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

合集下载

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67--植物保护•园艺园林 DOI:10.16498/ki.hnnykx.2017.002.018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 übn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重要农业害虫。

该虫具有分布范围广、寄主多、抗逆力强、迁飞扩散能力强、喜温且耐高温等特性,主要危害蔬菜、大豆、花生、玉米及棉花等多种作物,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甜菜夜蛾在我国发生危害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2]。

目前,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甜菜夜蛾的主要措施,但由于药剂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甜菜夜蛾种群长期处于较强的药剂选择压力下,已导致该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传统药剂[3-4]以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氟啶脲等新型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5-6]。

甲氧虫酰肼属于双酰肼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靶标害虫具有高度的选择毒性,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可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棉花、蔬菜、大豆、花生、烟草和果树等作物上鳞翅目害虫的防治领域[7]。

室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较高,在选择压力为50%~90%时,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升高10倍,5.7~12.7代就可产生抗药性[8]。

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已有部分 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范胜平1,周学强2,阳爱民2,何箕全3,陈 琼4,黄水金4(1.汝城县农业局,湖南 汝城 424100;2.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3.兴国县古龙岗镇人民政府,江西 兴国 342404;4.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摘 要: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配剂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

1.1.1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fibner)(或Laphygma exigua(Hfibner)),又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玉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具有分布范围广、寄主多、迁飞扩散能力强、喜温、耐高温等特性。

该虫属多食性昆虫,己知寄主达170种,涉及35科108属,主要危害蔬菜、棉花、烟草、玉米、花生、甜菜、花卉等植物。

甜菜夜蛾羽化后即可交配,雌蛾一生平均交配2次左右,最多的可达5--6次。

交配后即可迅速产卵,因而产卵前期比较短,一般在2天左右。

据Wakamttra等观察,甜菜夜蛾在25℃、光暗比为14:10的室内条件下,成虫在熄灯后5~7小时后开始交配,持续40--58分钟;田间为日落后5.5~8.5小时。

交配过的雌蛾在4.8xx1.5d内产下713士154粒卵;羽化后第一天晚上产下约全部卵量的40%;而未交配的雌蛾在5.3xx2.2天内产下371士175粒卵;羽化后交配延迟4d以上,会导致产卵量减少和孵化率降低【61。

在菊花、番茄等温室作物上,甜菜夜蛾的卵大多数产在土表以上10cm的植株叶片背面;在菊花上,幼嫩植株上的卵多于衰老植株上的卵。

甜菜夜蛾幼虫一般为五龄,少数幼虫有六龄。

甜菜夜蛾一龄幼虫具正趋光性,二龄幼虫有弱负趋光性,三、四龄幼虫分布不受光强度的影响,而五龄幼虫有强的负趋光性。

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主要群集结网危害,三龄后分散,幼虫取食多在夜间;四龄后食量大增,四.五龄幼虫食量约占幼虫全期食量的80.90%,是危害暴食期。

老熟后钻入4"'9em的土内吐丝筑室化蛹,如土表坚硬时,也可在土表化蛹。

马骏在豇豆田的调查表明,甜菜夜蛾卵和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但以负二项分布为主。

这种分布特征与幼虫的生物学习性是一致的,即幼虫喜群集取食,即使是老熟幼虫,只要条件适宜也不容易扩散。

1.1.2甜菜夜蛾的防治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前,甜菜夜蛾在我国仅是一种偶发性害虫,很少造成严重危害。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5(4)178~182 中国生物防治 Ch inese Journal of B i o logical Contro l 1999年11月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李广宏 陈其津 庞义(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D evelopm en ts of Research and Appl ica tion of Sp odop tera ex iguaNuclear Polyhedrosis V irusL I Guanghong CH EN Q ijin PAN G Y i(In st.of En tom o l.State Key L ab.fo r B i ocon tro l,Zhongshan U n iv.,Guangzhou510275,Ch ina)提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关键词: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分类号:S476.13甜菜夜蛾(S p od op tera ex ig ua Hünber)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

80年代前,该虫在我国尚属偶发性害虫,80年代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则逐步上升为一些农作物,特别是多种蔬菜的重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1~4]。

甜菜夜蛾是一种抗药性发展很快的害虫,在全球范围内,甜菜夜蛾对多类化学农药已产生高度抗性,而且生物农药B t 对它的防效也不理想[2,3,5],因此寻找其他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课题。

1949年,Steinhau s[6]首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分离到一株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 p od op tera ex ig ua nuclear po lyhedro sis viru s,SeN PV),此后,各国又有多株被分离。

研究表明,SeN PV是一种能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病原微生物[5,7~9],因此,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病毒的分离鉴定、毒力测定、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病毒制剂的研究以及田间应用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荷兰于1994年以SPOD2X为商品名,登记注册了第一个SeN PV杀虫剂[10]。

