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新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管昌多

摘要: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而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生成的课堂,学生彰显个性,洋溢欢乐;教师充满激情,展示睿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课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但课堂表面似乎师生互动得很热闹,就其实质而言,大多数课堂教学还是没有超越原有的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的教学还是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欲做到这些必须要有精心的课前预设,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下面笔者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课为实例,阐述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从实验的原理分析、从电路设计到实际动手实验获取实验数据,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得出结论、进行误差分析,体现了物理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魅力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本实验教师设计了“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和“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一、在课堂“预设”方面

(一)设计了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这三个学案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要掌握好一个物理实验的理论和操作,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讨论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课后巩固并拓展。而这三个学案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引导,能很好的避免学生在实验课上操作脱离理论,只顾照图连线,记录数据。而本实验在操作上是比较简单的,重点是掌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数据处理和系统误差的分析。所以决不能操作脱离理论。

(二)在知识的衔接上首先复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为实验设计做好知识铺垫。其中推导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展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学生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方案:伏安法、安箱法和伏箱法。这三种方案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能很好的的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三)在课堂互动方面也设计了师生互动和二人实验小组,整堂课学生应是在老师的引

导和小组的合作探究下完成,课堂应是积极活跃的。

二、在课堂的“生成”方面

(一)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较好地掌握了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较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体会到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电路的选择和连接,电表量程的选择,数据的处理方法等。这些是学生在电学实验方面必须面临的具体问题,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本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处理数据,目的在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实验设计的方案很多,若让学生自由发散,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课堂重点不好把握,难点没时间突破,所以在教学时,提供了所需器材,在现有条件下设计方案,然后针对具体方案具体讨论,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数据的处理上重点落在了伏安法上。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发散思维不能很好的体现;还有学生的参与面太小,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吧。因此在“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设计了一些题目让学生拓展思维。在下节课需做补充。

(三)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方面,二人实验小组能很好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不存在有的学生动手特别积极,而有的学生无机会插手的情况。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表的量程随意选择,导致电表指针偏转角度变化不大,实验误差大。

(2)少数学生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操作错误,一种情况是接上滑动变阻器起不到变阻的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将导线直接接到滑片上而没有接到连接滑片的接线柱上。

(3)在数据处理上,有的学生坐标轴的标度取得不合理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四)本节课的难点是系统误差的讨论,虽然课堂上教师是布置的学生讨论得结论,但能够得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的同学很少,主要还是老师讲解得出了结论,从学生课后的反应得知还是有部分同学对结论的得出过程理解不透彻。

这些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环境预想上的缺憾。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我没有考虑完全,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和素养,需要我们慢慢的去体会。有人这么阐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确,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去尊重他们的即兴创造,珍视他们的独特生成,并能把这些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来灵活调整教学重难点。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后,课程才可能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

[2]王平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