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比例思想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学会用正反比例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局部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假如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假如速度进步25%,可比原定时间提早12分钟到达;假如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进步1/3,可以提早5分钟到达。
那么甲乙两机场的间隔是多少千米?A、750B、800C、900D、1000【答案】C。
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那么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那么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
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那么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那么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那么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应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那么比拟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到达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假如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间隔是多少米?A、1200B、3200C、4000D、5600【答案】:C。
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间隔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
假如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2015山西公务员行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多次相遇”问题
2015山西公务员行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多次相遇”问题2015山西公务员考试的战争即将开始,广大考生们,你们做好了心理准备么?还是像以前一样谈“行程”就色变?谈“多次相遇”就头大?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多次相遇”问题为大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让我们一次性理顺并搞定它吧!
一、题型分类
直线型,顾名思义,在直线上完成的行程问题,环型即在环线上完成的行程问题。
那么具体何为“两岸”和“单岸”呢?两岸,即从两地出发;单岸,即从一边出发。
二、两岸型解题方法
1. 定义
即甲、乙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2. 模型
若在C点相遇后甲继续沿着B方向行走,碰到B点原路返回,乙也继续往A方向行走,碰到A点原路返回,如此循环往回。
假设第一次迎面相遇在C点,第二次迎面相遇在D点,第三次迎面相遇在E点,第四处迎面相遇在F点,如此往下。
那么我们可以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3. 总结
设全程为s,则第n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2n-1)s
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路程的(2n-1)倍
设第一次相遇时间为t,则第n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和为(2n-1)t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行程问题重在数形结合,只有大家自己动动手,画画图,练练题,才会有质的飞越!。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考点讲解:正反比例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考点讲解:正反比例
行程问题一直是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必考题型,而且行程问题的题量都以两道题目的题量居多。
然而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行程问题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噩梦,就想选择放弃行程问题。
这是一个不理智的选择,其实通过剖析行测考试中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行程问题以考察综合类的小题型居多,比如正反比问题、相遇追击问题、牛吃草问题、多次相遇问题、青蛙跳井问题、钟表问题、间隔发车问题、流水行船等。
只要我们对于这些行程问题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公式加以深刻认识,相信无论怎样的行程问题我们都会在短时间内做到游刃有余,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行程问题的正反比例考点进行讲解。
对于行测考试中的三量问题(基本公式由三个量组成,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利润=定价×利润率、溶质=溶液×浓度、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正反比例就是一个基本的考点。
那么什么是正反比例呢,以行程为例,正反比例就是在题干描述中,当一个量为不变量时,另外两个量的比例关系,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一个量一定下来后,另外的两个量的正反比值我们就设定为特值,从而梳理计算出题目所求的量。
例如:
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
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
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 )
A.45
B.48
C.56
D.60
文章来源中公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比例法快速解决行程问题中单双岸型问题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比例法快速解决行程问题中单双岸型问题华图教育 滑肖公务员考试中,行测部分行程问题几乎是每年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相对来说,行程问题难度一般来说会比较大,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
