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3.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ΔH>0。

【学习反思】⑴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a燃烧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d大多数化合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反应bCO2+C=2COc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⑵△H<0时反应放热;△H>0时反应吸热。

【概括总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生成物分子中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ΔH=-186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电与防护考点(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与练(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电与防护考点(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与练(含解析)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第三节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考点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的腐蚀(1)概念: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2)本质: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损耗,M-ne-===M n+(M表示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3)类型①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②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进行分析:铁锈的形成: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xH2O(铁锈)+(3-x)H2O。

2.金属的保护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干燥环境下金属不被腐蚀。

( ×)2.Al、Fe、Cu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均生成氧化物。

(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4.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镀铜前更容易生锈。

( √)5.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形成水膜,金属发生的一定是吸氧腐蚀。

( ×)6.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金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

( ×)7.在船体外嵌入锌块,可以减缓船体的腐蚀,属于牺牲阴极的保护法。

( ×)1.金属的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2.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2+,而不是生成Fe3+。

3.铜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的是化学腐蚀,而不是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

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B .图2中,滴加少量K 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C .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D .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解析:A 项,图1中,铁钉处于干燥环境,不易被腐蚀;B 项,负极反应为Fe -2e -===Fe 2+,Fe 2+与[Fe(CN)6]3-反应生成Fe 3[Fe(CN)6]2蓝色沉淀;D 项,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共19张ppt)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共19张ppt)

2.二次电池(充电电池) (1)特点:二次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 氧化还原反应 ,在充电时可以_逆__向_ 进行 ,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2)能量转化:化学能
电能
(3)常见的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3.燃料电池 (1)特点:①反应物储存在电池外部;②能量转换效率高、清洁、安全; ③供电量易于调节。 (2)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有: 氢气 、 甲烷 、乙醇等;常用氧化剂:氧气。
总: 2Al+2OH-+
2H2O===2AlO2—+3H2↑(3)负极: Cu Cu-2e-===Cu2+
正极: Fe NO3—+e-+2H+===NO2↑+H2O
总: Cu+2NO3—+4H+
===Cu2++2NO2↑+2H2O(4)负极:Fe Fe-2e-===Fe2+
正极:Cu O2+2H2O+4e-===4OH-
精讲领学:一、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1.我国目前电能主要来自 火力 发电,其次来自 水力 发电。 2.火力发电能量转换过程 化学能 —燃—料—燃—烧→热能—蒸—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 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锌片: 逐渐溶解 ,有气__泡__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
产生 稀硫酸_不__反__应_
铜片:_没__有__变__化__
பைடு நூலகம்
锌片:_逐__渐__溶__解_ 铜片:_有__气__泡_产___生_ 电流表:_指__针__发__生__偏__转__
锌失去电子,变为 锌离子,电子 经过导线流向 铜片 ,产生电流, 氢离子 在铜片上得到 电子生成 氢气 ,反应过程中产生了_电__能_

【高中化学】燃料电池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燃料电池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燃料电池
例1: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式:
①电解质为H2SO4溶液时
负极:2H2-4e-= 4H+ 正极:O2+4H+ +4e- = 2H2O ②电解质为KOH溶液(30%)时 负极:2H2+4OH--4e-= 4H2O 正极:O2+ 2H2O +4e- = 4OH-
2H2 + O2 = 2H2O
溶液pH值如何变化?
当堂检测(10mi反应如下:
CH4+2H2O - 8e- == CO2 + 8H+
2O2 + 8H+ + 8e- == 4H2O
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CH4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总反应为CH4+ 2O2 == 2H2O + CO2 C.每消耗1 molCH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 mol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点拨精讲(25min):
三、燃料电池
(1)原理:燃料电池是通过 燃料 与 氧化剂 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 化学能 直接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 (2)特点:是一种能量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3) 与其他电池的区别: 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 (4) 电极:惰性金属Pt 电极镀铂粉的原因:吸附氧气和氢气。 (5) 主要组成: 燃料(负极) 空气/氧气电极(正极) 电解液 例如:氢氧燃料电池。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 O2-)
燃料电池总反应式:CH4+2O2===CO2+2H2O①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O2+4e-===2O2-②
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 K2CO3)环境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 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H-由A端移向B端B.0<V≤22.4 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 +KOH=KHCO3 +2H2OC.22.4 L<V≤44.8 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CH4 +9CO32-+3H2O-8e-=10HCO3-D.V=33.6 L时,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HCO3-)>c(OH-)【答案】C【解析】【分析】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

