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论文

合集下载

国学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

国学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

国学论文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流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就提出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

殷周时期的《周易》,就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易经》从人们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选取了天(乾)、地(坤)、雷(震)、山(艮)、火(离)、水(坎)、泽(兑)、风(巽)八种东西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同时,它又以上述八卦来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在此基础上,中国哲学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他们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四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先秦哲学、两汉经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

1、先秦哲学先秦哲学主要指先秦至汉初这一时期的哲学。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环境下,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儒、墨、道三家。

先秦的儒家也往往被称之为原始儒家,发端于孔子,其代表人物还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从原始儒家的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礼记》等可以把握原始儒家的思想。

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孔子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天下无道”(《论语.季氏》),周礼已崩溃。

为了恢复周礼,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的恻隐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还是一种效、忠的品质,能做到在家庭、家族内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生活中“忠君爱国”。

中国哲学史小论文(精选五篇)

中国哲学史小论文(精选五篇)

中国哲学史小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哲学史小论文浅读孟子哲学思想混合1102仇昂1100000219作为儒家孔子之后的另一位闻名于世的思想大家,孟子的哲学方面的思想造诣至今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本文将从孟子的哲学思想介绍及其对当世人们的可借鉴之处进行阐述。

个人认为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

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我认为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学习过这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

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

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

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

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

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

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在中国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中国哲学一直是在自己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条件下成长发育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浅谈中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摘要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

哲学有其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性。

普遍性由观念,概念来了解,特殊性由生命来讲,因为普遍性的观念,普遍性的要通过特殊的生命来表现的。

哲学真理都是内容真理,既要通过特殊的生命来表现,同时也就为表现真理的生命所限制。

本文主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改造作用。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普遍性特殊性一、西方哲学能够影响中国哲学的可能性:哲学真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给会通一个哲学说明。

中西哲学相互影响,相互会通,不能离开中西哲学的史实,但其性质则是哲学的。

中西哲学各具形态与特质,这一点,在今天已术界之共识。

但不同的形态与特质的两个事物是如何能会通并且相互影响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哲学本身就是的头脑清楚。

中西哲学会通这个题目有两重性格:一是通学术性,一是通时代性,也就是说既要从学术上讲,又要从时代性上来说明这个道术性很好理解,但时代性如何理解?通时代性也就是与时代联系起来来讲。

主要讲中西哲学会通的时代意义与文化意义。

因为生了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一个价值与方向问题,故不是科技性的,说到底是哲学性的。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时代问题的是哲学问题。

哲学关联着文化讲,就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与智慧,讲中西哲学之会通就是从核心处将中西文化智会通。

性赋予了中西哲学之会通的存在性格与人文化成的文化品格。

哲学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哲学有其普遍性,哲学所追求的是普遍性的真理,所讲的道理都具有普遍性。

只有从普遍性开始才可通,如没有普遍性就不能谈会通。

哲学真理的普遍性是给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的直截了当说明,但是会通理论的说明更重要对特殊性与关系的说明上来讲。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中国古代哲学可以说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有些哲学思想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精华的部分;有些哲学思想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摘要:自“中国哲学”创建以来,方法论的探讨就是该学科研究中的永恒话题。

建构中国哲学自己的方法论必须容纳历史文本研究法、内史与外史结合法、学科交叉研究法、“非同质化”研究法、“返本开新”研究法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哲学;方法论;刍议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哲学大致经历了三种方法论的转型。

第一,胡适、冯友兰在上个世纪早期提出了“以西解中”的方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借鉴实证主义的方法,对先秦中国哲学史料加以考证、裁剪、分析,将中国哲学的主题结构规定为宇宙论、知识论、人生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

冯友兰在3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说:“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

”第二,50至80年代,阶级分析的方法成为大陆中国哲学研究的最为主要的方法。

任继愈说:“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研究哲学史的时候要坚持阶级分析。

”张岱年也说:“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必须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第三,港台的“融会中西”的方法。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港台一批学者为开出中国文化的新面貌,主张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基础上,融会西方思想。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题目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题目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中国古代哲学论文题目中国哲学以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而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篇一反思中国哲学的理路摘要:中国哲学以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而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这种独特理路不能仅仅作为“独特”而存在,否则,就像珍禽一样,只具有参观价值,岂不可悲?因此,必须经过反思和批判让世界认识到它的价值之所在。

