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 刘玲玲)
第十五讲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学 第十一讲
8
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
▪ 实践中,财政政策的制定采取了两种方式:
• 相机抉择 • 自动稳定器
▪ 所谓相机抉择,就是政府总是根据当前或 预计未来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 如果政府观察到经济有衰退迹象,就采取扩 张性政策
• 如果观察到经济过热,就采取一定的紧缩性 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 技术、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 • 这些变量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4
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5
财政学 第十一讲
14
挤出效应
▪ 上面对政策乘数的分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即假定利率不变
▪ 但实践中,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 导致利率上升,因而财政政策效应就会打折扣
▪ 这是因为,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水平 提高将会导致私人投资下降,从而产生所谓的 “挤出效应”
▪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
▪ 简言之,经济增长就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3
经济增长的源泉
▪ 一国的总生产函数写作:
Y AF(K, L, H,G)
• 其中A表示知识(技术进步),K表示经济中 的物质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H表示 人力资本投资,G表示政府提供的公共基础设 施服务。
▪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人均GDP,因而真正对 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变量是:
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YP)的目标 ▪ 基本的思路就是调节总需求(AD),通
过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实现上述目标。
财政学 第十一讲
4
图2 总需求的移动
财政学 第十一讲
5
总需求的移动
公共财政学知识点解析
公共财政学知识点解析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深入地解析这些关键内容。
首先,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必须要了解的。
资源配置职能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例如,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由于市场机制可能无法有效提供或配置不足,政府需要投入资金以保障供应。
收入分配职能则关注社会公平,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如财政支出和税收的调整,来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等。
在理解公共财政时,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重点。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包括用于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国防、公共工程等。
转移性支出则主要通过社会保障、补贴等形式,对居民的收入进行再分配。
财政收入也是公共财政学的核心要点之一。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种类繁多,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等。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率的设定、税收的征管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都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税收,公债也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公债的发行可以为政府提供资金,同时也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作用。
预算管理在公共财政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政府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它反映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工作重点。
预算的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则是保障预算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公共财政学还关注财政政策的运用。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第九章 公共财政收入制度(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 刘玲玲)
分两个步骤分析这个法则。第一,相对 于收入超额负担,小额课税比大额课税 成比例减少得少。如图。对产品课征 t 的税,将导致收入增加 P0 Pt AB ,同时超 额负担为 ABC。将税收二等分为 t /2将减 少收入到 P0 Pt / 2 DF 止,而使超额负担减 少到 DCF 。这里收入的下降比一半稍小 ,而超额负担下降了约3/4。可得出: 对所有产品课征低税,比对一些产品课 征重税带来的超额负担小。
6、拉姆齐法则 拉姆齐定理表述如下: “假如产品课税是最优的,个人得到补 偿停留在同样的无差异曲线上,税收略 微增加导致所有的产品需求按同一比例 下降。” (F.P.Ramsey,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 ”, Economic Journal, 37(March 1927),pp.47-61.)
税收方式(1)税种。不同税种对税负转嫁与归 宿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采用总额税(人头税), 即按照人头征收的税收只要有人就必须纳税,是 无法转嫁的。其它税种,如所得税、商品税或财 产税,商品税的转嫁要比所得税和财产税容易。 (2)课税对象。由于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弹 性有所不同,若选择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 产品或服务作为课税对象,那么承担税负的主要 是消费者,反之,亦然。 (3)课税范围。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只对某一 部分产品或服务课税,消费者通过增加对其它替 代产品的需求而使转嫁比较困难;若课税范围较 大,消费者难以通过增加对替代品的需求来避开 税收负担,生产者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就容易一些。
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 各类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等3种税。 (3)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盐税并入资源税) 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2种税。 (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耕 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取缔) 和土地增值税等4种税。 (5)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 遗产税(尚未立法开征)等3种税。 (6)行为税类。包括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 照税、印花税、契税、证券交易税(尚未立法开 征)、屠宰税和筵席税等7种税。
第三章 公共选择(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 刘玲玲)
3.1.4 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和循 环性