【详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由B端移向A端,故A错误;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只发生反应①②,且KOH过量,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故B错误;C、当22.4 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9CO32-+3H2O=10HCO3-,故C 正确;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则c (HCO3-)>c(CO32-)>c(OH-),故D错误;故选C。

化学反应与电能ppt课件

化学反应与电能ppt课件

—— 一般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两极
(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
一液 ——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一回路 —— 形成闭合回路 一反应 ——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任务三:书写电极反应
Zn+CuSO4= ZnSO4+ Cu e- I
Zn
Cu
析出红色固体
CuSO4 溶液 负极( Zn): Zn-2e - = Zn2+.
导线、电流表、若干小烧杯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第一组实验 改变电极材料
×

形成条件一: 电极:一般为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可选择的实验用品: 锌片、铜片、石墨棒、无水乙醇、5%H2SO4溶液、
导线、电流表、若干小烧杯
燃料燃烧
蒸汽轮机
热能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任务一: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Zn Cu
稀H2SO4
Zn
C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稀H2SO4
Zn
Cu
稀H2SO4
锌片溶解, 表面有气泡产生 铜片表面没有气泡
Zn+2H+ = Zn2++H2↑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锌片溶解、 铜片表面有气泡
锌片溶解、 铜片表面有气泡 电流表指针偏转
Zn失去电子变成Zn2+ H+ 在铜片上得到电子 被还原成H2
讲练结合
4. 如图所示的装置,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 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N上有气体放出 B. M为负极,N为正极 C. 稀硫酸中SO42-移向M极 D.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化学反应能量

化学反应能量

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反应是否能够进行以及反应的速度和产物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能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

化学反应也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的总能量保持恒定。

这意味着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从一个物质转移给另一个物质,但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2. 反应焓变反应焓变是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用指标。

焓变指的是物质在恒定压力下的能量变化,通常用ΔH表示。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坏,新的化学键形成,导致反应物的内能发生改变。

焓变可以是正值,表示吸热反应,也可以是负值,表示放热反应。

3. 焓变的测定实验上,可以通过热量计测定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来计算焓变。

在实验室中,热量计通常由两个隔热的容器组成,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变化来测定反应焓变。

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量和高精度的仪器,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4. 燃烧反应的能量一些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是燃烧反应,如燃烧木材或煤炭。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用于加热或产生动力。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焓变通常是负值。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循环化学反应的能量循环是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是一系列反应的结果。

在循环中,反应可以以不同的路径进行,但最终的总能量变化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能量循环可用于解释化学工艺、燃料利用以及能量转换等实际问题。

6. 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化学反应的速率决定了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

能量在反应速率中起着关键作用,反应物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以克服活化能的限制,才能成功发生反应。

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最小能量。

当温度升高时,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加。

结论化学反应能量是化学反应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能量的原理对于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则是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在化学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反应的速率、方向以及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如何在反应过程中转换和转移。

1. 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能量的转化在反应速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反应物必须克服化学键的能量以进行反应。

这被称为活化能,它对于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就越慢。

只有当反应物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克服活化能的障碍,进而发生反应。

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而吸热反应则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能量转化是由于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而引起的。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例如燃烧反应。

而吸热反应则通常导致温度的下降,例如化学冷包的反应。

3. 热力学与化学反应热力学研究能量转化的方向和程度。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热能和功。

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中以反应焓变ΔH为指标来描述能量的变化。

ΔH为负时表示反应放热,而ΔH为正时表示反应吸热。

根据ΔH的大小,可以预测反应的趋势和程度。

4. 反应焓变与反应物质的量关系反应焓变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量相关。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利用反应焓变来计算不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斯托伯姆定律来实现,该定律描述了反应焓变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燃烧反应中,可以利用反应焓变来计算氧气的量和燃料的量的比率。