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创新;中西比较;出路1.创新中国哲学到底如何创新?这是每一个中国学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国哲学是一个以注释圣贤经典为独特发展理路的哲学。

”这句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中国哲学是哲学;中国哲学是具有特色的哲学;中国哲学的特色是注释;注释的是圣贤经典。

下面逐条分析:我们不引入西方哲学家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上的评价,我们承认中国哲学是哲学,承认了这一点,2、3点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那么,圣贤经典为何?先秦诸子,特别是以儒、道两家影响最大。

我认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直接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以及伦理观念。

而对他们的著作的解读成了后来思想者的主要工作,这种传统在儒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既然以注释作为其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那么,所谓“创新”也只能在经典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否能为人所接受要依赖于解读者对经典的把握程度,否则,就会被指责为误解、误读。

这种观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新能力,他们一直想恢复圣贤之“原意”,然而,到底是否有“原意”?圣贤真的说出了他们的意图,他们真的意图了他们所说的么?没有人反思这个问题。

其实,文本一旦产生,就成了既不同于物,也不同于心的另外一种东西,独立于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意义解读空间。

如果在这么广阔的意义空间中只寻求所谓“原意”,岂不是一种最大的误读么?再者,“原意”是不存在的,说什么是作者之原意呢?他意图的还是他写下的?这中间有很大差别,书写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无法真正写出我们意图的东西,通常是What we say is not what we mean;what we meanis not what we say.因此寻求恢复“原意”的努力其实恰恰误解了“原意”,作者肯定说出了他自己意识不到的东西,而对这些东西的揭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篇一中国哲学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前者是就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言,其源头可追溯到《周易》,纵贯五千年;后者是就中国哲学的组成结构,中国哲学一分为三,儒道释三分天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然而,在中国哲学史上若仔细推敲分辨,在儒道释组成的中国哲学结构中,道家哲学应占主导地位,儒释处于从属、补充地位。

对此,台湾大学陈鼓应先生《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已主张在先,正如张岱年所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哲学本体论”,不仅如此,道家也开创了宇宙论,独特的认识论及人生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徽大学孙以楷在其主编的六卷本《道家与中国哲学》序言中指出:“中国哲学的根是道家哲学,主干是儒道互补”,该书将道家哲学放在中国哲学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即考察道家哲学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它对儒、墨、名、法、阴阳、佛家的影响,论从史出。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来探讨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是中国哲学的特征。

中国哲学精神之一:“源头早慧”开头说过中国哲学起源于《周易》,它被称为道家“三玄”之一,可综观国内中国哲学史,没有一部明确指出这一观点。

华东师大丁彦祯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认为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易经》的“阴阳观”、《尚书》的“五行”观,然而《周易》包含丰富的哲学思维与哲学思想,该书没有深入全面地阐述。

李存山在其《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一书的绪论也认为:“如果说《易经》中有哲学思想,也只是‘卜筮之书’中哲学思想萌芽”,其理由之一是“在其64条卦辞、384条爻辞中除‘鸣鹤在阴’外竟无‘阴阳’思想的痕迹”,这与张立文在其所著《周易思想研究》所主张的“《易经》中‘一’、‘--’符号,后来都称其‘阳爻’和‘阴爻’,但其原来的意义是否代表‘阴与阳’,在《易经》中找不到根据”的观点如出一辙。

由此我认为这两位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周易》义理,过于执着于《周易》书面文字。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2)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2)

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2)有关中国哲学的论文篇二法家的哲学人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李斯。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以其政治实践鲜明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他们共同的老师是战国后期的著名学者苟子。

苟子是儒、法兼重的思想家,由于战国时期崇尚武力的特殊背景,他在承传儒家学说的基础上,采纳了法家的思想成份,而提出了王霸兼用的主张。

孔、孟都是重王道而轻霸道的。

所谓王道,是以仁义统一天下,霸道是以武力统一天下。

从唐尧、虞舜、夏禹都是以举贤、禅让的方式相继为天子的。

他们是王道的榜样,因而孔、孟都主张“法先王”。

但荀子则公然主张“法后王”。

这里指的后王,就是指以武力推翻夏王朝的殷王成汤,与以武力推翻殷王朝的周武王。

所以荀子在王霸兼用的招牌下,实际上是更倾向于法家的。

荀子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但他更强调后天的努力与改造。

他并不认为“性恶,,是法家人生哲学的动力。

不过,在他的学生李斯身上,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据《史记》的《李斯列传》的记载,李斯看到米仓里的老鼠又白又胖,生活安逸而自在,而阴沟中老鼠则又瘦又脏,李斯由此得到启发,做人也必须善于选择。

