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其原因分析如下∶(1)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这种相互协作需要凭借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2)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

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的。

综上所述,正是劳动产生了对语言的需求并促进了语言产生所需要的人类器官的发达。

因此是劳动创造了语言。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答∶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水野为武曾经对人类的语言与动物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过详细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类语言的5个特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来说,人类语言具有以下一些根本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动物的信息传播只是一种本能行为或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他们只能理解具体的和眼前的事物,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02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02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 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 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 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 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 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 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 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 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三、印刷传播时代
蔡伦造纸术 毕昇印刷术
三、印刷传播时代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 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 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 元。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全新的数字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和 速度上的突破。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 看,电子媒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 统。 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 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 离快速传输。 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 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 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发出了世界 第一封电报。 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实现接近于实 时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

概论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概论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文字传播阶段-1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经历了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 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
东汉(《说文解字》)
南朝梁代(《玉篇》) 宋真宗(《广韵》)

9353字
16917字 26194字 32200余字 47043字 49888字
明洪武(《洪武正韵》) 清康熙(《康熙字典》) 20世纪(《中文大辞典》)
《咏怀古迹》之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史:文字传播阶段-2
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 建立和文明的承继,但却造成了“话语垄断”,掌握文 字典籍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东方造就了读书人 的官僚体系,即绵延千年的以儒家为思想正统的文官制 度;在西方造就了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等级 制度。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 朽。”——发展成为社会价值观

《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机枢,机枢之发,荣
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说苑》: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
伤也。

人类传播的历史:口语传播时代-3
口语传播时代,除了语言媒介以外,人们还要使用 非语言手段或媒介进行传播与交流。如结绳、烽火、 篝火、实物、原始图画等。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李鼎祚注: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 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 历史上,印加古国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 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与技巧,记载军国大事,同 时可以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相关情况。就像 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

2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 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 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链接二: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 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 的。
三、印刷传播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

印刷术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信息是难 以大规模复制的。因此文字的使用是特 定阶层的事情。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使得文化的扩展传播和保存成为可能。




1、公元105年前后,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2、公元五世纪中国已经普遍地使用纸张。 3、公元八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4、12世纪时传入欧洲,14世纪时欧洲各国才普 遍使用纸。 5、公元450年,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公元868 年,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雕版印刷书籍。 6、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给人类的 传播行为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认识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
2、比较分析人类传播史上五次传播
革命的特点。
第三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传播学理论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信息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凡是有物种和 生命存在的地方都会有传播。




5、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台KDKA在美国的 匹兹堡正式开播。 6、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 视台。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视在世界上迅速 普及。 7、1962年美国首次发射“电星一号”卫星, 专门用于传播电视节目,开始了电视进入太空 的时代。

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

第一篇:传播学原理第一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人类语言的特征:从说话或话语谈起(与其他动物的区别)a.单位明细,分层装置系统及其驱动机制组合与聚合。

b.递归性。

可以采用一条规则进行无限递归,从而理论上可以形成无限长的句子。

c.生成性。

能创造出别人没有说过,且他没有听过的句子d.约定俗成、多样性、复杂性与可变性。

e.遗传的心智、大脑分区,单侧化,左半球分域。

这四方面特征却包含着极其简要、经济的规则,规律及其有限的构建材料。

这就是语言——看不见的嘴。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口语传播阶段: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传播者是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词语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劝说活动,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

影响口头传播有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

口语传播阶段特征是: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传播媒体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读写训练;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文字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引发了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它大大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把知识传播的更久更远。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 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 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
发音具有经济性。 最小的体能消耗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 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 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发光
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狩猎
超声波
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
动作
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
声音
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杜鹃啼血。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 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前言
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过程本身。
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 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 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 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 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 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 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资料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资料
2020/5/30
三、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技术
蔡伦
2020/5/30
毕升
古登堡
2020/5/30
古登堡的印刷厂和古登堡圣经
四、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意大利,1874-1937)
2020/5/30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194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人类传播 进程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020/5/3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和动物传播的局 限性 (2)掌握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3)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020/5/30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被动适应环境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
电视、计算机通信等
2020/5/30
再现的
5 摄影 1840
8 电影 1950
机器的
10 电视 1950
2
7

