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文言文答案版试卷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歿:死亡(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往而不可追者年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怒而飞怒:________②去以六月息者也息:________③《齐谐》者,志怪者也志: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这篇短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野马”“尘埃”的运动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教学相长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文章以比喻开篇,形象地论证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下面的论证做铺垫。

C.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排比,一气呵成,文气充沛。

(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古诗文阅读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元命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②教学相长也长:________③朕向为群凶未定向:________④躬亲戎事躬: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B.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C.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D.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4)【甲】、【乙】两文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如何学习,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课内文言文阅读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船载以入”是“以船载入”的倒装句,意为用船装着驴进入黔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5)请谈谈你如何评价【乙】文中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茌平人马周①,客游长安,舍与中郎将常何之家。

六月,千午,以旱,诏文武官极言得失。

何武人不学,不知所言,周代之陈便宜②。

二十余条。

上怪其能,以问何,对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上即召之:未至,遗使督促者数辈。

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及答案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文测试题。

(2分)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xiá )思,李白困居长安的(kāng )(kǎi)悲吟,杜甫身处茅屋的(jì )世情怀,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⑴ 增其旧制()⑵ 往来翕忽()⑶ 薄暮冥冥()⑷ 结庐在人境()⑸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⑹ 醉翁之意()⑺ 瀚海阑干百丈冰()⑻ 若夫淫雨霏霏()⑼ 潭中鱼可百许头()⑽ 然则北通巫峡()⑾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⑿ 风力虽尚劲()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2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3)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通4.默写填空(8分)①《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被后人赋予新意,其中表现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千古名句是。

②《行路难》中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奇妙,比喻新颖贴切,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⑤《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⑥《茅层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7《饮酒》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闲适的诗句是,。

能解释诗人安然隐居的原因的句子是,。

8《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5.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分)(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文章以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2)欧阳修的千古名篇《》以“乐”为全文主线,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怀和的政治思想。

(3)《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他是之一(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代文学家,他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倒合称为“ ”(5)罗曼·罗兰的《》叙述、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弗食(________)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④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时予守宫在洛,杨君寄书赍⑤图,请予为记。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⑥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⑦,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霅(zhà)溪:溪名。

②柳恽:人名。

③鞠:皆,尽④岫(xiù):山峰。

⑤赍(jī):送。

⑥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⑦牧舒:在舒州时做州牧(官职名)。

(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①洲一名白蘋________②花繁鸟啼之旦 ________③盖是境也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开水香之夕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守柳恽于此赋诗云货恶其弃于地也C.乃疏四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策之不以其道(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④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时予守宫在洛,杨君寄书赍⑤图,请予为记。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⑥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⑦,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霅(zhà)溪:溪名。

②柳恽:人名。

③鞠:皆,尽④岫(xiù):山峰。

⑤赍(jī):送。

⑥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⑦牧舒:在舒州时做州牧(官职名)。

(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①洲一名白蘋________②花繁鸟啼之旦 ________③盖是境也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开水香之夕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守柳恽于此赋诗云货恶其弃于地也C.乃疏四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策之不以其道(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卷+答案共21页文档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卷+答案共21页文档
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卷+答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八下古诗文言文答案版试卷

八下古诗文言文答案版试卷

八下语文古诗文专项训练一、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白居易《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心理,深刻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韩愈《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7、《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9、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11、《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北冥有鱼》北冥..(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你认为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

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

②罅:裂缝。

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

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

语文八下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八下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八下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哪一个?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之乎者也D. 之子于归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文言文?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醉翁亭记》答案:A3.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1. 《岳阳楼记》中描述岳阳楼的景色,用“______”来形容。

答案:浩浩汤汤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述的是哪种植物?答案:莲花3. 《醉翁亭记》中“______”是作者自号。

答案:醉翁三、翻译题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落日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

四、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要上表?答案:诸葛亮上表是为了请求出征,以完成刘备的遗愿,恢复汉室。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五、论述题1. 论述《滕王阁序》中王勃对人生的看法。

答案: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六、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滕子京为何重修岳阳楼?答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是因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希望以此纪念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

2. 文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是什么意思?答案:“属”在这里是“委托”的意思,即滕子京委托作者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B.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伯乐不常有D.马之千里者大道之行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

稍长,使之牧。

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语文古诗文专项训练一、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白居易《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心理,深刻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韩愈《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7、《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9、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11、《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北冥有鱼》北冥..(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

)者也。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矣。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3、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4、(4分)从课文的节选部分来看,庄子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或一句诗词名句或一个成语。

大鹏是体形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而又善借长风的形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鹏抟鹢退鹏霄万里凤翥鹏翔鹍鹏得志鹏程万里鹏游蝶梦万里鹏程鹏路翱翔万里鹏翼)5、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桥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怎么,哪里)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固然)不知子矣;子固.(本来)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完全,完备。

)矣!”庄子曰:“请循.(追溯)其本.(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梁上。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梁上。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四、《虽有佳肴》虽.(即使)有嘉.(美,好)肴,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思)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同“敩”,教导)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4)《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共同说明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相辅相成,有共同促进和提升的作用。

是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

后者是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在其中,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的关系:“教学相长”是全文的结论,后者是补充和强调这一结论的。

两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6、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本及学习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五、《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品德高尚)与.(同“举”,推举)能.(才干出众),讲信修.(培养)睦。

故人不独亲.(以……为亲)其亲.(父母),不独子.(以……为子)其子.(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老而无妻)、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供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图谋之心)闭.(闭塞)而不兴,盗窃乱贼..(作乱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能及时婚配。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却)不一定要据为己有。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就不会有人偷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的)门都是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盗窃乱贼而.不作潭西南而.望B.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货恶其弃于.地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4、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分)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分)人人都能受得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6(2分)(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7、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都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二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根据《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来构想的,是“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

其中《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相似,“往来种作”与“男有分,女有归”相似,“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讲信修睦”相似。

8、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会构想。

(各1分)附”(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并列)死于槽枥..(马槽)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 , 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吃尽、吃完)粟一石 。

食.(同“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样的)马也 ,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不外见.(同“现”。

) , 且.(犹,尚且。

)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③ 策.(用马鞭驱赶)之不以.(按照)其道.(正确的方法) ,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拿着 )策.(马鞭)而临.(面对)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表反诘,可译为"难道";)真无马邪 ? 其.(其实)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翻译句子。

(1)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手下被辱没,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棚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