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荷载下饱和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
软粘土地基非线性一维大变形固结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软粘土地基非线性一维大变形固结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刘祚秋;周翠英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44)003
【摘要】在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软粘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采用张量指标记号推导出物质描述的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非线性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编制了计算程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前提下,软粘土地基的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沉降始终小于非线性小变形固结沉降;且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大,大变形固结和小变形固结的沉降量的差别越来越大,几何非线性对软粘土地基沉降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总页数】5页(P25-28,41)
【作者】刘祚秋;周翠英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中山大学地下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中山大学地下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3;O241.3
【相关文献】
1.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有限差分法分析 [J], 李冰河;王奎华;谢康和
2.均布荷载下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有限差分法 [J], 赵明华;贺成斌;马缤辉;
陈秋南;雷勇
3.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平均固结度的概率特性 [J], 徐瑞军;吕忠新;汪明福;李小勇
4.饱和软粘土一维非线性流变——固结耦合分析 [J], 高彦斌
5.任意施工荷载作用下天然结构性软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 [J], 曹宇春;陈云敏;黄茂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
土的单向固结模型:
p
p
p
t 0 u p
' 0
t 0 u p
' 0
t u 0
' p
(1)整个渗流固结过程中u和 σ´都是在随时间t而不断变化.渗流固结过程的
实质就是土中两种不同应力形态的转化过程。
(2)超静孔隙水压力,是由外荷载引起,超出静水位以上的那部分孔隙水压
力。它在固结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固结完成应等于零, 饱和水土层中
1 n
sin
n z 2H
e
n2 4
2
Tv
dz
1
8 2
e
2 4
Tv
1 9
e
9 4
2
Tv
1 e
25 4
2
Tv
25
…
上式括号中级数收敛很快,在实用上取前三项即可满足要求,如只取第一项时,则有
Ut
1 8
2
e
2
4
Tv
18
Tv cvt / H 2
U z f (Tv )
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是时间因数Tv的单值函数,它与所加的附加应力 的大小无关,但与附加应力的分布形式有关。
1
一.土的单向固结模型
单向固结: 土的单向固结模型是一个侧壁和底部均不能透水,其内部装置着多 层活塞和弹簧的充水容器。当模型受到外界压力作用时,由弹簧承 担的应力即相当于土体骨架所承担的有效应力σ′,而由容器中的水 承担的应力即相当于土体内孔隙水所承担的孔隙水应力u。
现在我们来分析当模型顶面的活塞受到均布压力作用后其内部的应 力变化及弹簧的压缩过程,即土体的固结过程。
H 压缩土层的最远排水距离,当土层为单面(上面或下面)排水时,H取土层厚度;
变荷载下一维热固结特性讲解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Y315009) 变荷载下一维热固结特性分析摘要:基于热弹性多孔介质热-水-力完全耦合的控制方程,假定无热源和流源,忽略强迫热对流,建立了变荷载下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模型。
通过有限Fourier 变换及Laplace 变换给出了变荷载下的一维热固结普遍解答。
利用退化解答验证了本文解答的正确性,同时给出了单级等速加载下的热固结解析解,并探讨了土体内部温度、孔压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等速加载结束时,靠近排水面处土体明显较远离排水面处土体超静孔压小;初始荷载越大,土体固结速率越快;加载速率越快,土体中的孔压增大速率也越快,持载阶段孔压消散速率也越快;初始荷载及加载速率对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热固结;耦合;变荷载;温度;超静孔压ONE-DIMENSIONAL THERMAL CONSOLIDATION UNDERTIME-DEPENDENT LOADINGWang Sihai 1,Yang Kangcheng 3,W ANG Xudong 3(1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Jiangsu NanTong 2260142 724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Jiangsu Nanjing 2100033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su Nanjing 210009)Abstract :Based on fully coupled thermal-hydraulic-mechanical formulation of saturated porous media, the model under time-dependent loading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Fourier transform and Laplace transform,the general solution of one-dimensional thermal consolidation under variable load is given..A degraded solut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general solution and another solution under Single-stage uniform load is given for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re-wate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closer to the drainage surface the smaller the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is when the ramped loading is ended. The bigger the initial loading, the greater the rate of soil consolidated. The faster the loading rate, the faster the pore pressure increasing rate in the soil and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rate is faster at the time of sustaining loading. Besid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loading or loading rate, the change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soil can be ignored.Key words :thermal consolidation;coupling;time-dependent loading;temperature;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1 引 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环境岩土问题日益加剧。
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变荷载影响的软土大变形固结分析_李传勋_谢康和
已经发生的沉降值。
图 1 拉格朗日与流动坐标系示意图 Fig. 1 Lagrangian and convective coordinates
图 2 变荷载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Fig. 2 Variation of external load q(t) with time t
1.2
基本假定 为建立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作如下基本假定:
(1.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2.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软土中的非达西渗流和大变形特性已为人们所认识,但能考虑土中非达西渗流的软土大变形固结理论还鲜有
报道。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基于土中的非达西渗流现象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建立以超静孔隙水压力为变量的软土一 维大变形固结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与特定条件下的解析解对比,以验证数值解的 可靠性。最后着重分析非达西渗流模型参数对软土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及大、小应变不同几何假定下非达西渗流固 结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模型的参数 m 及 i1 值越大,地基的固结速率就越慢;如果小应变固结理论中自重 应力的计算也考虑沉积作用,此时尽管软土在大变形几何假定下的固结速率要比小变形假定下快,但大、小应变固结 理论计算的地基最终沉降值相等;基于此,鉴于大变形固结理论的复杂性,此种情况下应用小变形代替大变形几何假 定所引起的计算误差是可接受的。 关键词:软土;变荷载;非达西渗流定律;大应变固结;非线性固结 中图分类号:T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5)06–1002–08 作者简介:李传勋(1978–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E-mail: lichuanxun@。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_谢新宇
