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知识点物理必修1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轻弹簧放在倾角θ=30°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A连接,物块B与物块A(二者质量均为m)叠放在斜面上并保持静止,现用大小等于12mg的恒力F平行斜面向上拉B,当运动距离为L时B与A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处于原长时,B与A开始分离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mg4LC.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D.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答案:DAB.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1=2mg sinθ=mgB与A刚分离时二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二者间弹力为零,对B分析有F=12mg=mgsinθ即此时加速度为0,由此可知,二者分离时弹簧对物体A的弹力大小为F2=12 mg在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变化量为ΔF=F1−F2=12 mg根据胡克定律得ΔF=kΔx=kL解得k=mg 2L即B与A开始分离时,弹簧不是处于原长,AB错误;C.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max=2mgsinθk=2LC错误;D.开始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1-2mg sinθ=2ma1解得a1=F2m=14g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AB分离前瞬间,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2-2mg sinθ=2ma2解得a2=0由此可知,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减小到零,两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其动能一直增大,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

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用轻杆连接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a在斜面上的BC段、b在斜面上的AB段。

斜面上AB段粗糙,b与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C段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

同时释放a、b,则释放的一瞬间(已知sin37°=0.6,cos37°=0.8)()A.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0.4gB.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0.5gC.杆对物块a的拉力大小为0.4mgD.杆对物块a的拉力大小为0.3mg答案:A释放a、b的一瞬间、对a、b整体研究,有2mgsin37°−μmgcos37°=2ma解得a=0.4g对a研究,有mgsin37°−T=ma解得T=0.2mg故选A。

物理必修一专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专题(含答案)
一、运动学专题
1
参考系、质点、运动的相对性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 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 A. 0;0 B. 2r,向东; r C. r,向东; r D. 2r,向东;2r
2
位移、路程、位置与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x-t 图象 5、某人驾驶一辆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先后通过路旁相邻的三棵树 A、B、C. 已知 B、C 两 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A、B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的 2 倍,轿车在 A、B 两棵树之间行驶的平均速 度 V1=10m/s,在 B、C 两棵树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V2=30m/s,则该轿车在 A、C 两棵树之间 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A. 9m/s ) B. 18m/s C.30m/s D. 36m/s
2、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的眼睛紧 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图中的( )
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X 表示物 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 A 运动到 C,它的位移△X1=-4m-5m=-9m;从 C 运动到 B, 它的位移△X2=1m-(-4m)=5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3)计数点 5 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 v5= (4)以计数点 2 和 4 为例写出计算加速度表达式 a=

会考知识点物理必修1答案

会考知识点物理必修1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 不动 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他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不同,3、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 有质量 的点,他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二、时间和位移1、时间间隔和时刻都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在时间轴上,一个点表示 时刻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一段_时间_ 。

时间的单位是 秒_。

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 打点计时器来测量时间。

2、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是 矢 量,可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3、位置:空间上的 一个点 。

路程:物体运动 轨迹 的长度,是 标 量。

路程和位移相等的条件: 同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4、矢量:有 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

5、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 位移 ,横轴表示 时间 ,这样画出图像就是位移-时间图像,即为x-t 图,它表示 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 倾斜的直线 ,如果图线过原点,则说明 从零位移出发 。

三、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矢 量,方向与 位移变化 的方向相同。

2、速度等于 位移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的比值,公式为tx v ∆∆= ,单位是 米 /秒 。

3、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 位移 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达式为: tx v ∆∆=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是矢量,方向即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4、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 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是 矢 量。

5、速率: 速度的大小 叫做速率,是 标 量。

四、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 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单位:米/秒2 。

2、定义: 速度的变化量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达式为a= tv ∆∆ 3、是 矢 量。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利用简单机械增加力臂。

2、答案:C解析: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3、答案:A解析: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B解析:弹性节的劲度系数越大,物体在弹性节上的位移越小。

5、答案:A解析:动量守恒。

6、答案:D解析:功是力在方向上的投影与路程相乘。

7、答案:B解析: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

8、答案:C解析: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强度越大,电阻越小。

9、答案:D解析:在抛体运动中,垂直向下的速度是变化的。

10、答案:A解析:棱镜具有折射、反射、色散和质量分析的作用。

二、填空题1、答案:2000N解析:F=ma=1000kg×2m/s²=2000N。

2、答案:6m解析:立杆上的力臂为2m,悬挂绳上的力臂为4m,F×2m+F×4m=40N×8m,则F=6N,绳子的长度为6m。

3、答案:0.125A解析:I=U/R=1.5V/12Ω=0.125A。

4、答案:0.08A解析:电阻为100Ω,电势差为8V,I=U/R=8V/100Ω=0.08A。

5、答案:0.6m解析:弹簧劲度系数为600N/m,压缩的长度为1cm,弹簧恢复力为F=kx=600N/m×0.01m=6N,若物体质量为10kg,则F=ma=10kg×a,a=0.6m/s²。

