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总结
肝脏上的血管瘤危害有哪些
肝脏上的血管瘤危害有哪些
肝脏血管瘤最常见的一种肝脏良性肿瘤,但是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它的生长都会影响到人体正常器官功能的运作,所以对我们的健康自然会产生威胁,而且还可能会,随着肿瘤的增大,造成淤血或者是血液蒸笼,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是糖代谢紊乱的问题。
1、引肝血管瘤多属于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发展缓慢,多数是通过瘤体本身的不断扩张的血
管腔而增大,肝血管瘤周围界限清楚,不像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一般肝血管瘤瘤体本身不发生癌变,且预后良好。
2、肝血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严重程度与否以它生长的部位、大小、速度而决定。
肝血管瘤生长的部位如果影响了人体的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长在脊髓腔内的血管瘤,会造成神经组织的压迫,甚至造成截瘫;长在眼眶中的血管瘤会压迫眼球,严重影响视力;位于肝包膜下,可能会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肝血管瘤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一般不会破裂出血,即不严重,无生命危险,定期复查即可;如果瘤体过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加上血管瘤内血管和血液丰富,会因外力等因素可能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
因此肝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临床症状及其生长速度、部位和大小而定。
目前生物高分子介入治疗对肝血管瘤在临床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4、肝血管瘤损害了肝脏的代谢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过程,对维持生命十分重要。
肝的代谢功能一但发生紊乱,整个机体将受到很大影响。
肝血管瘤实例分析报告
肝血管瘤实例分析报告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肿瘤,常见于肝脏血管组织中。
它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肝血管瘤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破裂出血或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
以下是一个肝血管瘤实例的分析报告:
患者信息:
- 年龄:45岁
- 性别:女性
- 主诉:右上腹疼痛,乏力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和乏力症状,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辅助检查:
- B超:发现肝脏内一个3 cm的低回声肿块,呈圆形。
- CT扫描:进一步确认肝脏内存在一个3 cm的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显示典型的血管瘤样特征。
- MRI:显示肿块具有高信号强度,在动脉期增强后呈快速均
匀强化。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肝血管瘤。
治疗建议:
- 由于肝血管瘤是一个良性肿瘤,且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并发症,因此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变化。
- 如果肿瘤增大或引发严重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可以考虑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或肝切除手术来治疗肿瘤。
- 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减少饮酒和吸烟,并避免使用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
预后:
- 大多数肝血管瘤的预后良好,特别是对于小型瘤块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
- 尽管如此,肝血管瘤破裂出血或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的罕见并发症可能会威胁生命。
- 患者应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肝上长血管瘤的原因,你了解吗-
肝上长血管瘤的原因,你了解吗?
有些朋友平时工作比较忙,应酬也比较多,饮食没有任何规律而言,长期下去不良症状就出现了,肝部疼痛,检查后发现患上了血管瘤。
除了不良饮食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此病的发生。
1.肝血管瘤的发病因素有:
(1)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2)肝组织局部坏死后,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
(3)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
(4)肝内出血。
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5)先天性血管瘤发育异常,有家庭遗传倾向。
2.不良情绪是导致出现肝血管瘤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调查证明:如果长期生活在愤怒、紧张、忧郁的情绪之下,会造成情志内伤,以至血气稽留或津液涩滞,着而不去,渐结成积(肝血管瘤)。
3.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样是造成肝血管瘤的主要因素。
如果经常吸烟、引酒、食用肥腻厚味的油脂类或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会致使伤脾、胃、肝失和,造成气虚、血瘀、痰结,从而加快肝血管瘤生长。
血管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一定要做好对血管瘤的护理,以免再次的严重,血管瘤常见并发症瘤体破溃、出血从而引起感染,创面愈合留下疤痕过些都通过小心护理、积极治疗有效预防和控制另外部分发展草莓状毛细血管瘤能会发展混合型血管瘤。
相对于单纯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来说治疗难度要大多愈合相对要差些因此建议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肝血管瘤
和肝血管瘤相鉴别的几种疾病
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的鉴别。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 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 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 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 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 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 ,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 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多为大至30cm 者。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 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 肝区不适
