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

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

1.6 我国汉外对比研究史的划分
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史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中国英汉对比学界前辈刘重德先生最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并且第一个提出了中国汉外对比研究史的框架,他指出: ‚我国的对比研究可分如下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应从马建忠 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诂》算起,到四十年代 末。在这一时期,赵元任、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都对 汉外对比研究,尤其是英汉对比研究做出了可观的贡献,可 惜对这段历史我们还没有人认真总结。1949-1976年这个 时期,中国的对比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第三个时期 是从1977年5月吕叔湘先生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开 始的。‛(刘重德,1996:v)
2)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外语教学的需要,语言学家弗里斯在《论英语作为 外语的教学》一书中提出了以对比作为教学基础的设想(Fries, 1945: 9)。根据这一构想,拉多于1957年出版了《跨文化语言学》一书,全面 讨论了如何对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进行对比。现代学者一 般以此作为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正式成立的标志,尽管此书并没使用 ‚对比‛这一字眼,而其实际所做的只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把比较扩大 到了‚任何两个语言与文化‛之间。(Lado, 1957: vii)
《国文法草创》是五万字左右的一本小书,但是里面包含许多宝贵的 东西。‘以少许胜人多许’的评语,著者是可以当之而无愧的。0(吕 叔湘,1982a:3-4)
这本书在对比研究上的贡献是彻底批评了《马氏文通》以 来的比附性做法,提出了以汉语为主的原则。可以说,这 本著作所显示的卓见预示着中国语法研究将开始向注重汉 语语法自身特点的方向发展。
‚思想的规律,并不因为民族而区分,句子底逻辑的分析,也不因语言而 别异,所以熟悉了国语的句法,无论学习何种外国语,翻译何种外国文, 自然要觉得工作容易些。‛(黎锦熙,1924:1)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本书选择了十个带有普遍性的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之办法,联系语体风格与翻译技巧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书对英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异同做了以下分析:(1)现代英语属综合分析语,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汉语词序比较灵活,英语词序相对固定;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2)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

汉语不受形态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

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3)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形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及其他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紧缩句,四字格等手段。

(4)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格局。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楼层建筑法”,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手段组成关系词结集,直接或间接地粘附在这个句子结构的里外、前后、左右或中间,整个句子成了庞大复杂的“建筑物”。

汉语语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汉语通常采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探究英语和汉语之间异同的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为翻译、国际交流、语言教育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与此同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英汉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异同,为翻译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的起源和背景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汉对比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

英汉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平行语料库研究、对比分析、翻译研究等。

其中,平行语料库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大量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两种语言的异同。

对比分析则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

翻译研究则从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翻译过程和结果。

英汉对比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语言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演化过程。

在翻译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英汉对比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语言差异巨大、语料库资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需要加大力度搜集整理英汉平行语料库资源,同时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与研究——英汉电影名称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研究——英汉电影名称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研究——英汉电影名称翻译英汉语言对比与研究——英汉电影名称翻译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交流变得愈发频繁和紧密,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跨越国界,进入不同地区的影院。

在这个多元的娱乐文化背景下,电影名称翻译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为英汉两大主要语言的电影市场之一,英汉电影名称的翻译不仅关系到电影的宣传和市场推广,也直接影响观影者对电影主题、情节和风格的理解和期待。

本文将探讨英汉电影名称翻译的一些典型案例,并对其背后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因素进行对比和研究。

一、英汉电影名称翻译的特点对比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电影名称翻译的方法和侧重点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英语通常更加注重直接、简洁、有冲击力的表达方式,而汉语则更加注重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的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导致了英汉电影名称翻译在表达手法和效果上的差异。

例如,《Terminator》在中文译名中被翻译为《终结者》,直接表达了电影的主题和核心情节;而同样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电影《iRobot》在中文译名中则被翻译为《机器人总动员》,凸显了电影背后的正能量和人性温情。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会对电影名称翻译产生影响。

英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欧美文化背景,因此英语电影名称的翻译常常与欧美文学、历史、传统等有关。

例如,《Gone with the Wind》在中文译名中被翻译为《飘》,借用了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台词,使得观众对电影的情感连接更加深刻。

而汉语则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因此汉语电影名称的翻译常常与中国历史、文化、诗词等有关。

例如,《英雄》在英文译名中被翻译为《Hero》,强调了主人公英雄般的特质,传达了中国古代英雄的意蕴。

二、典型案例分析与对比1.《Avengers: Endgame》-《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这是一部热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其中英文电影名称翻译的差异很明显。

