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

合集下载

备战2018年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doc

备战2018年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doc

备战2018年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作者印象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人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等。

其中《周国平文集》中的两则寓言故事被选人了人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被选入苏教版教材。

周国平是我国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擅氏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情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人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被誉为我国文坛“精神的拾荒者”。

链接中考中考回眸《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2006年四川江油中考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006年江苏宿迁中考卷,《人应当敬畏自然》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习惯于失去》2007年山东潍坊中考卷,《家》2007年四川绵阳中考卷,《愉快是基本标准》2007年江苏无锡中考卷,《记住回家的路》2008年江苏徐州中考卷,《车窗外》2008年广西崇左中考卷,《信仰之光》2008 年广东省中考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2008年云南昆明中考卷,《要成为你自己》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卷,《精神栖身于茅屋》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卷,《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浙江台州中考卷,《忘记玄奘是可悲的》2010年江苏扬州中考卷。

真题回放忘记玄奘是可悲的周国平%1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

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1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靶卷试题(a卷)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靶卷试题(a卷)

2013年徐州市中考高频考点靶卷语文试题(A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狼藉.(jí)嗔视(chēn) 桑梓.(zǐ) 惟妙惟肖(xiào) 正襟危坐B. 倔.强(jué)虐.待(nuè) 砭.骨 (biān) 心怀叵.测(pǒ)一视同人C. 讪笑(shàn) 猝.然(cù) 庇.护(bì)相形见绌.(chù) 重蹈复辙D. 星宿.(xiù)炮.制(páo)粗犷.(guǎng)鳞次栉比 (zhì) 披星带月2.古诗文默写。

(10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2)▲,▲。

▲,▲。

(龚自珍《己亥杂诗》)(3)▲,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7)孔子用“▲”强调艰苦的环境方显人的节操精神。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精神的生动A(),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感情和智慧。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

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B()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丰富情感、增长知识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周国平读书笔记2篇_其他范文

周国平读书笔记2篇_其他范文

周国平读书笔记2篇1、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

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

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灵魂的高贵.有所敬畏》2、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灵。

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灵魂的高贵.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3、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灵魂的高贵.在黑暗中并肩行走》4、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统是把人的生活分成两个部分,即肉身生活和灵魂生活,两者分别对应于人性中的动物性和神性。

1 / 8现代真正有信仰的人只能到他们中去寻找,怀疑乃至绝望正是信仰的现代形态。

相反,盲信与冷漠一样,同属精神上的自弃,是没有信仰的表现。

——《灵魂的高贵.勇气证明信仰》5、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美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种绝对的完美之境做参照系了。

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种具体形态,譬如说肉体的残疾。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体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

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入浅薄的沾沾自喜。

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种限制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

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种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

八上语文阅读在线5答案

八上语文阅读在线5答案

阅读在线六参考答案《精神栖身于茅屋》1. “精神”指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茅屋”指清贫的物质生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2.梵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因为要保持科学的良心。

3.不能删去。

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在内容上使论证更加严密;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引用论证。

本段引用了塞涅卡、柏拉图和孔子的名言,作用是证明“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这一观点。

引用名言,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更能吸引读者。

5.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

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病句训练答案1. (1)“好比”与“如同”删掉其中一个。

(2)将“即使”改为“不管”或“无论”(3)删掉“使”字(4)将“追逐”改为“喜欢”或“青睐”或“追捧”2. (1)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把“蕴含”改为“产生”;(2)第③句是病句,修改:把“中国符号文化”改为“中国文化符号”。

3. D4. D5. C6.(1)删除“第一个”或“首先”。

(2)“我爱读书”后面加“的活动”或“活动”。

7. A 8. D 9.D 解析 A主语“所到之处”不当。

B“洗劫”放到“烧毁”之前。

C改“自己”为“他们”。

10.B 解析A“各式各样”放到“东西”之前;C“成功”多余;D 否定过多,说反话。

1。

周四议论文复习

周四议论文复习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对象、范围。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 张。 判断下列标题,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题?

《说真诚》 《独立与合作》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人生可以创新》 《好梦何必成真》 《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谈骨气》 《善败者不亡》 《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实战演练
18. 本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09安徽蚌埠二中)(21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 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 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 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 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 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 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 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 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 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 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文段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实战演练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 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 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 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 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 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 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 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 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 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 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5年中考3年模拟中考语文答案

5年中考3年模拟中考语文答案

5年中考3年模拟中考语文答案【篇一:《5年中考3年模拟》中初中文言文通假字集录】>1.说yua通“悦”,高兴(2)宣王说之《滥竽充数》(3)公输盘不说《公输》(4)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狼》(1)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对镜帖花黄《木兰词》出门看火伴《木兰词》争渡,争渡《如梦令》(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2)下见小潭《小石潭记》(3)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1)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百废具兴《岳阳楼记》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9.坐zu?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右手攀右趾《核舟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4.厝cu?通“措”,放置一厝朔东《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子墨子九距之《公输》公输盘诎《公输》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32.有y?u通“又”,整数后的零头(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33.衡h?ng通“横”,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34.衡h?ng通“横”,梗塞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1)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1)轻寡人与?《鱼我所欲也》(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唐雎不辱使命》37、错cu?通“措”,注意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

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

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作者印象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人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等。

其中《周国平文集》中的两则寓言故事被选人了人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被选入苏教版教材。

周国平是我国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情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人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被誉为我国文坛“精神的拾荒者”。