第32卷第3期1998年5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Jo urnal of Zhejiang U niv ersity(自然科学版)(Nat ural Scienc e )№3Vol.32Ma y 1998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X 谢新宇 夏建中X X 朱向荣 潘秋元(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摘 要 本文在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定义及其不同描述方法时的具体表达式,并采用土体e ~log R ′和e ~log k 线性假定,探讨了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在固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表明,考虑土体大变形性状的一维固结系数是有效应力(或孔隙比)的函数,其变化规律与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有关.关键词:固结系数;大变形;渗透性;压缩性中图法分类号:T U 432.30 前 言 传统的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中,得到的一维固结系数是不随固结过程变化的.在对一维大变形固结的研究中,由于大变形固结理论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之上,其控制方程势必比传统的太沙基固结理论或比奥固结理论复杂一些.一些研究者就不同的工程背景,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对传统固结理论提出了改进方法.Wroth 等[1]认为,通常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小变形计算,然后利用位移来修正坐标是不能得到大变形的计算结果的.T oh 等[2]指出大变形和变参数的小变形增量有限元分析都能较好地与离心模型试验测试结果一致.Poskitt [3]采用摄动法求解一维大应变固结方程,与Gib-son 等[4]结论不同的是:尽管模型是非线性的,但众所周知的太沙基固结理论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或应变)分布与h 2成比例的规律(h 为排水路径的长度)仍然存在.Olso n 等[5]给出了一个固结系数的近似表达式,用直接的计算方法,反映出固结系数c v 变化时的解(c v 作为有效应力的函数而变化),能正确说明早期固结阶段在排水边界上形成透水面较小的原因.在工程应用中,固结系数一般定义为c v =k (1+e 0)/a v C f ,其中e 0为初始孔隙比,C f 为水的重度,以此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往往存在差距,弗洛林[6]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固结系数以k (1+e cp )/C f a v 来表达,e cp 为固结过程中孔隙比的一种平均值,但是,具体e cp 取值还是应该由固结程度确定.吴崇礼和郭述军[7]用c ′v =c v /(1+e -)2作为软土的固结系数,其中e -为土层的平均孔隙比,薛兴度和魏道垛[8]也希望通过改变c v 值,而沿用传统的太沙基理论来估计实际工X XX 现在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967901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93077 本文于1996年9月收到 谢新宇:男,1969年9月出生,讲师程中土体固结速度.但是,以上的方法都没有经过严密的推导,本文引入大变形理论来分析固结过程,以期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描述方法,大变形分析得到的固结方程不同,显然固结系数的定义也必然会有所区别.1 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定义固结系数的定义是由固结方程式决定的.对于大变形固结问题,由于采用不同描述方法得到的固结方程存在差异,另外采用不同的控制变量得到的方程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定义不是唯一的.根据研究[9],笔者给出了以位移u 表示的物质描述和空间描述下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分别为:-k (C s -C f )C f (1+e 0)+k E s C f 〔1+5u 5a 〕-352u 5a 2=-F (t )+5u 5t (1)和k (C s -C f )C f (1+e 0)〔1-5u 5y 〕-〔1-5u 5y 〕k E s C f 52u 5y 2=f (t )-〔1-5u 5y 〕-15u 5t(2)相应地,物质描述的固结系数表达式为:c L =kE s C f 〔1+5u 5a 〕-3(1a)而空间表述的固结系数表达式为:c E =k E s C f 〔1-5u 5y 〕2(2a)式中,F (t )、f (t )分别为物质和空间描述下土体固相与液相表观速度之和,其表达式由边界的排水条件得到.E s 为现时坐标下的土体压缩模量;k 为渗透系数;a 、y 分别为初始坐标与现时坐标;C s 、C f 分别为土体固相和水的重度.2 考虑渗透系数变化的大变形固结系数为了便于分析,将式(1a)改写为孔隙比e 的函数c L =k E s C f (1+e 01+e )3(3)从式(3)可以看出:假定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k 和压缩模量E s 是常数,则大变形固结系数c L 是随着固结过程增大的,而且,其数值比通常定义的固结系数c v 要大.为了研究土性指标变化时,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发展规律,假定渗透系数J 与孔隙比e 之间遵循半对数线性关系(当k i /k f <0,k i 和k f 分别为初始和固结完成时的土体渗透系数),即e =e 0+A (log k -log k i )(4)式中,A 为e ~log J 的斜率(取正值);则大变形固结系数表达式为320 浙 江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c L (e )=k i E s C f (1+e 0)3(1+e )3õ10e -e 0A (5)式(5)两边对e 求导,得c ′L (e )=k i E s C f (1+e 0)3(1+e )3õ10e -e 0A [ln10A (1+e )-3](6) 可见,当(1+e )/A > 1.303时,c ′L (e )>0,则此时固结系数随孔隙比单调递增,即在固结过程初期固结系数是变小的.随着孔隙比e 的逐渐减小,(1+e )/A 减小;当(1+e )/A < 1.303时,固结系数将又会有所增大,SmithRE 等[10]的室内试验结果与以上理论分析相一致.图1 c L C f k i E s (1+e 0)3与e /e 0关系曲线 对于不同的A 值,根据式(5)的计算结果绘于图1中,由图1可以清楚地说明A 值不同时,大变形固结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当A > 1.9时,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随着固结过程单调递增;当A <0.9时,固结系数随着固结过程单调递减;当0.9<A < 1.9时,在固结初期固结系数一般先减小,而后又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空间描述的大变形固结系数,将式(2a)改写为孔隙比e 的函数,可以得到:c E =kE s C f (1+e 01+e )2(7) 对照式(5),可以发现,空间描述的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变化规律与物质描述下的基本一致,当考虑假定渗透系数k 与孔隙比e 之间遵循半对数线性关系时,只是c E ~e 关系曲线的拐点处,(1+e )/A =0.867.3 考虑压缩性和渗透性变化的大变形固结系数首先讨论物质描述的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假定R ′~e 之间遵循半对数线性关系,即e =e 0-C c (log R ′-log R ′0)(8)321第3期 谢新宇等: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 定义L =e 0-e e 0-ef (9)则式(4)和式(8)改写为R ′=R ′i A u (4a)k =k i Hu(8a)式中,A =R ′f /R ′i ;H =k f /k i .其中,R ′i 和R ′f 分别为固结开始时和完成后的土体有效应力.压缩模量E s 表示为E s =-(1+e 0)d R ′de =(1+e 0)R ′i ln A e 0-ef (A )u (9)将式(8a)、(9)代入式(3)中,得到c L =(1+e 0)4k i R ′i ln A f 0f (A H )u (10)式(10)两边对e 求导可以得到c ′L (e )=(1+e 0)4k i R ′i ln A C f (e 0-e f )(1+e )2(A H )u [-3-(1+e )ln A H e 0-e f](11)结合式(4)和式(8)、式(11)改写为:c ′L (e )=(1+e 0)4k i R ′i ln A C f (e 0-e f )(1+e )2(A H )u [-3+(1/A -1/C c )(1+e )ln10](12)则当(1/A -1/C c )≤0时,固结系数总是随着孔隙比e 的减小而增大.对于(1/A -1/C c )>0,当1.303/(1+e )<(1/A -1/C c )时,固结系数随着e 的减小而减小.在固结过程中,随着孔隙比e 的减小,当1.303/(1+e )>(1/A -1/C c )时,固结系数又会随着e 的减小而增大;如果1.303/(1+e 0)>(1/A -1/C c ),则固结系数总是随着e 的减小而增大.对于(1/A -1/C c )>0的情况,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只考虑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减小相一致.对于空间描述的固结系数同上节所述,也有类似的规律.A /C c 的值在0.5~2之间,通常范围是1~2[11],此时(1/A -1/C c )<0;而对于软粘土,A /C c 可能小于1,则相应的大变形固结系数变化规律就如前面所述.本文的研究表明: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在固结过程中有三种变化规律:Ⅰ.单调递增,Ⅱ.单调递减,Ⅲ.先减小后增大.Smith 等[10]分别对高岭土、钙蒙脱土和马斯纳粘土(M assena Clay)进行等变形率固结试验,其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分别与以上三种情况相符.可见,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土体的压缩性和渗透性有关,C c 和A 是决定其规律性的两个主要参数.对于不同的土类,考虑固结系数变化的固结分析时,应该采用合适的假定,以符合以上的规律性.当固结方程采用不同的控制变量时,固结系数的表达式是不同的,不过,其变化规律也有三种[12].4 结 语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322 浙 江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1)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的定义因所选取的参考坐标系和控制变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变化规律与土体的压缩性和渗透性有关,采用固结系数变化的小变形固结理论进行分析时,应该由实际土体的渗透性和压缩性指标来确定固结系数可能的变化趋势.(2)对于不同的土质情况,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可能有三种变化规律:Ⅰ.固结系数随固结过程单调递增;Ⅱ.随固结过程单调递减;Ⅲ.随固结过程先减小,而后又增大.(3)对于软粘土和超软土,其固结系数随固结过程会有较大的变化,宜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固结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应明确固结系数的变化趋势.参 考 文 献1 W r oth C P ,Houlshy G T .Soil mechanics-pro per ty cha racter izatio n and analysis pro cedur es.Pr oceedings o f the Elev 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 echanics &F oundation Engineer ing ,Ro tter dam:Balke-ma ,1985,(11):1~562 T o h S H,Fahey M.N umerical and centrifug e mo deling of lar ge strain consolidatio puter M etho ds and G eomechaincs.R otter dam:Balkema ,1991,279~2843 Po skitt T J.T he consolidation o f satura ted clay w ith var iable per meability and compr essibility.G eotech-nique ,1969,19(2):234~2524 Gibson R E,England G L ,Hussey M J L.T he theor y o f one-dim ensio nal co nso lidat ion o f saturat ed clays I,F inite no nlinear co nsolida tio n o f thin homo geneo us layer s.G eotechnique,1967,17(2):261~275 Olson R E ,L add C C .O ne -dimensional co nso lida tio n pr oblems .Jour nal o f G eotechnical Eng ineer ing ,A S-CE ,1979,105(GT 1):11~306 弗洛林B A.土体压密理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译,新1版,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7 吴崇礼,郭述军.软土固结系数确定方法的分析与改进.第五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40~1468 薛兴度,魏道垛.上海软粘土固结参数变化分析及非线性固结计算.