英文名称《Avengers: Endgame》直接明了,强调了电影的主题和情节,令人期待。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一、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对比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结构。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2.1 英汉语言的差异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语中的同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而汉语中的一个词通常只有一个意思。

在语法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动词来表达动作,而汉语则更注重名词的使用。

此外,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灵活,而汉语更加注重语序的规范性。

2.2 英汉语言的相似之处尽管英汉语言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并且都具有复数形式和时态变化。

在句法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并且都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2.3 英汉对比研究的应用英汉对比研究在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用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在翻译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转化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流方式。

三、研究方法3.1 文献调研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调研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可以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 数据分析本文对收集到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文献中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比较和总结,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3.3 结果总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虽然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语言的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差异,词语的意义也会存在差异。

本次报告旨在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意义,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和语境因素。

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词语意义对比分析1. 生活词汇(1)友谊(Friendship)在英语中,友谊一词常指来自于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建立的友好关系。

而在汉语中,友谊更强调情感上的亲近和信任。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实际利益和目标导向,而汉语文化则更看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2)家庭(Family)英语中的家庭一词通常指核心家庭,即父母与子女的组合。

而汉语中的家庭更加广义,可以包括三代人、亲戚、兄弟姐妹等。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对核心家庭的重视,而汉语文化更注重家族和亲情的概念。

2. 社会词汇(1)权力(Power)在英语中,权力通常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的控制或影响力。

而在汉语中,权力更加强调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则注重整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公义(Justice)英语中的公义通常指法律和道德的公正与合理。

而在汉语中,公义更加强调道德和伦理的原则。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法律体系和法治的重要性,而汉语文化更注重道德与人情之间的平衡。

3. 文化词汇(1)自由(Freedom)英语中的自由强调个人行动和选择的自主性。

而在汉语中,自由更强调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受束缚。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更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

(2)文化(Culture)在英语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一定地域和社会群体内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而在汉语中,文化更强调传统、历史和人文底蕴。

这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传统和历史的传承。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国内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 已发表 了英 汉语 用对 比研究 的论文 14篇 , 1 涉
境的对比研究、 用前提 、 语 指示语 、 言语行 为的跨文 化研 究 、 话结 构 、 交 用语 、 用 移情 的对 比分析 、 会 社 语 探讨 英汉 对 比语 用学 的应 用前 景
除 此之外 , 余 龙 、 许 何兆 熊等 在他们 各 自的著 作 中也 分 别对 英 汉语 用对 比的 一 些 理 论 问题 作 过 阐
作全面的、 系统的 、 科学的描写与解释。围绕这个 目 标, 其研究任务分为 4点:) I全面地建构本学科的理 论框 架 和体系 , 确 其学 科 性 质 、 明 研究 目标 、 务 和 任
研究 内容 ;) 过系统 的对 比研究 , 2通 揭示 英汉 语言使 用上 的异 同 ;) 3 描写 和解 释英 汉应 用上 的语 用原则 ,
及理论研究 、 语用 预设 、 话语结 构、 指示语 、 交往规 则 、 际行 为 、 交 委婉语 和禁忌 语 、 性别 歧视 、 语用 失误
等多个方 面。另 外 , 些语 用 学 和跨 文 化 交 际学 的 一 专著也部分 地 涉及到 语用对 比。

述。许余龙在《 比语言学概论》 J 对 一书 中提 出语
[ 收稿 日期】2 0 —1 —1 01 2 8
的语用 结构进行 对 比。何 兆熊 在《 编语用 学概 新 要》 中提 出 了不 同的 意 见 , 认 为语 用 学 是 采用 他 对 比语言学( 指语音、 语义 、 语法等层面的对 比研究) 的研究方法对 语言的语 用层次进行 研究 的一 门学
用 对 比可 以从语 言表 达 方式 和语用 意 义这 两个方 面 来 着手进行 , 以 比较 相似 的语 言 表 达方 式 中的 语 可 用功 能 , 也可 以 比较 相 同 的语 用 功 能 在两 种语 言 中 通过何种 形式 来 表 达 。 另外 , 他认 为 还 可 以对话 语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文】

