时为位置三,由题意知,从位置一到位置二所用时间与位置二到位置三所用时间相等,∴+2﹣(2﹣)=t2﹣(+2),解得:t2=2+2,综上所述,当d<2时,t的取值范围是:2﹣<t<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t的值是解题关键.29.(10分)(2014•苏州)如图,二次函数y=a(x2﹣2mx﹣3m2)(其中a,m是常数,且a >0,m>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C(0,﹣3),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CD∥AB,连接AD,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AB平分∠DAE.(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2)求证: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连接GF,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并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C在二次函数y=a(x2﹣2mx﹣3m2)上,则其横纵坐标必满足方程,代入即可得到a与c的关系式.(2)求证为定值,一般就是计算出AD、AE的值,然后相比.而求其长,过E、D作x轴的垂线段,进而通过设边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得方程求解,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常规思路,如此易得定值.(3)要使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2)中=,则可考虑若GF使得AD:GF:AE=3:4:5即可.由AD、AE、F点都易固定,且G 在x轴的负半轴上,则易得G点大致位置,可连接CF并延长,证明上述比例AD:GF:AE=3:4:5即可.解答:(1)解:将C(0,﹣3)代入二次函数y=a(x2﹣2mx﹣3m2),则﹣3=a(0﹣0﹣3m2),解得a=.(2)证明:如图1,过点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N.由a(x2﹣2mx﹣3m2)=0,解得x1=﹣m,x2=3m,则A(﹣m,0),B(3m,0).∵CD∥AB,∴点D的坐标为(2m,﹣3).∵AB平分∠DAE,∴∠DAM=∠EAN,∵∠DMA=∠ENA=90°,∴△ADM∽△AEN.∴==.设E坐标为(x,),∴=,∴x=4m,∴E(4m,5),∵AM=AO+OM=m+2m=3m,AN=AO+ON=m+4m=5m,∴==,即为定值.(3)解:如图2,记二次函数图象顶点为F,则F的坐标为(m,﹣4),过点F作FH ⊥x轴于点H.连接FC并延长,与x轴负半轴交于一点,此点即为所求的点G.∵tan∠CGO=,tan∠FGH=,∴=,∴OG=3m.∵GF===4,AD===3,∴=.∵=,∴AD:GF:AE=3:4:5,∴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时G点的横坐标为﹣3m.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性质、勾股定理及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求解边长等知识,总体来说本题虽难度稍难,但问题之间的提示性较明显,所以是一道质量较高的题目.。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7.5-解直角三角形(共22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7.5-解直角三角形(共22张PPT)
3.正切:tanA=___A__的_ 对边____=__a . A的邻边 b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A的锐角三角函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A
1
_2__
2
_2__
3 2
cosA
3 2 2
_2__
1 2
tanA
3
_3 __
1
__3 _
知识回顾
1.在 Rt△ABC 中,∠C=90°,∠A,∠B,∠C
巩固提高 直击中考
3.(呼和浩特)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5° 方向,距离灯塔 8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 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45°方向上的 B 处,这时, 海轮所在的 B 处距离灯塔 P 有多远?(结果用非特殊角的三 角函数及根式表示即可)
巩固提高 直击中考
解:过点 P 作 PD⊥AB 于点 D, 由题意知∠DPB=∠B=45°.
在 Rt△PBD 中,sin45°=PPDB, ∴PB= 2PD. ∵点 A 在点 P 的北偏东 65°方向上, ∴∠APD=25°. 在 Rt△PAD 中,
cos25°=PD,
D
PA
∴PD=PA·cos25°=80cos25°, ∴PB=80 2cos25°海里.
tanA=ab;
1
(4)面积关系:S△ABC=__2_a_b____.
知识回顾
4.(2017•浙江)计算sin²30°+cos²45°+sin60°·tan45°
例题探究
1.如图,是一水库大坝横断面的一部分,坝高 h=6 m, 迎水斜坡 AB=10 m,斜坡的坡角为α,则 tanα的值