甜菜甘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甜菜甘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时ꎬ 适宜喷施ꎮ 可以使用的化学药剂有ꎬ 20% 除虫菊
酯 EC 或 20%杀灭菊酯 EC 2000 ~ 4000 倍液ꎬ 2 5% 敌
杀死 ( 溴氰 菊 酯) EC3000 ~ 4000 倍 液ꎬ 90% 敌 百 虫
EC 700 ~ 1000 倍液ꎬ 20% 速灭杀丁 EC 2000 ~ 3000 倍
一生能产卵 800 ~ 1500 粒ꎬ 最高记载达 2687 粒ꎮ 产卵
食时间也最长ꎬ 所以为害最严重ꎮ 第 1 代幼虫不但直
接为害幼苗ꎬ 而且也取食种株ꎻ 第 2 代幼虫不仅取食
甜菜块根的地上部分ꎬ 而且钻入块根ꎬ 使根冠与叶丛
分离ꎬ 叶片逐渐枯萎ꎬ 无法恢复ꎮ 8 月间ꎬ 幼虫暴食
叶片ꎬ 这时正是甜菜糖分大量形成、 积累和运输的时
对前面的腹足不发达ꎬ 腹足趾钩缺环单序ꎮ 第 1 对有
18 ~ 22 趾钩ꎬ 2 ~ 4 对有 18 ~ 27 趾钩ꎬ 臀足趾钩数为
作者简介: 王念平 (1970-) ꎬ 男ꎬ 硕士ꎬ 副教授ꎮ 研究方向: 农林作物有害生物防治ꎮ
※种植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1ꎬ Vol 41ꎬ No 04 7 7
3 龄以前幼虫均不隐蔽取食ꎻ 3 龄以后ꎬ 昼伏夜
身长 18 ~ 24mmꎬ 翼展 40 ~ 50mmꎮ 身体均为灰褐
出ꎬ 一般在 21 ∶ 00—22 ∶ 00 出现ꎬ 黎明前又潜伏于
黑色ꎻ 楔状纹杆状ꎮ 前翅前缘ꎬ 有 3 个互为等距的白
处ꎬ 即使是白天ꎬ 也不下地ꎮ 钻入包心甘蓝内的ꎬ 更
色ꎬ 略带红色ꎬ 肾状纹外缘白色ꎬ 有小白点ꎻ 环状纹
摘 要: 糖用甜菜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ꎬ 世界产糖量有 1 / 2 来自于甜菜ꎮ 甜菜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ꎬ 给新疆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甜菜夜蛾(Beet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

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等蔬菜都有危害。

危害特点一般以食叶为主,危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甜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0毫米,体灰褐色。

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斑1个,内方有环形斑1个,外缘线由一列黑色三角形斑组成。

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卵圆球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卵粒成块状,每块一般有卵10余粒,单层或2~3层重叠,上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2~27毫米。

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1明显的白点。

蛹体长约12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外突。

臀棘上有2根刚毛,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发生特点华北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5~6代。

世代重叠。

长江以北地区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华南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为害。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块、土缝、枯枝落叶的浓荫处,夜间活动最盛,趋光性强而趋化性弱,卵多产于叶背面、叶柄部或杂草上,卵块l一3层排列,上覆白色绒毛。

每雌可产卵100~600粒。

卵期2~6天。

幼虫共5龄,也有6龄。

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为害,拉丝结网、取食叶肉。

甜菜夜蛾成虫特征

甜菜夜蛾成虫特征

甜菜夜蛾成虫特征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成虫特征独特而引人注目。

本文将从体形特征、翅膀、触角、口器和颜色等方面,介绍甜菜夜蛾成虫的特征。

甜菜夜蛾成虫的体形较小而纤细,一般体长约为1.5-1.8厘米。

其身体呈圆柱状,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较小,具有复眼和口器。

胸部较宽大,具有三对腿和两对翅膀。

腹部较长,由多个节组成,末端有一对发达的生殖器。

甜菜夜蛾成虫的翅膀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成虫具有两对翅膀,前翅和后翅。

前翅呈三角形状,较大而宽阔,翅膜坚韧,通体呈淡灰色或淡褐色,上面有明显的黑色纹路。

后翅较小而短,呈灰色或淡黄色。

甜菜夜蛾成虫的触角也是其特征之一。

触角位于头部的两侧,呈细长的丝状结构。

触角通常比身体稍长,具有良好的触觉功能,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和寻找食物。

甜菜夜蛾成虫的口器适应其食性特点。

成虫具有一对下位针状口器,用于刺入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吸取植物汁液。

口器较长而细,尖端锐利,能够轻易穿透植物组织,造成植物的损伤。

甜菜夜蛾成虫的体色也是其特征之一。

成虫的体色较为多样,常见的有灰色、棕色、绿色等。

这种变异的体色有助于甜菜夜蛾成虫在植物上的伪装和保护,使其更难被敌害捕食者发现。

总结起来,甜菜夜蛾成虫具有体形纤细、翅膀宽阔、触角细长、口器针状和多样的体色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甜菜夜蛾成虫在农田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但同时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甜菜夜蛾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性诱剂在甜菜夜蛾上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

性诱剂在甜菜夜蛾上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

诱蛾 量 t, 测 报灯 诱蛾

( 三 )记载方 法
在 整 个 监 测 期逐 日 记 录诱 获 数 量 ,每 日查虫 时间 为上午 1 0 : 0 0 ,结 果记入害虫性诱情况记载表 。
大 量杀伤天 敌 ,较大程 度上弱化 了天 敌 的控制作 用 ,更有甚 者利用 高度农 药进 行防 治 ,造成 害虫再度猖 獗。为 有 效控制甜菜 夜蛾 的危害 ,作 者进行 了, I 生 诱剂监测与防 治试验 示范研 究。 昆虫性诱剂是一种 灵敏度高、 无毒 、不杀伤 天敌 、不 污染环 境的无 公 害 昆虫信 息素 ,国内外都 非常重视 发展 和应 用这 项技 术。该技术 是利用 昆虫为引诱 同种异性 以完成交 配所产 生 的化学信 息素 ,进 行群集诱 捕的一
生很可能较 2 0 1 2 年偏重 。
( 二 )佳多测 报灯对甜 菜诱蛾 在
田间诱捕效果
测报灯全年共诱甜菜夜 蛾 6 7 头, 其 中 :6月 份 共 诱 蛾 1头 ,7月份 共
诱蛾 9 头 ,8 月份 共诱 蛾 4 6 头 ,9 月
份诱到蛾 1 1 头。 性 诱 捕 器和 佳 多测 报 灯 相 比 ,6