绘画 20000BC
唱机 1890


4 活字印刷
1450
1 口语
示现的
9

广播 1920




3
6

2020/5/30
文字 1500BC
电报电话 1850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以 指 数 函 数 的 速 度 急 剧 增 加 的 信 息 2量020/5/30 1900年
1955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2019年
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 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 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 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 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 息社会。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定的媒介,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活动。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把人类的传播活动比作
为“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 土。”[1]
[1][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陈部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第17页。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界定与类属
传播活动的要素
1.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84年《传播在社会中 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 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即:是谁“who”、说了什 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怎样的效果 “with what effect”。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2.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传播的唯
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3.徐耀魁(1990):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
流的一种活动。 4.李彬(1993):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界定与类属
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过程,是人类借助一
的角度定义传播。 3.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系统论来把握传播。 4. 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鸠在《人类传播
功能》一书中对传播定义作出统计,发现有126 种。目前传播定义不少于140种。
[1]周鸿铎,《传播学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界定与类属
传播(Communication)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1.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组织》(1909):
第二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演化史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数字传播时代
第二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演化史
弗德瑞克·威廉斯 Frederick Williams

人类传播的历史,过程与模式

人类传播的历史,过程与模式

五、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时代 1、电子传播工具的演进 • 电报电话: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 莫尔斯发 面了第一台电报机 • 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 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 1858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竣工,接近于实 时传播的远距离信息传递成为现实 • 电话:1876年,贝尔研制成功电话系统

[日常生活类金奖]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 钱江晚报 唐光峰(18)
独守“空巢”的爹娘哟! (17-3湖北日报)

[非突发新闻银奖]新疆大风吹翻火车 作者:南方都市报 谭 伟山 (18) 200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 次列车遭遇13级大风,11节车厢脱轨。 看点点击:大气、辽阔,看似美丽的风光中,脱轨的火 车显得不真实。但正是与真实的剥离感造就了图片的震撼。
二、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第一阶段
4、口语传播的优缺点 • 最基本的、最灵活的、最常用的传播手段; 亲身传播 • 能量有限,传播距离有限 • 稍纵即逝,记录性差
三、文字传播时代——第二座里程碑
1、时间段:从文字产生到复制技术的出现, 约公元前4000年 2、特点: • 最早是象形文字,逐渐向表意文字演变;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的符号系 统。
– – – – – 1946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达300吨、体积庞大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光纤研制成功; 1956年,美国安培克斯推出第一台录像机 20世纪50年代,英美开播有线电视 20世纪80年代,ISDN出现(由电脑中心控制,以数字电路大规模 交换信息的系统。1957年,苏联发射通讯卫星
2007假新闻照片
• •
《警民接力大营救》(作者:钱 程, 《大众日报》16-1) 2005年8月8日17时许,肆意的台 风“麦莎”把在青岛市崂山沙子口 湾观海的一女子卷入海中。途经此 地从河南来青岛打工的魏青刚奋不 顾身,3次跳人波涛汹涌的大海与 “麦莎”搏斗,搜救落水女。在沙 子口边防派出所干警协助下,经过 近40分钟奋战,终将这名女子救上 岸。 一幅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应该具备典 型环境里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这三 大要素。魏青刚被评为“感动中国 "2005年度十大人物第一名,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四、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 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 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 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 代的过程,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1、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 展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 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直到文字的出现。
第二讲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
社会的共有现象。 早在 1923 年,奥地利动物学家卡尔·冯·符
利士就发现蜜蜂群体中有一种奇异的“ 8 字 舞”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以下 几种:
电子传播媒介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 尔等人在 19 世纪 70 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 后来发展到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今天的计 算机通信网络。无线系统的出现以意大利人 马可尼 1895 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 为标志,
1892


