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竞赛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竞赛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竞赛要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 、p 、d 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 、p 、d 原子轨道图像。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 、p 、d 、ds 、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

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铂系元素的概念。

【知识梳理】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微观粒子的二重性(1)光的波动性λ波长: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波谷)间距离。

频率v :频率就是物质(光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Hz (1Hz =1 s -1)。

光速c =λ·v 真空中2.998×10 8 m ·s -1 = 3×10 8 m ·s -1,大气中降低(但变化很小,可忽略)。

波数~v =λ1(cm -1) (2)光的微粒性1900年根据实验情况,提出了原子原子只能不连续地吸收和发射能量的论点。

这种不连续能量的基本单位称为光量子,光量子的能量(E )与频率(v )成正比。

即: E = h υ (4-1)式中h 为普朗克常数,等于 6.626×10 –34 J ·s(3)白光是复色光1923年德布罗意(L. de Broglie )类比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后提出,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并提出了联系电子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公式: λ=mvh (4-2) m :质量 v :速度 h :普朗克常数(4-2)式左边是电子的波长λ,表明它的波动性的特征;右边是电子的动量,代表它的粒子性。

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2021年整理)

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2021年整理)

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高中一年级)2013年4月14日下午14:00—16:00 北 京·竞赛时间2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场。

开赛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钢笔答题,使用红色或铅笔答题者,试卷作废无效.·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试卷按密封线封装。

题中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如下:第1题 选择题(16分)(每选2分,多选,对一错一不得分,无负分)(1)荧光棒发光的原理是利用H 2O 2氧化草酸酯产生能量,该能量传递给荧光物质而发光。

草酸酯是一种粘稠度较高的有机化合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荧光棒发光,凑近可燃性气体,会导致气体燃烧B.当荧光棒亮度减弱时,敲打荧光棒亮度可能增强C.荧光棒放入冷冻室亮度可能减弱甚至消失D.荧光棒发光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光能(2)碘可能呈金属性,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A.已经制得I(NO3)3、I(ClO4)32H2O等含I3+ 的化合物B.已经制得IBr、ICl 等卤素互化物C.碘易溶于KI溶液形成I3-D.I4O9 可以看成是碘酸盐(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向碳酸氢镁溶液中滴加少量石灰水:Mg2+ +2HCO3-+2Ca2+ +4OH-=Mg(OH)2↓+2CaCO3↓+ H2OB.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Na2FeO4 :3ClO- + 2Fe(OH)3 = 2FeO42- +3Cl-+ H2O + 4H+C.向NaAI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制取AI(OH)3AIO2- + CO2 + 2H2O = AI(OH)3↓+ HCO3-D.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OH)2]在空气中失效:ClO- + CO2 + H2O = HClO + HCO3-(4)主族元素M和N,M位于短周期,且M2-和N+ 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和N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1B.M和N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1C.M和N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D.M和N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8(5)将Cl2通入熔融的硫磺制得S2Cl2,S2Cl2是黄红色油状发烟液体,遇水分解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S2Cl2与NaOH 溶液反应得到澄清溶液。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立体化学基础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立体化学基础

abc a b cab c acab c c dcH HCH 3 CHC 顺 – 2 – 丁烯H C = CH 3 HC 反 – 2 – 丁烯第16讲 立体化学基础【竞赛要求】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

构型与构象。

顺反异构(trans —、cis —和Z —、E —构型)。

手性异构。

endo —和exo —。

D,L 构型。

【知识梳理】从三维空间结构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立体结构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科学叫立体化学。

一、异构体的分类按结构不同,同分异构现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次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称为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及互变异构等。

另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称为立体异构。

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和构象异构。

二、立体异构 (一)顺反异构分子中存在双键或环等限制旋转的因素,使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位置不同,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双键可以是C=C 、C=N 、N=N 。

双键产生顺反异构体的条件是双键两端每个原子所连二基团或原子不同。

如:顺反异构的构型以前用顺– 和反– 表示。

如:但顺反异构体的两个双键碳原子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用这种命名法就无能为力。