2014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2014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复习课
第1页,共20页。
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 角函数 直 角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解直角 三角形
三边之间的关系
边角之间的关系
第2页,共20页。
定义 函数值 互余关系 函数关系
注意:三角函数的定义,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
定 义
B
sinA
∠A的对边
数的值; 2、会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由已知三角函
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
3.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 际问题。
第17页,共20页。
思考: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的仰角为 60° ,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点C的仰角为45° ,已知 OA=100米,山坡坡
度为 1 ,(即tan∠PAB= )1且O、A、B在同一 条直线2 上。求电视塔OC的高度2 以及所在位置点P的铅直高度. (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形式)
解: 在Rt△ABC中
C
cosA=AC/AB
∴ AB=AC/cosA
30º
A
5.5米
≈6.4(米)
答: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6.4米。
第10页,共20页。
例2 : (北京市)如图所示,B、C是河对岸的两点,A是对岸
岸边一点,测量∠ABC=45°,∠ACB=30°, BC=60米,则点A到BC
斜边
斜边
∠A的对边
cosAALeabharlann ∠A的邻边CtanA
∠A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1.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2014年苏州市初中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苏州市初中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数学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题组成.共29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3)×3的结果是A.-9 B.0 C.9 D.-62.已知∠α和∠β是对顶角,若∠α=30°,则∠β的度数为A.30°B.60°C.70°D.150°3.有一组数据:1,3.3,4,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1 B.3 C.4 D.54x的取值范围是A.x≤-4 B.x≥-4 C.x≤4 D.x≥45.如图,一个圆形转盘被分成6个圆心角都为60°的扇形,任意转动这个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A.14B.13C.12D.236.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B.40°C.45°D.60°7.下列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的是A.x2-x+1=0 B.x2+x+1=0C.(x-1)(x+2)=0 D.(x-1)2+l=08.一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A.-3 B.-1 C.2 D.59.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km.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 处,此时从观测站O 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 的长)为A .4kmB .C .kmD .1)km10.如图,△AO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 的坐标为(2,底边OB 在x 轴上.将△AO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 ,点A 的对应点A'在x 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A .(203,103) B .(163)C .(203)D .(16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32的倒数是 ▲ . 12已知地球的表而积约为510000000km 2.数51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 .13.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ABCD 的周长为 ▲ .14.某学校计划开设A ,B ,C ,D 四门校本课程供全体学生选修,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选修其中一门.为了了解各门课程的选修人数,现从全体学牛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牛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名,由此可以估计选修C 课程的学生有 ▲ 人.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8.若∠BPC =12∠BAC ,则tan ∠BPC = ▲ .16.某地准备对一段长120m 的河道进行清淤疏通,若甲工程队先用4天单独完成其中一部分河道的疏通任务,则余下的任务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9天;若甲工程队先单独工作8天,则余下的任务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3天,设甲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xm ,乙工程队平均每天疏通河道ym ,则(x +y )的值为 ▲ . 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35AB BC ,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边AD 于点E ,若AE ·ED =43,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 .18.如图,直线l 与半径为4的⊙O 相切于点A ,P 是⊙O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过点P 作PB ⊥l ,垂足为B ,连接PA .设PA =x ,PB =y ,则(x -y )的最大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2B 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 19.(本题满分5分)计算:221+-20.(本题满分5分)解不等式组:()12221x x x ->⎧⎪⎨+≥-⎪⎩.21.(本题满分5分)先化简,再求值:21111x x x ⎛⎫÷+ ⎪--⎝⎭,其中x 1.22.(本题满分6分)解分式方程:2311x x x+=--.23.(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F 分别在AB ,AC 上,CF =CB .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 ,连接EF . (1)求证:△BCD ≌△FCE ; (2)若EF ∥CD .求∠BDC 的度数.24.(本题满分7分)如图,已知函数y =-12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点M ,点M 的横坐标为2.在x 轴上有一点P (a ,0)(其中a>2),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函数y =-12x +b 和y =x 的图象于点C ,D . (1)求点A 的坐标; (2)若OB =CD ,求a 的值.25.(本题满分7分)如图,用红、蓝两种颜色随机地对A ,B ,C 三个区域分别进行涂色,每个区域必须涂色并且只能涂一种颜色,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A ,C 两个区域所涂颜色不相同的概率.26(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函数y =kx(x>0)的图象经过点A ,B ,点A 的坐标为 (1,2).过点A 作AC ∥y 轴,AC =1(点C 位于点A 的下方),过点C 作CD ∥x 轴,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D ,过点B作BE⊥CD,垂足E在线段CD上,连接OC,OD.(1)求△OCD的面积;(2)当BE=12AC时,求CE的长.27.(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O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AD BC,连接AB,AD,BD,弦AB不经过圆心O.延长AB到E,使BE=AB,连接EC,F是EC的中点,连接BF.(1)若⊙O的半径为3,∠DAB=120°,求劣弧BD的长;(2)求证:BF=12 BD;(3)设G是BD的中点探索:在⊙O上是否存在点P(小同于点B),使得PG=PF?并说明PB与AE的位置关系.28.(本题满分9分)如图,已知l1⊥l2,⊙O与l1,l2都相切,⊙O的半径为2cm.矩形ABCD的边AD,AB分别与l1,l2重合,AB=cm,AD=4cm.若⊙O与矩形ABCD沿l1同时..向右移动,⊙O的移动速度为3cm/s,矩形ABCD的移动速度为4cm/s,设移动时间为t(s).(1)如图①,连接OA,AC,则∠OAC的度数为▲°;(2)如图②,两个图形移动一段时间后,⊙O到达⊙O1的位置,矩形ABCD到达A1B1C1D1的位置,此时点O1,A1,C1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圆心O移动的距离(即OO1的长);(3)在移动过程中,圆心O到矩形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距离在不断变化,设该距离为d(cm).当d<2时,求t的取值范围.(解答时可以利用备用图画出相关示意图)29.(本题满分10分)如图,一次函数y=a(x2-2mx-3m2)(其中a,m是常数,且a>0,m>0)的图象与x 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CD∥AB,连接AD.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AB平分∠DAE.(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2)求证:ADAE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连接CF,以线段GF、AD、AE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并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三⾓形(含答案)中考数学专题解直⾓三⾓形第⼀节锐⾓三⾓函数1、勾股定理:直⾓三⾓形两直⾓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