从而李斯决定拜荀子为师,学帝王之术,以彻底改变仓库小官吏的暗淡命运,最后他终于依靠他的努力与才华,成为秦始皇的宰相。

从李斯的人生实践可知,治国平天下,不一定要修身、齐家,依靠个人奋斗,从一己之私利出发,同样可以走上人生的辉煌之路。

法家人物从来不讲仁慈与兼爱,他们崇尚阳刚之气,主张强力与奋斗,不断地向权势进展,为了辉煌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较动机与后果。

法家的哲学人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强力,扩张自我,要有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做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超人。

超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只是超人实现其强力意志的工具。

以历史人物为例证明,秦始皇自以为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以超人自居,以其强大的武力,并吞六国、筑长城、修驰道、起阿房宫,使用了众多的民力,把民众当作实施其意志的工具。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论文(2)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论文(2)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论文(2)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论文篇二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摘要: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全部哲学,特别是控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但是很显然,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时无法直接套用该问题。

由此探究,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类型,有没有其独特的哲学基本问题。

关键词:哲学类型;哲学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人的品性与社会需要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此以后,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成为了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公认的哲学基本问题,但凡提到哲学思想和哲学家,都会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相应标准,而被列入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阵营。

但是在分析到中国传统哲学人物和思想的时候,许多困难和矛盾却随之浮现。

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究竟是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为了深入探究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我们必须了解恩格斯提出问题时的背景和立场。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是针对马克思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而言的,所谓“全部哲学”主要指的是在西方传统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论哲学。

由此可见,恩格斯的话是在具有特定背景的情况下产生作用的,如果忽略理论背景,以偏概全,则可能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二、全部和单个类型的哲学基本问题如果从一门学科的角度看待哲学,那么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哲学内部有不同的模式、流派、类型。

如果说一个问题能够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必须在所有类型的哲学中具有普遍性。

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作为整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十分勉强,因为很多类型的哲学派别不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等,并不探究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对待中国古代哲学的态度,有人认为应当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有人把中国的落后完全归咎为传统的哲学思想,主张全然抛弃中国古代哲学而全盘西化。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对待中国古代哲学的态度,有人认为应当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有人把中国的落后完全归咎为传统的哲学思想,主张全然抛弃中国古代哲学而全盘西化。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如古人所云:“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哲学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在一定阶段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我们必须肯定它们的存在,以平等的眼光来审视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

对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应当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纵览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史,儒、道、佛三家的哲学思想不断地斗争、融合,其他如墨家、法家等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主流的哲学思想。

对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而对于有些内容,我们亦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使之成为对今天有所助益的思想要素。

一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我们基本可以理清中国古代哲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注重人生。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往往从生活的实践出发,来研究各种哲学问题,所以特别注重对人生的研究。

儒家哲学重所讲的心、性、情、意、良知等都表示出对人生、人性,以及对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所关注的理想的人生境界——逍遥与解脱,向往着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神韵;佛家追求成“佛”,将达到涅槃境界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两千多年来,对人生的审视,对人的自我追求的关注,始终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

(二)注重践履。

知与行的关系向来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不仅仅表现在理论方面,更体现在这些理论的践行上。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作文范文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作文范文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作文范文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厚底蕴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其深厚底蕴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主要学派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强调将哲学思考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中国古代哲学家不仅关注对人的本质、宇宙万物的本源进行思考,更重视如何将这些思考转化为实践,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幸福。

其次,中国古代哲学追求的是对于人生真理的探求。

中国古代哲学关注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以追求道德、伦理的高度为目标,试图通过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最后,中国古代哲学注重的是和谐的思维方式。

相对于西方哲学的辩证思维,中国古代哲学更愿意通过融合、平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学说,追求的就是对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理解,通过平衡对立面,达到和谐的境界。

二、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学派。

儒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儒家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关系,崇尚人文主义,提倡“仁”的观念。

道家则主张追求个体的自然主义和无为而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注重的是追求道的境界,通过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的方式,寻求人生真理。

墨家注重的是兼爱、非攻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子提倡以兼爱为基础的伦理观,提倡以和平相处和互利共赢为原则。