蚌7 1 。 N
o ¨ 廿7 1 0 ~ g
性诱剂 诱杀甜 菜夜蛾数 量整体 效果好 于测报 灯诱蛾 量 ,值得 在全市 大面积 推广应用 。 ( 三) 从 试验 情况 来看 ,性诱剂 诱芯 及水盆诱 捕器 非常适于孟 州市大 田甜 菜夜蛾 的诱捕 工作 ,其诱 雄蛾数
量大 ,可极大 减少雌 雄交配 ,从而减
3 9 3头 、4 7 1 头 ,共 1 4 4 5头 ,平均每
Ⅲ H m∞ Ⅲn
台4 8 1 . 6 7 头 。9月 份 ,1 号 、2号、3

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展望

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展望

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展望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展望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多食性害虫。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淮河以南地区蔬菜等作物上的灾害性害虫,同时对多种农药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抗性甚至比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还要高,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更大。

1Bt防治甜菜夜蛾的研究进展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ensis(简称Bt)是一种昆虫病原细菌,是应用最早的微生物杀虫剂之一,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

然而,许多重要的农业昆虫对Bt不太敏感,一系列Bt制剂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目前许多国家发展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与筛选,以期获得对甜菜夜蛾等害虫有较高毒力的特异性菌株。

我国也分离出了一些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如K9805,K9903,它们中所含有的cry1 E基因对鳞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天津新星兽药厂试生产的制剂Bt15A3用于防治蔬菜害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杀虫效果。

在Bt制剂中添加增效因子或基因,提高Bt制剂的杀虫效果,是目前研制Bt的一个趋势。

祁红兵等(2003)从Bt菌株中筛选出两株几丁质酶活性高的菌株QB51和HD7,研究表明这两个菌株的诱导培养液均能提高Bt菌株DL5798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毒力;对小菜蛾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野生菌株ybt8031中含有Cry1Ac和cry等基因。

2病毒防治甜菜夜蛾的研究进展19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到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NPV,我国于1978年也分离到甜菜夜蛾的SeNPV。

1994年,荷兰第一个登记注册了SeNPV杀虫剂。

由于大多数昆虫病毒的杀虫谱有限,因以筛选具广谱特性的杀虫病毒并商品化是生产上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目前,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等广谱性杆状病毒均能感染甜菜夜蛾。

抗药性甜菜夜蛾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抗药性甜菜夜蛾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蔬菜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 . 近年来 ,随 着蔬菜面积和复种指数的增加 、 农事管理和农 田生 态系统的变化 ,以及气侯逐渐转暖等因素,更适于 甜菜夜蛾 的发 生 为害 ,因而在 许多地 区都 有 猖獗成 灾 的趋势。同时 ,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 ,使甜菜夜 蛾的抗药性不论从农药品种上还是从强度上都有显
幕 卫 ,刘 峰 ,张 文吉
2 11) 70 8 ( 中国农业大学 应用化学学 院 .北京 109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泰安 004
甜 菜 夜 蛾 (pdpe 妇m)隶 属 于 鳞 翅 目、 Soota r 夜 蛾科 ,是 一 种 食 性 杂 ,抗 药性 强 的 害 虫 。2 o世 纪8 0年代 以前 ,甜 菜 夜蛾 在 我 国 尚属偶 发 性 食 叶 害虫 ,是 作为菜 田次 要 害 虫 顺 带 防 治。 8 代 后 0年 期尤其是进 入 9 0年代 以来 ,它 已逐 步 上 升为 多 种
观要求较高 ,甜菜夜蛾为害后造成 的虫伤会不 同程 度地影 响蔬菜 的 价格 ,给这 些基地 的蔬 菜生 产造成
极 大 的影 响 。 1 危害作物 种 类
甜 菜夜蛾 危 害大葱 、甘蓝 、大 白菜 、芹菜 、菜
花、胡萝 、芦笋、蕹菜、苋菜 、辣椒 、豇豆 、花 椰菜 、茄 子 、芥 兰 、番 茄 、菜 心 、小 白 菜 、青 花
著增 加 ,成 为蔬菜 生产 中难 以解 决 的 问题 甜菜 夜蛾 大发 生时 、啃光 植株 的 叶片 ,剥 食茎 秆 ,还 能 钻 蛀 辣 椒 、茄 子 、番 茄 等 果 实 ,造 成 烂 果 、落 果 、降低 产量 和品质 ,严重 时整 片作物 被迫
翻耕重种 。由于其抗药性强、食量大 、夜出性等特 点 ,往 往在一 夜之 间造 成毁 灭性灾 害 。特别在 一些

云南省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云南省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为 及 时准 确 预报 该 害虫 的发 生 提 供理 论 依 据 , 对促
进蔬 菜 害虫 的综 合 治理 有着 重要 意 义 。
基 金 项 目 : 家 农 业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技 专 项 国
用 人 工合 成 甜菜 夜 蛾 雌 性 激 素 硅 胶 颗 粒 简 易
水 盆 诱捕 器 ,在 虫 源采 集 地诱 集 田间成 虫 ,6 6 7m