4.MRI
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肝血管瘤的防治
无症状者要定期复查肝脏B超(6-12月),肿瘤超过 4cm或多发者复查时间应该缩短。
预防和治疗肝脏的原发疾病如肝炎、肝包虫等。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幼儿、青少年肝脏海绵 状血管瘤有较好疗效,常用泼尼松2毫克,每天3次, 亦可用至20毫克,每天1次;对限于一叶,肿瘤超过 6cm以上,尤其引起许多症状的大血管瘤应予切除。 病变广泛或多发肿瘤不能切除者可予肝动脉结扎术或 栓塞治疗。放射治疗亦能奏效。
肝血管瘤的分类和症状(1)
肝脏内血管瘤分两种类型:一型是海绵状血管瘤,较 为多见;另一型是真性血管瘤,较为少见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小于4cm者多无症状,常 于体检作腹部B超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 部不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也可长期发热、寒战和盗汗,类似肝脓肿。肿 瘤增大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 如吞咽困难、腹胀、腹痛、嗳气、黄疸和腹水等,孕 妇则可影响分娩。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因反复 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肿块 很少自发破裂。 若因外伤、分娩时急产等可引起血管 瘤瘤体破裂而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瘤体内出血侵 蚀肝内胆道可造成出血而产生胆质血症。
肝血管瘤的临床病理讨论
肝血管瘤的临床病理讨论一、引言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肿瘤,其特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母细胞增生而形成。
本文将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讨论,包括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
二、病因肝血管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升高、荷尔蒙替代治疗、口服避孕药以及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此外,一些遗传病如Osler-Weber-Rendu综合征和肝血管瘤综合征也与肝血管瘤的发生有关。
三、病理特征肝血管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肝血管瘤呈多发性或单发性结节状肿块,大小不一,通常无包膜。
2.组织结构:肝血管瘤由血管母细胞形成的血管腔构成,母细胞呈扁平、多角形或长梭形,细胞内含有淡紫色颗粒状物质。
3.血管腔:肝血管瘤的血管腔内常充满红细胞,血管壁相对较薄,但临床上出血的情况并不多见。
4.免疫组化:肝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记物。
四、临床表现1.多无自觉症状:肝血管瘤往往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无症状地被发现。
2.压迫症状:当肝血管瘤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压迫症状等。
3.出血症状:尽管肝血管瘤出血的情况较为罕见,但当瘤体破裂或血管破裂时,可引起急性腹膜炎、出血性休克等。
4.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伴有肝功能异常、黄疸及体重减轻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肝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信息。
2.组织学检查: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血管瘤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典型的血管腔和血管母细胞。
3.检查肝功能: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炎病毒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功能和排除其他疾病。
六、治疗策略1.观察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小型肝血管瘤,可选择观察治疗,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但对于一些高危因素(如妊娠)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肝血管瘤的危害
肝血管瘤的危害:危害之一:遏制肝脏功能,肝功能异常血管瘤遏制了肝脏的健康功能,弱化了健康肝脏生成的先天基础。
由于肝血管瘤附着于肝脏,随着它的逐渐增长,面积扩张,血湖增大。
淤血增硬,血液增浓,使肝功能逐渐出现异常。
危害之二:影响肝脏代谢,危及整个机体管瘤损害了肝脏的代谢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过程,对维持生命十分重要。
肝的代谢功能一旦发生紊乱,整个机体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肝血管瘤瘤体的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血管畸形,使肝脏增大或增厚挤压胸腔,极易导致肝的各种代谢功能发生单方面的故障,从而使身体需要的某种物质代谢出现贫乏或过盛,破坏了肝脏代谢的均衡性。
危害之三:影响肝脏排毒,引发疾病肝瘤降低了肝脏的解毒能力。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不论外来毒物,还是肝脏自身毒物,都靠肝脏解毒转变成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排出,肝脏的解毒机能,保障了人体的健康,而肝血管瘤遏制了肝脏的解毒功能,血管瘤内淤积的血液阻碍了健康肝组织的生机活力的发挥,降低了肝脏解毒的功能,肝脏解毒能力一旦降低,体内毒素增多会引发许多原发性疾病,更容易受外界的某些病毒乘虚侵入机体或恶变。
危害之四:影响肝脏排泄机能,影响血液循环血管瘤破坏了肝脏的排泄机能。
肝脏能将胆色素、胆盐、胆固醇等从胆道排泄,血红蛋白在吞噬细胞内分解,最后成胆红素,它不溶于水,需和血浆蛋白结合成为血胆红素。
肝血管瘤增大并长期存在于肝组织中,致使周围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毛细血管扩张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可发生消化道的症状或出现黄疸、肝腹水等。
危害之五:影响其他器官功能,又发疾病管瘤及其诱发其它器官疾病。
肝血管瘤不论大小,多少,都有血流不畅的症状,所以导致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瘤扩张或静脉血管畸形使肝脏增大或增厚挤压腹腔,压迫胃影响消化;压迫胆管时导致黄疸;压迫肾时,造成肾积水,严重的导致肝硬化和肝坏死。
危害之六:瘤体过大易破碎,引起出血,危及生命肝血管瘤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程度后会发生破裂危及生命。
肝部血管瘤应注意什么
肝部血管瘤应注意什么肝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由局限性、异常的血管扩张组成,通常不会引起症状。
然而,一些肝部血管瘤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关注。
首先,肝部血管瘤的大小可能会影响其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小于3厘米的血管瘤通常是无症状的,可以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
然而,大于3厘米的血管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腹痛、肝区触痛、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等。
