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教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2. 人的教育的本质及目标3.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4.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的历史和发展2.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4. 教育哲学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5.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三、教育学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1. 教育的目标和功能2.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3. 教育方法的运用和选择4. 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5.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四、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目的2.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3.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4. 教育评价的局限性和对策五、教育学的教育改革1. 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2. 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方法3. 教育改革的成果和问题4. 教育改革的前景和方向六、教育学的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2. 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3. 教育中的情感和动机4.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5. 教育中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七、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定义和描述2.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3.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4. 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5.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八、教育学的教授与学生管理1. 教育的组织和管理2. 学生的行为管理和纪律3. 学校文化和学校氛围4. 学生发展和学生辅导九、教育学的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发展2.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3. 教育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合作4. 教育与就业和职业发展十、教育学的教育政策与管理1.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 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3. 教育机构的规划和建设4. 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十一、教育学的教职业生涯发展1. 教育职业的特点和要求2. 教育职业的发展和晋升途径3. 教育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4. 教育职业的自我发展和提高总结起来,教育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基本理论、教育原理和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授与学生管理、教育与社会、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1.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巩固性原则——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严格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差异性有的放矢。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统一原则——①学生学习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德育教育。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

2. 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

①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②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③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3. 班集体培养构成要素共同目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定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共同生活准则——制定、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等。

感情纽带、心理氛围——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 班集体培养形成及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1.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效果。

教育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发展历史:教育家、教育名著、主要思想和观点。

2.教育学的概念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学校教育)。

2.教育的起源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4.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什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涵义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4.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作用3.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4.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个体本位、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育法》规定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8.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五章教师及其专业发展1.教师劳动的特点2.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师德的内容包括哪些?第六章学生及其成长1.学生的本质属性(p253-254)2.“内发论”学生学生发展观及其意义(p261-262)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p273-274)4.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要求(p279-280)第七章课程与课程改革1.课程的概念2.学科课程的概念3.活动课程的特点4.泰勒的课程课程开发模式(四个问题)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6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7.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什么?第八章教学1.教学的意义2.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4.备课的任务5.一堂好课的标准6.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含义和优缺点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要求掌握原则内涵、贯彻的要求)8.教学评价的概念9.讲授法及其优缺点第九章德育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含义、贯彻要求)2.陶冶教育的概念、主要方式3.说服教育法4.榜样示范法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6.后进生教育的策略。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概述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指导、培养和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和职业化的系列活动。

- 教育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 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3.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道德修养。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整合和推动社会变革。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关联。

-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

2.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源自个体内部的兴趣和好奇心。

- 外在动机:源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3.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如复述、组织和精细加工。

- 元认知策略:如计划、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

- 资源管理策略:如时间管理、环境管理等。

三、教育方法与技术1. 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

- 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主动学习。

-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技术- 传统教学技术: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 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翻转课堂。

3. 评估与反馈- 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旨在指导学习。

- 总结性评估: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价学习成果。

- 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育制度与政策1. 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

-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

2.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 教育质量:通过标准化测试和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水平。

- 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五、教育管理与领导1. 学校管理- 组织结构:明确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

