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好人蔡元培《好人蔡元培》阅读答案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蔡元培的“好”不仅施与亲友,更施与学生。

凡是北大的学生,在蔡元培面前都可以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而蔡元培总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像一个宽容一切的老爷爷。

不过,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蔡元培的“好”,而是他革命家的身份。

藤元培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兵戎相见。

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校长候客室正中有一个玻璃架,架子里放的都是炸弹和手榴弹。

原来,蔡元培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为革命党人采购这些武器。

蔡元培的“好”遮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这种锋芒在很多时候虽然是无形的,但足够让一切自大的人赧颜。

林语堂曾亲眼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怎样被蔡元培的锋芒震慑住的:伦敦举行伯录顿中国名画展,派代表来南京和上海监选故宫博物院名画。

蔡先生当然参与其事。

外国代表中有一位是法国汉学大家伯希和。

我们四五人在一室一室巡行观览之时,伯希和滔滔不绝地表示其内行。

这张宋画,看绢色不错,那张徽宗的鹅,无疑是真的,墨色如何,印章如何。

蔡先生却一声不响,不表示意见,只是口口客气地说“是的,是的”。

后来伯希和忽然不说了,他若有所觉,有点怕了,不知在蔡先生面前出丑了没有。

伯希和当然怕得有理。

蔡元培曾为清朝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对于旧学新学,皆有很深造诣,他能慧眼识出各派人物身上的才学和本事。

自身没有对学问的极高眼光,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蔡元培学问精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对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尊重。

蔡元培和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大相径庭,蔡元培代表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力图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考证“本事”;胡适代表红学研究中的“考据派”,强调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摘要: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现象,除了按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外,还会表现为空间的转移,或者说表现为各民族文化的渗透。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往往决定着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

它的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也便被框定在民族特征的范围里,不能超越。

这样一种因素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忠实地按它原有的轨迹前进。

只有确切地了解了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在荨重本民族文化性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才有可能建设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

文化的发展除承袭性和民族性以外,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文化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呈蓬蓬勃勃态势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机能失去其弹性时,那必然表现出衰落的征候,这种征侯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便由衰落而至于灭亡,民族也随之而沉沦。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

他在《和大父游域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2019-2020学年抚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抚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抚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陈从周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如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外,造园必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乐郊园”就曾经历四次拆改,可见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

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寓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当然,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菏泽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

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

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

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

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

《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

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

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

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

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美学。

这里所说的中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中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是一种过渡形态的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则是一种开放形态的美学。

三者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有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

这些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西方美学与我们不同,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

这种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农业文化。

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

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朋友,是最美的事物,是可以怡情悦性的审美场所。

中国传统美学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

诸如“情景”“意象”“意境”“物色”等美学范畴,又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与物游”“感物动心”和“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等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一种特色。

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

在中国美学中,“神韵”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

南北朝时,“神韵”一词只是用在对于人物的审美评价中,指人的气质美和风度美;后来也用在对大自然和艺术的审美中,前者指神态美,后者指韵味美。

无论是人的神韵,还是自然的神韵和艺术的神韵,都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精神和意蕴。

它是通过外在形式如“形”或“象”表现出来的。

但是,它与西方美学的“思想”“情感”和“意义”又不相同。

西方艺术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而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的。

西方美学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的倾向。

后来,康德干脆将“实用”的奠基石彻底拿掉了,将审美与实用(即功利)对立起来。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青春⼼态:“五四”⽂学审美⼼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的⽬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的⽣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学开辟出⼀条以欢乐、光明、青春⼼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学的⾃虐、⿊暗、⽼年⼼态。

“五四”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来建设“五四”青春型⽂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卷名《青年杂志》,第⼆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的天职;1916年李⼤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之历史,⽽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场青年⽂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型⽂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化的诞⽣。

由此“五四”⽂学运动在这⼀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学的创作主体这⼀⾓度来说,将“五四”⽂学说成是青年的⽂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算是⽐较⼤⼀些,其余李⼤钊29岁,周作⼈33岁,钱⽞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评梅、冰⼼、丁玲等冲上“五四”⽂坛时许多⼈只20出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2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2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含解析

练案2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本练案共2页,满分28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导学号 30994161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

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

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

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

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

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

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大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

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

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

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系)设立教授会,由教授会规划各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

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蔡元培》阅读答案

《蔡元培》阅读答案

《蔡元培》阅读答案《蔡元培》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之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因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过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少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的《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等,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究,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们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您的字写得这样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众人顿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篇一:继续教育理论测试答案考生考试时间: 12:14 - 12:33 得分:96分通过情况:通过2013年宜昌市教育系统老师及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测试考试结果1.(3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关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概述。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2.(3分) 列夫·托尔斯泰对完美教师的诠释是A. 热爱教育工作B. 既热爱学生又热爱教育工作C. 热爱学生D. 以上皆不全面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3.(3分) 对“宝马教授”的“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问题,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 肯定个人的价值取向B. 否认了教师的基本职责C. 丧失了教师起码的职业操守D. 否认了教师的价值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4.(3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