如:H 3C CH 2C C HCH(CH 3C系统命名法规定将双键碳链上连接的取代基按次序规则的顺序比较,高序位基在双键同侧的称Z 型,反之称E 型。

如上化合物按此规定应为E 型。

命名为E – 4 – 甲基 – 3 – 已基 – 2 – 戊烯。

所谓“次序规则”,就是把各种取代基按先后次序排列的规则。

(1)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如I >Br >Cl >S >P >F >O >N >C >H ,未共用电子对为最小; (2)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如D >H ;(3)二个基团中第一个原子相同时,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原子; (4)重键,如:分别可看作:(5)当取代基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构型不同时,则R >S ,Z >E 。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3.5 Pb-207Ⅰ卷(42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 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正确的是()A.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盛放在金属容器中B. Na2SiO3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C. 食盐可作调味剂,不可作防腐剂D. 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也高2. 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3. 设AA. 100 mL 2.0 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为0.2N AB. 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 AC. 标准状况下,2.24L庚烷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D. 常温常压下,N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1molNO,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4. 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3 +4HCl =2ClO2↑+Cl2↑+2H2O+2N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浓盐酸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B. 氧化性:NaClO3 <ClO2C. 每生成0.lmol ClO2转移0.5mol电子D.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2O2投入水中:2Na2O2+2H2O = 4Na++4OH−+H2↑B.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 = HClO+HSO-3C. 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Cu2++2H2O = 2Na++Cu(OH)2↓+H2↑D. 铜和稀HNO3反应:3Cu+8H++2NO-3= 3Cu2++2NO2↑+4H2O6.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②③④⑤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7. 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

高二化学竞赛《化学热力学》课件( (共76张PPT)

高二化学竞赛《化学热力学》课件( (共76张PPT)

2 说明: ① 标准键焓; ② 不同化合物中, 同一化学键的键能不一定相等; ③ 断键吸热, 成键放热。
例3. 已知: (N≡N)=946 kJ∙mol-1 H-H: 436 kJ∙mol-1 N-H: 391 kJ∙mol-1, 求反应: 0.5N2(g) +1.5H2(g)→NH3(g) 的反应热。
环境 物质交换 敞开系统 有能量交换
(2) 系统的分类:
按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通常将体 系分成三类:
b.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交换, 但无物质交换
环境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有能量交换
(2) 系统的分类:
按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通常将体 系分成三类:
1.3.4 键焓
例3. 已知: (N≡N)=946 kJ∙mol-1 H-H: 436 kJ∙mol-1 N-H: 391 kJ∙mol-1, 求反应: 0.5N2(g) +1.5H2(g)→NH3(g) 的反应热。
解法A: 利用盖斯定律 △H1+ △H2 =△H +△H3→ △ H = (△ H1+ △ H2) - △ H3 = (946×0.5+436×1.5)-391×3 = -46 kJ 解法B: 公式: =Σ
解法A: 利用盖斯定律
∴△H1+△H2+△H=△H3 +△H4→△H=△H3+△H4-(△H1+△H2) =[(-1118)×2 + (-393)×1]-[(-824)×3 +(-110)×1]= -47KJ
解法B: 公式:

(生成物) -Σ (反应物)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友情提示:1.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28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Ⅰ卷(共44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2小题,共44分)1.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0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加入催化剂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减少2. 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2NH3(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 1.8mol/(L·min)B. 1mol/(L·min)C. 0.6mol/(L·min)D. 0.4mol/(L·min)3. 已知20℃时Fe(OH)3的溶解度是3×10-9g,难溶于水,在pH=7~8时可将Fe3+完全生成Fe(OH)3沉淀除去。

现欲除去工业原料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铁,可先将原料溶解,再加入某种试剂即可。