单、双岸型作为行程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若没有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法,而只靠列方程去解决的话,那会非常地浪费时间。
在此,我们给出单双岸型问题的原理及相关的解题方法,以方便考生今后的复习。
单岸型:甲、乙两车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 地S1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 地、乙车到达A 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 地S2处相遇,则A 、B 两地的路程为多少?根据题意,我们先画图出来:(图中红色的线代表在整个过程中甲走的路线,黑色线代表整个过程中乙走的路线)解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1个全程,此时甲车走了1个S1;甲、乙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3个全程,则根据比例关系,此时甲车应该走3个S1。
根据图中所示,我们有:2ABS +S =2S ⨯甲,即有2AB3S +S =2S ⨯1,即12AB 3S +S S =2。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单岸型公式为:12AB 3S +S S =2。
双岸型: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甲从A 地、乙从B 地同时以均匀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 地S1,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 地S2处第二次相遇,则AB 两地距离多少?根据题意,先画图出来:(图中红色的线代表在整个过程中甲走的路线,黑色线代表整个过程中乙走的路线)解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1个全程,此时甲车走了1个S1;甲、乙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3个全程,则根据比例关系,此时甲车应该走3个S1。
根据图中所示,我们有:AB 2S =S +S 甲,即有1AB 23S =S +S ,即AB 12S =3S -S 。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中,行程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局部,对于这一局部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找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题干的问题。
但是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题目列出等量关系去解方程会相比照拟费事,对于一些计算才能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讲无疑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此,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的方法来解决。
要理解正反比,首先要知道正反比代表的是什么。
正比指的是假设两个数相除为定值,那么这两个数成正比;反比指的是假设两个数相乘为定值,那么这两个数成反比。
理解了正反比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使用正反比的方法来解决两道题目。
例1、经技术改良,A、B两城间列车的运行速度由150千米/小时提升到250千米/小时,行车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那么A、B两城间的间隔为:A.300千米B.291千米C.310千米D.320千米【答案】A。
解析:题目所说列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时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在这个过程中,A、B两城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即路程一定,我们路程=速度×时间(s=vt),两数相乘为定值,因此,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提速前和提速后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原来:如今V 150 : 250(3 : 5)t 5 : 3由题干信息可得,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由时间关系可知,如今的时间比原来的时间少2份,2份对应48分钟,因此1份时间对应24分钟,原来时间占5份,即为24×5=120分钟=2小时。
所求路程=速度×时间=150×2=300千米,选择A选项。
例2、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赶到?A.30B.40C.50D.60【答案】C。
解析:题干中车速发生变化,时间也随之发生变化,保持不变的是驻地到训练基地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路程保持一定,因此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关系,当车速进步1/9时,原来和第一次发生变化时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原来:第一次V 9 : 10t 10 : 9由题干信息可得,时间提早20分钟,由时间关系可知,第一次变化与原来相比时间少1份,即1份对应20分钟,那么原来的时间为10×20=200分钟。
2015江门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在行测中的应用
2015江门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在行测中的应用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考试,行测数学部分都是考生公认最难的部分,其中数学运算部分更是难中之难!结合行测考试特点:时间段题量大,那么在答题的过过程当中就更加要求学生对技巧方法的使用,否则单一的方程法是不足以满足行测考试的需要的。
通过对历年行测考试真题的分析,能够看出行测数学运算部分考查的题型主要分为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问题、几何问题、利润问题等,其常用的解题技巧也有众多个,如:整除思想、代入排除思想、分类分步思想、极值思想、特征思想、比例思想等等;在众多思想中,比较别常用但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就是比例思想。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老师宋丽娜就讨论下比例思想在行测数学运算的应用。
