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1、地理坐标转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X,Y)转换为极坐标系(ρ,θ)的公式:ρ=√
(X²+Y²),tanθ=Y/X
极坐标系(ρ,θ)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Y)的公式:
X=ρcosθ,Y=ρsinθ
2、空间距离计算:
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S的计算公式:S=∫ a b ,r′(t) , dt;其中,r′(t)为两点间相对位置关系函数。
3、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1/2×a×b×sinA;A、B为三角形的两个边,a、b为其边的长度,A为两边夹角。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a、b为对角线的长度。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1/2×∑(i=1~n)(xiyi+1-xi+1yi);其中,(xi,yi)为多边形第i个端点的坐标。
4、体积计算:
算子体积计算公式:V=1/3×∑(i=1~n)(Ai×hi);Ai为第i个横截
面的面积,hi为横截面至底面的高度。
圆柱体、圆台体体积计算公式:V=π×r2×h;r为圆柱体或圆台体
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体或圆台体的高度。
5、角度计算:
三角函数角度计算公式:sinA=Y/ρ ,cosA=X/ρ,tanA=Y/X;A为角度,Y为三角函数sinx的值,ρ为点的极坐标长度(ρ=√(X²+Y²)),X为极坐标的横坐标。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用于确定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标高、线路、面积、体积等参数。
在测量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各种计算公式来求解测量结果。
下面是一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勾股定理: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勾股定理的公式为:c²=a²+b²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
2.直线距离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为:d=√[(x2-x1)²+(y2-y1)²]其中,(x1,y1)和(x2,y2)为两点的坐标,d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3.高程差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高程差计算公式为:Δh=h2-h1其中,h1和h2为两点的高程,Δh为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4.面积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面积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1/2*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高。
-矩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长。
-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5.体积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体积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³其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V=1/3*π*r²*h其中,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h为圆锥的高度。
6.坡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坡度或坡角。
坡度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坡度计算公式:m=(h/l)*100%其中,h为垂直高度差,l为水平距离。
- 坡角计算公式:α = arctan(h / l)其中,α为坡角,h为垂直高度差,l为水平距离。
以上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工程类型还会涉及到其他的计算公式。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测量计算是指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分析。
1.长度测量计算对于直线段的长度测量,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长度=常数×读数其中常数是由测量仪器的刻度决定的,读数是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直接读取的数值。
例如,一把刻度为0.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出的长度为5.8厘米,则:长度=0.1厘米×58=5.8厘米2.面积测量计算对于矩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面积=长度×宽度其中,长度和宽度是直角边的测量值。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度为3.4米,宽度为2.5米,则它的面积为:面积=3.4米×2.5米=8.5平方米3.体积测量计算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长度×宽度×高度其中,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测量得到的数值。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8米,高度为1.2米,则它的体积为:体积=2.5米×1.8米×1.2米=5.4立方米4.重量测量计算对于物体的重量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重量=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其中,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物体的自由下落加速度。
例如,一个物体的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体积为10立方厘米,则它的重量为:重量=7.8克/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9.8米/平方秒=764.4克(约等于0.764千克)5.温度测量计算对于温度的测量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32)/1.8其中,℃表示摄氏度,℉表示华氏度。
例如,将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如果给定的华氏度为77℉,那么摄氏度为:℃=(77-32)/1.8≈25℃总结:测量计算是物体大小、形状、重量、温度等物理量确定的过程,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温度等的计算公式。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一、两点间距离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两点坐标分别为A(x_1,y_1),B(x_2,y_2),则两点间的距离d为:d = √((x_2 - x_1)^2+(y_2 - y_1)^2)例如,A(1,2),B(4,6),则x_1 = 1,y_1=2,x_2 = 4,y_2 = 6d=√((4 - 1)^2+(6 - 2)^2)=√(3^2 + 4^2)=√(9+16)=√(25) = 5二、中点坐标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两点坐标分别为A(x_1,y_1),B(x_2,y_2),则AB中点M的坐标为(x_m,y_m),其中。