因此,对于大型或症状明显的肝部血管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其次,肝部血管瘤的位置也会对治疗选择和预后产生影响。
血管瘤可以分布在肝脏的不同部位,包括表面和深部。
表浅型血管瘤通常比较容易手术切除,而深部血管瘤则通常需要采取介入治疗或局部消融等方式进行治疗。
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到血管瘤的位置因素。
此外,肝部血管瘤的增大和破裂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血管瘤的增大,其内部的压力可能会增加,导致瘤内血管增生,进而增加破裂的风险。
肝部血管瘤破裂后可能引发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有破裂风险的肝部血管瘤,需要密切监测其大小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此外,肝部血管瘤的恶变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
尽管肝部血管瘤本身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癌变或恶性转化。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管瘤的变化,特别是出现恶性转化的迹象。
最后,对于患有肝部血管瘤的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避免过度饮酒、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
此外,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也是必要的,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血管瘤相关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肝部血管瘤虽然大多是无症状的良性肿瘤,但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大小、位置、破裂风险、恶变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复查,以确保其身体健康。
肝血管瘤_Gan Xue Guan Liu_36
肝血管瘤_Gan Xue Guan Liu一概述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
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
二病因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学说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
3.其他学说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三分类1.按病理可分为4型:(1)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内皮细胞瘤;(4)毛细血管瘤。
2.按照肿瘤大小分类:(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15cm;(4)特大血管瘤>15cm。
这种分类对于制定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临床表现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1.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和/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
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
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一、概念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四种类型,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二、临床特点瘤体较小(<5cm),生长缓慢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数是在查体时发现的。
瘤体较大(>5cm),生长较快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上腹胀满,尤其是进食后。
三、医疗目标肝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抑制瘤体生长,并使其萎缩消失,消除病人不适感。
四、护理评估1、介入治疗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等。
2、介入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瘤体生长是否得到控制和萎缩。
病人对活动的反应,能否安全地进行自理活动。
五、护理目标(一)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三)躯体不适感减轻或消除。
(四)预防或减轻术后并发症。
(五)情绪乐观,能够自我调整情绪。
六、护理问题(一)恐惧与预感手术痛苦和危险有关。
(二)疼痛与组织创伤、瘤体供血动脉被栓塞后缺血缺氧、体位不适、化学物质刺激等有关。
(三)自理能力不足与术后卧床、体力下降等有关。
(四)穿刺部位出血与穿刺、穿刺点压迫不当有关。
(五)发热与瘤体栓塞后坏死组织吸收有关。
(六)胃肠道反应与术中牵拉、栓塞剂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有关。
(七)尿潴留与术后平卧24小时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七、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治疗的方法、优点、效果,消除疑虑、恐惧,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
2、术前准备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练习床上排便;术前4小时禁食水;备好术中所需药物、沙袋、相关影像资料;并指导患者更换清洁病服。
(二)术中护理1、体位指导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头偏向一侧。
防止恶心、呕吐误吸而引起窒息。
2、术中监测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安慰紧张的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免介入治疗中血管痉挛,导致插管困难,影响治疗。
肝上有血管瘤怎么办,合理治疗是关键
肝上有血管瘤怎么办,合理治疗是关键一听到血管瘤很多人就不知所措了,其实血管瘤和肿瘤的区别很大。
肝上有血管瘤并不是多可怕的事情,通过手术治疗就能完全康复,对患者的伤害也比较小。
1、当查出肝血管瘤的时候,不要惊慌,如果在单个直径5厘米以下者,只要不再增长,一般对身体不会构成什么大碍,所以,临床上对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的小肝血管瘤,一般不需治疗;但日常上必须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肝部的猛烈碰撞。
2、小肝血管瘤患者虽然说不用治疗,但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去复查,同时在饮食应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少食牛、羊、猪、狗肉等发热性食物等。
3、同时还要多注意休息,这是肝血管瘤患者需要注意的,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晚上十点之前要进入梦乡,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
每天要保持八个小时以上的精致睡眠,尽量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可以进行散步、有氧体操等适当的活动。