比例思想,其实就是应用题干中比例关系来解题。
那什么是比例呢?例如: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20个、30个苹果;由此可知甲乙两个小朋友的苹果数之比为2:3;这里的2:3就是比例,它可以描述实际量(实际苹果数)之间的关系。
比例思想常考题型(1)比例思想常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含有A×B=M的题型当中。
此时常用的比例思想中的正反比干系来解题。
例1.甲、乙两单位合做一项工程,8天可以完成。
先由甲单位独做6天后,再由两单位合做,结果用6天完成了任务。
如该工程由乙单位独做,则需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A.8B.12C.18D.24【答案】B。
解析:此项工程,甲乙合作8天完成。
那么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3/4,也就是甲单独做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而此项工程中甲一共做了12天,共完成工作总量的1/2,则乙做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2,那么乙单独做完此项工程要12天,故选B。
补充知识点:在A×B=M的等式中,当M一定时,A和B成正比例变话;当A(或B)一定时,M和A(或B)成正比例变化。
此题当中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3/4,是因为当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总量和时间是成正比的。
2015南平公务员考试行测:比例思想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2015南平公务员考试行测:比例思想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将至,很多考生都加入到了备考大军的行列之中,中公教育针对历年行测考试内容,特别整合了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帮助考生轻松掌握备考先机。
预祝各位考生在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中能够抢占先机,成“公”上岸。
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题型,也是难点。
许多考生遇到行程问题时要么放弃,要么虽然解出了题目,却耗费了大量时间。
但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要求考生短时间内求得答案,如果所有题目都使用方程法,必定会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最终导致行测分数不高。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与广大考生共同探讨一下快速解答行程问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比例思想。
一、什么是比例比例,即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例如:甲、乙两个部门的人数分别为20和25,则这两个部门的人数之比为4:5。
二、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1、题目中出现了比例、分数和百分数例题一:小王从家开车上班,汽车行驶10分钟后发生了故障,小王从后备箱中取出自行车继续赶路。
由于自行车的车速只有汽车的3/5,小王比预计时间晚了20分钟到达单位,如果之前汽车再多行驶6公里,他就能少迟到10分钟,小王从家里到单位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A、12B、14C、15D、16中公解析:D。
本题所求为两地之间的路程,但汽车、自行车的速度以及所对应的时间没有给出,如果采用方程法,需要列多个方程才能求解,计算过程复杂。
而题目中又出现了分数,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比例思想解题。
由题目可知,小王行驶10分钟后汽车发生故障,则小王开车行驶的路程为AC,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BC(如上图)。
由于自行车车速是汽车的3/5,即V自行车:V汽车=3:5。
由路程相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可知,自行车和汽车行驶BC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自行车:t汽车=5:3,如果t自行车为5份,则t汽车为3份,相差2份。
又已知迟到20分钟,因此汽车行驶BC所用时间为30分钟,行驶完全程AB所用时间为40分钟。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一)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公式:(二)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特征(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的特征(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四)多次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行测数量关系: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常考考点,研究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含普通行程问题、相遇追及问题两大考题型,多次相遇问题、牛吃草问题、流水行船问题是常见模型,其中普通行程问题考查较多。
考生应熟练掌握该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不同解题方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介绍一下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比例大家都有听过,所以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比例法解题的核心——找到份数对应的实际量。
下面就通过一道例题来详细的学习一下比例法如何找到份数及其对应的实际量来解题。
【例1】李明倡导低碳出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她每小时的车速比原来快3千米,他上班的在途时间只需要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的车速比原来慢3千米,那么
他上班的在途时间就比原来的时间多( )。
A.1/3
B.1/4
C.1/5
D.1/6
【中公解析】
本题答案选A。
