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艾米莉·勃朗特
![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艾米莉·勃朗特](https://img.taocdn.com/s3/m/8f3af80e14791711cc791745.png)
五、人物、情节、结构
林敦 洛 克 伍 德 内 莉 凯瑟琳· 恩肖 希思克利夫 伊莎贝拉
小希思克利夫
小凯瑟琳· 敦 哈里顿· 恩肖
老恩肖
亨德莱
亨德莱的妻子、约瑟夫 画眉田庄
地点:呼啸山庄
五、怎样看待《呼啸山庄》中很多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1、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贵族姓氏的恩肖家族,为什么 自希思克利夫到来之后家道却日渐衰落了呢?
艾米莉· 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为什么在当时不受“欢迎”?
1、把一个平民、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复仇狂当成主 人公来描写,人们难以接受;
2、作品的反宗教情绪;
3、人鬼之恋的阴厉之美,也难以令人接受。
二、艾米莉· 勃朗特的生平与创作
艾米莉· 勃朗特1818年7月30日生于英国一山区小镇 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苛恩桥学 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 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 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 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 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1846年出版了《柯勒、 埃利斯、阿克顿· 贝尔诗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发现 了艾米莉的诗稿后,才决定最后结集出版的。接着, 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 蒂的《简· 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 格雷》 一起,在1748年12月出版。可惜,仅仅一年之后,艾 米莉就于1848年12月19日病逝,时年30岁。
4、作品都运用了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
5、作品双环式的结构布局上。
四、《呼啸山庄》诞生之迷
人们怀疑的是:一个蜗居山乡,从不接触异性的二 十多岁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得这么深、恨得这么 透的爱情和复仇小说呢?她的体验从何而来? 确实,三十年来,艾米莉除了求学和短期任教外出 总共不到两年外,全部时间都是在哈沃斯那座牧师住 宅里度过的。她离不开自己那间冥想的小小幽室,离 不开她所热爱的可供她自由翱翔的荒原。通过耳濡目 染,她了解家乡和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不少 那些荒凉村落中的奇闻轶事和民俗传说,了解他们的 性情狭隘和感情不羁的生活。另外,她本人虽未涉足 爱河,可是,她的姐妹兄弟都有爱情的痛苦经历。如 她的姐姐夏洛蒂和弟弟勃兰威尔等。
外国文学概论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外国文学概论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https://img.taocdn.com/s3/m/659ec463caaedd3383c4d31f.png)
三、人物 《静静的顿河》创作时间长达14年(1926年—1939年) 地点:顿河岸的鞑靼村
麦列霍夫家族:潘苔莱——伊莉妮奇娜
阿克西尼娅(斯捷潘) 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 娜塔莉娅 彼得罗——妲丽娅(哥嫂)
杜妮亚 (妹妹)
布尔什维克:施托克曼、伊万、丘本克、科舍沃依 军事委员会主义:波乔尔科夫
四、人物分析:
葛利高里是一个青年农民形象。他身上既集中了哥萨克人的勇 敢、刚毅、酷爱自由、追求真理的一面;同时又具有哥萨克人的 保守、偏狭、粗野、残忍、缺乏政治头脑的陋习。正因为具有这 些特性,使得葛利高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摇摆不定,他追求爱情 自由,一生爱着阿克西尼娅,但他的善良又使他和妻子娜塔莉娅 藕断丝连,并给她造成更大的痛苦;他虽然支持革命的正义性和 目的的合理性,但当他看到少数红军军官滥杀哥萨克的错误行为 时,他又对红军产生了怀疑和敌视;他追随白军,以企图实现 “哥萨克自治”,但他又不能和那些出身贵族地主的白军军官同 流合污,他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但又不知路在何方。于是他一直 在革命和反革命两个阵营里徘徊不定,他曾两次参加红军,三次 参加白军,并一度当上了白军师长。由于他作战勇敢和生性残酷, 他所铸成的错误远远超过一般人,他自己也为这种“摇摆不定”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父母,哥哥,嫂子、妻子在战争中死去, 他的情人也在逃跑中死在他的怀中,他自己也不再年轻和英俊, 而是饱经战争的风蚀而衰老了,麻木了。他一生追求正义,但他 找不到正义;他追求真理,但真理越追越远。他感到迷惑了,彷
精神也彻底崩溃了。最后,他把武器扔进了静静的顿河里, 回到了他那早已破败的家中,甘心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审判, 也许此刻他需要被审判、被惩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减轻 他内心的沉重。
葛利高里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从他身上反映了一个普通的 哥萨克人,在空前的政治形势的激变中,选择正确道路、 把握自己命运的艰难。由此看到,葛利高里这个形象的悲 剧意义已超越了个人、种族和国家界限,而具有了全人类 性,即人具有追求真理、反抗命运的天性和人由于自身的 局限性而难免陷于悲剧的结局,这一人生的悖论和宿命, 从而使葛利高里这一形象便具有了古希腊悲剧中英雄人物 的意韵,葛利高里这一形象也便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外国文学PPT课件
![外国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6fc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f.png)
详细描述
对于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或译本可能会存在 差异。比较不同版本或译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并发现不同版本的特点和优劣。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分析
总结词
文化背景的差异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与读者自身的文 化背景存在差异。分析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可以帮助理 解作品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深层含义。
自由主题的表现形式
自由主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小说、诗歌、戏 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自由主题时,会采用不 同的手法和视角。
自由主题的意义
自由主题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 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入挖掘自由主题,可以 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平衡。
孤独主题
中世纪文学以欧洲为中 心,包括骑士传奇、英 雄史诗和教会文学等形 式,强调宗教和封建制
度的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 学的复兴和发展时期, 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 作品,如《哈姆雷特》
、《奥赛罗》等。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以20世纪初 的欧洲为中心,出现了 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和思 潮,如表现主义、超现 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等, 这些思潮对世界文学产
01
孤独主题
孤独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它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
外国文学中,孤独主题常常被用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02
孤独主题的表现形式
孤独主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形
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孤独主题时,会采用不同的手法和视角。
03
孤独主题的意义
孤独主题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深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d7ffd69ec3d5bbfd0a74e7.png)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第一节概论了解: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
