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二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选择题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十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选择题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十

题型十能量转化型1.参考下表键能数据,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A.-989.2 kJ·mol-1B.+989.2 kJ·mol-1C.-61.2 kJ·mol-1D.-245.2kJ·mol-1答案 A【解析】硅和二氧化硅均是原子晶体,其中在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形成2个Si—Si键,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

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2×176 kJ·mol-1+498.8 kJ·mol-1-4×460 kJ·mol-1=-989.2 kJ·mol-1,答案选A。

2.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无污染等特点,下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作Y电极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ClO-+2H2O-4e-===ClO-3+4H+答案 A【解析】根据OH-移向,X为正极,Y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X:ClO-+2e-+H2O===Cl -+2OH-;Y:Mg-2e-+2OH-===Mg(OH)。

C项,废液为NaCl,所以废液的pH应小于NaClO2溶液的pH。

3.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极为负极B.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 3+3O 2--6e -===N 2+3H 2OC.反应消耗的NH 3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该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 D【解析】 根据a,b 两极参与反应的物质可以判断a 为负极,b 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a(负极)2NH 3-6e -+6OH -===N 2↑+6H 2O, b(正极)32O 2+6e -+3H 2O===6OH -,C 项,反应消耗NH 3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2=4∶3。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有机化学基础

2.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的特点
①同分异构体必须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
②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如CH3CH2CH2CH3与

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如CH3CH2OH与CH3—O—CH3;也可以是有机物 和无机物,如NH4CNO与CO(NH2)2。 (3)同分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或相似。
“苯”。如:
为甲苯、
为乙苯、
为异丙苯;
为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
为间二甲苯或1,3-二甲
苯;
为对二甲苯或1,4-二甲苯。
②对较复杂的苯的同系物命名时,可把侧链当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
如:
可命名为2,4-二甲基-3-苯基戊烷。
2.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1)卤代烃:以相应的烃为母体,把卤素原子当作取代基。给主链上的碳 原子编号时,从离卤素原子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命名时一般要指出卤素 原子的位置。如果是多卤代烃,用二、三、四等表示卤素原子的个数。
CnH2n+2O(n≥2) 饱和一元醇、醚
C2H5OH与CH3OCH3
CnH2nO(n≥3)
CH3CH2CHO、CH3COCH3、 醛、酮、烯醇、 CH2==CHCH2OH、
环醚、环醇

CnH2nO2(n≥3)
羧酸、酯、羟基 醛、羟基酮
CH3CH2COOH、HCOOCH2CH3、 HO—CH2—CH2—CHO与

的名称为3-甲基-2-氯丁烷。
(2)醇:选择包括连接羟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从靠近羟 基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写名称时,将羟基所连的碳原子

步步高版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课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步步高版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课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解析 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二
专题一
方法技巧
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
本 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

题 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专 题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栏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

开 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 项正确;

“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 项正确; “ 滴 水 石 穿 ” 伴 随 化 学 反 应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 项错误;
( A)
考点二
专题一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本 专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


反应。


考点二
专题一
5.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
(2012·山东理综,7D)

2012届步步高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部分专题1 选择题解题方案

2012届步步高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部分专题1  选择题解题方案

即时巩固 2 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
(C )
- - ①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 +2H2O===4OH +O2↑ 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 2 + 2- 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许稀盐酸: ②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许稀盐酸: CO3 + 2H ===CO2↑ - +
+H2O
③向 100 mL 1 mol·L-1 的 FeBr2 溶液中通入 0.05 ·
解析 有机物的最简式应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 首先排除A选项 选项; 比,乙烯的最简式应为CH2,首先排除 选项;电子式要表 乙烯的最简式应为 示出全部组成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 又排除C选项 选项; 示出全部组成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②错,又排除 选项; 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此时答案已确定;④中的结构示意 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此时答案已确定; 图应为 ;⑤中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碱性环境,正 中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碱性环境,
(
)
④Cl-的结构示意图 ⑤电解液为KOH溶液的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电解液为 溶液的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式:H2-2e-===2H+ ⑥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Cl2↑+2H2O A.①③⑤ . B.④⑥ . C.②③⑥ . D.只有③ .只有③
用热还原法制取,C错误;水煤气为二次能源,D错误。
解题指导
解概念辨析题,首先要吃透定义, 解概念辨析题,首先要吃透定义,抓住概念的本
质内涵,它的解题方法:直选法。 质内涵,它的解题方法:直选法。
即时巩固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
)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 氧化物 D.固体物质中可能存在分子,也可能不存在分子

步步高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化学安徽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步步高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化学安徽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答案 ②④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
2.(2013·江苏,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
保的是