x_m=(x_1 + x_2)/(2)y_m=(y_1 + y_2)/(2)例如,A( - 2,3),B(4,-1),则中点M的坐标为。
x_m=(-2+4)/(2)=1y_m=(3+(-1))/(2)=1即中点M(1,1)三、直线的斜率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直线上两点坐标为A(x_1,y_1),B(x_2,y_2)(x_1≠ x_2),则直线AB的斜率k 为:k=(y_2 - y_1)/(x_2 - x_1)例如,A(1,2),B(3,6),则k=(6 - 2)/(3 - 1)=(4)/(2)=2四、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直线过点(x_0,y_0),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 - y_0=k(x - x_0)例如,直线过点(1,3),斜率k = 2,则直线方程为y-3 = 2(x - 1),即y=2x+1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旋转公式。
设点P(x,y)绕原点旋转θ角后得到点P'(x',y')x'=xcosθ - ysinθy'=xsinθ + ycosθ六、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公式。
1. 直角坐标(x,y)转换为极坐标(ρ,θ)ρ=√(x^2 + y^2)θ=arctan(y)/(x)(x≠0)2. 极坐标(ρ,θ)转换为直角坐标(x,y)x = ρcosθy=ρsinθ七、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终审稿)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常用测量计算公式: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 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1.长度测量:- 直线距离:通过两点坐标的勾股定理计算,公式为:d = sqrt((x2 - x1)^2 + (y2 - y1)^2);-弧长:弧长计算公式为:L=r*θ,其中r为半径,θ为弧度;-弧度和角度之间的转换:θ=π*(角度/180)。
2.面积测量:-矩形面积:矩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长*宽;-圆面积:圆面积计算公式为:A=π*r^2;-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底边长*高)/23.体积测量:-立方体体积: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长*宽*高;-圆柱体体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π*r^2*高;-球体体积:球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34.时间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其中距离和时间的单位需要保持一致;-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频率=1/周期。
5.力学测量:-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压强计算:压强计算公式为:P=F/A,其中F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A为力作用的面积。
6.能量和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公式为:P=W/t,其中W为能量,t为时间;-动能计算:动能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电能计算:电能计算公式为:E=P*t,其中P为功率,t为时间。
7.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转华氏度:华氏度=摄氏度*9/5+32;-华氏度转摄氏度:摄氏度=(华氏度-32)*5/98.摩尔质量和摩尔浓度计算:-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质量/摩尔数,其中质量单位为克,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摩尔浓度计算:摩尔浓度=物质的摩尔数/溶液体积,其中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溶液体积单位为升。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相对标准偏差: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x100%绝对误差=|示值-标准值|(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示值-标准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 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测绘工作是一个涉及测量、分析和计算的专业领域,其中计算部分经常使用Excel来完成。
下面是一些测绘常用的Excel计算公式。
1. 坐标转换公式:在测绘中,坐标转换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可以使用Excel来进行坐标的转换。
常见的公式包括:-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可以使用公式"=ATAN2(Y/X)"来计算。
-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使用公式"=X*COS(Y)"和"=X*SIN(Y)"来计算。
2.距离和角度计算:在测绘中,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下面是常用的公式:-距离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QRT((X2-X1)^2+(Y2-Y1)^2)"来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角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ATAN2(Y2-Y1,X2-X1)"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
3.曲线元素计算:在道路和铁路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曲线元素,如曲线半径、切线长度和切线偏角。
下面是一些公式:-曲线半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L^2/24R"来计算曲线半径,其中L为曲线长度,R为曲线反曲率。
-切线长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R*TAN(A/2)"来计算切线长度,其中R为曲线半径,A为切线偏角。
-切线偏角计算:可以使用公式"=2*ATAN(L/(2*R))"来计算切线偏角,其中L为切线长度,R为曲线半径。
4.面积和体积计算:在土地测量和容积测量中,需要计算面积和体积。
下面是常见的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来计算条件下的面积,其中B1、C1和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