第二届华东地区岩土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133~1389 谢新宇,朱向荣,谢康和,潘秋元.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新进展.岩土工程学报,1997,19(4):30~3810 Smith R E,W ahls H E.Co nso lidation under co nstant ra tes of strain.Jour nal of the Soil M echanics andF oundatio n D ivision,A SCE,1969,95(SM 2):519~53911 M esr i ,Rokhsar .T heo ry o f Consolidation fo r Clay s .Jour nal of Geo technical Eng ineering ,A SCE ,1974,100(GT 8):889~90412 谢新宇,潘秋元,曾国熙.岩土力学与工程,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68~273323第3期 谢新宇等: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 T he research on the one-dimensionallarge -strain coeffcient of consolidationfor saturated soilXie Xinyu Xia Jianzhong Zhu Xiangrong Pan Q iuyuan(Dept.o f Civil Eng ineering ,Zhejiang U niver sity ,Hangzhou,310027)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one dim ensional larg e-strain conso lidatio n theory ,the expres-sions of lar ge-strain coefficient of co nsolidation in different coo rdinates are g iven in this pa-per .In o rder to study the dev elo pment regularity of lareg strain coefficient of co nsolidation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perm e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 str ess fo llow the semi -log arithm linear relation w ith v oid r atio.It is show n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co nsolidation is the function o f the effective str ess or vo id ratio ,and its development regularity is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 il .Key words :coefficient of consolidation ;large-strain;permeability ;com pressibility 324 浙 江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
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变形与压力关系曲线。
3、误差来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的来源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 实验操作的手动误差等。为了消除或减少误差,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a.对测量 设备进行定范实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手动误差。 c.对实验数据进行多次采集和 处理,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一步降低误差。
2、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一步分析非达西渗流现象的机理,以便为实际 工程提供更为精确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软黏土地基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研究的进展。首先,我们 将介绍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的发展历程,以提供背景信息。接着,我们将详细描 述实验方法、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随后,我们将 展示实验结果,并通过文字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论证。
谢谢观看
3、数据采集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土壤变形进行实时 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不同压力条件下土壤变形的测量,得到了一系列 数据。为了更准确地描述非达西渗流现象,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 分析:
1、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土壤变形进行测量,同时通过压力室控 制压力,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非达西渗流理论研究
在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非达西渗流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 首先,我们探讨了非达西系数、有效应力、体积压缩系数等概念,并阐述了它们 之间的关系。非达西系数表示流体在非达西区流动时的特性,有效应力则反映了 土壤骨架对变形的抵抗力,体积压缩系数表征了土壤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的变化程 度。这些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描述了非达西渗流现象。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综述饱和土体一维固结理论的研究_secret
综述饱和土体一维固结理论的研究太沙基(Terzaghi)于1925年首先建立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理论。
自此之后,岩土工程研究者们通过对其基本假定的不断修正与完善,使一维固结理论围绕其基本假定取得了诸多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一维线性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中假定地基土体是均质的,但事实上,天然地基往往是成层分布或者是非均质。
对于成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Gray (1945)最早给出了瞬时加荷下双层地基固结解析解。
Abbott (1960)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
随后Schiffman (1970)对多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利用解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其解答并不完整且不易于应用。
陈根媛(1984)对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栾茂田(1992)利用分离变量法获得了双层饱和土体一维固结超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
Pyrah (1996)对具有相同固结系数不同压缩、渗透系数的双层地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双层地基的固结性状。
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以上研究大多没有对成层地基线性固结问题给出完整的解答,而且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变荷载考虑甚少。
鉴于此,Lee等(1992)及谢康和等(1994,1995) 先后对变荷载作用下双层、多层地基的一维线性固结问题展开研究,得到了任意变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成层地基一维线性固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完整解析解,同时着重指出对于成层地基而言,按变形定义的平均固结度和按孔压定义的平均固结度不再相等,并根据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解析式分别给出了两种平均固结度的解析解。
Zhu & Yin(1999)考虑实际中的单级加载,并认为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线性分布,得到了该工况下双层地基线性固结的解析解。
Schiffman & Gibson(1964)最早对单层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假定地基土体的渗透系数kv和体积压缩系数mv 分别是深度的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瞬时加载条件下软土一维固结问题进行数值求解。
浅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
浅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摘要:本文介绍了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相关概念,阐述了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今后固结理论研究中应继续注重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促进固结理论研究的成熟和发展。
关键词:固结理论;饱和土;非饱和土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aturated soil and unsaturated soil consolidation theory related concep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aturated soil and unsaturated soil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pointing out the future study of consolidation theory should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olidation theory ma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consolidation theory; Saturated soil; Unsaturated soil1引言土体压缩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根据有效应力变化的原理,在外荷载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途中超静水孔压的消散,有效应力将增加,土体将被不断压缩,直至达到稳定,这一过程称为固结。
简而言之,固结即各方向承受压力的土,随着孔隙水的排出产生的压缩现象。
饱和土的固结可视为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土骨架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
非饱和土的孔隙中同时含有气体和水,固结过程中,土中水和气会发生相互作用,非饱和土要涉及两种介质的渗透性,而且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受土的结构性影响相当显著[1]。
固结理论研究综述
