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版)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汇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汇总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的定义–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制与运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广播电视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提供了点对面的传者和受众之间传播可能性–广播电视还能给人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广播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情状、思维框架和文化景观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声音的心理性•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无线电波的传输与接受真正从科学原理到应用于人类的传播领域——最初的发明是无线电报•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也简称为N制)–PAL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也称色康制)•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章绪论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第一节广播的诞生与发展一、广播的前发明期1844年塞缪尔²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²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线广播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²赫兹在实验室内产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二、广播诞生1、发明广播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波传递声音。

费森登(Fessenden,1866-1932,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发明了按声波形状调制无线电波波幅(调幅)的方法。

于马塞诸萨州的布兰特²罗克城建立了发射台。

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²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2、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9月29号,西屋公司的副总经理看到了匹兹堡一家百货公司在《太阳报》上刊登的收音机广告,公司决定制造无线电发射机,开办广播。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它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据记载,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台开播当晚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总统大选开票消息:共和党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24、录音报道:是指运用广播记者的有声语言叙述和新闻事物的实况音响、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有机结合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报道形式。简言之,它是音响和语言相结合的报道形式的总称。
25、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报道P162
26、录音访问:以记者采访人物的问答谈话录音为主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常见有两种形式1是把访问对象的讲话录音分为若干段,在开始、中间和结尾穿插记者的介绍感想或评论等,这种形式叫“录音访问”。另一种是除了开始时由记者对被访问对象及时间地点等作必要介绍外,自始至终都是记者与被访问才的问答交谈的录音,这种形式称作“答记者问”。
29、小口子新闻:是针对“大而全”的新闻而言的,即一条新闻只选一个有新意的问题,一件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或一个独特的侧面。这样,新闻突破口小,就容易写得集中深刻,篇幅也能够缩短。
30、新闻核:是指精选事实,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典型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以一当十,较准确有力地表现新闻主题。这样的事实有人称之为“新闻核”。
7、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8、库里肖夫效果:说明了两个以上画面的组接会产生撞击,迸发出新画面内涵,这也就是蒙太奇的力量,姑且将其称为相关画面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9、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电视剧等艺术样式的节目中,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它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1994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用了声画合一。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一、广播电视的特征1. 对象广泛广播电视传播不像报刊阅读会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会像报刊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而是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2. 时效性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接受几乎同时的特性是印刷媒介不具备的,这不仅仅指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直接被受众接收,而不必像印刷媒介那样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发行环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3. 丰富直观广播电视不仅综合了文学、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而且,其传播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同时,广播电视试听传播直观形象,也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

4. 接受随意广播电视把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进家庭,尤其是电视创造了独特的以客厅和家庭成员为主要依托的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家庭接受的随意性、连续性和近距离观赏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介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传播内容的大中华文化特征。

5. 顺序接受由于无线电信号的线性传输方式,广播电视节目也是按时间线性展开的,而不是像印刷媒介的内容是在实体的版面上展开的。

这决定了广播电视受众无法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不按照报纸的版面顺序进行阅读顺序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按照节目播出的时间顺序收听收看。

6. 转瞬即逝与印刷媒介的易留存、易过后查阅不同,除非专门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设备,否则,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电信号是转瞬即逝的、过而不留的,因此,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是无法像报纸那样可以被读者反复琢磨,甚至留存为以后查阅之用。

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必须是直观易懂的,尤其广播仅仅使用单个的听觉通道,更需要明白晓畅。

可以说,广播电视的上述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弱点。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一、填空题(10x2'=20分)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

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最新自考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归纳

最新自考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归纳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复习笔记 (复旦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复习笔记 (复旦版)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1.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简称N制)美国、加拿大、日本;PAL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大陆(PAL-D制半制式);SECAM制法国、俄罗斯;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简答)1. 1926年10月1日,我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日期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3.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

4.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缩写为CCTV,成为国家电视中心。

5.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1959年同月正式对外播出,这是我国第二座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

6.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1)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2)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3)挫折、滞留时期(1966-1976年)4)复苏、振兴时期(1977-1980年代中期)5)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7.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事业发展(简答)首先,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传输网延伸覆盖,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我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发展。

我国广播已形成以中心台为枢纽各种传书手段相结合与全国地方电台(站)相连接的广播覆盖网络。

其次,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遍及全国。

频率专业化的实质追求是节目布局的合理和定位的精准。

顺应的事广播“窄播化”的大势。

再次,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最后,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1.香港电台:RHK到RTHK 1928年香港GOW电台开播;1948 正式命名“香港电台”(RHK);1970 RHK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1976 香港电台英文名改为RTHK2.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1957 丽的映声电视台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有线播出;1967 第二家商营电视台-TVB成立、无线播出;1978年佳艺电视倒闭之后,香港政府在没有核发第三家免费电视的牌照,导致香港免费电视形成了“两台参战、无线独大”的稳定格局,而两台悬殊的实力事实上导致了“胜者不思进取、败者得过且过”的局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答案汇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答案汇总