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它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他的史诗《伊尼德》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理解:罗马文学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点。
罗马文学在希腊文学和近代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罗马文学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
掌握: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和价值第二节荷马史诗了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民间口头创作的总汇。
理解:史诗的形成及基本内容。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阿咯流斯、赫克托尔。
它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
掌握: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
荷马史诗的艺术技巧。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了解: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主要创作和贡献;阿里斯多芬是“喜剧之父”主要作品《阿卡奈人》和《鸟》。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悲剧的起源及其特点;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于特点。
掌握: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论了解:欧洲中古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它和封建社会形成、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欧洲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督教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教会制约和垄断了文化教育。
欧洲中古文学的分类;各类文学的主要成就。
理解: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第二节但丁与《神曲》了解: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家但丁阿里盖利的生平与创作。
但丁的早期文学创作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抒情诗与散文的合集《新生》,《飨宴》、《论俗语》;《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理解: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神曲》的矛盾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作品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论了解: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是文艺复兴文学的。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d00e8d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0.png)
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一篇: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名词解释:柏拉图理式论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属于文学本体论范畴。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式的世界。
“理式”即真理,是绝对存在,理式是万物的模型,万物是它的摹本,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文艺又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式”文艺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理智的迷狂这是柏拉图在“灵感说”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灵感是通过“自力”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凭附神力。
无论迷狂,回忆还是灵感都是理性的存在方式。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即“理智的迷狂”。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界定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中的悲剧说1.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的特性---对行动的模仿)2.悲剧是借由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
(悲剧的主角---过失说)3.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而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悲剧的作用---陶冶说)贺拉斯《诗艺》的主要思想1.继承了古希腊模仿说的传统2.提出了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借鉴原则,合式原则)3.阐述了寓教于乐的艺术功用4.强调了诗人的基本修养(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加强人格修养,强调天才与苦练相结合,端正创作态度)寓教于乐这是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是关于文艺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的概括。
教,是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
教的具体功效是指崇尚美德,俭朴,正义,秩序,法律。
外国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873a219fc4ffe473368ab1b.png)
圣地之灾其实一直对于十字军东侵的历史感到好奇,有机会拜读了下《十字军东征—以耶路撒冷之名》,大致的浏览了一番,太过于理论化的介绍,以及学术性的历史分析,使得我对本书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也只是浅浅的品了下历史的余酿!1095年11月27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召集了一帮以夺回上帝圣地,将异教徒从圣地驱逐为由的军队,这队以上帝之名所建立的军队,一路上的烧杀抢掠是否早就将他们心中最初的信仰扭曲,是否早就将自己最虔诚的信仰败送于最现实的物欲?“当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天上的耶路撒冷将降落在人间的耶路撒冷之上”就是这么一套说辞,被教皇所利用,耶路撒冷这座“和平之城”因为大批西欧人民的入侵,遭受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哀、血战。
正是因为这座上帝最后选择停留的城市,这座本来应该充满和平和安乐的都市,却被用来当做是一场战争的借口!“所有为耶路撒冷而战的人,都是十字军。
“十字军是什么,是可以到了东欧随意烧杀抢掠却还能够拿夺回圣地为借口的强盗,是可以在沿途随意的杀戮却仍然能够被上帝赦免的一群愚师。
在耶路撒冷这座放置着上帝的圣墓的城邦,被以信仰为由,以驱逐异教徒为由,而发生的那一幕又一幕的流血事件。
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的话,当你看到这些表面上说崇尚你的人,却用你的借口去侵略其他领土,杀害那些无辜的老弱妇孺,你内心该是作何感想,你是不是会感到悲凉,难道说你的大度仅仅是宽容自己的教徒的罪恶,却没有想到过要扼制他们犯罪的行为么。
这座原本沉睡在东欧的圣地,它肥沃的土地加上其丰富的物产知识,深深的吸引着西欧逐渐腐败的权贵们,他们在西欧封建及其鼎盛的时期难以再找到满足自己物欲的方法,便把他们的目光放到了东欧,该用什么理由呢?当时是用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教信仰喽!是不是西欧的人们真的有那么的伟大,为了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投身到这场浩大的战争中。
耶路撒冷何其“幸运”的一座都市啊,正是因为东方世界文化之间的裂痕,让本来关系紧张的罗马天主教会和罗马帝国联合起来,让这两个处于争夺宗教和世俗权力的两股对立的权利携手共同对付他们所认为的来自伊斯兰教世界的挑战,而最好的借口就是塞尔柱突厥人占领耶路撒冷这块圣地,对上帝的子民、他们的兄弟姐妹大肆杀戮。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a6567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a.png)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旨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基本概念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指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一门专业,意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它旨在帮助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发展历程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与外界交流的需求。