固结理论研究综述目录前言 (3)1 天然地基固结理论 (3)1.1 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 (3)1.1.1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及其修正 (4)1.2.2 Terzaghi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5)1.2 Biot固结理论 (6)1.2.1 Biot固结方程 (6)1.2.2 Biot固结理论解析解研究现状 (7)1.2.3 Biot固结理论的数值研究现状 (8)1.3考虑流变的固结问题 (9)1.3.1线性流变固结问题 (9)1.3.2非线性流变固结问题 (10)1.4非饱和土的固结问题 (11)2 竖井地基固结理论 (12)2.1 单层竖井(Barron解)研究现状 (12)2.2成层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3)2.3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3)2.4不同加载情况下的竖井固结问题 (14)2.5考虑粘弹性的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5)2.6竖井的轴对称固结方程 (15)3 复合地基固结理论 (17)3.1研究现状 (17)3.1.1强排水桩复合地基固结研究 (17)3.1.2粉喷桩复合地基固结研究 (18)3.2存在的问题 (19)小结 (20)参考文献 (20)ps:关于复合地基的固结理论资料的收集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前言荷载作用时土体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排水条件下随着时间发展土体中水被排出,超孔隙水压力逐步消散,土体中有效应力逐步增大,直至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这一过程称为固结。
土体在固结过程中,随着土中水的排出,土体孔隙比减小,土体产生压缩,体积变小,随着有效应力逐步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得到提高。
土体的固结规律相当复杂,它不仅取决于土的类别和状态,也随土的边界条件、排水条件和受荷方式等因素而异。
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理论是Terzaghi(1925)首先提出的。
后来,Rendulic(1936)将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推广到二维和三维情况,得到Terzaghi- Rendulic 固结理论。
应变控制下的饱和黏性土动三轴试验研究
对于某一特定土样,从等应变控制条件下的塑性 变形发展过程来看,土体在第一次循环加载过程中就 达到了最大塑性变形,并且在后续的循环加载过程中 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土体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大小与 其发生的总变形有关,与循环次数无关。
图 3 为不同土样的塑性变形随总应变的变化曲 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塑性变形的大小随着最大控制应 变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受压塑性变形要大于受拉塑性 变形。塑性变形的大小同时还受土体的密度、含水率、 密实度、围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19-07-05 作者简介: 于升才,1983 年出生,男,高级工程师。
第8期
于升才 曲树盛 杨立功等: 应变控制下的饱和黏性土动三轴试验研究
25
随着高铁、地铁等基础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地下空 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饱和黏性土在动力荷载 作用下的响应及破坏等动力特征,是研究地下结构抗 震、隧道内交通荷载影响等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 问题。
26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年 8 月
轴 向 动 应 力/kPa 塑 性 变 形/%
累积破坏程度。 2.1.4 相邻滞回环高度差
相邻滞回环的高度差,与单个循环内滞回环的不 闭合程度、滞回曲线的密集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反映的 都是该循环周期内振动荷载对微观土颗粒之间的骨架 结构造成的破坏程度。 2.1.5 滞回曲线与应力平衡位置交点
土样编号 1 2 3 4 5 6 7
表 1 试验土样基本参数 密度 / ( kg·m-3 ) 1.95 2.05 2.02 2.02 2.13 2.05 2.16
围压 / kPa 210 330 470 520 550 620 660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应变控制下滞回环形态特征 通过对每组土样进行应变控制条件下的循环加
连续排水边界条件下饱和软土一维大变形固结解析解
第51卷第5期2020年5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1No.5May 2020连续排水边界条件下饱和软土一维大变形固结解析解江文豪1,2,詹良通1,2,杨策3(1.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2.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3.杭州绿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基于XIE 等提出的饱和软土一维大变形固结的假设,通过引入连续排水边界条件研究瞬时荷载下饱和软土的一维大变形固结问题。
利用变量代换、分离变量法和Laplace 变换得到连续排水边界条件下饱和软土一维大变形固结解析解,通过退化解析解和有限差分数值解对比分析,对该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基于所得解析解,分析土体的界面参数及荷载参数对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参数α和β越大,土体的透水性越好,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越快,地基的固结速度越快;当界面参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连续排水边界可退化为完全排水边界;连续排水边界下以孔压定义的固结度U p 随荷载参数λq 的增大而减小,以沉降定义的固结度U s 则随荷载参数λq 的增大而增大;对比土体的界面参数和荷载参数对土体大变形固结的影响可知,界面参数对土体固结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连续排水边界;大变形固结;界面参数;荷载参数;解析解中图分类号:TU443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7207(2020)05-1289-10Analytical solution for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of saturated soft soils with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JIANG Wenhao 1,2,ZHAN Liangtong 1,2,YANG Ce 3(1.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2.Key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3.Hangzhou Lvno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td.,Hangzhou 3100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of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proposed by XIE et al,the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problems of saturated soft soils under instant load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of saturated soft soils with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was obtained by using variable substitution,the separation variable method and Laplace transformation.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was verified by the comparison of degenerated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olution.Based on the analytical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0.05.013收稿日期:2019−11−11;修回日期:2020−01−10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C03107)(Project(2019C03107)supported by the Ke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Program of Zhejiang Province)通信作者:詹良通,博士,教授,从事非饱和土力学、环境岩土工程和边坡工程等研究;E-mail:**************.cn第51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olution,the influences of interface parameters and loading parameters of the soils on the one-dimensional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behaviors of soil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interface parameters (αand β)of the soils,the better the water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s,the faster the dissipation of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and the faster the consolidation speed of the soils;when the interface parameters increase to a certain extent,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can be degraded to complete drainage boundary.The consolidation degree U p defined by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with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ing parameters λq ,and the consolidation degree U s defined by the settlem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ing parameters λq par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parameters and loading parameters of the soils on the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of saturated soft soils,the interface parameter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saturated soft soils.Key words: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interface parameters;loading parameters;analytical solution自20世纪20年代土体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以来[1],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基本假定进行修正,不断发展和完善了一维固结理论。
饱和软粘土的塑性指数对其压缩变形参数的影响
饱和软粘土的塑性指数对其压缩变形参数的影响白冰1,周健2,章光1(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摘要:本文对粘性土的塑性和塑性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饱和软粘土力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饱和软粘土的塑性指数对若干变形参数影响的定量关系。
