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例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 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与列强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 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军舰
颐和园
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导火索: 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出兵朝鲜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 第二,维护利益线。主权线, 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山县有朋宣称, 朝鲜,中国东北,中国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叫嚷对这些地区必须进行“保护”。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扶清灭洋)
帝国的晚期,好像要验证中国人一直相信的关于朝代没落同"天象凶险"的观念一样, 自然灾害中的水、旱、风、虫、疫、霜、雪、火接二连三地降临了。晚清后50年里, 仅见于官方记载的受灾地域就达18111万州县次,具体到一个省,如直隶,受灾的村 庄达到20万个。 然而,对19世纪末帝国农民的生存威胁最大的还是旱灾。靠天维生的帝国农民的生命 极其脆弱,天若数月不下雨,他们就大批死亡,光绪"丁丑奇荒"中,仅山西一省就死 亡500多万人,这个数字占该省总人口的1/3。
省级优质课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从中日甲午战争 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 神。
日舰夹击我国渔船
中国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美国 英国 法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影响
赔两亿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列强进一步深入中国
开四埠
许设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3.结果:清朝战 败,被迫签订《马 关条约》。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 落后(根);清政府避 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 动员民众;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 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 对日本的支持。
慈禧:哪管 明治天皇:以饿 国家兴亡 , 肚皮的精神,一 生日非过不 天只吃一餐饭, 可。“万寿 鼓动着他的臣民 无疆 普天 为战舰捐出口袋 1895 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同庆 ;年 三军败 里的最后一个铜 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板。 绩 割地求 和。”
三国干涉还辽
①原因:《马关条 约》的签订,损害 了俄、德、法三国 在华利益。 ②实质:帝国主义 在华利益之争。
谢 谢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原因: 根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例 2】(2017·天津)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 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 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 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
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舰诏书》。据此可知( A )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 版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19 世纪末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 度加深。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 年 天津小站练兵组建的新式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 量,清政府被动地开始其更广泛的近代化过程。 (3)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 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 过程,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 20 世纪初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 签订再一次大大损害中国主权并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 关联。
20 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二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 成高潮。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开始了侵华战争。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一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二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度点拨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签订就反映了帝国主 义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新要求。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中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 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成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 一条约签订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被迫开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州被 开辟为通商口岸后的惨状,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 州为通商口岸,故选B项。 答案:B 点拨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 了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这体现了列强输出 资本的要求,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笔记)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扩张。
2、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二)、经过(1894.7~1895.4)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海战④辽东战役⑤威海卫战役(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澎台及附属岛屿;赔:二亿两白银;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设:开设工厂2、危害: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一)原因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二)、经过(1900-1901)(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内容:①赔:4.5亿②划:使馆界③拆:炮驻兵④禁:反帝⑤设:外务部2、影响: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一)兴起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尖锐。
(二)口号“扶清灭洋”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三)性质:一场自发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四)意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
二
三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过 (1)第一阶段——境外之战: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 发。 ②清军在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 ③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后李鸿章 不许北洋舰队出海迎敌,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2)第二阶段——境内之战: ①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②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战争结束。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1)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③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西方侵略者曾绘制了一幅漫画《慈禧太后跑路》(下图),以讽刺 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慈禧太后当时出逃是由于( ) A.义和团进入北京 B.八国联军逼近北京 C.光绪帝发动政变夺权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仓皇出 逃。 答案:B
提示:义和团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外国侵略势力,反抗封建统治这 个旧式的农民起义的主题,在运动中没有得到凸显。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共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 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 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 上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归纳】中国是怎么样一步步的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殖民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抢占土地 《时局图》 在华投资设厂 政治贷款 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 投资中国矿山
②资本输出
俄:东北、辽东半岛 日:胶州湾、福建 英:两广、长江流域、 香港、威海卫 美:提出“门户开放”
法:云南、两广、四川
2、( 反帝爱国 )的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落后性
3、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 团运动
①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
外国列强
清政府
反对、敌视
招抚、支持、利用
严厉 镇压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
“中国此次 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祥 数将永远不能 查出。” ----瓦德西
2、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导火索(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3、民族英雄:邓世昌、刘永福、姜绍祖、徐骧 4、重要事件: 黄海大战 旅顺大屠杀 5、结果: 清军惨败,清政 府被迫与日本签 订《马关条约》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特点: 由沿海到内陆 由南方到北方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 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扩张中寻
求出路 (根本原因)
(2)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侵华
高台一中 历史组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的扩张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面
临国土狭小的制约。制定“大陆政策” 分五步:第一步 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 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快了战争的 步伐。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出 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
求的是( D ) A.《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 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C )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探 究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
的情形。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根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美、日、意、 奥八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9张PPT)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 蓄谋侵略中国。(根本)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 战争。(直接)
经过: ①丰岛海战: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 ②黄海大战:李鸿章保船避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日本在旅顺大屠杀。 ④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各是什么?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 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 义倾向。
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 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 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 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
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课堂设问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
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使台中国湾的及领土附和属主权岛进屿一步、遭受严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政策,设立深圳、 厦门、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 近代中国的开放和现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开放,导致中国日益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现代的开放是主动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 资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发展。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半
①赔款4.5亿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2)过程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
3、结果: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战况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国内 丧失黄海制海
