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关键信息。
2. 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一些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如“孩子的呼声”和“一个中国”。
教具准备:1. 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的内容——《中国的狗年》。
2. 提问: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为什么要放鞭炮?Step 2:新知梳理 (10分钟)1. 出示课文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大声朗读标题,然后向学生解释“呼声”的含义。
2. 询问学生对“一个中国”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阅读理解 (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震聋发聩”?2. 分组讨论答案。
然后学生可以讲解自己的观点。
Step 4:交流分享 (10分钟)1. 分组讨论的结果汇报: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讲解自己组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
然后从中筛选出一些好的观点进行总结。
Step 5:拓展延伸 (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如舞龙舞狮、京剧、太极拳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 张贴中国传统艺术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一两句话介绍。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观点。
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设计一个海报或小短片,展示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观点。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课堂小结 (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夯实重点知识点。
2. 确认学生的作业布置。
Step 8:课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复习学生对“呼声”和“一个中国”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通用11篇)
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通用11篇)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1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__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书信体__,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情互动,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感悟促进内化,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的真挚情感;2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的确切含义,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以情互动,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以情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不太平,战争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拓展延伸: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制止战争我也有责任。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放课件(战争的苦难场面)1、学生谈感受: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导入,读题质疑请大家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特别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引导梳理问题。
二、整体感悟,移植情感(一)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__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用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的句式表达)2、雷利发出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二)交流汇报(鼓励个性化的表达)(__先写问候和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三、认知生发,积淀情感(一)设疑:首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表达问候和谢意的部分,这部分除了表达问候和谢意,你还知道了什么?(父亲是一名维和战士,他已经在任务中牺牲).(二)是的,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心情是怎样的呢?他的父亲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从__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雷利沉痛的心情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自由地读__第24自然段(你可以独自体会,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合作。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下册。
2.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课的主题,并提问:“根据文章的标题,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3.文章阅读教师根据教学课件,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跟读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然后,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写呼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理解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学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7.体会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你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行动能够支持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五、课堂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篇1 学习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 、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以及 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材定位
本课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 学,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旨在激发学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 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 汇和句型,提高阅读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讨 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 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 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导入法
通过播放战争场面的录像,引导 学生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为理解课文、感悟文中“我”
对和平的渴望打下基础。
朗读感悟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深刻
期末考试命题思路
知识点覆盖
确保试卷覆盖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难易程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设置试卷的难易程度,确保考试 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题型多样
采用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 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06
教师自我提升途径
专业知识更新途径
写作练习
布置与战争和和平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04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讨论引导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和参与欲望。
引导深入思考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 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1、读悟第三自然段: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评议。
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
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⑴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⑵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2、读悟第二自然段: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2. 培养学生对中国孩子困境的同情心和关怀意识;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4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中国贫困地区的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条件。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所观看的影片或幻灯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在影片或幻灯片中,你发现了哪些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境?b. 你觉得这些问题和困境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c. 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类似的问题或困境?3. 分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第二课时:探讨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的责任(4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a. 作为中国孩子,他们应该有权利享受怎样的生活?b. 作为其他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和支持他们?c. 我们作为中国孩子,又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呼声?2. 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一份“中国孩子的呼声宣言”,列出他们认为影响中国孩子生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就他们的宣言向全班展示,并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45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介绍并分析这个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针对他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文章。
第四课时:文章分享和总结(45分钟)1. 学生分组,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现在对中国孩子的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b. 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c. 写作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2.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孩子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题目: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2.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探讨如何帮助中国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教案内容:一、引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孩子生活困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问题?是否觉得有些孩子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二、学习(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如贫困家庭、教育不公平、环境污染等)进行研究。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资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3.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实践(30分钟)1.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并准备展示。
2.展示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导。
四、行动(3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综合解决方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具体包括行动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是组织募捐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写信给政府部门等。
3.对学生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五、总结(20分钟)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行动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思考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3.提醒学生要持续关注中国孩子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听取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
教案备注:1.教案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和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教师要提醒学生,行动的目的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抱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精选18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精选18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难点:课文第6、7自然段,有语句涵盖内容丰富,有的词句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qing导入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a. 抽读生字词。
b.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2)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