这些参数包括压缩指数、回弹指数、次固结系数、初始再固结体积压缩系数等。
上述关系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工程计算。
关键词:塑性指数;力学特性;变形参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9738160).作者简介:白冰(1966-),男,内蒙古人,博士,副教授,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在站博士后,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软土工程学及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塑性是表征粘性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I p来表示。
过去的研究表明,粘性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和变形参数均与塑性指数有密切的关系。
早在1957年,Skempton就曾建立了一个由塑性指数Ip来估算天然软粘土层不排水抗剪强度cu 的著名关系式(即cu/p′=0.11+0.0035Ip,这里p′为有效上覆固结压力).其它一些学者也相对粘性土的塑性对另外一些重要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Alpan[1]提出了一个用塑性指数Ip 来估算静止侧压力系数K的方法。
Nakase[2]对人工配制和天然海质粘土两个系列共12种试样的饱和粘性土的试验表明,压缩指数CC 和回弹指数CS均与塑性指数IP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白冰[3]在对重塑饱和软粘土的再固结性状进行研究时也注意到,初始再固结体积压缩系数mr0与塑性指数Ip也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鉴于粘性土的塑性对其力学及变形特性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对它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粘性土性状影响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塑性指数与土的一些重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
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江 雯1谢康和1夏建中2(1.浙江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 310027; 2.浙江科技学院,杭州 310012)摘 要:采用解析法求解了土体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得到了不同排水边界和加载条件下以Bessel 函数表示的超静孔压、固结度及沉降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分析及与太沙基解的比较,讨论了这种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性状.关键词:工程力学;非均质土;变荷载;一维固结;Bessel 函数;解析解中图分类号:TU 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19(2003)06-0452-05Analytical Solution to 1 D Consolidation of Soft C lay with the Modulus of Compressibility Varying Linearly along DepthJIANG Wen 1XIE Kang he 1XIA Jian zhong2(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 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 na;2.Zhejiang Facul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 hou 310012,China)Abstract :Analy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1 D consolidation of soft clay with the modulus of compressibility varying linearly along depth under different drainage boundary and loadin g conditions.An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were obtained in the form of Bessel function for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the consolidation degree and the settlement.Based on the resul ts of some computations and the comparisons wi th Terzaghi s solution,the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uch non homogeneous soil was discussed.Key words :engineering mechanics;non homogeneous soil;time dependent loading ;one 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Bessel function;analytical solution0 前 言有关考虑土体渗透系数k v 和压缩模量E s 随深度变化和时间变化的一维固结问题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1~5].本文考虑的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Schiffman 和Gibson 最早对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6].他们采用差分法求解了瞬时加载条件下土体渗透系数k v 和压缩模量E s 随深度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假定地基土的渗透系数k v 和体积压缩系数m v (即1 E s )为深度的多项式函数或指数函数.本文研究的是上述非均质地基固结问题的一个特例,即k v 不变,E s 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Vol.19 No.6 Nov.2003科技通报B 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 HNOLOGY第19卷第6期2003年11月收稿日期:2002-12-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79026)作者简介:江 雯,女,1978年生,湖北嘉鱼人,硕士.一维固结问题.与Schiffman 和Gibson [6]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采用的是解析法,并考虑了变荷载.1 基本方程考虑图1所示厚度为H 的饱和粘土层的固结.假定土体的渗透系数为常数,而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即E s =E s 0(1+ z H ),其中 >-1且 0;E s 0为土层顶面(z =0)处压缩模量.显然,当E s 0不变, 越大,则表明土越硬.土层顶面透水,底面不透水(或透水).地面作用则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连续均布荷载q (t ),其起始值为q 0,最终值为q u ,加荷历时t c ,如图2所示.图1 非均质地基荷载及边界情况Fig.1 Loading and boundary condi tion ofnon homogeneousfoundation图2 荷载 时间关系曲线Fig.2 Loading time relationship则据Schiffman 和Gibson [6],可得相应的固结方程如下:c v0(1+ z H ) 2u z2= u t -d q (t )d t (1)式中u 为超静孔隙水压力;c v0为z =0处的固结系数,c v0=k v E s0/ w ; w 是水的重度.相应的求解条件为:t =0时,u =q 0; z =0时,u =0; z =H 时, u z =0(单面排水)或u =0(双面排水).2 解 答2.1 超静孔压为求固结方程(1)在条件 下的解答,采用以下变换:u =xw ,x =21+ z H.变换后的固结方程如下:c v0H 2x 2w x2+ w x -w x =x w t -d q d t (2)方程(2)可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为方便计,直接假定[7]w =m =1gm(x )e-m2TvC m +td q de m 2c v 0 H 2d (3)其中T v =c v0tH2.将式(3)代入方程(2),可得式(3)满足方程(2)的条件为:x 2g m (x )+xg m (x )+( m x 2-1)g m (x )=0(4a)m =1xgm(x )=1(4b)方程(4a)为Bessel 方程,其解为:g m (x )=A m J 1( m x )+B m Y 1( m x )(5)第6期江 雯等.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453式中A m 、B m 、C m 为待定系数;J 1( m x )、Y 1( m x )分别为1阶第一类、第二类Bessel 函数[8].变换后的求解条件为:t =0时,m =1C mxgm(x )=q 0; z =0时,g m (a )=0;z =H 时,bgm (b )+g m (b )=0(单面排水)或g m (b )=0(双面排水).其中a =2 ;b =21+ .可以证明,函数g m (x )具有如下正交性:baxg m (x )g n (x )d x =0 m nN m =nN =12 m2{b 2 m 2g m 2(b )-a 2[g m (a )]2}单面排水12 m2{b 2[g m (b )]2-a 2[g m (a )]2}双面排水利用函数g m (x )的正交性和Bessel 函数的性质,并结合以上求解条件可得特征方程:J 1( m a )Y 0( m b )-Y 1( m a )J 0( m b )=0 (单面排水)(6a)J 1( m a )Y 1( m b )-Y 1( m a )J 1( m b )=0 (双面排水)(6b)及各参数:C m =q 0(7) A m =-2Y 1( m a )D mm E m(8) B m =2J 1( m a )D mm E m(9)式中D m =J 1( m a )[Y 0( m a )-Y 0( m b )]-Y 1( m a )[J 0( m a )-J 0( m b )](10)E m =b 2[J 1( m b )Y 1( m a )-Y 1( m b )J 1( m a )]2-a 2[J 0( m a )Y 1( m a )-Y 0( m a )J 1( m a )]2(单面排水)(11a) E m =b 2[J 0( m b )Y 1( m a )-Y 0( m b )J 1( m a )]2-a 2[J 0( m a )Y 1( m a )-Y 0( m a )J 1( m a )]2(双面排水)(11b)综合以上推导可得到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非均质地基的超静孔压的解析表达式:u = m =12m D m E m x [J 1( m a )Y 1( m x )-Y 1( m a )J 1( m x )]e - m 2T v q 0+t 0d q d e m 2c v0 H 2d (12)式中 m 为方程(6)的正根.2.2 固结度的计算2.2.1 按变形定义的平均固结度U sU s =S ctS cf= H 0(t )d z H 0fd z = H(q -u ) E sd z H 0q uE s d z=q (t )q u -q u H ln(1+ )Hu1+ z Hd z将(12)式代入并积分即得U s =q (t )q u -4q u ln(1+ )m =11 m2D m 2E m e - m 2T v q 0+td q dem 2c v0 H 2 d (13)由U s 可计算任一时刻的固结沉降S ct ,即S ct =U s S cf =U sHq u E s d z =ln(1+ ) q uE s0H U s(14)式中S cf 为最终固结沉降.2.2.2 按有效应力定义的平均固结度U pU p =f=H[q (t )-u ]d z H 0q ud z=q (t )q u -1q u HHu d z454科 技 通 报第19卷其中为粘土层中任一时刻有效应力的平均值,f 为最终有效应力的平均值.