权 占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 物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丁汝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 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 袭击中国运兵船。8月清 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 称“甲午中日战争” 。
平壤战役
1894年7月 ,日 军围攻平壤,清军贻 误战机,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逃走,平壤失 守。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军军费 两亿两白银;
在《马巨额关赔条款约,》大的大刺加激重下, 列强争了中相国在人中民国的划负分担“。 势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沙市、重庆、 范围”新,通掀商起口岸瓜的分开中辟国,的狂 苏州、杭州为商埠;潮。中使国列半强殖侵略民势地力化深的程度
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支援
朝这鲜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中是国什
(么东?学党起义) 求 助
2、概况:
阶段 战场
开始
丰岛海 面
朝鲜半 第一阶段 岛 (1894.7-9) 黄海海
域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地 区
山东半 岛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加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 的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往 中国内地免收内 地税。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势强盛,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3、经过:丰岛战役(战争开始);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日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结果:清军惨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5、《马关条约》: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1)原因: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3)性质:反帝爱国运动(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
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3、内容及危害:①赔偿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控制税收。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③拆毁北京至大沽口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列强控制京津地区.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成了“洋人朝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控制.⑥《辛丑条约》和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的原因和对 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日本代表:我们早在1855年就制定了侵 略朝鲜,收台湾、占领整个中国,君临 印度的计划。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扩军 备战。计划也进一步完善了,被命名为 “大陆政策”。 先征服台湾,接着是朝鲜、中国满蒙 ,再是中国内地,最后征服全世界。
改
你答、我答、大家答
1、在()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卫
2、义和团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3、()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辛丑条约》
你答、我答、大家答
4、《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 ()()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 内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二亿两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
内因
清朝政治腐败,制度落后 避战求和的政策
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内 容 《南京条约》
国
《马关条约》
割 地 割香港岛给英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二亿两白银
赔 款 2100万银元
通 商 开放广州、厦门、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 口 岸 福州等五处
其 他
协定关税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产品免地税
这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 割三地 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 容
赔二亿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 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度大大加深了
资义的发展
开四口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设工厂 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台中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Leabharlann 本亚洲乃至全世界大陆政策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过程 1898年—1900年,山东 京津 3、口号:“扶清灭洋” 进步:反帝爱国 局限:①盲目排外②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三、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 1900年
2、原因: 1)维护在华利益(根本)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1900年6月,八国联合发动战争 2)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阻击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 4)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并部 署镇压义和团,与联军议和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契 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过程 1894年7月,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英雄, 邓世昌;结果,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辽东 战役(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结果——《马关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感想?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①对日本:得到巨额赔款促进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便利对远东的争夺。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不平等条约呢?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政府军事改革,资产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
1894.9.15
1894.11.12 1895.2 1894.7.2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导纲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事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及结果。
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知识线索】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乘
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经过(概况):
(1)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7);
(2)主要战役(民族英雄、结局):
①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战败失利,退回国内。
);
②黄海战役:(邓世昌。
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但是最终
日本取得了海域的制海权。
)
③辽东战役: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全军覆没。
)
3、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1895.4)。
“”掀起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社会的程度大
大加深了。
4、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内因(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与落后。
(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
②外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强盛,发动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姜绍祖、丘逢甲、徐骧。
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兴起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性质:是一场自发性的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口号:“”。
(4)高潮:1900年春夏期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5)结果: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6)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1.9):
(1)侵略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匈帝国。
(2)侵华的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3)经过:天津→廊坊→天津→北京。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阻击→被迫退回天
津→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设司令
部于北京紫禁城内→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仓皇西逃,在出逃中,下
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联军“议和”。
)(4)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A、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庚子赔款”)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
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
加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上。
B、影响:
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加强了对清
政府的控制。
总之,《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社会的境地。
【要点解析】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
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2、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①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使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引发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
②经济上: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
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
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③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转向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
和民主革命思想。
④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⑤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
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
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爱国热潮。
3、《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依据:割地赔款最多)。
4、《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5、在《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
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的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7、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②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
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③规模和影响都很大;④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⑤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⑥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⑦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不同点:
①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以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
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
②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
④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
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
⑤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8、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
②“扶清灭洋”口号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口号,反映了下层民众在近代早期对国家
的笼统认同和在民族危机面前的盲目的排外情绪。
“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起到了广泛动员民众参加反帝斗争的作用,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有利于争取清军,减少义和团运动发展的阻力,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但同时却容易使人们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9、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口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女行奸,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不下雨,地焦干,都因教堂遮住天。
神也恼,仙也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焚黄表,敬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平鬼子不为难。
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苦连连。
洋鬼子,都杀完,大清一统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