线 路
年 贝


有逻辑性; 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一)人类语言的特点: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1世纪,Web2.0概念的提出,注重用户的交 互,创造了新的传播模式。
计 算 机 的 应 用 INTERNET国际互联网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 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以发展的社会。
• 2.2.3 信息社会的特点
•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 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2.2.4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来临
• 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全国信息高速公路” 设想。 •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三金”(金桥、金卡、金关)
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信息系统工程。 • 1997年,我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
针。 • 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
第二章 人类传播
•2.1.1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
•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是一 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2.1.2 口语传播时代
• 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的传 播手段。
•2.1.3 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巴勒克拉夫概括了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1.4 印刷传播时代
•“地球村 ”
•2.2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2.1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2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

2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 也是猿与人的分界线。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能 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授 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就是
内向操作语言。

无线系统
地上波传输
卫星传输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实现的。20世纪中期以 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 突破。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还在 另外三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文化构成上,中国民族书面语言——汉字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活 字印刷术在汉文印刷中应用时,速度与价值远逊于它在西方拼音文字印 刷中的应用。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三、印刷传播时代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 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 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 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 动—— 劳动。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
官的进化。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 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 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 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 1.传播活动的历史
• 劳动、语言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语 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 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印刷术与第一台计算机
§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传播媒介的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 。 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 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正是在这 个基础上产生的。
§ 1.传播活动的历史
人类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在动物传 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与动物传播有着本质的不同。
关键词:动物传播 劳动、语言 人类传播发展进程
§ 1.传播活动的历史
• 动物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角度而言,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 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共有现象。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电子媒介不仅实现 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还在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 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这两个系统,使人 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电子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无有的信息社 会。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和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口头传播到今天的高速互联网传播,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漫长而多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回顾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的重要里程碑,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的起源人类最初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

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的运用进行思想、情感和知识的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沟通交流需求的增加,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一大里程碑。

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能够被记录下来,不再依赖于口头传承。

古代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传播活动得以扩展,信息传递和知识沉淀也变得更加可靠和持久。

二、印刷术的革命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里程碑。

在印刷术之前,书籍和手写文稿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限制了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大规模印刷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在欧洲,谷特堡圣伯特罗修道院的谷特堡圣伯特罗圫成为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书,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和应用。

印刷术的推广带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它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了解到各地的新闻和知识,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电信技术的革新电信技术的革新对人类传播活动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随着电报、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距离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人们可以实时地交流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无线电和电视的应用将信息传播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收听和收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

四、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数字化储存成为可能,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

人类传播时代的演变

人类传播时代的演变

人类传播时代的演变
人类传播的演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头传播时代: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和知识。

这个时代伴随着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人们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和传达。

2、写作传播时代:随着文字的发明和普及,人类进入了写作传播时代。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文字或符号系统进行信息记录和传递。

写作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记录和传承知识,减少了口头传播的依赖程度。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大突破。

通过印刷术的运用,书籍和其他印刷品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印刷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印刷传播时代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获得和分享信息。

4、电子传播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技术,如电视、广播、电话和互联网等,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量庞大、即时传递和全球化连接。

5、社交媒体传播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类进入了社交媒体传播时代。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
等,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大规模地分享信息、观点和生活状况。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流量巨大、个性化定制和互动性强。

6、人工智能传播时代:当前趋势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人类传播方式。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过滤和分析海量的信息,并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人工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和个性化传播的能力。

传播的发展历程

传播的发展历程

传播的发展历程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从最初的语言交流到现代的大规模传媒,传播方式不断演变和发展,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为人类交流和思想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最早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语言、音乐、舞蹈等形式传达信息。

虽然这种方式传播范围有限,但是它奠定了传播的基础和原则,即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传播范围,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给后代。