A. 热爱学生B. 为人师表C. 鞠躬尽瘁D. 爱岗敬业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5.(3分)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出作为教师应A. 传道明德B. 乐教不倦C. 爱生亲徒D. 为人师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6.(3分) ()是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A. 热爱学生B. 诲人不倦C. 协同施教D. 为人师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7.(3分) 《论语·卫灵公》中”有教无类”,对于教育而言,主要是指( )A. 教育和人都分种类,不同的人要受不同的教育B. 尊重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公正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C. 人分贫富贵贱,教育也分种类,择校费高的学生应当受到好的教育D. 教育不分种类,凡是未知的都需要学习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8.(3分) 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的()决定的。

A. 社会地位、自身修养B. 自身修养、工作年限C. 工作性质、自身修养D. 社会地位、工作性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9.(3分) 教育的两种职能是()。

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西北师范大学附属2021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斩〕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HY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根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HY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那么是为效劳于民众救亡伟业。

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

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领、史料复原,还是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

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领〞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

这部著作属于新红学产生之初最重要的奠基代表作,于1923年在亚东图书馆HY,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HY成立后不久HY的红楼梦研究那么是红楼梦辨的修订本。

一代人师蔡元培的阅读理解答案

一代人师蔡元培的阅读理解答案

一代人师蔡元培的阅读理解答案一代人师蔡元培,北大的老校长,更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这句话是蔡元培先生一生的写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带来一代人师蔡元培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代人师蔡元培阅读材料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尤其是他创造的北大辉煌,历来为人所敬仰。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实地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

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仅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人本,师资才是最关键的。

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力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

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看了认为是“一家之言”,就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

这一年,梁漱溟年仅24岁。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的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

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耸人听闻,惊世骇俗,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做得最骇人听闻的事是开放女禁。

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王兰向蔡先生请求入学,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元培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形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交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交给考官。

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摘要:()下列对有关容分析和概括恰当两项是(5分),(3)段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崇高历史地位蔡元培先生是近代革命、教育、政治也是国近代民族学研究先驱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老校长下面由编带蔡元培先生答案希望对有助!蔡元培先生材如你丢块石子池止水湖央圈又圈微波就会从荡漾开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静水投下知识石是蔡孑民先生他是国化所孕育出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精神尤其是古希腊化由研究精神他学问而学问信仰植根对古希腊化透彻了这种信仰与国学以致用思想适成强烈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看法基上是与山先生看法致不孙先生见然科学蔡先生见则导希腊哲学蔡先生认美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思想融合着国学者对然传统爱和希腊人对美敏感结产生对西洋雕塑和国雕刻爱;他喜爱国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西建筑和西音乐都样喜欢他对宗教看法基上是国人传统见认宗教不是道德部分他希望以爱美习惯提高青年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乐传统信念高尚道德基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诗歌蔡先生崇信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思想和研究心理习惯有了系统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发现定理定则则是切真知灼见基础蔡先生年青锋芒很露他绍兴西学堂当校长有天晚上参加宴会酒三巡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梁启超维新运动不彻底因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领导维新说到激烈他高举右臂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许多才华横溢、见精辟与当四平八稳、言无物科举八股适成强烈对照有位浙江省老举人曾告诉我蔡元培写怪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欲存焉句缴卷到他就把这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这场乡试里了举人他又考取进士当他不三十岁左右以就成翰林蔡先生晚年表现了国人切优虚怀若谷乐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气愤他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样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匕首那样尖锐他身材矮但是行动沉稳他伸出纤细手指迅速地翻看页似乎是目十行地而且有目不忘称他对然和艺术爱使他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任何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当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学者出任北校长北蔡校长主持下开始连串重改革古以国知识领域直是由学独霸现北京学却使科学与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五也要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学问而学问精神蓬勃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样有机会争日短长背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老先生与思想激进新人物并坐讨论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化、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等等问题这情形很像国先秦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代重演蔡先生就是国老哲人苏格拉底如不是全国到处有情他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样命运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国民党党员情蔡先生人尤其多但是国和外国保守人士却致指摘北京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情形如出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虚妄历史不是已证明了苏格拉底清白无罪吗?蔡元培先生题目()下列对有关容分析和概括恰当两项是(5分)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推翻潭死水满清王朝比肩孙山历史功绩B蔡元培既是国化孕育出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化有透彻了他将学问而学问信仰和学以致用思想完美融合蔡元培对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样喜欢因他思想融合着国学者对然传统爱和希腊人对美敏感蔡元培认没有对然科学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思想和研究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切真知灼见基础有人说蔡元培参加乡试写了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欲存焉怪而他这场乡试里了举人()从哪几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3)段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 ()对蔡元培先生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看法(8分)蔡元培先生答案()选3分;选分;选B分【说明】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人评价了他推翻潭死水满清王朝比肩孙山历史功绩完全错误B完美融合不够准确原思更强调对比鲜明对原反面陈述完全违背选正确给分两适正确情况给分选三不给分()(共6分每分)答案①是著名学者它对西方化艺术、然科学、社会政治有卓越建树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国人切优又虚怀若谷乐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恳切而平和③是教育改革北使北成全国学术心(3)(共6分每分)答案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崇高历史地位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样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③有很多人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清白和功绩()①学习他善学习和吸收外化精髓精神②学习他欣赏美并重爱美习惯养成理念③学习他崇信科学正确态④学习他敢表达和坚持己观勇气⑤学习他虚怀若谷朴素谦抑真诚沉稳而又机警、严厉、快捷人优⑥学习他敢改革、敢学创新革新精神答出以上四思对并稍有释即可。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热点循环练20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87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热点循环练20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87