这回我可亲眼看见啦!(感叹语气) This time I‟ve actually seen it for myself. 打吧,打不下去;跑吧,跑不了,敌人 只好投降。 Unable to fight on or escape, the enemy was forced to surrender. 你呀,老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加重语气) Look! You can’t go on like this. 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嘛。 (答辩语气) He is not to blame. After all,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d done it.
An analytic language is mark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Modern English has become analytic but still frequently uses some hereditary inflections from Old English. It is therefore a 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Chinese is a typical analytic language. Inflection, word order and the use of function words are employed as the three grammatical devices in building English sentences.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

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正文: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

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

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

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

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

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导论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导论

当代英汉对比研究总论(20090226)导论:1.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起源与发展1.1 名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又称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或对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ies)。

这三个名称经常互相通用,而且某些从事语言对比研究的语言学家认为,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从这三个名称的字面意义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三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对比研究这一语言学分支的一个总称,也是一个较正式的名称。

它包括理论与应用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一般与具体之分。

2)对比研究和对比分析这两个名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可以指任何类型的对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对比。

(不单单指语言研究或语言对比)而且,在对比语言学中,对比研究似乎通常用于指具体的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

然而,对比分析则似乎多用于指应用性的对比研究,有时更是用来特指外语教学中语言难点分析的一种具体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等等。

应该指出,一些语言学家往往倾向于使用三个名称中的某一个作为语言对比就这一语言学分支的总称,或用来指不同概念的对比。

例如,James(1980)的《对比分析》一书主要谈的是偏重于应用的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和应用问题,他也用对比分析这一名称来指各种具体的理论和应用对比。

因此,在阅读有关对比语言学文献时,应注意不同作者对这几个名称的不同用法。

名称使用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概念上的混乱。

1.2. 起源人类精神的关系:“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地就在于详尽的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

(Humboldt 1836; 21。

中译文见洪堡特 1997;16)补充: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却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情。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与逻辑形式两个方面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明确句法功能呈外显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
1
I. 英汉语音特点及比较
•1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有 单 音 节 词 ( monosyllabic [,mɔnəusi'læ bik] ),双音节词 (dissyllabic [,disi'læ bik] ) 和多音 节词(poly-syllabic): e.g. I我,study 学习,perseverance 锲而不舍;
23
3. 英汉语句比较
• I. Sentence structure (英语多被动,汉 语多主动 p.8) • 1.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 1). Frequency: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in English, esp. in scientific article
22
• 2.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 文化的兴趣是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 里培养起来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Derivation:
前缀 (Prefix) 超— 超人,超额,超支,超音速,超短波; 非— 非人,非常,非原则,非正式,非军事化, 无— 无视,无限,无线电,无名氏,无疑;
汉语中的“非”,“无”相当于英语中的前缀un-,in-, il- 和后缀-less: invalid, unconscious, unmatched, informal, illegal, endless,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摘要】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

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汉语;英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1.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的比较研究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时的研究旨在发现语言之间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现代对比语言学是从美国和欧洲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布拉格学派有不少语言学家对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感兴趣。

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B.L.Whorf在《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名称。

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而从事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旨在发现语言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得出了规律性的理论。

我国语言学界目前谈论得比较热烈的英汉语比较的话题也是这种类型的研究。

据杨自俭、李瑞华1990年合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我国最早的英汉对比研究大概应从严复的《英文汉沽》算起。

2. 英汉语言对比对比研究的发展现状自严复的《英文汉沽》后,1898年马建忠著成了《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以后有黎锦熙、赵元任、王力、高明凯、吕叔湘、林语堂等,他们都对汉外对比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赵元任和吕叔湘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吕叔湘(1942)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隔着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睛式比较”(王菊泉,1998)。

1977年他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著名演讲,第二年亲自招收了我国第一个英汉对比语言专业的硕士生,应该说,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消防队 a fire brigade 打九折 a 10 percent discount 寒衣 warm clothes 候机室 the departure loung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es and measures already introduced, the question now is how to bring them into effect.
自学 teacher himself (a self-taught student)
E. 观察事物的角度或联想意义不一样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着眼于人所在的位置 随手关门——着眼于手 lie on one ‘ s back ; lie on one ’ a stomach -一以后背为准; 仰卧;伏卧一一以面向为准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 蠢得像猪 a s stupid as a goose 雨后春笋 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同 前后back and forth 新旧old and new 冷热hot and co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

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

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

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

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

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

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

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

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

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

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

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的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和刺激-反应理论。