通过题目可以发现该题为行程问题,过程中上下班距离不变,即路程不变,则根据正反比可知,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加速后的速度比原速度多了1份,对应实际量为3 km/h,则原速度为4份,对应为3×4=12 km/h。
减速是在原速度的基础上,即12-3=9 km/h,上下班路程不变,则此时速度比=12:9=4:3
则减速后所需时间为4份,原速所需时间为3份,多了,选A。
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讲解之差值比例法
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讲解之差值比例法一般情况下,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出现比例a:b并且已知条件有确定的实际数据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可以考虑使用比例法。
比例法的核心是计算每一份所代表的量,继而再求n份的实际值。
一、比例法的步骤比例法的解题步骤大致可以分为:观察题目条件提取已知实际数据C计算该数据所对应的份数m,得到等量关系:C=m份计算每一份的实际值,1份=C/m=c求未知量所对应的分数n,计算n份对应的实际值,n份=cn二、不同类型比例如何解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比例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简单的比例(a:b);综合比例(a:b、b:c);正反比例。
第一种最简单,直接利用比例法的求解方式;第二种由于所给条件不只一个比例,要用分数去代替实际数值之间的关系,如果相同变量在不同比例之中每一份代表的实际数值不同的话,比例就不能相等或者进行四则运算,所以出现多个比例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统一比例:首先观察多个比例之间相同的部分,然后统一相同或不变部分在不同比例间的份数(最小公倍数),从而得到新的统一比例。
第三种即正反比例,常考的知识点有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在看到题目所给比例时一般要利用正反比将其转为另一个量的比例,例如在同一路程中,给出时间比时要用反比转化为速度比,给出速度比时要用反比转化为时间比;但在同一时间内,则路程和时间是比是一样的,下面以具体例题进行说明:【例1】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中公解析:题目中给出了一个比例6∶5∶4,一个实际条件两个项目工作量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不变的实际量为项目总量,可以去找工作量相对应的份数。
1)先设定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6份、5份、4份,三个工程队都工作了16天,所以一共工作了(6+5+4)×16=240,所以两个工程的总量即为240份,平均一个项目为120份。
最新 2015年江西招警行测解行程问题之利器:正反比例-精品
2015年江西招警行测解行程问题之利
器:正反比例
招警行测考试中行程问题是运算部分的必考题型,也是最让各位考生头疼的一种题型。
很多考生拿到一道行程问题都会感到无从下手、无的放矢。
那么,行程问题真的有那么复杂吗?其实不然。
下面,就带大家进入迷雾重重的行程问题,帮大家解开行程问题的迷团。
行程问题考察的知识点较多,但是公式只有一个,即“路程=速度×时间”。
由此核心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正反比的关系,即:
1、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2、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各位考生只要抓住这几个简单的正反比关系就可以轻松拿下行程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下面几个题目为大家详细分析如何应用正反比例解决行程问题。
例1、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
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
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
B.48
C.56
D.60
【答案】选B。
解析:由“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可知,小王步行、跑步、骑车的速度之比为1:2:4。
由题可知,A城到B城的路程不变,根据“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可得下表:
【】丨微信搜索"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如何应用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如何应用比例思想在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是数量关系考察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所以这一部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什么是比例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一个箱子中有黑白两种颜色的10个小球,其中黑球有6个白球有4个,黑球与白球的比例为3:2。
二、比例思想的应用1、什么是比例思想有两个数A、B,例题:A、B两站之间有一条铁路,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停在A站和B站,甲火车4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火车5分钟走的路程。
乙火车上午8时整从B站开往 A站。
开出一段时间后,甲火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上午9时整两列火车相遇,相遇地点离A、B两站的距离比是15∶16。
那么,甲火车在( )从A站出发开往B站。
A.8时12分B.8时15分C.8时24分D.8时30分【中公解析】B由“甲火车4分钟所走的路程等于乙火车5分钟所走的路程”可知,甲、乙两火车速度之比为5∶4,取甲、乙速度分别为5、4。
相遇时乙火车共行驶1小时,设甲火车共行驶x小时,根据题意甲火车共行驶了45分钟,所以甲在8时15分出发。
2、当题目中出现分数、比例、百分数、倍数的时候常常会用到比例思想。
例题:小张、小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驾车匀速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
小张的车速比小王快,两人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同一地点,问小张的车速是小王的几倍?A.1.5B.2C.2.5D.3【中公解析】B。
行程问题。
采用比例法。
由题意,两人从同地出发,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为2个全程,设其中小张走了x,小王走了y;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了4个全长,小张走了2y,小王走了x-y;由比例法,解得x=2y,故两人速度比为2:1。