4、如果超过了直径5厘米以上患者就需要做切除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
因此,原则上能切除的血管瘤尽量予以除,除非瘤体巨大,紧贴肝门或其他原因认为无法切除,才选择其他方法。
同时对于巨大的血管瘤无法切除时,采用术中微波固化技术,使瘤体机化变小,可缓解症状,减少因挤压而破裂出血的可能,少数病人可获二期切除。
但是一定要选择适合此手术方法的病人。
同时提醒,肝脏血管瘤患者的饮食应尽量不要吃的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怒暴怒,勿有太重心理负担,畅情志,可以做一些低强度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肝血管瘤注意
肝血管瘤也称肝脏血管瘤,一般情况下属于良性肿瘤,无需治疗,只有超过5公分并伴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才应该考虑治疗。
所以肝血管瘤患者不必恐惧,平时只要注意肝血管瘤的饮食禁忌,定期复查就行了。
实际上,肝血管瘤(也叫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只要不是太多或者太大,基本上不会影响肝脏功能。
肝血管瘤一般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和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可见于任何年龄段。
不过幼年的时候肝血管瘤一般很小,没有什么症状,不易察觉。
随着肝血管瘤的逐渐长大,病症往往到了中年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肝血管瘤与内分泌有关,理由是该症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肝血管瘤的病因与病毒性肝炎没有关联。
肝脏血管瘤可以长在肝脏的任何部位,可能单一,也可能多发,可能小到直径只有几毫米,也可能大到十几公斤以上。
有的时候,肝血管瘤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生长甚至自行消退了;有的时候(多见于青壮年)肝血管瘤会突然增长,并出现症状。
肝血管瘤严重吗;这个问题,这取决于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和大小。
无症状的5公分以下的肝血管瘤只需半年作一次超声波检查就行,无需治疗。
倘若肝血管瘤超过5公分且伴有症状,就应该考虑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彻底的方法,此外还有硬化剂注射、微波、放射、激光、介入栓塞等方法可以治疗肝血管瘤。
口服药对较大的血管瘤效果不佳。
肝血管瘤一点都不可怕,发现之后要保持平和心态。
平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不要让肝区受到外力碰撞以免肝血管瘤破裂。
要定期去医院作复查,另外就是注意肝血管瘤的饮食禁忌。
肝血管瘤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样化,要营养均衡,主食宜粗细粮搭配,并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果。
肝血管瘤患者要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东西,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
肝血管瘤的饮食禁忌详见如下:1、禁酒戒烟。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鸡蛋黄的每天食用量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要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等。
《肝血管瘤》word版参考模板
肝瘤康复散肝血管瘤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
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
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
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
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
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
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病情分析:病情分析:肝血管瘤,主要指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主要是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2-45%.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常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由于肝血管瘤属常见肝良性肿瘤之一,它在人体的生长中也有两种情况:大多数生长缓慢,甚至到了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临床上一般在单个直径5Cm以下者,只要不再增长,一般对身体不会构成什么大碍,所以,临床上对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的小肝血管瘤,一般不提倡治疗,但日常上必须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肝部的猛烈碰撞;只有少部分肝血管瘤出现某一年龄段突然猛长的情况,由于血管瘤长大对肝脏等脏器造成压迫,使之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就必须治疗了. 由上所知,小血管瘤多无症状,大血管瘤常有胀痛和其它压迫症状,如压迫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少数病人常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此症.(3)肝脏肿大:血管瘤长大时会引起肝脏肿大.(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肿.临床表现:小的病变多无症状经体检超声发现较大的病变可造成上腹不适或触及包块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脏显着增大临床表现< cm者多无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作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cm 以上者约%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肿块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感少数呈坚硬结节感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辅助检查:超声表现: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ct表现:()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增强扫描:①早期病变边缘显着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分钟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同位素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表现为无肿瘤染色边缘清楚锐利血管瘤显影时间较长mri:t 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 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鉴别诊断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增强环绕病灶周围见结节状强化影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移行最后整个病灶充填大多数血管瘤分钟时间基本变为等密度一般在~分钟造影剂消退为低密度对于≤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为多种多样:(1)中心部增强无边缘性强化(2)中心边缘混合性增强(3)弥漫性增强极少数病灶无增强或增强轻低于肝实质巨大型血管瘤中央因纤维化或血栓增强后中心部仍出现裂隙状低密度区勿误为肝癌治疗方法肝瘤康复散是专门治疗肝血管瘤的特效验方,是孔彪儒教授多年的心血结晶,患者只需按验方自行在当地中药店抓药,按要求服用即可,较传统少则上千多则数万的治疗费用相比,服用肝瘤康复散的总体治疗费用就要低得多,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承受。