6、答案:32m/s解析: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即J=FΔt=mΔv=m(v_2-v_1),v_2-v_1=J/m=2×16/0.5=64m/s,v_1=32m/s。

7、答案:6.25J解析:功是力在方向上的投影与路程的乘积,W=Fscosθ=5N×0.5m×cos45°=2.5J,2.5J×2.5=6.25J。

8、答案:33.3%解析:效率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η=E_out/E_in×100%=0.5W/1.5W×100%=33.3%。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N位移的大小。

• ♦•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 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速度一时间关系式:u = v0 + at(2)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2(3)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2— vj = 2ax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0+v)2(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七= l(v0 + v)7 2* +史(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一-—(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A.r = x/tl - x n = (m - n)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4.解答xA=-0.44 m,xB=0.36 m2 问题与练习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4.解答3 m8 m5 m-8 m-3 m5 m-3 m5 m-8 m-3 m3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2)需要时间为=4.2年2.解答(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2)1 m/s,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一段时间有关,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解答(1)24.9 m/s,(2)36.6 m/s,(3)0说明本题说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不是教材说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平均速率.应该让学生明确教材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标量,日常用语中把平均速率说成平均速度.4 问题与练习1.解答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3.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5.解答由题意知音叉振动周期为1300s,测量纸上相邻两波峰的距离(或一个完整波形沿纸运动方向的距离)Δx,纸带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Δt=1300s,可以认为该处纸与音叉沿纸带方向的相对速度.5 问题与练习1.解答100 km/h=27.8 m/s2.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解答A的斜率,加速度.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5,16,18,19,21,23,24;图2-8(2)如图2-8所示;(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2.解答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图2-9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4.略.2 问题与练习1.解答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末速度v=54 km/h根据v=v0+at得2.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2,时间t=2 min=120 s根据v=v0+at得v=20 m/s-0.1×120 m/s=8 m/s3.(1)4 s末速度为2 m/s,,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图2-104.图2-103 问题与练习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时间t=30 s根据得x=10×30 m+×0.2×302 m=390 m根据v=v0+at得v=10 m/s+0.2×30 m/s=16 m/s2.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根据得3.初速度v0=0, 速度v=430 km/h=119 m/s, 时间t=210 s根据v=v0+at列车加速度a=(v-0)/t=119/210 m/s2=0.567 m/s24.初速度v0=10 m/s,末速度v=0, 位移x=1.2 m根据v2-v20=2ax得5.若飞机靠自身发动机起飞,飞机初速度为0,加速度a=5 m/s2,位移x=100 m,末速度vx由v2x=2ax得,所以不行.弹射装置使飞机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50 m/s根据v2-v20=2ax得v20=v2-2ax4 问题与练习1.文具橡皮下落得快.纸片揉成很紧的小纸团后,小纸团下落变快.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纸片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纸团受的空气阻力小.2.根据x=gt2得x= ×10×3.02 m=45 m由于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小于g,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3.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x,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x=gt2=×10×2.52 m=31 m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石块自由下落到水面的时间t<2.5 s,我们估算的x偏大. 4.由频闪照片知小球各个位置的速度为时间t/s速度v/(m·s-1)0.790.041.160.081.560.121.99画出v-t图象,如图2-11所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问题与练习图4-101.(1)不能炸中目标.如图4-10所示,因为,炸弹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2)因为,当你跳起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还回到原处,而不落在原地的西边.2.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3.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4.如果选择了相对于静止的大树做加速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人在车上观察大树,大树做远离汽车的加速运动.大树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惯性定律在选择的参考系中不成立.2 问题与练习1.答: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如果F1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AB-F阻=maFAB=ma+F阻=4.0×103×0.3 N+2.0×103 N=3.2×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AB=FBA=3.2×103 N5.小强没有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可能是相互平衡的力.5 问题与练习图4-141.如图4-14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87 Nv=at=43.5×3 m/s=131 m/sx=at2= ×43.5×32 m=196 m2.电车的加速度为:电车所受阻力为:F=ma=-6.0×103 N,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4.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所以:该车超速.6 问题与练习图4-151.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4-15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2.物体在五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它们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四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五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题意,除F1以外的四个力的合力与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撤去F1,其余四个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3.答: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小孔没有水喷出.因为,瓶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中各处的水(包括水孔处的水)的压强都是大气压强,故水不能从瓶中流出.图4-164.(1)如图4-16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7mg=7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70 N.(2)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F=ma-mg=5mg=5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50 N.图4-175.当坐舱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升降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图4-17),人和人手中的铅球均完全失重,所以,球对手无作用力,人没有受到压力的感觉.坐舱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方向竖直向上所以,人手对铅球的作用力为F:F-mg=ma F=ma+mg=2.7mg=135 N。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1 知识点 参考答案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1 知识点 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知识点序言01什么是物理学?概述呢? 物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科学精神呢?应用呢?未来如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A1为什么要把物体简化为质点?什么叫作质点?1A2什么情况能把物体简化为质点?什么情况不能?典型题目举例1A3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什么叫作参考系?有什么特点?通常选什么做参考系?1B1举例说明什么是时刻?什么是时间?在t轴上,时刻是什么呢?时间呢?1B2物体的位置可用什么表示?坐标系由哪三部分组成?“+”号是什么意义? “-”号呢?1B3什么是路程?什么是位移?位移由什么确定?与什么无关?位移是矢量吗? 路程呢?1B4矢量有哪两个要素?举例。

