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栽培技术—制备菌种
灵芝菇栽培技术
灵芝菇栽培技术
灵芝菇,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传统药用中,灵芝菇被视为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珍贵药材。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灵芝菇的栽培,以满足市场需求。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灵芝菇的栽培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灵芝菇菌种非常重要。
优质的菌种能够决定灵芝菇的产量和质量。
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灵芝菇的菌种,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农业公司进行购买。
其次,灵芝菇的生长环境也需要特别注意。
灵芝菇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80%左右。
因此,在栽培灵芝菇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便灵芝菇能够健康成长。
另外,灵芝菇的培养基也是决定其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常采用的培养基有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和处理,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最后,定期的管理也是灵芝菇栽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包括定期给灵芝菇通风换气、喷水保湿、清除杂草等工作。
这些工作可以保证灵芝菇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灵芝菇的栽培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菌种选择、生长环境、培养基制备和定期管理等多个方面。
希望通过对灵芝菇栽培技术的了解,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成功地栽培出高质量的灵芝菇,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下灵芝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栽培种制备、林下栽培、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林下灵芝栽培的生产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DB21/T2085北方冷棚沙培地栽培香菇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灵芝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又名赤芝、红芝、灵芝草,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属(Ganoderma Karst.)的真菌。
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见附录A。
3.2灵芝孢子粉由成熟芝灵芝盖背面的菌管弹射出来呈卵形的担孢子。
3.3段木适宜栽培灵芝的阔叶树直径为1.0cm以上枝干,截成12cm~15cm捆扎成直径为20cm~30cm的短木段。
3.4料袋培养料和段木装袋后为灵芝菌丝生长、发育提供养分的培养基材料。
3.5菌木接种灵芝菌种后灵芝菌丝体已经繁殖的料袋。
4生产准备4.1林地选择与准备4.1.1林地选择选择坡度为25°以下的落叶松、红松、杨树、辽东栎、核桃楸、白桦等纯林和针阔混交林,郁闭度0.6左右的林地,以红松、落叶松纯林及与核桃楸、白桦、辽东栎等硬杂木混交的针阔混交林较好。
具体按NY/T5010执行。
4.1.2林地准备A)林地清理林相整齐可不清理,否则在不破坏林地环境的情况下,清理掉林下杂灌及杂物。
B)作畦畦床宽为100cm,高20cm~25cm,长度随地形而定。
畦床四周开好排水沟,排水沟兼步道。
畦床间留出80cm作业道。
灵芝种植方法
灵芝种植方法灵芝又称红芝,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
l菌种选择灵芝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形成的迟早和产量高低有很大关系。
好的菌种,接种半个月就可形成子实每只子实体可达50g左右;差的菌种,需30天左右才能形成子实体,每只子实体只有7--8g。
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注意选择优良菌种。
2菌种分离和培养母料培养配方:土豆200g,糖20g,琼脂25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g,味精1.5g, VB4片、水1000ml。
2.1 分离取菌蕾大、色自、未开片或刚开片的子实体,放入无菌箱中,将预先浸于75%乙醇中的药棉挤干后,在菌蕾表面擦拭灭菌,然后用锋利的解剖刀割取l块心部组织,置PDA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随时拣出杂菌。
灵芝菌丝幼时白色,长满斜面后就杂些黄色,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菌丝长满斜面后,在新的PDA培养基上还可以继续分离扩大。
2.2 原种培养培养基配方:①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②棉子壳90%,麸皮8%,麸皮7%,石膏2%,磷肥1%。
③棉子壳60%,木屑30%,麸皮7%,石膏2%,磷肥1%。
料配好后,拌匀,装于蘑菇瓶中,用扇形铁勺压紧,表面压平,洗净瓶壁,塞好棉塞,经1.5kg每平方米蒸汽压力灭菌1小时,常压8小时,闷24小时。
冷却后用试管菌种接于此瓶中,每支母种接4—5瓶,25—28℃培养,菌丝长到瓶底后即成原种。
原种进一步扩大培养即为培养种。
3栽培方法只介绍瓶栽和袋栽。
3.1瓶栽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原种相同。
含水55%一60%,pH5.5—6.5。
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立即装瓶、灭菌,尤其是在夏天,时间过长会发酵变质。