学 A.甲醇
B.天然气
(D )
案 栏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

开 关
解析 甲醇、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气态烃)燃烧均生
成 CO2 和 H2O,CO2 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燃烧只生成 H2O,
酸性

成盐
碱性
两性
不成盐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
(4)能电离出 H+的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 属于盐,溶液显 碱性的不一定是碱,如纯碱属于盐;酸或碱的区分及元数的
确定,不能只看“H”原子或“OH”原子团,如醋酸是一
元酸,乙醇(C2H5OH)不是碱。
本 学
3.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概念辨析
案 栏
平上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A 项错;

学 B 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

栏 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B 项错;

开 关
D 项,2NO2(红棕色)
N2O4(无色),ΔH<0,放入热水中,平
衡向左移动,颜色加深是化学变化,D 项错。
答案 C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
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下列叙述不符合“绿色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
解析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
境的污染,不产生废弃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B 项中可燃

学 冰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大量使用必然会加剧温室气体的排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元素及其化合物

小苏打与硫酸铝溶液发生相互促进 (22)
的水解反应
作耐火材料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23)
Al(OH)3有弱碱性
(24)
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
可用于中和胃酸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25)
Fe粉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6)
Fe2O3是红棕色粉末
可用作红色颜料
(27)
Cu+2FeCl3===2FeCl2+CuCl2
专题三
备考要点
1.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2.理解并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 考点二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
核心回扣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用途或注意事项对应关系归纳
解析 燃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事故。
(8)用纤维素制取硝酸纤维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 √ )
解析 纤维素的葡萄糖单元中含有羟基,与硝酸发生了酯化反应。
(9)酿造红葡萄酒时会充入少量SO2,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 )
解析 SO2具有还原性,葡萄酒中充入少量SO2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10)某些食品袋中的小包“铁粉”有抗氧化的作用( √ )
解析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11)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
收的Fe2+( √ )
解析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Fe3+转化Fe2+。
(12)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
(2)为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可加入75%的酒精( × )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二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二

⾼中化学步步⾼⼆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了解相对原⼦质量、相对分⼦质量的定义,并能进⾏有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分⼦、离⼦等)数⽬、⽓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含义。

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7.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有关计算。

8.了解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法。

(⼀)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题组⼀⽓体摩尔体积的适⽤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数为0.3N A(×)(2)常温下,11.2 L甲烷⽓体含有的甲烷分⼦数为0.5N A(×)(3)标准状况下,22.4 L⼰烷中含共价键数⽬为19N A(×)(4)常温常压下,22.4 L氯⽓与⾜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数为2N A(×)(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数为0.1N A(×)突破陷阱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看“⽓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体”(如CCl4、H2O、Br2、SO3、HF、⼰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体)。

题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数为0.2N A(√)(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数⽬为N A(√)(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体中含有的原⼦数为6N A(√)突破陷阱排“⼲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给出⾮标准状况下⽓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扰学⽣正确判断,误以为⽆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关。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综合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课件 综合实验探究
123
解析 称量时加入足量的CS2,盖紧称重为m1 g,由于CS2易挥发,开盖 时要挥发出来,称量的质量要减少,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m2 g, 则挥发出的CS2的质量为(m1-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 又挥发出(m1-m2)g的CS2,盖紧称重为m3 g, 则样品质量为m3 g+2(m1-m2)g-m1 g=(m3+m1-2m2)g。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特别提醒 (1)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 分反应的气体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2)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的气体,如NH3、HCl、NO2等,需用排空气法 或排其他试剂法收集。
(3)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NO),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 (如N2、CO、C2H4等),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4)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以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 CO2——排饱和NaHCO3溶液;SO2——排饱和NaHSO3溶液;H2S——排 饱和NaHS溶液;Cl2——排饱和NaCl溶液。
123
解析 用H2还原WO3制备W,装置中不能有空气,所以先通N2,其目的 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 WO3为淡黄色固体,被还原后生成的W为银白色,所以能证明WO3已被 完全还原的现象是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
123
(2)WO3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为:①冷却,停止通H2;②以干燥的接 收装置替换E;③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④……;⑤加热,通 Cl2;⑥……。碱石灰的作用是_吸__收__多__余__氯__气__,__防__止__污__染__空__气__;__防__止__空__气_ _中__的__水__蒸__气__进__入__E___;操作④是_再__次__通__入__N_2__,目的是_排__出__装__置__中__的__H_2_。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2.基于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⑤;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⑤。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Cu 2S +O 2=====△2Cu +SO 2 ②3O 2=====放电2O 3③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④2Na +2H 2O===2NaOH +H 2↑ ⑤CaCO 3=====高温CaO +CO 2↑ ⑥2H 2O 2=====MnO 22H 2O +O 2↑ ⑦SO 3+H 2O===H 2SO 4 ⑧2Fe +3Cl 2=====点燃2FeCl 3⑨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⑩NaH +H 2O===NaOH +H 2↑ ⑪IBr +H 2O===HIO +HBr答案 ①③④⑥⑧⑩ ⑦⑧ ⑤⑥ ①④ ⑨⑪(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题组一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二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