肝血管瘤报告
肝血管瘤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一、病史回顾
患者xxx,男性,xx岁。
近期因体检发现肝脏内有一小叶结节,病理活检显示为肝血管瘤。
患者无肝胆疾病史。
二、影像学检查
1. B超检查
肝脏内发现一直径约x cm的无回声区,结节边缘清晰,形态
规则。
2. CT检查
①增强扫描:发现肝内圆形结节,直径x cm,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早期强化明显,20s达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弱化但仍
高于正常肝脏组织,残留期轻度弱化,结节周边未见明显强化。
3. MRI检查
①增强扫描:发现肝内圆形结节,大小约x cm,T1加权像低
信号,T2加权像稍高信号,增强早期几乎未强化,20s后开始逐
渐强化,到达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弱化但保持较高信号,残留期轻微弱化。
三、影像学诊断
肝血管瘤
四、治疗计划
考虑手术切除或肝动脉栓塞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进一
步评估。
五、结语
本例患者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结节,增强后呈强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结合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肝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肝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
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
二病因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学说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
3.其他学说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三分类1.按病理可分为4型:(1)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内皮细胞瘤;(4)毛细血管瘤。
2.按照肿瘤大小分类:(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15cm;(4)特大血管瘤>15cm。
这种分类对于制定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临床表现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1.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和/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
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
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
2024年肝血管瘤总结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临床医学》第十五章“肝胆疾病”,主要涉及第三节“肝血管瘤”。
详细内容包括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了解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3. 掌握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肝血管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难点: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肝血管瘤的定义及分类。
(2)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
(3)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4)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5)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肝血管瘤的形态。
(2)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讨论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关于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疑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2. 肝血管瘤的分类图解。
3. 肝血管瘤的诊断流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肝血管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阐述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答案:(1)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区不适、腹胀、腹痛等。
(2)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甲胎蛋白等)。
治疗原则为:无症状的小肝血管瘤可观察;有症状或体积较大的肝血管瘤可采用手术、介入、射频消融等方法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肝血管瘤的基本知识,对病例的分析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1)了解肝血管瘤的发病机制。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掌握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分析病例、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肝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肝血管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肝血管瘤的病例,让学生了解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肝血管瘤的定义及分类:讲解肝血管瘤的概念,介绍肝血管瘤的常见分类。
(2)临床表现:分析病例,让学生了解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3)诊断:讲解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4)治疗方法:介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1. 肝血管瘤定义、分类2. 肝血管瘤临床表现3. 肝血管瘤诊断4. 肝血管瘤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病例:患者,男,50岁。
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脏B超提示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患者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