由于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形和多峰形之别,多 数规则下所取得的政治均衡,有时并不是惟一的。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在 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的条件下,多数规 则可以保证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多峰偏好则意味 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而在所有投票者 中,只要有一人的偏好呈多峰形,多数规则下的 投票结果就可能因独断的投票次序出现循环现象。
极大化方面获得成功,哪个政党就可赢得选举。 所以,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 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在唐斯的模型中,(1) 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 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者公 共利益的;(2) 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 才能实现自我利益的;(3) 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 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 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 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A.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 Row,1957)
3.2.1 西方政治制度的运作机制与政府失 效
1. 政治家(政党)与选票极大化 投票过程中,在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 上意见一致或相似的人们,往往会组合成一个势 力集团,形成政党。这些政治家们不仅对交付投 票者表决的提案的形成施加影响,而且当有关提 案的信息相对稀缺时,他们的政治行为通常也可 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最终达成的实际政治均衡。西 方经济学家用追求选票极大化来解释政党的行为。 并认为,在多数规则下,哪个政党可在实现选票
理性假设 对任何一组既定的社会偏好而言,社会选择 规则都必须能够产生一种完整的和可传递的社会秩序。 完整性指的是,在每两个可选择的社会状态中,总有一 个比另一个更理想或两者没有差别。可传递性指的是, 如果x型的社会状态比y更理想,y又z比更理想,则x比z 更理想。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针对一组不同的社会状态作出选 择,是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选项的排序而不是其他因素。 因此,如果选择是在x与y之间进行,并且x和w之间的关 系发生变化,那么这一变化对x和y的排序没有影响。同 样地,如果选项w和z的关系改变,这一变化并不影响x 和y的排序。不相关选项是指那些不列入议事日程的项 目。正因为如此,阿罗坚持认为,社会排序应当源于个 人的排序,也就是说,如果供选择的可行的社会状态不 变,而社会从同一组选项中作出的选择却改变了,那么 这一改变必定是由于某人的偏好改变引起的。
财政学《财政政策》课件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在时滞的决定:
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 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 。
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 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 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 工作的全过程,体现 在收入、支出、预算 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 个方面。因此,财政 政策是由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预算平 衡政策、国债政策 等构成的一个完整 的政策体系。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历史发展
1.
自然经济条件下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理财家早已提出的 “量入为出”、“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等颇有见地的、朴素的财政政策思想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外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 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包括:
①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 所占用的时间; ②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 实施所经历的时间; ③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
当我们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实现 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时,不能只看到需 求的一面,还要兼顾供给的一面。
采取紧的政策措施在压缩需求方面可以 迅速奏效,而采取松的政策措施在增加 供给方面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见效。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贵州财经学院《财政学》教学大纲Public Finance课程代码:编写单位:财政与税收学院执笔人:朱红琼审核人:编写时间:2006 年7 月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印制2006年7月20日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的领域,了解政府通过财政干预经济的原因。
同进对财政概念进行学习,了解财政的特性和财政的职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财政的职能等财政基本理论问题。
[重点与难点]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2、财政的职能3、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5、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教学时数]5学时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二、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三、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十五章
第14页/共34页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导: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
对个人收入分配;对企业利润分配 量作为媒
介作用于总需求 价格:
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来控制基础产业部门的 价格,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目标。
宏观政策要解决的是后三种
第6页/共34页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 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第7页/共34页
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00-1960
在1900到1960这段时期里,美国的低失业典型地伴随着高通货膨胀,高失 业伴随着低的或者负的通货膨胀。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负向关系。 第8页/共34页
(4)收入的合理分配 效率与公平:既要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又要防止收 入差距多大。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5)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这是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