最早的国际汉语教育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政府通过援助项目向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派遣汉语教师。
随着对外汉语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育机构和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三、重要性1. 文化交流: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文,外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国际汉语教育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2. 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希望与中国进行商务合作。
具备良好的汉语能力可以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3. 友好关系:国际汉语教育也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提供了契机。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智慧,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
四、挑战1. 教师培养:国际汉语教育需要大量的优秀汉语教师。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高水平的汉语教师,这给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教学资源: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对于国际汉语教育至关重要。
这包括教材的编写、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开发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等。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结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增进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概论资料
![文学概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c460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b.png)
文学概论资料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20世纪美国的文艺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说.他认为文学是由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所以他主张文学理论要研究文学系统的全部关系。
2、文学性概念:文学性:雅各布森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文学性是指使一部作品成其为作品的东西,也就是文学的言语和形式特征.这个概念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形式主义文学观点.3、陌生化(反常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领袖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而要感觉到事物就是要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这就需要运用艺术技巧使对象陌生,使对对象形式的感知变得困难,这就是所谓的反常化.按照这个观点,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形式上变换花样,这显然是比较极端的形式主义主张。
4、狭义的题材与广义的题材:狭义题材:经过作家的选择、加工,写入作品,成为作品内容要素的社会生活内容;广义的题材:指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的领域或范围.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或者爱情题材等概念中的“题材”一词.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题材概念.主题的定义:狭义的主题:又称中心思想,指作品中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及作家对这种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的思想实质.(在作品中统帅题材的主要问题及解答.)广义的主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主题.在具体作品之外,在不同时代和民族中反复出现(永恒主题),可以成为孕育具体作品的思想基础(母题).6、有机形式与附加形式:有机形式指结构和文学话语;附加形式指体裁.7、反讽:一种矛盾的语义状态.或者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文字上都出现(悖论),或者指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反——所言非所指(反讽)。
8、作品的结构:反映在文学话语的线性组织中的,作品内容单元的组织构架,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9、体裁概述:体裁是在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916587b9d528ea81c779db.png)
第一章文学观念一、散知识点1、层次论(波兰:英加登):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图式化的外观层。
2、四要素论(美国:艾布拉姆斯):作品、生产者、主题和欣赏者。
3、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理论启示: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4、5、文学发展总趋势: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6、7、艺术分类:表演艺术(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绘画和雕塑)、综合艺术(戏剧和电影)、语言艺术(文学)8、梁漱溟的文化三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
9、庞朴的文化三方面:一切生活方式和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基于这些方式所表成的心理和行为。
10、广义的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11、德国卡西尔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12、文学一般文化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
13、刘勰提出“心物交融说”。
14、歌德批判了两种思想倾向:一是单纯地“追求理性”而不顾现实的倾向;一是所谓“妙肖自然”而不顾主体的倾向。
15、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16、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克斯观察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审美的;17、里普斯的移情论:把“我”的情感移置于物,使物也获得像人一样的生命与情趣。
18、体验中含有一个“反刍”的阶段;“反刍”就是主体对体验的体验。
19、西方美学上的“距离论”(瑞士布洛提出)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20、李贽提出“童心”说,马斯洛提出“第二次天真”和“健康的儿童性”感念。
二、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2、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艺术家)、世界、读者(听众、观众、读者)3、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接受4、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外国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74f5e3524de518964b7db5.png)
为什么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1、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学;2、开创了俄国写“多余人”形象的传统;什么是“多余人”?是指俄国一些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贵族青年,他们看到了专制的罪恶,又不敢起来反抗,又不与当局合作,又不与下层平民结合。
他们否定既定的价值观念,过着堕落和放荡的生活,寻求刺激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最终一事无成,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标志着一种代表新的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阶层从封建体制中逐渐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一支独立的力量来为新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开始萌生,只是由于缺乏社会基础的支持和思想准备不够,所以才处在孤立的境地,才导致“多余人”们更多的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程度不同的悲剧结局。