2、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则∠A的锐⾓三⾓函数为(∠A可换成∠B):定义表达式取值范围关系正弦(∠A为锐⾓)余弦(∠A为锐⾓)正切(∠A为锐⾓)(倒数)余切(∠A为锐⾓)3、任意锐⾓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值;任意锐⾓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弦值。

4、任意锐⾓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切值;任意锐⾓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切值。

5、30°、45°、60°特殊⾓的三⾓函数值(重要)三⾓函数30°45°60°11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90°时,sin随的增⼤⽽增⼤,cos随的增⼤⽽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90°时,tan随的增⼤⽽增⼤,cot随的增⼤⽽减⼩。

第⼆节解⾓直⾓三⾓形1、解直⾓三⾓形的定义:已知边和⾓(两个,其中必有⼀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的关系:∠A+∠B=90°;③边⾓关系:(见前⾯三⾓函数的定义)。

2、应⽤举例:(1)仰⾓:视线在⽔平线上⽅的⾓;俯⾓:视线在⽔平线下⽅的⾓。

(2)坡⾯的铅直⾼度和⽔平宽度的⽐叫做坡度(坡⽐)。

⽤字母表⽰,即。

坡度⼀般写成的形式,如等。

把坡⾯与⽔平⾯的夹⾓记作(叫做坡⾓),那么。

【重点考点例析】考点⼀:锐⾓三⾓函数的概念例1 如图所⽰,△ABC的顶点是正⽅形⽹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对应训练1.在平⾯直⾓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考点⼆:特殊⾓的三⾓函数值例2 计算:cos245°+tan30°?sin60°=.对应训练(2012?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考点三:化斜三⾓形为直⾓三⾓形例3 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对应训练3.如图,在Rt △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形.若AB=2,求△AB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考点四:解直⾓三⾓形的应⽤例4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个岛屿,其平⾯图如图甲所⽰,⼩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个数学模型如图⼄所⽰,其中∠B=∠D=90°,AB=BC=15千⽶,CD=32千⽶,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2≈1.414,3≈1.73 ,6≈2.45)(2)求∠ACD的余弦值.对应训练6.超速⾏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上周末,⼩明和三位同学尝试⽤⾃⼰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道的距离(AC)为30⽶.这时,⼀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测得此车从B处⾏驶到C处所⽤的时间为8秒,∠BAC=75°.(1)求B、C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道60千⽶/⼩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时≈16.7⽶/秒)【聚焦中考】1.如图,在8×4的矩形⽹格中,每格⼩正⽅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2.把△ABC三边的长度都扩⼤为原来的3倍,则锐⾓A的正弦函数值()A.不变B.缩⼩为原来的13C.扩⼤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计算:tan45°+ 2cos45°= .4.在△ABC中,若∠A、∠B满⾜|cosA- 12|+(sinB-22)2=0,则∠C= .5.校车安全是近⼏年社会关注的重⼤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6.如图,某校教学楼AB的后⾯有⼀建筑物CD,当光线与地⾯的夹⾓是22°时,教学楼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2⽶的影⼦CE;⽽当光线与地⾯夹⾓是45°时,教学楼顶A在地⾯上的影⼦F与墙⾓C有13⽶的距离(B、F、C在⼀条直线上)(1)求教学楼AB的⾼度;(2)学校要在A、E之间挂⼀些彩旗,请你求出A、E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22°≈38,cos22°≈1516,tan22°≈25)【备考真题过关】⼀、选择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C=4,AB=5,则sinB的值是()A.23B.35C.34D.45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A.45B.35C.34D.433.