-体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F:$F-F1))"来计算条件下的体积,其中B1、C1、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F1为高度值。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常用测量计算公式: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 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2019年整理】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i: QD的X坐标yi: QD的Y坐标X2: ZD的X坐标V2: ZD的Y坐标S: QD〜ZD的距离a: QD〜ZD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S =寸仅2 —Xi 2+(y2 —yi f1)当y2- y i>0, X2- X i>0 时:a =arctgx2— X i2)当 y 2- y 1<0, X 2- X 1>0 时:a =360"arctg 业 - y1X 2 — X i3)当 x 2- X 1<0 时:a =180" + arctg '、— y1X2 — X 1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01:QD 〜JD 的方位角 02:JD 〜ZD 的方位角6: 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片%-佝(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U : JD 的X 坐标 V : JD 的Y 坐标 A:方位角(ZH 〜JD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T:曲线的切线长,T・ 2. .3L s D L s L s R ------- tg ——— ---- -------- 224R 2 2 240 R 2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 X' =U+Tcos (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 X 〃 =U+Tcos (A+D )Y 〃 =V+Tsin(A+D)P :所求点的桩号B: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 M :左偏-1 ,右偏+1 C: JD 桩号 D: JD 偏角 Ls :缓和曲线长 A:方位角(ZH 〜JD ) U : JD 的X 坐标 V : JD 的Y 坐标I=C-T:直缓桩号 J=I+L:缓圆桩号H=J 嘴一Ls :圆缓桩号2. 计算公式:四、 1.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字母所代表的意义:T:曲线的切线长,. 2.3L s tD L s L s 24R g 2 2240 R 2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Y m =V+(C-P)sin(A+180 )Y b =Y m +Bsin(A+90 )- 230 P - IO = A M -----------------■RL s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 )+GcosOY m =V+Tsin(A+180 )+GsinO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 )「901s .90"(P —J )] = A + M 90飞L s + P - J )l职 岷90 P - JG =2Rsin ----------------1) 当P<I 时中桩坐标: X m =U+(C-P)cos(A+180 )边桩坐标: X b =X m +Bcos(A+90 )2) 当 I<P<J2W = 90 PT■ RL s3) 当J<P<H 时中桩坐标:/ ‘‘ L 「〕 r 30°L s \Xm =U +T cos A+180。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测量仪器仪表对施工位置、尺寸、形状、高程、坐标以及土壤、岩石等物理和力学性质等进行测量和计算的一项工作。
工程测量涉及到很多计算公式,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进行总结。
1.直线测量直线测量是测量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测量方式,其中包括距离和角度的测量。
(1)间接测距公式:L=ExK其中,L为实际测定的距离值,E为仪器测得的读数,K为仪器常数。
(2)斜距计算公式:L = sqrt (ar^2 + hp^2)其中,L为斜距,ar为水平投影,hp为垂直投影。
(3)曲线长度计算公式:其中,L为曲线长度,a为切差,b为中线长,θ为转角。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指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高度进行测量的过程。
(1)高差计算公式:ΔH=H1-H2其中,ΔH为高程差,H1为较高点的高程,H2为较低点的高程。
(2)三等水准测量公式:ΔH=Hi-Hn=L1+L2+...+Ln其中,ΔH为起点和终点的高差,Hi为每个高差的累加,L为每个边长。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
(1)方位角计算公式:Z = arctan ( Y / X ) + 360°其中,Z为方位角,Y为北向坐标差值,X为东向坐标差值。
(2)三角高程计算公式:H = D x sin(θ)其中,H为高程值,D为斜距,θ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面积和体积计算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工程测量中常见的计算任务。
(1)矩形面积计算公式:A=LxW其中,A为面积,L为长度,W为宽度。
(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A=0.5xBxH其中,A为面积,B为底边长,H为高。
(3)平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A=1/2x(X1Y2+X2Y3+...+XnY1-Y1X2-Y2X3-...-YnX1)其中,A为面积,Xi为顶点的x坐标,Yi为顶点的y坐标,n为顶点数量。
(4)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LxWxH其中,V为体积,L为长度,W为宽度,H为高度。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测量相关公式:-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两个点的坐标。
- 准线距离计算公式:d=(s/n)*sqrt((m1)^2+(m2)^2+...+(mn)^2),其中s为总长度,n为总测次数,m1、m2、..、mn分别为各测次的测量值。
- 斜距计算公式:d=sqrt((HC+ΔH)^2-(n1-n2)^2),其中HC为水平视距,ΔH为高差,n1和n2分别为测站的高程。
2.角度测量相关公式:- 三角测量公式:tanA=(a/b),其中A为角度,a为A边长,b为B边长。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t+Δ,其中Az为目标点的方位角,At为测站的方位角,Δ为目标点相对测站的方位角修正数。
- 高程角计算公式:V=(100/π)*atan((n2-n1)/d),其中V为高程角,n1和n2分别为测站和目标点的高程,d为水平距离。
3.面积和体积测量相关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S=(1/2)*(x1y2+x2y3+...+xn-1yn+xny1-x2y1-x3y2-...-xn-yn-1-x1yn),其中(x1,y1)到(xn,yn)为多边形边界点的坐标。
-体积计算公式:V=S*H,其中V为体积,S为横截面面积,H为高度。
4.坐标转换公式:- 平面坐标转换公式:X=x0+R*sin(A),Y=y0+R*cos(A),其中(x0,y0)为原点坐标,R为距离,A为方位角。
