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三、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四、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 ,观察生长情况。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装
订
线
2.示教
1)细菌的生长现象
①液体培养基
②固体培养基
③半固体培养基
2)常用生化反应
①乳糖发酵试验
②Indol试验
③硫化氢试验
④尿素分解试验
四、实验结果
1.细菌接种试验
如左图所示在ⅠⅡⅢ区细
菌分布比较集中,在Ⅳ区
占布了二分之一的培养基
中,肉眼可见大量的单个
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
对大肠杆菌的分离
2.细菌的生长现象
1)大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
3)白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白色,葡萄串状
3.常用生化反应
1)乳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
2)Indol试验大肠杆菌+,肖氏沙门菌-
3)硫化氢试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4)尿素分解试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
五、结果分析
1.大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通过划布使单个细菌被分离出来。
2.细菌生长中大肠杆菌:具鞭毛,无芽孢;痢疾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白色葡萄球菌既表皮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3.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故分解各种糖后的产物也不相同,有的产酸,有
的尚有气体形成,借此可鉴别各种细菌。乳糖发酵试验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尤其重要。接种细菌若具有分解乳糖的酶,分解产酸就会使指示剂变色。如指示剂为酸性复红则变为红色;若有气体形成,则小倒管内有气泡集聚。
2)吲哚(Indol) 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
哚无色不能直接察见,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吲哚试剂),作用后能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则被肉眼所识别。
3)硫化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如硫
酸亚铁)或铅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氢量愈多,硫化氢试验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还原剂,能保持还原环境,使形成的硫化氢不再被氧化。
4)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值上升而变成
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是为阳性反应。
六、讨论心得
培养基配成后,灭菌要充分,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如果细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好氧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临床上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各种标本及带菌者所需检查的各种标本,往往并非单一的细菌,而且混有其它非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因此当对此标本需作出细菌鉴定时,就必须从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称为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另外,对已得到可疑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菌种保存等培养,称为纯培养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四区法:注意要严格无菌操作,灼烧后接种环要冷却,划线时用腕力,不要使接种环嵌入琼脂,各个分区要分明,在培养皿底部贴标签,倒置培养――防止细菌被冲散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本实验采用生化技术来区别不同性质的细菌。
本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待改进,或者替换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