5. 能量转移与反应平衡能量的转移对于反应的平衡态也具有重要影响。

反应的平衡态是指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当系统中发生能量的转移时,可以影响到反应的平衡。

例如,当加热或冷却一个化学平衡体系时,系统会倾向于向能量较少的方向移动以达到热平衡。

第6讲焓与反应热

第6讲焓与反应热

(2)1.00 L 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表示其中
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1)H2的燃烧热应以燃烧1 mol H2为标准,当
H2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 H2O时,需燃烧2.00 mol H2。
3.所带的“+”、“-”符号均具有数学意义,参与 大小比较。 4.当描述反应热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比如中和 热、燃烧热等时,由于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不 带“-”符号。 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 · 2O(s) 5H CuSO4(s)+5H2O(l)
ΔH=+Q1 kJ/mol
O O:d kJ/mol。
O:c kJ/mol、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 kJ/mol B.(4c+12b-6a-5d) kJ/mol C.(4c+12b-4a-5d) kJ/mol


D.(4a+5d-4c-12b) kJ/mol 解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其中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 反应方程式P4+5O2 P4O10中有6 mol P-P键和5 mol
解析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法,将胆矾失水和无 水CuSO4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
CuSO4· 2O(s) 5H
Cu2+(aq)+SO 2-(aq)+5H2O(l) 4
ΔH=(Q1-Q2) kJ/mol;由题意知,胆矾溶于水为吸 热过程,即有ΔH=(Q1-Q2) kJ/mol>0,因此, Q1>Q2。 答案 A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能量守恒定律4.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例分析5. 能量守恒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讲解: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实验: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能量守恒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探索更多实际的例子和案例,增强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情境应用)碘蒸气是紫红色气体,在较高温度下与足量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无 色气体碘化氢,但紫红色并未完全消失。已知断裂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 量分别为H—H:436 kJ,I—I:151 kJ,H—I:299 kJ,下列对H2(g)+I2(g) 2HI(g)(已知g为气体),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热 量变化是多少? 提示:放热反应且放出11 kJ的热量。依据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共吸收的能量=436 kJ+151 kJ=587 kJ,形成2 mol H—I键共放出的能量 =299 kJ×2=598 kJ,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放出11 kJ的热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 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 N2(g)和NA个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 吸热反应。 (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凡是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就是吸热反应。 (5)经验判断法: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类型判断。
【素养训练】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 ) A.生石灰溶于水 B.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 C.高温条件下炭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

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焓变和反应热讲与练(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焓变和反应热讲与练(含解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一焓变和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1。

(3)产生原因。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4.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图解(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为此反应的焓变。

(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E1、E2,但不影响ΔH,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起点(反应物)和终点(生成物)能量的高低。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2.反应C(s)+CO2(g)===2CO(g) ΔH>0,则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产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4.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5.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6.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表现为光能变化、电能变化、机械能变化,热量变化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热效应。

3.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如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如浓硫酸、NaOH 溶于水放出热量,NH 4NO 3溶于水吸收热量,但它们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属于反应热。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9讲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9讲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解析:由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 速率 (v2),说明反应Ⅰ的活化能比反应Ⅱ的小,又由于反 应Ⅰ为吸热反应,产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反应Ⅱ为放热 反应,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所以 C 项符合题意。
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E1 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为逆反 应的活化能,即 E1=E2+|ΔH|。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CaSO4(s) + CO(g)
CaO(s) + SO2(g) + CO2(g)
ΔH1=+218.4 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 175.6 kJ·mol-1(反应Ⅱ)
CaS(s)+4CO2(g) ΔH2=-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 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C_____。
反应热的定义可知,ΔH=824 kJ·mol-1-700 kJ·mol-1=
124 kJ·mol-1。
4.(2016·安徽合肥模拟)通常人们把断开 1 mol 某化学键所 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 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 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形成新化学键的 键能之和的差。
物 CO2(C= CH4(C 质 =O) —H)
(P— SiO2(S P)P4 i—O)
石 墨
金刚 石 S8(S—S) Si
键 2