如图,在Rt △ABC中,∠C=90°,AB=6,cosB= 23,则BC的长为()A.4 B.25C.181313D.1213134.2cos60°的值等于()A.1 B.2C.3D.25.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则sinB的值为()A.12B.22C.32D.16.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C( )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B.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C.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7.在“测量旗杆的⾼度”的数学课题学习中,某学习⼩组测得太阳光线与⽔平⾯的夹⾓为27°,此时旗杆在⽔平地⾯上的影⼦的长度为24⽶,则旗杆的⾼度约为()A.24⽶B.20⽶C.16⽶D.12⽶8.如图,某⽔库堤坝横断⾯迎⽔坡AB的坡⽐是1:3,堤坝⾼BC=50m,则应⽔坡⾯AB的长度是()A.100m B.1003m C.150m D.503m1.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的⾼度,在D点测得A点的仰⾓为30°,朝物体AB⽅向前进20⽶,到达点C,再次测得点A的仰⾓为60°,则物体AB的⾼度为()A.10⽶B.10⽶C.20⽶D.⽶2.⼩明想测量⼀棵树的⾼度,他发现树的影⼦恰好落在地⾯和⼀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上的影长为8⽶,坡⾯上的影长为4⽶.已知斜坡的坡⾓为30°,同⼀时刻,⼀根长为1⽶、垂直于地⾯放置的标杆在地⾯上的影长为2⽶,则树的⾼度为()A.(6+)⽶B.12⽶C.(4﹣2)⽶D.10⽶3.如图,从热⽓球C处测得地⾯A、B两点的俯⾓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球C处的⾼度CD为100⽶,点A、D、B在同⼀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A.200⽶B.200⽶C.220⽶D.100()⽶⼆、填空题9.在△ABC中∠C=90°,AB=5,BC=4,则tanA= .10.tan60°= .11.若∠a=60°,则∠a的余⾓为,cosa的值为.12.如图,为测量旗杆AB的⾼度,在与B距离为8⽶的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为56°,那么旗杆的⾼度约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56°≈0.829,cos56°≈0.559,tan56°≈1.483)三、解答题13.如图,定义:在直⾓三⾓形ABC中,锐⾓α的邻边与对边的⽐叫做⾓α的余切,记作ctanα,即ctanα== ACBC,根据上述⾓的余切定义,解下列问题:(1)ctan30°= ;(2)如图,已知tanA=34,其中∠A为锐⾓,试求ctanA的值.14.⼀副直⾓三⾓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15.为促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道路建设,某⾼速公路建设⼯程中需修隧道AB,如图,在⼭外⼀点C测得BC距离为200m,∠CAB=54°,∠CBA=30°,求隧道AB的长.(参考数据:sin54°≈0.81,cos54°≈0.59,tan54°≈1.38,3≈1.73,精确到个位)16.如图,某⾼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AB的长度.已知在离地⾯1500m,⾼度C处的飞机,测量⼈员测PABQ24.5°49°41°北东南西得正前⽅A 、B 两点处的俯⾓分别为60°和45°,求隧道AB 的长.17.如图,⾃来⽔⼚A 和村庄B 在⼩河l 的两侧,现要在A ,B 间铺设⼀知输⽔管道.为了搞好⼯程预算,需测算出A ,B 间的距离.⼀⼩船在点P 处测得A 在正北⽅向,B 位于南偏东24.5°⽅向,前⾏1200m ,到达点Q 处,测得A 位于北偏东49°⽅向,B 位于南偏西41°⽅向.(1)线段BQ 与PQ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 ,B 间的距离.(参考数据cos41°=0.75)练习作业:1. 已知在Rt △ABC 中,∠C =90°,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其它元素的值:a b c ∠A ∠B 12 30° 4 45° 260°5 35 4 28 CD=3,AD=12,求证:AD ⊥BD .3.计算ooo5sin 302cos60tan 45-- oo o o2cos 45tan 30sin 45tan 60-+?4.如图所⽰,已知:在△ABC中,∠A=60°,∠B=45°,AB=443,?求△ABC的⾯积(结果可保留根号).例5.已知:如图所⽰,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sinB=45,求:(1)线段DC的长;(2)tan∠EDC的值.例6.如图,在△ABC中,∠BAC=120°,AB=10,AC=5,求sinB?sinC的值.。