-大地坐标转换公式:B=B0+ΔB,L=L0+ΔL,其中(B0,L0)为基准点的大地坐标,ΔB和ΔL分别为相对于基准点的纬度和经度差值。
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进行更多的计算和推导。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用于计算和分析数据。
在各种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金融投资等领域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涉及面积、体积、速度、力、功率等方面。
1.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A=长×宽-正方形面积:A=边长²-圆面积:A=π×半径²-梯形面积:A=(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A=底边×高÷22.体积计算公式:-直方体体积:V=长×宽×高-正方体体积:V=边长³-圆柱体体积:V=圆面积×高-圆锥体体积:V=圆锥底面积×高÷3-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3.速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v=总位移÷总时间-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位移÷时间间隔-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时间间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初始速度+加速度×时间-速度与距离的关系:v²=初始速度²+2×加速度×位移4.力计算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弹性力:F=k×ΔL,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性系数,ΔL为变形长度-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₁和m₂为物体质量,r为物体间距离5.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定义: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机械功率:P=F×v,其中P为功率,F为力,v为速度-电功率:P=U×I,其中P为电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P = U × I × cosθ,其中θ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无功功率:Q = U × I × sinθ,其中θ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这些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使用,能够提供便捷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结果。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数据计算为平面坐标系或空间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
这些计算方法包括平距法、交会法、改正数法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1.平距法:平距法适用于平面三角测量,其中已知一个角和两个边长,需要计算第三个边长。
公式如下:AB² = AC² + BC² - 2 * AC * BC * cos(∠CAB)2.交会法:交会法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观测三个方向上的角度,以及相应的两个边长,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测站的坐标。
公式如下:x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1)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X1y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3)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Y13.改正数法:改正数法常用于平面闭合多边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对内角的观测进行闭合多边形的平差计算,求得闭合差改正数。
公式如下:dX = ∑(边长 * cos(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dY = ∑(边长 * sin(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4.高差改正:在空间测量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程的改正计算。
其中,正算高差改正应用于已知起点与终点的高差、测点的高差差值以及测点的距离,计算出测点的高程。
公式如下:高程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测点距离*高差差值5.方位角正算:在实际测量中,有时需要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
公式如下:tan(方位角) = (终点纵坐标 - 起点纵坐标) / (终点横坐标 - 起点横坐标)6.反算坐标:反算坐标是指通过已知起点的坐标、观测角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公式如下:终点纵坐标 = 坐标纵差 * sin(观测方向角) + 起点纵坐标终点横坐标 = 坐标横差 * cos(观测方向角) + 起点横坐标这些公式都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基本公式,通过使用它们,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点的坐标。
测量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1、坐标X值=坐标X增量+前一点坐标X值(及测站点坐标X值)2、坐标X增量=HD*COS前视方位角3、坐标Y值=坐标Y增量+前一点坐标Y值(及测站点坐标Y值)4、坐标Y增量=HD*SIN前视方位角(及测站点到测点的方位)前视方位角=后视方位角+水平角-180°(水平角由仪器观测得到,因一般所测水平角度为左角则减去180°,正负180°的情况为若是左角则是加水平角减去180°,右角则是减去水平角加180°)。
方位角定义:从坐标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一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由0°到360°组成。
在普通施工测量范畴内一般采用直角平面坐标系,因此,一般都用坐标北及坐标方位角来确定直线方向,另外还有磁北、真北两种表示方法。
直线距离的计算公式:HD=SD*COS倾角,VD=HD*TAN倾角(设计)若在实测中则:VD=HD*TAN倾角(视点高差)+仪器高-视线高=测点高差),前视点标高=测点高差+测站标高,VD(高差)=测站标高-前视标高。
方位角反算:A B 及B到A的方位(yB-yA/xB-xA)antan+180°,若是A到B的方位则不+180°第一象限不加180°,第二、三象限加180°,第四象限加360°象限看两者差值的正负决定。
一、++,二、+-,三、--,四、-+,其中所有均是Y在前。
平距反算:[(yB-yA)²+(xB-xA)²]=HD倾角:大于90°(270°)-90°(270°)小于90°(270°)用90°(270°)-小于90°(270°)的,然后用四值三次平均得最终倾角(注意正负)。
或者用所测的倒镜倾角-正镜倾角,两次测值再平均也得最终倾角,此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倾角的正负值。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测量和计算工作。