“多余人”概念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而作为形象则最早出自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了毕巧林、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罗亭、冈察洛夫在《奥勃罗莫夫》中塑造了奥勃罗莫夫等,形成了“多余人”形象系列。
实际上“多余人”在历史上真正失去价值和意义是到了契诃夫的笔下。
《叶甫盖尼·奥涅金》3、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后来以果戈理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家群被称为:“自然派”。
4、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由破落的贵族,处于生计需要所担任的“小职员”、“小公务员”等。
他们身份卑微、薪金微薄,遭人鄙视,长期受着物质穷困和精神压抑的双重折磨,往往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小人物”是俄国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狂人日记》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之死》等。
5、开创了各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童话等。
比较好的中篇小说像《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造成安娜的悲剧原因有哪些?1、社会原因: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2、卡列宁的原因:虚伪、麻木不仁。
外国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cc4ba61910ef12d2af9e7e3.png)
外国文学概述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
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
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
本章主要摘选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外国文学中诗歌、小说和散文的经典名篇。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期,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发端于法国、英国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四五十年代迅速遍及整个欧洲,并传到美洲,成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流。
资产阶级文学从文艺复兴开始发展,至此,出现了空前光辉壮阔的场面。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处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支配整个社会,金钱主宰一切,“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本主义制度故有矛盾的暴露,粉碎了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预言,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讲究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和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剖析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揭露和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欧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重大成就,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文主义文学启蒙文学,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倾向性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如表现历史题材时注意风俗画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等,也大大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力。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凭主观幻想进行创作,而是基本上以唯物主义反映论为依据,冷静地观察和剖析社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题材并加以提炼,力求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各阶层的人物和生活。
西方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西方文学概论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b7e57c9d5bbfd0a795673c6.png)
《西方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通过《西方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学的渊源、特征、人物代表作及思潮的发展历程,并注重交叉学科,同时探讨与文学并进的改编电影、绘画、建筑等文化艺术的发展线索,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史的学习,从而扩充学习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阐述西方文学和文化上下三千年纵横欧洲与美洲的文学演变历程及相关部分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把握西方的文化与传统,社会价值观,哲学观与世界观,了解和认知东西方文艺传统与发展的差异。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外国文学简史》郑克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朱维之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外国文学史》张世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欧洲文化入门》王佐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艺术哲学》(法)H·丹纳著,张伟译北京出版社2004
《信仰时代》安妮·弗里门特编著刘毅译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圣经智慧》廖诗忠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5。
大一语文国外文学知识点
![大一语文国外文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7d80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4.png)
大一语文国外文学知识点大学语文课程中,对国内外文学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身处中国,但学习国外文学同样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文化广度。
在大一语文课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国外文学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文学流派是文学史上根据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分类体系。
在国外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流派,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强调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代表作品有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浪漫主义则强调对情感和幻想的表达,代表作品有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秋夜长诗》。
二、文学大师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戏剧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他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至今仍然广为演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表达了对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三、文学思潮与文化碰撞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别作家的创作成果,往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化碰撞的结果。
例如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它试图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追求新颖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海浪》。
这些作品不仅吸收了当时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还带有作家自身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色彩。
