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和学科德育的教学设计
------以《相遇问题》一课为例
前言: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兼专职数学教师。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只需要抓住三点:习惯、自信、兴趣。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让每一位学生爱上我们的学科,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完成作业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讲卫生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需要老师不断引领,反复训练。小学阶段,有些孩子自卑心较强,不够自信;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声音较小,害怕说错、害怕被批评、害怕考试等等。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信,他会逐渐建立对老师的信任,从老师的表扬鼓励中逐渐建立自信,对知识的理解由不懂到懂,会慢慢树立自信。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清晰的思路、从而也使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有良好的习惯、满满的自信以及对学科的兴趣,学习还会差吗?下面就数学方面的《相遇问题》一课做简要分析:
一、知识内容分析
《相遇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第二个红点内容。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更考察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相遇问题,是小学阶段对行程问题的初步研究。行程问题是解决问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题型。通常情况下,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近十种,是问题类型较多的题型之一。它包含多人行程、
二次相遇、多次相遇、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环形跑道、钟面行程、走
走停停、接送问题等。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第二学段)的表述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
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速度’‘时间’‘路程’等这些常见的量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教学内容上看,行程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
算,及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
此基础上,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构“速
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等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
问题。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一个物体运动中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基础上,对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探究,两个物体运动的数学模
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本质上与一
个物体的运动是相通的。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
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其中,掌握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两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一
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探究的关键。
二、学科德育渗透点分析
本节课承载的主要学科德育渗透点是理性精神、思维严谨和数学审
美。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阐述:“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
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行程问题中的理性精神方面主要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加强“速度和×
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而思维严谨是数学文化的最有价值内涵,通过模拟演示、画线段图
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逻辑归纳与演绎、思维严谨与流畅的思维品质;通
过例题的演示,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数学审美方面重点表现在数形结合和综合算式的简洁美上。通过相
遇问题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程中蕴含的建构、形象的图形美,学
会感悟、创造、表达数学所独具的数学美,使数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真
善美、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资源。
三、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本节课着重渗透的核心素养是数学建模。在相遇类行程问题的数学
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让学生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建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
创新意识。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发现信息,复习旧知
师:小丽和小芳是好朋友,上周六的时候,她们商定要拿各自最喜
欢的故事书互相交换着看,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组信息:(出示信息)小丽和小芳按照约好的时间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丽每分钟
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后她们就相遇了。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小丽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她们4分钟相遇。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生1:小丽每分钟走70米是小丽走的速度,小芳每分钟走60米是小芳的速度。
生2:4分钟是她们走的时间。
师:有速度、有时间,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3: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师:很好,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老师写下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师:有这个关系式你还能想到哪些关系式?
生4: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模拟表演,理解意义
师:再看这组信息,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吗?
生1:“相向而行”什么意思?
师: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