以下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
1.距离测量:
-直角三角形定理:a^2+b^2=c^2(勾股定理),其中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c是斜边的长度。
-视差公式:d=(hxb)/H,其中d是距离,h是测量点的高度差,b是视差(即测量点到目标的水平距离),H是测量点的仰角。
2.面积测量:
-自由多边形面积计算:根据测得的各个角点坐标,使用边积法或三角形面积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圆形地块面积计算:A=πr^2,其中A是圆形地块的面积,r是圆的半径。
3.高程测量:
- 水平线测量高程变化:h = d x tan(α),其中h是高程变化,d 是水平距离,α是斜度角。
- 三角高程测量:H = D x tan(θ),其中H是高程变化,D是水平距离,θ是俯角。
4.坐标转换:
-大地平面坐标转高斯投影坐标:X=X0+N+ΔX,Y=Y0+N+ΔY,其中X 和Y是高斯投影坐标,X0和Y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N是正算的纵向坐标增量,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高斯投影坐标转大地平面坐标:N=Y-Y0-ΔY,E=X-X0-ΔX,其中N 和E是大地平面坐标,Y0和X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以上仅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可能还会使用其他公式和方法。
同时,注意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条件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正和适用性验证。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作为测量员,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最终的测量数据。
因此,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对于测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员需要掌握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帮助测量员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1. 长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长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线段长度计算公式,线段长度=√((x2-x1)²+(y2-y1)²)。
弧长计算公式,弧长=半径×弧度。
圆周长计算公式,圆周长=2×π×半径。
2. 面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面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矩形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长×宽。
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圆形面积=π×半径²。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3. 体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体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立方体体积=长×宽×高。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π×半径²×高。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1/3×π×半径²×高。
4. 角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角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角度×π/180。
弧度与正弦、余弦、正切的关系公式,sinθ=opposite/hypotenuse,cosθ=adjacent/hypotenuse,tanθ=opposite/adjacent。
5. 斜率计算公式。
在测量斜率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斜率计算公式,斜率=(y2-y1)/(x2-x1)。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当然在实际测量中还会有更多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测量员还需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测量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些常用长度计算公式
一些常用长度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长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长度计算公式:1.线段长度: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线段AB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B=√[(x2-x1)²+(y2-y1)²]2.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指圆的边界上的长度。
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则圆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2πr3.圆环的周长:圆环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图形,圆环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2π(R+r)其中,R和r分别是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4.球体的表面积:球体是由一个圆绕着直径旋转一周形成的,球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4πr²5.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底部是一个圆形,其余部分是一个矩形,圆柱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2πrh + 2πr²其中,r是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是圆柱体的高度。
6.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c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7.矩形的周长:矩形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矩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2(l+w)其中,l是矩形的长度,w是矩形的宽度。
8.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是由四个边和四个角组成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2(a+b)其中,a、b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相邻边的长度。