将(12)式代入,可得U p =q (t )q u - q um =11 m2D m F mE m e - m 2T vq 0+td q d em 2c v0H 2d (15)式中F m =J 1( m a )[b 2Y 2( m b )-a 2Y 2( m a )]-Y 1( m a )[b 2J 2( m b )-a 2J 2( m a )](16)比较(13)、(15)式可知:与太沙基固结理论不同,考虑E s 随深度变化时,U s U p .2.3 不同加载条件下的解答以上(12)~(16)式给出了任意荷载情况下的解答,对于特殊的加载情况,可以简化结果.2.3.1 瞬时加载此时q =q 0=q u ,d qd t =0,因此q 0+td q de m 2c v0 H 2d =q u ,只要用q u 取代(12)~(16)式中的q 0+td q dem2c v0 H 2d 即可得瞬时加载时相应的解答.2.3.2 单步加载单步加载如图2中虚线所示.此时外荷载的表达式为:q =tt cq u t t cq u t t c,于是q 0+td q de m 2c v0 H 2d =q u m 2T vc(e m 2Tv -1) t t cq um 2T vc(e m 2Tv c -1) t t c (17)其中T vc =c v0t cH2.将式(17)代入式(12)~(16)即可得单步加载情况下的解答. 图3 不同 值及太沙基解的U s 曲线的比较(双面排水) Fig.3 U s vs.T v curves with different in comparisonwith Terzaghi s solution(double drained)3 计算分析从式(12)~(16)可以发现: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时超静孔压和平均固结度的大小除与加载和透水条件有关外,还与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变化率有关.显然,当 =0时固结方程(1)即退化为太沙基固结方程.图3以瞬时加载、双面排水为例,绘出了不同 值时的曲线,并与太沙基解进行比较.从图3可见:相对于不考虑E s 随深度变化并取E s =E s0( =0)时的固结情况,当 >0(即E s 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时,固结加快;当-1< <0(即E s 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时,固结减慢.对于U p 曲线和孔压曲线,也有同样的结论.此外,图3中 =9和 =-0.9时的曲线分别对应于文献[6]图10中的(1k)和(3k)两条曲线,比较即可发现本文解析解与文献[6]用差分法所得的数值解结果吻合.图4是U s =50%时, 取不同值的孔压曲线与太沙基解的比较.从中也可见 =9时的曲线与文献[6]第6期江 雯等.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455图9中的(1k)曲线一致.图4 不同 值与太沙基解对应的孔压曲线的比较(双面排水)Fig.4 Isochron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ith different incomparison with Terzaghi s soluti on(double drained)图5绘出了取不同 值时的沉降曲线,并与取E s 的平均值即E s =(1+ 2)E s0时按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的沉降曲线进行比较.计算中,取k v0=1.0E -0.8cm s,E s0= 6.78MPa,H =10m,q u =200kPa.可以发现: 越小(或即土越软),最终沉降越大,且沉降稳定所需时间越长;另外可见,当-0.5< <1时,本文解析解与取E s 的平均值后再按太沙基解计算的结果很接近;但当 值超出此范围,两者差别很大.以上的讨论都是以瞬时加载、双面排水条件为例的,其实对于其它加图5 不同 值与取E s 平均值对应的沉降曲线的比较(双面排水)Fig.5 Settlement curves with different in compari son with the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average E s (double d rained)载和排水条件,以上结论也成立.图6即为单面排水、单步加载时不同 值对应的U p 曲线与太沙基固结曲线的比较,可见曲线的变化规律与图3相似.4 结 论本文采用解析法获得了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的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解.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得到如下结论:(1)当考虑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时,按变形定义的固结度U s 与按有效应力定义的固结度U p 不相等.图6 不同 值及视E s 不变的U p 曲线的比较(单面排水)Fig.6 U p vs.T v curves with different i n comparison with the solutions of constant E s (=E s0)(single drained)(2)当压缩模量随深度增加( >0)时,地基固结加快;反之(-1< <0),地基固结减慢.(3)当其它参数一定时, 越小(即土越软),最终沉降越大,沉降稳定所需时间也越长.参考文献:[1] Davis E H,Raymond G P.A non linear theory of cons olidati on[J].Geotec hnique,1965,15(2):161~173.[2] Xie K H,Li B H,Li Q L.A nonlinear theory of cons olidation under ti me dependent loading [C].Proc 2nd Int Conf on Soft Soil Engi neering.Nanjing,China,1996.[3] 李冰河,谢康和,应宏伟,等.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3):288~293.[4] 李冰河,谢康和,应宏伟,等.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变下转第460页基的12个氨基酸残基(146~157)被引进了古老的藻蓝蛋白基因中而产生的[8].藻蓝蛋白包含许多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这些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在藻蓝蛋白的聚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7].藻蓝蛋白的疏水性表明它可能是类囊体膜上的一种疏水蛋白通过复制而产生的.已经证明所有的藻胆蛋白基因都是由一个古老基因的复制而产生的[9].Troxler 等人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认为在藻胆蛋白基因中,别藻蓝蛋白亚基基因首先产生,然后才产生藻蓝蛋白基因,而且藻蓝蛋白内 和 两个亚基之间的同源性也表明它们来源于一个古老基因的复制且分离很久、分别进化.参考文献:[1] Bogoard L.Phycobiliprotei ns and complementary chromatic adaption[J].Annu Rev Pl ant Physiol,1975,26:369~401.[2] Byrant D A,Gugliel mi G.The structure of cynobacterial phycobilis omes:a model[J].Arch Mic robi,1979,123:113~127.[3] Lundell D J,Willia ms R C,Glaz er A N.Molecular archi tecture of alight-harves ti ng antenna[J].J Biol Che m,1981,256:3580~3592.[4] Gantt E,Li pschult C A,Grabows ki J,et al.Phycobiliso mes fromblue green and red algae:Is ol ation cri teria and diss ociation c haracter is tics[J].Plant Physiol,1979,63:615~620.[5] Glazer A N,Fang S,Brown DM.Spec troscopic properties of C phycocyani n and its and s ubunit[J].J Biol Che m,1973,248:5679 ~5685.[6] Csatorday K.Fluorescence from sensitizing phyc obili n c hro mophoresi n the blue green al ga Anacystis nidulans[J].Bioche m Biophys Acta,1978,504:341~343.[7] Glazer A N.Struc ture and molecular organi zati 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acces sory pigments of Cyanobacteria and red algae[J].M ol CellBi oche m,1977,18:125~140.[8] Offner G D,Troxler R F.Primary structure of allophycocyani n fromthe unicellular Rhodophyte Cyanidium caldrium:the complete ami 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and subunits[J].J Biol Che m,1983, 258:9931~9940.[9] Toxler R F,Ehrhardt M M,Brown mason A S.Pri mary structure ofphycocyanin from the unicellura Rhodophyte Cyanidium caldrium:comple te amino acid s equence of the and subuni t[J].J Biol Chem,1981,256:12176~12184.[10] Troxler R F,Fos ter J A,Bro wn A S.The and subunits ofCyanidium c aldrium phycocyanin:properties and ami no acid sequences at the a mino terminus[J].Biochemi stry,1975,14:268~274.[11] Offer G D,Brown mason A S,Ehrhardt M M.Primary s truc ture ofphycocyani n from the unicellura Rhodophyte Cyanidium caldrium:complete ami 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ubunit[J]J Biol Che m,1981,256:12167~12175.[12] Pilot T J,Fox J L.Cl oni 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genes encodingthe and subuni ts of C phycocyani n from the CyanobacteriumAgmenellum quadruplicatum[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4,81:6983~6987.[13] De Lorimier,Byrant D A,Porter R D,et al.Genes for ands ubuni ts of phycocyanin[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4,81:7946~7950.[14] Zarrouk C.Contribution a l tude d une cyanophyc e.Influence dedivers facteurs physiques et chi miques s ur la croissance et la photosynthse de Spirulina maxima(Setch.et Gardner)Gei tler.Thesi s,Paris.1996.[15] Marmur J.A procedure for the isolation of deoxyri bonucleic acidfrom microorganis ms[J].J M ol Biol,1961,3:208~218. [16] Sa mbrook J,Maniati s T,Fritsch E F.Molecul ar cloning:Alaboratory manual[M].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New York.1989.[17] Gold L,Pribnow D,Schneider T,et al.Translational ini ti ation inprokaryotes[J].Annu Rev Microbiol,1981,35:365~403.上接第456页化的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1999,32(6):47~52.[5] Xie K H,Xie X Y,Ji ang W.A study on one dimensional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of double l ayered soil[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02,29,151~168.[6] Schiffman R L,Gibs on R E.Consoli dation of non homogeneous clay layers[J].J ournal of Soi l M 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ASCE1964,90(SM5):1~30.[7] 谢康和.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与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4,16(5):26~38.[8] 刘式适,刘式达.特殊函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403~448.。