四、文学与社会现象国外文学作品往往紧密联系着社会现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例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呼啸山庄》,以揭示封建社会的尖锐矛盾为切入点,深刻地表现了人类欲望和社会弊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则批判了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
五、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文学作品的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通过译者的努力,将原作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传递给另一个语言的读者。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73e77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0.png)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以来在欧美文坛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这也是
文学发展史上最有争议性、最新奇、最有推广性的文学流派之一。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由20世纪中期以来的欧洲和北美文学家们创作的一大波新
文学英雄教材,它的潮流在我们的文学史上有种激情的动力、新颖的主题和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等特点。
欧美现代派文学强调“追求”而非“认同”,意在推翻传统的封建和落后的思想,重新审视本国社会的关系和价值观,以极端观点挑战社会稳定,乃至性别概念等。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尝试去实现自由、追求公正和平等的艺术流派,它反对
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它强调从内心去审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它表现出一种本质的积极主义,强调自由,敢于挑战社会的坚固习惯,旨在促进人类的进步。
在欧美这一文艺浪潮的鼓励下,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意见被广为采纳,文艺家们横渡海洋,在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是推动欧美现代派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招收优
秀学子,开设更多的文学专业,推动学生们开拓思维,运用文学理论发掘自身潜能;同时,老师和学者们也积极地传递欧美现代派文学思想及其文本,以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引入欧美现代派文学以及推广它的思想,高校可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迎合社会发展所需。
由此可见,欧美现代派文学活跃在文艺史的重要时期,它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
欧美近代文艺圈,高等教育高校也积极引进和推广这种文学思潮,为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外国文学课件word版
![外国文学课件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94021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e.png)
外国文学课件word版一、引言外国文学是指非本国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
外国文学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介绍外国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
二、外国文学的概念外国文学是指非本国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形式和风格各异,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外国文学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包括古典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2. 文化内涵:外国文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
3. 语言风格:外国文学作品通常使用本国语言进行创作,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4. 时代性: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政治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外国文学的代表作品1. 英国文学代表作品:-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对社会等级制度和婚姻观念的描写,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主题。
-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魔法世界的故事,引领了全球的魔幻文学热潮。
2. 法国文学代表作品:-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的作品,通过对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描写,展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 《包法利夫人》:加缪的作品,以荒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荒谬。
3. 俄国文学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罗迪翁·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探讨了罪与赎的主题。
《国外文学》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外文学》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0b45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1.png)
《国外文学》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国外文学是指发源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潮以及文学创作方法。
它涵盖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国外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对象和深远的影响。
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乃至现代的美国文学、英国文学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外文学通过各个时代的交流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风貌。
国外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地域性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背景;二是风格多样,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三是思想深邃,国外文学作品常常涉及人性、社会、历史等复杂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国外文学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特色,也促进了文学学术的发展与交流。
同时,国外文学也给国内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与启示,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发展与开放创新。
总之,国外文学在人类文化的大熔炉中发光发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国外文学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同时也能够为国内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灵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逻辑关系。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外文学的文章结构。
通常,一个关于国外文学的文章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文章引言: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在引言中,可以简要介绍国外文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 国外文学的历史发展:在这一部分,可以系统地介绍国外文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重要阶段。
可以从古代文学开始,逐渐扩展到现代文学。
一些重要的文学运动、作家和作品也可以在这一部分进行论述。
3. 国外文学的主要特点:这一部分可以讨论国外文学的一些独特特点和风格。
外国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1a116ef0975f46527d3e13d.png)