其目标属于心理学,而其方法则来自于语言学。

对比分析首先借助语言学对语言层次的划分;其次它使用语言学对语言描述的分类。

第三,它与语言学一样使用从语言模式发展出来的相同的描述方法。

目前语言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开展语言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所以对比分析大都是具体微观的对比,并且因此受到批评。

批评者说,语言并不是一些不相关的碎片的拼凑,语言的学习也不单纯是点滴的积累。

但是,第一,不首先将系统分解成可以分析的基本成分,就不可能了解系统有多么复杂,系统间整体的差异对比就是不可能的;第二,大多数对比分析的目的最终是用于二语习得,而实际的二语习得需要点滴的积累,至少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如何整体地习得语言的情况下,对比分析应当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这些点滴的差异的知识。

对比分析设计到两个步骤:描述和比较。

对比分析也可以运用在宏观语言学当中。

宏观语言学的特点是:1.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不是乔姆斯基意义上的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2. 对语言实践作超越语言环境的描述。

3. 寻找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由于这些特点,宏观语言学发展出了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和篇章分析(text analysis)。

对比分析的主要应用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当中[8]。

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比较,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基本方法之一。

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便会使之形态更具体、特质更鲜明, 因而更便于人们去研究、去认识、去掌握。

这是因为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特殊本质, 而且可以借以认识诸种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为了认识语言的共同本质,人们逐渐创立了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 或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德国。

1808年,Fricdrich Von Schlegel 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一文中就已经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

19世纪的西方比较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对相互有联系的多种语言的词汇和吾法的历时现象的比较来寻找语言的系属性,因此它的侧重点是研究语言的共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一书中曾对当时的比较语言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普遍意义。

就英汉语比较研究和比较语言学的关系而言, 萧立明(1994)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英汉语比较研究可以视为比较语言学的分支,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9]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 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个语序, 过去相互联系甚微;第二,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

因此, 有必要另起炉灶, 独辟蹊径。

这里之所以说“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是因为英汉语比较研究除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同一性之外, 还要探讨两者的异质性。

而这一点又是受了对比语言学的影响。

2. 英汉语比较与对比语言学自世纪年代开始, 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对比, 即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并因此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人们一般认为第一个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个名称或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美国Benjamin LeeWhorf(1947);第一本用对比分析法写成的著作是美国Robert 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

随着该书在1957年的出版,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

(Appli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即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

对比语言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展很快。

那么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呢? 它与比较语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与英汉语比较研究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许余龙曾给对比语言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9]从这一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区别是明显的。

王宗炎对此作了更为清晰的阐述:“对比分析或对比语言学不同于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这是不难理解的。

”[10]可见, 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西方比较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和英语虽然没有语系上的亲属关系, 接触时间也并不很长, 但当人们通过现代汉语翻译语言了解到英语对现代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当人们通过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语翻译语言了解到古代汉语对现代英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当人们通过佛经翻译语言了解到印欧语对中古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汉语和英语及印欧语的类型关系问题正在被赋予一种新认识。

这提醒我们在谈论汉语本身的时候,要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个很可能蕴涵着一定程度的新的意义的概念;西方语言学者如洪堡特在世纪初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而认定的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很可能越来越不适合于现代汉语(如现代汉语的词法形态、句法严密性、表意精确性等方面都明显地有别于古代汉语的孤立语特征);而英语的发展—从历史到现在—却又是越来超多地具有汉语的孤立语特征。

因此我们便不难看出,英汉语之间的关系正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大于异”的特征。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三个时期刘重德认为中国的英汉语比较研究可分三个时期[11]。

第一个时期可以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和严夏的《英文汉话》(1905)算起, 到20世纪40年代结束。

在这时期, 代表人物除马建忠、严复外, 还有黎锦熙、赵元任、吕叔湘、王力等一代语言大师, 他们为英汉语比较研究及汉语语言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一1976年为第二时期。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

根据赵世开所作的初步统计, 从1950年至1980年间, 用英文发表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有38篇,其中有关语言的17篇,语义的7篇, 语法的14篇, 基本上属于微观研究[12]。

第三个时期是以1977年5月吕叔湘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为标志。

据初略统计,从1977年到1994年国内其发表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论文约500篇,专著和论文25集部。

然而, 英汉语比较研究在进入90年代以后才获得蓬勃发展。

1994年,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定期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另外,在高校中有关英汉语比较课程的开设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这些也都极其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普及与提高,使该学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宗旨与目标1.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西方对比语言学,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从本国语言教学的需要出发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对比。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吕叔湘在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所作的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也主要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出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