下列试剂适合除去氯化铁的是A. Na2CO3B. FeOC. NaOHD. NH3·H2O4. 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B.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C. 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被腐蚀D. 钢铁电化学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pH不同,引起的正极反应不同5.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B. 电解熔融MgCl 2,可制得金属镁C. 在铁制品上镀银时,铁制品为阳极,银盐为电镀液D. 明矾水解形成的Al (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6. 已知:101kPa 时,辛烷的燃烧热ΔH =–5518kJ·mol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ΔH =–57.3kJ·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①C 8H 18(l )+225O 2(g ) 8CO 2(g )+9H 2O (l ) ΔH = +5518kJ·mol -1②C 8H 18(l )+225O 2(g ) 8CO 2(g )+9H 2O (l ) ΔH = – 5518kJ·mol -1③H ++OH H 2OΔH = – 57.3kJ·mol -1④NaOH (aq )+21H 2SO 4(aq )Na 2SO 4(aq )+H 2O (l ) Δ H = +57.3kJ·mol -1 A. ①③ B. ②③C. ②④D. 只有②7.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V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和1molY 进行如下反应: X (g )+Y (g )2Z (g )+W (s ) ΔH >0。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友情提示:1.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27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Ⅰ卷选择题(共4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2小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③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质量的多少无关;⑤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A. ①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 锂离子电池、锌锰电池、镍镉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都是二次电池D. 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来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3.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CO2的电子式:B. C 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4.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ⅠA族元素与ⅦA族元素间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简单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5. 在①甲烷、②乙烯、③苯、④乙烷四种分子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6.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和②变化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B. 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钠原子和氢原子C. ①和②中的氯原子均得到了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NaCl 中含有离子键,HCl 中含有共价键7. 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B.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C. 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并加热D.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8.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气体A 和气体B 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A(g)+B(g) 3C(g),能说明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ν(A)、ν(B)、ν(C) 之比为2:1:3B.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2:1:3C.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D.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9. 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5%H 2O 2溶液少量MnO 2少量1mol/LFeCl 3aq ①②③④西红柿A. 装置①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装置②中光照时会生成一氯甲烷等四种液态有机物C. 装置③能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装置④能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10. 有a 、b 、c 、d 四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腐蚀;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 比a 反应剧烈;将Cu 浸入b 的盐溶液里,没有b 的单质析出;如果把Cu 浸入c 的盐溶液里,有c 的单质析出。

北京101中学化学竞赛辅导

北京101中学化学竞赛辅导
①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 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是: ③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是: ns<np<nd<nf… ns<np<nd<nf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Ne:1s2 2s2 2p6
Na:1s2 2s2 2p6 3s1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原子实 Na的简化电子排布 [Ne]3s1 的简化电子排布: Na的简化电子排布:
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 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 该元素前一个周期的惰性气体电子排布结构 练习:写出第8号元素氧、 14号元素硅和第 练习: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 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O: [He]2s22p4 Si: Si: [Ne]3s23p2 Fe: Fe: [Ar]3d64s2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某原子, 18 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 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4, 则此元素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族 周期, VIA族 第3周期,第VIA
一个电子排布为1 一个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1 的元素最可能 的价态是( 的价态是( C) A +1 B +2 C +3 D -1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Company Logo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 是( BC )
A. Ca2+ 1s22s22p63s23p6 B. O2- 1s22s23p4 C. Cl- 1s22s22p63s23p5 D. Ar 1s22s22p63s23p6

高中化学竞赛:化学热力学讲义

高中化学竞赛:化学热力学讲义

(3)体积功 体系反抗外界压强发
生体积变化时产生的功。 W=F·L=p外·S·L
=p外V
=p外(V2-V1)
热力学规定: (1)体系吸热:Q>0; (2)体系放热:Q<0; (3)体系对环境做功: W<0; (4)环境对体系做功: W>0; (5)体积功: W=p×∆V;
例题:如右图所示,理想气体由
1、反应的方向
指定条件下,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2、反应的限度
正反应如果能进行,则反应进行的限度?
3、反应过程的能量转换
反应放热?反应吸热?
三、化学热力学解决的问题 4、反应机理
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5、反应速率
反应进行的快慢? 化学热力学回答前3个问题,不能回答后 两个问题,后两个问题由化学动力学等回答。
3、过程和途径
(1)过程: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经过。
③恒容过程:始态、终态容积相等,并且 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容积。
3、过程和途径
(2)途径:体系状态变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每 一种具体方式。每一种状态变化可以有不同 的途径。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和功
(1)热:体系与环境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2)功:体系与环境间除热之外以其它形式传递的 能量。热力学中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
环境是除划定为研究系统而外的整个物质 世界,因而它的温度和压力可认为恒定不变。 ①环境温度:298.15 K ②环境压力:标准大气层
p=760 mmHg=1 atm=1.01325×105 Pa 热力学标准压力p
2、状态和状态函数
(1)状态:体系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2)状态函数:描述和确定状态性质的物理量, 例如p,V,T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北京市101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初三化学试卷设计者:wen-ku 设计时间:2020年设计用途:公开文档类型:word Document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相应位置上。