问题:(1)请列举肝血管瘤的常见分类及临床表现。
(2)根据病例,简述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3)针对此病例,请给出三种可能的治疗方案。
答案:(1)肝血管瘤的常见分类: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
临床表现:无症状、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等。
(2)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肝脏B超、CT、MRI、实验室检查等。
(3)治疗方案:观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病例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肝血管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内科学指导: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肝⾎管瘤同其它部位的⾎管瘤临床表现⼀样,只是⽣长的部位险要,肝⾎管瘤初发时也分⽑细⾎管瘤、海绵状⾎管瘤、蔓状⾎管瘤,但到后期破坏肝脏组织达到百分之⼆⼗的体积,就能统称海绵状⾎管瘤。
其原因有:肝脏⽑细⾎管多在⼤⾯积的⽑细⾎管扩胀充⾎、破裂,反复蚕⾷肝组织。
静动脉⾎管畸形,形成瘤体,瘤体内有瘤腔,腔内有积⾎,因⾎液循环不充分,积⾎越积越多,肿瘤越胀越⼤,更严重的是压迫周边的⼤⾯积⽑细⾎管扩张、破裂,使肝内形成积⾎或积⾎湖⽽变形成⾎袋威胁⽣命。
由于肝组织的⼤量破坏,使肝功能根据破坏的程度⽽决定肝脏功能的下降程度,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病发症。
如:长期⼤便不成形、腹胀、头昏、⼼脏功能下降、失眼等诸多症状。
肝血管瘤ct的介绍
肝血管瘤ct的介绍
肝脏是一个比较大的器官,在腹部占有比较大的空间位置,因此,人们对于肝脏的认识还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肝脏的疾病却认识不清楚,肝脏疾病是非常多的,乙肝,肝硬化等等都是比较厉害的肝脏疾病,而肝血管瘤也是一种恶性的肝脏疾病,下面就来看看肝血管瘤ct的介绍吧。
肝血管瘤十分常见,主要有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
肝血管瘤的ct表现有如下特点:
①形态表现多种多样,平扫时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一般在30hu左右,偶可见钙化。
②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常多发,瘤体小,直径一般小于20mm。
海绵状血管瘤常单发,直径多大于30mm。
③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以边缘强化为主,多表现为局
灶性分布的结节增强,其后随着时间延长(延迟扫描)造影剂逐渐由边缘向中央弥散,最后变为等密度,少数病人可呈高密度影。
约1/5患者延迟扫描出现中央低密度区,呈圆形、卵圆形或裂隙状。
④个别病例表现不典型。
这些便是肝血管瘤的ct表现。
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大多数病灶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锐利。
肝血管瘤ct是检查肝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CT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发现肝癌、肝硬化等疾病,对于人体来说及早发现肝病是比较重要,这对于治疗肝病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时间成本,所以,希望无论是健康人士还是肝病患者对于肝血管瘤ct应定时做一次检查。
深刻领悟“肝脏血管瘤”的MR表现【读书笔记】
深刻领悟“肝脏血管瘤”的MR表现【读书笔记】※※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以下内容根据:登封市中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特此声明概述肝血管瘤极其常见,一般小于5cm,大于10cm称为巨大血管瘤,约半数为多发性。
肝血管瘤多位于肝脏包膜下,常累及右半肝,女性为男性的5倍。
多无临床症状,多为其他原因影像检查发现。
偶因肿瘤过大或破裂引起腹痛。
病理学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瘤及毛细血管瘤4种,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
病理上由相互连接的血管或血窦及疏松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呈海绵状,内衬单层内皮细胞,异常血管间有薄层纤维间隔,这些间隔可呈指状突入腔内,基质内可见钙化。
供血来自肝动脉系统,内部血流缓慢。
大的间隔内可见胆管结构。
瘤内可出现血栓、钙化及瘢痕形成及动脉-门脉分流。
影像表现约20%的肝血管瘤超声表现不典型,需进一步CT或MR,MR检查对肝血管瘤的检出很敏感。
肝血管瘤内为缓慢流动、非凝固的氧和血液,MR上典型的圆形或分叶状长T1、长T2信号,T1WI上信号与血液相近。
中等加权T2WI 为高信号,且随着或波时间的延长信号增高,TE值为120-180ms时仍为高信号,有定性诊断价值,与其他肝脏肿瘤不同。
当TR>2000ms及TE>100ms(尤其>160ms)是,血管瘤的信号与脑脊液相近。
据研究,血管瘤T2WI信号强度与瘤内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呈反比,而与其内缓慢流动的血液的管腔大小呈正比。
这种血管瘤信号随T2权重增加而保持高信号的特点称“灯泡征”。
该征对诊断有提示作用,但并非血管瘤的特征。
其他病变如富血管转移瘤(胰岛细胞肿瘤、肉瘤、嗜铬细胞瘤)及坏死与囊变的转移瘤也可见类似表现。
血管瘤一般边界清晰,较小者内部均匀,超过4cm的由于内部纤维化、出血、血栓形成、透明变性及囊性变而信号不均匀,其中透明变性者在T2WI 仅为中高信号,分隔为低信号,甚至可见中央瘢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 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 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 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 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 被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有待我们深入 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肝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 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 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 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 密度,有学者把这种征像简称为肝血管瘤特有的 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而肝癌的cT增强表现 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像,即为早期(动脉 期)整个病灶达到均匀或不均匀之高密度,随后 迅速下降与密度上升的肝实质密度接近,2-3min 肝实质CT值开始下降与继续下降的病灶密度接近, 从而出现两次等密度交叉征,然后对比剂迅速排 出,恢复到平扫时的低密度影。
诊断依据