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超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也越来越频繁.合理的应用超软土地基,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提升超软土地基工程建设的应用能够促进工程得到发展,,本文探讨了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概述并对工程应用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超软土地基处理;大变形固结理论;工程应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快,城市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工程建设中土质的要求也很高,结合大变形固结理论将超软土地基处理运用到工程中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掌握土质的实际情况。
工程建设错综复杂,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应科学的运用超软土基,否则将会造成沉降等情况,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合理的运用超软土基内容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程稳定以及安全。
一、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大变形固结理论概述(一)大变形固结理论的含义排水加固法是软土基较为常用的方式,使用这个方式时最为普遍使用的是真空预压法,这些方法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比如奥固结理论。
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也显现出了常规原理的有效性,但这些理论预先猜测了线性弹性区域以及系数的改变,还有水分的渗透情况等,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运用超软土性质的地基,承担的轻度过高的话,就会加快地基土层的形变现象,假如对变形分析不到位,其中属性中的系数很小,就会导致存在较高的偏差,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研究大变形固结理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其中大变形固结理论的介质留学理论,运用控制方程检测技术,能够很好的应对常规固结理论不能够改变的地基变形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
(二)大变形固结理论与常规理论的固结系数分析对于常规理论的固结系数来说方程为CV=K(1+e0)/avyw。
e0是指开始的孔隙比例参数,yw是指水的重量参数,K指水分渗透的参数,av是指压缩参数,在对工程项目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预先设定K与av是固定不变的参数,CV的系数通常根据水分渗透以及压缩检测而得出来的K与av的数值。
饱和软粘土动力固结机理及实用工艺研究_孟庆山
收稿日期:2003O 11O 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 B41270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Q220302).作者简介:孟庆山(1974O ),男,河北唐山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和软基加固处理研究.文章编号:1001O 5485(2004)05O 0032O 03饱和软粘土动力固结机理及实用工艺研究孟庆山,汪 稔(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1)摘要:传统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顺序是由深部到浅部,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顺序是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增大能量,逐层向下加固,而且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上层填土是直接的,而加固下层饱和软粘土是间接的。
通过对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基的施工工艺的探讨,认识到确定饱和冲击能量、最佳冲击击数、合理的冲击遍数以及两遍夯击的间隔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冲击能量的浪费,杜绝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橡皮土0现象的产生。
为优化施工设计和现场指导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 键 词:动力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固结机理;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T U 472 文献标识码:A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lidation),是法国Menard 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1,2]。
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排水条件(如挖设砂盲沟,插设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等)的改善,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一带相继采用强夯法对机场跑道和高速公路、港口仓库等饱和软粘性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3~5]。
强夯的工程实践发展很快,而其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
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与设计方法,并且在强夯机理和设计理论方面仍有许多模糊认识,强夯的施工工艺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疏浚泥一维大应变固结的一种预测方法
疏浚泥一维大应变固结的一种预测方法
曹玉鹏;杨建
【期刊名称】《中国港湾建设》
【年(卷),期】2018(038)007
【摘要】为合理反映高含水率疏浚泥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性状,基于Xie固结方程简化解析解,提出了考虑压缩参数分段线性变化的一种大应变固结预测方法.通过室内大尺寸沉降柱模型试验,分析了高含水率疏浚泥在自重应力和低外加荷载状态下的大应变固结特性,探讨了Xie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明确了理论结果与室内实测值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率疏浚泥在低外加荷载作用下,应变量超过20%,运用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分析其固结性状更为准确;合理的选择固结参数是预测疏浚泥沉降的关键所在,保持体积压缩系数为常量的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考虑压缩参数分段线性变化的固结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提出的预测方法可以应用到堆场吹填和围海造陆工程中.
【总页数】5页(P6-9,38)
【作者】曹玉鹏;杨建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5.54;TU433
【相关文献】
1.变荷载下饱和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 [J], 谢康和;郑辉;C J Leo
2.负压条件下高含水率疏浚泥轴对称大应变固结模型 [J], 曹玉鹏;丁建文;马志华;张政田
3.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对称性及Lie群变换求解 [J], 谢新宇;刘开富;张继发;曾国熙
4.双层饱和软土地基一维大应变固结研究 [J], 郑辉;谢康和;杨晓强
5.多级线性荷载下饱和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解 [J], 常林越;王金昌;朱向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饱和土体的渗透固结
• 土体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应力:
(1)由钢球施加的应力,通过砂土的骨架传 递的部分应力称为有效应力,用σ′表示。 这种有效应力能使土层发生压缩变形。
(2)由水施加的应力通过孔隙中的水来传递, 称为孔隙水压力,用u表示。这种孔隙水压 力不能使土层发生压缩变形。
土中的应力按土体中土骨架和土中孔隙(水、气)
土体压缩; • 最后超静孔压为0,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 • 地基达到最终沉降。
这个过程称为土体的固结
• 基本假定
1.土层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 2.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减小引起,土体和水不可压缩 3.土的压缩和排水仅在竖直方向发生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过程中,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a视为常数 6.外荷一次性施加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自重应力情况
静水条件
地下水位
H1
有效应力 = 总应力 - 孔隙水压力
σ’=σ-u =γH1+γsatH2-γwH2 =γH1+(γsat-γw)H2 =γH1+γ’H2
H2 σ’=σ-u u=γwH2
u=γwH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 σ’ 增大的部分
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 σ’增大,土会产生 压缩,这是城市抽水 引起地面沉降的一个 主要原因。
▪ 水还没来得及排出,荷载 隙水压力逐渐转化
全部由孔隙水承担;
为弹簧所承担的力
▪ 超静孔隙水压力u=#43;=p。
时间t= :
▪ 水停止排出,孔隙
水压力为零,外荷载 全部由弹簧承担; ▪ 有效应力=p。
土体中由孔隙水所传递的压力
孔隙水压力u指外荷p在土孔隙水中所引起的超静水压力
饱和土体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 各点的超静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 的过程,或者说超静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有效应力的过 程,而在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处的应力始终遵 循有效应力原理。
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老师:本人计划开展题名为“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及应用研究”的研究,现就该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预期效果等方面作以下开题报告,望指导老师予以指导和建议。
一、选题背景饱和软土是工程土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然而,由于饱和软土的固结特性极为复杂,其非线性大变形行为一直是土力学研究领域的难点。