2014年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2014年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是进行三角运算解决应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重要基础。

因此,解直角三角形既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更是热点内容。

题量一般在4%~10%。

几乎每份试卷都有一道实际应用题出现。

【典型例题】例1. 如图,点A 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 、C 两个村庄,现要在B 、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米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ABC=45o ,∠ACB=30o ,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例2. 如图,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 ,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 和高度DC 都可直接测得,从A 、D 、C 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 ,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倾器。

(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 的方案。

具体要求如下:测量数据尽可能少,在所给图形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 、D 间距离,用m 表示;如果测D 、C 间距离,用n 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表示)。

(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G (用字母表示,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

例3. 某一时刻,一架飞机在海面上空C 点处观测到一人在海岸A 点处钓鱼。

从C 点处测得A 的俯角为45o ;同一时刻,从A 点处测得飞机在水中影子的俯角为60o 。

已知海岸的高度为4米,求此时钓鱼的人和飞机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

B H C例4. 在∆ABC 中,∠=︒=C A 901,tan ,那么cotB 等于( )A B C D ....32133 例5 已知α为锐角,下列结论:<>+=11sin cos αα <2>如果α>︒45,那么sin cos αα><3>如果cos α>12,那么α<︒60 <4>(sin )sin αα-=-112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例6. (1)计算:sin cos cot tan tan 3060456030︒+︒-︒-︒⋅︒(2)计算:22459044211(cos sin )()()︒-︒+-︒+--π例7 如图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 cos B DAC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12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12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12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专题综述】在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和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如航海航空、建桥修路、测量技术、图案设计等,解决这类问题其关键是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勾股定理来解决.【方法解读】一、航空问题例1:抢险队派一架直升飞机去A 、B 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P 点,测得A 村的俯角为30︒,B 村的俯角为60︒(如图).求A 、B 两个村庄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米,参考数据2 1.4143 1.732==,)【举一反三】(2016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如图,某日,正在我国南海海域作业的一艘大型渔船突然发生险情,相关部门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调遣一架直升飞机和一艘正在南海巡航的渔政船前往救援,当飞机到达海面3000m 的高空C 处时,测得A 处渔政船的俯角为45°,测得B 处发生险情渔船的俯角为30°,此时渔政船和渔船的距离AB 是( )A .30003mB .3000(31)+mC .3000(31)-mD .15003m二、测量问题例2:如图所示,课外活动中,小明在离旗杆AB 10米的C 处,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A 的仰角为40︒,已知测角仪器的高CD =1.5米,求旗杆AB 的高(精确到0.1米) .【举一反三】我侦察员在距敌方200米的地方发现敌人的一座建筑物,但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食指竖直举在右眼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

若此时眼睛到食指的距离约为40cm,食指的长约为8cm,你能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出敌方建筑物的高度吗?请说出你的思路。

三、建桥问题例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有一条河,原来从A地到B地需要经过DC,沿折线A→D→C→B到达,现在新建了桥EF,可直接沿直线AB从A地到达B地.一直BC=11km,∠A=45°,∠B=37°.桥DC和AB平行,2 ,sin37°≈0.60,则现在从A地到达B地可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 1.41cos37°≈0.80).【举一反三】黄冈市为了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计划修建一座新大桥.如图,新大桥的两端位于A、B两点,小张为了测量A、B之间的河宽,在垂直于新大桥AB的直线型道路l上测得如下数据:∠BDA=76.1°,∠BCA=68.2°,CD=82米.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6.1°≈0.97,cos76.1°≈0. 24,tan76.1°≈4.0;sin68.2°≈0.93,cos68.2°≈0.37,tan68.2°≈2.5.四、图案设计问题例4. “创意设计”公司员工小王不慎将墨水泼在一张设计图纸上,导致其中部分图形和数据看不清楚(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的图形是某建筑物横断面的示意图,它是以圆O的半径O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是OD与圆O的交点.由于图纸中圆O的半径r的值已看不清楚,根据上述信息(图纸中i 是坡面CE的坡度),求r的值.1:0.75【举一反三】如图,为了测量某电线杆(底部可到达)的高度,准备了如下的测量工具:①平面镜;②皮尺;③长为2米的标杆;④高为1.5m的测角仪(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并根据你的测量方案写出你所选用的测量工具;(2)结合你的示意图,写出求电线杆高度的思路.【强化训练】1.如图,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AB),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高为1m的竹竿影长为0.9m,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墙上(CD),他先测得留在墙上的影高(CD)为1.2m,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BC)为2.7m,他测得的树高应为多少米?2.如图,某飞机于空中探测某座山的高度,在点A处飞机的飞行高度是AF=3700米,从飞机上观测山顶目标C的俯角是45°,飞机继续以相同的高度飞行300米到B处,此时观测目标C的俯角是50°,求这座山的高度CD. (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0).3.如图,在我市的上空一架飞机由A向B沿水平直线方向飞行,沿航线AB的正下方有两个景点水城明珠大剧院(记为点C),光岳楼(记为点D),飞机在A处时,测得景点C、D在飞机的前方,俯角分别为60°和30°.飞机飞行了3千米到B处时,往后测得景点C的俯角为30°.而景点D恰好在飞机的正下方,求水城明珠大剧院与光岳楼之间的距离(最后结果精确到0.1千米)4.某兴趣小组借助无人飞机航拍校园.如图,无人飞机从A处水平飞行至B处需8秒,在地面C处同一方向上分别测得A处的仰角为75°,B处的仰角为30°.已知无人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米/秒,求这架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结果保留根号)5.在某飞机场东西方向的地面l上有一长为1km的飞机跑道MN(如图),在跑道MN的正西端14.5千米处有一观察站A.某时刻测得二架匀速直线降落的飞机位于点A的北偏西30°,且与点A相距15千米的B处;经过1分钟,又测得该飞机位于点A的北偏东60°,且与点A相距5万千米的C处.⑴该飞机航行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结果保留根号)⑵如果该飞机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那么飞机能否降落在跑道MN之间?请说明理由。

苏教版数学中考复习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苏教版数学中考复习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苏教版数学中考复习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课题考点说明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和及时反馈
命题分析
考点说明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熟记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对应的角。

3.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4.了解坡度、坡角、俯角、仰角、方位角等名词和术语。

5.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
简单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锐角三角函数
(两边之比)
特殊角的
三角函数30°+60°=90°解直角三角形
∠A+∠B=90°a2+b2=c2三角函数关式:。