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 放热、发光C. 有气体放出D. 有新物质生成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空气液化B. 米酿成醋C. 矿石粉碎D. 酒精挥发3.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 做饭用的酱油C. 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 消毒用的碘酒4. 可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下列哪项性质,将它们区分A. 颜色B. 气味C. 能否使火焰熄灭D. 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硫在空气中点燃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C. 镁在空气中燃烧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6.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稀有气体7.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8.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不易溶于水B. 密度比空气略小C.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9.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C. 氧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10. 对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 碳在氧气中燃烧,有红色的火焰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11.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和世界。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卷(培优提高)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卷(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白磷(P4)和六氧化四磷(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198kJ·mol-1,P—O360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8kJ·mol-1.则P4+3O2一定条件P4O6的反应热ΔH为A.+1638kJ·mol-1B.-1638kJ·mol-1C.-126kJ·mol-1D.+126kJ·mol-1答案:B【详解】各化学键键能为P- P 198kJ·mol-1、P- O 360kJ·mol-1、O = O 498kJ ·mol-1,反应热ΔH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图可知:1个P分子中含有6个P- P,1个P4O6分子中含有12个P- O,1molP4和3molO2完全反应(P4 + 3O2 = P4O6 )生成1mol P4O6,所以反应P4+3O2=P4O6的反应热Δ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 = -1638kJ·mol-1,反应放热1638kJ,综上所述,故选B。

2.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1.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C.H-H键、O=O键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496kJ/mol和462kJ/mol,则反应2H2+O2=2H2O的△H=-1832kJ/molD.已知:S(s)+O2(g)=SO2(g)ΔH1=-Q1kJ·mol-1,S(g)+O2(g)=SO2(g)ΔH2=-Q2kJ·mol-1,则Q1<Q2答案:C【详解】A. 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1.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时,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根据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故A正确;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 kJ·mol-1,表示1 mol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890 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故B正确;C.因为没有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值,故C错误;D.S(g)变化为S(s)要释放出热量,所以S(g)完全燃烧时比S(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Q1<Q2,故D正确;答案选C。

北京101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经典练习(培优)

北京101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经典练习(培优)

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力不计),体积由V1膨胀到V2,如果通过压强不变的过程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1,传递热量的值为Q1,内能变化为∆U1;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2,传递热量的值为Q2,内能变化为∆U2。

则()A.W1>W2,Q1<Q2,∆U1> ∆U2B.W1>W2,Q1>Q2,∆U1> ∆U2C.W1<W2,Q1=Q2,∆U1< ∆U2D.W1=W2,Q1>Q2,∆U1> ∆U2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B.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C.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D.因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而不能制成的机械称为第二类永动机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开始,状态变化按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A,对于这个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A→B,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放出热量B.由B→C,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增大,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由C→A,气体的内能减小,放出热量,外界对气体做功D.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后,气体内能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5.热力学第二定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A.都具有方向性B.只是部分具有方向性C.没有方向性D.无法确定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ab与竖直轴平行,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B.ab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少C.bc过程中其体体积保持不变D.cd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7.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中,不属于对物体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A.用锯子锯木料,锯条温度升高B.阳光照射地面,地面温度升高C.锤子敲击钉子,钉子变热D.擦火柴时,火柴头燃烧起来8.图中气缸内盛有定量的理想气体,气缸壁是导热的,缸外环境保持恒温,活塞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但不漏气.现将活塞杆与外界连接使其缓慢的向右移动,这样气体将等温膨胀并通过杆对外做功.若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是从单一热源吸热,全用来对外做功,因此此过程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气体是从单一热源吸热,但并未全用来对外做功,所以此过程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C.气体是从单一热源吸热,全用来对外做功,但此过程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ABC三种说法都不对9.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A.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10.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B.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1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只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B.气体温度升高,每一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内能一定大增D.若气体膨胀对外做功50 J,则内能一定减少50 J12.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