陈 宗麒 , 通信 作 者 , — i:o g ih n 5 6 . I E malzn qc e 5 @1 3C n O
畏 氨 象 ( 术 ) 学 版
2 0( 8)6 - 4 01 1 : 0 6
J R A FG A G IN E E A L S OU N LO H N J GV G 丁 B E A 一 6O —
D I 03 6 /i n10 — 5 72 1 .8 2 O : .8 5js . 1 3 4 .0 01 . 0 1 .s 0 0
限制 作 用 。
关键 词 : 菜 夜 蛾 ; 活 史 : 物 学特 性 甜 生 生
甜菜 夜 蛾 ( p dpeaeiu in r 是鳞 翅 日 S o o t xg aHt e) r b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
夜 蛾 科 昆虫 . 一 种 间歇性 大发 生 的农 作 物重 要 害 是
依 次类 推 。 20 0 0年 8 从 化 蛹开 始 、0 1年从 产 卵 开 始 , 月 20 分 别 记 录甜 菜 夜 蛾幼 虫 取 食 、 皮 、 亡 及 生 长 情 蜕 死 况 . 录各 成 虫 羽 化 、 卵 、 孵 化 、 虫 蜕 皮 及 老 记 产 卵 幼 龄 幼虫 化蛹 的时 间 . 集气 象数 据 。 收

不得不防的“大胃王”,甜菜夜蛾

不得不防的“大胃王”,甜菜夜蛾

浙江园林不得不防的“大胃王”,甜菜夜蛾甜菜夜蛾食性广,很多种的园林花卉、植物,诸如马蔺、百日草、紫叶甜菜、康乃馨、芦荟、菊花、鸡冠花、朱砂根等都会有受到其侵害的可能。

另外,因甜菜夜蛾的抗逆性抗药性极强,所以往往能够在较大的生态范围内暴发成灾。

因此,近年来,在不少的园林绿化项目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花卉、苗木遭受到或者是遭受过这种间隙性发生,又具有暴食性的虫害———甜菜夜蛾的侵害。

甜菜夜蛾,别名贪夜蛾、夜盗蛾、白菜褐夜蛾、玉米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

在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其一年发生5代至6代。

甜菜夜蛾,其蛹在土内越冬。

4月至11月间,甜菜夜蛾均会发生。

特别是6月的下旬,是甜菜夜蛾羽化的盛期。

羽化后的甜菜夜蛾成虫会对糖、醋液,以及发酵液等,均有着较强的趋化性,对黑光灯也有着趋光性,且有一定飞翔能力,但多是昼伏夜出。

白天,该虫的成虫多藏于叶丛、土缝,或杂草中。

即便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扰,也基本上只是稍微地移动下,而阴天则是全天活动。

甜菜夜蛾成虫多会在下午羽化,黄昏飞出,且又是以黄昏至上半夜最是活跃。

以晚上的8时至12时为盛。

雌蛾在羽化后的数小时即可以进行交配。

此时,常见雌雄成虫追逐、交尾和产卵。

而在这以后,甜菜夜蛾还需待卵成熟以后才会产卵。

一般第2天就可以开始产卵了。

而羽化后的第3天至第5天内产卵最多。

通常6月,多产的是第1代卵。

卵,多是产在花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叶柄处或者是杂草上等。

每一雌成虫每次产卵的数量会较大,且卵的上面覆盖有白色绒毛,一般是不能够直接看到卵粒的。

到6月的中旬时,就有幼虫开始作害了。

一般,第1代甜菜夜蛾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第2代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第3代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第5代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第6代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另外,甜菜夜蛾为不完全世代。

一般,初孵的甜菜夜蛾幼虫主要会群集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而仅留剩叶片的表皮,形成不规则的透明白斑。

一种快速鉴别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一种快速鉴别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一种快速鉴别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赵晓峰;杨安頔;张茂新【摘要】描述了一种快速准确区分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方法.甜菜夜蛾雌、雄蛹的主要区别是:雌蛹第8腹节腹面有一较短的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第9腹节腹面有一长的纵裂缝,裂缝两侧有半圆形瘤状突起.成虫期雌、雄蛾主要区别是:雄蛾体色较浅,腹部狭长且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体色较深,腹部末端浑圆,毛簇较短,生殖孔清晰可见.以此标准所建立的甜菜夜蛾雌雄蛹及成虫的快速鉴定方法,对于田间性比、预测和种群动态以及人工饲养等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5页(P1066-1070)【关键词】甜菜夜蛾;蛹;成虫;性别;鉴定【作者】赵晓峰;杨安頔;张茂新【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4;S433.4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又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是一种世界性分布、以为害蔬菜为主的多食性害虫。

在蔬菜中,受害最重的是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蔬菜(洪晓月等,2007)。

迅速准确鉴别甜菜夜蛾蛹和成虫雌雄性别,对于了解其田间性比和预测种群动态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甜菜夜蛾作为重要的实验材料,被应用于大量科研试验中,对其蛹及成虫性别的准确鉴别将有助于以上各种研究实验的开展。

有关甜菜夜蛾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已有报道(洪晓月等,2007;赵舰,2011),但关于甜菜夜蛾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鉴别特征未见报道。