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3、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7、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行功能8、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0、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1、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2、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学记..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4.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5.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6.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8.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着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9.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1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1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12.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1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4.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15.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16.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1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18.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19.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0.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21.“产婆术”——苏格拉底..2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23.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2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25.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2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27.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8.洛克——白板说..29.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30.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3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32.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4.马卡连柯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35.马卡连柯——集体教育..36.荀子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7.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38.罗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39.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40.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4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42.“三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43.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施..44.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45.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46.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4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4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9.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50.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5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5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3.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5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55.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56.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陵节而施..57.“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征..58.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这种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的特点..59.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里哺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6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6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62.家访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63.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64.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称为校园文化..6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66.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67.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68.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69.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班级..70.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7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72.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选择课题..7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74.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75.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7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77.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7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79.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80.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81.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综合课程..82.我国初中阶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3.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84.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8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86.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87.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88.泰勒原理四段论——目标模式..89.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螺旋式90.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从中做学”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论儿童、活动、经验——杜威..91.杜威——“连带学习”: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学习数学了..92.克伯屈——“附属学习”:在学习正规课程的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的熏陶..93.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94.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创新精神..95.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96.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97.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98.校园文化——隐性课程..99.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100.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101.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再认..102.花了10分钟背诗;然后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方法属于适当过度学习..103.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104.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105.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106.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107.在儿童早期;促使他们努力获得学习成就的是附属内驱力..108.鲁班由“茅草划破手”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原型启发..109.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110.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属于顺向、正迁移..11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具体迁移..112.“温故而知新”——顺向正迁移..113.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习的中文语法的理解——逆向迁移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114.总是把前面的学习材料和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属于负迁移..115.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互相干扰、阻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116.“近朱者赤”不属于迁移..117.人们熟悉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用..这种现象是功能固着..118.桑代克—尝试错误说;“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19.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120.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12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到小狗也会恐惧;是刺激的泛化..12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是刺激的分化..123.撤销处分;巩固良好行为;叫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124.效度—一个测验能够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125.信度——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程度..两次测验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信度高..126.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了低分..127.考试情绪过分紧张导致遗忘内容属于压抑说动机说..128.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129.对前面一组的材料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倒摄抑制的干扰..130.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科课程..13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32.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133.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34.直观性原则: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135.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原则..136.“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则..137.“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原则..13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启发性原则..139.“道而辅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140.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性原则..141.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142.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143.儿童做加减法时会用数手指的方式帮助自己;这种思维类型是直观动作思维..144.教学过程的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145.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举了棉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变式..146.儿童在知道“萝卜”“芹菜”和“土豆”等概念时;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147.已掌握了“问题”的概念;新学习“结构良好问题”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14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这种教学方法为实习作业法.. 149.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150.“矫正错误”是注意的调节监督功能..151.上课被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注意分散..152.教书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等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153.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15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155.韦纳——成败归因论..156.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努力不够..15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158.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159.再造想象:在学习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160.组织策略:利用图形、提纲..161.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特定的意义;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 162.复述策略:画线163.元认知策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164.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联觉..165.听到一支曲子;便会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视觉现象;这属于感觉的联觉..166.“月朗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167.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更酸;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168.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理论是经验类化说..169.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70.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171.人格结构的核心——性格..17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爱好广泛;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稳定性差;见异思迁;注意力容易转移..173.面对“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应激..174.当取得第一名时欣喜若狂;这是情绪状态中的激情..175.心情愉悦;平淡的事也能高兴;这是情绪状态中的心境..176.“忧者见之则优;喜者见之则喜”——心境..177.差别感觉阈限—百人大合唱;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十个人左右时;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17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的稳定性..17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格的独特性..180.当面对挫折时;坚强者会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人格的功能性..181.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建立自我统一性..182.小明进入中学后;经常对父母的管束感到厌倦;甚至逆反;总希望脱离父母的监视;这是中学生情绪发展的自主性的特点..183.态度特征: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184.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辅合型185.场依存型:人云亦云;没有主见..186.辅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辅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方式..187.认知风格:一、同时型;二、继时型..188.同时型: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189.继时型: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19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低..191.心理健康表现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积极的社会功能..192.高考失利;认真总结分析失利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行为补偿..193.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194.心理辅导的目标:一、学会调适基本目标;二、寻求发展高级目标..195.“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196.强化法:给予肯定;以增强其行为..197.理性—情绪疗法认为造成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是不合理认知;梳理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解决问题;即改变认知..198.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199.衡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道德行为..20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道德意志..201.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202.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203.只要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动机如何都是不道德的;道德认知属于习俗水平..204.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的尊敬和服从..205.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206.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207.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进行思考;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20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209.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210.在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21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12.形式运算阶段—演绎推理..213.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214.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当相互尊重..215.公正阶段10~12岁—利他主义;以平等为标准..216.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217.德育过程的实质: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2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示范法的德育方法..2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220.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律、自励—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2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实际锻炼法的德育方法.. 2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示范法的德育方法..22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22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22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226.班集体的形成:初建期、形成期、成熟期..227.初建期班级成员;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228.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229.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230.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31.上课忽然大笑—行为不适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232.沉默寡言—行为不足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不发生..233.经常侵犯他人—行为过度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234.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属于消极的课堂行为..235.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236.班务会常规班会;是班主任按照固定的日程组织安排的班会活动..237.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操行评定..238.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239.课堂纪律发展四个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240.人际纪律阶段: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行为为取向..24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1、一般教育效能感;2、个人教学效能感..242.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成败经验而获得强大的过程..24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244.晕轮效应—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245.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如:老师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 246.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24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疏导性德育原则248.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249.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250.“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25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252.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常模参照测验.. 253.“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254.群体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255.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课堂管理..256.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257.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主观性的特点..258.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期间;个体表现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因此这一时期以培养建立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259.幼儿看到月亮时;就坚持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260.想治好病又怕动手术;属于一种趋避式冲突..261.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262.理性情绪疗法艾利克斯ABC认知情绪疗法A:事件B:对事件A的看法C产生的情绪或行为263.群体的功能264.构建主义。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1、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1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1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哪二者之间的矛盾?答: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1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1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2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2.教育的概念和功能-教育是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有目的地、有组织地、全面地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它具有发展个性、社会化、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3.教育的对象和主体4.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引导等。