名家主张实用主义的思想,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代表人物有荀子和韩非子。

名家强调的是通过制度和法治来达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厚底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成果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崇尚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哲学的作文范文

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哲学的作文范文

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哲学的作文范文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源远流长的哲学之一,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到近代的新儒家、康德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一直在人类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中国哲学深远影响的作文范文。

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中国哲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社会和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一直被奉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社会和谐、个体责任等观念,塑造了中国社会团结和谐的特点。

此外,道家思想的自然观念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其次,中国哲学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

儒家思想的家庭伦理观念、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观念,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道家和墨家的思想观念也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道家的自然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还表现在全球范围内。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的思想成果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成为全球哲学界的研究热点。

康德主义、宇宙哲学和科学哲学等思想体系中都融入了中国哲学的智慧。

此外,中国哲学对于当代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智慧,对中国社会和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成果,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进步和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6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6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6)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我们正确理解这一前提,也就有可能更深入地领会老子论述辩证法时所用的手法的巧妙。

如第二十二章开头用比喻手法描述了某些现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后边明确点出的题旨却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赖于前面的比喻的,但其实际含义却远远超出了这些比喻语言。

如果我们总是纠缠在这几句比喻语言上,就难以抓住老子在这里要表达的深邃哲理。

幸运的是,陈先生在每一章的注释、翻译之后,还加上一小段“引述”,力求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对实例的推敲转移到对玄理的透彻掌握上。

“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训条,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

对实体性和规律性的“道”的推演,几乎可以说是为这基本思想服务的,这从“道法自然”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当然,由于《老子》语言的特殊,我们难以截然分出这两极,本体论和规律论还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老子一贯反对强作妄为,反对违反本初状态,肆意孤行,贬斥统治者的严刑峻法,繁文缛节,苛捐重税,掠地争霸,认为这是与“道”的本性背道而驰的。

“道法自然”,那么“自然”又是什么?在这里,陈先生作出了精彩的阐析。

他说:“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态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

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名词,而是状词。

也就是说,‘自然’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第30页)。

老子特别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之理,消除过高的物质欲望,给人民以更宽大的活动余地,使社会矛盾趋向缓和;要求一般人不要贪求荣禄,静以修心,最终达到象“婴儿”那样纯朴的心理状态,这样社会就会更加安定,生活反而会更加有意义。

老子还对统治者及其追随者们所倡导的伦理规范、道德信条进行了巧妙而有力的批驳,颇具讽刺意味:“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2)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2)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2)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浅析中国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近代来,东风渐进,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肇始于西方哲学界的价值论转型也早在20世纪初就影响到了东方,新中国成立前罗素、杜威来华讲学之际就带来了价值哲学的内容,但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动荡年代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价值哲学被当作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遭到批判和摈弃。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热烈进行,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较大的解放,价值论开始被我国哲学界接受,并引起了极大的研究热情,一时之间成为影响广泛的显学。

1 价值论在中国哲学界获得重视的原因价值论于改革开放后在我国获得的热烈关注和迅猛发展绝非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具有其自身的必然性的,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客观的运行轨道和发展趋势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对人们思想的极大地解放作用。

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长期以来的“左”倾狭隘僵化思想的彻底清算,价值哲学乃至任何西方现代哲学思想都不可能被中国哲学界接受。

改革开放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拨乱反正,为哲学研究提供给了宽松的环境和研究的资源和通道,价值哲学正是在这种高涨的文化引进中进入中国的。

其次,价值哲学的主题正好回应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人们期待通过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来解释这种转型时期思想观念的混乱和困惑,价值哲学的现实功用性在这次研究热潮中体现的很明显。

在这种历史变革时期,新旧价值观念冲突交替,多元价值纷纷应运而生,人们迫切需要在这种困惑中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寻找合理的理论支撑。

所以说中国的价值论转向根本原因是内源性的,是中国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

再次,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文化交流的热潮。

冷战后期两极对立有所松动,文化交流渐成趋势,我国也在改革开放后加入了这股潮流。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4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4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4)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范文这种根植于中国哲学土壤上的哲学范畴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在思维中再现范畴逻辑结构的具体形态,从而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哲学逻辑的结构。

”“所谓中国哲学逻辑结构,是指中国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及诸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哲学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背景下所构筑的相对稳定的逻辑理论形态。