李建勋等(2008)曾用产卵孔来鉴别甜菜夜蛾蛹的雌雄性别,但具体的鉴别特征未见报道。

为此作者对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总结出了快速鉴别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鉴别方法。

外源注射PBAN对甜菜夜蛾求偶、交配与产卵作用初步研究

外源注射PBAN对甜菜夜蛾求偶、交配与产卵作用初步研究

w t h s f oijcin cnrl,b ttefmae al go cre al r h s eut sgetd ta B i toeo — et o t s u h e l cln curde re .T eersl u g s h t AN h n n o o s i i s e P
P oet n,C iee a e f r utrl c ne ,B in 1 0 9 ,C i rt i co hn s Acdmyo Agi l a i cs e ig 0 13 hn c u Se j a)
Ab ta t F m ae c l n s r c e l al g, ma i g a d v p s i n b h v o s f h e t a my r i tn n o i o i o e a i r o t e b e r wo m S o o e a e iu we e t p d ptr x g a r
e r y n h a i g d r t n a d n m b r o g s l i e e l n r a e b i u l s c mp r d t h s a l ,a d t e m tn u a i n u e f e g a d p r f mae i c e s d o v o sy a o o ae o toe
射 P A 的 雌 蛾 出现 求 偶 行 为 。这 为 验证 甜 菜夜 蛾 P AN 的 功 能 提 供 了依 据 , 为 遗 传 改 造 P AN 基 因干 扰 成 虫 B N B 也 B
交 配达 到 无 公 害 防 治 开拓 了 思路 。
关键词
甜 菜夜 蛾 ; P A 求偶 ; 交 配 ; 产 卵 B N;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 1 . 9 9ji r 0 2 —14 . 0 0 0 . 1 OI 0 3 6 /.S L 5 9 5 2 2 1 . 50 1 S

环境因素和食料对甜菜夜蛾人工种群的影响

环境因素和食料对甜菜夜蛾人工种群的影响

环境因素和食料对甜菜夜蛾人工种群的影响摘要甜菜夜蛾已成为我国一些农作物,尤其是多种蔬菜的重要害虫。

目前在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防治等方面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甜菜夜蛾。

室内大量饲养是进行各项研究的前提,并已在各科研机构中开展,但在食料和环境因素的控制上各有不同。

就食料和环境因素对甜菜夜蛾种群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开展甜菜夜蛾实验室种群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甜菜夜蛾;环境因素;食料;人工种群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079-02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达35科108属138种,包括多种作物和蔬菜。

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甜菜夜蛾的发生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与此同时,甜菜夜蛾的抗药性日趋严重,导致甜菜夜蛾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成灾。

为了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危害,目前在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防治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需要繁殖大量的甜菜夜蛾。

现就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系统的影响因素阐述如下。

1温度温度是影响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其对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

但由于试验虫源、寄主食料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1.1温度对卵的影响低温对卵影响较大。

在过冷却点的研究方面,kim等的报道表明,在甜菜夜蛾的所有虫态中,卵的过冷却点最低(-26.8±2.9℃),其在0℃以下温度中的存活能力也最强[1]。

但江幸福等研究表明,卵的耐低温能力不如其他虫态[2]。

这可能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而造成的。

在江幸福的试验中,卵低温处理时间为24h,而kim的试验中低温处理时间小于8h。

影响昆虫过冷却点的因素很多,如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季节的虫源以及昆虫本身的生长发育状况,野外和室内饲养的种群、取食状态,以及过冷却点的测定方法等。

菠菜病虫防害:菠菜甜菜夜蛾的防治和治疗

菠菜病虫防害:菠菜甜菜夜蛾的防治和治疗

05
关于菠菜甜菜夜蛾的防治和治 疗的结论和建议
对于菠菜甜菜夜蛾的防治的结论和建议
生物防治
使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减 少甜菜夜蛾的繁殖,提高防治效
果。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等,但需 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 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 残体,减少越冬虫源,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
对于菠菜甜菜夜蛾的治疗的结论和建议
药物治疗
使用药剂进行治疗,如杀虫剂等 ,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 方法,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影响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越冬虫源,提高植株抗病
能力。
生物防治
使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减 少甜菜夜蛾的繁殖,提高防治效
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成功的防治案例
案例一: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 使用生物农药能够有效地预防菠菜甜菜夜蛾的发生,同时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 害。
• 在防治案例中,农民在菠菜生长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有效预防 了甜菜夜蛾的繁殖和危害。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还能保证人体健康。
成功的防治案例
案例二: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施药方法
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合理 配制药液,采用喷雾方式 进行施药。
03
菠菜甜菜夜蛾的治疗
物理治疗
灯光诱杀
利用甜菜夜蛾的趋光性,在菠菜地周 边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 杀。
人工捕杀
在菠菜地人工捕捉甜菜夜蛾的成虫, 集中销毁。
生物治疗
天敌控制
利用甜菜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对甜菜夜蛾进行 控制。
• 当甜菜夜蛾数量增多,危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理。使用适量的化学农药可 以有效地杀死甜菜夜蛾,减轻危害。但需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 成伤害。

人工饲养甜菜夜蛾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人工饲养甜菜夜蛾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人工饲养甜菜夜蛾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作者:***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年第06期摘要:以人工饲养甜菜夜蛾为研究对象,对其全世代产卵量、卵的孵化率、消亡率、消亡原因等进行观察研究,获得了甜菜夜蛾生命表编制和生命表分析,从而为实验室提供试验种群、室内大量繁殖甜菜夜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甜菜夜蛾;生命表编制;人工饲养;种群存活;生命表分析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6-0028-03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杂食性世界害虫[1]。