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放到接种箱内接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左右菌丝长满瓶袋。
一般菌丝未长到瓶底或袋底,就会形成菌蕾.当菌蕾将要接触棉塞时,拔去棉塞,移人栽培室培养。
栽培室要求有较好的散射光,室内光线均匀,能通风换气,并能保持空气湿度。
灵芝的栽培技术
灵芝的栽培技术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Karst。
别名:灵芝草、木灵芝、红芝、赤芝、瑞草、万年蕈。
(一)概述灵芝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2000年前就被国人所认识,并总结出治病保健经验。
《列子·汤问》中云:“煮百沸其味清芳,饮之明目、脑清、心静、肾坚,其宝物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药效十分广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和镇痛作用;对呼吸系统有镇咳和平喘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并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缓慢;对肝脏能提高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小叶炎症细胞浸润。
除此,还能提高机体的整体机能,如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特别是抗肿瘤和抗辐射作用较明显,因此被誉为“疾病的克星”。
近年来,国内科技人员利用灵芝孢子粉和灵芝精粉,研制成“中华灵芝宝”,“灵芝复康宝”等,经临床应用,已作为目前最佳的抗癌中药,而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二)生长要素灵芝营腐生生活,个别在活树上寄生(如槟榔树),属兼性寄生。
供香菇等食用菌生长的原料,一般均能满足灵芝生长、发育的需求。
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子实体分化最适为25~30℃,稍高或低于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其中25℃时,子实体生长虽稍减慢一些,但质地紧密,皮壳发育良好,色泽光亮。
对水分的要求,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比一般食用菌偏高,要求达65%左右,子实体发生阶段,环境应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湿度过低,幼嫩的菌蕾易枯死,湿度过高则易造成缺氧而成畸形或霉烂或死亡。
子实体发生时对空气十分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不能发育成伞状,往往产生鹿角状分枝,因此务须保持空气清新。
灵芝菌丝在黑暗环境下生长最快,而子实体发生时需光的刺激,光照不足子实体瘦小,生长慢,发育不正常,因此需充足的漫射光。
灵芝栽培与种植技术要点
灵芝栽培与种植技术要点灵芝主要生长栽培区域:灵芝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河北、山东、浙江、四川、两广等均有分布。
普通家庭或庭院以瓶栽或段木栽均可以。
目前国内人工栽培的主要是赤芝,其次是紫芝。
1.选地整地灵芝栽种可以选室内空房,最好选向阳暖和院子挖半地下室作温室。
地下深50〜100cm,上面用塑料棚或玻璃房。
根据灵芝对温度与湿度的要求,作段木繁殖或瓶栽生产的场地。
2.繁殖方法灵芝的人工栽培有瓶栽、段木栽培、液体培养、露地栽培以及深层培养等方法。
以瓶栽为最多,其次是段木栽培。
(1)瓶栽1)制备培养基:根据灵芝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基质类型:木屑以阔叶树种植物,如柞树、栗树、桃、杏、国槐等木料的木屑为最好,桦木、榆、锻、杨、柳、枣、柿等树的木屑次之,不能用松柏类木材锯末,木屑新鲜的或陈旧的均可,已霉烂的不可用。
3)拌料:先按培养基组分配好料,把木屑和主要成分拌匀,然后将其他成分溶于水,一并/ji.,k,最后再加适量的清水,保持一定的湿度(用手抓一把配料,以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水为宜),拌水料后调整ph在5〜6间为宜。
4)装瓶:用干净广口瓶(以容量500〜750ml为好),将调好的培养基,分装在瓶中,边装边捣紧、装至容器的3/4处,使成平面。
然后用木棒或用筷子在中心由上向下扎一洞,至培养基高度的2 / a 处,旋转退出捣棒。
在旁边再扎1〜2个深3cm左右的副孔为接种点。
清洁瓶外壁,用棉花塞塞好(或用4层干净报纸一层纱布包扎亦可),有条件可再在瓶口上包一层油纸或牛皮纸,用绳扎紧,以防灭菌时棉花塞受潮。
在1. 47X105p, 一小时高压锅内灭菌或用笼蒸,每天1 次,每次1〜2小时(从水开后有蒸气冒出算起),连蒸3天备用。
5)菌种分离和培养:可用采集野生的活灵芝或培养的活灵芝和保存的菌种。
活灵芝经表面消毒后,用锋快小刀,取菌盖或芝柄组织,在无菌下接种。
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菌种。
菌种培养基的成分组成,常用的有两种:地瓜培养基:地瓜2509、葡萄糖209、琼脂17〜209、水1000m1、酸碱度(ph)6。
灵芝菌种植实施方案
灵芝菌种植实施方案
一、选址。
灵芝菌种植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来说,选择海拔800米至1200米,气候湿润,温度适中的地区进行种植。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
6-7之间。
二、选种。
在选种上,应选择优质的灵芝菌种,一般可选择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
品种进行种植。
三、培育基质。
灵芝菌种植的基质一般选用木屑、秸秆、玉米芯等,将其进行蒸煮消毒处理,
使其达到无菌状态,然后晾干备用。
四、接种。
接种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选择灵芝菌种子或菌丝体进行接种。
将接
种好的基质放入培育袋中,密封好,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育。
五、管理。
灵芝菌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保持通风,定期进行施肥,注
意防治病虫害。
六、采收。