9.梯形的周长:梯形是由两个平行且不等长的底边和两个斜边组成的图形,梯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1+c+b2其中,a和c是两个底边的长度,b1和b2是两个斜边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长度计算公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帮助我们进行长度的计算和测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在现代科学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获取精确和可重复的数据。
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是基于科学定律和实验结果制定的,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1.长度测量:-直尺法:通过使用传统的直尺或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公式为L=厘米数。
-卷尺法:通过使用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公式为L=卷尺读数。
2.面积测量:-长方形面积:通过测量长和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公式为A=长×宽。
-正方形面积: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为A=边长×边长。
-圆形面积:通过测量圆的半径或直径来计算圆的面积。
公式为A=πr²或A=π(d/2)²。
3.体积测量:-长方体体积:通过测量长、宽和高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为V=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公式为V=边长×边长×边长。
-圆柱体积:通过测量底面半径和高度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公式为V=πr²h或V=π(d/2)²h。
4.时间测量:-秒数计算:通过将分钟数转换为秒数并加上秒数来计算总秒数。
公式为T=分钟数×60+秒数。
-年龄计算:通过当前日期和出生日期来计算年龄。
公式为年龄=当前年份-出生年份。
5.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公式为v=位移/时间。
-距离速度时间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来计算位移。
公式为位移=速度×时间。
6.质量测量:-地心吸力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地心吸力。
公式为F=m×g,其中F是地心吸力,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测量和计算中。
这些公式和模型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据的分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二元一次方程 (X,Y为未知数)
a1*X+b1*Y=c1 a2*X+b2*Y=c2
18
三元一次方程组 (X,Y,Z为未知数)
a1*X+b1*Y+c1*Z=d1 a2*X+b2*Y+c2*Z=d2 a3*X+b3*Y+c3*Z=d3
a、b、c为系数,d为常数项
19
等边多边形面积
5×边长 25
面 积 1075.3
常 用 公 式 计 算
11 12 视距公式计算 量距公式计算
三角形求边 已知两角一边 (正弦定理求边) 三角形求边、角 已知两边及一夹角 (余弦定理求边) 测站高程 350.000 测站高程 350.000 仪高 1.500 量距 52.320 尺高 2.500 高差 1.523 天顶距
°
′
″
88 尺长改正k
常 用 公 式 计 算
0
24
前方交会计算 余切公式计算
25
测边后方交会 解算后按单 三角形计算
154 25 36 78 56 27 310 25 41 120 57 06 43.78 28.67 60.35 0.06 32.56 2.705 4.03 9.39 11.45 2567.32 3067.25 3037.747 3010.061 2981.407 3007.739 3568.45 3600.68 3614.454 3580.540 3581.511 3527.208 A P1 P2 P3 B S1 352.24 283.96 259.43 405.32 S2 S3 S4 △h1 15.236 -20.326 12.352 2.815 △h2 △h3 △h4 350.233 H.P1 365.454 H.P2 345.116 H.P3 357.457 360.255 HA HB 360.255 Σ S= 1300.945 fh= 0.0546 N= 4 m= ± 0.013861 验 X Y 角 ° 点 ′ ″ 角 ° ′ ″ P 4992.542 29674.500 a1 53 07 44 b1 56 06 07 A C 5681.042 29849.997 a2 35 27 44 b2 66 40 44 B A a1 b2 b1 a2 5856.235 29233.513 C 说明:取两组计算之中数作为最后坐标值 B 5479.121 29282.875 P S.AB 323.498 S.BC 199.326 X Y 点 B A 5337.565 4283.504 S.AP 224.150 S.CP 125.715 A Sb 5050.537 4432.721 S.BP 197.768 B Sa 4990.869 4242.535 C 说明:余弦定理解算内角,单三角形计算两组 C Sc P 坐标取中值为最后计算结果 5116.527 4246.287 P
注:浅兰色单元格为可输入数据区,其他单元格不可操作
常 用 公 式 计 算
距 1 坐标正算 离
水 平 角
°
′
″
X
1256.120 1372.740
Y
23457.580 23487.993 后点
求点21
X
2569.950 1253.655
Y
23206.780 23535.776
120.520 78.235
Cx*Dy+Dx*Ay-Ay*Bx-By*CxCy*Dx-Dy*Ax)
5
多边形面积 计算 (五至十边)
S=0.5×abs(Xi*Yi+1+Xi+1* Yi+2+……Xn*Y1-Yi*Xi+1Yi+1*Xi+2+……+Yn*X1)
1000.000 1200.000 1000.000 900.000 A 950.000 813.397 C 100.000 100.000 A 200.000 200.000 C 10000.000 S= 1000.000 1000.000 A 1013.205 1203.923 C 1173.205 1100.000 E 1086.603 950.000 G 950.000 813.397 I S= 44676.981
2 3 4
坐标反算 三角形面积计算 任意四边形 面积计算
距
离
25 25 25 角点 102 36 45 求点1 方 位 角
13.775 16 32 45 S=0.5×abs(Ax*By+Bx*Cy+ Cx*Ay-Ay*Bx-By*Cx-Cy*Ax) S=0.5×abs(Ax*By+Bx*Cy+
A
X
Y
说明:小区30米内半径的建筑物、道路各类管网、 绿化设施的圆曲线放样。△X视半径大小取0.5、1 、2米等,△x-△Y之值为以切线为X轴上△x点之垂 线、2△x-△Y为2倍△x点之垂线、以下类推。
曲中△x
7.129
曲中△Y
1.803
B
β S X Y
A
P1
P2
P3
P4
22
23
单一水准路线 简易平差计算 (不多余5点)
60
10.500 ′ 25 ′ 25 ″ 30 ″ 30
S= 103.084 S= 329.567 S= 57.783 S=
1649.336
S=0.5*R²(a*π /180-sin a )
(其中a为弓形弧所对圆心角)
a°
60
S=π (R²-r²) (其中R为外圆半径,r为内圆半径)
25.000
r
10.000
B
X
Y
1203.923 850.000 200.000 100.000 1200.000 1203.923 1000.000 850.000 900.000
1013.205 1086.603 B S= 5000.040 100.000 B 200.000 D
B D F H J
1000.000 1113.205 1100.000 1086.603 1000.000
a
1.00 3.00 -256.8000
b
2.00
26 34 60 此 题 唯 一 解!