2.分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合作进行小组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关心和呼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中国孩子的一些真实故事、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
2.知识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竞争压力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孩子的现状。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的思考导引,例如:如何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等。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4.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讨论内容,合作撰写小组演讲稿。
演讲稿应包括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例如: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多元评价等。
5.小组演讲(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意见。
教师在演讲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并提出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记录。
2.学生小组演讲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准确性。
五、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和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并将其呼声和解决方法与中国孩子进行比较。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34)
《一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情促读,以情感人。
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课文为媒介,教学时以情促读,以情促思,以情感人。
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在悉心营造的情感世界里,想象场景。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四十八人,学生的年龄较小。
他们的记忆力较好,但对外界的一些事了解比较少。
现在中国处于和平年代,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战争比较陌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灾难,他们可能不太清楚,因此,教师要搜集许多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途径、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与评价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室、PPT课件、《再见,警察》及音乐《假如爱有天意》。
四、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战争图片、音乐、)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幸福吗?孩子们,当你们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题。
2.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4.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和平的小作文。
7. 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对和平观念的认同和表达。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阅读分析: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写作讨论: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阅读分析1.导入:以问题导入阅读主题(5分钟)学生:你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现状了解多少?2.介绍作品背景(10分钟)教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部描写当代社会现象的小说,其中穿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
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
3.根据指导问题进行阅读(20分钟)a.阅读指导问题:-作品中的情节有哪些?对主题有何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何反应?b.学生阅读作品并回答指导问题。
4.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15分钟)a.学生将自己的回答与小组成员分享和讨论。
b.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部分:写作讨论1.导入:提出讨论问题(5分钟)教师:在你们看来,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你们认为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组讨论(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讨论问题自由发言和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3.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a.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看法。
b.教师整合各组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延伸:1.学生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小短文。
2.小组辩论: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就作品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辩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讨论,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写作和辩论的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
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⑴ 练习朗读课文。
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⑴ 点名朗读──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⑴ 齐读第3小节。
⑴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14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
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
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2)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2)指名读,评议,练读。
(3)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2)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
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一、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了解书信格式。
三、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人教版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
)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
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
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
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
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
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
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
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
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
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了解书信格式。
三、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习课文直接写父亲卓越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前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板书: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吧。
二、解读文本,悟信中悲情。
(一)感悟“痛失父亲”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正文部分的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2、学生汇报。
预设:学习回忆“机场送别”这一场景。
(1)自由读,一家人机场送别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体会到这一点的呢?(2)学法指导:我们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就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在两年前一家人机场送别的那一刻,你看出他们的悲痛之情了吗?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反而令作者悲痛万分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想不到机场一别竟成永别,两年多来,这个慢镜头不知在雷利的脑海中回放了多少次,渐渐的,他对父亲的印象便久久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每当想起这一刻,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那可亲可爱的爸爸,这怎能不叫人痛心呢?谁来读?
(5)小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一家人机场告别的场景中,体会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呢?
学习“机场迎接爸爸灵柩归来”段:
(1)出示片断一:自由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这一点的呢?(“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染红”“浸满”又该怎么理解?)
(2)学法巩固:就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便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面对父亲这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血染的征衣和浸满了血的手表,雷利会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他发现了。
出示幻灯片:“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儿一连用了四个“听见了”难道他们真的听见了吗?与其说是听到的,不如说是想到的,与其说是想到的,倒不如说是从爸爸的行为中感觉到的,谁来读?一连三个“和平”,只是简单的重复吗?谁再读?这不仅仅是爸爸的呼声,更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在场的叔叔阿姨的呼唤,还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唤。
一起读。
(5)接下来,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刻吧。
(师解说:鲜花捧来了,“蓝盔”回来了,但是父亲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的呢?没有掌声,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此时此刻,谁又能不为之伤心呢?谁又能不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落泪呢?
(6)谁来读?谁还想读?(配乐读)
(7)刚才我们又从“我”和妈妈迎接爸爸灵柩归来的这样场景中体会到了雷利刻骨铭心的失父之痛,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父亲有才华。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读一读。
这样的父亲,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呢?
小结:这样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又执法公正的父亲,却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怎能不叫人痛心呢?因此,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
(读板书)
(二)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是谁,这样残忍,让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又是谁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是战争,战争是可恶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才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再次回读板书)
2、回首当今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读懂些什么?
3、出示“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又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再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的方法理解它。
“和平之花”指什么?“娇嫩的和平之花”又指什么?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呢?
(1)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地理解吗?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真实场景吧。
课件出示一系列图片。
师解说。
(3)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你有何感想?
(4)不错,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世界就难保太平。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
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学到这儿,你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是啊,这里有你、有我、有他,还有全世界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加利先生倾诉心声吧。
(再读第七自然段)
(5)教师激情朗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人类家园!”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6)的确,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却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加叹号)
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1、写话练习:雷利的这封信我们已经读完了,但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也一定不平静,心里有话要说吗?请把你内心的独白写下来吧!可以写你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你对这些不幸家庭的同情,可以写你对挑起战争者的控诉,也可以写你的决心。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把你内心的独白表达出来吧。
3、布置作业:
给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及共同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要和平不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