4
6
4 1.5 2
82
3.(2015·高考浙江卷节选)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已知: 化学键 C—H C—C C===C H—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H)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考点】考点一.反应热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物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1)看方程式是否配平(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3)看△H的符号是否正确(4)看△H的单位是否为KJ/mol(5)看△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6)看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

【链接高考】1.(2016天津,7节选)X(Si)与Z(Cl)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年全国1卷,节选)已知反应2HI(g)=H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3.(2014年全国1卷,节选)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

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l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江苏,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5.(2016·江苏,8)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 O2(g) ΔH1=571.6 kJ·mol-1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CO(g)+ H2(g) ΔH2=131.3 kJ·mol-1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CO(g)+3H2(g) ΔH3=206.1 kJ·mol-1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ol-16.(2016·海南,6)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A.3.8×104 kJ·mol-1 B.-3.8×104 kJ·mol-1 C.3.4×104 kJ·mol-1 D.-3.4×104 kJ·mol-17.(2016·海南,11)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5-E2 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 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考点二.盖斯定理及应用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焓变都是一样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路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1)关键——通过已知方程式求目标方程式的“四则运算”的导出式。

找物质——找“目标方程”“已知方程”中相同的物质。

调方向——同侧用“+”,异侧用“—”调系数——用“×”将已知方程中计量数调整为目标方程中的计量数。

1.(2014年全国卷2)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 热效应为△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H 2>△H 3B .△H 1<△H 3C .△H 1+△H 3 =△H 2D .△H 1+△H 2 >△H 32.(2013年全国课标卷,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S (g )+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 2(g)=SO 2(g)+H 2O(g) △H 1 2H 2S(g)+SO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 2(g)+2H 2O(g) △H 2H 2S(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 2(g)=S(g)+H 2O(g) △H 3 2S(g) =S 2(g) △H 4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 4=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 1+△H 2-3△H 3) B.△H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3△H 3-△H 1-△H 2) C.△H 4=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 1+△H 2+3△H 3) D.△H 4= 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 1-△H 2-3△H 3)3.(2016年全国卷3,27节选)已知下列反应:SO 2(g)+2OH -(aq)===SO 2-3(aq)+H 2O(l) ΔH 1 ClO -(aq)+SO 2-3(aq)===SO 2-4(aq)+Cl -(aq) ΔH 2CaSO 4(s)===Ca 2+(aq)+SO 2-4(aq) ΔH 3则反应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Cl -(aq)的ΔH =______________。

2.(2016年全国卷2,26节选)已知下列反应:①2O 2(g)+N 2(g)===N 2O 4(l) ΔH 1 ②N 2(g)+2H 2(g)===N 2H 4(l) ΔH 2③O 2(g)+2H 2(g)===2H 2O(g) ΔH 3 ④2N 2H 4(l)+N 2O 4(l)===3N 2(g)+4H 2O(g) ΔH 4=-1048.9 kJ ·mol -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 4=________,联氨和N 2O 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四川理综,11节选)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 5(PO 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

已知25 ℃,101 kPa 时:CaO(s)+H 2SO 4(l)===CaSO 4(s)+H 2O(l) ΔH =-271 kJ ·mol -15CaO(s)+3H 3PO 4(l)+HF(g)===Ca 5(PO 4)3F(s)+5H 2O(l) ΔH =-937 kJ ·mol -1则Ca 5(PO 4)3F 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浙江理综,28)催化还原CO 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Cu/ZnO 催化剂存在下,CO 2和H 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 3OH 和CO 。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1=-53.7 kJ ·mol -1Ⅰ CO 2(g)+H 2(g)=CO(g)+H 2O(g) ΔH 2 Ⅱ已知:①CO 和H 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 ·mol -1和-285.8 kJ ·mol -1②H 2O(l)===H 2O(g) ΔH 3=44.0 kJ ·mol -1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 的影响):(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的ΔH 2=________ kJ ·mol -1。

5.(2015·全国卷2,27节选)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和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 2(g)CH 3OH(g) △H 1 ②CO 2(g)+3H 2(g)CH 3OH (g )+H 2O(g) △H 2 ③CO 2(g)+H 2(g)CO(g)+H(1由此计算△H 1= kJ.mol -1,已知△H 2=-58kJ.mol -1,则△H 3= kJ.mo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