2013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pdf

2013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pdf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竞赛要求】 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

推求速率方程。

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只能为正值,且并非矢量。

1、平均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7-1) 当△c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时,取负号;△c为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时,取正号。

如: 2 N2O5 4 NO2 + O2 反应前浓度/ mol·dm-3 2.10 0 0 100s后浓度/ mol·dm-3 1.95 0.30 0.075 浓度变化(△c)/ mol·dm-3 0.15 0.30 0.075 变化所需时间 (△t)/s 100===1.5×10-3 mol·dm-3·s-1===3.0×10-3mol·dm-3·s-1===7.5×10-4mol·dm-3·s-1 显然,以上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是在时间间隔为△t时的平均速率,他们只能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反应速率的大致情况。

2、瞬时速率 若将观察的时间间隔△t缩短,它的极限是△t0,此时的速率即为某一时刻的真实速率—— 瞬时速率: 对于下面的反应来说,a A+ b B=g G+ h H 其反应速率可用下列任一表示方法表示: , ,, 注意:这几种速率表示法不全相等,但有下列关系: ·=·=·=· (7-3) 瞬时速率可用实验作图法求得。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烃类化学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烃类化学

第13讲 烃类化学【竞赛要求】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及系统命名。

烷、烯、炔、环烃、芳香烃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异构现象。

C=C 加成。

马可尼科夫规则。

取代反应。

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

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知识梳理】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基本骨架分类(1)脂肪族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2)芳香族化合物:碳原子连接成特殊的芳香环。

(3)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但是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有氧、硫、氮等其他元素的原子。

2、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某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特殊结构。

显然,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表13-1 常见的官能团及相应化合物的类别碳碳双键 烯烃碳碳叁键 炔烃卤素原子 —X 卤代烃羟基 —OH 醇、酚醚基 醚醛基 醛 羰基 酮等 羧基 羧酸 酰基 酰基化合物氨基 —NH 2 胺硝基 —NO 2 硝基化合物磺酸基 —SO 3H 磺酸巯基 —SH 硫醇、硫酚氰基 —CN 腈(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命名烷烃通常用系统命名法,其要点如下:(1)直链烷烃根据碳原子数称“某烷”,碳原子数由1到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如CH 3CH 2CH 2CH 3叫丁烷,自十一起用汉数字表示,如C 11H 24,叫十一烷。

(2)带有支链烷烃的命名原则:A .选取主链。

从烷烃构造式中,选取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写出相当于这一碳链的直链烷烃的名称。

B .从最靠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用1、2、3、4……对主链进行编号,使取代基编号“依次最小”。

C .如果有几种取代基时,应依“次序规则”排列。

D .当具有相同长度的碳链可选做主链时,应选定具有支链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

例如:C C C C C O C C H OC OC OH O C R O2、脂环烃的命名脂环烃分为饱和的脂环烃和不饱和的脂环烃。

高中化学竞赛第一章经典热力学概述课件

高中化学竞赛第一章经典热力学概述课件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 2)其改变量只与变化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环境(surroundings)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1-4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四、状态、状态变量和状态函数
• 1、状态 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的综合表现(宏观的)。 体系所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质量、温度、压力、 体积、组成等)都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就称为体系处于
体系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
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一般来说,热力学平衡的封闭体系,确定2个强度性质,其他性质随之而定。
环境(surroundings)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摩尔热容。
(4)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 在变化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不发生热的传递。
对那些变化极快的过程,如爆炸,快速燃烧, 体系与环境来不及发生热交换,那个瞬间可 近似作为绝热过程处理。
(5)循环过程(cyclic process) 体系从始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 了始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状 态函数的变量等于零。
B
B
d Fd F F (B )F (A )(C 1d1 xC 2d2)x
A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F绕一闭合路经的积分为零
dF (C 1d1x C 2d2x )= 0
五、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是描述体系一定状态的各状态函数间所存在的 相互制约的关系。
体系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竞赛要求】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

