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公开课教案 (1)
1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荷花淀孙犁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_。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讲授新课:作者介绍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写作背景《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保家为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学白板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同时严格按照我校“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到堂堂清,课课清,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文。
(2)熟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过程和方法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师生、生生共同探究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技巧,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崇高理想,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事要逐步理解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流程:导入——诵读——分析文本——有情感地诵读——小组讨论——解析景语——再次诵读——体味意境——归纳主旨——扩张练习——延伸阅读——集体背诵,结束本课内容教学过程第一阶段:预习课文一、导语设计一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精心描绘了“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的田园美景。
他曾时隐时仕,但秉性深爱丘山,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他是谁?(学生回答: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他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导语设计二学生齐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静女》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形式: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大意,积累相关的字词。
3、情感交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辅导、自主合作探究,1课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
例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些名句凝结着人类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在初中,我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诗歌?学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以雌雄二鸟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而热烈的追求。
还学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不得的惆怅和迷惘的感情。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诗经》的基础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作品年代:从西周初至春秋中约五百年时间。
作品篇目: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___编排体例:风、雅、颂。
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赋(叙述和描写)、比(比喻和比拟)、兴(起兴)。
主要体式:四言诗。
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最多题材:婚恋诗。
____________ (二)诗歌解析:1、解题: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邶风》。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文雅美丽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2、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彤炜说怿女归荑洵匪3、字词疏通:“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汉字与书法艺术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等。
讲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包括小篆、隶书、楷书等。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2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介绍书法的基本工具,如毛笔、墨、纸、砚等。
讲解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本技巧。
示范书法作品的书写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书法的乐趣。
1.3 欣赏与创作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组织书法展览或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鉴赏2.1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散文等。
讲解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2.2 古文阅读技巧讲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句式等。
教授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断句、翻译、理解等。
分析古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2.3 名篇鉴赏与解读选取经典古文名篇,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分析古文中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学生进行古文鉴赏和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章: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3.1 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作家。
讲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3.2 作品阅读与分析选取经典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要素。
学生进行作品阅读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3 作品讨论与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评价和观点,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沟通技巧4.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介绍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讲解清晰发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要素。
《中职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选取几首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1.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讲解:举例分析诗歌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价值。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2 教学内容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结构自由、表达真挚等。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何抓住主题和情感。
选取几篇经典的散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2.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散文产生兴趣。
讲解: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散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感受小说的魅力。
学会欣赏和分析小说,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如人物、情节、环境等。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
选取几篇经典的小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3.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小说产生兴趣。
讲解:举例分析小说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价值。
实践: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选取的小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第四章:实用文写作4.1 教学目标了解实用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写作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实用文的基本特点,如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等。
讲解实用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论述等。
选取一些实用的文种,如日记、书信、报告等,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教案标题: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和练习;2.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的培养;3. 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4. 文化素养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练习(1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讲解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可以使用教学PPT、教材、多媒体等辅助教具。
第三步:阅读与写作训练(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步: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15分钟)设计口语练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
同时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第五步:文化素养培养(10分钟)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名篇、经典诗词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第六步: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3. 设计小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教材、多媒体等辅助教具;2. 相关课文、文章、习题等教学材料;3. 学生作业本、评价表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哦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哦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形式,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职场交流所需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兴趣,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职场交流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职业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职场工作中的沟通场景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职业交流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职场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尊重他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等。
b.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倾听,如掌握关键信息、运用适当语气和语速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醒学生在职场交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团队讨论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建议并进行合理反馈等。
4.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职业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职场交流场景,并进行表演。