”管同张立文先生研究的中国哲学一样,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当然也是由诸概念、范畴等构成的一个思想整体,这个整体同样也存在一个范畴的逻辑发展及诸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也有一个在传统时代相对稳定的逻辑理论形态。

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也可以运用注重思想事实分析及概念、范畴之间逻辑联系梳理的逻辑分析方法,进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再现作为整体思维框架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固有逻辑及其发展演化过程。

中国传统哲学毕业论文篇二中国哲学的一种传统陈鼓应先生是旅美华人学者,曾在台湾大学讲授“老庄研究”,著述颇丰。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他的《老子注释及评介》。

除此书外,他还有《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和《庄子今注今译》等著作。

这些虽属注释阐扬之作,却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学术观点和见解,呈现出独特的学术风貌。

陈先生长期旅居海外,这对研究老庄哲学增加了一些困难。

虽说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是旁搜远,多方寻购,庋藏可观,对中国文化典籍也极为重视,然而相比起来,总不如国内文献来得更加全面、系统。

在文献难征、同道稀缺的情况下,陈先生迎难而上,积累年之功,取众家之长,而成此帙,实为难得。

一、恢复老子面目的新尝试提到老庄,我们过去总是条件反射地在头脑里浮现出“消极”、“悲观”、“厌世”这一类字眼,因而道家学派常常遭到贬抑。

陈先生在本书代序《误解的澄清》一文中,详细地剖析了老子常用的术语、概念、范畴的含义,对无为、不争、谦退、虚无、清静等概念重新作出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解释,最后大胆地作出结论:“老子这些观念不仅没有消极的思想,相反的,却蕴涵着培蓄待发的精神;一方面他关注世乱,极欲提供解决人类安然相处之道,另方面,他要人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2)推荐文章古代中国哲学的句子热度:中国哲学的相关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的智慧论文热度:非常有哲学的诗句蕴含哲理热度:中国经典哲学诗句经典名言热度: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篇二浅析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周易》和《老子》只说阴阳,不说五行,而《尚书》中的“洪范”和《吕氏春秋》的“月令”则只说五行,不说阴阳。

而邹衍最大的贡献就是完成阴阳和五行的合流。

其后阴阳之对立统一,五行之相生相克,构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论,这种更为复杂的系统论可以解释世间万物。

一、阴阳《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指本原。

这个本原在道家谓之为道,在佛家谓之为本心,在唯心主义哲学谓之为宇宙本体。

而关于世界的本质,有很多种解释。

圣经里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古希腊有“原子论”“四元素”“五元素”等等。

二指阴阳。

三则是事物外部的世界。

世界上任何事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加上一个外部世界,这三者构成整个系统。

故三生万物。

所以八卦之卦象皆由三爻组成。

中国对于宇宙本原的探索集中体现在阴阳理论上“气分阴阳,阴尽成阳,阳尽成阴。

”阴阳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在空间意义上对事物的概括。

在古代阴阳的含意极具普遍性: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一般来说,相对静止的阴,相对运动的为阳;向下的为阴,向上的为阳;实者为阴,虚者为阳;冷者为阴,热者为阳;内者为阴,外者为阳。

阴阳两方可以表现在同一系统两个相互独立的事物上,也可以共存于同一个事物上。

而且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也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

比如换个视角,阴则转化为阳,阳又转化为阴。

当然阴阳理论除了“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还解释了阴阳互相转化而生世间万物,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而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这每一爻,因为阴尽成阳,阳尽成阴,就有静爻变爻,体卦用卦,其千变万化。

中国哲学史论文(4篇)

中国哲学史论文(4篇)

中国哲学史论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中国哲学史课程论文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比较学生姓名吴鹏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学号***************任课教师吴延勤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比较摘要:法家有句名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否则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孟子和荀子虽然同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双方所处的年代相隔太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孟子和荀子个人经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字:孟子思想;荀子思想;比较一、孟子的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义”。

他在孔子“德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了“仁政”和“王道”,主张效法先王之道,认为“国君好仁,则天下无敌”。

1在治国主张方面孟子也提出了与“仁政”相对应的主张,在政治上孟子认为国君要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经济方面孟子认为国君要“制民之产”,保证百姓“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生活有保障,为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军事上孟子认为国君要兴仁义之师,“以天下之至仁伐至不仁”。

2在人性方面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因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3。

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认为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都要自觉地修养自己的德性,“养浩然之气”,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极力倡导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主张以道德对抗君主的权势。