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

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

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体系和环境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

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2O,则H2O是体系,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

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

但我们着眼于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

又如:若以N2和O2混合气体中的O2作为体系,则N2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

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

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1 mol,p= 1.013×105 Pa,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

是由n,p,V,T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n,p,V,T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

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T表示,则△T = T终- T始同样理解△n,△p,△V等的意义。

3、过程和途径过程: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说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

简称过程。

若体系在恒温条件下发生了状态变化,我们说体系的变化为“恒温过程”,同样理解“恒压过程”、“恒容过程”。

若体系变化时和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则称为之“绝热过程”。

途径:完成一个热力学过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我们把每种具体的方式,称为一种途径。

过程着重于始态和终态;而途径着重于具体方式。

例如:某理想气体,经历一个恒温过程:恒温过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途径:状态函数改变量,取决于始终态,无论途径如何不同。

如上述过程的两种途径中: △p = p 终-p 始= 2×105 Pa -1×105 Pa = 1×105 Pa △V = V 终-V 始= 1dm 3-2dm 3= -1dm 34、体积功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发生体积变化。

体系反抗外压改变体积,产生体积功。

设:在一截面积为 S 的圆柱形筒内发生化学反应,体系反抗外压 p 膨胀,活塞从 I 位移动到 II 位。

这种 W = p ·△V 称为体积功,以 W 体表示。

若体积变化 △V = 0,则 W 体= 0我们研究的体系与过程,若不加以特别说明,可以认为只做体积功。

即:W = W 体5、热力学能(内能)体系内部所有能量之和,包括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核能,电子的动能……, 以及一些尚未研究的能量,热力学上用符号 U 表示。

虽然体系的内能尚不能求得,但是体系的状态一定时,内能是一个固定值,因此,U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始终态一定,则内能变化(△U )是一定值,△U = U 终- U 始 理想气体是最简单的体系, 可以认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温度一定, 则 U 一定。

即 △T = 0,则 △U = 0。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示某体系由状态 I 变化到状态 II ,在这一过程中体系吸热 Q ,做功(体积功) W ,体系的内能改变量用 △U 表示,则有:△U = Q – W (3-1)体系的内能变化量等于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减去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

显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例如:某过程中,体系吸热 100 J ,对环境做功20 J ,求体系的内能改变量和环境的内能改变量。

由第一定律表达式:△U = Q - W = 100 J -20 J = 80 J 从环境考虑,吸热 -100 J ,做功 -20 J ,所以:△U 环= (-100 J) - (-20 J) = -80 J 体系的内能增加了80 J ,环境的内能减少了80 J 。

2、功和热(1)功和热的符号规定Q 是指体系吸收的热量。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W 是指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

体系对环境做功为正;环境对体系做功为负。

(2)功和热与途径有关体系由同一始态经不同途径变化到同一终态时,不同途径作的功和热量变化不同,所以功和热不是状态函数。

只提出过程的始终态,而不提出具体途径时,是不能计算功和热的。

3、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理想气体的内能法国盖·吕萨克在1807年,英国焦耳在1834年做了此实验:连通器放在绝热水浴中,A 侧充满气体,B 侧抽成真空。

实验时打开中间的活塞,使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结果发现,膨胀完毕后,水浴的温度没有变化,△T = 0,说明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交换, Q = 0。

又因是向真空膨胀,p 外= 0,所以 W = p 外·△V =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W = 0-0 = 0三、热 化 学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当生成物的温度恢复到反应物的温度时,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无非体积功)。

(1)恒容反应热恒容反应中,△V = 0,故 W = p ·△V = 0则有:△r U = Q v - W = Q v 即: △r U = Q v (3-2) Q v 是恒容反应中体系的热量,从 △r U = Q v 可见,在恒容反应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 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内能。