什么是标量? 举例。

1B5坐标系中怎样表示位移?“+”号是什么意义?“-”号呢?0 3m -5m位移大小情况怎样? 1B6 x-t图像,是怎样表示位移-时间的?这里的x是什么的简写?1B7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约为多少?频率呢?多长时间打一个点?电火花计时器呢?1B8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步骤怎样? 点子的个数,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怎样?1B9路程、位移的一条典型的题目1C1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速度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 方向怎样?1C2什么是平均速度?什么是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什么?1C3怎样测量平均速度?1C4怎样测量瞬时速度?记录的数据表怎样?1C5怎样绘制v-t图像?1D1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式怎样?单位是什么?1D2加速度的方向与什么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位移的关系怎样?1D3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什么运动?相反呢?不在一条直线呢?1D4坐标轴,通常取什么方向为“+”?矢量的“+”号表示什么意义?“-”号呢?1D5v-t图像上,点表示什么意义?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呢?线的斜率呢?1D6怎样根据v-t图像,确定某一时刻位移的“+、-”?速度呢?加速度呢?1D7怎样根据a、v的方向判定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a、v的“+、-”号呢?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A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思路怎样?怎样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呢?分析呢?2B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像的特点怎样? 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匀减速直线运动呢? 2B2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举例2C1匀变速直线运动,s-t关系式(2个)怎样?v-s关系呢?V平 VV呢?2C2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举例2D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是多少?有哪3个公式?2J1匀变速直线运动△S a T关系怎样?V平和Vt/2与VV关系呢?中点Vs/2与VV呢?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A1什么叫作重力?单位的符号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呢?G和m的关系怎样?3A2什么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与什么有关?举例。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微公式版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微公式版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微公式版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和一瓶矿泉水,矿泉水瓶静止在纸面上,如果突然迅速向右拉动纸的一边,将纸片拉出,而矿泉水瓶相对桌面的位置几乎没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片对矿泉水瓶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矿泉水瓶相对纸片向左运动C.拉动纸片越快,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拉动纸片越快,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答案:BAB.纸片相对矿泉水瓶向右运动,故矿泉水瓶相对纸片向左运动,则纸片对矿泉水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A 错误,B正确;CD.将纸片拉出过程中,纸片与矿泉水瓶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 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正压力有关,与纸片运动的快慢无关,故C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不接触,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B.两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有相互作用的弹力C.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平行于接触面答案:CAB.产生弹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则两物体不接触,不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两物体有接触,也不一定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选项AB错误;CD.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弹簧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端固定在长木板上,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物块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当木板与水平面成θ=30°,物块与木板间恰好没有摩擦力。

当木板与水平面成θ=60°时物块所受摩擦力()A.等于零mg,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32mg,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为√3−12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C设弹簧的弹力为F,当木板与水平面成θ=30°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mg sin30°当木板与水平面成θ=60°时,弹簧的弹力不变,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变大,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f=mg sin60°解得f=√3−12mg故C正确、ABD错误。