第9页/共34页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四、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收入类工具: (一)税收:税率、税种、优惠、惩罚措施 (二)国债:弥补赤字、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 与金融关系 财政支出类工具: (三)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四)政府投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投资的流向, 改善产业结构,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 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 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包括信贷政策、利 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第20页/共34页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 定准备率,如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 就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 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让每一美 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北大公共财政学讲义及作业(ccer 李玲)作业2答案1
2008年《公共财政学》作业25、假定在某一个国家,税收T 和个人收入I 的关系如下:I T 2.04000+-=(1)这是一种累进税制么? 是的,因为2.0I4000-2.0+=>=平均税率边际税率 (2)一般的,如果税收和收入的关系是tI a T +=,其中a 和t 是常数。
讨论a 、t 的取值和税收的累进性的关系。
t>0时,若a>0,累退,a<0,累进;t<0时,总是累退的6、假定政府实施负收入税的福利制度:政府给予每一个人每月G 元的补贴,并且这个人每挣一元工资,补贴就减少t 元。
(1) 如果200;0.4G t ==;考虑一个人,他的小时工资是10元,假定每个月有30天,就是说他的时间禀赋为720小时。
画出他在实施负收入税之前和之后的预算约束。
(2) 实施负收入税前后,他是选择工作的更多还是更少?(3) 如果1t =讨论相同的问题。
(4) 上述的结果对我国失业救济金的政策有什么启发?解:2005000.4G E t ===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3)如果t = 100%,讨论相同的问题。
200200100%GEt===对于工作时间有类似以上三种情况(4)我国的失业救济实际t=0,应当改变t的取值使得失业者有就业激励。
7、假定对商品X的需求为1224xX p=-,对商品Y的需求表示为50yY p=-;(1)求两种商品价格均为10元时,对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2)假如对商品Y征收5%的从价税,为了保证超额负担最小,需要对X征收的税率为多少?解:%1105%419.539XXX X X XPX X X XP P P P Xη∆∆∂=-=-=-==∆∆∂%101%404Y Y Y Y Y YP Y Y Y Y P P P P Y η∆∆∂=-=-=-==∆∆∂ 根据反弹性法则:Y Y X X t t ηη=15%49.75%539Y Y X Y t t ηη===8、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6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预测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占人口比例的25%左右。
第十五章财政与宏观调控ppt课件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本章小结
• 四、财政政策的工具
• 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赤字政策、预算政策和财政补贴 等等。
• 税收--宏观税率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
通过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 • 公债--国债调节经济主要体现在下述三种效应上:
• 2、按政策调节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分类
• 扩张性财政政策;
•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降 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由 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结果表现为财政赤字。
• 中性财政政策;
•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 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 求的同步增长,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 政策实施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
• 调配合。
• 尽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促进产出与 就业,但二者对总需求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促进产出与就业的同时,可能发 生挤出效应,也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借助乘数效应,导
致国民收入增加,这使得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于是 利率随之上升,从而排挤了私人部门的投资。
•
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能够通过降低利率,促进产出
其调节机理是将纳税人的收入与适用的累进税率相挂钩,即纳 税人收入越多,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越高。这样,当经济繁 荣、总需求增加时,所得税税额相应增加,私人部门的总需求 相应降低,税收对总需求就有了一种自动抑制的功能;反之, 当经济萧条、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总需求萎缩时,累进所 得税的边际税率自动下降,税收收入随之自动下降,导致总需 求扩大,有助于抑制国民收入的下降。 • ②失业保险 • 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一般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呈逆相关。经济增 长速度越快,就业岗位越多,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进人 社会保障范围的人数越少,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额自动减少,以 转移支付形式形成的总需求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这 样,政府的转移支付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的兴衰,自动增加或减 少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数额,能够自动起到调节总需求、 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分别是32.9%、25.4% 和23.4%。前三个季度,第一产业增长逐步加快,第 二产业相对平稳增长,第三产业逐步减慢。东、中、 西部投资增长分别是24.3%、25.3%和25.2%,出现相 对均衡态势。与去年同期西部投资明显领先的局面形 成对比。投资资金来源增长快于投资完成额的增长。 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增长近50%,国内贷款和自筹资 金增长近2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7.5%。初步测算, 投资增长的贡献为4个百分点,说明投资快速增长是 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增长率(%)
44.4% 61.8% 30.4% 17.5% 14.76% 10.2% 12.4% 5.2% 9.3% 13.7% 16.1%
24
全社会GDP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比较
时间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GDP增长率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8.2% 38.8% 22.7% 21.5% 25.4% -7.2% 2.4% 23.9%
2
财政政策的分类
宏观财政政策
萨缪尔逊在其代表性的《经济学》著作中指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决定政府税收和开支的方 法,以便有助于:(1)削弱经济周期的波动;(2) 维持一个没有过度通货膨胀和通货收缩的不断 增长和高度就业的经济制度。很显然,这一定 义概括了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事实上西 方许多经济学家把非选择性的财政政策-----内 在稳定器也概括在宏观财政政策之内。
21
时间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总量