当 △r U > 0 时, Q v > 0,是吸热反应 △r U < 0 时,Q v < 0,是放热反应 则 Q v 和状态函数的改变量 △r U 建立了联系。

(2)恒压反应热恒压反应中,△p = 0,则有:△r U = Q p - W = Q p -p ·△V = Q p -△(pV )所以:Q p =△r U + △(pV )Q p = △r U +△(pV )= (U 2 -U 1) + (p 2V 2 - p 1V 1)= (U 2 + p 2V 2) - (U 1 + p 1V 1)U ,p ,V 都是状态函数,所以 U + pV 也是一个状态函数,令 H = U + pV ,则 Q p =△(U + pV ) 即:△r H = Q p (3-3) H 称热焓,或焓,是一个新的状态函数。

关于焓 H :H = U + pV , 由于 U 不可求, 故焓H 不可求;是一种和能量单位一致的物理量;量度性质,有加合性。

对于理想气体,H 也只和T 有关。

Q p = △r H 说明,在恒压反应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 p ,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热焓。

△r H > 0 时, Q p > 0,是吸热反应 △r H < 0 时, Q p < 0,是放热反应注意:△r U ,Q v ,△r H ,Q p 的单位均为焦耳 J 。

(3)Q p 和 Q v 的关系同一反应的 Q p 和 Q v 并不相等。

Q v = △r U ,Q p = △r U + p △V = △r H由于两个△r U 近似相等(对于理想气体,两个△r U 相等),所以:Q p = Q v + p △V 对于无气体参与的液体、固体反应,由于 △V 很小,故 p △V 可以忽略,则近似有:Q p = Q v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V 不能忽略,p △V=△nRT ,所以:Q p = Q v +△nRT (3-4) 即 △r H = △r U +△nRT对于1摩尔反应在标态下进行,则有: △r H 0m = △r U 0m +(12νν-)RT (3-5)式中2ν是方程式中气态产物化学式前计量数之和,1ν是方程式中气态反应物化学式前计量数之和。

2、热化学方程式(1)要写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若不注明,则表示为:298K ,1.013×105 Pa ,即常温常压。

(2)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

固相:s ,液相:l ,气相:g ,水溶液:aq 。

有必要时,要注明固体的晶形,如:石墨,金刚石等。

(3)方程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因系数只代表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4)注明反应的热效应。

如:①C (石墨) + O 2 (g) = CO 2 (g) △r H m = -393.5 kJ ·mol -1②C (金刚石) + O 2 (g) = CO 2 (g) △r H m = -395.4 kJ ·mol -1③H 2 (g) + 1/2 O 2 (g) = H 2O (g) △r H m = -241.8 kJ ·mol -1④H 2 (g) + 1/2 O 2 (g) = H 2O (l) △r H m = -285.8 kJ ·mol -1⑤2H 2 (g) + O 2 (g) = 2H 2O (l) △r H m = -571.6 kJ ·mol -1⑥H 2O (g) = H 2 (g) + 1/2 O 2 (g) △r H m = +241.8 kJ ·mol -1从①和②对比, 可以看出写出晶形的必要性。

③和④对比,可以看出写出状态的必要性。

④和⑤对比,可以看出计量数不同的热量变化。

③和⑥对比,可以看出互逆反应热效应的关系。

3、盖斯定律1836年,Hess 提出定律,指出: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是分数步完成,其热效应是相同的。

前面讲过,热量的吸收和放出,是和途径相关的。

Hess 定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当时研究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即反应体系压强和外压相等。

这时,Q p = △r H , H 是终态函数,故不受途径影响。

亦即,Hess 定律暗含的条件:每步均恒压。

Hess 定律的实际意义:有的反应虽然简单,但其热效应难以测得。

例如:C + 1/2O 2 = CO ,是很简单的反应,但是难于保证产物的纯度,所以,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定。

应用 Hess 定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已知:C (石墨) + O 2 (g) = CO 2 (g) (1) △r H )1(m = -393.5 kJ ·mol -1CO (g) + 1/2 O 2 (g) = CO 2 (g) (2) △r H )2(m = -238.0 kJ ·mol -1(1)式 -(2)式,得 C (石墨) + 1/2 O 2 (g) = CO 2 (g)△r H m = △r H )1(m -△r H )2(m = -393.5 kJ ·mol -1 -(-238.0 kJ ·mol -1)= -110.5 kJ ·mol -14、生成热(1)定义: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各种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态的 1 mol 某物质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