行测备考:比例法帮你解决行测中行程问题
行测备考:比例法帮你解决行测中行程问题行测备考:比例法帮你解决行测中行程问题随着省考面试的完毕,我们下半年即将迎来大多数人参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在公考中行测数量里面的行程问题一直是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工程问题有没有快速好解的方法技巧。
工程问题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路程〔S〕、速度〔V〕和时间〔T〕三者之间的关系:S=VT,但是假如不提早理解一些方法,在遇到局部比拟复杂一点的题型还是会消耗太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需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比拟简单实用的可以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比例法,我们先来看两道例题。
例1.小王早上上班从家到公司用了40分钟,晚上下班回家因为着急做饭,加快速度30分钟到家,求小王上班和下班速度只比为多少?A.4/3B.2/3C.3/4D.1/2【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是典型的行程问题,对于小王而言,上班和下班走的都是同一段路,即总路程S一样,那么早上上班的速度为:S/40;下班速度为:S/30;此时上下班速度之比进展约分发现总路程S可以约去,得到结果3/4。
即选C。
根据以上的这道例题可以得知对于同一段路程而言,时间之比和速度之比成反比,即同一路程中,时间之比为4/3,速度之比,那么为3/4,那我们能得出在以后行程问题中,假设路程〔S〕为定值,速度〔V〕和时间〔T〕成反比〔比例相反〕。
例2.百米赛跑小明跑到终点时,小红间隔终点还有十米,求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A.10/9B.11/10C.12/11D.6/5【答案】A。
解析:此题与上道题目不同,两者的时间一样,并且一样时间小明和小红分别的路程,那么小明速度为:100/t;小红速度为:90/t;那么小明小红速度之比约去一样时间t,速度之比为10/9,即选A。
根据以上的这道例题可以得知对于同一时间而言,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成正比,即同一时间,路程之比为10/9速度之比也为10/9,那我们能得出在以后行程问题中,假设时间〔T〕为定值,路程〔S〕和速度〔V〕成正比〔比例一样〕。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行程问题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几乎平均每年一道,总体难度比较大。
很多同学看到行程问题一律采用方程法,但其实大部分题目结合比例法基本可以快速求解,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用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为:路程(S)=速度(v)×时间(t),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举几个例子教大家应用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关键:基本公式S=vt结合比例法,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效率(或时间)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或速度)成正比。
例3:小张、小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驾车匀速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
小张的车速比小王快,两人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在同一地点,那么小张的车速是小王的()倍。
A.1.5
B.2
C.2.5
D.3
答案:B。
中公解析:本题也不能看出时间是一定的,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假设甲乙两地被相遇地点分为m、n两段,根据多次相遇定义可知,第一次相遇加起来两人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总的加起来4个全程,所以两次相遇路程比为1:2,得出小王或小张分别两次相遇走的路程比也为1:2,从而得出小王两次相遇路程比为m:2n=1:2;时间一定,小张的车速与小王的车速比与他们第一次相遇分别走的路程比,路程比为m+2n:m=2:1.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行程问题里面比例法的基本用法,重点在于找到不变量,确定等量关系或正反比,结合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点来解题,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提分利器之比例思想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提分利器之比例思想比例思想我们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明白了,它是通过比值形式来代表数字之间的关系。
现在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设计多为考查解题技巧,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数量问题,在这里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利用比例思想分析公务员考试试题中的数量关系,拓展考虑问题的思维空间,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特征,提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数量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来用比例思想呢?中公教育专家为您释疑。
比例其实描述的是大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比如说在中公报班总人数1155人,其中报全协人员693人,现在我们想知道全协人员与整个报班人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数据本身我们不好观察,现在我们把他们做一个比值、,用这个比值来代替实际数据,这样就能非常直观表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把全协学员看成3份每份231人,把整个报班人数看成5份,每份231人,这就是比例思想的核心,“用份数代替实际量”,通过比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比例思想来解决呢?利用比例思想解题的核心是用份数来代替实际量,那么题干当中就会出现某个具体的量,和一定的比例关系,我们要完成的就是找到它们彼此的对应关系,通过求出每一份所代替的具体量,来求出未知量具体数。