一般来说,灵芝菌种植3-4个月后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应选择成熟的灵芝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
七、加工。
采收后的灵芝应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晒干、烘干等,以便于保存和运输。
八、销售。
灵芝产品可以进行干货销售,也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灵芝饮料、灵芝口服液等产品,进行销售。
九、风险防范。
在灵芝菌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保障种植效益。
十、总结。
灵芝菌种植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农户在实施过程中认真细致,严格按照种植方案进行操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希望本文的种植方案能够对灵芝菌种植有所帮助。
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栽培技术灵芝,又称瑞草、灵芝草,是菌中珍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灵芝的需求增加,灵芝的人工栽培也逐渐发展起来。
灵芝属于真菌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科,灵芝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区。
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灵芝的生长习性,最佳栽培季节为春末夏初和秋季。
此时气温适宜,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灵芝的生长。
栽培基质的选择:灵芝的栽培基质可选用锯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大豆饼粉等。
其中,锯木屑是常用的基质之一,具有成本低、来源广、质地疏松等优点。
栽培场所的选择:灵芝的栽培场所可选择室内或室外。
室内栽培可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产量和质量;室外栽培则要选择地势平坦、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
栽培方法:灵芝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
段木栽培是将树木锯成一定长度的木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让灵芝菌丝体在木段上生长;代料栽培则是利用培养基质进行人工栽培。
管理技术:在灵芝的生长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在温度较高时,可通过增加喷水次数和降低空气湿度来调节;在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以提高温度。
采收与加工:当灵芝的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的灵芝可通过晒干、烘干等方法进行加工。
加工后的灵芝可制成干品出售,也可进一步加工成各种保健品和药品。
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杂菌污染。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温度和湿度等参数。
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卫生和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灵芝,被称为“仙草”的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
随着人们对灵芝药效的深入了解和需求增加,灵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何提高灵芝产量,优化栽培技术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灵芝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灵芝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等。
鲁西北速生林地间作灵芝栽培技术
 ̄ g  ̄b e 0 2. e ls 1 5 2
鲁西北速生林地 问作灵芝栽培技术
刘 玉芳 ・ ,赵春梅 ,周 永
(. 1山东省德州市蔬菜办公 室 ,2 3 1 ;2山东省 平原 县张华农技站 ,2 3 0 ) 50 6 . 5 1 0
摘要:在林地 内间作灵芝既可以充分利用林地 资源 , 又可以使农 民获得较高的短期效益,是提高 林地综合效益的一条新途径。从栽培季节、场地选 择 、菌种制备 、培养料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 芝管理 等方面对德州市速生林地 间作灵芝栽培技
关键 词 :速 生林 地 ;灵芝 ;间作 ;栽培技 术 德 州 市 1 - h 林 地 拥有 可观 的长期 效 益 , 33万 m 但无 法使 农 民获 得 较好 的短 期效 益 。近两 年 , 州 德 市农 业 科技 人员 致力 于林 菌 间作 的开 发 , 农 民探 为 索致 富 之路 ,其 中灵芝 栽 培效 益较 高 , 6 培 6 7m 栽 50 0袋可产 干 灵芝 20k ,收益 在 40 0元左 右 , 0 0 g 0 现将 其主 要栽 培技 术总 结如 下 。
走 向,北 高南低 。按 1 ~1 m宽 、2 ~3 . . 2 3 5 0c m深做 畦 ,长度不 限 。
4 培 养料 的配 制
根据 当地 资源 ,可选择 以棉 籽壳 或木 糖渣 为主 的培 养料 ,配 方有 以下几 种 : ()木 糖渣 6%、棉籽 壳 2 %、麦麸 1%、石 1 8 0 0
术进 行 了介绍 。
1 的枝条 ,去 掉表 皮 ,切 成 3 长的木 ~2c m ~5mm
粒。 将木粒放入容器 中,加入 占干木粒质量各 1% 0 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锌 、硫酸钾、硫酸铜
灵芝菌种扩制:菌种培养要领介绍
