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状况分析和改革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
内容摘要:制度变革、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外需为主导的需求拉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我国经济仍会继续高速增长,但不排除在个别年份甚至一段时期内出现波动的可能,原因在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能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外贸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对这些巨大成就进行总结,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制度变革、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三方面论述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一)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制度创新和变革涉及到的领域、范围、人员和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这其中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变革就是1978年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办、经济特区的成功,每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都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992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经济组织的效率,充分地发挥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潜力,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三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提出,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必要条件,就不能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好的借鉴,就不能体现市场的调节作用,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也就难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机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至1978年年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率的9.2%与8.5%还略高。
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由于搞活了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不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已是住房,汽车,电脑等;又如,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人们就业方式也多样化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个人择业等成了许多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再如,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多,投资理财成为热门话题,国债、基金、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成为很多人的投资手段。
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保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又极大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原因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如今,经过30年的摸索、实践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上。
我们从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7日公布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和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GDP从占世界1.8%升至6%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从1132亿到5.1万亿元财政家底愈发厚实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从世界第29位到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近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仅为29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87亿美元。
从1.67亿到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奥秘,既要借助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要吸取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营养,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归因于中国的高资本形成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日益提高的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变迁理论,则侧重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体制改革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如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成长的贡献。
具体来讲:首先,“高投资”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应该说,较高的资本形成率是许多亚洲国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共同特征。
日本从1953年开始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高达35%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新加坡在1971年至1985年间的高速发展时期,其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超过40%。
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几年高速增长的时期,而它在此时期的固定资本形成率也超过40%。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也都认为,高资本形成率和大规模投资是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
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高投资不仅来源于国内储蓄,而且来源于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
众多的外国公司被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吸引,大举投资中国。
据中国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83年的6.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5%。
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180亿美元。
外资的大量流入,不仅补充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而且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比较优势,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不仅每年都有近100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而且在广大乡村有超过1.5亿的剩余劳动力等待到城市就业。
中国经济为什么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为什么高速增长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二、中国改革开放对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三、中国对外开放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作用四、中国市场的改革和稳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作用五、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高速增长的提升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论文报告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表现卓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市场的改革和稳定以及人口红利等方面来探究,可以发现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环境的改变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市场对外开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提升。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是中国著名的经济杠杆,是中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提供了特别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和企业的生产资料产权制度的变化等切实可行的经济改革措施。
三、中国对外开放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是中国的经济基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和外资是中国经济的两个支柱,也是中国市场开放的重要基石。
目前,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及外资的积极吸收和利用,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也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中国市场的改革和稳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作用中国市场的改革和稳定是中国经济在国内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前置支撑增长,政策支持亦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过分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市场的改革方面,中国引入了市场机制,完善了市场定价和市场监管体系。
同时,坚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不断完善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市场可以有效发挥经济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国经济奇迹的表现及成因
中国经济奇迹的表现及成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一、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上新台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1978年增长22.8倍,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增长率尽管出现波动,但是近几年依旧在6%以上,总体上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从改革开放时的外汇短缺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二、经济结构等实现重大变革。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2年,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建成,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强,供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对外投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合作不断发展,贸易结构调整优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财富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深刻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第二部分对于“中国奇迹”的成因,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其中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奇迹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推行的是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重工业,在中国建立了从宏观政策环境到資源配置制度再到微观经营体制的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违背了以较优势原则,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低下。
1978年以后,国家推动了旨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农村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取代集体性质的生产队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剩余索取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巨大的生产绩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197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式打开。
此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这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仅为367.6亿元,人均GDP为381元。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过90万亿元,人均GDP已达到8.8万元。
这样迅猛的增长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和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从经济体制、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市场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创造了一个开放发展的环境。
首先,中国放开了市场,让市场资源自由配置。
这种自由化政策的出现,使得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中国坚定不移地采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并逐步推进本土企业国际化,扩大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最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总之,改革开放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基础,使得中国经济从弱到强,“亮点”纷呈。
二、各个行业的发展1、工业改革开放初期,最为显著的经济变化是工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对孤立落后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了外资,壮大了国内企业。
开放外资促进了中国工业的起飞,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工业体系,逐渐向重视市场化和创新的机构转型,使得工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2、农业改革开放后,农业也获得了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自主发展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农民创收和扶贫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中央给予农业大力扶持,使得农民受益匪浅。
1992年后,土地承包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鼓励其自我发展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30年来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
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②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③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⑤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⑥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⑦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⑧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的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探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且从中找到对未来的启示和展望。
二、选题意义1. 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中国发展的宏观趋势;2. 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3.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