5.教育的过程和评价-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育评价等环节,评价主要有形式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法。

6.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个别差异、综合发展、循序渐进等,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情景教学等。

7.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8.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和成人教育心理学等。

9.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阶层、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10.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学校组织、师生管理和教学素质评估等。

11.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律对教育的规定和保障,包括教育法律、教育公平和教育权利等。

12.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研究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迁和发展。

13.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公共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14.教育和发展-教育和发展涉及教育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

以上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考编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教育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 )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 )

《教育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

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学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总之,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期望和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是指在社会里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4、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首先课程方案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而且要体现普通教育在学生培养上的的特点和要求。

其次,它是对课程设置做出规定。

最后,它还要对学年编制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6、教学: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起着引领的重要作用,它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双边性。

在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8、德育: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和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教育。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狭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绪论1、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性交往,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

2、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英国学者培根。

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它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1、人的发展从类型上划分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人的各种素质要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下的协调发展。

个性发展: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独特性格、文化和素质特性。

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动力,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终身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2、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主要指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

心理发展: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3、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实践活动、教育、主观能动性环境: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指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两类,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首先,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和系统,并能自觉利用环境的影响,使教育工作向既定的方向展开;再次,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来负责。

【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有关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其主要论点为:个体的发展以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因素为基础。

【第二节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1、教育适应与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内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既受制于人的发展,又要引导人的发展。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着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身心施加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
2、教育的起源理论及代表人物:1、神话起源论(宋代朱熹)2、生物起源论(法国托儿诺、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孟禄)
4、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
5、生活起源论(杜威)
3、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在教育学中处于基础学科)
4、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杜威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5、中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中国《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6、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2、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4、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5、教育观传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6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7、学校教育的特点:1、较强的目的性2、较强的系统性3、较强的选择性4、较强的专门性5、较强的基础性
教育与社会、与人的发展 1、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能的原则(不陵节而施等)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指针和主导价值。

它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地位起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性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国民素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最终目标: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
智育的根本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训练并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发展智力。

(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智力开发)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进行教育整体改革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4、改革考试制度5、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就是指教师哎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一定社会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

教师的职业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重组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
教学概念: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得思想品德
德育概念: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般而言,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以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
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1、现代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2、现代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心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3、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4、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过程,具有间进行和反复性5、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学科课程理论的特点:分科设置课程;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安排课程;强调教师讲授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有机统一的规律要求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对策:1、课程目标的创新2、课程结构的创新3、课程标准的创新4、教学方式的创新5、课程评价的创新6、课程政策的创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反映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学而实习之反映的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德育原则关于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要求我们对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
义务教育与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科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改革课程的门类,合理划分国家、省级、学校校本课程结构,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教学方式,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
6、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和发展,以激励为主的考试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