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它表示的是: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速度C.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时间D.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频率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A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其速度v和位移s的关系是:A. s = vtB. s = 1/2 vtC. s = v^2 / 2gD. s = 1/2 gt^2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改变物体的动量:A.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B. 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C.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D. 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发生变化答案:C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C. 能量的总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C6. 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与能量的关系是:A. 振幅越大,能量越大B. 振幅越小,能量越小C. 振幅与能量无关D. 振幅与能量成反比答案:A7.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 功可以完全转化为热量C. 热量和功可以相互转化D. 热量和功的转化有方向性答案:C8.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温度B. 体积C. 压强D. 质量答案:A9.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下列哪个方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A. 高斯定律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安培环路定律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B10. 根据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间是绝对的B. 长度是绝对的C. 时间和长度会随着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变化D. 时间和长度是不变的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牛顿第三定律表述了力的_______,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1. 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规律性,而主观认识规律性是指人们认识客观规律性的规律。

客观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志的支配,而主观规律性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认识规律性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 物理学既是研究物质运动、形态和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的基本形态,包括物质的基本状态和运动形态。

3. 信息略。

4. 市技术开发是指为了增强社会、企业、个人经济发展动力,以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为目标,通过协调企业、社会、政府关系,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源配置和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限度、质量最高程度、需求最满足最快速度以及外部环境和士人短甚至社会预期最适合的方法手段和营运方式。

市场的开发事关保持和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角度,对于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5. 身材形成秘诀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后天生长发育情况和环境因素。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速度为正时,物体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或做摆动。

速度为零时,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处于停止状态。

速度为负时,物体在做与正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

2.两个物体作相反的直线运动,它们在由这两个物体构成的线上某一点经过此点的时间相同。

3.对称法有几个公式法是直接得出常见的立方方程Negative,学根本不知道方程是怎么..4.动能表现形式分别有两种,一种是动能与动能均为等大的两个物体检,另一种是它们走,它们用来检5.在这种情况下,根据cosW=tanU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计算方式对角Z 和BZ满足6.“速度、距离”都是对空间维度上运动的物体进行量化表现的指标,物体运动总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速度与直线距离当然是三维空间中物体直线运动的基本,自然之所以要区分,是因为速度是一个能够量多个方向速度总和的物体整体运动速度,而距离则是仅表明方向的线性分布关于物体运动的变化。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必修一复习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必修一复习

第一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物体形状、大小忽略不计时可以看成质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v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

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C、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例3 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4mB、3m,1mC、3m,2mD、4m,2m例4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例5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加速度为。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B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可能减小D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例7、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点N出发,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又同时到达了终点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随着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学习进度,我们的老师会布置许多习题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对物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些许困惑,所以我特意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习题1.11.1 答案:(1)2.5m (2)1.84km/h1.2 分析:小明跑完15m,所需的时间为6秒,因此运动速度为15 ÷ 6=2.5m/s;小红跑完1km,需要的时间为19.8分钟,转换成小时需要除以60,所以时间为0.33小时,因此跑步速度为1 ÷0.33 =3.03m/s。

将速度转换为km/h,需要将m/s 乘以3.6,所以小红的速度为3.03 × 3.6 = 10.908 ≈1.84km/h。

习题1.21. 求速度:v = s ÷ t = 800m ÷ 200s = 4m/s2. 求时间:t = d ÷ v = 30km ÷ 40km/h = 0.75h = 45分3. 求路程:s = vt = 3m/s × 2s = 6m习题1.31. 平均速度:v = Δs ÷ Δt =(4km + 6km)÷(1h + 0.5h)=8km/h2. 平均速度:v = Δs ÷ Δt =(5km + 7km)÷(1h + 0.5h + 0.25h)= 8km/h习题1.41. 大卡车行驶路程:s = vt = 20m/s × 10h = 200km2. 飞机行驶路程:s = vt = 600km/h × 3h = 1800km习题1.51. 问: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平均速度v = Δs ÷ Δt =(15km + 10km)÷(1h + 0.5h)= 22.5 km/h2. 问:小王需要在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答:距离 ÷速度 = 25km ÷ 15km/h = 1.67 h,即大约是1小时40分钟。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一、直线运动1、xt图像与vt图像2、纸带问题3、追及与相遇问题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二、力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3、动态和极值问题三、牛顿定律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2、整体法与隔离法3、瞬时加速度问题4、绳活结问题5、超重失重6、临界、极值问题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8、传送带问题9、牛二的推广10、板块问题11、竖直弹簧模型一、直线运动1、xt图像与vt图像2014生全国(2)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v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016全国(1)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2、纸带问题【2012年广州调研】34.(18分)(1)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b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3、追及相遇问题(2017·海南高考)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图中△OPQ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x1和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B.若x0<x1,两车相遇2次C.若x0=x1,两车相遇1次D.若x0=x2,两车相遇1次(2017年四川卷)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节日里挂彩灯已成为一种习俗。