三、选题内容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2.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3. 面对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4. 展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四、选题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2.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4.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寻找相关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探寻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五、选题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深刻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揭示经济增长的规律;2. 掌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方法;3. 明确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4. 提高研究方法和技巧。
六、论文任务1. 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 从产业、政策、制度等角度分析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其中的优劣势;3. 探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策略;4. 针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中国不断推进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中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劳动力市场改革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这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进,促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社会财富的总量迅速扩大,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深化改革,加强体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入推进多个领域的改革,努力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特别是通过“三步走”战略,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顶层设计,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同时,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司法公正等方面也着力完善体制建设。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不断加强本土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技术水平,实现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积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积极力量。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圆桌会议,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还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等重大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一系列措施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加紧密,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了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体制建设,积极创新创业,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贡献者。
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和国际事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其根本原因。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崛起。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崛起的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关键要素以及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原因中国的崛起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领导层意识到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无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经济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面临着贫困和不平等。
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和改革国有企业,中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并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其坚持了一系列关键要素。
其中包括:1.市场经济导向:中国采取了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政策,放开了价格管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并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2.外资引进: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这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外开放:中国扩大了对外贸易,降低了贸易壁垒,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
4.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深远且多方面。
以下是其主要影响之一:1.减少了全球贫困:中国的崛起带来了数亿人的脱贫。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中国的成功经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减贫的重要参考。
2.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全球企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3.加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
然而,除了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之外,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即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中国的经济起飞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使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一政策带来了科技、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二,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支持。
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涌现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市场对于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外资的投资。
第四,技术创新的推动。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
这些努力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五,对外开放的深化。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倡导建立自由贸易区等举措,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同时,中国还大力吸引外资,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6)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探讨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理论和制度中看出:首先,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表现方面:
1. 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制造业、金融、信息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不断壮大。
3. 就业机会增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
4.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原因方面:
1. 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口红利: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廉价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
3. 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全球化机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出口和投资不断增长。
5.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改革开放政策、
人口红利、政府政策支持、全球化机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05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公路建 设,实现了公路网络的广泛覆盖,提 高了交通便捷性。
航空和水运
航空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 著进展,国际航线不断增加,港口设 施不断完善。
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Fra bibliotek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 为主转变,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提高了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
在引进的基础上,企业不断进 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形成自主 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产业升级与转型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04
技术进步与创新
科技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持 续增加,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
保障。
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技
术的研发。
加强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机构的合 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
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技术引进与创新
通过技术引进,快速提升了国 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 发展的原因
汇报人: 2024-01-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05
结论和建议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总结
01
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和科技进步,这些
因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潜力。
02
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释放了经济活力
,吸引了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增长。
03
投资和出口
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了对外开放 ,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了中国经 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加快了市场化 改革,加强了法治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04
社会因素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治安改善
社会稳定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例如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 。
治安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治安问题,但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加强和社会 治安体系的不断完善,治安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良好的治安环境有助于提高人 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稳定 性。
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 域,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03
政策因素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有利于与周边 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水资源等,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基础。
投资原因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实行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投资 等,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扩大内需等。
中国开始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 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等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1 2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最 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国家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指从1978年改革开 放开始,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持续的增长,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
特点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高速度、大规模、广泛参与、制 度创新、政策创新等特点。其中,高速度是指中国经济 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大规模是指中国 经济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广泛参与是指中国经济在发展 过程中广泛吸纳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制度创新是指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政策 创新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创 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的原因》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概述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展望 • 快速 发展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改革的激进发展使中国可持续发展,并且吸引着全球各国的关注。
一、历史背景当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瓶颈时,中国领导人决定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被称为“改革开放”,因为它们打破了过去一些私有制的规定,允许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国国内的私有企业的出现。
最初的改革开放行动包括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对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户口迁移限制,推动了更自由的市场和教育体制变革。
这些措施带来了可观的成果。
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改革后的第一年就开始加速增长,1979到1984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平均9.6%。
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危机改革开放实行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困境。