领介绍2023-11-05contents •灵芝菌种的选择与准备•培养基的制备与选择•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控制•菌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菌种扩制与保存的方法•灵芝菌种培养的实践经验分享目录01灵芝菌种的选择与准备选择合适的灵芝品种赤灵芝是一种常见的灵芝品种,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
紫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灵芝品种,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松杉灵芝是一种珍贵的灵芝品种,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生态效益,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
用于培养灵芝菌种,一般采用玻璃或塑料材质。
菌种培养瓶用于提供灵芝菌种所需的营养物质,一般采用麦芽汁、马铃薯汁等天然物质制成。
菌种培养基用于消毒培养基和培养瓶,一般采用酒精或新洁尔灭等消毒剂。
消毒剂用于将灵芝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一般采用不锈钢制成的接种刀和接种钩。
接种工具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灵芝菌种的制备流程简介2. 将培养基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3. 将灵芝孢子或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5. 当菌种长满培养瓶时,可以进行扩大培养或用于生产。
4.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和记录菌种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确保菌种的正常生长。
1. 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菌种培养瓶、菌种培养基、消毒剂和接种工具等。
02培养基的制备与选择03其他常用培养基如玉米粉培养基、麦芽培养基等,根据灵芝菌种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与特点0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以马铃薯为主料,富含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灵芝菌丝体的生长。
02综合培养基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提供灵芝菌丝体生长所需的全面营养。
培养基的制备流程1. 根据配方比例称取所需原料,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2. 将马铃薯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煮沸30分钟,过滤备用。
3. 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天然段木生料栽培灵芝技术
光照控制
灵芝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但 不宜受到直射阳光,一般选择 散射光或人工光源进行照射。
通风控制
保持培养室的通风良好,可以 防止霉菌滋生,同时提供足够
的氧气供灵芝生长。
03
栽培与管理
场地的选择与布局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栽培场地。
场地布局
根据栽培规模和地形,合理规划栽培区、管理区、生产区等,做到布局合理、 紧凑、便于操作。
02
天然段木生料栽培技术
段木的选择与处理
段木选择
选择直径在8-12cm的阔叶树,如壳斗科、桦木科、胡桃科等 树木的段木。
段木处理
将段木锯成1m左右的木段,在清水中浸泡1-2天,晾干后进 行表面消毒。
接种与培养
01
02
03
接种准备
将处理好的段木放置在消 毒好的接种室中,用石灰 水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操作
04
收获与加工
灵芝的成熟标准与采收方法
成熟标准
灵芝子实体成熟的标准包括菌盖边缘的展开程度、菌盖颜色的变化以及菌柄的成熟度等。一般来说, 当菌盖边缘展开70%以上,菌盖颜色变为赤红或紫红色,菌柄成熟且不再增长时,即可判断灵芝成熟 。
采收方法
采收时,可以用剪刀或刀片轻轻地将灵芝子实体从基部切下,避免对菌盖和菌柄造成损伤。采下的灵 芝应立即进行干制加工或贮藏保存。
技术优化与提高
品种选育与改良
抗病性选育
选择对常见病害抵抗力强的灵芝 品种,减少药物使用和病虫害的
防治。
高产性选育
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 选育出具有高产稳定性的灵芝品种 。
品质性选育
选择药效成分高、活性物质多的灵 芝品种,提高产品的药效和附加值 。
灵芝的液体发酵与菌种制作
靈芝的液體發酵與菌種製作靈芝液體發酵培養又叫液體深層培養,就是將靈芝菌接種在液體培養基中。
給以充足的無菌空氣、保持一定的溫度使之生長,液體發酵菌絲生長快,完成一個生產周期只要18~23天左右,發酵罐周期只需4~6天。
發酵產物有菌絲體和發酵液。
發酵液中有大量的靈芝菌絲分泌物,菌絲體和發酵液二者都有藥用價值。
液體深層發酵培養的過程如下:斜面試管菌種→搖瓶通氣培養→種子罐培養→發酵罐培養→發酵產物收集。
靈芝液體發酵培養,菌絲生長快,一般在4~5天就可完成一次發酵。
液體發酵時由於所用培養原料都為速效養分,又不斷攪拌,所以一旦感染雜菌,就會馬上大量繁殖,從而造成發酵失敗,所以無菌操作要求特別嚴格。
(要在無菌狀態下)自然pH每100L菌種發酵灌培養液〈基〉60~65L。
玉米粉處理和搖瓶培養方法相同。
培養條件如下:接種量10~15%,攪拌速度220r/分,通氣量l:1.05~1.1〈v/v/分〉。
缸壓0.4~0.5公斤/平方公分、溫度26~28℃,培養時間72~84hr。
菌種發酵灌有一級和二級之分,一級菌種發酵灌60~100L,二級菌種發酵灌500L,二級菌種發酵灌接種量10~14%,發酵條件與一級菌種發酵灌同,培養時間70~72hr。
(6)菌種發酵質量標準與搖瓶培養相同a.發酵灌培養發酵灌培養,目的是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靈芝菌絲體及代謝產物,培養時間短。
發酵灌培養時接種量5~12%,發酵灌體積大,一般應達15KL以上,人的發酵灌可達20~30KL,發酵時間72hr左右。
培養基:蔗糖4~5%,玉米粉2~3%,酵母粉0.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075%,豆油適量。
滅菌前pH6.5左右。
發酵條件與種子培養相同。