甜菜夜蛾原产于亚洲南部,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昆虫,但经常在温带地区发生危害,尤其在印度、埃及和中东地区发生频繁[2],可危害蔬菜、麻、烟草、棉花、蚕豆等作物。

2000年在辽宁突然爆发成灾,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极大。

试验在参考多种成功的饲养方法和经验的前提下,对甜菜夜蛾进行室内人工饲养,并编制了特定生命阶段的生命表,从而为实验室提供试验种群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供试虫源:甜菜夜蛾(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2)饲养器具:30 mm×100 mm玻璃指形管,5 000 mL大烧杯,直径150、120 mm培养皿,罐头瓶,小广口瓶,纱布,医用胶布,脱脂棉,蜡纸,剪刀,镊子等;3)饲料:成虫及幼虫饲料原料均从市场上购买,并于4 ℃冰箱中储存备用[3]。

1.2 试验方法1.2.1 生命表编制生命表是反映昆虫种群数量变动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一种方法,它以列表的形式来记述昆虫各种虫态死亡数量及原因,并寻求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从而为发生量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在生态学中生命表主要应用2种形式,分别是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此外,还有动态混合生命表和图解式生命表。

试验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甜菜夜蛾的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消亡率、消亡原因,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消亡率、消亡原因,老熟幼虫的存活率、消亡率、消亡原因,蛹的存活率、消亡率、消亡原因以及成虫的存活率、消亡率、消亡原因等结果因素,对甜菜夜蛾的整个生命周期做观察和试验,并通过试验来总结甜菜夜蛾适宜的生活条件、生活规律以及人工饲养甜菜夜蛾的技术,以期能在实验室中使甜菜夜蛾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发育健康和大量繁殖,从而应用于试验研究工作中。

洛阳市甜菜夜蛾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

洛阳市甜菜夜蛾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

洛阳市甜菜夜蛾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作者:***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6期甜菜夜蛾是遍布于全球、周期性暴发的一类杂食性害虫,具有假死性、隐蔽性、暴食性等特点。

初孵幼虫聚集在叶子背面,吐丝结网,在网内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形成透明的小孔;幼虫3龄后,开始分散损害叶片,可将叶片啃食成缺刻,甚至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洛阳市秋作物种类较多,甜菜夜蛾在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秋作物上发生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

现就甜菜夜蛾在洛阳市的发生现状、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简要概述,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一、甜菜夜蛾发生现状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自2018来以来,甜菜夜蛾在秋作物上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在洛阳市主要种植作物玉米、花生、大豆上的发生面积也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甜菜夜蛾在玉米、花生、大豆上的百株虫量不断增加。

夏季温度偏高,降雨偏少,加之近年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的变化,为甜菜夜蛾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导致其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发生程度不断增强。

但在全市植保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明确甜菜夜蛾在洛阳市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探索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策略和高效药剂,有效遏制了甜菜夜蛾在局部地块的暴发为害。

二、影响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因素(一)气候条件夏季降雨量和温度是影响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程度最敏感的因子。

若夏季高温干旱少雨,甜菜夜蛾发育进程加快,成长周期相对变短,导致世代重叠更加严重,有利于甜菜夜蛾在局部地区暴发为害,例如,洛阳市2022年夏季平均气温27.1℃,较常年同期气温明显偏高1.4 ℃,为1961年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平均降水量297.7 mm,较常年同期降水量略偏少2%,有利的气候条件,导致甜菜夜蛾在洛阳市局部地块发生较重,仅秋作物发生面积达147.82 hm2,是近年发生面积最大的年份。

甜菜夜蛾的幼虫和蛹耐湿性较弱,若幼虫连续5 d食用湿润的叶片,幼虫成活率会降低80%以上。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作者:王春蕾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年第01期摘要:作为一种世界性杂食性害虫,甜菜夜蛾对田间危害极大。

介绍甜菜夜蛾的分布情况,描述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总结甜菜夜蛾的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为防治甜菜夜蛾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甜菜夜蛾;特性;分布;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2)01-0019-02收稿日期:2021-11-13作者简介:王春蕾(1981—),女,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病虫害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又名贪爷蛾、玉米小夜蛾、玉米青虫,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分布较广的世界性害虫,也是一种抗药性强的杂食性害虫。

目前,已知寄主植物170多种,其中我国记载有70余种,包括棉花、玉米、芝麻、花生、大豆、烟草、番茄、豇豆、白菜、大白菜、甜菜、葱、花卉等。

2000年以来,甜菜夜蛾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日渐严重,危害最重的是秋白菜、大葱和番茄。

因此,研究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殖生存变化规律,对预防甜菜夜蛾大爆发、减少作物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1 甜菜夜蛾分布情况甜菜夜蛾原产于亚洲南部,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昆虫,常在温带地区造成危害,印度、埃及和中东地区发生频繁。

1880年左右迁入夏威夷,后逐渐扩散到美国、墨西哥等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

英国CAB(1972)描述的甜菜夜蛾世界分布图,覆盖了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纬57 °以南广大地区和整个非洲、大洋洲。

甜菜夜蛾在我国北纬35 °~57 °地区均有分布。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甜菜夜蛾在我國仅为偶发性害虫,危害不重。