例1:两列货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货车从A地开往B地需要10小时,比客车从B地开往A地所需的时间多,两车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中公解析】:我们用V1表示货车速度,V2表示客车速度。
由于A、B两地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由此可知,由于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相同,货车所行路程÷V1=客车所行路程÷V2,可知货车所行路程:客车所行路程=4:5,我们货车所行路程看成4份,客车所走路程看成5份,客车比货车多走一份路程所对应的具体数60千米,A、B两地距离是货车和客车所走的路程和9份,所以。
例2:为迎接校运动会,学生会决定将160把扇子平均分给甲、乙两个社团手工制作,由于乙社团另有任务,所以在甲社团开始工作3小时后,乙社团才开始工作,因此比甲社团推迟20分钟完成任务。
行程问题应用题解决技巧(实用)
行程问题应用题解决技巧比例思想处理部分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般围绕着三个量进行,即:路程、速度与时间,其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对于两次不同的“行程”而言,当其中一个量相等时,其他两个量之间存在着“正比”或“反比”的关系,这往往是解决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一把钥匙1汽车在南北方向的公路上行驶。
由南到北顶风而行,每小时50千米;由北到南顺风而行,每小时7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一辆汽车向北驶去然后返回,另一辆汽车向南驶去然后返回,结果4小时后两车同时回到了出发点。
如果调头时间不计,在这4小时中,两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时间有几小时?分析:① 条件中的“同时出发、同时返回”其实是在暗示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进而可知顺风行驶的路程与逆风行驶的路程相同② 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即:V顺:V逆=T逆:T顺=7:5,总共用时4小时,则T逆=(7/3)hr,T顺=(5/3)hr③ 分析试题中的三个阶段(设起初甲车顺风、乙车逆风)第一阶段【0-(5/3)hr】甲车、乙车反向,甲车先到终点第二阶段【(5/3)hr-(7/3)hr】甲车反向后与乙车同向,直至乙车到达终点第三阶段【(7/3)hr-4hr】甲车、乙车反向回到出发点所以同向的时间是:(7/3)-(5/3)=(2/3)hr2A、B、C三地依次分布在由西向东的同一条道路上,甲、乙、丙分别从A、B、C同时出发,甲、乙向东,丙向西;乙、丙在距离B地18千米处相遇,甲、丙在B地相遇,而当甲在C地追上乙的时候,丙已经走过B地32千米。
求:AC间的路程分析:① 起始状态:② 乙、丙在距离B地18千米处相遇在这个阶段乙、丙的运动过程之中,速度相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即V乙:V 丙=18:S③ 而当甲在C地追上乙的时候,丙已经走过B地32千米(这句很有迷惑性,此刻不要管“甲”,而要“死死“盯住”乙“、”丙“)从阶段②到阶段③,乙、丙用时依旧相同,则V乙:V丙=S:50,于是可知18:S=S:50,S=30再用类似的方法”盯住“甲、丙【1】甲、丙在B地相遇V甲:V丙=AB:BC=AB:48【2】而当甲在C地追上乙的时候,丙已经走过B地32千米V甲:V丙=48:32则AB:48=48:32,AB=72AC=72+48=120总结:“复杂”行程问题有两个特点,其一有多次不同的行程,其二不知从何入手。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备考-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运用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备考-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运用【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行测考试,行程问题是数学运算部分较难的部分,考生在看到路程,时间,速度之类的马上就找不到北了,解决行程问题,只需清楚在每一个阶段,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行程问题运用比例法就能很好的解决,在运用比例法之前,就得对这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搞清楚、明白,下面以几个例子给大家说明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如何运用:1.路程一定,时间、速度成反比例1.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0米,丙每分钟走35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遇到甲2分钟后遇到乙,那么A、B相距多少米?A.250米B.500米C.750米D.1275米例1.【答案】D。
解析:设A、B两地相距x米,可列方程x÷(50+35)+2=x÷(40+35),解得x=1275米。
比例法:此问题是一个相遇问题,路程一定,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丙与甲相遇时间与丙与乙项相遇时间比为:(40+35):(50+35)=15:17,时间多两份,而实际多了2分钟,所以每份为1分钟,即甲丙相遇共用15分钟,则A、B路程为85×15,尾数为5,只有D符合。
例2.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
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
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多少倍?A.5倍B.6倍C.7倍D.8倍例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此题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只需找出时间比,变可求速度比。
车一共行驶40分钟,故在行驶20分钟时遇到劳模,这时劳模已走了2时40分-1时-20分=80分钟。
由于车比计划提前20分钟到达,那么劳模走的80分钟的路程车只需行驶20÷2=10分钟,故汽车的速度是劳模速度的8倍。
国家公务员: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行程问题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几乎都有考查,而在国考中行程问题的难度较其他地方公务员考试较大。