一盏彩灯用细线悬挂起来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线对彩灯的作用力大于彩灯的重力B.细线对彩灯的作用力小于彩灯的重力C.细线对彩灯的作用力与彩灯对细线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细线对彩灯的作用力与彩灯对细线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韶州公园池塘里的荷花盛开了,荷花吸引了大量鱼儿前来觅食,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面吞食荷花花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面的动作可把鱼儿视为质点B.鱼儿摆尾击水时受到水的作用力C.鱼儿跃出水面过程,水对鱼儿的作用力大于鱼儿对水的作用力D.鱼儿沉入水里过程,水对鱼儿的作用力小于鱼儿对水的作用力3、如图所示,A物体沿竖直墙自由下滑,B、C、D物体均静止,各接触面均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B.B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C.C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D.D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不需要记录结点O的位置B.为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C.图乙中F的方向一定沿橡皮筋的方向D.实验中只需要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5、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轻杆的重力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a=Fb B.Fa>Fb C.Fa<Fb D.大小不确定6、如图所示,用轻绳系住一质量为2m的匀质大球,大球和墙壁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的匀质小球,各接触面均光滑。

系统平衡时,绳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为α,两球心连线O1O2与轻绳之间的夹角为β,则α、β应满足()A.绳子的拉力可能小于墙壁的支持力B.墙壁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球的重力C.3tanα=tan(α+β)D.3tanα=3tan(α+β)7、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光滑轻质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力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缓慢变小,直到∠BCA=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原创者:谢国英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

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0v vta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1v t 2x at =+补充:v —t 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④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7、自由落体运动(1)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A .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B .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小。

C .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9.8m/s 2或者g=10m/s 2。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绘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照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照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以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 ,x B=0.36 m第二节:1. A. 8 点 42 分指时辰, 8 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辰,“等了好久”指一段时间。

C.“前 3 秒钟”、“最后 3 秒钟”、“第 3 秒钟”指一段时间,“3 秒末”指时辰。

2.公里指的是行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 1)行程是 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 2)行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同样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 0;其余运动员起跑点各不同样而终点同样,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一样。

4.解答3 m 8 m0 5 m-8 m-3 m05 m-3 m 5 m-8 m-3 m第三节:1.( 1)1 光年 =365×24×3600×3 . 0×108m=9.5×1015 m。

16( 2)需要时间为 4.0 10 4.2年152.( 1)前 1s 均匀速度v1=9 m/s前2s 均匀速度v2=8 m/s前3s 均匀速度v3=7 m/s前 4s 均匀速度v4=6 m/s全程的均匀速度v5=5 m/sv1最靠近汽车封闭油门时的刹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刹时速度。

(2) 1 m/s , 03.( 1)24.9 m/s ,( 2)36.6 m/s ,( 3) 0第四节:1.电磁打点记时器惹起的偏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刹时要阻挡纸带的运动。

2.( 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 点和右方周边一点的距离-3,Δt x=7.0×10 m,时间t=0 .02s很小,能够以为 A 点速度v= x=0.35 m/st(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快、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给出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的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1. 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40km/h × 2h = 80km。

2.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2s后速度为10m/s,求这个质点在2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已知v = 10m/s,u = 0,t = 2s,代入公式可得10 = 0 + 2a,解得a = 5m/s²。

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s = ut + 1/2at²,代入已知数据可得s = 0 × 2 + 1/2 × 5 × 2² = 10m。

3.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4s后速度为12m/s,求这个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同上题,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已知v = 12m/s,u = 0,t= 4s,代入公式可得12 = 0 + 4a,解得a = 3m/s²。

4.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求这个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通过计算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来求得质点行驶的距离。

根据图象可知,在0s到2s之间的面积为2 × 4 = 8m²,在2s到4s之间的面积为2 × 2 = 4m²,在4s到6s之间的面积为2 × 6 = 12m²。

所以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为8m² + 4m² + 12m² = 2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 不动 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他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不同,3、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 有质量 的点,他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二、时间和位移1、时间间隔和时刻都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在时间轴上,一个点表示 时刻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一段_时间_ 。

时间的单位是 秒_。

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 打点计时器来测量时间。

2、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是 矢 量,可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3、位置:空间上的 一个点 。