26638.1亿元 34634.4亿元 46759.4亿元 58478.1亿元 67884.4亿元 74772.4亿元 79553 亿元 82054 亿元 89404 亿元 95933.9 亿元
微观财政政策
1)税收结构政策的影响 2)西方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等
4
指标
1999
13.9%
2000
15.0%
2001
17.1%
2002
18.6%
2003
财政 收入/GDP 财政 赤字/GDP 债务 收入/GDP
债务 收入/中央 财政收入 债务余额 /GDP
2.1%
4.5%
2.8%
4.7%
2.2%
这中间有两个财政政策变量, 自主税收( T0) 和 边际税收倾向(t),都对生产水平(Y)有 影响。t 对Y 影响较复杂,经济学教科书中 习惯上把 T0 对Y的政策效果称为政府税收乘 数。
8
四部门有:
K T0
c 1 c(1 t ) v m
三部门有:
K T0
c 1 c(1 t ) v
20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增长率(%)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时间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GDP总量
7171.0亿元 8964.4亿元 10202.2亿元 11962.5亿元 14928.3亿元 16909.2亿元 18547.9亿元 21617.8亿元
•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始终是决定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核心问题。
14
二、200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1、积极因素:
(1)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2002年经济增长扭转了前几年“前高后低”、 季度间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运行格局,基本呈现逐 季平稳回升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 7.6%;二季度增长8.0%;三季度增长8.1%; 四季度增长8.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增速与 上年同期加快了0.7
25
时间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Gபைடு நூலகம்P增长率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 7.3% 8%
27
年均速率提高了0.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特别是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正成为许多城市新的经济增长
点。
(6)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直接利用外资 增长幅度加快。 2002年全国进出口总值6208亿美元,增长21.8%, 比去年加快14.3个百分点;出口3256亿美元,增 长22.3%;进口2952亿美元,增长21.2%。贸易顺 差30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增长创历史同期最 高水平,达到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时间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总量
8080.1亿元 13072.3亿元 17042.1亿元 20019.3亿元 22974.03亿元 25318.4亿元 28457 亿元 29876 亿元 32619 亿元 27826.6亿元 43202 亿元
1 KG 1 c(1 t ) v m
6
对G求偏导,可得
其中,c 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边际税 收倾向,v为边际投资倾向,m 为边际 进口倾向。
在三部门中,
KG
1 1 c (1 t ) v
7
(2)政府税收乘数
若将总税收视为自主税收与引致税收之和,即
T T0 tY
16
比增长6.8%。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13.3%,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 分 商 品 看 ( 批 发 与 零 售 累 计 ): 吃的商品增长14.1%,穿的商品增长11.1%, 用的商品增长17.7%。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 62.4% (到8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18485. 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3.9%,互连网用户 达4331.9 万户)、汽车类增长58%、建筑及 装潢类增长28.8%、
9
(3)平衡预算乘数
KB Y Y G T0
四部门有:
1 c KB 1 c(1 t ) v m
10
三部门有:
1 c KB 1 c(1 t ) v
平衡预算乘数具有扩张效应。在存在 紧缩缺口时,平衡预算乘数可以减少失业, 提高实际生产水平,但存在膨胀缺口时, 平衡预算乘数会加剧通货膨胀。
28
(亿美元) 1997 1998 1999 2000 进出口 3251.6 3239.5 3606.3 4742.9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出口 差额
1423.7 1402.4 1657.0 2250.9
2001
5097.6
2002
6208
2436.1
2952
1827.9
1837.1
1949.3
4.8%
3%
5.7%
3.1%
64.1%
59.8%
53.7%
64.5%
12.9%
14.8%
16.3%
16.3%
5
15.3 财政乘数
(1) 政府支出乘数
以
K 表示政府支出乘数,其计算公式为: G KG Y G
四 在四部门中,由
C0 cT0 cR G I 0 X M 0 Y 1 c(1 t ) v m
1)财政“稳定器” (Built-in Stabilizers)—自
动性财政政策(Non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
3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 *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费的支出 *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2) 权衡性财政政策与政策乘数 1)税收政策及税收乘数 2)财政支出政策及 支出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
公共财政政策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财政政策的构成 财政政策的分类 财政乘数 当前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构成要素
政策(Policy)一词,有种种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但通常 可以视为“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财政政策 可以定义为“政府在财政方面选择作为或选择不作为的 行为”。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 策主体三大要素。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 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政策手段包含的 要素较多,如税收、补贴、预算制度,财政支出、公债、 财政结余和财政赤字乃至财政体制,可以视为基本的财 政政策手段。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 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
总量
1832.9亿元 2543.2亿元 3120.6亿元 3791.7亿元 4753.8亿元 4410.4亿元 4517.0亿元 5594.5亿元
增长率(%)
28.2% 38.8% 22.7% 21.5% 25.4% -7.2% 2.4% 23.9%
23
18
(4)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3202亿元,同比增 长了16.1%,比去年加快3.1个百分点;从 投资来源看,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增长17.4%,城乡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3.8%,分别比去年同 期加快3.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了 16.4%,比去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了 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减慢了4.9个百分点;房地产 开发投资了21.9%,比去年同期减慢了5.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