因此,我们在准备国考的过程中,在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常考公式的基础上,也需要增加一些解答行程问题的答题技巧,这样可以在考试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提高解题的效率。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个关于行程问题的答题技巧—比例法。
该方法需要建立在对行程问题基础公式理解透彻的前提,方可灵活运用,在做题的过程中点中要害。
比例法:即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s=vt,如果s相同时,vt成反比;如果v相同时,st成正比;如果t相同时,sv成正比。
比例法的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有些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是那么明显,需要我们根据题干挖掘出隐含的内在条件,然后在根据比例法快速的解答出来。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给大家介绍一下比例法的优势所在。
【例1】如图,在长方形的跑道上,甲、乙两人分别从A 处和C 处同时出发,均按顺时针方向沿跑道匀速奔跑。
已知甲的速度为5 米/秒,且甲第一次追上乙时,甲恰好跑了5圈回到A 处,则乙的速度为()。
A. 4.8 米/秒B. 4.5 米/秒C. 4 米/秒D. 5 米/秒【解析】方法1:由题意可知,甲在第一次追上乙时,恰好跑了5 圈,则甲追乙所用的时间为:5×(20+12)×2÷5=64(秒)。
设乙的速度为x,根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有64=32÷(5-x),解得x=4.5。
方法2: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分别从A 处和C 处同时出发,最终追上时甲跑了5圈,那么乙跑了4.5圈,有根据甲跑了5圈甲追上乙两人跑的时间相同,SV成正比,则S甲:S乙=V甲:V乙=5:4.5,已知甲的速度为5则乙的速度为4.5。
因此,本题答案为B。
【例2】甲和乙在长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匀速跑步,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的位置距离出发点有150 米的路程;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问跑得快的人第一次追上另一人时跑了多少米?()A. 600B. 800C. 1000D. 1200【解析】方法1:由“第一次相遇的位置距离出发点有150 米的路程”,可知两个人分别跑了250 米和150 米,两人相差250-150=1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比例思想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题型,也是难点。
许多考生遇到行程问题时要么放弃,要么虽然解出了题目,却耗费了大量时间。
但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要求考生短时间内求得答案,如果所有题目都使用方程法,必定会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最终导致行测分数不高。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与广大考生共同探讨一下快速解答行程问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比例思想。
一、什么是比例
比例,即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例如:甲、乙两个部门的人数分别为20和25,则这两个部门的人数之比为4:5。
二、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1、题目中出现了比例、分数和百分数
例题一:小王从家开车上班,汽车行驶10分钟后发生了故障,小王从后备箱中取出自行车继续赶路。
由于自
行车的车速只有汽车的3/5,小王比预计时间晚了20分钟到达单位,如果之前汽车再多行驶6公里,他就能少迟
到10分钟,小王从家里到单位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
A、12
B、14
C、15
D、16
中公解析:D。
本题所求为两地之间的路程,但汽车、自行车的速度以及所对应的时间没有给出,如果采用方
程法,需要列多个方程才能求解,计算过程复杂。
而题目中又出现了分数,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比例思想解题。
由题目可知,小王行驶10分钟后汽车发生故障,则小王开车行驶的路程为AC,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BC(如
上图)。
由于自行车车速是汽车的3/5,即V自行车:V汽车=3:5。
由路程相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可知,自行车和汽
车行驶BC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自行车:t汽车=5:3,如果t自行车为5份,则t汽车为3份,相差2份。
又已知
迟到20分钟,因此汽车行驶BC所用时间为30分钟,行驶完全程AB所用时间为40分钟。
现已知汽车又行驶6km(至D点),则小王开车行驶路程为AD,骑自行车行驶路程为BD(如上图)。
由上面分析可知,自行车和汽车行驶BD所用时间之比同样为t自行车:t汽车=5:3,此时少迟到10分钟,则迟到10分钟,因此汽车行驶BD需要15分钟,行驶CD也需要15分钟。
由题意知,CD=6km,即15分钟行驶6km,则行驶完全程AB需要40×
=16km。
2、题目中出现了提高、降低等
例题二: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速度提高1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
如果以原速走210千米,速度再提高20%,可提前20分钟到达。
问两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
A.300
B.330
C.350
D.420
中公解析:B。
本题出现了提高,也出现了百分数,因此可以考虑用比例思想解题。
如果速度提高10%,则原来的速度V与现在的速度V1之比为V:V1=10:11,行驶全程AB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10,。
如果原来所用时间为11份,则提速10%后所用时间为10份,相差1份。
实际提前30分钟,可知行驶全程AB原来所用时间是330分钟。
现走210㎞后再提速20%,则行驶BC时,原来的速度V与现在的速度V2之比为V:V2=5:6,则所用时间之比为6:5,此时可提前20分钟到达,可知行驶BC原来所用时间为120分钟,可得行驶AC(210km)需210分钟,即1分钟行驶1km。
则两地距离为330km。
比例思想不仅在行程问题中经常用到,在工程、浓度、利润等问题上也经常用到。
考生在复习以上问题时,也应该多注意思考。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注意,只要把握住比例思想的核心,许多问题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从而为考试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