外国文学概述一、欧洲文学概况欧洲文学从古希腊、罗马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中很丰富的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史诗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时的希腊生活和斗争。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突出征服自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感。
《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的意思是关于特洛亚战争的一首诗。
史诗反映了以战争为中心的“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
史诗歌颂英雄行为,格调悲壮,具有“阳刚之美”。
《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时的海上经历和家庭生活,突出海上冒险行为。
史诗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奴隶制逐渐形成时期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生活。
《奥德赛》歌颂勇于进取的精神品质,格调平静,具有“阴柔之美”。
荷马史诗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在艺术上,史诗达到了古代的历史条件所能达到的可惊成就。
十三、十四世纪之交,随着意大利城市的兴起,佛罗伦萨文化的发达,学术派别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代表作家但丁。
但丁(1265—1321)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
1290年他为了纪念心爱的女子贝雅特丽齐,把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
作品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但其中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具有自然清新的风格。
1321年,但丁客死于拉文那,留下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神曲》。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采用中古梦幻的文学形式,中古神学体系的框架,展示人们从迷惘和错误中解脱出来,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历程,作者意在揭露、批判黑暗的现实,从政治上、道德上给意大利民族指出复兴之路。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2f97390722192e4536f652.png)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非理性主义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
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
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
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
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
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5.阶梯诗: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概述一.上古文学:(原始奴隶)古埃及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崩溃文学体裁:神话传说英雄史诗戏剧原始时期印度: 神话诗集《吠陀》英雄史诗《玛哈帕腊达》《腊玛延那》欧洲: 神和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奴隶时期印度: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希腊: 三大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一大喜剧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开创了悲剧和政治讽刺喜剧的先河.二.中古文学:(封建)公元四七六年--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之前东方诸国的文学繁荣时期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日本: 紫式部《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物语文学--小说故事“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品《神曲》又名《神的喜剧》--《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以结构严密著称,对巴尔扎克的影响较大三.近代文学:(资本主义)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十九世纪末期亚非地区备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文学创作受到摧残主要表现在欧洲各国十四世纪----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核心:以人为本意大利: 卜伽丘《十日谈》法国: 拉伯雷《巨人传》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徳》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为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莎士比亚的戏剧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尤为集中:1.反对封建的道德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2.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国家统一;3.抨击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平等互爱;4.反对曚昧,迷信,崇尚科学,理智.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由于它在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的名称基本特征:①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②崇尚理性原则,克制个人情欲,宣扬公民义务;③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形式。
三一律: 时间(24小时)不可取地点(一个) 不可取情节(一条)文学体裁: 高雅文学:悲剧史诗颂诗卑俗文学:喜剧英国: 诗人弥尔顿《失乐园》法国: 悲剧家高乃依《熙德》喜剧家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英国诗人弥尔顿及其作品《失乐园》十八世纪:启蒙文学英国: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菲尔丁《汤姆·琼斯》启蒙文学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他们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思想家.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典型形式:哲理小说,启蒙戏剧.启蒙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小说(160)、为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伏尔泰:《老实人》--展望了“理性王国”的幻想图景.狄德罗:《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小说.卢梭:《新爱洛绮丝》--书信体小说.《爱弥尔》--探讨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忏悔录》--自传体小说.博马舍: 是十八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其代表作有《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 狂飙突进运动(德)代表作家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阴谋与爱情》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被文学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德国作家歌德及其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作家席勒及其作品《阴谋与爱情》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消极浪漫主义文学: 以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宗法社会、鼓吹逃避现实为特征英国: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因为他们都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并且写过许多描写湖区的诗,故称为“湖畔派”)法国: 夏多布里昂、拉马丁德国: 史雷格尔、布伦塔诺、诺瓦利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拜伦英国作家雪莱及其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在文艺创作中的表现与反映.