2.“五步”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提醒 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 明物质的名称。 如: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0.33 kJ·mol-1
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1_2_4__kJ·mol-1。
解析 设“
”部分的化学键键能为a kJ·mol-1,则ΔH=(a+348
+412×5) kJ·mol-1-(a+612+412×3+436) kJ·mol-1=+124 kJ·mol-1。
12345678
(2)[2015·全国卷Ⅰ,28(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 kJ·mol-1, 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 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2_9_9__kJ。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12345678
解析 A对,HCN的能量低于HNC的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 B对,根据题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ΔH=+59.3 kJ·mol-1; C对,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86.5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186.5 kJ·mol-1 -59.3 kJ·mol-1=127.2 kJ·mol-1,故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错,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热。
解析 形成1 mol H2(g)和1 mol I2(g)共放出436 kJ+151 kJ=587 kJ能量, 设断裂2 mol HI(g)中化学键吸收2a kJ能量,则有2a-587=11,得a=299。 [另解:ΔH=2E(H—I)-E(H—H)-E(I—I),2E(H—I)=ΔH+E(H—H)+ E(I—I)=11 kJ·mol-1+436 kJ·mol-1+151 kJ·mol-1=598 kJ·mol-1,则 E(H—I)=299 kJ·mol-1。]

2020年2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步步高全套课件学案专题2

2020年2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步步高全套课件学案专题2

[考试要求]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b)。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b)。

3.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简单计算(c)。

4.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b)。

5.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a)。

6.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8.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c)。

考点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概念及应用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

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2)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物质的量像一座桥梁,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约为6.02×1023 mol -1。

2.摩尔质量(1)概念: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2)符号: M 。

(3)单位: g·mol -1。

(4)表示方法: M (H 2)=2 g·mol -1,M (SO 2-4)=96 g·mol -1。

(5)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 M =mn ,变形后,m =n ·M ,n =m M 。

3.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聚集状态有三种: 气态、液态和固态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微粒的大小。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态物质①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

如氯化钠、纯碱、金刚石和各种金属(汞除外)等都属于晶体。

②非晶态物质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没有固定的熔点。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微专题(二)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微专题(二)

微专题(二)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与同种变价金属反应金属被氧化后的价态越高, 则非金属性就越强;反应越剧烈, 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二、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两不能”“两应该”(1)不能依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应该依据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2)不能依据元素低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应该依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

1.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 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 判断金属性强弱B. 铁投入CuSO4溶液中, 能置换出铜, 钠投入CuSO4溶液中, 不能置换出铜, 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性强弱C. 酸性:H2CO3<H2SO4, 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D. 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 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答案 B解析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性太强, 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 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根据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 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推知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程度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C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CO3、H2SO4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 Fe、Cu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答案 B解析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即可判断出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A项正确;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 MgCl2与NH3·H2O反应生成Mg(OH)2沉淀, AlCl3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沉淀, 无法比较二者的金属性强弱, B项错误;H2CO3、H2SO4分别为C、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所以通过测定相同浓度的溶液的pH可判断二者非金属性强弱, C项正确;利用Fe、Cu放入盐酸中所产生的现象不同即可判断出Fe、Cu的金属性强弱, D项正确。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二章第一节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微观角度)E 1>E 2, 反应吸收能量;E 1<E 2, 反应释放能量。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1)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用E 表示物质能量)⎩⎪⎨⎪⎧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放出能量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吸收能量(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3)化学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4)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所以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5)一般物质本身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1. 断裂1 mol H—H键需要吸收a kJ能量, 则2 mol H原子形成1 mol H—H键的能量如何变化?答案放出a kJ能量。

2. 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 断裂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 断裂1 mol Cl—Cl键吸收243 kJ能量, 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