1.B超 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 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 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 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 <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 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 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 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 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 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 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肝血管瘤:
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 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 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 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 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 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 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 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 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其二认为肝血管瘤 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少数病人常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此症。 3.肝脏肿大:血管瘤长大时会引起肝
脏肿大。 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
肿。
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前诊断肝 血管瘤的主要途径。
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 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 而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 血管瘤的可能。
发病机制
激素在新血管组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 类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结构——海绵状血管的 一部分,可能机制为类固醇如强的松等抑制了血 管壁胶原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类固醇具有激发 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报道称性激素可以促 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 样结构。同样临床研究证实,女性激素与肝血管 瘤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关联。一项长期随访调查表 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随访期间肿瘤增大, 但明显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疗者有 22.7%,其肝血管瘤直径增大,两倍于对照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依据
2.CT CT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 密度灶,可多发或单发。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脂肪肝内血管瘤密度较高。瘤内机化较 多时呈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有时瘤内可显示不 定形钙化。瘤体直径>5cm时,肝叶有明显的变 形,表现膨胀性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整齐。CT 增强造影对肝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 在与肝癌的鉴别上,肝血管瘤与肝癌在平扫图像 上多表现椭圆形低密度影,二者cT值(P>0.05) 亦无鉴别意义,因此增强检查必不可少。根据血 液在肝血管瘤中的特殊变化,“两快一慢”的CT 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必要检查手段。
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 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
区胀痛。 2.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
可触及包块,肝大。
肝血管瘤并发症
肝血管瘤 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
状。 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肝血管瘤总结
发病机制、表现、治疗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 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 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 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 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
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发生机制
疾病分类
(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 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 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 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 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 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 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 多。
临床表现
3.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 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增强 CT、增强MRI、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 诊。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 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 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 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肝 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静止不发 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 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