链接中考中考回眸《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2006年四川江油中考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006年江苏宿迁中考卷,《人应当敬畏自然》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习惯于失去》2007年山东潍坊中考卷,《家》2007年四川绵阳中考卷,《愉快是基本标准》2007年江苏无锡中考卷,《记住回家的路》2008年江苏徐州中考卷,《车窗外》2008年广西崇左中考卷,《信仰之光》2008年广东省中考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2008年云南昆明中考卷,《要成为你自己》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卷,《精神栖身于茅屋》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卷,《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浙江台州中考卷,《忘记玄奘是可悲的》2010年江苏扬州中考卷。

真题回放忘记玄奘是可悲的周国平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

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②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祝福,你就会一定得到一份爱的馈赠,也一定会得到一份幸福的恩chǒng( )。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juàn( )恋 péng( )勃恩chǒng(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改为改为3.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夏夜,月光(),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入梦。

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A.皎洁安宁香甜开放B.洁净安宁恬淡开放C.皎洁寂静香甜绽放D.洁净寂静恬淡绽放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

(不超过10个字)(2分)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

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19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6.名著阅读(5分)⑴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情节:⑵《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

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3分)7.综合性学习(6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 慢活族。

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 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

于越 议论文复习

于越 议论文复习

探究规律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1、看题目 2、看开头 3、看结尾 4、注意文章的中间 5、自己归纳
论点的特征: 1、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 或否定的判断。 2、标志是 :“要”“是”、“不是”、“认为”、 “应该”、“必须”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能愿动词 3、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不能是一个令 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不能是疑问句,一般不用 修辞。 论点提出的方法: 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通过一个故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D.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
老实人不吃亏
从积累说起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为从事文艺创作,总是随身带笔记 本将所接触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及各地风土人情摘抄 下来,这使他底蕴丰厚。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将一生精 力用于科学,他是在书桌上逝世的,临死时仍握笔摘抄,他 以勤奋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贾兰坡 很注意收集资料。文革初期,他辛苦收集的资料却被毁弃一 空。1969年,他又开始重新收集,善于积累使他攀上了科 学的高峰。何为天才?终生努力,便成天才。积累者只有迈 着坚定不移的脚步,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俗话说,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 就必须研究、积累,就必须研究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学说、 观点、经验。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 文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答题模式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 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 深入,增强了说服力。
(09甘肃兰州)(18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 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 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 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 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 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 株笔直葱茏的树。 22.文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20年语文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用)

2020年语文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用)

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作者印象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人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等。

其中《周国平文集》中的两则寓言故事被选人了人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被选入苏教版教材。

周国平是我国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情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人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被誉为我国文坛“精神的拾荒者”。

链接中考中考回眸《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2006年四川江油中考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006年江苏宿迁中考卷,《人应当敬畏自然》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习惯于失去》2007年山东潍坊中考卷,《家》2007年四川绵阳中考卷,《愉快是基本标准》2007年江苏无锡中考卷,《记住回家的路》2008年江苏徐州中考卷,《车窗外》2008年广西崇左中考卷,《信仰之光》2008年广东省中考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2008年云南昆明中考卷,《要成为你自己》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卷,《精神栖身于茅屋》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卷,《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浙江台州中考卷,《忘记玄奘是可悲的》2010年江苏扬州中考卷。

真题回放忘记玄奘是可悲的周国平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

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②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中考语文复习题之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题之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题之议论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拔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

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

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③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

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会导致孩子对知识失去兴趣。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④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

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

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的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

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

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

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

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

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⑤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和知识是天敌。

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可能会消失。

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几乎无章可循。

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

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

周国平《精神的故乡》节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周国平《精神的故乡》节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周国平《精神的故乡》节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周国平《精神的故乡》节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精神的故乡》节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①在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中,爱无疑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②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

这并不奇怪。

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

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

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

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

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

③然而,与是否被爱相比,有无爱心却是更重要的。

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样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到心灵的愉悦。

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是决不可能真正快乐的。

④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

爱是与占有欲相反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给予,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相反,丧失爱心,也便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而是爱心的丧失。

⑤当然,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应该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

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

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

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

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也不要因此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起爱心。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周国平(读永恒的书)外两篇

初中语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 周国平(读永恒的书)外两篇

读永恒的书周国平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

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

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

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

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

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

三是必读的书。

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

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

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

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

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

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

2009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

2009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

2009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09安徽蚌埠二中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就说说那位最着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

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

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幺做。

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幺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一)二、中考热点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4、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6、依据要求补充相关内容(论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三、知识点梳理:(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其目的在于通过以理服人,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见解、主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㈠论点(证明什么)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论点的特点:从内容方上讲: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从形式上讲: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

2.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①标题②开头③中间④结尾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温馨提醒: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理解中心论点的总领和总收的作用。

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表述中提到的“论点”一般指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在文章中起支持、证明论点的作用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的特点:一是真实性。

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

二是典型性。

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

(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方法。

⑴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

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论点与论据之间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三、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解决问题(结论)怎样⑵类型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有关结构题温馨提示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或层进的关系。

如:设问句表示开启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无独有偶”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再说”表示推进一层;“总之”表示由分到总或作出结论……四、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有关语言题温馨提示结合语境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品味: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五、驳论文的阅读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一、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

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

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

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茅屋”象征;中心论点是。

(6分)2. 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分)3. 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4. 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

(4分)5.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

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

(5分)二、和谐明善(1)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

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

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道理是自明的。

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

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

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

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

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

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

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

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人无贵贱,人格平等。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

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

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

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

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

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

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

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

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

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

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7)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

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

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和谐明善,贵在实践。

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6、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分)7、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8、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

(3分)9、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

(2分)10、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2分)1、(6分)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2分)清贫的物质生活(2分)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2分)2、(2分)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1分)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