1、世界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1920年11月2日)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电视台。

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的。

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无线电广播。

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开始于1923年。

1923年,奉系军阀在原来军用无线电台的基础上成立了东三省无线电台。

我国国民兴办的第一座民间性质的广播电台,新新公司无线电台。

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

2、电视制式分类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的红绿蓝三基色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1)NTSC 制,优点,解码线路简单,设备成本较低。

缺点,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等。

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日,韩,菲律宾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

(2)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

但是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较高。

德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我国内地和港澳地区。

(3)SECAM制,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是兼容性较差。

法国,苏联(俄罗斯),非洲大部分国家以及原苏东集团的主要国家。

3,、广播电视的特点:(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式”的视听感受;(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4、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特征: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众层次丰富分布面广,传播接受方便,传播容量大,传播的搭车效果好。

5、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1)新闻类:消息类新闻节目,新闻专题节目,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类纪录片,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类谈话节目。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P1-2广播电视的学术定义: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P10发现电磁效应的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博士;确立电磁感应定律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学大成的苏格兰科学家、被称为“电磁学之父”的麦克斯韦;首先通过科学实验证实无线电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P13 1920年11月2日,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它开播的第一天就播出了当天举行的总统大选结果,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

P16 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成功“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做是电视诞生的标志,贝尔德也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P17尽管美国是最早进行实验性电视播出的国家,但直到1941年7月1日,美国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商业电台——全国广播公司(NBC)的WNBT电视台才获准开播。

P19红、绿、蓝三基色为三原色。

P22—23 NTSC制(也可简称N制)。

即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46年研发成功“点描法彩色电视标准”,改制式于1953年年底被批准成为国家标准后,改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缩写来命名。

优点:有解码线路简单,设备成本较低;缺点: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等不足。

目前采用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等。

PAL制(也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PAL制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

优缺点: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解码技术比NTSC制要复杂得多,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的高。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2008-11-01 14:18:51|分类:学识|举报|字号订阅填空题1、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

2、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威斯丁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

3、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4、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在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受到孙中山的好评。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建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6、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太原新华广播电台于1945年4月25日开始播音。

7、美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ABC全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简称是CBS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简称是CNN英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BBC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播型号分为广播和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卫星广播和网上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2、新闻直播广播电视的直播,是节目“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3、滚动播出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滚动播出是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高密度大信息量播发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

4、板块式节目“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形象称呼。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选择:
1.无线电之父:美国的李·德福雷斯特;电视之父:英国的贝尔德。
2.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4.1962年,美国“电星一号”发射成功,它是世界上最早用来传播电视节目的通讯卫星。
(2)前苏联、维尔托夫、主张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义的结合起来;
(3)英国、格里尔逊、主张纪录片应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做出处理。
3.我国有线电视的类型:
(1)转播型;(2)放像型;(3)自办节目型。
4.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1)节目源;(2)上行发射站;(3)电视广播卫星;
(4)卫星地面接收站;(5)卫星测控站。
三、简答题:
1.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
(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
(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是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记录风格:
(1)加拿大、弗拉哈迪、以写实手法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北方的纳努克》。
22.1983年开始连续举办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23.1993年1月24日东方电视台的《快乐大转盘》是游戏类节目最早的代表。
24.1928年荷兰对外开播了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快乐的电台》。
25.1981年我国广播电视史上第一个以正是名义出现的节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节目的主持人徐曼。
15.1950年4月政务院新闻总署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这是人民广播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法令。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廣播電視概論》復習精要一、名詞1、廣播電視:是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

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

狹義上講,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和導線,只用聲音傳播內容的。

廣義上講,廣播包括我們平常認為的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

2、政治異化:由於電視新聞更為直觀,因而它在報導政治腐敗現象時對公眾的刺激也就更大。

因此,那些依賴於電視新聞獲取公共事務資訊的人,比那些依賴於報紙的人,對政府更加持否定的態度。

這種現象被西方學者稱為“政治異化”。

(公眾對電視網過高信任,電視新聞報導的解釋性特點,電視將重點置於反面的東西,以及強調衝突和暴力等,是造成這種政治異化的重要因素)3、席捲式調查:調查公司通常採用的是統計調查,也稱為席捲式調查。

它選擇一小部分人,收集有關他們視聽行為的數據,然後根據受眾總人數按比例進行放大,得出所有類似視聽行為的受眾數目。

4、平均受眾率:某一段時間或某一節目的受眾率就是這些(反映某一瞬間視聽行為的)“瞬間率”的平均數,稱作“平均受眾率”。

5、累積受眾率:一組時間、一組系列節目或是電視網臺所有節目的受眾率,稱之為“累積受眾率”。

受眾只計入累積受眾一次。

6、節目音樂:除了在廣播音樂節目中以完整的音樂形式出現外,絕大多數時間音樂是以節目音樂的面目出現的。

節目音樂既有一般音樂藝術運動規律的共同性,又有受廣播具體節目內容制約的特殊性。

節目音樂是把實現具體節目的目的、結構方式和風格特色作為自己的出發點。

它借助音樂形象來表述節目內容、深化主題思想、烘托環境氣氛、抒發人物感情、推動情節發展,使節目的內容更加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它必須根據特定節目的總體要求,與有聲語言、電視畫面、電聲音響有序組合,互滲互補,融為一體,以提高節目的整體效應。