为了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和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需要深入了解饱和软土的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探索有效的应用研究方法,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饱和软土固结特性的非线性大变形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饱和软土的非线性大变形行为特点,明确固结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饱和软土固结行为的影响。
2. 建立饱和软土的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的数学模型,探索饱和软土的固结过程的数学规律。
3.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饱和软土的非线性大变形固结过程,分析模拟结果,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4. 在工程应用领域中,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验证本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探索饱和软土固结过程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对饱和软土的小尺度试验进行试验研究,以获得饱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并进一步探索因素对饱和软土固结行为的影响。
2. 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建立饱和软土的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数学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以验证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3. 工程应用研究: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将本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中,探索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预期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预期效果:1. 对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1]
(7a)
′ + q(t ) − u σ ′ = σ ′(a, t ) = σ − p = σ 0 ′ = σ ′(a,0) = q p + γ w (Gs − 1) ∫ σ0
a
(8a)
1 da 1 + e 0 0
(8b)
式中:σ′0 为初始有效应力;Gs=γs/γw 为土粒比重;γs 为土粒重度。 于是结合式(7a)和式(8a)可得
−
1 de = mvl = cons tan 1 + e dσ ′
(6a)
k v = k vo
(1 + e) 2 (1 + e0 ) 2
(6b)
式中:σ′为有效应力;mvl 为土体大应变下的体积压缩系数;kv0 为土体初始渗透系数。 则由式(6a)可得孔隙比为
′ )] − 1 e = e( a , t ) = ( 1 + e0) exp[− mvl (σ ′ − σ 0
拉格朗日坐标系和流动坐标系
ξ = a + S ( a, t )
式中:e=e(a,t)为孔隙比;e0=e(a,0)为初始孔隙比;S=S(a,t)为沉降。 于是由式(1)和式(2)可得
(2)
dS =
e − e0 da 1 + e0
H
(3)
再对式(3)两边积分并注意到土层底面不可压缩,即可得到大应变固结过程中沉降的普遍表达式为
式中:f(t)=mvldq/dt。 方程式(16a)为两阶非齐次线性偏微分方程,易得其满足求解条件式(16b)的解答为
t 2 Ma − ∫ g m (τ )dτ ⋅ sin exp 0 H m =1 M t f (τ ) exp τ g (a ) dτ + exp(m q ) − 1 ∫0 vl 0 ∫0 m
初始有效应力及初始孔隙比 根据式(7a)和式(8)不难得到 (11)
e = e(a, t ) = (1 + e00 ) exp[− mvl (σ ′ − q p )] − 1
式中:e00=e(0,0)为土层顶面处的初始孔隙比。 于是由式(11)即可得到初始孔隙比为
e0 = e(a,0) = (1 + e00 ) exp[− mvl (σ ′ − q p )] − 1
S = S (a, t ) = ( H − a ){1 − exp[− mvl q (t )]} − H ⋅ exp[−mvl q (t )] ⋅ ∑
t t t exp − ∫ g m (τ ) ⋅ f (τ ) exp ∫ g m (α )dα dτ + exp(mvl q 0 ) − 1 ∫ 0 0 0
利 学 报
XUEBAO 第 10 期
SHUILI
1 ∂ κ v (1 + e0 ) ∂u 1 ∂e = γ w ∂ξ 1 + e ∂a 1 + e ∂t
式中:γw 为孔隙水重度;kv 为渗透系数;u 为超静孔隙水压力。
(5b)
从方程(5a)和(5b)可以看出,基本方程在流动坐标系中的形式要比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来得简单,但 是考虑到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 a 和 t 是彼此独立的基本变量,而流动坐标系中的ξ则是 a 和 t 的函数,相 对比较复杂,另外土层上边界在大应变固结过程中是运动的(从式(2)可知,ξ(0,t)=S(0,t)),这样在流 动坐标系中就较难描述和引入边界条件。因此,从数学处理的角度而言,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显然更为方 便。 本文不考虑土体的流变性,且假定土体在大应变固结过程中压缩性和渗透性的非线性变化遵循以下二 式
图2
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示意
[10,11]
图3
荷载随时间的变化
谢康和等 已给出了饱和软黏土在流动坐标下及拉格朗日坐标下的一维大应变固结基本控制方程, 其分别如方程(5a)和(5b)所示:
1 ∂ γ w ∂ξ
∂u 1 ∂e κ v ∂ξ = 1 + e ∂t
(5a)
2
水
2003 年 10 月
S = S ( a, t ) =
2 问题的描述
∫ 1+ e
a
e0 − e
0
da
(4)
本文所要研究的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如图 2 所示。 厚度为 H 的饱和软黏土层顶面透水, 底面不透水(或 透水),在土层自重及原有均布荷载 qp 作用下已固结完毕,水位在黏土层顶面以上 Hw 处。当施加新的均布 荷载 q=q(t)后,土体开始固结。荷载 q 的初值记为 q0,终值记为 qu,加荷历时为 tc,具体如图 3 所示。
[1,2]
从软土地基上的很多工程实践 中可以发现, 饱和软黏土固结后土层厚度会有十分明显的减小, 其压 [1] 缩量有时甚至高达 80% ,对此小应变固结理论显然已不适用,必须开展大变形固结理论的研究。作为这 [3-5] 一研究领域开拓者的 Gibson 等 给出了物质坐标下以孔隙比 e 为控制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普遍方程, [6-11] 。但是,在以上的研究中 并用有限差分法做了求解。之后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 都假定荷载为一次瞬时施加完毕,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事实上,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通常是随着建(构) 筑物的施工而逐渐增大的, 在竣工后才有可能保持恒重。 另外, 由于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问题的复杂性, [6-9] [10,11] 研究的基础上,得 难以得到直观、易用的解析解,通常只能借助数值方法求解 。本文在谢康和等 到了能综合考虑荷载变化、土层自重及不同排水条件等因素影响的软黏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解析解, 并结合算例,研究了变荷载下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性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以指导工程实践。此 外,本文的解析理论也可用于对大应变固结问题的各种数值解法的验证。
1+ e = exp[− mvl (q − u )] 1 + e0
此外由式(6a)和(8a)可得
(7b)
∂e ∂e ∂σ ′ dq ∂u = = − mvl (1 + e) − ∂t ∂σ ′ ∂t dt ∂t
(9)
于是将式(6b)、式(7b)、式(9)代入基本方程式(5b),便可得到拉格朗日坐标下以超静孔压 u 为变量 的一维大应变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为
S = ∫ {1 − exp[− mvl q(t )] ⋅ exp(mvl u )}da
a
H
(20a)
将式(19)代入式(20a),可得
S = ( H − a){1 − exp[− mvl q(t )]} − exp[− mvl q (t )] ⋅ ∫ wda
a
H
(20b)
再将式(17a)代入式(20b),并积分,便可得到单面排水条件下土中任一点在任一时刻的沉降值为
水
2003 年 10 月 文章编号:0559-9350(2003)10-0006-08
利 学 报
XUEBAO 第 10 期
SHUILI
变荷载下饱和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
谢康和 1,郑辉 1,C J Leo2
(1.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7; 2.School of Civic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Univ. of Western Sydney, Nepean, Australia) 摘要:基于软黏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基本理论,建立了能考虑荷载变化、土层自重等因素影响的拉格朗日坐 标下以超静孔压 u 为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控制方程, 并通过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假定获得了方程的解析解。 基于此解,分析了单级等速加荷条件下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性状。从中可见,大应变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发 展要快于超静孔压的消散;荷载增大,超静孔压消散趋慢;加荷速率越大,土体固结越快;考虑土层自重影响时 孔隙比的分布更为合理。此外,本文的解析解也可用于验证各种大应变固结数值解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饱和软黏土;变荷载;非线性;大应变;一维固结;解析理论 中图分类号:TU432 文献标识码:A
这样控制方程式(10)和相应的求解条件式(14)便转化为
(15)
cv 0
∂ 2 w ∂w − + (1 + w) f (t ) = 0 ∂a 2 ∂t
(16a)
4
水
2003 年 10 月
利 学 报
XUEBAO 第 10 期
SHUILI
w(0, t ) = 0
∂w (H , t) = 0 ∂a w(a,0) = exp(mvl q 0 ) − 1
(16b)
w = w(a, t ) = ∑
∞
(17a)
式中:M=(2m-1)π/2,m=1,2,…。
M 2 cv 0 g m (t ) = − f (t ) H2
因为式(15ln(1 + w) mvl
(19)
于是只要将式(17a)代入式(19)即可得到单面排水条件下的超静孔压 u。 根据式(4)和式(7b),可得沉降为
将上式代入式(8b)即可得到初始有效应力为
(12a)
′ = qp + σ0
再将式(13)代回式(12a),可得
1 + e00 1 ln mvl 1 + e00 − mvl γ w (G s − 1)a
(13)
e0 = e00 − mvlγ w (Gs − 1)a
(12b)
式(12)和式(13)给出了本文在采用式(6a)假定的条件下所导出的初始孔隙比 e0 和初始有效应力σ′0。 从中可见,e0 沿深度线性减小,σ′0 沿深度非线性增大。其中对于薄土层,若忽略自重,即取 Gs=1 时, 则有σ′0=qp,e0=e00,这说明当不考虑土层自重影响时,初始有效应力和初始孔隙比均沿深度不变。 如令式(8b)中的 e0 为常数,则从中不难发现土体有效重度为γ′=[γw(G-1)]/(1+e0)=常量,σ′0 沿 深度线性增大。由此可见,式(13)得到的σ′0 沿深度非线性增大的结论是由于考虑了土体初始孔隙比 e0 变化的影响(即沉积作用)所引起的。 3.2 单 面排水条件 下 (PTIB) 的解 答 土层的边界条件为 在单面排水条件下(即土层顶面透水,底面不透水,记为 PT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