在天命观方面孟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规范,“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代表的是天意,“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哲学,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仁政”、“天命”、“道德经”、“孔子儒学”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仁政”“仁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孟子说:“仁者人也,而不仁者非人也。

”这句话说明,“仁政”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这一概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并对现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与“仁政”理念是有联系的。

二、“天命”“天命”一词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广泛使用,它体现了中国人宏大的历史视角。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后天弗得也。

”这句话说明,“天命”既有超然的神秘性,也有具体的现实性。

中国古代哲学将“天命”与“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把国家与天地万物的运转联系在一起。

现代中国对“天命”的认识,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认为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低谷和挫折,这是天命鲜明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三、“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代表作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并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道”的概念是其核心,提出了“道”是天地之根本,人类之本源,它融汇了儒、道两种思想。

现代中国学者把“道德经”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加以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研究体系作出了贡献。

四、“孔子儒学”“孔子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之一,它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其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其基础。

孔子认为,修身及为治学之本,只有好好学习知识,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

现代中国强调“人才兴国”、“人民至上”等观念,表明“孔子儒学”一直在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孔子(2)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孔子(2)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孔子(2)中国古代哲学论文孔子篇二孔子的哲学论文摘要:孔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走向进步,晓礼仪,成君子。

他的思想成为了过去2000年中华文化的精髓。

孔子的哲学仍停留在许多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专业教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成为了过去2000年中华文化的精髓。

他总是说,教学可能会改变未来的文明。

他还鼓励他的学生去探索各种要学的东西,但必须非常谨慎和有选择性。

论孔子的教学,旨在帮助每个人如何更好的学习到有用的东西。

据说,孔子教导四件事情:文化,行为,忠诚和求真。

对于文化文学和音乐。

孔子提出了各自的价值:“让一个人的性格在礼和音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 君子广泛研究文献与礼,抑制自己的规则。

因此,他不会违反这个规则。

这也让我们找到心灵之路。

凭借自己,依靠善良,在艺术中寻找娱乐。

孔子确立了作为绅士应当具备基本道德义务。

“一个年轻人的责任是在父母家中守规守矩,尊重他们,并培养良好的友谊。

如果当这一些条件具备后,他还有精力的话,然后让他去研究文化艺术。

“孔子有许多议题都议题着这个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礼仪和成为君子的方式。

从这些以实现仁。

孔子有说过: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个有序与和平的国家,我们需要重返美德传统的价值观。

这些完全基于一个理念:“仁”,这也是“人性”最好的翻译。

对于西方人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性概念,因为它主要不是一个可行的美德。

礼的规则提供的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是向自己和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文化合格的君子。

对于孔子来说,君子认识和行为都得按照礼的规则。

在论语第一章中,子有给出了礼的含义,“礼的功能最可贵的是,它建立了和谐。

它是一切事物大与小的指导原则。

如果事情不对劲,谁知道他的和谐试图达到不规范的规则由礼它,他们仍然还是不错的”。

孔子解释说,如果不是在礼的指导下做事,警告就会变成胆怯,大胆会变得第2 / 6页不服从,正直会变得粗鲁。

然而,孔子不相信过度沉溺的仪式。

中国哲学范文精选

中国哲学范文精选

中国哲学范文精选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邃的哲学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治国平天下”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哲学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多种流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和道家。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提倡“仁爱”、“礼制”、“忠诚”等价值观,主张通过修养自己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道家则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强调“无为而治”、“无欲无求”等观念,主张通过顺应自然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中国哲学主要内容涵盖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在伦理学方面,中国哲学倡导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在政治学方面,中国哲学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为中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在经济学方面,中国哲学提出“和谐共生”、“公平公正”的理念,主张从整体利益出发来发展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

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在伦理方面,中国哲学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价值观的指引。

其次,在政治方面,中国哲学主张以人民的福祉为目标,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此外,在经济方面,中国哲学强调平衡发展和整体利益,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思想体系,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其核心价值观包括道德修养、和谐共生、治国平天下等,为现代社会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在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哲学的思想,以求得更加和谐、平衡的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对自然无为的理解
应物31 王聪 2130903014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

自然无为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之一。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关尹、文子、田骈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所著《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的自然,如《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常无为”;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

二是提倡人道的自然无为,即人类应当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如说,人的活动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等。