5.总结归纳(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进行课堂总结归纳。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有效职场交流的心得体会,并将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职场交流场景视频。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评价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试讲稿《伐檀》(高教版)一、导入新课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古代诗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用文字凝固了时光的斑斓,留下了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
那么,当我们走进古诗的殿堂,聆听诗人的心曲时,你是否会想起古人的愁滋味?如今,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伐檀》的绝妙之处吧!这首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揭秘,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正如古诗中所述“泉且盈兮草木萋萋,所感所思兮人之所悲”,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大自然的静谧和人们内心的悲愁,唤起我们对生命深处情感的共鸣。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探寻其中隐藏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文学的无尽魅力。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古诗《伐檀》的内涵。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与我们以往了解的唐诗相比,你觉得《伐檀》这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A:这首诗不是文人的思乡念人之作,而是劳动者的歌,表达了劳动者的不满和愤怒。
老师:非常好,学生A明确指出了这首诗的不同之处,确实,《伐檀》是一首富有劳动者情感的诗歌。
接下来,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中提及的变换的词语,然后看看这些词语各自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B:伐檀、伐辐、伐轮,这些词语都涉及到劳动的辛劳和努力,表达了劳动者的艰辛。
老师:学生B的回答很到位,这些词语的变换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劳,还通过连续的反问,突出了劳动者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在诗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剥削者的责问和反讽,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接下来,让我们思考一下,伐木的地点在哪里呢?学生C:根据诗句“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伐木的地点应该在河边。
老师:学生C很认真地阅读了诗句,确实,伐木者所见之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思考一下用的是什么手法。
学生D:诗中描述了清澈的河水和涟漪的景象,通过“河水清且涟猗”描绘了劳动者在劳作过程中的愉悦心情,同时暗示了伐木者的不平。
第二单元一 《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二单元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雨巷戴望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技能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探索“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交流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到阴雨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也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是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的把握,用语言传神地来表达。
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二)讲授新课: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戴望舒。
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望舒是神话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望舒出生于3月5日,我们很多同学对星座有研究,按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3月5日属于什么星座?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呢?从星相学的角度来说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欢幻想,那么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性格,有这样温柔而又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望舒先生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而多情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这首诗。
整体感知这首诗到底美在哪里?我想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雨巷里头的那个姑娘。
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美,这个姑娘她到底美在何处呢?她长什么模样穿的什么衣服?我们知道吗?无从知道。
何以见得这个姑娘美呢?从课文里只能知道是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是什么样?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成白色或者紫色,花形为结壮,颜色都不轻佻,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高洁,所以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们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花姿姣好非常的美丽,但是极容易凋谢,所以多愁善感的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会伤春不已,说他是愁品,也就是愁怨的代表。
中专语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专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专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爱好。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写作技巧的训练:介绍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论述、对比、归纳、引用等,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质量。
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的呈现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中专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学习、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等。
3. 学习任务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主完成一道语文练习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辅导和指导。
4. 合作学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中专语文文本进行阅读和解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拨和引导。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四、课堂资源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习题集和阅读材料等。
五、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如下板书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 写作技巧的训练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答辩的成绩、练习和考试成绩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七、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专语文素养,教师可以:1.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竞争意识。
2. 定期组织语文读书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设计中职语文教案一等奖大全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设计中职语文教案一等奖大全教案名称:《故都的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故都的秋》2.课件:文章结构图、重点语句解析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对秋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好时光。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故都的秋”,思考:故都指的是哪个城市?秋在这里有何特殊含义?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教师提问: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作者对故都的秋有何特殊情感?三、课堂讨论a.文章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怀念之情?b.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a.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b.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何作用?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a.文章中哪些语句具有诗意的美感?b.这些语句是如何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怀念之情的?三、课外延伸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进行朗诵比赛。
2.学生准备,教师组织比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创作美,传承文化。
中职语文教案范文
中职语文教案范文教案标题: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教学年级: 中职教学科目: 语文教学时长: 2 节课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词汇。
2. 学生能够通过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 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意义。
4.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文言文文章的要点。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常见词汇。
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文言文文章的分析和总结。
教学材料:1. 选定的一篇文言文文章。
2. 板书、黑板笔。
3. 复印好的文言文课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10分钟):-通过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问题或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知道文言文是什么吗?有什么特点?"2. 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常见词汇(20分钟):-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主谓宾结构、否定词的使用等。
-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字义,例如"吾"代表"我"。
3. 文言文读解(30分钟):-给学生分发文言文课文,并让他们读一遍。
-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和练习(20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
-练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结构和重要词汇。
2. 文言文文章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如文章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句。
-讨论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3. 课文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要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总结结果。
作业:-练习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一篇其他的文言文文章,并写一篇简短的总结。
18《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18《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2、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什么叫“巾帼英雄"?女性中的英雄人物。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