放灌標準菌絲無明顯芽頭和鎖狀聯合,菌絲變細,菌絲原生質聚集,少數菌絲已開始自溶,菌絲含量應達培養基重量15~32%,pH3~3.5。
b.發酵過程靈芝菌絲形態變化靈芝發酵過程每8~12hr應取少量發酵液觀察,最初階段菌絲細胞內原生質著生較深,以後逐漸變淺,原生質從分佈均勻到凝聚,從開始有明顯鎖狀聯合到後期菌絲鎖狀聯合不明顯,後期部分菌絲出現自溶。
灵芝菌种如何培养
菌丝生长阶段
观察记录
每天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颜色、粗 细、长势等。
翻堆
为了使菌丝更好地生长,需要定期翻堆,使菌丝 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料。
补水
根据培养基的湿度及时补水,保持湿度在适宜范 围。
菌丝成熟阶段
成熟标志
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颜色由白色转为黄色或黄褐色,表面出现 皱纹,并逐渐形成子实体。
灵芝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通过研究和检测,进 一步揭示灵芝的营养价值和作用,为食品营养强化提供依据。
生物技术应用
遗传改良灵芝菌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灵芝菌种的遗传特性,提高其产量、抗病性等性状,为 生产提供更好的菌种资源。
生物发酵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灵芝的高效生产,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为灵芝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要点一
总结词
出菇异常是灵芝菌种培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 原基分化异常、子实体畸形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出菇异常的原因主要包括培养基成分不当(如缺乏某 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环境条件不适宜(如温度过 高或过低、湿度过大等)、光照不足等。为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如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控制适宜的环境 条件(如温度在25℃-30℃之间、湿度在80%-90%之 间等)、提供充足的光照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子实体成熟时进行采收,采收时避免对子实体造成机械损伤
。
干燥处理
02
将采收的子实体进行烘干或晾晒处理,以防止灵芝发生霉变。
储存条件
03
将干燥后的灵芝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
灵芝菌种扩制:原种制作方法
灵芝菌种扩制:原种制作方法
灵芝原种制作
将母种菌丝移接入料瓶(或料袋)内,经培养获得的菌丝体称为原种。
原种的接种方法是在双人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将灭菌冷却后的料瓶(袋)移入箱(室)内,用甲醛溶液熏蒸杀菌。
然后双人操作,1人将接种耙经酒精擦拭和火焰灼烧后,切耙取带琼脂的斜面菌种蚕豆大1块,迅速移入另1人打开棉塞的料瓶(袋)内。
这样,1人专接斜面菌种,1人专启、闭棉塞,接种时试管口和瓶口均不得远离火焰。
每支斜面菌种约接8~10瓶。
料瓶(袋)全部接完贴好标签,放人培养室控温约28℃下遮光培养。
若用铁架台扩制原件,则只需单人操作就可。
方法是,将万能夹安装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夹固定母种,上夹固定供冷却的试管(事先用清水加1%琼脂灭菌后冷却成高层斜面),两试管上下平行,管口对准火焰上。
接种时,左手握住原种料瓶,右手旋松棉塞。
然后持接种刀置火焰上灼烧灭菌,小手指和手掌处取下棉塞,将接种刀伸入冷却管中的琼脂内冷却后,再伸入斜面内挑切菌丝块,接入料瓶内,
塞回棉塞即可。
以上就是xx对灵芝的介绍,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灵芝菌种如何培养?
灵芝菌种如何培养?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
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灵芝菌种如何培养?灵芝菌种培养需要怎么样的条件?灵芝菌种培养时需要注意什么?以下xx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灵芝菌种培养方法接种后的各级菌种,都应放在适宜其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灵芝母种一般在恒温箱中25℃条件下培养。
一般5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基,即可转接原种。
原种和生产种数量较大,接种后立即放入培养室的培养架上。
灵芝菌种培养条件:主要应对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进行调节,一般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都不需要光线,而培养基在拌料装瓶(袋)时已有一定的水分,故菌丝体培养阶段主要应控制好温度和通气条件。
1、温度控制:温度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对培养基分解能力的强弱、菌丝分泌酶的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的强壮程度。
在灵芝菌种生产过程中,培养温度太高会造成菌种早衰,太低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而延长生产周期,因此,调节保持适宜的温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灵芝在25℃左右条件下最适宜生长。
2、通气条件:一般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培养时应注意通风透气。
除装瓶(袋)时不宜过满,上部留出一定的空间有利生长外,在菌种培养室内要有适当的通风窗,或有排风扇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