已知边 Sa 120.250 Sb 118.420
a5 b
a1 a6
a2 a7
X= -1.000 0.20 a3 -6.50 a8
0.50 -2.00
X1= X2= a4 a9
1.00 4.80
X= 2.000
是该方程式的一个解 (常数)c 求 解 6.50 c1 X= 1.0000 1.50 c2 Y= 2.0000 (系数)c (常数)d 2.00 10.50 c1 d1 3.00 8.00 c2 d2 -2.00 0.50 c3 d3 Z= 3.0000 8×边长 面 积 9×边长 面 积 40.00 7725.5 50.00 15454.6
13
说明:如右图所示,在角度栏 输任两个角值和在已知边栏 输入任意一边的值即可计算 说明:已知Sa,Sb,和∠c 求Sc,∠a,∠b Sc²=a²+b²-2*Sa*Sb*cos c ∠a,∠b用正弦定理求
°
45 82
′
26 54
″
35 06
a b c
顶角
平 距 52.307 已知边 Sa 100.000
6 7 8 9 10
圆
面
积
S=π R²
R
125.000
S= 49087.385 a R R R
12.500 25.000 25.000
椭 圆 面 积 扇 形 面 积 弓形面积 圆环面积
S=π /4*a*b (式中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 S=a/360*π *R²(其中a为扇形弧所对圆心角)
b a°
常 用 公 式 计 算
20 手工放任意角度 (不用仪器)
手工放任意小半径 圆曲线(不用仪器) 配合上面公式使用 切线正支距法
支导线计算 5个点以内 只需在β 栏输入平角 S栏输入距离和A,B 坐标即可
等腰三角形法 两腰设置长度为5米
15.0 半径 转角 56 45 20 8.103 切线 2.049 矢距 △x 1.0 △x-△Y 2△x-△Y 3△x-△Y 4△x-△Y 5△x-△Y
夹角
21
36 25 等 腰 边 长 5 0.033 6△x-△Y 0.134 7△x-△Y 0.303 8△x-△Y 0.543 9△x-△Y 0.858 10△x-△Y
° 89
′
″
底边长度 7.047 1.252 1.734
方法:用10米的一半细线固定夹角的一边 及顶点,移动另5米使线的两端长度等于 左侧的计算长度即得到需要的夹角
6×边长 28
(系数)a (系数)b 1.50 2.50 a1 b1 3.50 -1.00 a2 b2 (系数)a (系数)b 1.50 1.50 a1 b1 3.00 -2.00 a2 b2 2.50 2.00 a3 b3 X= 1.0000 Y= 2.0000 面 积 7×边长 面 积 2036.9 3270.5 30
25 36 高差改正
视距 120.000 丈量温度 35.0 顶角
平距
119.910
高程
352.294 所求点高程 351.523 所求边 100.000 Sa= 139.265 Sb= 110.068 Sc= 所求边 Sc= 150.945
0.0000053
Sb a
-0.022
c b Sc Sa
温度改正 0.009
°
78 51 50
′
27 18 13
″
14
Sb
c a S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