在人道自然无为的主张中,又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去胡乱行动,从而破坏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

道家崇尚天道自然,不仅合乎自然的本来面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着反对神学目的论的重要意义,这已为历史所肯定。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应当和谐一体的思想,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关心地球生态环境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在我一个理学生的眼中看来,崇尚天道,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

无数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生于自然,必要遵循自然。

即使杰出的人物可以超越常人,超越时代,但他们无不遵守着自然规律,换句话说,并没有神的存在。

这里的自然规律,包括已经认知的和还没有认知的,包括人类可以认知的也包括人类无法认知的。

我们生在其中,就要承认自然规律,认识到人类在茫茫万物中渺小而幸运的存在。

这个意义上,自然即为“神”的存在,没有可以宗教意义里可以主宰自然的神。

存在是至高无上的,随着人们对自然更加深刻的了解就愈发觉得其之深奥,人们只能承认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的渺小,人也只不过是组成自然的极小一部分而已。

人所能对自然的改造也要建立在对其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遵循和顺应之上。

理学大家朱熹,对此也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

”由此可见,因顺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等待,相反倒是最积极有效的有为。

于此相反的的,盲目的,违背事物性的,不计后果的“枉为”,不如无为。

打个比方,事物发展的过程,人的作用好比催化剂,可以起到推动抑或减慢某事发展速度的作用,但想要凭人的力量,
阻止或者逆转事物的发展,必将是徒劳或将引起更加更大负面影响。

所以做什么事顺应自然规律,将一帆风顺;反之,可以学到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规律本质。

另一方面,道家提倡人道自然的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将天法自然的原理推广到人身上,揭示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该遵从的规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一定程度上便体现了这一观点,当人的修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所欲的即为顺应自然,不逾越规律。

虽然这是论语的句子,却能找到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影子。

天,人,皆法自然,无不例外。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就表达对天道,人道的敬畏。

两者共存,相互包容,相互接纳。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之一。

我看来,这里的自然,并不止一花一木,而是世间有形无形客观存在的集合。

因为,客观存在构成了这个世界。

人与之和谐相处,并不止于保护环境尊重生命,而有着更加深刻丰富的内涵。

自然规律是客观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一点点不断的认识体会,而路漫漫其修远。

这便是老子的自然之道,实际上,他建立里一种对自然的信仰,认为我们所存在的自然便是我们的行为规范。

所以道教作为一个宗教,将自然作为自己的信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将道描述为一种神秘而高深莫测的存在,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始源和推动者,是一种没有形象的“神”的存在,它的教条便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不只是谈自然哲学,他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这样一个伟大的示范来规范人自身。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道德经)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如何接近道?老子的回答是无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儿时自我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

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

欲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采取辩证的观点.《道德经道经第二》全章就介绍了比较的方法.这一句话,可以看作是老子观点里面治身与治国的统一。

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说实际上主要的内容都是谈政治。

所以,有人认为老子实际上就是以自然之道来介入政治的。

老子谈的政治,我们知道是“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应该以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问题。

人类社会是特别复杂的。

在这个复杂社会的面前,过去我们已经有的那些规范,不能解决问题。

老子认为天道与人道是自然相通的,老子说,你看天地它做什么?它什么也不做,结果把万事万物安排得非常好。

老子提出自然本身能够协调得很好。

那么依此类推,社会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协调得很好。

这就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这包括认为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所以老子给我们一个印象,他好像主张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他还是认为要有一个政府,这个政府最好是信任社会生活本身的内在活力。

这种自然的内在活力来源于本身的发展需求和自由的发展过程,来源于“道”的推动。

计划经济就好比于统治者管理一切事物的国家,市场经济就相当于政府不插手任由其需求发展的的国家。

从改革开放的经验看,能看出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
济的活力和其无限潜力,证明了无为确实是有为的一种有效方式,证明规律是可以信任的。

但是,完全的无为确实会暴露许多问题,比如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资本的贪婪无度。

管理者仍然需要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对违背规律的事进行限制。

我们智慧的老子早早说过“无知、无欲、无为”。

“无知”就是说不要有这种弄虚作假、奸诈狡猾的心思。

“无欲”的意思是指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求、欲望。

“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做法。

无知、无欲是无为的具体表现之二。

当达到人人无为的境界时,人自然是无欲的。

在今日也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自然,本质既是如此;无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事物,信任自然,崇敬自然,这是我最终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