2014年苏州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七、解直角三角形

2014年苏州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七、解直角三角形

七、解直角三角形李建东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近三年江苏省十三大市中考中解直角三角形的分值与百分比】(仅供参考)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2.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掌握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4.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5.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分布】解直角三角形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5课时,其中包括单元测试及评析.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知识回顾】1.知识脉络2.基础知识(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锐角三角函数 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7-1,在Rt △ABC 中,∠C =90︒,则 sin A =A ∠的对边斜边=ac ,cos A =A ∠的邻边斜边=b c ,tan A =A A ∠∠的对边的邻边=ab. sin A 、cos A 、tan A 分别叫做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 ②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0<sin A <1,0<cos A <1,tan A >0. ③各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 A =cos (90︒−A ),cos A =sin (90︒−A ). 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解直角三角形①解直角三角形的的定义:已知边和角(其中必有一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角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一般解法∠A 的对边a∠A 的邻边图7-1如图7-2,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如图7-3,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hi l=.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hi l==tan α.显然,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方位角: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角的为方位角.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应根据题目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 3.能力要求例1 在Rt △ABC 中,∠C =90°,若sin A =513,则cos A 的值为( ) A .512 B .813 C .23 D .1213【分析】先画出图形,由于cos A =AC AB ,故只需求得AC ,AB 的关系,可利用sin A =513先求得BC ,AB 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解】选D .铅垂线视线视线水平线 仰角 俯角图7-2图7-3【说明】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解决这一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例2 如图7-4,在Rt △ABC 中,∠C =90°,AB =10,sin A =25. 求BC 的长和tan B 的值.【分析】用正弦的定义即可求得BC ,而要求tan B 则先要用勾股定理求得AC . 【解】∵sin A =BC AB =25,AB =10,∴BC =4. ∵AC= ∴tan B =AC BC. 【说明】本题是最基本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3 如图7-5-1是工人将货物搬运上货车常用的方法,把一块木板斜靠在货车车厢的尾部,形成一个斜坡,货物通过斜坡进行搬运.根据经验,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0︒(即图10-5-2中∠ACB =20︒)时最为合适,已知货车车厢底部到地面的距离AB =1.5m ,木板超出车厢部分AD =0.5m ,请求出木板CD 的长度.(参考数据:sin 20︒≈0.3420,cos 20︒≈0.9397,精确到0.1m ).【分析】在Rt △ABC 中,利用∠ACB 的正弦即可求得AC 的长,进而可得CD . 【解】由题意可知:AB ⊥BC .在Rt △ABC 中,∵sin ∠ACB =ABAC,∴AC =ABsin ∠ACB =1.5sin 20° =1.50.3420 ≈4.39m .∴CD =AC +AD =4.39+0.5=4.89≈4.9m . 答:木板的长度约为4.9m .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解决这类题目的难度虽不大,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意识.例4 如图7-6-1,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CD ,小李在山坡的坡脚A 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 的仰角为60°.沿坡面AB 向上走到B 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 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 的ABC D图7-5-1 图7-5-2图7-4图7-6-1坡度i=1AB=10米,AE=15米.(i=1BH与水平宽度AH的比)(1)求点B距水平面AE的高度BH;(2)求广告牌CD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1.4141.732)【分析】(1)显然在Rt△ABH中,通过坡度的概念求出BH、AH;(2)在△ADE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的长,进而可求出EH即BG的长,在Rt△CBG中,∠CBG=45︒,则CG=BG,由此可求出CG的长然后根据CD=CG+GE-DE即可求出宣传牌的高度.【解】(1)如图7-6-2,过B作BG⊥DE于G,在Rt△ABF中,∵i=tan∠BAH∴∠BAH=30︒. ∴BH=12AB=5;(2)由(1)得:BH=5,AH∴BG=AH+AE.在Rt△BGC中,∵∠CBG=45︒,∴CG=BG.在Rt△ADE中,∵∠DAE=60°,AE=15,∴DE∴CD=CG+GE﹣DE--2.7m.答:宣传牌CD高约2.7米.【说明】此题综合考查了仰角、坡度的定义,能够正确地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例5如图7-7-1,为了测量山顶铁塔AE的高,小明在27m高的楼CD底部D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45°,在楼顶C测得塔顶A的仰角36°52′.已知山高BE为56m,楼的底部D 与山脚在同一水平线上,求该铁塔的高AE.(参考数据:sin36°52′≈0.60,tan36°52′≈0.75)【分析】根据楼高和山高可求出EF,继而得出AF,在Rt△AFC中表示出CF,在Rt△ABD中表示出BD,根据CF=BD可建立方程,解出即可.【解】如图7-7-2,过点C作CF⊥AB于点F.图7-7-1图7-6-2设塔高AE =x ,由题意得:EF =BE -CD =56-27=29,AF =AE +EF =(x +29), 在Rt △AFC 中,∵∠ACF =36°52′,AF =(x +29), ∴CF =tan3652AF '︒=290.75x +=x +1163,在Rt △ABD 中,∵∠ADB =45°,AB =x +56,∴BD =AB =x +56.∵CF =BD ,∴x +56=x +1163. 解得:x =52.答:该铁塔的高AE 为52米.【说明】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注意利用方程思想求解,难度一般.例6 如图7-8,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 上有AB 两个观测站,A 在B 的正东方向,AB =2(单位:km).有一艘小船在点P 处,从A 测得小船在北偏西60°的方向,从B 测得小船在北偏东45°的方向.(1)求点P 到海岸线l 的距离;(2)小船从点P 处沿射线AP 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点C 处,此时,从B 测得小船在北偏西15°的方向.求点C 与点B 之间的距离.(上述两小题的结果都保留根号) 【分析】(1)过点P 作PD ⊥AB 于点D ,设PD =x km ,先解Rt △PBD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BD ,再解Rt △P AD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D ,然后根据BD +AD =AB ,列出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2)过点B 作BF ⊥AC 于点F ,先解Rt △ABF ,得出BF =12AB =1,再解Rt △BCF ,得出BC=. 