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甜菜夜蛾已遍及20个省市区,成灾率高,危害较严重。

甜菜夜蛾通常在温度较高和可食用作物充足的地区为害较重,并呈现从南向北世代数逐渐减少的分布特点。

棉花上甜菜夜蛾的防治

棉花上甜菜夜蛾的防治

棉花上甜菜夜蛾的防治甜菜夜蛾又名为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当前一种世界性顽固害虫。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棉区蔓延开来,其危害性也日益加剧。

通常棉田的害株率在60%,严重的高达100%。

加强对此害虫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棉花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1生活习性1.1卵和幼虫卵呈白色,圆馒头形,其表面包括一些隆起线,呈放射状。

幼虫的体长为22 mm,体色多变,包括浅绿、暗绿、灰褐色、黑褐色等。

黄白色纵带位于腹部体侧气门下线处,有的还有粉红色。

大龄幼虫具有假死特性,而幼虫进入老熟期则开始吐丝化蛹。

蛹黄褐色,大长约10 mm。

1~2龄幼虫,只吃叶肉,会威胁到幼嫩叶片、顶尖生长点、幼蕾等。

大龄幼虫主要危害的部位包括棉花的叶片、蕾、花与铃。

1.2成虫体长大约10~14 mm,翅展为25~34 mm。

体灰褐色。

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斑1个,内方有圆形斑1个,后翅为银白色。

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与趋杨树枝把性。

昼伏夜出,白天会选择在杂草丛、土缝中、其它植株茂密的阴凉地方隐藏。

一般在20:00-23:00活动最旺,包括取食、交配、产卵等。

2危害特点2.1食性杂该幼虫会危害多种农作物,常见的有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

2.2突发性出现甜菜夜蛾地区,害虫量平均每百株超过100头。

严重地区超过1 000头。

一般西部水旱轮作的棉田出现的虫量比东部沿海的棉田要少。

而长势好的棉田少于长势差的,盐分低的少于盐分高的地区。

2.3为害时间较长由于甜菜夜蛾会世代重叠,通常为害时间由5月下旬起,延续到9月中旬为止。

而7月中旬-8月底最为严重。

2.4寄主多该害虫具有迁飞性。

不仅可以停在本地越冬,也能迁飞到其它地区。

因而,增加了预报难度,也极易错失最佳的防治时期。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的推广与其它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为该害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和食物。

因而有助于它们在各种寄主之间迁移及繁殖。

2.5抗药性增强多年来,防治甜菜夜蛾的方式主要为菊酯类和相关的有机磷类杀虫剂。

种植生姜如何防治甜菜夜蛾?

种植生姜如何防治甜菜夜蛾?

种植生姜如何防治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又叫玉米夜蛾、玉米小夜蛾、玉米青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幼虫蚕食或剥食叶片造成为害,低龄时常群集在心叶中结网为害,然后分散分害叶片。

近期有种植生姜的网友咨询耕种帮:甜菜夜蛾对生姜有哪些危害?甜菜夜蛾什么时候发生?种植生姜如何防治甜菜夜蛾?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甜菜夜蛾对生姜的危害甜菜夜蛾以幼虫取食生姜叶片,初孵幼虫在叶背面集聚结网,啃食叶背面叶肉,只留上表皮,不久干枯成孔。

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开始分散危害。

4龄后食量大增,生姜叶片被咬成条状薄膜或破孔,叶片上成不规则破孔,上均留有细丝缠绕的粪便。

老熟幼虫可食尽叶片仅留叶脉。

5-6龄幼虫一夜可吃甜菜叶16-24.8cm2,占幼虫总食量的88%-92%。

酷暑季节还可食栖于作物顶部,造成嫩头枯萎,还可潜入表土危害作物根部,为害严重时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

生姜甜菜夜蛾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

在广东每年发生10~11代,长江以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山东烟台、青岛、菏泽每年发生5代。

2、越冬。

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在***带和热带地区全年可生长繁殖为害。

3、发生时期。

7~8月份为害较重。

4、环境因素。

最适宜的温湿度20~23℃,相对湿度50%~75%。

成虫有趋光性。

甜菜夜蛾在黄淮地区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

翌年6月中旬始见越冬成虫,第一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四、五代分别发生在8月至10月份,第五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化蛹越冬。