(3)判断反应H2+Cl2===2HCl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反应物的总能量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1)679 kJ(2)862 kJ(3)放出(4)>解析(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应该是断开1 mol H—H键与1 mol Cl—Cl键吸收能量之和, 即436 kJ+243 kJ=679 kJ。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氢氧燃料电池
甲烷燃料电池
H2 失电子
CH4 失电子
O2 得电子
氢氧化钾或硫酸
4.燃料电池与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 加设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等。
典例应用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尽管这种电池的历史悠久,但对于它的化学过程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放电时, 电池中的反应如下: E极:2MnO2+2e-+ 2NH=+4==Mn2O3+H2O+2NH3↑ F极:Zn-2e-===Zn2+ 总反应式:2MnO2+Zn+ 2NH=+ 4 ==Mn2O3+Zn2++2NH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极是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验现象 质量增大
极无变化
气体产生
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C.d>a>b>c
B.b>c>d>a D.a>b>d>c
解析 装置一是原电池,a极质量减小,说明a极金属失电子形成离子,故a极金属比b极金 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b比c活泼,且c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 装置三形成原电池,可知d比c活泼;装置四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电子是从d极流向a 极,知d比a活泼。因此活动性顺序为d>a>b>c。
(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并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般选择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
属或碳棒作正极。负极材料或还原性的物质在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氧化性物质在正
极上得电子被还原。
②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

2019年高一化学人教版步步高必修2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2019年高一化学人教版步步高必修2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定位]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熟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请填写下表:2.典型实验: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入表中。

(1)铝与盐酸反应(2)Ba(OH)2·8H 2O 与NH 4Cl 晶体反应(3)NaOH 与盐酸反应(1)实际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通常都要经历一个能量较高的过渡态,都包括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个过程,所以其能量变化的图示为(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有的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A.只有③④B.只有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铜在氯气中燃烧;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N 2与H 2合成NH 3;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放热反应,如果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如Fe +S=====△FeS 。

易错警示 (1)“三个不一定”。

①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②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③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的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如NaOH 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

2.将盛有NH 4HCO 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含义。

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7.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突破陷阱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突破陷阱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题组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常温常压下,32 g 18O2中含有2N A个氧原子(×)(2)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3)相同质量的N2O4与NO2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4)m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m28N A(√)(5)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 A(√)(6)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 A(√)突破陷阱记“组成”,突破“结构”判断陷阱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如Ne、D2O、18O2、—OH、OH-等。

2.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

3.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题组四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 A(×)(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 A(×)(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 A(×)(4)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突破陷阱审“要求”,突破“离子数目”判断陷阱一审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二审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三审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题组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5.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 A(×)(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 A(×)(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 A(×)(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突破陷阱记“隐含反应”,突破“粒子组成、电子转移”判断陷阱在“N A”应用中,常涉及以下可逆反应:2SO31.2SO2+O2催化剂△2NO2N2O42NH3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Cl2+H2O HCl+HClO3.NH3+H2O NH3·H2O NH+4+OH-题组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6.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 A(√)(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 A(×)(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突破陷阱“分类”比较,突破“电子转移”判断陷阱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1)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所以上述题(5)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N A。

题组七2016、2015新课标卷“N A”应用高考试题汇编7.(2016·全国卷Ⅰ,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 A【解析】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相当于含有1 mol CH2,则其氢原子数为2N A,正确;B项,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C项,铁和过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故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故2.24 L 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则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不是0.4N A,错误。

8.(2015·全国卷Ⅰ,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答案 C【解析】A项,D2O和H2O的质子数相同(均为10),但D2O、H2O的摩尔质量不同,分别为20 g·mol-1和18 g·mol-1,所以18 g D2O和H2O的物质的量不同,质子数不同,错误;B项,n(H2SO3)=2 L×0.5 mol·L-1=1 mol,但H2SO3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H+数目小于2N A,错误;C项,发生的反应是2Na2O2+2H2O===4NaOH+O2↑,转移电子数为2e-,所以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正确;D项,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 mol NO2,常温下NO2和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所以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

(二)理解公式推论,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9.同温同压下,x 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x∶y等于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答案 B【解析】A项,由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则x 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xM甲=yM乙,推出x∶y=M甲∶M乙,故正确;B项,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而x与y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确;C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质量比,故正确;D项,等质量的甲、乙的压强之比为p甲∶p乙=n1∶n2=mM甲∶mM乙=M乙∶M甲=y∶x,故正确。

10.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甲>乙B.气体体积:甲>乙C.摩尔体积:甲>乙D.相对分子质量:甲>乙答案 D【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MV 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说明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

A项,根据n=mM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则甲的物质的量小于乙,故A错误;B项,根据V=mM V m知,相同温度、压强、质量时,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甲>乙,则气体体积甲<乙,故B错误;C项,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故C错误;D项,根据以上分析知,摩尔质量甲>乙,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甲>乙,故D正确。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概括为“三同定一同,两同见比例”,可用V=n×V m及m=V×ρ等公式推导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