农业、手工业和小型企业一直被政府控制,导致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国营企业的经营不善导致工人失业和低生产率,这个经济体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无论在生产力水平还是社会生活水平都有着局限,创造了一些重要的现象,比如通货膨胀、生产困难、贸易条件低下等。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加强国际化和市场化经济的模式。
2. 西化思潮影响改革开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西方思潮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的独立经济体系和寻求工业化的路线,是基于苏联模式制定的。
随着对美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接触不断地加强,这种强烈的西化思潮也逐渐出现在中国文化中。
3. 经济利益决定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以及企业,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
这也促使了人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利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开放中国市场,吸引外资、外国技术和市场开拓资源。
4. 领导人的共识最终,改革开放得以开展是因为中共领导人们意见达成共识。
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党承认了市场经济和私人财产的重要性,并着手推动经济改革和市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状况分析和改革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班级:国贸114 姓名:申屠瑶波学号:2011010493摘要:自中国建国以来,赶超成为近代中国所追求的梦想。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赶超是以牺牲个人福利的提高及扭曲经济运行机制为代价的,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就成为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中国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经济赶超中不断创出奇迹。
本文将对建国后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周期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且探究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正文:一、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状况描述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实践表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从1952至1977年,人均GDP从100元左右增长到340元,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赶超是以牺牲个人福利的提高及扭曲经济运行机制为代价的,赶超后劲不足是几乎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就成为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中国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要远晚于东欧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进行的改革。
但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无疑中国的改革对社会福利改进效应最明显,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赢。
1949年至1978年,即改革开放前,在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时期,经济处于停滞或者倒退状态,市场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大大降低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这种市场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没多大变化。
其中1958-1978年的年增长速度为5.4%,但是起伏波动大,GDP基本呈负增长,1961年GDP负增长27.3%,而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1978年至2000年,即改革开放后十年,有些受灾地区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难;部分城市居民住房还比较拥挤;由于物价上升,部分没有奖金或奖金很少的职工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
有些地区任意扩大农产品议价、加价范围,有些单位滥发奖金和补贴,影响物价上涨,反过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1995年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1997年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
2000年至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中国作为大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但近年来的外部冲击已经直指资源扭曲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机制。
新的增长机制必须从政府目标转型开始,消除扭曲、歧视和过多占用资源等行为,政府激励企业创新,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周期状况描述分析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
1、1976年以前急剧动荡型经济周期1976年以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突出表现为强烈的上下急剧波动,其特点为:峰谷落差大;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绝对相关;周期更迭频繁且年份很短。
由于这五轮经济周期中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为纯粹的政府投资,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极大。
经济周期波动和政府投资周期波动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经济波动幅度强烈且周期年数较短根本上归因于政府投资的多变性。
2、文革后,我国经济得以缓慢恢复发展,GDP 增长率从1977 年的7.6%增长到1978 年的11.7%。
1978 年改革开放初,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的调整措施,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小小的调整阶段,之后GDP 出现下滑,到1990 年经济周期走入谷,谷值为5.2%,从而完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经济周期。
经分析,1977—1990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可概括如下:一方面,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准市场经济有效规避了经济波动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前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业格局不合理问题继续存在且日显突出以及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导致资源不能自由流通造成的供需矛盾,引起了我国经济的短周期波动。
3、1991-1999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在l991—1999年第九轮经济周期中,我国经济周期保持了三年的持续上升,随后出现拐点并稳步下降,经济周期表现出短扩张、长收缩的特点,经济运行进一步趋向平稳。
由于这一阶段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价格机制转变增强了经济运行的抗衰力。
2O世纪90年代后期,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防止了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
1978—1990年间,物价被冻结,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主要随供给面变化,供需矛盾引起了经济的强幅波动。
1990年后随着价格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信息逐步成为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参考,减缓了经济周期的强烈波动 I。
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和长期对外贸易发展,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加强,世界经济的波动同时引起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相应波动。
4、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和展望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判断拐点出现时间尚难确定。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受大规模出口影响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保证的事实仍未改变,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依然很不稳定。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出口下降和国内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出,内需拉动、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对经济长期健康增长贡献不大。
中国经济结构的区域性差异为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创造了便利,城镇化、农业人口的减少将不断推动消费需求增加,以房地产和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适度高位增长带来了机遇,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
这些积极因素十分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周期的稳定性。
但另方面,收入分配不合理,城乡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又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瓶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周期正在向周期拉长、振幅减弱、谷位上升、峰位下降和微波化趋势发展,这受益于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稳定率和抗衰力作用增强的结果。
但同时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部分不合理因素却加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成本。
三、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1、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行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经济体制僵化,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增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经济建设。
中国先后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革,改革了僵化的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1992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接着谈对外开放。
1978年中国敞开国门,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催化剂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外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
他们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当时的中国所十分匮乏的。
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开始了持续三十年的经济扩张,利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国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国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
2、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
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了美日每年培养的总和,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这些工程师活跃于各行各业,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骨架。
教育的发展还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尖端科技在中国迅速兴起,带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每年都大量出口创汇,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最新消息,中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之首,由此终结了美日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浪潮的形成恰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机遇难得。
在改革开放之除,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随着美日欧以及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纷纷移向中国。
虽说中国所接受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但不可否认这些产业确实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产业转移,中国很多工业都要几乎从零开始,经济就不可能迅速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化强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4、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以及私企在各行业的投资逐年增长,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越来越充足,各领域的投资必然会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投资将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海外市场也向中国敞开大门,中国出口迅猛增长。
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更是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高增长率持续扩张。
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最多的国家。
出口的迅速增长形成巨大需求,刺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消费是“三驾马车”中比较疲软的,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消费市场也日趋繁荣,内需的扩张虽然慢于经济增长速度,但也是以较快速度增长,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在“三驾马车”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5、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保障。
邓小平曾说过:“稳定压倒一切”。
没有稳定的环境,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迅速发展。
因长期受战乱困扰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伊拉克、阿富汗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这三十年来中国国内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在国际上面临的压力虽大,却始终没有发生战争。
伟大的领袖邓小平预料到短期内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于是中国裁兵一百万,韬光养晦,将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国经济随之腾飞。
参考文献:1.周姗颖。
浅谈经济周期理论演进史[J].大众商务,2010,(8)。
2. 张二力、郭震威等,"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载《全国和分地区人口预测》,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
3.李培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治理:后工业化和市场化--东北地区9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社会学研究》第4期。
4.郭少新,何炼成.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思路[J].财贸研究,2004年,第2期。
5.林毅夫、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6.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7.陈乐一. 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8.贾俊雪.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原因研究[M] .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