循环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分)在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即使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蔡元培没有立刻实行自己对大学讲义改革的设想也,蔡元培刚接任的北京大学虽说在教学硬件设施上是当时全国先列,但校内思想落后,远不适应国际教育的需求。

摆在蔡元培面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对具有新思想教师的延揽。

等到这些新思维教育人才延揽工作告一段落,一浪高过一浪的学潮又让蔡元培。

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改革讲义的事的确不可能。

三年前,面对群情激奋的学生运动,( ),并认为学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而三年后,对于这样一次小小的风潮,蔡元培却以“暴乱”称之,并以开除学生来惩戒。

纵观蔡元培对这两次运动的不同态度,似乎的确有点,小题大做。

但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还是能看出蔡元培的良苦用心。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即使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然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事务,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在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事务,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然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蔡元培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置政府“命令”于不顾.蔡元培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无畏保护全体学生,奋力与政府抗衡.蔡元培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蔡元培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分)( ).不足为奇应接不暇一蹴而就匪夷所思.不足为奇目不暇接一挥而就咄咄怪事.司空见惯应接不暇一挥而就咄咄怪事.司空见惯目不暇接一蹴而就匪夷所思.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矿兴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矿兴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矿兴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星斗其人蔡元培①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②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元培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③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

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

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

《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

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

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

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

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

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师专附属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师专附属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师专附属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①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②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

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③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分)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范福潮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

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

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

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

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

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

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

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

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

“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

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

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

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

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

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

蔡公对待学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界名人。

1901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

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

“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关矣。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

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他继而认为,“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驱逐鞑虏”实是幌子,“建立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

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

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

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他被推举为会长。

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相关链接①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

然而,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②“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1940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摘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甲午战败后,面对杨锐等维新派权臣的拉拢,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开始思考政治局势,最终决定不与康、梁为伍。

B.在广泛阅读了国外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之后,蔡元培的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蔡元培组织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成立“爱国学社”,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聘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军事素质,他请章士钊向学生教授兵操。

D.在“排满”的问题上,蔡元培不赞同邹容“杀尽胡人”的观点,他指出汉族官员也有“勒索”“贿赂”之败类,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

E.文本通过记叙清末翰林学士蔡元培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晚清政府腐败没落,最终将其阵营内的部分知识分子驱赶至“反专制必闹革命”的阵营的社会现实。

(2)蔡元培本是晚清政府的翰林学士,为什么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材料陈述原因。

(6分)(3)蔡元培为当代青年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和教育家,而材料聚焦蔡元培的政治革命经历。

请结合材料,梳理一下其中有哪些内容与蔡元培日后教育家身份一以贯之。

(6分)(4)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

并针对其中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案】(1)CE(2)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必须走“人才培养”的道路,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③清末,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

(每点2分)(3)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

(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4)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阅读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从中发现晚清政府的“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

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

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

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的政治观点不恰当。

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

(每点2分。

“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解析】(1)试题分析:A“最终决定不与康、梁为伍”错,原文是“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

”B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文无据。

D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说法片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通读原文,可知蔡元培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原因在文章的1.2段,分别从他的爱国思想、当时的中国状况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全面,从蔡元培的学识方面看,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而中国当时的现状,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必须走“人才培养”的道路,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3)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蔡元培政治革命经历中教育家的面,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此题意在探究蔡元培在革命经历中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所以解答时要筛选与教育有关的内容,分条概括,从培养人才、课程开设、思想宣传等方面分析。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应先明确蔡元培的那一方面给人启发。

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内容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其实这是设题者给考生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

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仅仅围绕文本。

同时本题很有时代意义和生活感,无论学生能否读懂本文,该题都可以说上两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