但通风和保温往往有矛盾,尤其是冬季寒冷季节,通风会降低培养室温度,为了能保持室内有一定的通气量,培养架不宜过挤,菌种瓶(袋)摆放疏松些,同时可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刻,适当通气,以利灵芝菌种生长。
3、湿度调节:菌种培养是在固定容器内生长菌丝体,只要培养基水分适宜,培养室的湿度就很容易调控。
主要依据自然条件,防止湿度大杂菌滋生。
可在室内定期撒石灰吸潮,加强通风除湿。
在培养后期,若湿度不够时,可在培养室内喷水增大湿度。
灵芝的培养
灵芝栽培技术灵芝是珍贵的药用真菌。
目前国内的主要栽培方式是瓶栽,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瓶:通常选用500、750、1000毫升的罐头瓶,菌种瓶或其它广口瓶。
2、培养料的配方:培养配料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⑴棉籽壳80%,麦麸20%; ⑵棉籽壳,麦麸各50%;⑶棉籽壳、阔叶树锯末各50%;⑷锯末、麦麸各50%。
也可在培养料中再加3-5%的豆饼粉或玉米粉。
将各配料拌匀,加水调拌,直至用手握起指缝见水而不滴下为宜。
3、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到瓶肩处,边装边用小木棍轻轻捣实;然后用一根直径1厘米的木根从上 至下打一个通气孔,再用棉塞塞住瓶口或用4层牛皮纸扎口。
用棉塞塞瓶的,灭菌前要再扎一层防潮纸。
4、灭菌:高压灭菌(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5千克)处理90分钟;常压灭菌6-8小时;间歇灭菌3天,每天1小时。
5、接种:在接种箱内采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料内接入健壮的灵芝栽培菌种。
接种后的培养料,便可置于培室内培养。
6、培养室的选择及培养架设置:选择有前后窗,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有保温保湿条件的房子做培养室。
在培养室内用三角铁或木棒搭成架子,架子不要紧贴墙壁,上下层之间相距70-80厘米,底层离地面50厘米左右,再用小竹竿等物构搭成床面,床面宽80-100厘米。
7、培养室消毒:用硫磺或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或用0.1%的甲醛溶液和3%的石灰水喷洒培养室。
8、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后的菌瓶要平放在培养架的床面上,拉上培养室前后窗的窗帘;保持室温26-28℃,7-8天后,菌瓶表面即可布满菌丝。
其间,要定期检查菌瓶,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清除。
9、子实体阶段管理:当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后,应及时将瓶口的棉塞或扎口牛皮纸取下。
同时将菌瓶分开摆放,瓶与瓶之间留5-10厘米空隙。
拉开窗帘,保持较强的散射光。
菌盖分化后,应转动菌瓶使其受光均匀,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经常喷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5-90%之间,温度28℃左右。
灵芝的液体发酵与菌种制作
灵芝的液体发酵与菌种制作灵芝的液体发酵与菌种制作来源:吉林省食药用菌信息网 | 发布时间:2014-4-29 |1、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又叫液体深层培养就是将灵芝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给以充足的无菌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使之生长液体发酵菌丝生长快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只要1823天左右发酵罐周期只需46天。
发酵产物有菌丝体和发酵液。
发酵液中有大量的灵芝菌丝分泌物菌丝体和发酵液二者都有药用价值。
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过程如下斜面试管菌种→摇瓶通气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培养→发酵产物收集。
灵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生长快一般在45天就可完成一次发酵。
液体发酵时由於所用培养原料都为速效养分又不断搅拌所以一旦感染杂菌就会马上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发酵失败所以无菌操作要求特别严格。
要在无菌状态下,液体深层培养对培养基要求:1. 液体发酵培养需要速效的配伍培养基适当的pH、温度和通风条件。
2. 液体深层发酵培养需要碳源养分、氮源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
3. 灵芝深层发酵所需要的碳源养分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其中最好利用的是葡萄糖。
4.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是小分子糖培养基中用量过高时会使渗透压提高从而会使菌丝内的水分外渗造成生理缺水而生长不出或不能生长。
5. 淀粉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在水溶液不易形成高渗现象所以用玉米粉或淀粉做碳源养分时淀粉用量可提高可达到56左右。
6. 氮源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液体发酵通常用的氮源物资有玉米浆、玉米粉、鱼粉、蚕蛹粉、酵粉等。
7. 灵芝深层培养需要的金属元素主要是P、K、Mg、Ca、Zn、S等元素的无机盐其中对P、K、Mg的需要量最多。
8. 除P元素外灵芝对这些金属元素的要求只要培养基总量的百万分之几即可。
由於需要量甚微一般天然培养基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已足够其生长之用。
灵芝深层发酵对酸碱度的要求:1.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最适宜的酸碱度为pH4.56过酸过碱对菌丝生长都不利pH值过低菌丝粗菌丝短生长慢pH值过高菌丝细弱菌丝可用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芝栽培技术—制备菌种菌种是灵芝生产的基础。
选用良种是夺取灵芝优质高产的首要环节。
一是菌种的遗传性状要好;二是菌种繁育的质量要好。