詳見P108-1097、音響:是指除了人的語言、音樂之外的其他聲響,包括自然環境的聲響、動物的聲音、機器工具的音響、人的動作發出的各種聲音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广播的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电视的发展1、电视的诞生。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3、卫星电视。

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一、彩色电视的制式1、NTSC制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

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不好。

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时效性强受众广泛内容、表现手段丰富接受的随意性接受的顺序性转瞬即逝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做“杂志型节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数字化
• 处理手段明显提高 --数字化特技 --非线性编辑 --虚拟演播室
百集系列片《感知中国》总片头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第五次传播革命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 数字化 • 网络化 • 新媒体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数字化
• 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抗噪声能力强
• 数据容量明显提高---多种数据显示
• 1998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首次播 出数字电视节目
章 广第一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一个虚拟主持人的故事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近年来,我国 电视台在各种直播、 专题节目中大量使 用了虚拟演播室技 术,使得观看电视 不再是一种不能到 达现场的替代品, 甚至超过了现场观 看的信息量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无线电传播阶段:技术革命 电报的诞生:莫尔斯发明第一台实用电报机,7年后世界 第一封电报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 广播电视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无线电传播的意义:(1)电子通讯使人类逐渐实现远距 离信息传递的实时传播。(2)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 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 承的效率和质量都产生巨大的飞跃。(3)推动计算机的 产生。
1994年3月,美国 Ultimatte公司和德国IMP GmbH公司以“技术演示”的形 式第一次展示了实时虚拟演播 室。
近两年来随着大洋、索贝、 新奥特、奥维迅、方正等一批 国内视频厂商将其移植到PC平 台上,它的成本大幅下降,功 能实用、操作简便、视频指标 高,从而使虚拟演播室真正具 有了进入广大电视台的现实性 和可能性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中央电视台虚拟演播室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网络化: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网络集成了非线性编辑系 统和网络的共同优势,所有网上资源实时 共享,还可以把一个电视节目的不同部分 同时分头制作,是人才资源素材资源、设 备资源得到极大优化,大大提高了节目制 作效率,同时也为编辑人员的艺术创作开 辟了广阔的天地。
Part I: 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 • • 口语传播阶段(开口说话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文字传播阶段(用手写字,是传播突破过去的时空限制) 印刷传播阶段(实现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复制) 无线电传播阶段(实现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 数字传播阶段(实现数字化处理、高速传送、全球覆盖与 多媒体化的传播方式)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口语传播阶段: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写作活动中产生 的。(桑代克的语言起源假说) • 口语最早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亦即一种将声 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 • 在语言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对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 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过程。 与此同时,语言本身也逐渐发展向抽象表意,成为一种能 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数字传播阶段: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明 为标志。 这一阶段对传媒及传播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体现在媒介 形式的融合方面,比如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图书、广播电 视与互联网网络的融合。 三网融合趋势: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几个层次的融合:功能、内容生产、组织结构) 互联网电视的诞生。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印刷传播阶段:技术革命 1)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 2)古登堡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标志着现代印刷时代的到 来。 3)欧洲工业革命,印刷术也随之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 产的阶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网络化:播放平台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 网络化:播出平台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新媒体:IPTV
美国Infonetics研究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对网络协定电视(IPTV )市场的调查报告说,网络电视服务的营业收入、订户和资本支出正 在迅速攀升,全球网络电视服务年收入在2009年前将增至440亿美元 以上。报告说,虽然现在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 户线)是这类服务的主力,但未来几年内宽带供应商也将提供包括电 话、网络和数码电视在内的三合一IP服务。 报告说,2004年全球各地的服务供应商投在与网络电视有关的 服务基础设施上的资金达3.04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增至近45亿美元。 目前,网络电视订户正在快速增加,2009年前全球将突破5300万户, 其中亚太地区的订户增长速度最快。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雷力
2013
Media Observatory
授课与考核方式
• 课堂讲授+讨论/练习+堂下作业+期末考试
• 学期成绩计算方式: 课堂/堂下作业 30分 + 期末考试 70分 = 100分
本学期课程重点
• 1、了解广播电视的技术、组织、市场与制度 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影响广电前景的新技 术。 • 2、了解不同传播与管理体制下的广播电视模 式,深入了解中国广播电视的原则与法规。 • 3、了解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与行业伦理,初 步建立起广电工作者的职业伦理观。 • 4、了解广电受众的特征与一般测量办法。
信号输入 接口单元
中央处理 单元
信号输出 接口单元
多媒体素材存 储 单元
非线性编辑系统简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非线性编辑系统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章 广第一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