1、2龄幼虫吐丝结网,群集叶部为害,食量小,抗药性弱,3龄后食量大增,并分散为害。

当葱管啃透后,钻入葱管内隐藏并取食叶肉,只留下外表皮,进入暴食期后把葱叶吃光,只剩下地下部分,造成毁产绝收。

甜菜夜蛾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土缝、葱、叶菜类、草丛间等隐蔽处,夜间活动旺盛,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即晚7-10时和早上5-7时进行取食、交配、产卵,成虫有较强的趋光趋化性,受惊吓时作短距离飞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 虫 学 报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 August 2003 , 46 (4) : 494 - 499
ISSN 045426296
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
罗礼智 , 曹卫菊 , 钱 坤 , 胡 毅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摘要 : 在 (27 ±1) ℃, 光周期 L14∶D10 的条件下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的交配行为及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成 虫在羽化当晚即可进行交配 , 交配率以羽化后头三个晚上的较高 ( > 82 %) , 但从第 4 天起则显著下降 。成虫一天中的交配 时间出现于 23 : 30~05 : 30 之间 , 交配高峰出现在 01 : 30~02 : 30 和 03 : 00~04 : 00 之间 , 其中以第 1 高峰的发生频率较 高 。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从 22~191 min 不等 , 但以 30~பைடு நூலகம்0 min 的为多 (4018 % , n = 97) , 60~90 min 的次之 (1914 %) , 超过 180 min 的较少 (1012 %) 。另外 , 交配持续时间与蛾龄紧密相关 。蛾龄越大 , 交配持续的时间越长 , 且差异显著 。雄蛾一 生的交配能力由 1~11 次不等 , 但受性比的影响显著 : 在性比为 1∶1 的条件下 , 雄蛾平均交配次数仅为 310 次 , 而在 2 ♀∶1 ♂至 5 ♀∶1 ♂时 , 则增加到 511~610 次 。雌蛾交配比例及次数受性比的影响也很大 : 没有交配的雌蛾比例从 1∶1 时的 813 % 增加到 5 ♀∶1 ♂时的 32 % , 仅交配一次的比例从 1617 %增加到 3817 % , 而交配 ≥5 次的比例则从 25 %下降到 0 。最后 , 对 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 甜菜夜蛾 ; 交配行为 ; 交配能力 ; 性比 ; 交配持续时间 ; 性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 : Q9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45426296 (2003) 0420494206
Mating behavior and capacity of the beet armyworm , Spodoptera exigua ( Lepidopt2 era : Noctuidae)
LUO Li2Zhi , CAO Wei2J u , QIAN Kun , HU Yi (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2 es , Beijing 100094 , China) Abstract : Mating behavior and capacity in the beet armyworm , Spodoptera exigua ( Hübner)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27 ℃ ±1 ℃, L14∶D10)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males and females were able to mate on the first night , and all males and females observed completed their mating on the second night after emergence. The mat2 ing rates on the first three nights were relatively high ( > 82 %) ,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fourth night ( < 50 %) . Daily mating activity occurred from 23 : 15 to 05 : 30 , and peaked from 01 : 30 to 02 : 30 and from 03 : 00 to 04 : 00 , with a higher frequency in the first peak. Mating duration of the moths lasted from 30 to 60 minutes (4018 % , n = 97) , followed by 60 to 90 minutes (1914 %) , and in some cases (1012 %) lasted more than 180 minutes. Fur2 thermore , mating durations wer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th age : in the older moths it lasted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in the younger ones. Lifetime mating number for a male was from 1 to 11 , with an average of 5101 However , mating ca2 pacity of a ma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perational sex ratio. The lifetime mating number of males was only 310 in average when a male was confined with one female , but increased to 511 - 610 when a male was confined with 2 - 5 females. On the other hand , the percentage and frequency of female mated were also tied to sex ratio. This could be demonstra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percentage of unmated female increased from 813 % to 32 % , and once2mated females from 1617 % to 3817 % , at a sex ratio of 1 : 1 and 1 ♂: 5 ♀, respectively ,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s that mat2 ed more than 5 times decreased from 25 % to 0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ap2 plication of sex pheromones to control the beet armyworm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 Spodoptera exigua ; mating behavior ; mating capacity ; sex ratio ; mating duration ; sex pheromone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期
罗礼智等 : 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
495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 Hübner) 是一种世 界性农业害虫 。从北纬 40~57 度至南纬 35~40 度 之间均有分布 , 在亚洲 、美洲 、欧洲 、澳洲及非洲 均 有 发 生 和 为 害 的 记 录 ( Brown and Dewhurst , 1975) 。我国 1892 年便有了甜菜夜蛾发生的记录 (章士美和赵泳祥 , 1996)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曾在我国的湖南 、湖北 、山东 、河南 、陕 西 、和北京等省市的局部地区造成过为害 。20 世 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 , 甜菜夜蛾为害的地区逐渐 扩大 , 为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1997 年始 , 甜菜 夜蛾已经连续多年在长江和江淮流域猖獗成灾 , 给 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罗礼智等 , 2000) 。至今 , 甜菜夜蛾已经变成了制约我国农牧 业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害虫 。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五”攻关项目 (2001DA509B0601) ; “十五”国家科技计划专项 (2002BA516A08203) ; 中国农科院科研基金 (2003204205) 作者简介 : 罗礼智 , 男 , 1954 年 11 月生 , 广西浦北人 , 博士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昆虫行为的研究 , E2mail : llz @957771com 收稿日期 Received : 2002212205 ; 接受日期 Accepted : 2003204201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甜菜夜蛾的初始虫源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秦启联博士提供 。新孵幼虫用新采摘的幼嫩玉米苗 饲养 , 每天更换食料 。到 2 龄后 , 将幼虫转移到玻 璃管 (314 cm ×10 cm) 中用人工饲料 (江幸福等 ,
1999) 配方的改进饲养 , 每管 2 头 , 直至幼虫成 熟 。在此过程中 , 不更换人工饲料 。幼虫老熟后 , 让其在剩下的人工饲料中化蛹 。幼虫化蛹后 , 将其 分管饲养 。成虫羽化后 , 将其转移到 850 mL 的玻 璃罐头瓶中配对饲养 。罐头瓶顶端用吸水纸和沙网 封口 , 内放打字蜡纸供成虫产卵和栖息用 。成虫用 5 % 的蜂蜜水液饲养并每天更换 。饲养温度为 (27 ±1) ℃, 光周期为 L14∶D10 (光照时间为 06 : 00~ 20 : 00) 。幼虫和成虫的饲养条件相同 。供试昆虫 及相关实验均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和完成的 。 112 成虫交配行为的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