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是沪芝1号,其表现为适用性广、稳定性好、抗杂菌抗污染能力强、芝大形好、一级品率高、产量较高等特点,是段木栽培灵芝的理想品种。
另外,浙江博士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选育的BL09、BL11、BL12三个品种也可用作段木灵芝与代料灵芝的主栽品种。
除了选育优良菌种外,在培养灵芝的三级菌种中,都要严格把关,注意合理配料,繁育洁白粗壮、生命力强的适龄菌种,为灵芝的优质高产栽培打基础。
菌种分级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食用菌菌种分为三级,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
灵芝也不例外。
在25°C条件下,灵芝母种(亦称一级种、试管种)的培养时间为10天,灵芝原种(亦称二级种)的培养时间为50-60天,灵芝栽培种(亦称三级种)的培养时间为40天。
因此,一般在段木接种之前40-60天开始生产灵芝栽培种(三级种)。
下面简单介绍灵芝母种、原种与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一、母种的制作母种是采用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和保存的灵芝纯菌丝体,并经栽培试验鉴定,具有优良经济性状且相对稳定的试管种。
一般芝农可以从科研单位或者菌种保藏机构引进灵芝母种,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单位,也可通过组织分离制备灵芝母种。
(一)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配方1、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3、马铃薯麦麸综合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4、马铃薯酵母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粉4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培养基的制作步骤材料选择—>准确称量—>萃取—>配制定量—>分装—>调PH—>灭菌(121°C、30分钟)—>斜面摆放(培养基长度为试管长度的2/3)。
(3)PDA培养基制备方法称取去皮、切片的马铃薯200克,置于锅内,加入水1000毫升,煮至薯片软而不烂。
用4-6层纱布过滤,取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琼脂20克,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融化,加入葡萄糖20克,补水至1000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至试管长度的1/5-1/4,擦净管口,塞上棉塞或者硅橡胶塞。
棉塞力求大小规范,松紧适中,不能出现缝隙。
然后,在0.11兆帕、121°C条件下灭菌30分钟。
灭菌后、斜放试管,摆放斜面,使培养基前端蔓延至试管长度1/2,盖上纱布或灭菌的报纸(防冷凝水过多),待培养基凝固(静置24小时)后,取3-5支试管置于30°C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表明灭菌彻底,可供接种用。
(二)菌种分离与培养(1)种芝选择生产中,一般选用无病虫害的6-7分成熟的鲜芝做种芝。
种芝表面可经紫外照射消毒、酒精擦拭消毒。
(2)组织分离组织分离之前,先用酒精棉球擦拭种芝的表面,再将菌盖撕开,一分为二。
一般选择灵芝菌盖黄白色生长区菌肉组织或者灵芝菌柄上方菌盖中部的菌肉组织为取种部位。
组织分离时,可先用无菌手术刀小心切割灵芝菌肉,然后用接种针取5毫米x5毫米的小块菌肉组织,接入试管培养基中上部表面。
(3)培养将上述分离物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调温至28-30°C,避光培养。
经过2-3天,菌肉组织既可开始萌发,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并在培养基表面逐渐蔓延。
一般7-10天可长满试管斜面。
如果分离物(菌肉组织)不到2天就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多事杂菌。
如果分离物(菌肉组织)培养4天仍为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可能是切割灵芝菌肉组织的手术刀或接种针在酒精火焰上方灼烧之后没有充分冷却,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分离物(菌肉组织)失去活性而不能萌发菌丝体。
灵芝菌丝体洁白、纤细、平坦、致密、均匀,随着菌丝的生长、菌落的扩展,接种块处的菌丝逐渐老化形成坚韧的菌皮,并随着菌皮的老化,色泽逐渐变为淡黄色。
(4)质量要求挑选灵芝菌丝体生长整齐,长速正常,菌丝外观饱满,长势旺盛,气生菌丝洁白、纤细、平坦、致密、均匀的分离物作为备用菌种。
(三)母种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指定适宜的菌种生产计划,母种在试管长满后可在冰箱中保藏一段时间,但原种和栽培种长满瓶(袋)后要求尽快用于生产。
(2)无论是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还是购买的菌种,都要进行栽培试验,符合生产要求的菌种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菌种选择有误,将会对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进行菌种的组织分离和转管,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有光要求。
(4)尽量避免多次转管。
在转管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使菌种退化,降低菌种的生活里。
通常,灵芝母种经过3-4次转管后,就需要重新进行分离复壮,重新进行栽培试验,汰劣存优。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灵芝原种是由灵芝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上经扩大培养而成的菌种,是灵芝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原种的作用是用于繁殖栽培种。
