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一)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杨秀清、
韦昌辉被杀,石达开逃出天京。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论述)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 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 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 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 统治。
(4)《天朝田亩制度》意义: A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 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B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 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 为深刻。 C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 期探索,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 戊戌维新。
本章重点:了解和掌握三次早期探索的时 代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 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的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 1864年的天京陷落,历时14年,扩展18个省。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 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洪秀全: 创立拜上帝教(1843)。 主要思想三本书:《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 世训》,为太平天国提供了思想基础。 4、过程: 1851.1起义,国号太平天国;1853.3占领南京,改为天 京。 天国五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 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2、《资政新篇》——资本主义道路的主张
内容: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上,倡导创办近代交通、工厂、矿山、银行等。 思想文化上,办教育、禁止迷信; 外交上,自由通商,平等往来等。 评价: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 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 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 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 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 通的。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 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 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 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再次强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和守旧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这次论战,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第一次正面交锋。
本章小结:革命发展是递进和继承的
近代社会矛盾的发展和尖锐,促使解决矛盾的社
会变革努力日益深入,直至以暴力革命的方式铲 除变革的强大阻碍。变革过程是递进的和继承的。 1、农民运动建立人间“天国”失败但对后来革命 意义重大 2、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失败但它是近代进步的 一个重要阶梯 3、维新改良失败但为民主革命留下丰富遗产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 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 A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B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 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3)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 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 时,还训练新式陆军和建立新式海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一是翻译学堂,培养翻译人才; 二是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 门人才。 三是军事学堂。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的形成 1.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统治阶级 中的部分成员,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兴办洋务。 2.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 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 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 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发动了一场挽救 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等。 3.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将《日本明治维新变政考》 呈交皇帝。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等;梁启超上海主编《时务报》,天津《国闻报》等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汰冗员等。 2.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等。 3.军事方面:练新式陆军。 4.文教方面:废八股,设学堂,倡西学。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 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1898年9月21日政变,变法失败。 9.28,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被 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