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 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 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 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 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 被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有待我们深入 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肝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少数病人常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此症。 3.肝脏肿大:血管瘤长大时会引起肝
脏肿大。 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
肿。
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前诊断肝 血管瘤的主要途径。
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 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 而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 血管瘤的可能。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病机制
激素在新血管组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 类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结构——海绵状血管的 一部分,可能机制为类固醇如强的松等抑制了血 管壁胶原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类固醇具有激发 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报道称性激素可以促 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 样结构。同样临床研究证实,女性激素与肝血管 瘤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关联。一项长期随访调查表 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随访期间肿瘤增大, 但明显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疗者有 22.7%,其肝血管瘤直径增大,两倍于对照组。。
肝血管瘤总结
发病机制、表现、治疗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 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 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 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 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
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发生机制
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 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 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 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 密度,有学者把这种征像简称为肝血管瘤特有的 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而肝癌的cT增强表现 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像,即为早期(动脉 期)整个病灶达到均匀或不均匀之高密度,随后 迅速下降与密度上升的肝实质密度接近,2-3min 肝实质CT值开始下降与继续下降的病灶密度接近, 从而出现两次等密度交叉征,然后对比剂迅速排 出,恢复到平扫时的低密度影。
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 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
区胀痛。 2.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
可触及包块,肝大。

肝血管瘤并发症
肝血管瘤 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
状。 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肝血管瘤:
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 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 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 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 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 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 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 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 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其二认为肝血管瘤 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 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 多。
临床表现
3.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 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增强 CT、增强MRI、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 诊。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 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 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 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肝 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静止不发 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 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
诊断依据
1.B超 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 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 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 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 <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 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 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 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 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 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 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疾病分类
(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 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 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 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 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 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诊断依据
2.CT CT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 密度灶,可多发或单发。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脂肪肝内血管瘤密度较高。瘤内机化较 多时呈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有时瘤内可显示不 定形钙化。瘤体直径>5cm时,肝叶有明显的变 形,表现膨胀性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整齐。CT 增强造影对肝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 在与肝癌的鉴别上,肝血管瘤与肝癌在平扫图像 上多表现椭圆形低密度影,二者cT值(P>0.05) 亦无鉴别意义,因此增强检查必不可少。根据血 液在肝血管瘤中的特殊变化,“两快一慢”的CT 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