【解】(1)如图7-8-2,过点P 作PD ⊥AB 于点D .设PD =x . 在Rt △PBD 中,∵∠BDP =90°,∠PBD =90°-45°=45°,∴BD =PD =x . 在Rt △P AD 中,∵∠ADP =90°,∠P AD =90°-60°=30°,∴AD. ∵BD +AD =AB ,∴x=2,解得x1, ∴点P 到海岸线l 的距离为1)km ; (2)如图7-8-2,过点B 作BF ⊥AC 于点F . 在Rt △ABF 中,图7-7-2图7-8-1图7-8-2∵∠AFB=90°,∠BAF=30°,∴BF=12AB=1km.在△ABC中,∠C=180°-∠BAC-∠ABC=45°.在Rt△BCF中,∵∠BFC=90°,∠C=45°,∴BC BF km,∴点C与点B.【说明】本题中涉及到方位角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的形状后,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这一问题的解决,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复习建议】1.复习时,要注意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特别是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熟记,适当加强对勾股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如例1、例2;2.应理解仰角、俯角、方位角、坡角和坡度(或坡比)的概念.如例4、例5和例6;3.进几年苏州的中考中都以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紧紧围绕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展开,在重点夯实“双基”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书写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4.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结.如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把不同类型的问题归纳到基本图形上去解决问题时,要强调“转化”思想的作用;在不同问题情景下解决问题时,要指导学生重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等.如例3、例4、例5和例6;5.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于常见的基本模型应使人人都要掌握的.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串“典型图形”的方法,把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典型问题(如将图形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串起来,以便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
内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 单元测试与评析
直角三角形
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2.基础知识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 c,那么 a2+b2=c2.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 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2)锐角三角函数 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 7-1,在 Rt△ABC 中,∠C=90,则
例 6 如图 7-8,在一笔直的海岸线 l 上有 AB 两个观测站,A 在 B 的正东方向,AB=2(单 位:km).有一艘小船在点 P 处,从 A 测得小船在北偏西 60° 的方向,从 B 测得小船在北偏 东 45° 的方向. 北 (1)求点 P 到海岸线 l 的距离; C 东 (2)小船从点 P 处沿射线 AP 的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 点 C 处, 此时, 从 B 测得小船在北偏西 15° 的方向. 求 点 C 与点 B 之间的距离. (上述两小题的结果都保留根 号) 【分析】 (1)过点 P 作 PD⊥AB 于点 D,设 PD=x km,先解 Rt△ PBD, 列出关于 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2)过点 B 作 BF⊥AC 于点 F,先解 Rt△ ABF,得出 BF= BC= 2 BF= 2 . 【解】 (1)如图 7-8-2,过点 P 作 PD⊥AB 于点 D.设 PD=x. 在 Rt△ PBD 中, ∵∠BDP=90° ,∠PBD=90° -45° =45° ,∴BD=PD=x. 在 Rt△ PAD 中, ∵∠ADP=90° ,∠PAD=90° -60° =30° ,∴AD= 3 PD= 3 x . ∵BD+AD=AB,∴x+ 3 x=2,解得 x= 3 -1, ∴点 P 到海岸线 l 的距离为( 3 -1)km; (2)如图 7-8-2,过点 B 作 BF⊥AC 于点 F. 在 Rt△ ABF 中,
如图 7-3,坡面的铅垂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 i,即
i h .坡度通常写成 1∶m 的形式,如 i=1∶6.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 l
h =tan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 α 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l
有i
方位角: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 90°角的为方位角. 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 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解直角三角 形的问题.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应根据题目要求的精确度确 定答案. 3.能力要求 例1 A. 在 Rt△ ABC 中,∠C=90° ,若 sin A=
H
A
图 7-6-2
∴CD=CG+GE﹣DE=5 3 +15+5-15 3 =20-10 3 ≈2.7m. 答:宣传牌 CD 高约 2.7 米. 【说明】 此题综合考查了仰角、坡度的定义,能够正确地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化归为 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 5 如图 7-7-1,为了测量山顶铁塔 AE 的高,小明在 27m 高的楼 CD 底部 D 测得塔 顶 A 的仰角为 45° ,在楼顶 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 36° 52′.已知山高 BE 为 56m,楼的底部 D 与山脚在同一水平线上,求该铁塔的高 AE. ( 参考数据: sin36° 52′≈0.60,tan36° 52′≈0.75) A 【分析】 根据楼高和山高可求出 EF,继而得出 AF,在 Rt△ AFC 中表示出 CF,在 Rt△ ABD 中表示出 BD,根据 CF=BD 可建 立方程,解出即可. 【解】 如图 7-7-2,过点 C 作 CF⊥AB 于点 F. E
图 7-5-1
21 AC = . 2 BC
A
图 7-4
C
D B
图 7-5-2
【分析】 在 Rt△ABC 中,利用∠ACB 的正弦即可求得 AC 的长,进而可得 CD. 【解】 由题意可知:AB⊥BC. AB 在 Rt△ABC 中,∵sin ∠ACB= , AC 1.5 1.5 AB ∴AC= = = ≈4.39m. sin ∠ACB sin 20° 0.3420 ∴CD=AC+AD=4.39+0.5=4.89≈4.9m. 答:木板的长度约为 4.9m. 【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本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解决这类题目的难度虽不 大,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 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 B 45° 学、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意识. 60° 例 4 如图 7-6-1,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 CD,小李 A H 在山坡的坡脚 A 处测得广告牌底部 D 的仰角为 60° .沿坡面 AB 向上走到 B 处测得广告牌顶部 C 的仰角为 45° ,已知山坡 AB 的
1 3 = , 3 3
∴BH=
1 AB=5; 2
B 45°
60°
G E
(2)由(1)得:BH=5,AH=5 3 , ∴BG=AH+AE=5 3 +15. 在 Rt△ BGC 中, ∵∠CBG=45, 在 Rt△ ADE 中, ∵∠DAE=60°,AE=15,∴DE= 3 AE=15 3 . ∴CG=BG=5 3 +15.
45°
36° 52′
C D
图 7-7-1
B
设塔高 AE=x,由题意得: EF=BE-CD=56-27=29,AF=AE+EF=(x+29), 在 Rt△ AFC 中, ∵∠ACF=36°52′,AF=(x+29), ∴CF=
AF x 29 116 = =x+ , tan3652 0.75 3