尤为突出的国家和代表作家法国: 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 狄更斯、萨克雷俄国: 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画坛上的代表画家德国:门采尔俄国:列宾法国:库尔贝德国画家门采尔及其作品《惯偷》德国画家门采尔的作品《巴黎的一天》俄国画家列宾及其作品《托尔斯泰》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杀子》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查波罗什人给土尔其苏丹写信》法国画家库尔贝及其作品《西班牙妇人》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作品《女人与鹦鹉》法国:司汤达《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巴尔扎克的包括九十多部作品的《人间喜剧》,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恩格斯作品有:《高老头》、《幻灭》、《纽沁根银行》、《农民》、《驴皮记》等,反映了人与人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左拉: 《萌芽》莫泊桑:《漂亮朋友》又名《俊友》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英国: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等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主要矛盾--劳资矛盾的表现:狄更斯《艰难时世》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的表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和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萨克雷《名利场》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有: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肖伯纳,英国杰出的戏剧家《鳏夫的房产》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及其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及其作品《简·爱》英国作家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英国戏剧家肖伯纳及其作品《鳏夫的房产》俄国:文学十分繁荣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理: 《死魂灵》屠格涅夫: 《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涅克拉索夫: 《在俄国谁能快乐而自由》(长诗)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变色龙》俄国诗人普希金及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除以上三国之外,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好的作家与作品.德国: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亨利希·曼《臣仆》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丹麦: 安徒生的童话集美国: 诗人- -惠特曼《草叶集》小说家--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杰克·伦敦《马丁·伊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四:现当代文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二十世纪--现在二十世纪初叶,以高尔基为首的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脱颖而出.《母亲》长篇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批血肉丰满、令人耳目一新的无产阶级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马雅可夫斯基:《列宁》长诗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此外,在其他国家还出现了一大批主要用批判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写作的进步作家.法国: 巴比塞《火线》英国: 阿尔德里奇《外交家》美国: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德国: 布莱希特《卡拉尔大娘的枪》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思潮纷纭,流派众多.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派等,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危机,写出了人们精神的空虚和对前途的悲观颓废情绪,可以参考借鉴.象征主义——欧美现代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时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法国。
先驱者——法国的波德莱尔。
他早在1857年发表的诗集《恶之花》,为第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法国的魏尔伦、韩波和马拉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象征主义盛极一时。
著名诗人:法国——瓦雷里英国——叶芝和艾略特德国——里尔克,俄国的布洛克法国的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世界”才是真实的、美的。
它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表现出作者所欲创作的意境。
即用间接的象征,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
戏剧方面有成就的著名的象征主义剧作家有:比利时——梅特林克德国——霍普特曼美术方面著名的代表人物——摩罗。
表现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最突出。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是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驱,主要作品有《去大马士革》三部曲,《灵魂奏鸣曲》。
重要的剧作家有:德国:托勒尔——《群众与人》捷克:凯泽——《珊瑚》、《煤气厂》美国:奥尼尔——《毛猿》、《琼斯皇帝》奥地利:卡夫卡——《审判》、《变形记》凯泽的《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意识流小说——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方法来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小说。
时间: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国家:英国、法国、美国意识流小说家认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只重视客观环境、人物言行的叙写和故事情节安排,而不重视对人物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他们认为人的性格表现为感性活动、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
特征:以意识流作结构,有意忽略故事情节的连贯和完整,让人们在主观的时空框子里活动,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时序颠倒以及现在与回忆、事实与虚幻互相穿插等手法来展现人物意识流的轨迹。
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法国: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英国:沃尔夫——《达罗威夫人》美国:福克纳——《喧嚣和骚动》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被认为是意识流的典范作品。
存在主义文学——二次大战前夕,发端于法国,以宣传存在主义哲学为目的的文学。
包括以加布里埃尔·马塞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和以让?保罗?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
基督教存在主义没有追随者,影响不大。
萨特的存在主义宣扬“存在先于本质”,认为“存在”即“自我”,只有自我感觉到的存在和客观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现实,永远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的。
特征: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的孤独、失望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为了消除孤独和面临死亡的恐惧,基督教存在主义教人皈依宗教。
荒诞派戏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于法国,六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戏剧流派。
荒诞派继承和发展了表现主义突出主观精神和手法荒诞的一面,并深受战后流行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特征:对人类的命运持有悲观看法,认为外部世界是荒谬的人的存在是荒谬的,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存在都是“毫无意思、荒谬、无用”的。
反对以文学剧本和对白为基础的传统戏剧程式,打破戏剧要有连贯情节和展示矛盾、激化冲突、解决矛盾的老公式,强调用离奇的、夸大的手法突出人的精神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