而灵芝栽培种是由灵芝原种转接到天然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的菌种,也是灵芝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顾名思义,灵芝栽培种就是用于灵芝栽培的菌种。
(一)原种培养基配方阔叶树木屑76千克,麦麸22千克,糖1千克,石膏1千克,水适量(含水量55%-60%)。
棉籽壳45千克,阔叶树木屑45千克,麦麸10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0.1千克,水适量(含水量63%左右)。
棉籽壳89千克,麦麸或米糠10千克,石膏1千克,水适量(含水量65%左右)。
(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硬杂木屑74%,玉米粉24%,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含水量55%左右)。
英杂木屑73%,麦麸20%,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含水量55%左右)。
硬杂木屑39%,棉籽壳39%,玉米粉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含水量60%)。
棉籽壳83%,玉米粉或麦麸15%,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含水量65%左右)。
花生壳或豆秸78%,麦麸或玉米粉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含水量65%左右)。
玉米芯粉74.5%,麦麸或米糠24.5%,石膏粉0.5%,水适量(含水量65%左右)。
(三)原种与栽培种生产工艺流程(1)原种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拌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母种)—>培养管理—>质量检验—>原种。
在27-29°C下培养25天左右,原种可以长满瓶中培养基(完全吃料)。
(2)栽培种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原种)—>培养管理—>质量检验—>栽培种。
在27-29°C下培养18-20天,栽培种可以长满袋中培养基(完全吃料)。
(四)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要点(1)配料参考上述培养基配方,按照廉价易得和节约资源的原则选定原种或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2)拌料分装根据当天的生产计划,按照配方比列称料。
先将干料(蔗糖除外)搅拌均匀,然后逐步加水(蔗糖溶于水中)继续搅拌,至培养基含水量达到要求时,即可分装。
为了保证菌种质量,生产原种当用无色或浅色透明的750毫升菌种瓶作为菌种容器。
生产灵芝栽培种可用15厘米*30厘米*0.055毫米(长*宽*厚度)的PE袋(适于常压灭菌)或者PP袋(可以高压灭菌)作为菌种容器。
装瓶时,一边将料灌入瓶中,一边用手捏着瓶颈不断振动,直至将料装至瓶口。
用扁形铁钩将表面扒平,压紧到瓶肩处。
如装塑料袋则应用力均匀,轻拿轻放,避免塑料袋破损。
培养料应上面稍紧,下面稍松,松紧度适当。
过紧瓶内空气少,影响菌丝生长,过松虽然发菌快,但菌丝少,且易干缩。
洗去瓶口内外残留木屑、麦麸等培养料,稍干后塞上棉塞,或用聚丙烯薄膜和牛皮纸包扎瓶口。
料袋可用塑料圈加透气塑料盖封口,或者用封口机封口(类似火腿肠封口技术)。
装好料的瓶(袋)称为料瓶(料袋)。
(3)灭菌将料瓶(袋)装入灭菌锅内,灭菌方法有两种:一是高压蒸汽灭菌,二是常压蒸汽灭菌。
少量原种、栽培种可以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但每次只能灭菌10瓶左右,如果生产大量的原种、栽培种,就要用大型灭菌锅灭菌。
常压蒸汽灭菌污染率较高,生产菌种最好使用高压灭菌锅(具体灭菌方法操作,可参考灵芝养生网)。
(4)冷却灭菌后的料瓶(袋)既可以在专用冷却室内冷却,也可以在接种室内冷却。
冷却场地必须提前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
当培养料温度下降至30°以下(明显低于手心温度时),方可进行接种。
而接种之前应进行无菌培养试验,检测灭菌效果。
(5)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母种或原种移接到经过灭菌的培养基上,称为接种。
原种和栽培种的接种方法类似,但不同的是原种接入母种,栽培种接入原种。
由于打开试管货菌种瓶就可能引起容器内部被环境中其他微生物污染,因此接种的所有操作均应在接种箱(室)或超净工作台进行。
接种箱与接种空间应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
先按每立法米空间用烟雾消毒剂(二氯异氰尿素钠)4克,消毒过夜。
在各项接种工作准备完毕后,这种之前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烟雾消毒剂4克,再进行第二次消毒。
在母种接原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接种针放在火焰上方充分灼烧、冷却后,在酒精灯火焰附件拔开试管棉塞,钩取一小块带培养基母种,可将母种斜面横切成6-8段,弃去先端,其余每段连同培养基一起接入原种培养基上。
原种移接栽培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扁形接种钩或接种铲在火焰上方充分灼烧、冷却后,在酒精灯火焰附件拔开试管棉塞,先弃去原种靠近瓶口3厘米左右的表层原种以减少栽培种的杂菌污染。
再将适量下层菌种移接到栽培种培养料的表面,一瓶原种可以转接栽培种50-60瓶。
虽然料瓶(袋)经过蒸汽灭菌,但是在搬取过程中,瓶(袋)壁上会沾染杂菌,一旦接种时打开料瓶(袋),空气气流和操作人员呼吸气流会传染杂菌,使粘在瓶壁上的杂菌污染料瓶(袋)。
因此在接种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接种操作规范、利索,才可能降低污染率,降低成本。
当培养料接种后,塞上棉塞或盖上瓶盖,移至恒温室或培养室培养。
(6)培养原种及栽培种接种后置于培养室培养、将接好种的菌瓶(袋)移至恒温室或培养室培养,移动前打扫培养室,保持环境整洁,并提前要消毒处理才能移入菌瓶(袋)。
维持培养室温度在25°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避光,坚强通风换气。
菌种培养前期,每2-3天严格检查一次,菌丝覆盖培养基表面后,每隔7-10天检查一次。
如在瓶壁、聊面或接种块发现红、绿、黄、黑色等孢子,说明有红色链孢霉、青霉、曲霉或根霉等杂菌污染,应予以淘汰,如检查时间间隔过长,杂菌菌落可能被生长旺盛的食用菌菌丝体掩盖,造成隐形污染。