30 45 60
sin
1 2
2 2 3
cos
3 2
tan
3 3
2 2
1
3 2 ⑤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1 2
(3)解直角三角形 ①解直角三角形的的定义:已知边和角(其中必有一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角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一般解法 Rt△ABC 中的已知条件 一般解法 (1) c a2 b2 ; 两边 两直角边 a,b (2)由 tan A
C D
E
图 7-6-1
坡度 i=1: 3 ,AB=10 米,AE=15 米.(i=1: 3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 BH 与水平宽度 AH 的比) (1)求点 B 距水平面 AE 的高度 BH; (2)求广告牌 CD 的高度.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 0.1 米.参考数据: 2 ≈1.414, 3 ≈1.732) 【分析】 (1)显然在 Rt△ ABH 中,通过坡度的概念求出 BH、AH; (2)在△ ADE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DE 的长,进而可求出 EH 即 BG 的长,在 Rt△ CBG 中, ∠CBG=45, 则 CG=BG, 由此可求出 CG 的长然后根据 CD=CG+GE-DE 即可求出宣传牌 的高度. 【解】(1)如图 7-6-2,过 B 作 BG⊥DE 于 G, 在 Rt△ ABF 中, ∵i=tan∠BAH= ∴∠BAH=30. C D
A
在 Rt△ ABD 中, ∵∠ADB=45°,AB=x+56,∴BD=AB=x+56.
36° 52′
116 . 解得:x=52. 3 答:该铁塔的高 AE 为 52 米.
∵CF=BD,∴x+56=x+ 【说明】 想求解,难度一般.
E F
45°
C D
图 7-7-2
B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注意利用方程思
5 ,则 cos A 的值为( 13
)
5 12
B.
8 13
C.
2 3
D.
12 13
【分析】 先画出图形,由于 cos A=
AC 5 ,故只需求得 AC,AB 的关系,可利用 sin A= 先求得 AB 13
BC,AB 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解】选 D.
【说明】 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 解决这一类问题, 必须熟练掌握三 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加强 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例2 如图 7-4,在 Rt△ ABC 中,∠C=90° ,AB=10,sin A=
(1)∠B=90−∠A; 斜边 c,锐角 A ③实际问题中术语的含义 如图 7-2,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 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铅垂线 仰角 俯角 视线
(2)a=c·sin A; (3)b=c·cos A.
i=h:l

h
水平线 视线
l
图 7-3
图 7-2
A的邻边 b A的对边 a sin A= = ,cos A= = , 斜边 c c 斜边
斜边 c ∠A 的对边 a
B
A
∠A 的邻边 b C 图 7-1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
a . b
sin A、cos A、tan A 分别叫做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 ②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0<sin A<1,0<cos A<1,tan A>0. ③各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 A=cos (90−A),cos A=sin (90−A). 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