易于保存和传播的文字,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累。

文字传播的代表是书籍,它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传播方式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蒸汽机和印刷机的出现使得大规模出版成为可能,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并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这标志着传播方式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使得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点和时间,信息可以迅速传达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

20世纪的电子技术革命推动了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无线电、电视和电影成为了新的传媒形式,使得信息可以通过电波传播到不同的地方。

电子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更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

通过电子媒体,人们可以享受到声音、图像和文字的多重感受,传播方式不仅限于信息的传递,也具备了娱乐、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方式又迅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网络传媒以其快速、高效和便捷的特点,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

新闻、社交媒体、博客等网络平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传播方式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媒机构,而是分散在全社会的每个个体。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媒领域,为传播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未来,传播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专业化的媒介从业者,把关(gate-keeping) 传播方式:先进的媒介技术,大量复制生产、迅速、公 开地向社会传播 媒介组织:产业化和制度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 响,各国均有不同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 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的社会大众(mass) 内容性质: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过程性质:单向性,反馈延迟、非直接、非人格化
印刷传播时代
唐代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 1456年“古登堡革命”:铸字装置,金属合金字模,机械印刷机,印 刷油墨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 书籍:保存——传播,出版商+“专业作者” →商业出版 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 定期邮路,商业新闻信(newsletter),官方报纸 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第一份报纸:商业化、都市化 政党报刊——“观点纸(view paper)” 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 “严肃新闻”——职业化——新闻教育 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 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 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 商业化浪潮和趋势 中国报刊史:传教士—改良派—政治家—无产阶级党报—改革开放
使用目的: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
以前截然分开的印刷和广播技术出现融合 媒介由“稀有资源”转为“丰富资源” 从大众化的广播转向对群体或个人需求量身订做的 “窄播” 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 信息社会 网络社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媒介形态变化
是思考有关传播技术进 化的一种统一方法。它 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 形式,而是去注意存在 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 的各种媒介之间的相似 之处和相互关系。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共同演进 传播技术的汇聚: 复杂性: 媒介系统日趋复杂并具 有适应性。
文字传播时代:
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壁画、器皿符号)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农业、商业、国家 管理 记录与保存:信息体外化传递,政府管辖范围扩大 内容相对独立:削弱情境要求,可从容审视,深化思维 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 碑刻、石器、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竹简、木简 埃及莎草纸(2500A.C.)、欧洲牛羊皮纸、汉代蔡伦纸,阿 拉伯人的传播、欧洲黑死病、造纸技术的普及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
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口语传播时代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 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 公共传播(public communication)领域出现:绘 画、舞蹈、音乐、戏剧表演、原始宗教仪式、公共 演讲 受众和表演者的区分,传播形式结构化、标准化, 维持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维护合法统治 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 人类传播诞生的根本标志。 语言是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协作中产生和 发展的。 语言的特性:1)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 力;2)无限的灵活性;3)发音的经济性; 4)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 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不 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
新媒体传播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 1970s末,通讯卫星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 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 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互动
新媒介传播特点
使用者的感受: 互动的程度。“使用者”对来源/传 播者“所供”信息的回应比例; 人际传播媒介:如电话,包括 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 “社会现场感”或者“社交”程度。 通过运用媒介所感受到的人际 互动操作媒介:电子游戏及其 接触。也意味着“媒介丰富 他互动方式,享受过程。 性”。 信息搜索媒介:网络在线搜索 自主的程度,使用者能否控制媒介 的内容与使用,并多多少少独 集体参与式媒介:BBS、维基 立于信源之外。 百科等,目的是共享和 娱乐的程度,媒介用于娱乐的程度, 交换各类信息和意见并 以及在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 发展活动。 中潜在的娱悦。 私密的程度,媒介运用的私人性以 及内容的独特性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 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 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因素,而不是后 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 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动物传播 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而不具创造性和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