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2、花木兰介绍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二、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叙事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何为“乐府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教案一:古文阅读《觉真篇》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掌握古文《觉真篇》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古文《觉真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准备:1. PPT讲解古文《觉真篇》及相关知识;2. 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观看一个与觉真篇有关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佛教文化,并激发学生对该文的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古文《觉真篇》。
第一段:本段主要介绍了一个名叫觉真的人,他通过苦修获得了智慧和解脱。
第二段:本段讲述了觉真的母亲为了喂养他所承受的艰辛和忍耐。
第三段:本段介绍了觉真学习佛法的经历,以及他的师承关系。
第四段:本段描述了觉真的修行方法和所得的成就。
小结:通过讲解每一段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古文《觉真篇》的理解。
延伸拓展:1. 提问学生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 给学生布置对古文《觉真篇》的写作作业,要求他们以觉真篇为背景,写一篇自我修养和成长的作文。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归纳:通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要点,加深学生对古文《觉真篇》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案二:现代文《爱情的边缘》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爱情的边缘》的背景和情节;2. 学习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爱情的边缘》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多重含义和作用,准确表达分析的结果。
教学准备:1. PPT讲解现代文《爱情的边缘》的背景和情节;2. 学生课本。
语文优质课中职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优质课中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究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能够分析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意境和修辞效果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作一篇富有修辞效果的短文。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2.分析修辞手法对文章意境和修辞效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多样的文言文课文材料。
2.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一段文言文短文或诗词,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提问: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接触过修辞手法?你们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并列举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与学生一起分析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如《红楼梦》中的比喻、《史记》中的夸张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选择一篇文言文课文,提取其中的修辞手法。
2.与学生一起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并讨论其对文章意境和修辞效果的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课文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2.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对文章意境和修辞效果的影响。
3.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作一篇富有修辞效果的短文。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写作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3.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课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对文章意境和修辞效果的影响。
3.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青玉案元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青玉案元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授课章节名称青玉案·元夕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想象,体悟词中女性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特点。
2.品读词作,理解词中“那人"的所指和词作的深层含义。
3.学习作品通过渲染、反衬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品读词作,理解词中“那人”的所指和词作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反衬的表现手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有关作者的一些生平简介补充作者与江阴乡土文化的元素使用教具多媒体拓展教程课外作业完成综合拓展教程相关习题教学设想1.将乡土文化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理解课文主旨,理解作者情怀;3.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人生启迪,启发学子在未来的人生旅途,耐得住寂寞,守望美好明天。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激趣导入(约3’)观看屏幕思考回答1.课前播放习近平点赞的历史人物《爱国儒将辛弃疾》,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思政进语文课堂;2.由本土景点滨江要塞风景区的鹅鼻嘴辛侯厅导入新课,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播放视频启发思考解题识人(约3’)认真听讲及时笔记1.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调名取此。
元夕,元宵节。
2.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播放PPT 启发引导初读感知(约4’)听读录音朗读课文 1.注意字词,听读录音,领略名家朗读风范;2.集体朗读,感受诗歌大意。
播放录音点拨提醒探究赏析(约23’)接受任务思考问题圈点勾画一疏通文意,把握内容1.上阕描写:焰火,花灯,音乐。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篇一:《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教案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2、教师准备一种颜色的小纸条,每个学生发一张。
3、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教师问:这幅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是怎样的?2、呈现教学目标:(3分钟)通过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来形象地刻画人物。
3、导入知识:(7分钟)通过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进行朗读,然后问:以上这段文字中描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这种描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4、学习新知:(30分钟)(1)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
(2)学习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给学生分发颜色的小纸条,每人一张,然后请学生根据所分到的小纸条的颜色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3)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通过教学PPT和教材中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5、巩固练习:(10分钟)(1)师生对话。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教师角色,另一人扮演学生角色,进行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的对话。
(2)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有关人物形象描写的短文。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练习。
要求:选择一篇记叙文,找出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描写,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并学习了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特点。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作品,均为古代经典诗文,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意在感受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本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的合传,以蔺相如为本传核心人物,以廉颇的生平遭际为首尾,附叙赵奢、李牧二位名将事迹,将人物命运起伏作为线索,勾勒出战国时期的赵国兴衰史,抒发了作者“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的无限兴亡之感。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了解《史记》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史传散文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大胆假设、全面求证”的史料分析方法;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讨论分析,深刻理解廉颇蔺相如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批判性解读思维。
【教学方法】评点法,提问法,朗读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感受了烛之武以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使郑国在秦晋之战中免于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能臣辈出,纷纷为自己的国家谋划效忠。
而今天我们将走入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感受其人物时代风采。
二、文本探究《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中专语文教案
中专语文教案教案标题:中专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并解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简短的作文。
教学重点:1. 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解答。
3. 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红楼梦》选段。
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作文练习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人物、地点或事件。
Step 2: 词汇与短语学习 (15分钟)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列在黑板上,并解释其含义。
然后,进行一些词汇和短语的练习,例如填空或选择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Step 3: 课文阅读与理解 (20分钟)让学生阅读选定的课文段落,并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
Step 4: 作文练习 (15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例如要求学生描述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事件,或者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Step 5: 总结与反馈 (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短语和课文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最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的课文或文章,并进行写作练习。
2. 提供更多的词汇和短语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词汇积累。
3. 组织语文角、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提出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生物和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激起大家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演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走进作者
三、基础积累
四、文本研读
五、文章结构
六、重点语句理解
七、对比手法
八、拓展延伸
九、本课小结
十、作业布置:书本P67习题1—3
盐城市经贸学校公开课教学简案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2015(7)班
授课人
李雪娇
时间
4月18日(周一)上午第一节课
课型
新授
课题
寂静的春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