路程:物体运动 轨迹 的长度,是 标 量。

路程和位移相等的条件: 同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4、矢量:有 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

5、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 位移 ,横轴表示 时间 ,这样画出图像就是位移-时间图像,即为x-t 图,它表示 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 倾斜的直线 ,如果图线过原点,则说明 从零位移出发 。

三、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矢 量,方向与 位移变化 的方向相同。

2、速度等于 位移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的比值,公式为tx v ∆∆= ,单位是 米 /秒 。

3、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 位移 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达式为: tx v ∆∆=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是矢量,方向即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4、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 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是 矢 量。

5、速率: 速度的大小 叫做速率,是 标 量。

四、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 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单位:米/秒2 。

2、定义: 速度的变化量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达式为a= tv ∆∆ 3、是 矢 量。

方向与 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当a 与v 0方向 相同 时,物体加速;当a 与v 0的方向 相反 时,物体减速。

五、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交流 电源的 计时 仪器,工作电压 6伏 以下 ,当电源的频率为 50Hz 时,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

2、电火花计时器 电火花机时器是利用电火花放电,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当接通 220伏 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与正极相连的放电针。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 0.02s 打一次点。

电火花机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试验的误差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2、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 成正比 ,即s= v 0t 。

二、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在一条线上运动,如果 相同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 变化量相等 ,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中速度随着时间 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速度随着时间 均匀减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律(1)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加速度 保持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图像的斜率是不变的,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2)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速度公式 v=v 0+at 。

若初速度为0,则速度的公式变为 v=at ,在该公式中,一般取 初速度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0 。

速度公式表示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 一次(线性)函数关系,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是 倾斜的直线 。

(3)位移:位移公式: 2021at t v x +=,若初速度为0,则公式变为221at x =,从位移公式可以看出,匀变速直线运功的位移是时间的 二次 函数,所以其位移----时间图像是 抛物线 。

2、两个重要的推论:(1)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公式:ax v v 2202=-。

(2)平均速度的公式: 20t v v v +=。

3、两个时刻中间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中v v = 。

4、特殊结论: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通过的位移差相等。

位移差 ΔX=2aT 。

四、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 重力 作用下从 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的快慢 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 重力加速度,在地面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是 相等的,用g 表示,g 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的,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g 不同,随纬度增加而 增大 ,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为:速度公式 gt v =,位移公式 221gt x =。

五、速度---时间图像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 速度,横轴表示 时间 ,这样画出图像就是速度---时间图像,即为v--t 图,它表示 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2、速度图像与t 轴的包围的面积在数值等于 位移的大小。

六、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一、力的概念1、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

2、力的效果:使受力物体的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是矢量,力有三要素:大小. ,方向,作用点。

4、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

6、自然界的四种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二、重力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G=mg,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者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其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的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悬挂法测定其重心位置,因为重心为一等效概念,所以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的外面,也可能在物体之内,例如圆环的重心就不再圆环上,而是在圆环内的中心处。

三、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两个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2)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3)弹力的方向还可以说成是与施力物体的形变的方向有关。

4、弹力的计算(1)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即F= kΔx,其中k 是有弹簧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物理量,叫劲度系数。

Δx 表示弹簧伸长或者被缩短的长度与没有发生形变时候的长度之差,即弹簧的形变量。

(2)除弹簧外,其他物体所受的弹力的大小,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四、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3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 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5、滑动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五、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3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即:与相对应的平衡力相等,而与正压力无关,计算时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4、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六、力的合成、力的分解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 效果 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相同 ,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 合力 ,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 分力 。

3、力的合成是力的分解的 逆过程 。

4、二力F1与F2的合力F 的取值范围 │F1—F2│≦ F ≦ │F1+F2│ 。

5、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 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 三角 形法则。

6、力的正交分解是将一个力的分解成 相互垂直 的两个分力。

7、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力的产生的实际作用 效果 或处理问题的方便来决定分力的方向及个数。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1)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物体运动 的原因。

因而,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不能直接由试验加以验证,它是在 实验 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3、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个性质就叫惯性。

(2)理解○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 质量有关,跟物体所处的 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 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的惯性大,特别注意: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大小反应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物体的惯性越大,他的运动状态越 难 以改变。

○4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是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二、牛顿的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 相同。

2、表达式:mF a 或F= ma 。

3、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范围: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低速 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 高速 运动的 微观 物体。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

2、理解(1)任何物体间的任何形式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 消失 ,无先后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